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历史沿革

合集下载

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历史沿革

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历史沿革

益型 事业 单位 。其 历 史可 追溯 到 16 9 1年成 立 所, 核定编制 2 名 ( 8 其中干部 1 名 , 3 工人 l 5
的三明专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 从小到大, 由弱至 名) ,经费列入农业科学研究事业费开支, 自
强, 至今 已走过 5 年 的发展 历程 。 0周 按照 时 间 16 93年 5 月起执行。16 年 6月林厚健同志 94
的顺序和三 明行政管理体制的变动, 三明市农 任所长。 此后, 因文化大革命的冲击 , 单位工作
业科学研究所的发展历程, 大体上可划分为: 陷入瘫痪 。16 专 99年 2月成立专区农科所革命
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和市 领导 小组 , 刘振海 同志任组 长和 书记 , 李培 春 同 农业科学研究所三个阶段。19 97年机构级别 志任 副组 长 。17 9 0年 5月 2 3日福建 省三 明地 从副处级事业单位升格为正处级事业单位。 区革命委 员会 生产指 挥处 决定把 原三 明专 区农 为
21 复建 初期 ( 9 1 6月.9 5年 l 月) . 17 年 17 1
返回农村, 成为地方推广农业科学技术的骨干
17 年 6月 1 91 7日成 立福 建省 三 明地 区农 力量 。
业 科学研 究 所 , 属三 明地 区革命 委 员会农 业 2 三明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 隶 . 2 三明地区农业 局 主管 ( 革 (9 19 号 ) 地 17 ) 1 。地 址 : 沙县 镇头 公 学 校 、 明地 区农 牧场 统 一管 理阶段 (95年 三 17 社 茅坪大 队 柱源 村 ( 即原 沙县 良种场 ) 机构 设 1 。 2月.9 1 l 1 8 年 2月) 置及 人员 编制 : 设行 政 、 研 2个 组 , 设 1个 科 下 17 9 5年 l 2月 1 6日经地 区革 委会 决定 成

三明历史

三明历史

三明历史1、2000年被列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首的是三元万寿岩。

2、客家人南下进入三明山区后建立的核心据点是宁化。

古代著名的客家人有文天祥、袁崇焕;近现代有洪秀全、孙中山、朱德、叶剑英、郭沫若。

3、古代三明农业的最大特色就是梯田耕作。

明清时期被朝廷列为贡品的有三明特产有:建宁“建莲”、宁化“延祥茶”、明溪“华山茶”、泰宁“毛峰茶”、清流“贡米”。

4、古代三明的商业贸易活动主要是“赶墟”和“庙会”。

5、明朝邓茂七在沙县领导的农民起义是福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

6、杨时(1053年诞生),宋代将乐县人,被称为“南渡大师”、“闽学鼻祖”。

7、罗从彦(1072年诞生),沙县人,宋代著名理学家。

8、朱熹(1130年诞生),尤溪人,南宋以来我国封建社会影响最深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其学派被称为“闽学”、“考亭学派”、“程朱学派”。

在教育上享有“前有孔子,后有朱熹”的声誉。

9、邓肃,沙县人,宋代著名文学家,著有《栟榈文集》。

10、李世熊,明末清初,宁化(客家)人,所撰写的《物感》是我国第一部伊索式寓言集。

11、黄慎,宁化(客家)人,清朝艺术大师,为“扬州八怪”之一。

12、伊秉绶,清朝著名书法家、诗人和画家,宁化(客家)人。

13、张际亮,建宁人,清代爱国诗人。

14、开辟三明历史上官办学堂之先河的是沙县。

15、北伐军进城后,群众门口插红纸,上书“欢迎”二字的县城是永安。

16、1933年7月,以彭德怀、滕代远为政委的东方军第一次入闽作战。

17、中央苏区22个县中,福建省占11个,其中三明的有5个。

18、中国共产党在三明的特别支队最早建于沙县。

19、1930年,国民党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一次“围剿”,毛泽东写下了《如梦令·元旦》。

20、红军第二次反“围剿”中,五战五捷的最后一捷发生在建宁。

21、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之一在宁化。

22、抗战时期,全国东南进步文化活动的中心是永安,爱国华侨陈嘉庚慕名而来。

23、反“围剿”斗争时,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都住过的地方是建宁。

福建省县区改名情况

福建省县区改名情况

1949年-2013年福建省县区改名情况厦门1.1966年开元区更名为东风区,思明区更名为向阳区更名原因:因为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2.1964年从南平市、建瓯县、顺昌县析出建西县,三明县更名为明溪县。

更名原因:民国22年5月,因与绥远城和云南紫云县同名归化,就更改县名。

以境内的渔塘溪将城区分成大小阜,两阜相对如“明”字,故更名明溪县。

抗日战争时期属福建第七、九行政督察区(长汀、永安),解放战争时期属福建永安行政督察区,1949年10月24日明溪和平解放后属永安专区。

1956年与三元县合并,称三明县,属南平专区。

1961年恢复明溪县建置,隶属三明专区(地区),现为三明市辖县。

3.1979年厦门市东风、向阳2区分别更名为开元区和思明区。

更名原因:文化大革命过去了,改革开放的影响4.1987年厦门市,郊区更名为集美区更名原因:集美原先属于同安县的一个小村庄,地处东溪至石浔入海处,其海湾称浔江,浔江西岸延续到这个村庄已是末尾,村庄因此得名浔尾,后雅化成集美。

改成集美区,名字更优美好听。

5.杏林区改名海沧区:2003年04月26日,国务院批准,将厦门市杏林区的杏林街道办事处和杏林镇划归厦门市集美区管辖,杏林区更名为海沧区。

区政府驻地由杏林南路29号迁至海沧镇。

辖2个镇:海沧镇、东孚镇。

更名原因:两个名称均有当地地名得来,所辖区域变动,因而更改福州1.1968年,福州市鼓楼区更名为红卫区,台江区更名为赤卫区,仓山区更名为朝阳区更名原因:文化大革命影响2. 1978年,福州市红卫、赤卫、朝阳3个区分别更名为鼓楼区、台江区、仓山区更名原因:文化大革命过去了,改革开放的影响南平市1970年南平专区迁驻建阳,改为南平地区,1971年改为建阳地区, 1988年建阳地区迁驻南平,改名南平地区。

名字渊源和更名原因:据史书记载,东汉末年,闽北爆发了闽越的后裔也就是山越民的叛乱,后来,南方叛乱被平定了。

为了加强管理,并且机纪念这次平定南疆的功绩,封建统治者就于东汉建安元年(196)建立“南平县。

三明市市情

三明市市情

三明市市情一、基本市情三明市地处闽中,东连福州、泉州市,西接中部腹地江西省,是东南沿海与中西部地区的重要连接带,是海峡西岸纵深推进、连片发展的重要区域。

全市总面积2.29万平方公里,人口268万,辖12个县(市、区)。

三明历史文化积淀深厚,18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宁化县石壁是“客家祖地”和世界客属寻根谒祖的朝圣中心,宋代大儒朱熹、杨时、罗从彦,以及清代画坛“扬州八怪”之一的黄慎、书法大家伊秉绶等都出生在三明。

三明为革命作出突出贡献,是全国重点革命老区,全市12个县(市、区)11个是老区,其中7个县是原中央苏区县,宁化县是4个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三明从事过革命实践。

三明城市特色鲜明,山中有城,城中有水,山水兼备,荣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

三明有以下四个比较明显的优势:一是交通区位优势。

三明是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经过多年的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区位条件大为改善。

继2006年境内第一条高速公路福(州)银(川)高速公路全线通车后,去年年初泉(州)三(明)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今年4月10日永(安)武(平)高速公路三明段建成通车,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412公里,居全省设区市首位。

目前在建的永(安)宁(化)高速公路将于2011年建成通车,列入海西高速公路网络、总里程215公里的5条高速公路正在加快推进。

与此同时,正在建设的向(塘)莆(田)快速铁路将于2012年建成通车,南(平)三(明)龙(岩)、浦(城)建(宁)龙(岩)梅(州)快速铁路今年开工建设,长(汀)永(安)泉(州)快速铁路正在加快规划,三明机场、中心城市快速通道今年开工建设,三明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承东启西、联南接北的综合枢纽地位将进一步提升。

二是生态环境优势。

三明是全国唯一的海峡两岸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森林覆盖率76.8%,森林面积176.37万公顷,占福建省森林面积的1/4。

三明革命史1000字

三明革命史1000字

三明革命史1000字三明是一块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是中央苏区的核心区,是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是红旗不倒的革命根据地,是伟人革命的重要实践地,红色底蕴深厚、历史贡献突出、做出过巨大牺牲,毛泽东同志作词盛赞三明“风展红旗如画”。

今天请听《血染苏区红旗不倒》。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国民党对苏区人民进行了疯狂的报复性屠杀和抢掠焚烧。

全市被毁灭村庄290多个,被烧毁房屋62000多间,被灭绝12800多户,土地荒芜52000多亩,因饥饿死亡近36000人,遭敌杀害7300多人,被抓走近5500人,下落不明7900多人。

在宁化县,被烧毁的房屋近1.6万间,被烧光的自然村100多个,5500多户被灭绝,全县总人口数锐减3万多人;在清流县,40多个村庄被完全毁灭,绝户800多户,被杀1900多人,被抓、被打或被迫逃往他乡2500多人,疾病饥饿死亡人口7900多人;在沙县,29座村庄被毁,2000多间房屋被烧,770多户人家被斩尽杀绝......被俘的红军伤病员和游击队员,更是备受折磨残害。

1934年12月,百余名手无寸铁、完全失去抵抗能力的红军伤病员及医护人员,在丘山被刺杀活埋;1935年2月,4名转战闽赣的游击队员,因作战负伤与部队失散,被当地匪徒抬入山中活埋;在归化(今明溪),1870名红军和地方武装的指战员、苏区干部、群众,遭到屠杀或被迫害致死.....面对残酷的“清剿”,在党组织和苏维埃政权的领导下,三明各地留下来坚持武装斗争的红军、游击队等革命力量,依靠苏区人民支持,勇敢决绝地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以如山的信念、如磐的意志,始终守护着红旗在这里飘扬。

涌现出了“拐子金”赖水金、“乞丐牯”罗瑞珍、苏区模范干部杨志和等一大批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草根”英雄、革命烈士。

在永安安砂,也传扬着“艺丐牯”罗瑞珍的贫苦青年,用鲜血和生命守卫革命火种的感人故事。

1934年3月,罗瑞珍担任石碧乡苏维埃政府主席。

迷失在三明

迷失在三明

窗90个。堡内装饰华
丽,飞禽走兽、牡丹
吐艳、孔雀开屏、腊
梅迎春等壁画和屋檐
上的《三国演义》、
《西游记》、《水浒
状元柱
• 甘露寺建在巨大洞穴 之中,洞穴上宽下窄 。高约80米,最宽和 最深处各为30米。但 下部宽只有几米。当 年建造这个寺庙的古 人,依凭岩壁。顺势 架造。整个建筑群全 赖:“T”字架下一根 大柱支撑着。其建筑 工艺之奇特,为我国 古建筑所罕见。
第二站:一线天
• 大金湖上面,有两个“一线天”,绝 对是天下奇观,“陆上一线天”和“ 水上一线天”是大金湖独特的景点, 有别于其他地方的“一线天”。
• “陆上一线天”是一 处倾斜的小断裂,经 流水侵蚀而成岩隙, 狭窄如缝,石缝是60 度倾斜向上延伸,越 往深处,光线越暗, 路越陡,石缝越窄, 只能容一人侧身而过 ,须手脚并用才能前 行。这时,人的胸前 背后都是凉凉的岩壁 ,头和脖子须伸得直 直的,不能有一点晃 动,否则就碰在石壁 上。
陆上一线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堡内建筑分为二
进,左右对称,穿斗 与抬梁式结构相结合 ,随地势逐次升高, 远眺其屋顶层层叠叠 ,错落有致。城堡的 木建筑分为上下两层 ,每层有内走廊。全 堡共有房间350间, 厅、堂、卧室、书房 、粮库、厨房、厕所 齐全,还有水井和下 水道,可容千余人居 住。

堡内墙四壁布有
射击孔180个、眺望
下来一幅幅波动的蓝绸,它蓝得纯净、秀美
、亮丽,完全可以与青藏高原相媲美。远远
望去,悬山屋顶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是福
建省罕见的一座大型民居建筑。为当地乡绅
池占瑞、池连贯父子于清代光绪十一年(1885
年)所建,历时14年完工。建筑面积6000平方

三明

三明

历史沿革.
三明是在1970年才成立的,之前的三明地区从没有成 立过统一的区域,在历史上都是分属其它地区,1970 年拼凑成一个“三明”,包括了福建的每个民系。现 在三明境内最早的县建制是三国吴永安三年(公元 260) 析建安县东部地置将乐县,西部地置绥安县, 属建安郡。民国元年(1912)废府,将乐、沙县、尤 溪、永安、泰宁、建宁县属北路道,宁化、清流、归化 县属西路道,大田县属南路道。 1949年6月至1950年 2月各县相继解放。尤溪、沙县、将乐、泰宁、建宁 县属第二行政督察区,三元、明溪、永安、清流、宁 化、大田、宁洋、德化8县属第七行政督察区。 1970 年尤溪、沙县、将乐、泰宁、建宁5县划归三明专区, 同年12月三明专区改名三明地区。1983年撤销三明地 区,三明市复为省辖地级市,市区设三元、梅列区。 1984年永安撤县建市。
将乐玉华洞
清流九龙湖
永安桃源洞
沙县淘金山
建宁石燕岩
大田大仙峰
尤 溪 桂 峰 村
泰 宁 尚 书 第
万寿岩文化遗址
正顺庙
泰宁小吃——碧玉卷
泰宁传统小吃。俗 称韭菜糍。 其做 法是:用大米和韭 菜做原料,磨成稀 浆,再烙成簿饼, 然后入香茹、鲜笋 丝、肉丝、辣椒粉 等到馅料,煎成筒 状,趁热而食,油 软润滑,色香味俱 全。
罗从彦(1072-1135年), 他身上体现了闽学中的批 判精神和静养以修的境界, 成为了闽学的奠基人之一。 和朱松(为宋代理学泰斗 朱熹之父)、李桐(后系 朱熹之师尊),程颢、成 为闻名后世的四大名儒。 1997年是闽学奠基人之 一罗从彦诞辰925周年,为 了纪念这位闽学先贤,弘 扬民族传统文化,福建沙 县举行一系列纪念活动, 在本县及周边地区文化界 学术界引起较大反响。

三明市情历史文化篇201410

三明市情历史文化篇201410

清流县狐狸洞
2004年江泽民题词
明溪南山遗址
考古三明:福建最早古人类遗址
三元区万寿岩
2013年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1999年在洞穴内发现旧石器时代 文化遗址,埋藏在灵峰洞和船帆洞内, 船帆洞下层文化层有距今约二万年的 人工石铺地面,属全国首次发现,世 界罕见。 共出土800余件石制品、少量的骨 角器和20余种动物化石,年代分别 为18万年前和1-3万年前。把古人类 在福建的历史提前了十几万年,填补 了福建考古学一段空白,是华东地区 迄今最早的洞穴类型旧石器时代早期 文化遗址。 2000年被评为中国十大考古发现 之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市重要而独特的文化资源和文化 名片。全国只有31个遗址公园
三明市情--历史文化篇
三明市委党校
陈锦琪
文明求同 文化求异
文明必求同 文化可存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现代化进程与保护历史文化多样性:
中国四大古代官衙 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央) 河北保定直隶总督署(省) 山西霍州署(州) 河南内乡县衙(县)
福建: 飞龙在天
蛟龙入海
三明市情--历史文化篇
考古三明:闽人始祖 人文三明:闽学源地 客家三明:客家祖地 生态三明:中国绿都 红色三明:革命摇篮 工业三明:工业基地 文明三明:精神文明 饮食三明:沙县小吃
七闽部落:以蛇为图腾崇拜
闽越遗风:闽蛇崇拜民俗文化旅游节
南平樟湖坂 蛇王庙
华夏人文始祖:伏羲பைடு நூலகம்娲 人首蛇身
华夏民族 伏羲:八卦 渔网 女娲:补天 炎黄子孙 文字 医药 造人
汉代石刻画像
祭祀伏羲是天水 千百年来的传统习俗
福建历史:闽越国的兴衰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春秋五霸最后霸主: 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灭吴称霸 公元前333年 越王勾践六世孙无疆 被楚威王灭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明历史沿革
清朝以前 三明境域夏商时期属于扬州地, 周代隶七闽地,战国时期属楚国地,秦汉 时期属闽中郡及扬州会稽郡东冶县。 三国吴· 永安三年(260), 设立将乐县、 绥安县(绥安县于东晋义熙元年即405年改 为绥城县, 至唐贞观三年即629年最终废置 后未再恢复建制), 隶属建安郡。
东晋义熙元年(405), 升沙戍堡为沙村县, 是为沙县设县之始;后于唐武德四年(621) 改称沙县, 先后隶属建安郡、建州。 唐朝开元十三年(725), 将沙县西部 原黄连峒地带之黄连镇升格为黄连县, 后于 天宝元年(742)改名为宁化县, 隶属临汀 郡;开元二十九年(741)在原尤溪山峒地 带设置尤溪县, 隶属福州。
1964年4月,三明县恢复为原明溪县名。 1967年2~3月,三明军分区奉命介入地方 执行“三支两军”任务,成立生产领导小 组,负责三明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同年7月, 福州军区党委决定成立三明专区军事管制 委员会。 1968年10月,成立三明专区革命委员会, 为党政合一的领导机构60年1月,三明人民公社筹委会改名为三明市 人民委员会(为省辖三明市)。 1961年11月,恢复三明县建制,辖区为原明 溪县行政区域。同月,清流、宁化、永安3县从 龙岩专区划归三明市,辖区扩大为4县。 1963年5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三明专员公署, 将三明市降为地辖市,专署下辖三明市、三明县、 永安县、清流县、宁化县、大田县(同月从晋江专 区划入),共计1市5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1949年冬至 1950年春,三明境域各地先后解放,分属 龙岩、永安、南平专署。 1950年2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在永安 县设立专(市)级建制的省督察机关即第七行 政督察专员公署。同年4月,改称永安行政 督察专员公署。下辖三元县、永安县、明 溪县、清流县、宁化县、大田县、宁洋县、 德化县(同年10月27日划归晋江专区)。
民国27年(1938)4月,省政府内迁永安。6月, 省保安处、县政人员训练所、三青团等一些国民 党党、政、军机构相继迁到三元、梅列。民国28 年(1939)2月,为便于管理,福建省政府决定 以三元镇为中心,划出人口万余人的各乡,成立 三元特种区,辖三元城关、列东、列西等地,仍 视为沙县境内的一部分。民国29年(1940),由 于三元特种区辖境小,财政入不敷出,遂将原沙 县、永安、明溪3县属地各划出部分并入三元特 种区,成立三元县。全县土地面积为1031平方公 里,人口约38万人,隶属第二行政区。
1956年6月,永安专署撤销。7月间,三元、明溪2县合并 成立三明县,隶属南平专署。永安县、清流县、宁化县、 宁洋县(1956年7月9日国务院第34次会议决定撤销)隶属 龙岩专区,大田县隶属晋江专区。 1958年4月,三明辟为重工业基地后即成立三明重工 业建设委员会,为党政合一领导机构,负责领导三明工业 区的工业建设以及各项市政建设与管理工作,直属省委、 省人委领导,并与南平地委、行署双重领导三明县。 1959年2月,经中央批准,三明重工业建设委员会与 三明县机构合并,成立三明人民公社筹委会(省辖)。
1970年6月18日,省革命委员会决定将尤溪、沙县、将乐、 泰宁、建宁5县划归三明专区,7月正式划入。三明专区 辖区扩大为1市10县。同年12月,三明专区革命委员会改 为三明地区革命委员会。 1978年3月29日,三明地区革命委员会改称为三明地 区行政公署,辖区不变。 1983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将原地辖三明市改为省辖市, 并撤销三明地区行政公署,实行以市带县的管理体制,辖 三元区、梅列区、永安县、明溪县、清流县、宁化县、大 田县、尤溪县、沙县、将乐县、泰宁县、建宁县,计2区 10县。1984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永安县改为永安市 (县级市)。直至2012年未变。

三明是革命老区。自民国16年(1927)开始,中国共产党就在宁化、清流、 归化、建宁、泰宁、将乐、沙县、永安、尤溪、大田等县传播革命思想,进 行革命活动。此后,工农武装斗争的星星之火四处点燃。进入20世纪30年代 前期,境域内红、白两种政权、两种行政区域并存,并普遍建立工农政权苏 维埃政府。各县苏维埃成立及存续时间为:宁化县苏维埃政府成立于民国20 年(1931)11月,存续至民国23年(1934)12月;清流县苏维埃政府成立 于民国21年(1932)8月,存续至民国23年(1934)11月;彭湃县苏维埃政 府成立于民国22年(1933)8月,存续至民国23年(1934)12月;泉上县苏 维埃政府成立于民国22年(1933)8月,存续至民国23年(1934年)12月; 归化先是于民国20年(1931)7月成立县革命委员会,后于民国23年(1934) 1月成立县苏维埃政府,存续至当年10月;建宁县苏维埃政府成立于民国21 年(1932)10月,存续至民国23年(1934)5月;泰宁先是于民国20年 (1931)6月成立县革命委员会,后于民国22年(1933)11月成立县苏维埃 政府,存续至民国23年(1934)3月;将乐先是于民国20年(1931)6月成 立县革命委员会,民国22年(1933)8月后相继成立各区苏维埃政权,民国 23年(1934)2月红军再度解放将乐县城时又重新成立县革命委员会,存续 至当年3月;沙县于民国23年(1934)1月成立县苏维埃政府,存续两个月; 永安于民国23年(1934年)5月初成立县革命委员会,存续1个月。
清代基本沿明制,设福建布政使司,辖9府2州, 先后增设龙岩州、永春州和台湾府。雍正十二年 (1734),大田县改隶永春州(直隶州)。翌年,宁 洋改隶龙岩州。 民国时期 民国初年(1912),改府为路,并 改厅、州为县。三明境域属北路观察使署。民国 3年(1914),改路为道,沙县、将乐县、泰宁县、 尤溪县、建宁县、永安县统属建安道;宁化县、 清流县、归化县、宁洋县统属汀漳道;大田县属 厦门道。 民国17年(1928),废道制,实行新的省、 县制,各县直隶福建省政府。
民国22年(1933)11月,“闽变”发生, 国民党十九路军在福建成立中华共和国人 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下辖闽海、 延建、兴泉、龙汀4省及福州、厦门两个特 别市。三明境域的沙县、将乐县、尤溪县、 永安县、泰宁县、建宁县属延建省;清流 县、明溪县(原归化县)、宁化县、宁洋 县属龙汀省;大田县属兴泉省。民国23年 (1934),“闽变”失败,4省撤销。
五代十国南唐中兴元年(958), 将原绥城 县地之永安场、归化场分别升格为建宁县、 归化县(后归化县于宋元祐元年即1086年 改名泰宁县), 隶属建州。 宋朝元符元年(1098), 析宁化县地 设置清流县, 隶属汀州。
明朝景泰三年(1452), 析沙县新岭以南 地、尤溪宝山以西地设置永安县, 隶属延平 府;成化七年(1471), 析宁化、清流、 将乐、沙县4县地设置归化县, 隶属汀州府 (后于民国22年即1933年4月改名为明溪 县);嘉靖十四年(1535), 析尤溪、永 安、漳平和德化地设置大田县, 隶属延平府。 隆庆元年(1567),析龙岩、大田、永安地 置宁洋县,隶漳州府。
民国35年(1946)9月,全省行政区调整 为9个行政督察区。三明境域的沙县、将乐 县、泰宁县、建宁县、尤溪县仍属第二区 (南平专署);宁化县属第七区(长汀专署); 永安县、宁洋县、大田县、清流县、明溪 县、三元县改属第九区(永安专署)。民国 36年(1947),全省行政区又调整为7个 行政督察区,永安专署改称第六区,三明 境域各县隶属不变。
民国23年(1934)7月,改组后的福建省政府实 行行政区督察专员制,将全省划分为10个行政区。 三明境域的沙县、尤溪属第三区(称南平专署); 大田属第四区(称仙游专署);永安、宁洋、清流、 明溪、宁化属第八区(称长汀专署);将乐、泰宁、 建宁属第九区(称邵武专署)。民国24年(1935) 10月,又将全省原划分的10个行政督察区缩并为 7个行政区。尤溪县、永安县、将乐县、沙县属 第二行政区;大田县、宁洋县属第六行政区;宁 化县、明溪县、清流县、建宁县、泰宁县属第七 行政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