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申论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公务员申论考试归纳题速看技巧

公务员申论考试归纳题速看技巧

公务员申论考试归纳题速看技能申论向来是拉开公务员考试成绩的重要一项。

但申论也是让人最头疼的一项,很多人复习起来,感觉摸不到头脑。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公务员申论考试归纳题速看技能,期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公务员申论考试归纳题速看技能第一步:带着目的去阅读在拿到一份申论试卷之后,我们第一要做的不是先看文字最多的材料部分,而是要先花5分钟左右的时间去浏览后面的题干信息。

在全部申论试卷中一共有五道题,一样是四道非作文题目,一道作文。

根据历年的考察规律我们知道:考试中的四道非作文题目一样情形下都是限定材料范畴,而作文则是要看懂所有的阅读材料所以同学们在答题的时候建议先根据题干的要求,有目的的去阅读材料,这样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便更加有针对性。

第二步:要学会阅读方法如何有目的的很快的读懂读透文章,第一我们要学会做标记,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符号标注法。

(一)标注段落个数(二)标注段落层次//(三)批注要点1、关键词-“△”2、主题词-“□”3、作答要点-“—”4、辅助段落-“~~~”(四)答题要点原因-Y计策-D。

也就是我们要找的要点的首字母,这样有利于我们在找见要点之后能够方便书写。

除了符号标注法,我们还有关键词、关键句、段落之间的关系三种方法。

(一)关键词:1、关联词(1、并列词-同时、与此同时等。

2、转折词-但、但是等。

3、递进词-不仅......还......、更等。

)2、原因词:由于、由于等。

3、影响词:1、积极影响-有利于、有助于等。

2、消极影响-不利于、制约了等。

4、计策词:建议、提议等。

我们可以通过关键词来找我们的答题要点(二)关键句:首句、尾句、中心句。

通过关键句可以很快地掌控段落大意。

(三)段落之间的关系:1、并列。

2、总分。

3、递进。

4、转折。

5、因果。

通过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全部文章的中心思想。

第三步:学会运用:在做真题或练习题的时候,一定要用所学的阅读方法,刚开始用的时候可能会有点费力,但当一旦掌控了阅读方法,做题的速度和准确度都会提高。

公考申论技巧(精选3篇)

公考申论技巧(精选3篇)

公考申论技巧(精选3篇)公考申论技巧篇1(一) 宣传手册宣传手册和宣传提纲本质是同一种文体,通常申论考题不要求写出全文,只要求列出提纲。

提纲即是结构框架与内容要点的综合。

框架有题干明确提示的,如黄河文化、安全文化的宣传手册、宣传提纲就各自分了四部分,给出了明确提示,按提示分段落和层次即可;题目没有提示框架的,按一般宣传背景、目的、理由和措施、要求的顺序来设定框架。

【基本框架】宣传背景和目的———宣传的事项———理由和意义———措施、请求或倡议。

(二) 宣传材料宣传材料、宣传稿是近年考试出镜率较高的一种题型,用途是对社会、企业、公民进行宣传,阐释国家的法律和政策,宣传理念和做法,唤起宣传对象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公开信、讲话稿、倡议书、宣传材料、宣传提纲这些文体,名目不同,但内容是相近的,表达手法是相通的,都有一定的宣传对象,都要考虑宣传内容和形式的可接受性,所以可以列为一类文体———就是宣传性文体。

【基本框架】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宣传什么———为什么宣传———具体宣传内容———需要公众、企业、社会做的事;背景目的———工作举措———号召倡议; 目的———措施———倡议; 背景和由来———问题现状———已经采取的措施———准备采取的措施———需要群众给予的配合。

(三) 讲话稿申论试题中的讲话稿,通常是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为了特定目的、用于一定场合、面向一定对象发表讲话的文字底稿。

讲话稿的写作,必须服从讲稿六要素:讲者、目的、场合、对象、内容、语言。

【基本框架】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背景介绍———讲话目的或针对的主要事项———表明态度、原则、观点———工作措施———期望和要求。

(四) 演讲词演讲词也叫“演说词”、“演讲稿”,是用于演讲的文字稿本。

演讲词在讲话稿的基础上,突出鼓动性、感染性,含有较多的抒情成分,可使用较为灵活丰富的语言,做到“文情并茂”。

【基本框架】背景、环境、场合———演讲目的、指向的问题———解决的必要性、重要性———对策———感言、倡议、鼓动(五) 短评短评、新闻评论也是新闻中的一种文体,与报道性质的新闻稿相比,主要侧重于评论,对于事实经过只须一笔带过,六要素可省略大部分,只要在背景、缘起部分呈现核心的事实即可; 有时也有不针对具体事件,而针对某种现象、态度、看法和观点的评论,即思想评论。

公务员申论考试归纳概括题要点

公务员申论考试归纳概括题要点

公务员申论考试归纳概括题要点申论的分差可以很大,而且一样情形下,在申论上大家都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大家不要轻易舍弃。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公务员申论考试归纳概括题要点,期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公务员考试归纳概括需要注意什么一、“题干”忠于“题干”要求做到审题时要审清问数和特别要求。

从命题趋势来看,近几年归纳概括题目提问情势逐渐创新,有的时候会以两问的情势来考察考生,例如202X年副省第一题要求“概括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所关注的若干问题,及其所给出的具体建议”,很多考生由于未注意到是两问只写出了“建议”,造成失分,所以一定要忠于“题干”,问几问答几问;其次,要看清特别要求,归纳概括题目的特别要求常常为“分条归纳”、“分类公道”,例如202X年副省第一题的要求中第一条便是“分条归纳概括”,这表明此题如果没有分条将会失去2-5分的分条分数,因此考生一定不能忽视要求中的特别要求,它常常是考官给分的标准。

二、“材料”申论作答原则告知我们要以材料为王,这一原则在归纳概括题目中可谓表现的淋漓尽致。

归纳概括题90%的要点一定是来源于给定资料的,考生切不可对要点进行过分加工或自由编辑,很多时候考生面临的问题并不是脱离材料,而是从材料中找到的要点太多或者太少,没法肯定正确的要点由几条,这个时候建议大家遵守这样一个原则:一段一个要点,或一人一个要点,或一个案例一个要点。

以这样的标准去删选你不肯定的要点会更加公道一些。

三、“简洁”由于归纳概括题目是最基础、最简单的题目,因此它一样都在试卷第一题的位置,第一题位置的题目一样分数最低、字数最少,一样为10分、150字,所以这样的归纳概括题必定会在“全面、准确”之外要求“简明”,体现在作答上便是要精简你的要点,符合字数要求,在此,作者建议考生归纳概括题目要点一样要保持在五条左右,每条30-50字,当你的字数过量、要点过量时,可以推敲一下适当合并,将要点保持在五条左右。

申论背景知识点总结归纳

申论背景知识点总结归纳

申论背景知识点总结归纳在备考申论时,背景知识点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

申论的命题范围广泛,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因此需要考生全面深入地了解相关知识点。

本文将对申论备考中常见的背景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希望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申论。

政治方面的背景知识点1.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发展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是中国人民的先锋队,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党的历史和发展对于中国的政治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了解党的历史和发展对于分析中国政治形势、政策变化等有着重要的作用。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有的发展道路和理论体系,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于分析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现实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经济方面的背景知识点1. 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从农村到城市的工业化进程,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对于理解中国经济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非常重要。

2.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核心内容,包括国有企业改革、价格改革、产权制度改革等方面。

了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和现状对于分析中国经济运行的特点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方面的背景知识点1.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等,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对于理解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价值取向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当代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当代文化产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领域,包括出版、影视、音乐、动漫、游戏等多个领域。

了解当代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对于分析当代社会文化的特点和趋势有着重要的作用。

社会方面的背景知识点1. 中国社会结构和社会矛盾中国社会结构包括城乡结构、阶层结构、人口结构等,社会矛盾主要包括城乡差距、贫富差距、社会福利等方面。

行测和申论知识点

行测和申论知识点

行测和申论知识点
行测和申论是公务员考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考生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行测和申论知识点:
行测知识点:
1. 数学:包括数学运算、代数、几何等基础数学知识。

2. 逻辑推理:需要掌握常见的逻辑推理方法和思维方式。

3. 判断推理:包括判断推理、资料分析等。

4. 常识判断:需要对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5. 信息处理:需要快速准确地处理各种信息,如文字、数字、图表等。

申论知识点:
1. 政治理论:需要了解国家的政治制度、法律法规等。

2. 公共管理:需要了解公共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实践经验。

3. 社会热点:需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掌握相关知识。

4. 经济管理:需要了解经济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实践经验。

5. 文化教育:需要了解文化教育的发展现状和相关政策。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行测和申论知识点,考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复习。

同时,需要注重实践和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水平。

- 1 -。

申论经验总结范文

申论经验总结范文

申论经验总结范文引言申论是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一大重要科目,对于考生来说是一项必考的内容。

申论不仅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求考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论证和表达。

因此,为了更好地备考申论,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了自己的经验,希望对其他考生有所帮助。

1. 熟悉考试要求和题型在备考申论时,首先需要熟悉考试的要求和题型。

了解考试的命题方式和分值比例,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考。

对于申论题目的类型和要求进行分类整理,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把握命题的重点。

此外,还要了解申论阅读材料的特点和思考方式,以便更有效地理解和应用材料。

2. 增强写作能力申论考察的是考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因此,写作能力的提升是备考申论的关键。

要提高写作能力,首先要扩大自己的词汇量,掌握一些常用的表达方式和句式结构。

其次,要加强阅读和写作的练习,尤其是针对申论题目进行的训练。

通过大量的实际操作,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速度和准确度,并且熟悉各种题型的写作要求。

3. 加强逻辑思维能力申论题目通常要求考生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进行合理的分析和推理。

为了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可以多进行阅读和思考训练。

阅读各种题材的文章,培养对问题的敏感度和洞察力;同时通过解答一些逻辑思维题目,提升自己的推理能力。

4. 注重实际应用申论考察的是考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实际应用。

学习时要关注当前的社会热点和实际问题,通过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来提升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也可以参加一些模拟考试和讨论,与其他考生一起进行实战演练,锻炼自己的应对能力。

5. 善于总结和归纳在备考申论时,要善于总结和归纳自己的经验和知识点。

通过总结,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理清自己的思路和知识体系。

此外,对于自己在备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疑惑,也要及时进行记录和整理,以便后续的复习和查缺补漏。

结论备考申论需要全面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

通过熟悉考试要求和题型、增强写作能力、加强逻辑思维能力、注重实际应用以及善于总结和归纳,考生可以更好地备战申论科目。

公务员事业单位录用考试行测+申论主要知识点笔记(详细版)

公务员事业单位录用考试行测+申论主要知识点笔记(详细版)

行测+申论笔记目录行测——方法精讲 (7)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运用 (8)第一章片段阅读 (8)一、中心理解题 (8)二、细节判断题 (12)第二章语句表达 (14)一、语句排序题 (15)二、语句填空题 (18)三、接语选择题(省考题量不大) (18)第三章逻辑填空 (18)一、词的辨析 (18)二、语境分析 (20)第二部分判断与推理 (21)第一章图形推理 (21)一、图形推理命题形式 (21)二、快速定位某一图形考点 (22)三、位置规律 (23)四、样式规律 (25)五、属性规律 (29)六、数量规律 (31)七、特殊规律 (41)八、空间重构(广东省考近年来只在2016年考查1道空间重构图,可以选择性复习).. 43第二章类比推理 (46)一、语义关系 (46)二、逻辑关系 (48)三、语法关系 (51)第三章定义判断(广东省考不考) (51)一、快速识别有效信息 (51)第四章逻辑判断 (55)一、翻译推理 (55)二、组合排列 (60)三、逻辑论证 (63)四、日常结论 (66)第三部分资料分析 (66)第一章统计术语 (66)一、增长类相关 (67)二、比重类相关 (68)第二章速算技巧 (68)一、计算类 (68)二、比较类 (70)第三章简单计算 (71)第四章高频考点——增长类 (73)一、增长率 (73)二、基期与现期 (76)第五章比例类 (78)一、现期比例 (78)二、基期比例 (78)三、两期比重(得分难点,拉分重点) (80)第六章综合分析 (84)第四部分常识判断 (84)一、语义分析法 (84)二、矛盾分析法 (85)三、法律判断 (85)四、联想法 (85)五、绝对选项排除法 (85)第五部分数量关系 (86)第一章数量关系 (86)一、代入排除法 (86)二、数字特性 (88)三、方程式 (94)第二章工程问题 (95)一、工程问题 (95)第三章行程问题 (99)一、行程问题 (99)二、平均速度 (99)三、火车过桥 (100)四、直线相遇与环形相遇 (101)五、流水行船 (104)第四章经济利润问题 (105)一、经济利润 (105)二、经济利润涉及的方法 (106)三、分段计价 (108)四、合并费用 (108)第五章排列组合与概率 (109)一、分类与分步 (110)二、排列与组合 (110)三、概率 (111)第六章容斥问题 (112)一、容斥原理 (112)申论——方法精讲 (117)第一章申论基础 (118)一、申论能力考查 (118)二、答题要素与基本题型 (118)三、申论答题步骤 (119)第二章单一题 (121)一、问题原因 (121)二、影响 (121)三、对策 (122)第三章综合题 (123)一、概括主要内容 (123)二、词句解释题 (123)三、观点、现象分析题 (124)第四章公文题 (124)一、典型例题 (125)二、阅卷要求 (125)三、格式 (125)四、公文类别 (126)第五章作文题(大作文) (130)一、作文的评分规则 (130)二、作文的主题与观点 (131)三、文章结构 (132)行测+申论——广东省考专项 (137)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 (138)第一章实词强化 (138)一、实词辨析 (138)二、固定搭配 (142)第二章词语理解 (142)一、代词指代题 (143)第二部分判断推理 (143)第一章位置规律 (143)一、平移特殊考法 (143)二、位置复合趋势 (147)三、局部位置变化 (148)第二章翻译推理(“所有”和“有的”、“必然”和“可能”) (149)二、“必然”和“可能” (150)三、同意替换 (151)第三章论证(因果关系实验) (153)一、实验论证 (153)二、因果论证 (156)第四章特殊规律(图形间关系、功能元素) (157)一、图形间关系 (157)二、功能元素 (162)第五章真假推理 (164)一、矛盾关系 (164)二、反对关系 (165)三、两真两假 (166)第三部分科学推理 (167)第一章电学 (167)一、基础知识 (167)二、考点 (169)第二章光学 (175)一、基础知识 (175)第三章力学(每年都考) (182)一、基础知识 (182)二、受力分析 (189)三、平衡力与作用力 (191)第四章运动相关问题 (200)一、基础知识 (200)二、牛顿运动定律(主要考第一、第二定律) (201)三、直线运动 (203)四、曲线运动 (204)五、功与机械能 (205)第四部分资料分析与数学问题 (206)第一章计数问题 (206)一、植树问题 (206)二、方阵问题 (212)三、爬楼问题 (213)第二章数字推理 (213)一、基础数列 (214)二、特征数列 (214)三、非特征数列 (223)第五部分申论——广东大作文 (226)一、基本知识 (226)行测——方法精讲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运用第一章片段阅读解题顺序:提问→文段→选项一、中心理解题【题量】10【提问方式】这段文字主要/旨在/重在/意在/想要说明(论述、强调)的是……这段文字的主旨/主题/观点是……这段文字概况最恰当的一项是…………【解题思路】1、重点词语(微观)关联词、主题词、表强调、突出的程度词。

申论知识点总结大全

申论知识点总结大全

申论知识点总结大全申论是中国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一项重要科目,也是考生们的重要考试内容之一。

申论的命题范围很广泛,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内容丰富而复杂。

因此,考生在备考申论科目时,需要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灵活运用思维,多角度分析问题。

申论考试涉及的知识点非常丰富,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一些具体科学知识。

在备考申论科目时,考生需要全面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真题训练中不断加深理解和运用。

下面,我们将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科学知识等方面总结申论考试的知识点。

一、政治经济知识点总结1、国家政治制度国家政治制度是申论考试中的重要知识点,包括国家的政体、政权机构、政党制度、选举制度等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我国的政治制度,在分析政治问题时能够准确把握国家政治制度的相关规定,并对国家政治运行状况有所了解。

2、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是申论考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对外经济政策等。

考生需要了解各种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目标、手段和效果,并在分析经济问题时能够准确把握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措施。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申论考试中重要的知识点,包括市场经济理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作用、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市场经济机制等方面的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内涵和特点,对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和运行机制有所了解。

4、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合作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合作是申论考试中的重要内容,包括全球化的内涵、特点、趋势、影响等方面的内容,还有国际经济合作的各种形式和合作机制。

考生需要了解全球化对各国经济的影响,了解各种国际经济合作机制的作用和效果。

以上便是政治经济知识点的总结,这些知识点对于考生在备考申论科目时非常重要。

掌握这些知识点能够帮助考生在分析社会政治经济问题时更加深入准确地把握问题的本质。

二、社会文化知识点总结1、社会发展变革社会发展变革是申论考试中的重要内容,包括社会变革和社会发展规律、社会结构变迁、社会发展差距、社会文明建设等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公务员考试申论知识点总结申论申论基础 ........................................................ .....3 一、审清题意--确定作答方向........................................ 3 1.作答范围.................................................... 3 2.作答主题与结构..............................................3 3.作答要求 (3)二、宏观阅读--定位资料............................................ 3 三、微观阅读--挖掘关键词.......................................... 3 1.关键词特征..................................................4 2.阅读技巧 (4)四、分类整理 (6)单一题 ........................................................ .......7 一、问题类........................................................1/ 327 1.题型特征.................................................... 7 2.答案来源....................................................7 3.作答技巧 (7)二、影响类........................................................8 1.题型特征.................................................... 8 2.答案来源....................................................8 三、对策类........................................................8 1.提问方式.................................................... 8 2.答案来源....................................................9 3.反推的对策优先级............................................ 9 4.答题思路.................................................... 9 5.自提对策....................................................9 四、原因题....................................................... 11综合---------------------------------------------------------------最新资料推荐------------------------------------------------------ 题 ........................................................ ......11 1.词句解释题..................................................... 11 2.巧用感情色彩................................................... 11公文题 ........................................................ ......12 1.公文格式.......................................................12 2.方案类.........................................................12 3.总结类.........................................................13 4.宣传类.........................................................13 5.评论类......................................................... 14文章写作 ........................................................ ....15 1.评分规则.......................................................3/ 3215 2.作文的主题与观点 (15)---------------------------------------------------------------最新资料推荐------------------------------------------------------ 2.1 主题与观点 ...............................................15 2.2 如何确定作文的主题与观点 (15)3.作文的结构 (16)3.1 如何写好标题 .............................................16 3.2 如何写好开头 (17)3.3 论证的结构与方法 (17)5/ 32申论基础一、审清题意--确定作答方向1.作答范围1)根据、依据材料 x,阅读给定资料 x:范围即材料 x。

2)结合材料 x、材料 x 中提到了:重点在材料 x,兼顾全部材料。

2.作答主题与结构预判答案内容。

3.作答要求准确:要点来自资料;最好使用资料原词原句;或在原词原句的基础上进行改造。

全面:确保无遗漏,多抄关键词,宁滥勿缺。

简明:表述言简意赅,去掉修饰词,留下核心的主谓宾短语,动宾短语等。

有条理:分条撰写,并标清序号。

有针对性:往往指提出的建议或对策要针对某一问题或事件。

内容具体:答案内容不空洞、不抽象,细节明确。

有理有据:既要有理论依据,又要有事实依据,一般要答出事例。

观点明确:明确观点态度,答案开头需要表明观点。

(见解和认识题)注意分类:层次清楚、层次分明、分类合理、分别、种种、归纳。

二、宏观阅读--定位资料在审完题之后,对于资料,首先从宏观上进行阅读。

用 5 分钟左右的时间,快速浏览每则资料的大意,把握主题。

尤其要注意资料范围不确定的题目,在宏观阅读时要确定哪些资料与题目相关,从而明确题目的资料范围。

---------------------------------------------------------------最新资料推荐------------------------------------------------------ 宏观阅读的目的就是通过浏览资料,明确题目和资料的对应关系。

三、微观阅读--挖掘关键词7/ 321.关键词特征1)出现频率高:在资料中反复出现的往往为关键词,比较容易找到。

2)高度概括:关键词一把具有很高的概括性,能够包含多个方面。

3)高度规范:关键词一定不是口语、数据等表达,而是规范、数面简洁的用语。

4)直接与题目相关:关键词必须是与题目相关的资料中的词语,与题目不相关的词语一定不是关键词。

2.阅读技巧1 直接摘抄① 自然段首位处:在大部分文字资料中,包括申论资料,首尾句、首尾段一般都起着起承转合或者概括性的作用,往往概括了资料的段落大意。

因此,可通过首尾句把握资料的核心意思。

(汉语表达通常以“总--分”“分--总”“总--分--总”的方式呈现,因此首句和尾句往往起着总括性的作用)② 有观点的句子:如政府、专家学者、百姓群众、媒体等的观点。

观点是不同主体对社会现象和社会观点的评论,往往会分析社会现象和观点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影响和对策等。

因此,观点句里包含了大量的答题要点,需要考生仔细揣摩,很多时候可直接摘抄观点作为答案要点。

观点提示词:说、讲、表示、强调、指出、认为、告诉、反映、分析、推断、看出、经调查、资料显示等词后面一般为重点句。

解题提示:中央、省部观点往往是答题依据,一般是正确观点;基层政府观点可能不完善或有错误,需辩证分析;学者观点应一分---------------------------------------------------------------最新资料推荐------------------------------------------------------ 为二,辩证分析,抓住主要倾向;老百姓观点代表基层的利益诉求,注意把握其利益诉求点。

③ 有关联词的句子:关联词本身不是关键词,而是关键词的引导词,其前后往往有关键信息。

转折关系:(重点往往在后)9/ 32强转折:但、但是、可是、不过、然而、却、虽然(虽说、尽管、固然)、但是(可是、然而、却)。

弱转折:其实、事实上、实际上、只是、当然。

并列关系:(前后并存,且点后的信息同等重要)并列关联词:又、此外、另外、同时、与此同时、既…又…、一方面…另一方面…、有的…有的…、不是…而是…、是…不是…因果关系:(因重要还是果重要,取决于所问的问题)因果关联词:因此、所以、因为、可见、总之、综上所述、导致、因为(由于)、所以(因此、致使)、之所以、是因为。

递进关系:(重点往往在关联词后)递进关联词:不但(不仅、非但、除了)、而且(也、还)、并且、更、甚至、尤其、特别、关键是、重要的是。

④ 标点:分号、引号、顿号、破折号。

分号:表并列,其前后容易出现答案。

引号:表引用,表观点及对专有名词的强调。

顿号:可能出现密集的词群,并列的分词,要写则都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