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华和凝华 (2)

合集下载

2升华和凝华

2升华和凝华

A.卫生球放久了会变小
B.钢水浇铸成钢球
C.冬天早晨草地上的霜
D.早晨有浓雾
4.在“观察碘的升华现象”的实验中,只要对烧瓶微微 加
热即可,这是为了防止碘温度过高,出现熔化现象 ,为了达到
此目的,在装置上可以使用水浴 法。
物理
一、填空题
◆ 课堂基础训练 ◆
1.在北极,当气温降低到-50 ℃的时候,人们发现自己吐出来的
点为 3 410℃。
5.即使在0 ℃以下的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这是 升华 .
现象,在此过程中,需要 吸热 (选填“吸热”或“放热”);夏天
的早晨,花草上会出现晶莹剔透的露珠,露珠的形成属液于化
现象,需放要热

物理
6.据报载,阿根廷科技人员发明了一项果蔬脱水新方法——升 华脱水法。其原理很简单,将水果蔬菜冷冻后,放在低压的环境 中,使冰直接从 固 态变为 气 态。
地区的树枝上甚至出现了“雾凇”。“雾凇”和霜的形成过
物理
二、选择题
1.食品运输中,常使用干冰,防止食品腐烂变质,这是应用了干冰
(D)
A.液化放热
B.凝华放热
C.熔化吸热
D.升华吸热
物理
2.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 C ) A.铁水被铸成工件 B.冬天用湿手摸室外的铁器时觉得粘手 C.深秋地面上出现的霜 D.冰箱内的饮料结冰
物理
3.现在有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厕所、汽
水汽直接变成细小的雪花。这些小雪花如果互相碰撞,还会发
出声响,好像翻动书页的声音及的物态变化是凝华 (填
物态变化的名称)。
物理
2.“谚语”是我国民间文化的一部分,其语言简练、含义深刻。 有句谚语说:“霜前冷,雪后寒。”它说明霜是由于气温降低 而 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 凝华 而形成的;雪后寒是由于雪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2)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2)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知道升华和凝华定义
2.学生初步体验带回的录像视频。

课件展示自选课题结果
维点拨。

己说出来,启发学生运用比较法、理想实验推理法、
验并改进实验方案,
评语。

例如:碘:启发学生用热空气加热;干冰:根据课前错题本中出现的问题展开实验探究;霜:启发学生猜想霜的形成条件,
想启发学生设计制霜实验,
串的形式展现。

例如:如何获得较多的水蒸气?反过来如何使容器
人工制霜实验
——物态变化现象准确辨别
应用展示干冰制造舞台烟雾创意展示碘遇淀粉变蓝
查看答题情况柱状图
归纳总结
1. 解释现象:qq群讨论包有樟
脑丸的棉布燃烧后,棉布未
烧破的原因。

初二物理升华和凝华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物理升华和凝华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物理升华和凝华试题答案及解析1.今年夏季,我市进行了人工降雨,使用的主要材料之一是固体干冰,使用固体干冰进行人工降雨是应用了干冰时(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的特点。

【答案】升华吸收【解析】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常温下可以迅速升华为气态的二氧化碳,升华时吸收热量,使周围空气的温度快速下降,水蒸气遇冷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滴,从而实现人工降雨.【考点】升华吸热2.下列物理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答案】D【解析】A: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B: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C: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D: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考点】物态变化3.初冬的早晨,常常看到草地上有一层霜,这层霜是(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寒冷的冬天挂在室外冰冻的服经过数个星期变干了,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答案】凝华升华【解析】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雪、冰花、雾凇的形成也都是凝华现象;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冰直接变为水蒸气了,是升华,用久了的白炽灯灯丝会变细,也是由于钨直接升华了。

【考点】升华和凝华4.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升华现象的是A.箱子里的樟脑丸,过些时间变小B.固态碘变成气态的碘蒸气C.冬天,窗玻璃上结冰花D.白炽灯用久了,钨丝变细【答案】C【解析】升华是固态变成气态现象,ABD都是升华现象。

凝华是气态变成固态的现象,冬天,窗玻璃上结冰花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冷发生的凝华现象,所以C正确【考点】升华5.如图所示为寒冬出现的四个现象,其中属于升华的是()口中呼出的“白气”冰冻的衣服晾干玻璃上的“冰花”河面上的冰块【答案】B【解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解:A、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液滴;故A错误;B、冰冻的衣服晾干,是固态的冰直接升华为水蒸气;故B正确;C、玻璃窗上有的“冰花”,是固体的小冰晶,是由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发生了凝华现象,凝结在玻璃的内表面;故C错误;D、河面上的冰块,是河水凝固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B.【考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6.将少量粉末状的樟脑装入烧瓶,用酒精灯缓缓加热,封闭在瓶内的树枝上逐渐出现玲珑洁白的“人造雪景”,取出树枝,美丽的“雪景”会慢慢消失,消失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汽化B.液化C.升华D.凝华【答案】C【解析】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是升华的相反过程.在插有小树枝的封闭烧瓶中,放入一些卫生球碾粹后的粉末,然后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微微加热烧瓶,固态的卫生球升华成卫生球的蒸气.遇到树枝凝华成“人造雪景”,取出树枝,美丽的“雪景”会慢慢消失,是固态的卫生球又慢慢升华成了卫生球的蒸气。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2)分析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2)分析
2.黑色的物质是怎么形 成的?……
烧黑的灯泡
钨丝 固态
吸 热
升华
钨蒸气 气态

热 凝华
钨的 颗粒
固态
升华和凝华的应用:
1.可以进行人工降雨。
2.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的 升华吸热来降温,防止食 品腐烂变质。
人工降雨
干冰(固态 升华
二氧化碳)热Biblioteka 凝华空气中的水蒸气
液化
二氧化碳气体 冰晶 小水珠

总结: 物态变化
物态之间的变化
固态
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
液态
汽化(吸热)
气态
液化(放热)
想一想:你能举出生活中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或 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例子吗?
?
熔化 (吸热)
汽化 (吸热)
固态
液态
气态
凝固(放热)
液化 (放热)
?
物质能在固态和气态之间直接变化吗?
思考
舞台上“烟雾缭绕”的景象是怎样造成的?
实验器材: 烧瓶、橡皮塞、酒精灯、铁架台 1、实验前, 猜想:把碘加热会 ? 2、实验过程中,给烧瓶里的碘 加热,杯中看到什么现象?有无 液态碘出现?
请举例
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寒冷的冬天, 在窗玻璃上会出 现冰花
电灯泡用的时间长了, 就会发黑
举例
生活中的升华现象:
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
a.严寒的冬天, 一直冰 冻 冰的 冻衣服也能晾干。
★潮湿衣服晾干 a
b.放在衣厨中的樟脑丸 会越变越小,最后消失。
b
c.在寒冷的冬天, 在玻璃 窗的内表面会有冰花。
★秋冬季节, 玻璃窗上会“出
汗”出。 汗 c
d.冰棍外表的 “白白粉粉” d

专题4.7 升华与凝华(原卷版+解析)

专题4.7 升华与凝华(原卷版+解析)

2020年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同步学习精讲精练第4章物质的特性4.7升华与凝华目录 (1) (2) (3) (4) (6)一、升华和凝华1.物质从固态真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作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作凝华。

2.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升华和凝华是相反的过程。

3.现象和应用(1)衣柜里的樟脑球,时间放长了会变小,甚至消失,这是樟脑球升华现象。

(2)冬天,冰冻的衣服晾在阴凉处也会变干,这是冰的升华现象。

(3)有微风的、寒冷的天气里树上出现针状雾淞,这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

(4)夏天从冰柜里拿出来的棒冰纸外面的冰霜是水蒸气凝华现象。

(5)普通灯泡用久了,玻璃内壁发黑,这是钨丝先升华后凝华而形成的。

4.升华和凝华的微观解释:升华是固态物质表面的分子克服其他分子对它的引力,进入空气中的过程,而凝华则是气体分子碰到固态物质的表面,并被固态物质分子的引力所束缚的过程。

【重要提醒】①升华是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人们常利用升华吸热的特性来降低物体的温度。

②升华和凝华现象,并不是所有物质都能发生的现象,它仅限于某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

因此对一些常见现象要记住。

二、云、雨、雪、雾、露的形成云:由水蒸气温度降低后凝结成的小水珠、小冰晶聚集而成。

雨:当小水珠和小冰晶变成大水滴时就下雨了。

雪:如果云内的温度很低,小水珠也会凝固成小冰晶,冰晶增大后就会下雪。

雾:在没有风时,暖湿气流(水汽)在地面附近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就形成了雾。

露:夜间的温度比白天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在植物或其他物体表面上液化形成的。

霜:地表附近的水蒸气在夜间遇到温度很低的地表物体和植物而凝华形成的。

【相同点】都是地球上的水发生物态变化形成的。

形成的位置为:云、雪、雨在高空,雾在低空,露、霜在地面。

1.物态变化小结(1)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三个吸热过程:熔化、汽化、升华。

(3)三个放热过程:凝固、液化、凝华。

(4)三个互逆过程:熔化与凝固、汽化与液化、升华与凝华。

2.4-升华和凝华课件(2)

2.4-升华和凝华课件(2)

B.露
C.霜
D.雨
4.下列各组物态变化中,都放出热 的是( D ) A.熔化 液化 凝华 B.汽化 凝华 凝固 C.熔化 汽化 升华 D.液化 凝固 凝华
5.当温度是-2℃时,水这种物质
的存在方式是( D )
A.冰和水
B.只有冰
C.可能有水
D.冰和水蒸气
6.夏天,小明去商店买冰糕,当售货 员从冰柜中拿出冰糕时, 发现包装 纸上结满了“白霜”,这是凝华 现 象; 他剥开冰糕包装纸,看到冰糕 冒“白气”,这是液化 现象;他把冰 糕放在杯子里,一会儿杯子的外壁 “出汗”,这是液化 现象;不一会儿 杯子里的冰糕全部成了液体,这是
干冰升华、水蒸气凝华、小冰晶熔化
小资料:
制造“舞台白雾”时,把干冰颗 粒倒在大盘里,由于干冰很快 变成二氧化碳,使周围空气迅 速降温,再用风扇把冷空气缓 缓吹向舞台,于是一路上冷空 气便使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形 成小水珠,从而形成“白雾”。
想一想: 1.制造“舞台白雾”过程中经历了 哪些物态变化?
分析:冬天,室内气温高,空气 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气,遇到比空 气冷得多的的玻璃后,可以放出 热量,在玻璃的内表面直接凝华 成冰花。
答:室内的水蒸气在玻璃上遇冷 放热凝华成冰花,附着在玻璃的 内壁。
知识应用
1.解释下列现象
•在严寒的冬天,一直冰冻着的衣服 也会变干 •放在衣厨中的樟脑丸越来越小 •寒冷的冬天,在窗玻璃上会有冰花 •电灯泡用得时间长了,电灯泡上会 发黑
干冰的升华、水蒸气的液化
2.为什么周围的空气温度为下降?
干冰升华时要吸收大量的热
巩固练习:
1.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D )
A.夏天,冰棍上面有一层白霜 B.夏天,冰块上面冒白气 C.潮湿的天气里,自来水管外面会 出汗 D.用久了的灯泡钨丝会变细

4.7升华与凝华(讲义)(原卷版)2

4.7升华与凝华(讲义)(原卷版)2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七节升华与凝华【知识点分析】一.升华和凝华1.定义:物质从固态真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作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作凝华。

2.吸放热情况: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升华和凝华是相反的过程。

3.常见的升华现象:樟脑丸消失干冰消失冻住的衣服变干4.常见的凝华现象:雾凇窗花雪糕上的霜二.云、雨、雪、雾、露、霜云雨雪雾露霜【三态变化的特点】1.汽化,熔化,升华吸热2.液化,凝固,凝华放热3.相关的转化是相反的。

【例题分析】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去年冬天,百山祖风景区出现美丽雾凇,把人们带进如诗如画的仙境。

雾凇是水蒸气发生了()A.熔化B.液化C.升华D.凝华2.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湖面结冰,这是凝固现象B.夏天在早晨的树叶上常有露珠产生,这是液化现象C.冬天放在室外结冰的湿衣服也能干,这是凝华现象D.人们常用酒精为高烧病人降温,这是蒸发现象3.电冰箱是常用家用电器。

小明在使用电冰箱时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现象,以下是小明对所看到的这些现象的解释,其中错误的是()A.将水放入冷冻室后不久,水便结成冰凝固B.夏天打开电冰箱门,门口有一团白雾汽化C.放在冷冻室里的棒冰包装纸上有白色的霜凝华D.从电冰箱里取出的矿泉水,瓶壁上有水滴液化4.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有关诗词中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B.“雾里山疑失,雷呜雨未休”,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5.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C.“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D.“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外表面6.如图甲是登山爱好者在安吉龙王山拍到的雾凇美景。

下列事例与雾凇形成的原理相同的是()A.冬天清晨河面上的白雾B.夏天狗吐出舌头C.用久的灯泡内壁变黑D.衣柜中变小的樟脑丸7.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为固态,由甲到乙是升华过程B.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凝固过程C.丙为固态,由丙到甲是熔化过程D.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液化过程8.自然界中的云、雨、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的,图中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A.雾是汽化现象B.露是液化现象C.霜是升华现象D.雪是液化现象9.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种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为固态,由甲到乙是升华过程B.乙为气态,由乙到丙是凝华过程C.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凝固过程D.丙为液态,由丙到甲是汽化过程10.如图所示,在研究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中,“碘锤”用水浴法加热而不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主要原因是()(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碘的熔点是113.7℃、沸点是184.4℃)A.使“碘锤”中的碘受热均匀B.使实验中产生的碘蒸气更多C.水的沸点低于碘的熔点,确保碘不会熔化D.水的沸点低于碘的沸点,确保碘不会汽化11.下面关于冰箱的一些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冰箱冷冻室内的霜是水凝固而成的B.冰箱内壁上的很多小水珠是放进去的蔬菜溅上去的C.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出现的白雾是空气液化而成的D.冰箱的制冷剂应该在冰箱冷冻室汽化,在冰箱冷凝器液化12.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要吸收热量的一组是()①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液②夏天,室外的自来水管外出现湿润现象③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④冬天,玻璃窗上出现了冰花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13.河、湖、海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升入高空的水蒸气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悬浮在空中,这就是云,两个“凝成”所指的物态变化分别是()A.气化,升华B.液化,凝华C.凝固,凝华D.升华,熔化14.小花从冰箱里拿出了一个鸡蛋,她发现不一会儿鸡蛋上布满了许多细小水珠,过一段时间小水珠又自动消失了。

3-4升华和凝华(解析版)

3-4升华和凝华(解析版)

3.4升华和凝华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基础过关(共2小题)1.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叫凝华,升华的过程要不断吸热,凝华的过程要不断放热,干冰是一种很容易升华的物质,所以被广泛应用于人工降雨、制造舞台上的烟雾效果。

【答案】升华;凝华;吸热;放热;升华【解答】解:升华指的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要吸收热量;凝华指的是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要放热;干冰是一种很容易升华的物质,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所以被广泛应用于人工降雨、制造舞台上的烟雾效果。

故答案为:升华;凝华;吸热;放热;升华。

2.如图是一个知识网络图,请按要求作答。

(1)A:气态(填一种物质的状态)。

(2)B:液化(填一个物态变化名称)。

(3)C:寒冬玻璃上出现的冰花(举出一例自然现象)。

(4)D:放热(选填“吸热”或“放热”)。

【答案】(1)气态;(2)液化;(3)寒冬玻璃上出现的冰花;(4)放热。

【解答】解:(1)物质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态,故A是气态;(2)B: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3)C: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自然现象如寒冬玻璃上出现的冰花;(4)D: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故答案为:(1)气态;(2)液化;(3)寒冬玻璃上出现的冰花;(4)放热。

二.过关检测(共8小题)3.下列四种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①夏天,草叶上的露珠;②冬天,窗户上的冰花;③深秋,树上的白霜;④初春,冰雪消融。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C【解答】解:①夏天,草叶上形成“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属于液化现象;②冬天,窗户上的“冰花”,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在内表面发生凝华现象,形成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③深秋,树上的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小冰晶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④初春,冰雪消融,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行实验:用酒精灯给碘加热.
1、实验过程中,给试管里的碘加热,试管中 看到什么现象?有无液态的碘出现? 有紫色的碘蒸气产生;无液态的碘出现。
2、停止加热,在试管的内壁看到什么现象? 有无液态的碘出现?
紫色的碘蒸气逐渐消失,在试管的内壁上看到附着 一层固态的碘粒;无液态的碘出现。
3、通过实验你得到什么结论? (1)加热时,碘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升华) (2)冷却时,碘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凝华)
云、雨、雪、雾、露、霜
液化
液化

凝华
凝华
霜 液化

液化



1.升华和凝华
升华(吸热)
固体
气体
凝华(放热)
2.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3.升华吸热和凝华放热的应用。
1物质由 固 态直接变为 气 态的过程叫升华,
升华过程要__吸___热;物质由__气___态直接变为 __固___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过程要_放_热 。
5、将下列现象与相应的物态变化用线连接起 来
雪糕 化了 洒水的地面变干了
樟脑丸越放越小 树枝上生成霜
用铁水浇铸工件 蒸锅上方生成“白气”
熔化 凝固 汽化 液化 升华 凝华
6.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可以灭火,其主要原因是它 遇热_升__华_时要_吸_收__大量的热,使可燃物周围的 温度降低,不能达到着火点,同时密度较大的二氧
小水滴聚集在一起而形成的“雾”。
化碳又隔绝了空气,使可燃物不易燃烧。
7.下列自然现象各属于物态变化中的哪一种?
雾_液_化__
露_液_化__
霜_凝__华_
8、(2010·南通中考)下列物理现象中, 属于升华的是 (D )
9.在歌舞晚会上,常用干冰产生的白雾来烘 托气氛,舞台上形成的雾是( D )
A.干冰在常温下迅速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B.二氧化碳气体迅速液化成的小液滴。 C.干冰在常温下迅速升华又凝华而形成的。 D.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
(在云层中喷洒“干冰”促成降雨。)
人工降雨的全过程经历了哪些物态变化? 干冰升华 水蒸气液化、凝华 小冰晶熔化
水的三态联系
升华(吸热)
熔化(吸热) 汽化(吸热)冰水水蒸气源自凝固(放热) 液化(放热)
凝华(放热)
讨 论:
云、雨、雪、雾、露、霜是如何形成的?
露是在天气较热的时候,空气中的水蒸气于清晨前 遇到温度较低的树叶、花草等,液化成小水珠附着 在他们的表面上,这是一种液化现象。
2.寒冬冰冻的衣服干了是_升__华_现象,要_吸__热。 3.灯泡用久了会变黑是因为钨丝在高温下先_升__华_ 成钨的蒸气,冷却后再_凝__华__成固态钨所致。
4.在严冬,早晨走进教室时会看到窗玻璃上有冰花, 这是由水蒸 气发生__凝__华__而形成的. 冰花出现在玻璃的__内___侧(填“内”或“外”)
(4)用久了的灯泡玻璃内壁会变黑。
灯丝(钨丝)先升华为钨气体后再凝华成固 态的小钨粒。
三、升华吸热和凝华放热的应用: (1)干冰的舞台效果.mpg
(2)夏天,不使长途运输的粮食、水果、蔬菜等 由于高温而腐烂变质,通常在这些食品中撒一些 “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升华.mpg
(3)人工降雨。人工降雨.mpg
雪是天气较冷的时候,空气中的温度低于零 摄氏度,水蒸气在空中凝华成固态,为六角 形的冰晶(叫雪花),在飘降时相互结合形 成雪片或雪团。
雹是冰球,它的形成较复杂,云中的水珠被 上升气流带到气温低于0℃的高空,凝结成小 冰珠,小冰珠在下落时,其外层受热熔化成 水,并彼此相结合,使冰珠越来越大,如果 上升气流很强就会再升入高空,在其表面凝 结一层冰壳。经过多次上下翻腾,能结合成 较大的冰珠,当上升气流托不住它时,冰珠 就落到地面上,形成冰雹。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的小冰粒。)
(2)在寒冷的冬天,在玻 璃窗的表面会有冰花。
凝华
水蒸气
小冰晶
思考:窗花出现在玻璃窗的 内侧还是外侧?
答案是: 内侧
★秋冬季节,玻璃窗上 会“出汗”。
(3)寒冷的冬天,树枝上出现的“雾凇”。
(雾凇俗称树挂,是北方冬季可以见到的一种类似 霜降的自然现象,是一种冰雪美景。是由于雾中无 数零摄氏度以下而尚未结冰的雾滴随风在树枝等物 体上不断积聚冻粘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粒 状结构沉积物。)
(3)升华需要吸热;(有降温制冷的作用)
(4)凝华需要放热;(有升温的作用)
二、举例说出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1.升华现象:
(1)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丸,过一 段时间会 变小,最后不见了。 (卫生球变小)
(2)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
(3)用久了的灯泡的灯丝会变细。
2.凝华现象:
(1)霜的形成。
雾是水蒸气在空气中遇冷液化成为小水珠,这些小水 珠付在灰尘上悬浮在空气中,在地面附近称为雾,因此 雾是水蒸气液化现象;
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和凝华成的 小冰晶聚集在一起漂浮在高空中的现象,因此云的形 成包括液化和凝华现象。这些水滴和小冰晶降落下来 就成了雨。
霜是在地表面的水蒸气遇到摄氏零度以下的温度,直接 凝华为的小冰粒固体。

熔化(吸热) 汽化(吸热)
固态
液态
气态
凝固(放热)
液化(放热)

四、 升华和凝华
1.知道什么是升华和凝华。
2.知道升华和凝华各需要吸热还是放热。
3.能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及其应 用,并能用物理语言进行解释。
实验目的: 探究固体和气体之间到底
能不能直接发生变化。
实验器材:
酒精灯、火柴、固态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