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植物内生菌资源

合集下载

植物内生菌的生态学作用与天然产物研究现状及展望

植物内生菌的生态学作用与天然产物研究现状及展望

植物内生菌的生态学作用与天然产物研究现状及展望植物内生菌是指生活在植物内部并与植物共生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古菌等。

它们与植物形成共生关系,通过与植物的相互作用,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抗性和生态适应性起到重要作用。

植物内生菌也是一些重要的天然产物的生产者,具有重要的生物技术和药用价值。

本文将就植物内生菌的生态学作用和天然产物研究现状展开讨论,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一、植物内生菌的生态学作用植物内生菌与植物形成共生关系,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态适应性起到重要作用。

植物内生菌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一些植物内生真菌可以通过提高植物的养分吸收效率或者合成生长激素来促进植物的生长;另一些内生菌也可以充当植物的抑制剂,抑制植物过度生长。

植物内生菌可以提高植物的抗逆性。

内生菌可以通过提高植物的抗氧化机制、抗病毒机制等途径来提高植物的抗逆性,使植物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植物内生菌还可以影响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从而影响植物的防御机制和适应性。

由于植物内生菌与植物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微妙的相互作用,研究植物内生菌的生态学作用对于揭示植物与微生物共生的机理、提高植物的产量和抗逆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植物内生菌产生的天然产物研究现状植物内生菌是许多重要的天然产物的生产者,其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医学和化工等领域。

青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就是由植物内生真菌产生的。

植物内生真菌还可以产生一些抗肿瘤、抗炎、抗氧化等生物活性物质,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

近年来,对植物内生菌产生的天然产物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在植物内生菌产生的天然产物研究方面,目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分离和鉴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研究人员对植物内生菌产生的天然产物进行了深入的分离和鉴定工作。

通过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等手段,一大批新的天然产物被发现,为新药物的开发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2. 生物合成途径:通过研究植物内生菌产生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可以为生物合成和基因工程的应用提供重要的信息和资源。

微生物资源

微生物资源

产抗癌药物内生真菌
1.产紫杉醇内生真菌:多数为小盘 多拉毛霉 1963 年美国化学家 MCWani 和Monre E Wall 首次从 太平洋紫杉树皮中分离到了紫杉 醇的粗提物, 该活性物质为一 种四环二萜化合物, 1979 年美 国NCI 证实紫杉醇独特的抗癌机 理。
注: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USA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
内生真菌资源运用存在的问题
(1)有些内生真菌专一性地寄生在植物体内, 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 即使使用不同的 营养培养基培养, 也不能确保把生活在植物 组织内的所有真菌全部分离出来。 (2)有些已分离到的内生真菌在人工培养基上 不产生可育性孢子, 就会由于菌丝体的死亡 而造成菌种丢失, 因此不能准确地反映出植 物组织内生菌的数量和种群。 (3)内生真菌所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很低, 目前每升发酵液中仅能获得很少的活性成分, 一般的检测手段很难检测到, 加大了新化合 物的分离难度, 很难达到工业生产水平, 而 且在分离纯化及多次传代后内生真菌的生物 特性退化, 其代谢产物特性不稳定, 这也给 产物的检测带来困难。
植物内生菌的生物多样性
• 植物内生菌为植物组织内的正常菌群, 包括 植物内生真菌、内生细菌和内生放线菌, 广 泛分布于各种陆生及水生的低等植物和高等 植物中。植物内生菌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寄主物种类多样性、 内生菌在寄主植物不同部位分布多样性和内 生菌自身种类多样性。
植物内生菌的分类
4.其它生物学作用
• 植物的他感作用是指植物植株向环境中释放某些化学 物质, 影响周围其它植株生理生化代谢及生长过程的 现象。这种作用是种间关系的一部分, 是生存竞争的 一种特殊形式, 种内关系也有此现象。他感作用是自 然界存在的普遍现象。 • 研究表明:有的感染内生菌植物会对周围的其它植物 产生抑制或促进其生长的他感作用, 其中牧草内生菌 产生的毒麦碱对邻近植物有较强的他感作用。感染内 生细菌的红花车轴草( T rif olium p r atense ) 也具有 抑制玉米生长的他感作用[ 31] 。在植物与内生菌的 作用过程中, 有的内生菌成为了分解宿主植物自身组 织的先锋, 有的内生菌能够诱导宿主植物细胞的活性 物质代谢[ 33~ 35] 。植物内生菌的上述生物学作用使 其在菌- 植物- 动物- 环境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植物内生菌的生态学作用与天然产物研究现状及展望

植物内生菌的生态学作用与天然产物研究现状及展望

植物内生菌的生态学作用与天然产物研究现状及展望植物内生菌(Endophytic fungi)是一类生活在植物内部组织中的真菌。

它们和植物形成共生关系,对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对植物内生菌的研究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它们具有丰富的天然产物资源,对农业、医药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介绍植物内生菌的生态学作用、天然产物研究现状及展望。

一、植物内生菌的生态学作用植物内生菌是一类生活在植物内部组织中的微生物。

它们与植物形成共生关系,通过与植物共生,植物内生菌可以帮助植物提高对环境胁迫的适应能力,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和抗逆性。

植物内生菌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养分吸收、抗病抗逆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1.1 植物内生菌与植物生长发育植物内生菌能够通过产生生长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等方式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一些研究表明,植物内生菌可以促进植物根系的生长和发育,提高植物的营养吸收和养分利用效率。

1.2 植物内生菌对植物的抗病抗逆作用1.3 植物内生菌对土壤和生态系统的影响植物内生菌的存在和活动对土壤的肥力、结构和生物多样性等起着重要的影响。

它们可以促进土壤中的养分循环,提高土壤的养分利用效率,维持土壤的生态平衡。

植物内生菌还可以影响植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植物内生菌天然产物的研究现状随着对植物内生菌的研究不断深入,人们发现植物内生菌具有丰富的次生代谢产物资源,其中包括抗生素、生物碱、多糖、酶等多种物质。

这些物质在农业、医药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植物内生菌产生的抗生素具有抑制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的活性,对一些重要的农业病害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青霉素、链霉素等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的抗生素就是通过发酵生产的方式从植物内生菌中获得的。

植物内生菌产生的生物碱具有广泛的抗肿瘤、抗炎、抗氧化等生物活性。

一些研究表明,植物内生菌产生的生物碱对一些重要的医学问题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石大药用植物学课件06菌类植物

石大药用植物学课件06菌类植物

菌类
二、担子菌亚门 担子菌亚门是一群多种多样的真菌,约1.6万种。 1、特征:①菌丝具横隔,有单核菌丝和双核菌丝
(又称初生菌丝和次生菌丝),担孢子萌发时形成 单核菌丝,单核菌丝接合,核不结合而形成双核菌 丝。双核菌丝时期相当长。 ②形成担子、担孢子。
菌类
2、分类:分为四纲 ①层菌纲—银耳、木耳、灵芝、蘑菇等。 ②腹菌纲—马勃、鬼笔等 ③锈菌纲 ④黑粉菌纲 以蜜环菌讲解伞菌的形态及名词
第六章 菌类植物
菌类
分类
菌类植物是一个不具自然亲缘关系的类群,它 和藻类一样是一群没有根、茎、叶分化的低等植物, 营养方式是异养 (凡是从活的动植物体内吸取养分 叫寄生。凡是从死的动植物体内或无生命的有机物 质吸取养分叫腐生)。菌类的种类极其繁多, 形态结 构变化较大, 通常分为细菌门, 粘菌门和真菌门3门。
菌类
一、子囊菌亚门 为真菌中种类最多的一个亚门,近3万种。
有性生殖:雌雄细胞结合→产囊丝→子囊→子囊孢子 子囊存在于子囊果(子实体)中,有3种类型: 子囊盘:子囊果盘状、杯状或碗状,子囊盘中有许多 子囊和隔丝垂直排列在一起,形成子实层,子实层完 全暴露于外。
菌类
闭囊壳:子囊果完全闭合成球形,无开口, 待其破裂后子囊孢子才能散出。
菌类
一、真菌的经济意义: 1、食用 2、药用 3、误食毒蘑菇甚至可中毒死亡,有些真菌 使人患病。鹅膏科的有些毒蘑菇可麻痹神经 产生幻觉,国外有人用它代替毒品吸食。
菌类
二、特征
1、真核生物 2、异养(heterotrophy):无质体,不含 叶绿素,有寄生(parasitism)、腐生 (saprophytism)、共生(symbiosis)。 3、形态:无根茎叶分化,菌体为多细胞的 丝状体,少数为单细胞个体。

内生真菌资源学

内生真菌资源学

• 2.1.2 产鬼臼毒素内生菌 鬼臼毒素(Podophyllotoxin):一类 天然木脂类化合物1946 年King 和Sullivan 证实鬼臼树脂和 鬼臼毒素对动物实验癌细胞有破坏作用。 • 2.1.3 产喜树碱内生真菌喜树碱属于喹啉类生物碱, 是继紫 杉醇之后第二个获准上市的具高效抗癌活性的天然药物。 • 2.1.4 产长春碱内生真菌长春花(Catharanthus roseus(L.)Don) 全草可入药。目前已经从长春花中分离出了70多种生物碱, 具较强的抗肿瘤活性成分主要是二聚吲哚类化合物, 如长 春碱(VLB)、长春新碱(VCR)等。 • 2.1.5 产球毛壳甲素A 内生真菌球毛壳甲素 A(Chaetoglobosin A)是20 世纪80 年代发现的一种新抗癌化 合物。张玲琪等[11] 首次报道了从美登木(Maytenus hookeri.)的茎、叶中分离出一株内生真菌———球毛壳菌 (Chaetomium globosum.), 可产球毛壳甲素。
植物内生真菌资源的研 究进展
苏晨曦
概述
物内生真菌(Plant endophytic fungi)是指寄生在 健康植物茎干或叶片及根部,完成其全部或部分生 活周期,但不形成明显侵染的一类真菌。植物内生 真菌由于长期生活在稳定的植物微生物系统中,和 宿主建立了共生或半共生关系,因此它是植物体内 的正常菌群,可通过组织学方法或严格表面消毒从 植物体中分理处内生真菌,也可以直接从植物组织 中扩增出真菌DNA的方法来证明其内生,宿主植 物与其内生真菌彼此互影响,研究表明已分离出的 大多数植物内生真菌能够产生与宿主相同或相似的 活性成分。由于植物内生菌来自独特的生存环境而 成为人们寻找微生物新药的一个重要药源,具有重 要的药用价值。
• (2)有些已分离到的内生真菌在人工培养基上不产生 可育性孢子, 就会由于菌丝体的死亡而造成菌种丢 失, 因此不能准确地反映出植物组织内生菌的数量 和种群。 • (3)内生真菌所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很低, 目前 每升发酵液中仅能获得很少的活性成分,一般的检测 手段很难检测到, 加大了新化合物的分离难度, 很难 达到工业生产水平, 而且在分离纯化及多次传代后 内生真菌的生物特性退化, 其代谢产物特性不稳定, 这也给产物的检测带来困难。

南医大药用植物学课件06菌类植物

南医大药用植物学课件06菌类植物

• 子囊果的类型
• 子囊盘(apothecium):子囊果盘状、 杯状或碗状, 子实层完全暴露在外; • 子 囊 壳 (perithecium): 为 瓶 形 的 子 囊果, 顶端有一开孔; • 闭囊壳(cleistothecium):为球形的 子囊果, 无孔口;
子囊果的形态是子囊菌分类的重 要根据。
第六章 菌类植物
概述
• 菌类植物的特征
不具叶绿素和其他色素,不能自制养料,是典型的异养植 物。与具有叶绿素和其他色素并具有色素体能进行光合作用的 自养藻类,以及有茎、叶或根、茎、叶构造的高等植物完全不 同。
• 分类
➢ 传统的分类,把细菌门放在菌类植物的范畴,因此,菌类植 物包括三个独立门,即细菌门、粘菌门和真菌门。
冬虫夏草菌 Cordyceps sinensis (Berk.) Sacc.
蝉花菌
Cordyceps sobolifera Berk. et Br.
担子菌
• 担子菌的特征
• 具典型的双核菌丝
本纲菌类全是多细胞有 机体,菌丝有横隔,有两 种菌丝体,即初生菌丝体 (primary mycelium) 和 次 生菌丝体(secondary mycelium)。初生菌丝体的细 胞单核,在生活史中生命 很短。次生菌丝体的细胞 二核,又称双核菌丝体 (dicaryophytic mycelium),在生活史中时期很长。高等担 子菌由次生菌丝体形成子实体,称担子果,为三生菌丝体, 其营养菌丝仍为二核菌丝。
三个门的植物的形态、构造、繁殖和生活史差别很大,彼 此并无亲缘关系。
➢ 近代分类,把真菌划为一个界,即真菌界(Kingdom Fungi), 包 括 两 个 门 , 即 粘 菌 门 (Myxomycophyta) 和 真 菌 门 (Eumycophyta) , 而 把 细 菌 门 (Bacteriophyta) 放 在 原 核 生 物 界(Kingdom Prokaryotes)中。

高中生物竞赛第6章 菌类植物课件

高中生物竞赛第6章   菌类植物课件
• 第六章 菌类植物
1
6.1 菌类植物概述
6.1.1 一般特征 • 无根、茎、叶的分化,无光合色素,不
能自制养料,需依靠有机物生活的一类 低等生物——异样原植体植物。
2
6.1.2 分类
• 细菌门:不含光合色素的原核生物,单细胞,体 积小,通过细胞分裂进行繁殖。
• 粘菌门:介于动、植物之间不含光合色素的真核 生物。无细胞壁,变形虫体型,用孢子繁殖,孢 子具纤维素壁。
8
6.3 粘菌门
介于动物、植物之间的生物。 • 生长期——裸露的、多核的、无细胞壁
的原生质团,称变形体(动物性)。与 原生动物变形虫在构造、运动和摄食方 式相似。 • 生殖期——产生具有纤维素细胞壁的孢 子(植物性)。与真菌相似。
9
灯笼菌
发网菌 10
6.4 真菌门
6.4.1 主要特征
6.4.1.1 营养体
18
6.4.3 主要代表类群
(1)食用菌:子囊果中型,由菌盖和菌柄组成。 菌盖表面有网状棱纹,边缘全部和菌柄相连。
①银耳:担子果由胶质瓣片组成,白色或带褐
色。
19
②木耳:担子果(子实体)胶质、耳状,褐色,干燥变黑。 ③蘑菇(蘑菇属):菌盖肉质、伞形,菌柄中生。
20
④香菇 ⑤猴头
21
⑥灵芝 ⑦竹荪
• 真菌门:具真核,不含光合色素,产生孢子的生 物。真菌大多为分枝的丝状体,几丁质细胞壁, 生殖方式有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3
6.2 细菌门
6.2.1 细菌 6.2.1.1 生境
分布很广,在土壤、水体、空气、 高山、甚至人、动植物体内外都有分布。 6.2.1.2 形态
球状、杆状、螺旋状、丝状
4
6.2.1.3 构造

植物内生菌PPT

植物内生菌PPT

1.植物内生菌能够通过促进植物根系发育和固氮作用为宿主植物提供更多 的无机氮素; 2.能够通过分泌多种胞外酶系如漆酶、蛋白水解酶等使宿主植物更好地利 用有机氮素;
3.能够提高宿主氮代谢关键酶如硝酸还原酶( NR) 、谷氨酰胺合成酶( GS)
等酶的活性; 4.能够提高宿主植物激素水平和维生素含量从而促进宿主氮代谢; 5.能够通过影响宿主植物氮代谢促进宿主植物分蘖、提高宿主植物叶绿素 含量和光合速率等等。
(2)内生菌最初可能是通过降解植物细胞纤
维素,破坏细胞壁,进入植物体内的; (3)根际菌通过植物侧根的裂缝进入植物中 经过长期的协同进化作用,与植物建立 了一种和谐的内生关系,即成为内生菌。
种类
1 2 3 4
内生真菌 内生细菌
(Endophytic fungi)
(Endophytic bacteria)
内生放线菌 (Endophyticactinomyces) 其他
目前,已报道的各种农作物及经济作物中发现的植物内生细菌有革兰氏阳 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已超过 129 种,分属于 54 个属,除根瘤菌外,主要为 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肠杆菌属(Enterobacter)、芽孢杆菌属(Bacillus) 、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泛菌属(Pantoea)、气杆菌(Aerobacter)、固 氮螺菌属(Azospirillium)、等。 这些内生细菌多属于土壤微生物,但内生菌种类多样。 研究发现,植物内 生菌几乎存在于植物的所有组织中,不仅存在于植物的根、茎、叶、花、果、 胚、种子中,在植物根瘤中也广泛分布。
Thanks
系密切,同时能产生丰富多样的活性物质,因此从中发现新的有活性的化
合物潜力相当大。从植物内生菌中寻找新的抗癌、抗病基因及其物质具 有深远意义。可通过基因工程提高活性物质的产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章植物内生菌资源
3.1 植物内生真菌
2)主要或只在植物地上部分的组织内在在 水平传播; 形成高局部性的感染;对宿主植物的有益或有害作用 不存在环境特殊性;多样性水平高。
第6章植物内生菌资源
2.4 分离培养基
(一)细菌分离培养基 TSA:大豆酪蛋白琼脂培养基。
酪蛋白胰酶消化物 15g 大豆粉木瓜蛋白酶消化物 5g 氯化钠 5g 琼脂 15g 纯化水 1000ml
第6章植物内生菌资源
R2A培养基也是沉 降法检测环境微 生物的标准配方
第6章植物内生菌资源
非麦角类内生真菌:能从无症状的非维管植物及蕨类、 裸子和被子植物等维管植物中分离获得的内生真菌。
第6章植物内生菌资源
3.1 植物内生真菌
(一)麦角类内生真菌 一小部分进化上相关的麦角菌物种,比较难于培养,
且仅与一些冷暖型草种共生,通常能在植物的茎内形 成细胞间的系统性感染,主要通过垂直形式传播,从 植物母体通过种子传播给下一代。 Clay &Schardl又将这一类内生真菌分为Ⅰ、 Ⅱ、 Ⅲ 型。(含义掌握) 通常这类内生真菌可以促进植物生物量的积累,提高 其耐旱能力,产生一些对动物有毒害的化学物质。
第6章植物内生菌资源
2.4 分离培养基
(三)真菌分离培养基 (四)特殊目的菌选择性分离培养基 (五)添加抑制剂
第6章植物内生菌资源
第三节 植物内生菌资源和种类与分布
推测地球上每一种植物,无论是单子叶还是双子叶植物都有内 生菌存在。 植物内生菌资源的研究主要采用纯培养(culture-dependent)和 免培养(culture-ihdependent)技术与手段。
第6章植物内生菌资源
第一节 植物内生菌的发现及其研究意义
Petrini 1991:内生微生物的定义应该强调,感染寄主时 不表现出症状,但是经过一段潜伏期后,可能也会引 起病害。
Hirsch & Braun 1992:定殖于于活体植物组织内,且 不引起任何即时的、明显的负面影响的真菌。
因此:目前内生微生物的定义涵盖性上看,实质上包 括了定殖于植物组织内部的任何微生物。
第6章植物内生菌资源
第6章植物内生菌资源
第6章植物内生菌资源
2.4 分离培养基
(二)放线菌分离培养基 在内生放线菌的分离中,由于放线菌的生长缓慢,通
常培养一个月左右才在植物表面有菌落长出。因此, 想获得尽可能多的放线菌,既要尽量抑制真菌和其他 细菌的生长,同时也要尽可能避免影响内生放线菌的 生长。 许多研究者认为,一些贫营养的培养基和土壤放线菌 分离常用的部分经典培养基,在内生放线菌的分离中 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第6章植物内生菌资源
2.2 表面消毒
1.Samish等总结比较总结不同的消毒技术后,推荐的 标准消毒技术程序:首先用自来水或商品净化剂反复 冲洗植物材料表面,按照材料的不同决定不同次氯酸 钠、乙醇或是升汞的最佳消毒时间,再用无菌水冲洗, 最后,用无菌滤纸吸干水分。其中次氯酸钠与乙醇联 用,是最常用的表面消毒程序。
2.特殊的处理:吐温20、吐温80和TritonX-100等表面 活性剂,可以减少溶剂的表面张力,使其充分作用于 植物表面的凹陷处
3.检验表面消毒效果的方法:3种方法(教材208页)
第6章植物内生菌资源
2.3 样品预处理
(一)组织块分离法 (二)组织浸渍法 (三)组织离心法 (四)真空与压力抽取植物体液 (五)其他方法
第6章植物内生菌资源
第二节 植物内生菌的分离
本节为重点掌握内容。
第6章植物内生菌资源
2.1 样品的采集
1.植物样品的鉴定与采集地点的具体定位与记录; 2.根据研究目的与经验采集植物的不同部位; 3.样品的预处理:①修剪成长短适宜的组织块,用75%
乙醇擦拭样品表面,或短时间浸泡、灼烧,使表面干 燥后,用石蜡封住切口,放入无菌塑料袋,并保存于 低温盒中带回实验室;②将乙醇初步处理后的样品保 存于磷酸缓冲液中。 4. 样品的保存:通常保存于4℃中,并尽量缩短从采 样到分离操作的时间,减少组织表面腐生菌对内生菌 的影响。
第六章 植物内生菌资源
Entophytic Relationship
第6章植物内生菌资源
第一节 植物内生菌的发现及其研究意义
一、内生菌现象及概念 1879年 De Bary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描述。 Stone的定义:植物内生菌(endophyte)指这样一类微
生物,即被它们所感染的宿主植物不会或至少暂时不 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能超乎在植物组织内观察到或 是从严格表面消毒的植物组织中分离得到,抑或是从 植物组织中直接扩增到其核酸DNA。 这一概念为目前比较接受,即教材所说:一切生活在 植物体内的腐生、寄生或共生的真菌、细菌、放线菌 等,也包括了那些潜伏在宿主体内的病原微生物。
第6现及其研究意义
二、研究意义 生态学意义:多种营养形式,影响到植物与食草动物
之间的关系。 相关的研究方向(请掌握):群落组成、生物学特性、
生物多样性、种群生态学、进化生物学、内生菌与宿 主及草食动物的相互作用及它们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多 样性。 巨大的遗传多样性宝库,大量丰富新物种的来源。
第6章植物内生菌资源
3.1 植物内生真菌
依据其宿主类别、定殖方式 、生态功能、进化关系可 将其分为两大类:即麦角类内生真菌 (clavicipitaceous endophyte)和非麦角内生真菌 (nonclavicipitaceous endophyte)。
麦角类内生真菌:一些与禾草、牧草等共生的内生真 菌;(分泌麦角碱,致人畜中毒,无症状、系统和、 种子携带)
第6章植物内生菌资源
3.1 植物内生真菌
(二)非麦角类内生真菌 至今有超过1000篇文献对非麦角类内生真菌的报道 分为三类: 1)包含丰富物种,通常能在植物体根、茎、叶部位形
成广泛的定殖;通过种种或地下茎传播;在根际分布 少;可赋予植物非环境适应性和环境适应性;生长于 恶劣环境中的植物被此类内生真菌感染的频率高达 90%~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