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3.4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 含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4 升华和凝华》 (+教案+学案同步练习解析)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4  升华和凝华》 (+教案+学案同步练习解析)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4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解析卷)一、选择题1、(2017包头2)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A.放置于衣柜中的樟脑球逐渐变小,是汽化现象B.烧开水时,锅中水面上冒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C.深秋,地面上出现的霜,是凝固现象D.严冬,结了冰的衣服也能变干,是升华现象【考点】物态变化【解析】樟脑丸变小了,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A错误;烧开水时,锅中水面上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B错误;深秋,地面上出现的霜,是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附着在草叶上,属于凝华现象,C错误;严冬,结了冰的衣服也能变干,由固态的冰直接变为气态的水蒸气了,属于升华现象,故D 正确,选D。

【答案】D2、如图3.4-1所示,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小明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

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B.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C.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D.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考点】冰的熔点变化和凝华现象【解析】由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说明混合物的熔点比冰的熔点低。

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易拉罐底部直接凝华成的小冰晶。

【答案】A3、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面关于此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凝华形成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形成C.“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外表面D.“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考点】【解析】雾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故A错;冰花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故B错;玻璃窗上的“雾”是由于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所以在玻璃窗的内表面,故C错;玻璃窗上的“冰花”是由于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所以在玻璃窗的内表面,故D正确;应选D。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3.4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 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3.4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  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3.4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含答案1. 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的是( )2.将杯中的液态氮(沸点为-196 ℃)倒入盛有奶浆的碗制作冰淇淋,观察到杯中液态氮沸腾,杯外壁出现白霜,则( )A.杯中液态氮放热B.杯中液态氮温度不断上升C.杯中液态氮不断吸热,温度保持-196 ℃D.白霜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3.夏天天气炎热,为了防止食物腐烂,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会采用下列一些做法,其中解释正确的是()A.在运输车辆上放干冰,利用干冰汽化吸热给食品降温B.把食材放在冰块上,利用冰块熔化吸热给食材降温C.给放食材的盒子上盖上湿毛巾,利用水的升华吸热给食材降温D.把食物放入冰箱内,利用冷凝剂液化吸热,使冰箱内部温度降低4.下列“物态变化”与其吸热、放热的关系正确的是()A.“冬天的清晨,地面上出现白霜”是凝固现象,要吸热B.“春天来到,积雪融化”是熔化现象,要吸热C.“夏天的清晨,草地上出现露珠”是汽化现象,要吸热D.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要放热5. 夏天,从冰箱中取出一瓶饮料,一会儿瓶外壁“出汗了”,该现象属于()A.融化 B.液化 C.汽化 D.凝华6.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中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诗词还包含着神奇的物理原理。

《汉·乐府·长歌行》有关于露的形成:“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魏·曹丕·燕歌行》有关于霜的形成:“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前者是汽化放热,后者是凝华放热B.前者是凝华吸热,后者是升华吸热C.前者是液化放热,后者是凝华放热D.前者是液化吸热,后者是凝固放热7.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A. 严冬,河水结冰B. 深秋清晨,草地上出现霜C.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D. 春天清晨,河面上出现大量“雾气”8.常见的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现象的是()A. 冰箱冷冻室的内壁出现霜B. 池塘的水面产生一层薄冰C. 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变小D. 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变干9.用“蒸馏法”淡化海水的过程是将海水中的水蒸发而把盐留下,再将水蒸气冷凝为液态的淡水。

物理人教版(2024)版八年级上册3.4 升华和凝华 课时练 含答案01

物理人教版(2024)版八年级上册3.4 升华和凝华 课时练 含答案01

3.4 升华和凝华一、选择题1.气态二氧化碳被加压、降温后直接形成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这个过程中二氧化碳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凝华B.凝固C.升华D.液化2.雾凇的形成是()A.凝固B.凝华C.液化D.升华3.如图所示实例中,其物态变化过程与霜的形成同类的是( )A.清晨小草上的露珠B.严冬窗玻璃上的冰花C.烘手器将湿手烘干D.用水制成的冰4.在北方的冬天,室外冻得发硬的衣服也会变干,这主要是因为( )A.衣服上的水汽化的缘故B.衣服上的冰逐渐升华的缘故C.衣服上的水蒸气凝华的缘故D.衣服上的冰先熔化后蒸发的缘故5.以下物态变化过程中放出热量的是( )A.汽化、凝固B.凝固、升华C.液化、凝固D.汽化、升华6.二氧化碳气体若被加压、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直接形成白色的、像雪二样的固体,这种固体在常温下不经熔化就会直接变成气体,所以叫干冰。

干冰具有很好的致冷作用,可用于人工降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干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B.干冰变成气体是汽化现象C.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或小冰晶是熔化或凝华现象D.干冰有致冷作用是因为干冰变成气体时需吸收热量7.用飞机向云层撒干冰进行人工降雨,出现下列物态变化,其中放热的是()A.干冰迅速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B.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熔化为小水珠C.小雨滴在下落过程中部分汽化为水蒸气D.云层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8.毛主席的《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对其中的“雨”、“雪”、“冰”解析正确的是( )A.“雨”一定是液化形成的B.“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C.“冰”的形成要吸热D.以上说法均正确9.海水是宝贵的水资源,是自然界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下图分析正确的是( )A.海水变成水蒸气是升华过程B.雪是云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C.积雪液化成水后,汇入溪流流向大海D.水资源可以循环利用,不必节约用水10.首届“节水中国行”城市主题宣传活动于2024年3月在陕西西安举办。

人教版物理2020-2021学年度八年级上册3.4《升华和凝华》 同步习题(附解析)

人教版物理2020-2021学年度八年级上册3.4《升华和凝华》 同步习题(附解析)

3.4《升华和凝华》精选同步习题一、选择题1.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使运输中的食品降温,防止食品腐烂变质,这是应用了( )A. 干冰熔化吸热B. 干冰液化放热C. 干冰升华吸热D. 干冰凝华放热2.如图所示,在研究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中,“碘锤”用水浴法加热而不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主要原因是(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碘的熔点是113.7℃、沸点是184.4℃)()A. 使“碘锤”中的碘受热均匀B. 使实验中产生的碘蒸气更多C. 水的沸点低于碘的熔点,确保碘不会熔化D. 水的沸点低于碘的沸点,确保碘不会汽化3.“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

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栏露华浓”——露的形成是吸热汽化B.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放热凝华C.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冰的形成是吸热凝固D.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炬成泪是放热熔化4.如图,用电吹风机向盛有少量碘颗粒的密闭玻璃容器吹风,不久可观察到容器内出现紫色的碘蒸气;撤去电吹风机,过一会儿观察到容器侧壁上附有少量细小的碘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吹风机对玻璃容器吹的是冷风B. 吹风时容器内物质被升华C. 吹风时容器内物质内能减小D. 撤去吹风机容器内物质凝固了5.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四季分明,严冬的早晨在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冰花主要是水凝固而成的;②冰花主要是水蒸气凝华而成;③冰花出现在窗玻璃的内侧;④冰花出现在窗玻璃的外侧。

A. ①③B. ②④C. ②③D. ①④6.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A. 厨房蒸屉的“白气”B. 冬天树叶上的“霜”C. 夏天草上的“露珠”D. 蜡烛燃烧的“烛泪”7.如图是选自物理课本的四幅图片,下列过程中要吸收热量的是()A. 霜的形成B. 冰凌的形成C. 冰冻的衣服晾干D. 露珠的形成8.金属在高温、低压下比较容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用此方法可以给照相机、望远镜及其他光学仪器的玻璃镜头进行镀膜,即在真空室内将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加热,使它的蒸气喷到玻璃镜头上去,从而镀上一层极薄的金属膜,这层镀膜可以改善玻璃镜头的光学性能,这层镀膜镀上去的原因是()A. 金属直接粘到玻璃镜头上的B. 金属液化到玻璃镜头上的C. 金属升华后再凝华到玻璃镜头上的D. 金属熔化后粘到玻璃镜头上的9.小芳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A. “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气化成的水蒸气B. “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C. “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D. “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10.图中,水的三态之间转化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标注都正确的是()A. B. C. D.11.如图所示,下列物态变化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图甲中“冰雪消融”是凝固现象B. 图乙中草叶上“露珠”是汽化现象C. 图丙中“飘渺的雾”是液化现象D. 图丁中树枝上的“白霜”是升华现象12.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关于水的三态变化分析错误的是( )A. 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B. 高空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相互影响聚集结成大水滴下降成为雨C. 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变成雪花飘落D. 雪花熔化成水,和其他降水一样,汇入江河,又注入大海二、填空题13.物理课堂上,小金老师让学生观察了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奇特现象。

3.4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3.4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3.4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含答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4 升华和凝华一、选择题1.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A.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越来越小;冬天窗户上的“冰花”B.花盆中潮湿的泥土变干;春天冰雪消融C.冬天的“雾凇”;水面上结的冰D.冬天上冻的衣服,通风处自然凉干;利用“干冰”人工降雨2.北方冬季气温低于﹣30℃时,将热水以C字型泼出,此时热水周围含有大量的水蒸气,当水蒸气遇到温差较大的环境时,会迅速凝结,产生“泼水成冰”的效果(如图),这一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汽化B.液化C.凝华D.凝固3.水循环伴随着水的物态变化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海水吸热汽化成水蒸气B.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水滴C.小水滴凝华成小冰晶D.小冰晶液化成雨水4.小明帮妈妈从冰箱中取出一块结满霜的冻肉,在肉上撒了一些盐,肉很快就“解冻”了,同时观察到盛肉的碗上出现了水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肉表面结霜是凝固现象B.冻肉熔化需要吸收热量C.撒盐可以提高冰的熔点D.水珠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5.家庭用的白炽灯,用了一段时间过后,灯丝变细,灯泡变黑。

根据物态变化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先是钨丝熔化后是钨液体凝固B.先是钨丝熔化后是钨蒸气凝华C.先是钨丝升华后是钨液体凝华D.先是钨丝升华后是钨蒸气凝华6.冷天,在暖和的教室的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

下列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玻璃窗上的“汗”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生成的C.“汗”出在玻璃窗上靠教室内一面的玻璃上D.冰花结在玻璃窗上靠教室外一面的玻璃上7.“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今年10月23日开始的半个月是霜降节气,霜的形成是属于()A.凝华B.液化C.凝固D.汽化8.将液态氮(沸点为﹣196℃)倒入盛有奶浆的碗制作冰淇淋,观察到碗中液态氮沸腾,冰激凌周围“白气”缭绕,碗壁出现白霜,则()A.冰激凌周围的“白气”是氮气液化形成的B.碗中液态氮温度不断上升C.冰激凌周围的“白气”过一会消失是液化现象D.白霜是空气中水蒸气凝华形成的9.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使用干冰来营造“白气”效果。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 3.4 升华和凝华 同步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 3.4 升华和凝华 同步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3.4 升华和凝华同步训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道小题)1. 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2. 下列四种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①夏天,草叶上的露珠;②冬天,窗户上的冰花;③深秋,树上的白霜;④初春,冰雪消融.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3. 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正在熔化的蜡,吸收热量,温度不变B.利用干冰使食物降温,这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C.北方美丽的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的D.炒菜前滴入热锅底的小水滴很快不见了,水滴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液化4. 关于自然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冰融化——凝固(放热)B. 雾生成——液化(放热)C. 露产生——汽化(吸热)D. 霜形成——升华(放热)5. 以下对中华古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B.“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D.“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雪的形成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6. 为防止食物腐败变质,可利用冰块或干冰使食物降温。

这是因为()A.冰块和干冰熔化吸热B.冰块和干冰升华吸热C.冰块升华吸热、干冰熔化吸热D.冰块熔化吸热、干冰升华吸热7. 如图所示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8.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关节气的谚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D.“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熔化现象9. 2019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七届“世界水日”,提高节水意识,培养良好的用水习惯,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地球表面上的水可汽化成水蒸气B.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熔化成水滴C.小冰晶在降落过程中,液化成雨水D.河面上的水凝华成冰,封住了河道10. 下图中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碘颗粒,为了能较快地观察到碘的升华现象又要防止碘熔化,下列加热方式最合适的是(碘的熔点为113.7 ℃,酒精灯外焰温度约800 ℃)()A.浸入开水中B.用酒精灯外焰加热C.放入冰水混合物中D.置于常温下的空气中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道小题)11. 从冰箱中取出的冻鱼在空气中放置一会儿,冻鱼身上出现一层白霜,又过一段时间冻鱼身上的霜变成了水.此过程经历的物态变化是先________后________.12. 如图所示,是水的循环示意图.请补充完成图中(1)________、(2)________和(3)________三处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及吸、放热情况.13. 如图所示,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C.这时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白霜.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它在形成过程中要________热量.14. 滑雪是很多人喜欢的冬季运动,自然界的雪是水蒸气________而成的;当自然界降雪不足时,滑雪场需要“人工造雪”,在0 ℃以下的天气里,造雪机喷射出水雾,这些水雾遇到冷空气发生________,形成“人工雪”。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3.4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及含答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3.4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及含答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3.4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一、选择题(共15道)1、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春天,墙壁上会"流汗"B.夏天,地上洒的水一会儿变干了C.秋天,花叶上晶莹的露珠D.冬天,树枝上结的雾凇2、在日全食到来时,由于太阳被遮挡,少数地区气温会在短时间内突然下降,局部出现冰晶体。

日食的当天,郑州市侯寨乡南岗刘村的许多村民,看到了罕见的"七月飞雪"。

关于冰晶的形成过程,属于物态变化过程中的()A.熔化B.凝固C.汽化D.凝华3、用雪堆成的大雪人,即使气温低于0℃,时间长了也会变矮,这是由于( )。

A.整个雪人同时逐渐熔化B.整个雪人同时逐渐升华C.雪人底部因熔点降低而熔化D.雪人底部因温度升高而熔化4、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A.霜的形成B.露的形成C.雾的形成D.冰的形成5、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A.花盆中的潮湿泥土变干B.秋天,屋顶的瓦上结一层霜C.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越来越小D.夏天,盛冷饮的杯子外壁出现小水珠6、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凝华的是A.春天来到,积雪熔化B.夏天的清晨,草地上出现露珠C.秋天的早晨,出现大雾D.初冬的清晨,地面上出现白霜7、冰雕是一种以冰为主要材料来雕刻的艺术形式。

虽然气温持续在0℃以下,但冰雕作品仍会一天天变小,这是由于冰雕作品发生了A.汽化B.液化C.升华D.凝华8、如图1所示的自然现象中,由凝华形成的是()A B C D图1春天冰雪消融夏天草上的露珠秋天枝头上挂满白霜冬天屋檐下的冰凌9、有一种"固体粮虫净",放在粮仓里能预防粮食生虫,"固体粮虫净"过一段时间会变小,在这个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凝华B.升华C.熔化D.汽化10、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瓶水在冰箱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瓶外壁会变湿,是由于水蒸气液化B.用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干冰熔化吸热C.把酒精擦在手背,手背感觉到凉爽,是由于酒精汽化放热D.北方的冬天,为了保存蔬菜,在菜窑里放几桶水,利用水凝华放热11、(2012湖北随州,第21题)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雾的形成B.霜的形成C.水结成冰D.露的形成12、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凝华的是A.春暖花开,冰雪消融B.夏天的清晨,草地上出现露珠C.秋天的早晨,出现大雾D.初冬的清晨,地面上出现白霜13、我国北方的冬季,有时房顶上会出现霜,树枝上会出现雾凇,这些都是()A.汽化现象B.升华现象C.凝固现象D.凝华现象14、夏天,从冰箱里取出一听易拉罐饮料,发现它的外壁很潮湿。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上册3.4升华和凝华 同步测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上册3.4升华和凝华 同步测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3.4升华和凝华同步测试题一、单选题1.下列现象中,不正确的是()A. 在0℃时,冰、水、水蒸气可以同时存在B. 冬天戴眼镜的人从温暖的室内走到寒冷的室外时,镜片上出现小水珠C. 铁水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但温度不变D. 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汽水瓶上会出现小水滴2.下列古诗句所描写的现象中,需要水吸收热量才会发生的是()A.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B.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C.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D.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3.有关物态变化的现象.下列变化不同的一组是()A. 冰冻的衣服在﹣1℃的室外晾干了﹣冰雪消融B. 冬天从户外走进室内,眼镜变“模糊”﹣早晨空中的雾C. 夏天.刚从冰柜拿出的矿泉水的瓶壁“流汗”﹣打开冰箱门看见门前冒白气D. 草木上形成的霜﹣﹣树上出现的雾凇4.火箭发射时,高温的火焰向下喷射,大量的“白气”从发射台底部的大水池中涌出.这些“白气”的产生伴随着的物态变化是()A. 先汽化,后液化B. 先液化,后汽化C. 只有汽化D. 只有液化5.针对旱情,气象部门进行了“人工增雨”作业,效果良好。

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是“人工增雨”的一种常用方法,喷洒的干冰可以促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晶,冰晶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

在“人工增雨”作业中,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雨发生的物态变化有()A.凝华和熔化B.凝华和液化C.凝固和熔化D.凝固和液化6.下列现象中都发生了物态变化,其中属于升华的是( )A. 卫生球放了一段时间会变小B. 江面上逐渐形成了大雾C. 擦在玻璃上的酒精很快干了D. 冰块吸热后逐渐熔化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雾和露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B.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C. 用久的灯泡钨丝变细是升华现象D. 夏天打开冰箱门看到的“白气”,是从冰箱里冒出的水蒸气8.水从海洋到陆地的大循环中经历的物态变化是()A. 液化B. 汽化C. 先液化后汽化D. 先汽化后液化9.以下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把一10℃的冰拿到10℃的房间里,它会立即熔化B. 把水加热到沸腾后停止加热,水将继续沸腾C. 夏天,揭开棒冰包装纸后,棒冰会冒“白气”,是一种液化现象D. 电灯泡用久了,其内壁发黑是由于金属蒸气凝固而造成的10.用久的灯丝要比新时候细,这是因为灯丝在使用过程中()A. 汽化了B. 熔化了C. 蒸发了D. 升华了二、多选题11.对下列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 严冬窗户内表面出现窗花,是水蒸气凝华吸热形成的B. 雪人没有熔化却变小,是雪升华吸热C. 给高烧病人擦涂酒精来降温,是利用酒精蒸发吸热D. 天冷时呼出的“白气”,是人呼出的水蒸气液化放热形成的12.自然界关于云、露、雾、霜、雨的成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云是水蒸气升入高空遇冷液化成的大量小水滴和凝华成大量的小冰晶形成的B.雾是漂浮在空气中的水蒸气C.露是大量的小冰晶熔化成的小水珠而形成的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大量的小冰晶三、填空题13.1kg的水凝固成冰,其质量是 ________kg,体积 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这是因为质量不随 ________变化而变化,但冰的密度比水的小.14.冬天清晨,在有人居住的室内窗户上往往会出现冰花,冰花出现在玻璃窗的 ________侧,是由大量水蒸气 ________而成.15.冬天,0℃以下冰冻的衣服也会干,这是________现象;寒冷的冬夜,门窗玻璃________侧出现冰花,这是________现象.16.云、雨、露、雾、霜、雪、雹就是水的状态变化而形成的,它的形成与________ 有密切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物理3.4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含答案
1. 放在衣柜中的樟脑丸,过了一段时间后变小了,这是因为( )
A. 汽化
B. 升华
C. 蒸发
D. 熔化
2.小明过生日那天,妈妈买了冰淇淋蛋糕.回到家中妈妈把随赠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装入矿泉水瓶并旋紧了瓶盖,然后与蛋糕一起放入了冰箱.没过多久,冰箱内发生了爆炸,门被震飞.这一过程中涉及的物态变化是( )
A.升华 B.凝固 C.凝华 D.熔化
3.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此时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出现白霜,白霜形成的物态变化是()
A.液化 B.汽化 C.凝固 D.凝华
4.《中国诗词大会》的开播,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

下列诗词中包含的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的是()
A.“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B.“停车坐爱枫机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C.“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D.“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5、用雪堆成的大雪人,即使气温低于0℃,时间长了也会变矮,这是由于( )。

A.整个雪人同时逐渐熔化 B.整个雪人同时逐渐升华
C.雪人底部因熔点降低而熔化 D.雪人底部因温度升高而熔化
6.张乾同学做了一个实验:将碾碎的卫生球粉末和小树枝放入封闭的烧瓶中,然后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烧瓶,发现卫生球的粉末越来越少,停止加热后,一会儿烧瓶内的树枝上出现了洁白、玲珑剔透的人造“雪景”。

对以上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雪景”是卫生球升华而成的
B.“雪景”是卫生球凝固而成的
C.“雪景”的形成经历了汽化和液化两个物态变化过程
D.“雪景”的形成经历了升华和凝华两个物态变化过程
7.以上几幅图片中,说法正确的是()
A.草叶上的露是液化现象,需要放出热量
B.山峰间的雾是汽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
C.树枝上的霜是凝固现象,需要放出热量
D.冬天冰冻衣服晾干是凝华现象,需要吸收热量
8. 下列是扬州瘦西湖风景区的几幅图片,关于图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雾是液化现象,吸热
B. 霜是凝华现象,放热
C. 雪是凝华现象,吸热
D. 露是液化现象,吸热
9. 用久了的灯泡内壁会变黑,这种现象中涉及的物态变化有()
A.汽化和液化
B.熔化和凝固
C.升华和凝华
D.汽化和凝华
10. 今年1月4日迎来了2018年的第一场雪,小朋友们高兴地堆起了雪人,寒冷的室外雪没有化成水,雪人却不断变小,这是现象,此过程要热量。

11.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

其中蕴含的道理是气温低的时候水蒸气形成霜,雪熔化形成水的过程中需要热。

12.二氧化碳气体若被加压、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________(填一种物态变化)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叫干冰.干冰具有很好的制冷作用,在常温下迅速________(填一种物态变化)成为气体,
________热量,使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或小冰晶,从而达到降雨的条件.
13. 水的三种状态分别是冰、水和水蒸气。

给图空白括弧内的横线仿例子填空,完整说明水的三态之间转化过程的名称以及吸热、放热的关系。

14.如图所示,将碾碎的卫生球粉末和小树枝放入封闭的锥形瓶中,然后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发现卫生球粉末越来越少,停止加热后,一会儿在烧瓶内的树枝上就出现了洁白玲珑剔透的人造“雪景”。

在上述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5.如图所示是小华同学组装的制造“人造雪”的装置,所用的器材有铁架台(底座、铁圈、铁夹、横杆)、锥形瓶、酒精灯、棉线、碘粉等。

(1)在实验器材组装过程中,铁圈的位置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选填“酒精灯”“酒精灯及其火焰”“锥形瓶”或“铁架台”)的高度固定的。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2、A
3、D
4、A
5、B
6、D
7、A
8、B
9、C
10、升华;吸收。

11、凝华吸
12、凝华升华吸收
13、左中:升华,吸热;中上:液化,放热;右下:熔化,吸热。

14、升华凝华
15、(1)酒精灯及其火焰
(2)加热时瓶内出现紫色碘蒸气,熄灭酒精灯后棉线上出现紫色“人造雪”
(3)先升华后凝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