“女性成长小说”概念的清理与界定

合集下载

中国现代成长小说研究

中国现代成长小说研究

中国现代成长小说研究一、本文概述成长小说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刻的主题内涵,历来受到广泛关注。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长小说更是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中国现代成长小说的特点、发展脉络及其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影响与贡献。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本文力求揭示中国现代成长小说的独特魅力与价值,为文学研究和创作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

本文将首先回顾中国现代成长小说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轨迹,探讨其产生的社会、文化根源。

接着,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分析,归纳出中国现代成长小说的主要特点和叙事手法,如个性化的人物塑造、心理描写、时间线性叙事等。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分析中国现代成长小说在主题表达上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如自我认同、家庭伦理、社会变迁等。

本文还将关注中国现代成长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以及与其他文学流派和作品的互动关系。

通过比较研究和跨学科分析,本文旨在揭示中国现代成长小说在塑造民族性格、传承传统文化、推动文学创新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中国现代成长小说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中国现代成长小说的研究和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推动中国文学事业的繁荣与进步。

二、中国现代成长小说的主题研究中国现代成长小说,作为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不仅描绘了个体在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遭遇,也深度探讨了社会、历史、文化等多元主题。

通过对这一类型小说的研究,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现代社会的变迁和人们心路历程的曲折。

中国现代成长小说关注的核心是个体的成长过程。

这一主题通过描述主人公从青涩少年到成熟个体的转变,揭示了成长的痛苦、困惑和喜悦。

这些小说中的主人公往往面临着家庭、学校、社会等多重环境的考验,他们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不断成长,逐渐认识到自我价值和人生意义。

中国现代成长小说也深入探讨了社会问题。

这些小说通常将个体的成长放置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通过主人公的经历和感受,折射出社会的种种问题。

“女性成长小说”概念的清理与界定

“女性成长小说”概念的清理与界定

“女性成长小说”概念的清理与界定“女性成长小说”概念的清理与界定高小弘【专题名称】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专题号】J3【复印期号】2011年09期【原文出处】《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海口)2011年2期第52,56页【英文标题】A Clarification and Definition of the Concept of "Female Growth Fiction"【作者简介】高小弘,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科学院,辽宁大连 116023 高小弘(1976,),女,汉族,内蒙古乌海人,文学博士,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科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女性文学研究。

【内容提要】“成长小说”有着诸多的概念界定,但是这些界定和阐释基本上是建立在以男性主人公为成长主体的小说文本之上。

真正的“女性成长小说”是在“五四”之后开始出现的,但对这一概念的界定并不理想。

通过对于女性成长历程中“他者”境遇的揭示以及对造成这一性别境遇根本原因的细致厘清,并在两性成长内涵与两性成长叙事的比较分析中,可以得出“女性成长小说”的概念界定。

同时,对这一概念的理解还要注意到女性成长的艰难、女性性别自我、女性主体性生成等一系列问题。

Diverse views have been witnessed on the definition of female growth novels, most of which are presented with male heroes as the principal subjects of growth in the novels. It was not until the May 4th Movement that female growth novels came into being, but its definition isn't good. This paperattempts to define female growth novels by displaying the lot of "the other" in the course of female growth, by clarifying the causes for such phenomena and by comparing the connotation and the narrative of growth of both genders. Meanwhile, due attention has also been paid to a series of issues such as the hardship of female growth, the self-identification of females, the formation of female subjectivity, etc. 【关键词】女性成长小说/父权制意识形态/女性性别自我/女性主体性novels on femalegrowth/patriarchy ideology/the self-identification of females/the formation of female subjectivityEE3532UU1870859中图分类号:I0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310(2011),02,0052,05 一“女性成长小说”概念界定的必要性成长,从人类学角度来看,是指心理上还未成熟的青少年,在经过一系列生活的磨砺之后,迈向人生的成熟的阶段。

女性成长的叙写

女性成长的叙写

女性成长的叙写作者:刘曼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11期摘要:女性成长小说有两种主要的叙事结构模式:学徒型模式和觉醒型模式。

本文通过成长小说一般叙事模式并结合女性主义分析艾丽丝·门罗《多维的世界》中多丽这一人物形象在觉醒性顿悟后坚决摆脱父权制的束缚,不再将个人的价值局限在家庭、婚姻之中。

通过救助他人找到自己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最终完成了迟来的成人仪式。

关键词:女性成长小说;成长小说;女性主义[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5)-11-0-02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时年82岁的加拿大女作家爱丽丝·门罗荣获这一殊荣。

门罗的作品多是以女性为叙写对象,故事背景多发生在加拿大的小镇,描写也以女性的日常生活居多。

女性作家以女性的视角,通过女性的叙述方式,展现女性的生命历程,使门罗的小说成为研究女性成长小说的绝佳样本。

一、女性成长小说的源起成长小说Bildungsroman起源于德国。

其中Bidung原意为“创造”。

“在文艺复兴之前,Bildungsroman偏重人格的‘内在塑造’;文艺复兴之后,则偏重于主人公在于社会的碰撞中获得的经验和感悟,重心在于人格的‘外在塑造’”[1]巴赫金在其《教育小说及其在现实主义中的意义》中明确指出十八世纪下半叶德国教育小说有着“更加具体而专门的主题——小说中成长着的人物形象”。

[2]他认为成长小说的主人公有别于之前小说中只掌握定型的主人公形象,人物性格本身是成长和变化的。

从叙事模式角度定义成长小说,主人公独自踏上旅程,碰壁之后被引领,找到定位,经历“天真—诱惑—出走—迷惘—考验—失去天真—顿悟—认识人生和自我”这一历程。

[2]其内容叙述上呈现双线型和螺旋型的特点:主人公在面对现实时,表现出的不平衡——失意、受挫之外,心理精神上又同时进行着重建;成长的一个准备阶段即便完成,在新的轮回中,又即将开始。

成长小说体裁考辨

成长小说体裁考辨

成长小说体裁考辨’孙胜忠“内容提要:成长小说与多种小说类型密切关联,这是它难以界定的原因之一。

通过考辨成长小说与历险小说和传记体小说等前身以及发展小说、教育小说和艺术家小说等“近邻”之间的联系与差异,本文总结出成长小说如下几个明显的特征:“自我教育”和“认识自我”是小说的核心概念和主旨;在小说情节展开过程中,“成长着的”主人公的性格、心理及世界观有明显的变化;/i x说强调直接经验,主人公在同社会交往的过程中了解社会和自身,追求独特的自我和个体全面和谐的发展;经典成长小说强调社会化,主人公多半融人社会;现代成长小说突出主体性,主人公多选择同社会决裂或退隐。

关键词:成长小说;历险小说;传记体小说;发展小说;教育小说A bs t r act:B i l du ngs r om an i s SO c l ose l y r el at ed t o var i ous t yp es of novel genr e t ha t i t i s har d t o pi n dow n.Thr ough i nves t i ga t i ng i nt o t he r el a t i ons hi p and di ff er ences be t w ee n B i l dungsr om a n and i ts pr edeces s or s1。

——a dvent u r e novel and bi og r aphi cal no vel,et c.an d t ho s e be t w ee n i t and i ts t hree ki ndr ed t ypes——novel of de vel opm ent,nove l of educat i on and ar t i st nov el,t he pr esent paper dr a w s a concl us i on about som e sa l i ent f eat ur es of B i l dungs r om a n:“B i l d ung’’and“kn ow l ed ge of t he se l f’’ar e t w o of t he keyn ot es and cent r al concept s of t he novel;t he pr o t agon i s t“i n t he pr oces s of bec om i ng”c hanges t angi bl y i n hi s per sonal i t y,psychol ogy and a t t i t udes t ow ar d t he w or l d;t he novel em p has i z es di re c t exper i ence w i t h t he her o know i ng t he[基金项目]: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方成长小说流变考”。

中国现代成长小说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现代成长小说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现代成长小说研究的开题报告一、论题选定的背景与意义现代成长小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种独特文学类型,其创作、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和文化形态的不断更新,现代成长小说的创作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因此,本篇研究拟以中国现代成长小说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其发展规律和内在特点。

借此研究能够深入挖掘现代成长小说的思想内涵和审美价值,同时也有助于理解中国现代文化与现代社会变迁的演变过程。

二、研究的目标与涉及的范畴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现代成长小说的发展历程、创作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具体涉及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1. 现代成长小说的定义及其历史渊源:对现代成长小说的概念进行界定,追溯其产生和发展的时间背景和历史渊源。

2. 现代成长小说的文学元素:分析现代成长小说中的人物塑造、情节设置、叙事方式和语言风格等文学元素,探讨其在小说中的具体表现和作用。

3. 现代成长小说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因素:分析现代成长小说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因素,包括历史事件、时代气息、文化传统等方面,探讨其对现代成长小说的创作和传播产生的深远影响。

4. 现代成长小说的创作手法与审美价值:分析现代成长小说中的创作手法和审美价值,如写实主义、象征主义、叙事方法、思想内涵等方面的运用,探讨现代成长小说对当代文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本研究主要借鉴文学理论和方法,采用文学批评的视角和方法,从文本、作者和时代三个层面来分析研究现代成长小说。

具体步骤如下:1. 选定研究范围,搜集文献资料。

2. 对现代成长小说进行深入分析,挖掘其文学特色及潜在意义。

3. 分析现代成长小说的文化背景及社会因素,探讨其对社会、文学发展的影响。

4. 对现代成长小说的创作手法和审美价值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其对当代文学的启示和借鉴。

5. 建立研究结论,明确现代成长小说在小说史上、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并对今后的相关研究提出展望和建议。

四、预期研究成果1. 分析中国现代成长小说的创作成就和文学价值,探究其在我国现代文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简·奥斯丁小说女性成长主题探析

简·奥斯丁小说女性成长主题探析

简·奥斯丁小说女性成长主题探析简·奥斯丁是英国文学上极具个人特色的女作家,也是与莎士比亚相媲美的小说家。

她围绕着几户中产阶级家庭,以年轻女性为中心,描写了她们的爱情婚姻生活。

她创作出令人长久喜爱的人物形象,通过她们的婚恋故事展现了女性的成长历程,小说中女主人公们由不成熟到经历挫折和反思,在情感、道德、婚姻观各方面走向成熟。

本文以简·奥斯丁的六部小说为研究对象,将其置于成长小说视域下,探讨其小说的主题内涵、艺术表达和思想价值。

绪论部分介绍了简·奥斯丁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等。

第一章分析简·奥斯丁作品的主题。

第一节介绍成长小说的概念和模式,即引入本篇论文的理论基础;第二节分析简·奥斯丁六部作品的主题,总结其中的共性,从而说明它们被称作成长小说的原因。

第二章以文本为依托,探讨简·奥斯丁小说的成长内容。

奥斯丁小说中的女主人公面对恋爱和婚姻,在情感、道德观或女性意识三个方面有所成长和变化。

第三章分析简·奥斯丁小说的艺术特色,主要从人物塑造和叙述模式两方面对奥斯丁小说的叙事特点进行总结。

情节模式上的共性,也印证了简·奥斯丁的作品属于成长小说。

第四章是在简·奥斯丁小说内容的基础上,深入探究奥斯丁小说蕴含的思想,总结简·奥斯丁的思想,即男女平等观念和基于感情基础上的婚姻观。

结语是对全篇论文的总结。

简·奥斯丁笔下的女性超出了社会对女性的定位,她们聪慧、独立、勇敢、自尊,是和男性并肩而立的女性,而奥斯丁也因为创作出这些可爱的女性成为独具一格的女作家。

从成长小说角度研究奥斯丁的小说,可以发掘出作品的另一种意蕴,探究女性如何在恋爱事件中经历成长,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而实现人格的发展,这对今天女性的成长也有借鉴意义。

从屋内到屋外看风景的距离——女性小说视域下《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野心的作品, 其清新的风格以及 明快的节奏却使它 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 尤其是福斯特细微人微地
刻 画 了一个 生活在 男权 社会下 的女性 , 从 对 中产 阶 级 身 份顺 从 的困惑 到对 爱情 的彷 徨最 后 到 自我 意
沃尔夫的《 远航 》 和卡瑟林 ・ 斯 蒂姆森的著作《 向内 航行 : 女l 生 成长小说》 , 都开启了女性成长小说 的原 型。 而 主流 的学 术观 点倾 向认 为 , “ 男 性作 家 的作 品
说 中女 主人公 心 理成 长过程 。 三、 《 看的 见风 景的 房 间卜
成 长 小 说
“ 成 长小 说 ” 开始 于 1 8世 纪 的德 国 , 英 国学 者
弗朗西斯 ・ 约斯特概括说 : “ 成长小说是描写青春期
即成年 初期 的小说 , 描写少 年 变为 成人 , 也 即成人 心
中童心渐次消失的时期的小说。 它是长大成人的小
单 向地影 响了女 性作 家 的作 品” , 故 长 期将 “ 女 性 成
长小说” 置于由男性作家创作 的以男性为 中心的成 长小 说 的阴影 之下 ” 。就 目前 的研 究 现状 来看 , “ 女 性成长小说 ” 这一提法虽经常被人使用, 但更多 的 只是 把 它作 为 一个 不 言 自明的前 提 , 而很 少有 人 对 其进行较为严格的理论清理和概念界定, 学界较为 有代 表性 的意 见是 认为 女性 成长 小 说 “ 主 旨在 于全
面 展示 女性 主体 的成长 过程 ” 。 目前 , 国 内许 多学者
识觉醒的过程 , 这使几乎每位读者都对这位敢于挑 战传统 、 追求 自我幸福 的女主人公——露西 留下 了
深 刻 的印象 。就像 陶家俊在其 《 文 化 身 份 的 嬗

中国现代成长小说研究_

绪论一概念厘定和要素分析㈠成长小说的概念厘定“成长小说”这一小说类型在中国是一个舶来品。

成长作为每一个体在生命发展过程中都会遭遇的原发性问题,应是文学想像不可回避的重要内容。

文学史上,涉及了人的成长,并作为一种小说类型出现的“成长小说”,最初肇始于西方启蒙时期,卢梭的《新爱洛绮丝》、葛利梅豪生的《痴儿西木传》算得上最早的成长小说。

到18、19世纪的德语文学,歌德的《威廉·迈斯特的漫游时代》、《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和凯勒的《绿衣亨利》等作品使成长小说在主题内涵、叙事模式上基本成熟定型。

相比之下,中国古典文学由于文化语境的制约和叙事传统的拘囿,始终未能产生出严格意义上的“成长小说”。

直到现代以降,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风起云涌,个人主义启蒙话语全面开启了新的文学想像,成长小说在现代中国才得以初步开端。

成长小说从上个世纪初期被介绍和引入现代中国,长期以来并没有得到理论命名上的统一。

研究者和翻译家们往往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成长小说自我发挥为“发展小说”、“教育小说”、“修养小说”等等,直到近几年,仍有研究者认为中国只有“类成长小说”而没有成长小说。

[1]在中国,最早对成长小说进行概念分析和定位的是几位翻译家。

1943年,冯至翻译《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时将成长小说译为“修养小说”、“发展小说”(Entuicklungsroman),他特别指出这类小说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这里所说的修养,自然是与这个字广泛的意义:即是与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外边的社会怎样阻碍了或助长了个人的发展,在社会偶然与必然、命运与规律织成错综复杂的网,个人在这里边有时把握住自己生活的计划,运转自如,有时却完全变成被动的,失却独立。

经过无数不能避免的奋斗、反抗、诱惑、服从、迷途……最后回顾过去的生命,有的是完成了,有的却只是无数破裂的断片。

”[2] 1979年,刘半九在翻译《绿衣亨利》时将成长小说译为“教育小说”,他认为:“‘教育小说’,顾名思义,首先来源于作者的这样一个基本观念:人决不是所谓‘命运’的玩具,人是可以进行自我教育的,可以通过自我教育来创造自己的生活,来充分发挥自然所赋予他的潜能。

梁凤仪小说新解_财经外衣下的女性成长小说_盛开莉

New Interpretation of Liang Fengyi's Female Bildungsroman Novels in the Perspective ofFinance and EconomicsSHENG Kai-Li(School of Chinese and Literature ,Nor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Lanzhou 730030,Gansu,China)Abstract:Taken off financial novel coat ,Liang Fengyi ’s novels in a certain sense is more like Female Bildungsroman novels .Women in the novel are mostly from the patriarchal culture force shaping “ignorant childhood ”to mature women,which is always accompanied by a powerful blow from the patriarchal system ,in order to awaken female characters.They experienced growth in distress,thus forming a consciously alienated and rebellion of patriarchal ideology.Finally ,in the struggle and struggle of courage to reconstructed their gender.The attachment of female juvenile stage to overcome distress and the life overturn through business success reveal as the standardization of plot and structure.Keywords:Liang Fengyi ’s novels ;female growth ;growth disorders[收稿日期]2015-06-25[网络出版时间][作者简介]盛开莉(1980-),女,甘肃武威人,西北民族大学文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女性文学研究。

中韩女性成长小说研究

中韩女性成长小说研究成长小说,亦称启蒙小说,此概念最初源于德国,是西方近代文学中颇为重要也颇为常见的一个类型。

这种小说主要描写主人公自年少年至成年,自天真无知到成熟世故的历练过程,通过历练走向成熟的成长故事。

80年代后期,中国出现了成长小说,到了90年代广泛活跃地进行创作。

小说以个人成长史为主要内容描绘了生命的成长和心理体验。

韩国也是80年代以后才正式開始创作成长小说,到了90年代发表了许多对焦个人的内心和主体成长的小说。

中韩两国90年代发表的女性成长小说在成长体验和成长因素等方面有很多共同点和不同点,所以本文选择90年代两国代表作家-陈染和申京淑的代表作《私人生活》和《单人房》来比较分析成长体验和意识的差异,进一步探讨女性小说的特征。

一、记忆的证言和成长:《私人生活》1.自我分裂,密闭空间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描写了当代知识女性主人公倪拗拗从少女到女人的成长历程。

主人公倪拗拗是喜欢和自己对话的女孩。

从小,主人公就在梦里醒来,在一片模糊中“继续回想无声的画面”。

这使她独自沉浸在自己世界里,“使我像一个真正的带菌者,主动地渴望避开人群”。

主人公的父亲是个性格暴躁,感情起伏很大的人。

父母的离婚,父亲的漠不关心,母亲的繁忙给幼小的主人公心里留下了深深的伤痛。

出于对爸爸的憎恶,她剪掉了爸爸的裤子,这种憎恶感在她成长的过程中导致对异性关系处理的不融洽。

学生时代,因班主任T老师动不动就折磨和威胁主人公,时而抚摸主人公的身体,主人公总是生活在莫名的紧张感和侮辱中。

但是后来没有抵住T老师的诱惑,与他发生性关系。

从此在与异性的交往中主人公有了心理上的障碍,最终导致与真心喜欢的男朋友尹楠分手。

主人公在自我世界里与另一个“我”交流,但始终不承认自我分裂。

在她的脑海中T老师总会变成自己的父亲出现,这种习惯直到成年之后也一直伴随着主人公。

这种模糊意识的画面是主人公灵魂的再现,画面中的“我”才是真实的“我”。

在小说出现的密闭空间‘房’里,主人公在与外部世界分离的环境中,以冷静的视觉想要保护自己和反省自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图分类 号 : 4 1 1 0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i 7 5 1 (0 1 一 2— 0 2 0 1 4— 3 0 2 1 ) 0 0 . — 5 6 5

“ 性成 长小 说 ” 念 界 定 的 必 要 性 女 概
人类对 自我与社会关系的永恒探询 ; 再次 , 长总是 以个 成
( oi c ne) Sc l i c aS e s
“ 性 成 长 小 说 ” 念 的清理 与界 定 女 概
高 小 弘
( 大连理工大 学 人 文社科 学院, 辽宁 大连 16 2 ) 10 3

要 :成 长小 说” “ 有着 诸 多的概 念界定 , 是这 些界定 和阐释 基本 上是建 立在 以 男性 主人 公 为成 长 主体 的小 但
收稿 日期 :0 l O — O 21 — 1 3 作者简介 : 高小弘( 96一) 女 , 17 , 汉族 , 内蒙古鸟海人 , 文学博 士, 大连 理工 大学人 文社 科 学院讲 师 , 主要从 事 女性文 学研 究。
5 2
出对 “ 成长 小说 ” 中关键 词“ 长 ” 成 的界定 一般从 两 个维
说 文本之 上 。真正 的“ 女性成 长小 说 ” 在 “ 四” 是 五 之后 开 始 出现 的 , 对这 一概 念 的 界定 并不 理 想 。通过 对 于 女性 但 成长 历程 中“ 者” 遇的揭 示以 及对 造成这 一性 别境遇 根 本原 因 的细 致 厘清 , 在 两性 成 长 内涵 与 两性 成 长叙 事 他 境 并
2 1 年第 2 01 期 第2 5卷 ( 12期) 总 1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J OURNAL OF HAI NAN NORMAL UNⅣ ERSTY I
No 2 2 1 . 01
Ge e a . 1 n rlNo 1 2 V0 . 5 12
地带 , 意味着困惑与渴望相伴 、 恐慌与顿悟 并行 的心路 历
统 一体 , 而是动 态 的统 一体 。主 人公 本身 的性 格在 这 一 小说 的公式中成 了变 数 , 主人公 本身 的变化 具有 了情 节 意义。与此相关 , 小说的情节也从根 本上得到 了再认 识 , 大地改变 了人物 命运 及生 活中一 切 因素所具 有的意 义。
的 比较分 析 中 , 可以得 出 “ 性成 长小说 ” 女 的概 念界 定 。同时 , 这 一概 念 的理 解 还 耍注 意 到女 性 成长 的艰难 、 性 对 女 性别 自我 、 女性 主体 性生成 等一 系列 问题 。
关键 词 : 成 长小说 ; 制意 识形 态 ; 性性 别 自我 ; 主体 性 女性 父权 女 女性
程, 这一充满悖论 与张 力的人 生阶段 为创 作开拓 了意 味
深长 的审美空间 ; , 其次 走向成长 的青 少年 往往在初次 面 代所 秉持 的那种纯真 和美 好无 法应对 丑恶 的现 实人生 , 的率真 , , 本身就 是一个 “ 乐园” 因此 成长 失 的文化 象喻 ,
对 充满欺 诈与暴力 的社会 人生 时不知 所措 , 以往 儿童 时 再 构建 , 时间进 入 了人 的内部 , 进入 了人物 形象 本身 , 极

个反映人类共 同情 感 体验 的文 学母 题 , 别是 在长 于 特
表现广阔现实生活 和精深 心理体 验 的小说体 裁 中 , 关 有
成长的故事更是屡见 不鲜 , 并形成 了“ 成长 小说 ” 这一 独
特的文类。
作为一种按 文学主题特征 进行分类的小说类 型, 成 “ 长小说 ” 的创作传统悠 久 , 数量 巨大且 影响深 远 , 对其 但 审美范围的界定 , 学界 却很 难达成 共识 。具 有代 表性 的
要想顺 利实现社 会化 的成 熟过程 , 必须 捐弃童 年时 代 这 一小说 类型从 最普 遍 的涵义上说 , 就 可称为 人的成 长小 说 。 …另一个具有理论代表性 的说法来 自莫迪凯 ・ ” 马科 而其 中所体现 的成 熟与异化 如 影随形 的生存 困境 , 形成 斯 , 他将众多成长小说的定义作了深入 的归纳分析 后 , 指
体为其承担 者 , 自我 与社会 的融合 与冲 突 中确 立 自我 在 个性 , 寻找具 有主体性价值 的自我文化身份 , 这本身就 体
成长 , 从人 类学 角度 来看 , 是指心理 上还未成 熟的青
对 少年 , 在经 过一 系列生活的磨砺之 后 , 向人生 的成 熟 的 现 了对于生命价值 的肯定 和确证 , 于生命 意 义的 自觉 迈 追求。可见 ,成长 ” “ 本身 丰富 的文化 意蕴 决定 了它成 为 阶段。在一些原始部落里仍要举行具 有象征意义 的成长 仪式 , 在仪式 中 , 年轻人通常要经历一 些精神上和 肉体 上 的痛苦 , 以此作 为成长 的考验 , 这种成长 仪式实 际上是象 征着童年生活的死亡和成年生活 的开始 。与戏剧 化的成 长仪式不同 , 社会心理学家 则标示 出成长 的几个量度 : 不 仅指生理上的成 熟, 更强调从 儿童 阶段 到成人 阶段 的社 会身份的转变 , 社会 主流价 值观 和审 美观 的认 同以及 对 理性 思维能力的获得 。 作为人类个体 重要的生命体验和社会 生活 中独特 的
千年黑 暗 、 喑哑和隐秘 的女性文化世 界 , 以人的觉醒促发 种来 自女 性 生命 体验 的语 言进行 自我 言说 和 言说 自
使初 步具 有性别 意识 的女性 开始 以 度展 开: 一是将成长 视 为年轻 人对 外部 世界 的认 识逐 步 了女性性别 的觉醒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界定是著名 文艺理论家 巴赫金在 《 育小说 及其在 现 实 教
主义历 史中的意义》 文中所作 的 系统 阐述 : 它 塑造 的 一 “
是成长 中的人物形 象 。这 里 , 人公 的形象 不是静 态 的 主
文化 现象 , 长 必然 会成 为 文学 艺术 创 作 的审 美对 象 。 成
这首先是因为成长本身就意味着童年与成年 交界 的空 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