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嘉肴》测试卷及答案
《虽有嘉肴》练习附答案

《虽有嘉肴》练习附答案《虽有佳肴》练习(含答案)一、作品简介本文节选自《》,又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______________ 论著的选集,《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专著。
{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
二、课文字词句练习1用“ / ”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请划三处(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请划两处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嘉肴()()自强()兑命() 学学半()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虽有嘉肴() ②弗食()③不知其旨也()④不知其善也()⑤然后能自强也() ⑥虽有至道()⑦教学相长.() ⑧是故学然后知不足()⑨教然后知困.(⑩然后能自.反也( )(11)然后能自强.((12)学学半()其此之谓乎()4?古今异义。
虽有佳有古义:()今义:( )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今义:( )教然后知困. 古义:()今义:( )学学半古义:()今义:( )5.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三、把握文章论证思路本文在开头先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类比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从____ 和______ 两方面进行道理阐述,从而得出“______________ ”的观点,最后又引用“ _______________ ”来深化强调论点。
《虽有嘉肴》试题及答案

《虽有嘉肴》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对“虽有嘉肴”中“虽”字用法的解释,正确的是()A. 即使B. 虽然C. 尽管D. 虽然答案:C2. “弗食”中的“食”字的意思是()A. 食物B. 吃C. 饲料D. 食品答案:B3. “然后能自强也”中的“强”字的意思是()A. 强大B. 强烈C. 勉强D. 强壮答案:A4. “教学相长”中的“长”字的意思是()A. 长度B. 成长C. 增长D. 年长答案:B5. 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虽有嘉肴B. 弗食,不知其旨也C. 然后能自强也D. 教学相长也答案:C二、填空题6. 《虽有嘉肴》选自《礼记·学记》,是一篇论述______的文章。
答案:教学7.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中的“困”指的是______。
答案:困惑8.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中的“自反”指的是______。
答案:自我反思9.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中的“自强”指的是______。
答案:自我勉励10. “故曰:教学相长也”中的“相长”指的是______。
答案:相互促进三、翻译题11. 翻译下列句子:-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答案:即使有美味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美味。
- 教学相长也。
答案: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
四、简答题12. 《虽有嘉肴》中提到的“教学相长”是什么意思?答案:《虽有嘉肴》中提到的“教学相长”指的是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过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传授知识,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自我反思和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学习知识,可以发现问题,提出疑问,促使教师进一步思考和解答,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这种相互促进的关系,使得教与学都能得到提升和发展。
13. 《虽有嘉肴》中如何说明“学”与“教”的关系?答案:《虽有嘉肴》中通过比喻和对比,说明了“学”与“教”的关系。
文章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来比喻学习的重要性,指出即使有再好的知识和学问,如果不去学习,就无法了解其真正的含义和价值。
专题27《虽有嘉肴》(过关检测)(原卷版)-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专题27:《虽有嘉肴》(原卷版)过关检测一、(2023春•北京市怀柔区•期末)阅读两篇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虽有嘉肴《礼记》ㅤㅤ【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劝学荀子ㅤㅤ君子曰:学不可以已①。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②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③功在不舍。
【乙】锲④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⑤。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于荀子《劝学》有删改)①已:停止。
②骐(qí)骥(jì):骏马,千里马。
③驽马十驾:劣马拉车连走十天也能到达。
④锲(qiè):用刀雕刻。
⑤镂(lòu):原指在金属上雕刻,泛指雕刻。
(1)请根据短文内容,给《劝学》中的画线句准确划分停顿,以“/”隔开。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学”的意思与“是故学.然后知不足”中的“学”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教学.相长也B.弗学.,不知其善也C.学.不可以已D.学.学半(3)下列对文中【甲】【乙】两句的翻译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翻译: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也不知道它的美味;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理解:类比引入。
由“弗食嘉肴,不知其旨”引出“弗学至道,不知其善”,强调了吃饭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B.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翻译:雕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
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理解:用雕刻过程中不放弃才能成功,来类比学习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成就,论述了持之以恒对学习的重要性。
虽有佳肴_练习题附答案

《虽有佳肴》习题本文节选自《著的选集,共》(《》),又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论的篇。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专著。
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1、朗读课文不少于4遍,力争读熟,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嘉肴(..)()自强()兑命()学学半()...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虽有嘉肴(.))②弗食()③不知其旨也(.).④不知其善也(.⑤然后能自强也(..)⑥虽有至道(.)⑦教学相长(.)⑧是故学然后知不足(..)⑨教然后知困(.)⑩然后能自反也()⑾然后能自强(.)⑿学学半(.)...⒀其此之谓乎(.)4.古今异义。
虽有佳肴.古义:(古义:(古义:(古义:())今义:(今义:(今义:(今义:())))弗食,不知其旨也.教然后知困.)学学半.)5.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6、(1)《虽有嘉肴》节选自,又名篇。
《学记》是,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论著的选集,共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的专著。
(2)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1.细读文章,读出节奏,注意停顿。
(方法指导:要正确解答这类问题,前提是读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义”划分停顿为主,联系上下文,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句子的语法结构和一些标志性的文言虚词。
如;是故∕学∕然后知不足)(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虽有嘉肴》测试一(重点字词句 含答案)

《虽有嘉肴》测试一(重点字词、句)班级:座号:姓名:一、解释加点词1.通假字(1)兑.命()(2)学.学半()2.一词多义其:(1)不知其.旨也()(2)其.此之谓乎()3.古今异义(1)虽.有嘉肴()(2)不知其旨.也()(3)然后能自强..也()4.词类活用(1)不知其善.也()(2)弗食.()5.同义词(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2)故.曰()6.重点词(1)虽有嘉肴..()(2)弗.食()(3)虽有至道..()(4)教然后知困.()(5)然后能自反..也()(6)教学相长.也()二、划分句子的停顿(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3)其此之谓乎!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特殊句式其此之谓乎!(倒装句)2.重点句(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5)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6)故曰:“教学相长也。
”(7)《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测试一(答案)一、解释加点词1.通假字(1)兑.命(同“说”)(2)学.学半(同“敩”,教导)2.一词多义其:(1)不知其.旨也(代它的)(2)其.此之谓乎(表推测,大概)3.古今异义(1)虽.有嘉肴(即使)(2)不知其旨.也(味美)(3)然后能自强..也(自我勉励)4.词类活用(1)不知其善.也(好处)(2)弗食.(吃)5.同义词(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因此)(2)故.曰(所以)6.重点词(1)虽有嘉肴..(美味的菜肴)(2)弗.食(不)(3)虽有至道..(最好的道理)(4)教然后知困.(困惑)(5)然后能自反..也(自我反思)(6)教学相长.也(推动、促进)二、划分句子的停顿(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3)其/此之谓乎!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特殊句式其此之谓乎!(倒装句)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2.重点句(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即使有美味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虽有嘉肴》复习检测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虽有嘉肴》复习检测题(附答案)一.课文虽有/嘉肴(yáo),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qiǎng)也。
故曰:教学/相长(zhǎng)也。
《兑(yuè)命》曰:“学(xiào)/学(xué)半。
”其/此之谓乎!二.字词注解虽.(连词,即使)有嘉.(美好)肴.(用鱼、肉做的菜),弗食.(动词,吃),不知其旨.(味美)也;虽有至道..(连词,因此,..(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的),弗学,不知其善.(好处,良好)也。
是故所以)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不通,理解不了)。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反省自己反,反省)也;知困,然后能自强..(“强”,勉励。
自强,自我勉励)也。
故曰:教学相长.(促进)也。
《兑命》曰:“学.(教学)半。
”其.(表示推测语气,大概)此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补充1.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中华书局1989年版)。
题目是编者加的。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
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2.嘉肴(yáo):美味的菜。
3.教学相长(zhǎng):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
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4.《兑(yuè)命》:《尚书》中的一篇。
兑,通“说(yuè)”,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yuè)。
命,《尚书》中的一种文章体裁,内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时发布的政令。
《尚书》,又称《书》《书经》,儒家经典之一,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的著作的汇编。
5.嘉:同佳也三.译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吃,就不知道它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之后才会知道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完整版)部编最新最全虽有嘉肴中考试题汇编,推荐文档

(完整版)部编最新最全虽有嘉肴中考试题汇编,推荐文档《虽有佳肴》练习(含答案)一、作品简介本文节选自《》,又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论著的选集,《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的专著。
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
二、课文字词句练习1、用“/”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请划三处(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请划两处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嘉肴..()()自强.()兑.命()学.学半()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虽.有嘉肴()②弗.食()③不知其旨.也()④不知其善.也()⑤然后能自强..也()⑥虽有至.道()⑦教学相长.()⑧是故..学然后知不足()⑨教然后知困.()⑩.然后能自反..也()⑾然后能自强.()⑿学.学半()其.此之谓乎()4.古今异义。
虽.有佳肴古义:()今义:()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今义:()教然后知困.古义:()今义:()学.学半古义:()今义: ()5.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三、把握文章论证思路本文在开头先以“”作类比引出“”,再从和两方面进行道理阐述,从而得出“”的观点,最后又引用“”来深化强调论点。
(二)阅读古文,完成11-15题(16分)【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乙】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人教部编版虽有佳肴达标训练及答案

虽有佳肴一、双基积累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虽有嘉.(佳)肴.( )( )(2)虽有至道..(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也( )(4)然后能自强..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虽.有嘉(佳)肴(虽然)B.不知其.善也(代指“道理”)C.故.曰:教学相长也(所以)D.然后能自强也.(句末语气词)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译文:(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译文: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是故/学/然后/知不足B.教然后/知困C.然后/能自强也D.不知/其善也二、课内阅读阅读《虽有嘉(佳)肴》,完成5~7题。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不知其旨.也( )也( )(2)然后能自反..(3)教然后知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测试题- 2 -(4)虽有至.道( )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译文:(2)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7.这篇课文对你有怎样的启发?答:三、美文品析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
【甲】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乙】《虽有嘉(佳)肴》(正文略)【丙】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
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
不善问者反此。
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测试题- 3 -不善答问者反此。
此皆进学之道也。
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 )(1)人不学,不知道..(2)弗食,不知其旨.也(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文:(2)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
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译文:10.【甲】【乙】【丙】论述的重点各有侧重,请概括各段论述的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虽有嘉肴》课文翻译
① 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②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③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④故曰:教学相长也。
⑤《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7.《虽有嘉肴》语言有何特点?
文言文阅读。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
【乙】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不知其旨也
(2)然后能自强也
(3)温故而知新
(4)思而不学则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课文翻译
①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②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③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④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⑤《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尚书·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虽有嘉肴》试题
1、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以“嘉肴”与“至道”作类比,指出亲身学习的重要性,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使说理浅显易懂。
(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
2.课文结尾引用《兑命》的语句,有什么作用?
引用论证。
短文阐述了中心观点——“教学相长”,再引用古代名言,来强化自己“教学相长”的观点。
3. 《虽有嘉肴》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教学相长也。
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
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4. 《虽有嘉肴》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说说文章的论证思路?
①文章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设喻类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
②接着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归结出“教学相长”的中心论点,
③最后引用《兑命》“学学半”进一步补充论证。
5. 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教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1)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以后才能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教和学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2)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6.“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的关系,两者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
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是对前者的补充。
两者关系:前者是全文的观点,后者是引用论据来补充强调观点的,两者是主从关系。
7.《虽有嘉肴》语言有何特点?
1)多使用对偶句,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
2)有较强的逻辑性。
先是以类比强调学习,要实践,接下来指出“学”和“教”的作用(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自反和自强),最后得出结论。
文气贯通,层层递进。
文言文阅读。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
【乙】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不知其旨也味美
(2)然后能自强也勉励
(3)温故而知新旧知识(学过的知识)
(4)思而不学则殆疑惑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10.【甲】【乙】两段文字采用的写法不同,它们的区别是什么?(3分)
【甲】文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层层论述“教”与“学”的关系,得出“教学相长”的观点;【乙】文则采用语录体,多用对偶句式来谈论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11.两篇文章都是在谈学习,请联系学习生活,谈谈你读了这两篇短文后的感受。
启示:“教学相长”的意思就是教和学是互相影响和促进的,在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对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也会有进步。
学习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学习中,会慢慢发现一些不足,然后再学习,再提高,就能弥补以前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