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罗尼斯圆定理及拓展及解题
阿波罗尼斯圆及其直接应用 (解析版)

1专题一:阿波罗尼斯圆介绍及其直接应用主干知识:1、阿波罗尼斯圆的定义在平面上给定两点,A B ,设P 点在同一平面上且满足PAPBλ=,当0λ>且1λ≠时,P 点的轨迹是个圆,称之为阿波罗尼斯圆.(1λ=时P 点的轨迹是线段AB 的中垂线)2、阿波罗尼斯圆的方程【定理1】设()()()1,,,0,,0P x y A a B a -.若PAPBλ=(0λ>且1λ≠),则点P 的轨迹方程是2222221211a x a y λλλλ⎛⎫+⎛⎫-+= ⎪ ⎪--⎝⎭⎝⎭,其轨迹是以221,01a λλ⎛⎫+ ⎪-⎝⎭为圆心,半径为221a r λλ=-的圆.例题讲解例1.(2022·河北盐山中学高二期中)已知两定点()2,1A -,()2,1B -,如果动点P满足PA =,则点P 的轨迹所包围的图形的面积等于___________.【分析】设(,)P x y ,根据题设条件,结合两点距离公式列方程并整理即可得P 的轨迹方程,即知轨迹为圆,进而求其面积即可.【详解】设(,)P x y ,由题设得:2222(2)(1)2[(2)(1)]x y x y ++-=-++,∴22(6)(3)40x y -++=,故P的圆,∴图形的面积等于40π.故答案为:40π例2.(2022四川涪陵月考)若ABC ∆满足条件4, 2 AB AC BC ==,则ABC ∆面积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分析】设BC x =,则2AC x =,由余弦定理得出cos B ,根据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得出x 的范围,再由三角形面积公式,结合二次函数的性质得出答案.【详解】设BC x =,则2AC x =,由余弦定理可得22216(2)163cos 248x x x B x x+--==⨯⨯由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得2442x x x x +>⎧⎨+>⎩,解得443x <<,即216169x <<14sin 222ABCS x B ∆∴=⋅⋅⋅===当2809x =时,ABC ∆面积取最大值163故答案为:163答案第2页,共3页例3.在平面直角坐标xOy 中,已知点()()1,0,4,0A B ,若直线0x y m -+=上存在点P 使得12PA PB =,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分析】根据12PA PB =得出点P 的轨迹方程,又点P 在直线0x y m -+=上,则点P 的轨迹与直线必须有公共点,进而解决问题.【详解】解:设(,)P x y则PA PB ==因为12PA PB ==,同时平方,化简得224x y +=,故点P 的轨迹为圆心在(0,0),半径2为的圆,又点P 在直线0x y m -+=上,故圆224x y +=与直线0x y m -+=必须有公共点,2≤,解得m -≤例4.阿波罗尼斯是古希腊著名数学家,与欧几里得、阿基米德被称为亚历山大时期数学三巨匠,他对圆锥曲线有深刻而系统的研究,阿波罗尼斯圆就是他的研究成果之一,指的是:已知动点M 与两个定点A ,B 的距离之比为λ(0λ>,且1λ≠),那么点M 的轨迹就是阿波罗尼斯圆.若平面内两定点A ,B 间的距离为2,动点P满足PA PB=22PA PB +的最大值为()A.16+B.8+C.7+D.3【分析】设()()1,0,1,0A B -,(),P x y,由PA PB=P 的轨迹为以()2,0为圆心,半()222221PA PB x y +=++,其中22x y +可看作圆()2223x y -+=上的点(),x y 到原点()0,0的距离的平方,从而根据圆的性质即可求解.【详解】解:由题意,设()()1,0,1,0A B -,(),P x y ,因为PA PB=,即()2223x y-+=,所以点P 的轨迹为以()2,0因为()()()222222221121x y x y x y PA PB =++++-+=++,其中22x y +可看作圆()2223x y -+=上的点(),x y 到原点()0,0的距离的平方,所以()(222max27x y+=+=+,所以()22max2116x y ⎡⎤++=+⎣⎦22PA PB +的最大值为16+3故选:A.例5.(2022四川·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二月考)古希腊数学家阿波罗尼奥斯(约公元首262~公元前190年)的著作《圆锥曲线论》是古代世界光辉的科学成果,著作中这样一个命题:平面内与两定点距离的比为常数(0k k >且)1k ≠的点的轨迹是圆,后人将这个圆称为阿波罗尼斯圆,已知点()1,0A -,()2,0B ,圆()()()221:204C x y m m -+-=>,在圆上存在点P 满足2PA PB=,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A.22⎣⎦B.542⎡⎢⎣⎦C.2⎛ ⎝⎦D.2⎥⎣⎦【分析】设(),P x y ,根据2PA PB =求出点P 的轨迹方程,根据题意可得两个圆有公共点,根据圆心距大于或等于半径之差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半径之和,解不等式即可求解.【详解】设(),P x y ,因为点()1,0A -,()2,0B ,2PA PB =,=22650x y x +-+=,所以()2234x y -+=,可得圆心()3,0,半径2R =,由圆()()221:24C x y m -+-=可得圆心()2,C m ,半径12r =,因为在圆C 上存在点P 满足2PA PB =,所以圆()2234x y -+=与圆()()221:24C x y m -+-=有公共点,所以112222-≤≤+,整理可得:2925144m ≤+≤,解得:22m ≤≤,所以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2⎥⎣⎦,。
初中数学几何最值专题44:阿波罗尼斯圆问题(最全修正版)

阿波罗尼斯圆问题(阿氏圆)所谓“阿氏圆”,是指由古希腊数学家阿波罗尼奥斯提出的圆的概念,在平面内,到两个定点距离之比等于定值(不为1)的点的集合叫做圆.如下图,已知A 、B 两点,点P 满足PA :PB=k (k ≠1),则满足条件的所有的点P 构成的图形为圆.【问题引入】如图,在Rt △ABC 中,∠C=90°,AC=4,BC=3,以点C 为圆心,2为半径作圆C ,分别交AC 、BC 于D 、E 两点,点P 是圆C 上一个动点,则12PA PB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则PA+23PB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解析提示:解析提示:【问题分析】这个问题最大的难点在于转化12PA ,此处P 点轨迹是圆,注意到圆C 半径为2,CA=4,连接CP ,构造包含线段AP 的△CPA ,在CA 边上取点M 使得CM=2,连接PM ,可得△CPA ∽△CMP ,故PA :PM=2:1,即PM=12PA .问题转化为PM+PB 最小值,直接连BM 即可. 【问题剖析】(1)这里为什么是12PA ?(2)如果问题设计为PA+kPB 最小值,k 应为多少?【小结】此类问题都是构造好的图形搭配恰当的比例,构造相似转化线段即可解决. 【思考】分析解析提示2中原理EAB C DPMPDCBA【问题引入】如图,在Rt△ABC中,∠C=90°,AC=4,BC=3,以点C为圆心,2为半径作圆C,分别交AC、BC于D、E两,则2PM+PN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则2PM+3PN的最小值为点,点P是圆C上一个动点,CM=1,CN=43__________;解析提示:解析提示:【问题分析】这个问题最大的难点在于转化2PM,此处P点轨迹是圆,注意到圆C半径为2,CM=1,连接CP,构造包含线段PM的△CMP,连接AP,可得△CPA∽△CMP,故PA:PM=2:1,即2PM=PA.问题转化为PN+PA最小值,直接连AN即可.【问题剖析】(1)这里为什么是2PM?(2)如果问题设计为PM+kPN最小值,k应为多少?【小结】此类问题都是构造好的图形搭配恰当的比例,构造相似转化线段即可解决.【思考】分析解析提示2中原理【例题精讲】例1、如图,点A、B在圆O上,且OA=OB=6,且OA⊥OB,点C是OA的中点,点D在OB上,且OD=4。
「高中数学」阿波罗尼斯圆在高考中的应用

「高中数学」阿波罗尼斯圆在高考中的应用阿波罗尼斯圆在高考中的应用我们在学习解析几何的时候,总会碰到一些关于圆的定点和定值类的问题,我们反复的联立求解,其实这些问题中有一种情形就是著名的阿波罗尼斯圆问题。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阿波罗尼斯圆:一、我们给出阿波罗尼斯圆的定义:在平面上给定相异的两点A、B。
设p点在同一平面上且满足p点的轨迹就是个圆,这个圆我们就称作阿波罗尼斯圆。
设M,N 分别为线段AB按定比入分隔的内分点和外分点,则MN为阿波罗尼斯圆的直径,且二、我们给出阿波罗尼斯圆的证明:以线段AB所在的直线为x轴,线段AB的中垂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AB=2c 则A(-c,0),B(c,0),P(x,y)三、了解阿波罗尼斯圆的性质:定理:A,B为两已知点,M,N分别为线段AB的定比为入,(入》0,入≠1)的内,外分点,则以MN为直径的圆o上任意点到A,B两点的距离之比等于常数入证明:以入>1为例,设AB=a,过点B做圆O的直径MN垂直的弦PQ通过以上的证明,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的结论:1、当入>1时,点B在圆O内,点A在圆O外. 当0<><>2、因AP^2=AM.AQ,故AP为圆O的一条切线,若已知圆O及圆O外一点A,则可做出点A对应的点B。
只要过点A做圆O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P,Q,连接PQ与AN交于点B,反之,可作出与点B对应的点A3、过点A做圆O的切线AP(P为切点)后,PM,PN分别为∠APB的内、外角平分线。
四、阿波罗尼斯圆在高考中的应用一、常见解法:二、阿波罗尼斯圆解决:例题选讲一:例题选讲二:从2018年高考大纲中提出加入数学文化,各个模拟卷中都适当的加入数学史中的一些典故。
阿波罗尼斯对圆锥曲线有深刻的研究,其主要的成果集中于他的代表作《圆锥曲线》一书,他与阿基米德、欧几里得成为亚历山大时期的“数学三巨匠”。
阿波罗尼斯圆

阿波罗尼斯圆一、适用题型1、已知两个线段长度之比为定值;2、过某动点向两定圆作切线,若切线X 角相等;3、向量的定比分点公式结合角平分线;4、线段的倍数转化;二、基本理论(一)阿波罗尼斯定理(又称中线长公式)设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c b a ,,,中线长分别为c b a m m m ,,,则:222222222222221221221cb a mc b a m b c a m a c b +=++=++=+(二)阿波罗尼斯圆一般地,平面内到两个定点距离之比为常数(1)λλ≠的点的轨迹是圆,此圆被叫做“阿波罗尼斯圆”()()()()则,若设不妨设,,1,0,0,0,,0,y x P a BP AP a B a A ≠>>=-λλλ()()2222y a x y a x +-=++λ化简得:2222221211⎪⎭⎫ ⎝⎛-=+⎪⎪⎭⎫ ⎝⎛-+-a y a x λλλλ 轨迹为圆心a a 12011222-⎪⎪⎭⎫ ⎝⎛-+λλλλ,半径为,的圆 (三)阿波罗尼斯圆的性质1、满足上面条件的阿波罗尼斯圆的直径的两端是按照定比λ内分AB 和外分AB 所得的两个分点;2、直线CM 平分ACB ∠,直线CN 平分ACB ∠的外角;3、BNANBM AM = 4、CN CM ⊥5、内在圆点内;在圆时,点O A O B ,101<<>λλ;6、若AD AC ,是切线,则CD 与AO 的交点即为B ;7、若点B 做圆O 的不与CD 重合的弦EF ,则AB 平分EAF ∠;三、补充说明1、关于性质1的证明定理:B A ,为两已知点,Q P ,分别为线段AB 的定比为()1≠λλ的内、外分点,则以PQ 为直径的圆O 上任意点到B A ,两点的距离之比等于常数λ。
证明:不妨设1>λ1,1,1,1,-=-=+=+==λλλλλλaBQ a AQ a BP a AP CD PQ O B a AB ,则垂直的弦的与直径作圆过点设 由相交弦定理及勾股定理得:λλλλλλλλ=-=-=-=-+=+=-=⋅=BC ACa AC a BC a a a BC AB AC a BQ BP BC 则于是,1,111122222222222222从而C Q P ,,同时在到B A ,两点距离之比等于λ的曲线(即圆)上,而不共线的三点所确定的圆是唯一的,因此圆O 上任意点到B A ,两点距离之比等于常数。
阿波罗尼斯圆的数学推导与证明

阿波罗尼斯圆的数学推导与证明阿波罗尼斯圆是指一个与一个给定圆相切于两个点,并且通过这两个切点和给定圆的另一个点的所得圆。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阿波罗尼斯圆的数学推导和证明。
1. 引言阿波罗尼斯圆是古希腊数学家阿波罗尼斯(Apollonius)在几何学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
它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和特点,在数学推导和证明过程中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2. 阿波罗尼斯圆的定义阿波罗尼斯圆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得出:- 给定一个圆,记为O,以及这个圆上的两个点A和B。
- 连接OA和OB,并延长线段OA和OB,使其与圆O交于C和D 两个点。
- 以C和D为中心,AC和BD的长度为半径,分别画两个圆,记为P和Q。
- 阿波罗尼斯圆即为圆P和圆Q所交的部分。
3. 阿波罗尼斯圆的性质阿波罗尼斯圆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性质:- 阿波罗尼斯圆与给定圆O的切点处呈现相切的关系。
- 阿波罗尼斯圆与给定圆O的切线相互垂直。
- 阿波罗尼斯圆的切点和给定圆O的切点在一条直线上。
4. 数学推导与证明4.1 推导过程为了推导阿波罗尼斯圆的性质,我们可以利用几何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和定理进行推导,具体推导过程如下:- 利用勾股定理以及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以得到阿波罗尼斯圆的半径与给定圆的半径之间的关系。
- 利用切线与半径垂直的性质,可以证明阿波罗尼斯圆与给定圆的切线垂直。
- 利用共线性以及圆的性质,可以证明阿波罗尼斯圆的切点和给定圆的切点在一条直线上。
4.2 证明过程为了证明阿波罗尼斯圆的性质,我们可以利用严谨的数学推导和证明方法,具体证明过程如下:- 证明阿波罗尼斯圆的半径与给定圆的半径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引入坐标系,运用几何和代数相结合的方法,利用方程和计算,从而得出两者之间的数学关系。
- 证明阿波罗尼斯圆与给定圆的切线垂直可以利用向量的性质、线段长度的计算以及三角形的性质,从而得出切线与半径垂直的结论。
- 证明阿波罗尼斯圆的切点和给定圆的切点在一条直线上可以通过运用共线性的证明方法,将几何图形转化为代数方程,并运用线性方程组求解的方法,从而得出切点在一条直线上的结论。
(完整版)阿波罗尼斯圆问题

APB阿波罗尼斯圆问题一【问题背景】苏教版《数学必修2》P.112第12题:已知点(,)M x y 与两个定点(0,0),(3,0)O A 的距离之比为12,那么点M 的坐标应满足什么关系?画出满足条件的点M 所构成的曲线.二、【阿波罗尼斯圆】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数学家阿波罗尼斯(Apollonius )在《平面轨迹》一书中,曾研究了众多的平面轨迹问题,其中有如下结果:到两定点距离之比等于已知数的动点轨迹为直线或圆. 如图,点B A ,为两定点,动点P 满足PB PA λ=,则1=λ时,动点P 的轨迹为直线;当1≠λ时,动点P 的轨迹为圆, 后世称之为阿波罗尼斯圆.证:设PB PA m m AB λ=>=,02)(.以AB 中点为原点,直线AB 为x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0m A -),(0m B . 又设),(y x C ,则由PB PA λ=得2222)()(y m x y m x +-=++λ,两边平方并化简整理得)()()()(222222211121λλλλ-=-++--m y x m x ,当1=λ时,0=x ,轨迹为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当1>λ时,22222222)1(4)11(-=-+-λλλλm y m x ,轨迹为以点)0,11(22m -+λλ为圆心,122-λλm 长为半径的圆.上述课本习题的一般化情形就是阿波罗尼斯定理.三、【范例】例1 满足条件BC AC AB 2,2==的三角形ABC 的面积的最大值是 .解:以AB 中点为原点,直线AB 为x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01-A ),(01B ,设),(y x C ,由BC AC 2=得2222121y x y x +-⋅=++)()(,平方化简整理得88316222≤+--=-+-=)(x x x y ,∴22≤y ,则 22221≤⋅⨯=∆y S ABC ,∴ABC S ∆的最大值是22. 变式 在ABC ∆中,边BC 的中点为D ,若AD BC AB 2,2==,则ABC ∆的面积的最大值是 .解:以AB 中点为原点,直线AB 为x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01-A ),(01B , 由AD BC CD BD 2,==知,BD AD 2=,D 的轨迹为阿波罗尼斯圆,方程为8322=+-y x )(,设),(y x C ,BC 的中点为D 得)2,21(yx D +,所以点C 的轨迹方程为 8)2(32122=+-+y x )(,即32522=+-y x )(, ∴2432221=≤=⋅⨯=∆y y S ABC ,故ABC S ∆的最大值是24.例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设点(1,0),(3,0),(0,),(0,2)A B C a D a +,若存在点P ,使得,PA PC PD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解:设(,)P x y =,整理得22(5)8x y -+=,即动点P 在以(5,0)为圆心,为半径的圆上运动. 另一方面,由PC PD =知动点P 在线段CD 的垂直平分线1y a =+上运动,因而问题就转化为直线1y a =+与圆22(5)8x y -+=有交点,所以1a +≤a 的取值范围是[1,1]-.例3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03A ,,直线24l y x =-:.设圆的半径为1 ,圆心在l 上.若圆C 上存在点M ,使2MA MO =,求圆心C 的横坐标a 的取值范围.解: 设(),24C a a -,则圆方程为()()22241x a y a -+-+= 又设00(,)M x y ,2MA MO = ()22220000344x y x y ∴+-=+, 即()220014x y ++=这说明M 既在圆()()22241x a y a -+-+=上,又在圆()2214x y ++=上,因而这两个圆必有交点,即两圆相交或相切,2121∴-≤≤+,解得1205a ≤≤,即a 的取值范围是12[0,]5. 例4 已知⊙22:1O x y +=和点(4,2)M . (1)过点M 向⊙O 引切线l ,求直线l 的方程;(2)求以点M 为圆心,且被直线21y x =-截得的弦长为4的⊙M 的方程;(3)设P 为(2)中⊙M 上任一点,过点P 向⊙O 引切线,切点为Q . 试探究:平面内是否存在一定点R ,使得PQPR为定值?若存在,请举出一例,并指出相应的定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设切线l 方程为)4(2-=-x k y ,易得11|24|2=+-k k ,解得815k ±=,∴切线l 方程为24)y x -=-. (2)圆心到直线12-=x y r ,则9)5(2222=+=r∴⊙M 的方程为9)2()4(22=-+-y x(3)假设存在这样的点),(b a R ,点P 的坐标为),(y x ,相应的定值为λ,根据题意可得122-+=y x PQ ,∴λ=-+--+2222)()(1b y a x y x ,即)22(12222222b a by ax y x y x ++--+=-+λ (*),又点P 在圆上∴9)2()4(22=-+-y x ,即114822-+=+y x y x ,代入(*)式得:[])11()24()28(1248222-++-+-=-+b a y b x a y x λ若系数对应相等,则等式恒成立,∴⎪⎩⎪⎨⎧-=-+=-=-12)11(4)24(8)28(22222b a b a λλλ,解得310,51,522,1,2======λλb a b a 或,∴可以找到这样的定点R ,使得PRPQ为定值. 如点R 的坐标为)1,2(时,比值为2; 点R 的坐标为)51,52(时,比值为310. 四、【练习】1.如图,在等腰ABC ∆中,已知AC AB =,)0,1(-B ,AC 边的中点为)0,2(D ,点C 的轨迹所包围的图形的面积等于 .解:∵AD AB 2=,所以点A 的轨迹是阿波罗尼斯圆,易知其 方程为4)3(22=+-y x ,设),(y x C ,由AC 边的中点为)0,2(D 知),4(y x A --,所以C 的轨迹方程为4)()34(22=-+--y x ,即4)1(22=+-y x ,面积为π4.2.如图,已知平面α⊥平面β,A 、B 是平面α与 平面β的交线上的两个定点,,DA CB ββ⊂⊂,且DA α⊥,CB α⊥,4AD =,8BC =,6AB =,在平面α上有一个动点P ,使得APD BPC ∠=∠,求PAB ∆的面积的最大值. 解:将空间几何体中的线、面、角的关系转化 为平面内点P 所满足的几何条件.DA α⊥ DA PA ∴⊥,∴在PAD Rt ∆中, APAP AD APD 4tan ==∠, 同理8tan BC BPC BP BP∠==, APD BPC ∠=∠AP BP 2=∴ ,这样就转化为题3的题型.在平面α上,以线段AB 的中点为原点,AB 所在的直线为x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0,3(),0,3(B A -,设),(y x P 0)y =≠ 化简得:16)5(22=++y x ,2216(5)16y x ∴=-+≤,||4y ∴≤, PAB ∆的面积为1||||3||122PAB S y AB y ∆=⋅=≤,当且仅当5,4x y =-=±等号取得,则PAB ∆的面积的最大值是12.AP BDCβα3.圆1O 与圆2O 的半径都是1,421=O O ,过动点P 分别作圆1O 、圆2O 的切线PN PM ,(N M ,分别为切点),使得PN PM 2=.试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并求动点P 的轨迹方程.解:以1O ,2O 的中点O 为原点,1O ,2O 所在直线为x 轴,建立如图所示平面直角坐标系,则)0,2(1-O ,,2(2O ,因为两圆的半径都为1,所以有:)1(212221-=-PO PO ,设P (x,y ),则]1)2[(21)2(2222-+-=-++y x y x , 即33)6(22=+-y x ,此即P 的轨迹方程.4.已知定点)0,0(O ,点M 是圆4)1(22=++y x 上任意一点,请问是否存在不同于O 的定点A 使都为MAMO常数?若存在,试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点A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假设存在满足条件的点),(n m A ,设),(y x M ,0>=λMAMO. 则λ=-+-+2222)()(n y m x y x , 又),(y x M 满足4)1(22=++y x ,联立两式得0)3(32)222(222222=++-++-+n m y x m λλλλ ,由M 的任意性知⎪⎩⎪⎨⎧=++-==-+0)3(3020222222222n m y m λλλλ,解得)0,3(A ,21=λ.。
(完整版)阿波罗尼斯圆及其应用

阿波罗尼斯圆及其应用数学理论1.“阿波罗尼斯圆”:在平面上给定两点B A ,,设P 点在同一平面上且满足,λ=PB PA 当0>λ且1≠λ时,P 点的轨迹是个圆,称之为阿波罗尼斯圆。
(1=λ时P 点的轨迹是线段AB 的中垂线)2.阿波罗尼斯圆的证明及相关性质定理:B A ,为两已知点,Q P ,分别为线段AB 的定比为)1(≠λλ的内外分点,则以PQ 为直径的圆O 上任意点到B A ,两点的距离之比为.λ证 (以1>λ为例)设λ===QBAQ PB AP a AB ,,则 1,1,1,1-=-=+=+=λλλλλλa BQ a AQ a PB a AP . 由相交弦定理及勾股定理知,1,1222222222-=+=-=⋅=λλλa BC AB AC a BQ PB BC 于是,1,122-=-=λλλa AC aBC .λ=BCAC 而C Q P ,,同时在到B A ,两点距离之比等于λ的曲线(圆)上,不共线的三点所确定的圆是唯一的,因此,圆O 上任意一点到B A ,两点的距离之比恒为.λ性质1.当1>λ时,点B 在圆O 内,点A 在圆O 外;当10<<λ时,点A 在圆O 内,点B 在圆O 外。
性质2.因AQ AP AC ⋅=2,过AC 是圆O 的一条切线。
若已知圆O 及圆O 外一点A ,可以作出与之对应的点,B 反之亦然。
性质3.所作出的阿波罗尼斯圆的直径为122-=λλa PQ ,面积为.122⎪⎭⎫ ⎝⎛-λλπa 性质4.过点A 作圆O 的切线C AC (为切点),则CQ CP ,分别为ACB ∠的内、外角平分线。
性质5.过点B 作圆O 不与CD 重合的弦,EF 则AB 平分.EAF ∠数学应用1.(03北京春季)设)0)(0,(),0,(>-c c B c A 为两定点,动点P 到点A 的距离与到点B 的距离之比为定值),0(>a a 求点P 的轨迹.2.(05江苏)圆1O 和圆2O 的半径都是1,421=O O ,过动点P 分别作圆1O 和圆2O 的切线N M PN PM ,(,分别为切点),使得PN PM 2=,试建立适当坐标系,求动点P 的轨迹方程.3.(06四川)已知两定点).0,1(),0,2(B A -如果动点P 满足PB PA 2=,则点P 的轨迹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是________________.4.(08江苏)满足条件BC AC AB 2,2==的ABC ∆面积的最大值是___________.5.在等腰ABC ∆中,BD AC AB ,=是腰AC 上的中线,且,3=BD 则ABC ∆面积的最大值是___________.6.已知P A ),0,2(-是圆16)4(:22=++y x C 上任意一点,问在平面上是否存在一点B ,使得21=PB PA 若存在,求出点B 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变式:已知圆16)4(:22=++y x C ,问在x 轴上是否存在点A 和点B ,使得对于圆C 上任意一点P ,都有?21=PB PA 若存在,求出B A ,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7.在ABC ∆中,AD AC AB ,2=是A ∠的平分线,且.kAC AD =(1)求k 的取值范围;(2)若ABC ∆的面积为1,求k 为何值时,BC 最短.。
完整版阿氏圆问题归纳

阿氏圆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以阿氏圆〔阿波罗尼斯圆〕为背景的几何问题近年来在中考数学中经常出现,对于此类问题的归纳和剖析显得非常重要 .阿氏圆定理〔全称:阿波罗尼斯圆定理〕,具体的描述:一动点P到两定点A、B的距离之比等于定比n〔丰1〕,那么P点的轨迹,是以定比n内分和外分定线段AB的两个分点的连线为直径的圆.这个轨迹最先由古希腊数学家阿波罗尼斯发现,该圆称为阿波罗尼斯圆,简称阿氏圆.定理读起来和理解起来比较枯燥,阿氏圆题型也就是大家经常见到的PA+kPB 〔k丰1〕P点的运动轨迹是圆或者圆弧的题型.PA+kPB,〔k丰1〕P点的运动轨迹是圆或圆弧的题型阿氏圆根本解法:构造母子三角形相似【问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在x轴、y轴分别有点C〔m, 0〕 , D〔0, n〕.点P是平面内一动点,且OP=r,求PC+kPD勺最小值.阿氏圆一般解题步骤:第一步:确定动点的运动轨迹〔圆〕,以点.为圆心、r为半径画圆;〔假设圆已经画出那么可省略这一步〕第二步:连接动点至圆心0〔将系数不为1的线段的固定端点与圆心相连接〕,即连接OR OD第三步:计算出所连接的这两条线段OR OD长度;第四步:计算这两条线段长度的比k;第五步:在OD上取点M,使得OM:OP=OP:OD=k第六步:连接CM与圆.交点即为点P.此时CMgP所求的最小值.一…,括号外边,将其中一条线段的系数化成;,再构造△相似进行计算】习题【旋转隐圆】如图,在Rt A ABC中,/ ACB=90 , D为AC的中点,M为BD的中点,将线段AD绕A点任意旋转(旋转过程中始终保持点M为BD的中点),假设AC=4, BC=3那么在旋转过程中,线段C咔度的取值范围是.1.Rt △ ABC中,/ ACB=90 , AC=4 BC=3 点.为^ ABC内一动点,满足CD=2 贝U AD+2 BD3 的最小值为.2.如图,菱形ABCD勺边长为2,锐角大小为60° , O A与BC相切于点E,在O A上任取一-3……点P,贝U PB+业3 PD的最小值为2【旅转隐圆】第1鞭第2题3.如图,菱形ABCD勺边长为4, / B=60° ,圆B的半径为2, P为圆B上一动点,贝U PD+11 PC的最小值为.24.如图,点A, B在O.上,OA=OB=12,OA OB点C是OA的中点,点D在OB上,OD=10.动.,, …1…点P在③.上,贝U PC+— PD的最小值为.25.如图,等边△ ABC的边长为6,内切圆记为.O P是圆上动点,求2PB+PC勺最小值.第3题第4题第5题6.如图,边长为4的正方形,内切圆记为③ O, P是圆上的动点,求J2PA+PB勺最小值.7.如图,边长为4的正方形,点P 是正方形内部任意一点,且BP=2那么PD+1PC的最小值2为; <2 PD+4PC勺最小值为.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2 , 0) , B(0,2) , C(4, 0), D(3, 2) , ?是左AOB7卜部的第象限内一动点,且/ BPA=135 ,贝U 2PD+PC勺最小值是.10.如图,在 Rt△ ABC 中,/ A=30° , AC=8,以 C 为圆心,⑴试判断O C 与AB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⑵点F 是③C 上一动点,点 D 在AC 上且CD=2试说明△ FCL^A ACF 1 ……EF+— FA 的最小值.211.(1)如图1,正方形 ABCD 勺边长为4,圆B 的半径为2,点P 是圆B 上的一个动点,求PD+1 PC 的最小值和PD-1PC 的最大值;22⑵如图2,正方形 ABCD 勺边长为9,圆B 的半径为6,点P 是圆B 上的一个动点,那 ,2,, 一…2…,…么PD+—PC 的最小值为 , PD-—PC 的最大值为 .3 3⑶如图3,菱形 ABCD 勺边长为4, Z B=60° ,圆B 的半径为2,点P 是圆B 上的一个 动点,那么PD+1PC 的最小值为 , PD-1PC 的最大值为 .22ZABC=60 , O A 的半径为6, P 是O A 上的动点, 连接PB PC,4为半径作O C.9,在^ ABC 中,AB=& BC=8那么3PC+2PB 勺最小值为⑶ 点E 是AB 上任意一点,在(2)的情况下,试求出B•••PD=1BP, ••• AP+1 BP=AP+PD221……,请你完成余下的思考,并直接写出答案:AP+—BP 的最小值为 .2⑵自主探索:在“问题提出〞的条件不变的情况下,-AP+BP 的最小值为 .3⑶ 拓展延伸:扇形 COW, / COD=90 , OC=6 OA=3 OB=5,点P 是弧CD 上一点,求 2PA+PB 的最小值.【二次函数结合阿氏圆题型】13.如图1,抛物线y=ax2+(a+3)x+3 (a丰0)与x 轴交于点 A (4, 0),与y 轴交于点B,在 x 轴上有一动点E (m 0) ( 0v rnK 4),过点E 作x 轴的垂线交直线 AB 于点N,交抛物线 于点P,过点P 作P 机AB 于点M⑴求a 的值和直线AB 的函数表达式;⑵设△ PMN!勺周长为 C1, △ AEN 的周长为 C2, 假设C6,求m 的值; C25⑶如图2,在(2)条件下,将线段 OE 绕点O 逆时针旋转得到 OE',旋转角为a ( 0° Va V90° ),连接E' A 、E' B,求 E' A+2E' B 的最小值.3问题背景:如图1,在^ ABC中,BC=4, AB=2AC问题初探:请写出任意一对满足条件的AB与AC的值:AB=问题再探:如图2,在AC右侧作/ CADW B,交BC的延长线于点问题解决:求△ ABC的面积的最大值.,AC=D,求CD的长.1.小明的数学探究小组进行了系列探究活动.类比定义:类比等腰三角形给出如下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凸四边形叫做邻等四边形.探索理解:⑴如图1,A、B C在格点(小正方形的顶点)上,请你协助小明用两种不同的方法画出格点D,连接DA DC 使四边形ABCC^邻等四边形;r_r T-r -i r ~r~r ~r _r _i尝试体验:⑵如图2,邻等四边形ABCW, AD=CD Z ABC=120 , / ADC=60 , AB=2, BC=1,求四边形ABCD勺面积.解决应用:⑶如图3,邻等四边形ABCW, AD=CD Z ABC=75 , Z ADC=60 , BD=4小明爸爸所在的工厂,需要裁取某种四边形的材料板,这个材料板的形状恰巧是符合如图3条件的邻等四边形, 要求尽可能节约.你能求出这种四边形面积的最小值吗如果能,请求出此时四边形ABCE®积的最小值;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2.我们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凸四边形叫做“等邻边四边形〞.(1)如图1,在四边形ABC/,添加一个条件使得四边形ABCD是“等邻边四边形〞.请写出你添加的一个条件.⑵如图2,等邻边四边形ABCg, AB=AD Z BAD% BCD=90 , AG BD为对角线,AC^2AR试探究BC, BD的数量关系.(3)如图3,等邻边四边形ABC" AB=AD AC=2, / BAD=^ BCD=60 ,求等邻边四边形ABCD 面积的最小值.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5
30
40
R2 0
R15
60
图 14 题目 2 题解 扩展 1 扩展:动 点 Pp 到两定点 A、B 的距离之比为定值 kp, 动点 Pt 到两定圆 OA (同 A 点) 、 OB (同 B 点) 切线的长 度之比 kt,两比值相 等(kp=kt ≠1)时, 两点 Pp、 Pt 运动轨迹 的阿氏圆是两个同 心圆。见图 15。
k
2
1 x 2 y 2 2ak 2 x R A a 2 k 2 0
8
2
60
4a
Y TA
RA
P(x,y)
kL
R
L
O OA
a
X C
Xo
图 26 点圆阿氏圆方程
OB
OQ
D
此公式为圆方程式,证明了动点到定点距离与到定圆切线长度为定比的轨迹是一个圆。 令 y 0 ,求 C 点 D 点的 x 坐标:
图 15 扩展 1 扩展——同心阿氏圆 从前面的点点阿氏圆圆心公式和圆圆阿氏圆圆心公式, 可以得知两个阿氏圆圆心为同一 个点,圆心的 x 坐标相同:
xQ
ak 2 a a 2 2 k 1 k 1
20
绘制阿氏圆的方法七,同心阿氏圆法。几何原理,扩展 1 扩展。见图 16、图 17、图 18。
50
0 R6
A
120
C
B
714 285 4 1 . R57 R82 .85 R6 714 0 286
图 16 运用方法七同心阿氏圆法绘制阿氏圆 1
6
R7
5.
在绘制阿氏圆的基础上 绘制出题目 2,见图 14
65
71 2
2a
12 8
3a
20
60
A
120
C
B
60
714 285 4 1 . R57 R82 . 85 714 28
R4 0
图 23 题目 4 题解—— 运用方法八点圆定比分点法解题
7a
0 R5
扩展 3:动点 P 到定圆 OA(半径 RA)作切 线,切点为 TA,动点 P 到切点 TA 的距离 PTA 与 动点 P 到定点 B 的距离 PB 之比为定值 k (PTA/PB =k,k≠1) ,则动点 P 点的运动轨迹是一个圆— —阿氏圆。——点到圆点切距定比。见图 25。
R1
5
R7 5. 65 71 21 28 0 2 R
60
图 11 运用方法四三公切线法绘制阿氏圆
65 5. R7 2 21 71
45
R
15
R2
0
8
60
图 12 运用方法五定比切线点一对圆法绘制阿氏圆
30
R1 5
R2 0
60 60
40
图 13 运用方法六定比切线点两对圆法绘制阿氏圆
5
R7 5. 65 71 21 28
Y
kL
P(x,y)
R
L
X O A
a Xo
C
B
Q
D
图 1 阿氏圆——点到两定点距离定比 根据已知条件列方程:
图 2 点点阿氏圆方程
x 2 y 2 k 2 L2
,
x a 2 y 2 L2
,
x 2 2ax a 2 y 2 L2
k 2 x 2 2ak 2 x a 2 k 2 k 2 y 2 k 2 L2
阿波罗尼斯圆定理及拓展及解题
一点到多点到两弧圆的定比例距离定比例分段定比例长度切线
南江石 2018 年 04 月 16 日 2018 年 5 月 8 日 阿氏圆又称阿波罗尼斯圆,已知平面上两点 A、B,则所有满足 PA/PB=k 且不等于 1 的点 P 的轨迹是一个圆,这个轨迹最先由古希腊数学家阿波罗尼斯发现,故称阿氏圆。 ——点到两定点距离定比。见图 1。 阿氏圆是以定比 m:n(m/n=k)内分和外分定线段的两个分点的连线为直径的圆。 点点阿氏圆方程,见图 2。
120
图 24 题目 5——点到圆点切距定比
图 25 扩展 3——点到圆点切距定比 点圆阿氏圆方程,见图 26。 根据已知条件列方程:
x 2 y 2 R A k 2 L2
2
,
x a 2 y 2 L2
x 2 2ax a 2 y 2 L2 k 2 x 2 2ak 2 x a 2 k 2 k 2 y 2 k 2 L2
4 71 85 2 4
5a
47
A
120
C
B
R5
7.
1
2a
D
80
120
图 3 题目 1 点到两点距离定比
图 4 运用方法一内外分点法绘制阿氏圆
绘制阿氏圆的方法二,内分点一对圆法,内分点定比点三点圆法。几何原理,到两定点 距离为定比的点在阿氏圆上,三点定圆。见图 5。
R10
0
.14 R57 7 285 14
2
2
2ak 2 2k 1
2
1
2ak
2 2
2 2 4k 2 1 a 2 k 2 R A k 2 R B
x
1 ak 2 2 2 2 2 2 a 2 k 4 a 2 k 4 k 2 RA k 4 RB a 2 k 2 R A k 2 R B 2 k 1 k 1
a
TB OQ
R
X D
C
Xo
OB
图 9 圆圆阿氏圆方程
3
根据已知条件列方程:
x 2 y 2 R A k 2 L2
2
,
x a 2 y 2 RB 2 L2
2
x 2 2ax a 2 y 2 RB L2 k 2 x 2 2ak 2 x a 2 k 2 k 2 y 2 k 2 RB k 2 L2
题目 2,点到两圆切线定比,见图 10。 绘制阿氏圆的方法四,三公切线法,三 公切线定比分点法。几何原理,到两定圆切 线长度为定比的点在阿氏圆上,三点定圆。 见图 11。
40
3a
2a
5 R1
R2 0
图 10 题目 2 点到两圆切线定比
4
绘制阿氏圆的方法五, 定比切线点一对圆法,公切 线定比分点定比切线点三点 圆法。几何原理,到两定圆 切线长度为定比的点在阿氏 圆上,三点定圆。见图 12。 绘制阿氏圆的方法六, 定比切线点两对圆法,定比 切线点三点圆法。几何原理, 到两定圆切线长度为定比的 点在阿氏圆上,三点定圆。 见图 13。
a 1 2 2 x a 2 1 k 2 RA k 2 R B a 2 k 2 2 k k 1 1
得到 C 点 D 点的 x 坐标:
xC
ak 2
1 k R
2 2
k 2 R B a 2k 2 k 1
A 2
2
2
xD
ak 2
1 k R
k 2 R B a 2k 2 k 1
A 2
2
2
得到阿氏圆圆心的 x 坐标:
xQ
得到阿氏圆半径:
ak 2 a a 2 2 k 1 k 1
圆圆阿氏圆圆心公式
R
1 2 2 1 k 2 RA k 2 R B a 2 k 2 k 1
2
6
50
图 17 运用方法七同心阿氏圆法绘制阿氏圆 2
R5 14 57 28 14 7.
A
20 60 120
50
C
B
R82 .85
714 286
图 18 运用方法七同心阿氏圆法绘制阿氏圆 3 题目 3 见图 19,题目 4 见图 20。
7a 4a
a a
140
0 R7
90
R7
0
图 19 题目 3 点圆定比分点
2
k
2
1 x 2 y 2 2ak 2 x R A k 2 a 2 R B 0
2
2
此公式为圆方程式,证明了动点到两定圆切线长度为定比的轨迹是一个圆。 令 y 0 ,求 C 点 D 点的 x 坐标:
k
x
2
1 x 2 2ak 2 x R A k 2 a 2 R B 0
9
R50
R
. 95
68
0
84 82
7
R48
120 84
图 27 应用方法九点切距定比法绘制阿氏圆
图 28 扩展 3 扩展——同心阿氏圆 从前面的点点阿氏圆圆 心公式、圆圆阿氏圆圆心公 式和点圆阿氏圆圆心公式, 可以得知同比例的三个阿氏 圆圆心为同一个点, 圆心的 x 坐标相同:
a 1 2 x a 2 1 k 2 RA a 2 k 2 2 k 1 k 1
得到 C 点 D 点的 x 坐标:
xC
ak 2
1 k R
2
2 A
a 2k 2
k2 1 ak 2
xD
得到阿氏圆圆心的 x 坐标:
1 k R
2
2 A
k
2
1 x 2 y 2 2ak 2 x a 2 k 2 0
此公式为圆方程式,证明了动点到两定点距离定比的轨迹是一个圆。 令 y 0 ,求 C 点 D 点的 x 坐标:
k
x
1
2
2
1 x 2 2ak 2 x a 2 k 2 0
2ak 2 2k 1 x
2
R1
00 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