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外科)
口腔颌面外科学教学大纲

口腔颌面外科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代码:2.课程名称:口腔颌面外科学3.总学时/周学时/学分:90/5/54.考核方式:考试5.开课院(系):医学系6.面向专业:口腔医学7.应对职业资格证书课程名称:口腔颌面外科二、课程性质和目标:1.课程性质:口腔颌面外科学是一门以外科治疗为主,研究口腔器官、面部软组织、颌面诸骨、颞下颌关节、唾液腺以及颈部某些疾病防治为主要内容的学科。
本课程围绕培养高等口腔医学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加强教材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运用口腔颌面外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从事简单口腔外科疾病的防治。
2.课程目标: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初、中级口腔工艺技术专门人才所必需的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等的防治知识与常用技能,初步形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将来走向临床工作打下基础。
同时渗透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基本知识教学目标:了解口腔常见外科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疗原则和主要方法。
能力培养目标:1、初步具有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的知识。
2、初步具有常用相关技术操作的能力。
思想教育目标:1、初步具有辩证思维的能力。
2、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作风。
3、具有关心和尊重病人的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绪论(一)目的要求:1.了解口腔颌面外科学的内容、任务和简史2.了解我国口腔颌面外科学的成就与贡献3.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和努力方向(二)教学内容:1.一般介绍口腔颌面外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2.一般介绍祖国医学在口腔颌面外科学的成就以及建国以来口腔颌面外科的发展和成绩。
3.重点讲授口腔颌面外科学的学习思想,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第二章口腔颌面外科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一)目的要求:1.了解口腔颌面外科的特点2.掌握口腔外科门诊和病房病志书写的要点3. 掌握口腔外科专科检查的内容、步骤和方法4.掌握口腔外科手术特点、基本手术操作技术和各类创口的特点和处理原则5. 熟悉口腔外科消毒和灭菌的特点和围手术期的准备(二)教学内容:1. 一般介绍口腔颌面外科的特点2.重点讲授口腔外科门诊和病房病志书写的要点,口腔外科专科检查的内容、步骤和方法3.重点讲授口腔外科手术操作技术及各类创口的处理原则第三章口腔颌面外科麻醉(一)目的要求:1.掌握口腔外科局部麻醉的基本理论与操作方法2.掌握局部麻醉并发症的防治3.掌握表面麻醉的理论与应用4.了解针刺麻醉的基本原理及操作特点、全麻在口腔外科手术中应用的特点(二)教学内容:1.重点讲授局部麻醉的原理和种类2.重点讲授上颌、下颌的麻醉方法3.各种局部麻醉、表面麻醉示教4. 在教学模型及学生间相互进行局部浸润、阻滞麻醉实习第四章牙及牙槽外科(一)目的要求:1. 掌握牙拔除术的理论(适应症、禁忌症、牙拔除术的力学原理、拔牙创愈合原理及各种并发症的防治等)2.掌握拔牙的基本步骤和方法3.掌握牙根拔除术,阻生牙拔除术,多生牙拔除术及牙槽骨隆突修整术4.熟悉唇、颊、舌系带矫正术的基本方法和原理5.了解牙种植术、牙脊增高术、口腔上颌窦瘘封闭术及牙列不齐的外科治疗(二)教学内容:1.识别拔牙及牙槽外科手术器械2.各类普通牙拔除示教3.阻生牙拔除示教4.牙槽外科手术示教5.牙根拔除术示教6.常见牙槽外科小手术操作示教第五章口腔种植外科(一)目的要求:1.掌握口腔种植的生物学基础和应用解剖2.掌握口腔种植手术的适应证、禁忌证、牙种植体植入术的原则、术前准备、麻醉及体位、治疗程序3. 掌握种植手术并发症及种植义齿的成功标准(二)教学内容:1.介绍种植外科手术器械,熟悉口腔种植的生物学基础和应用解剖2.重点介绍口腔种植手术的适应证、禁忌证、牙种植体植入术的原则、术前准备、麻醉及体位、治疗程序3.重点介绍种植手术并发症及种植义齿的成功标准第六章口腔颌面部感染(一)目的要求:1.掌握口腔颌面部炎症的特点2.掌握口腔颌面急性、慢性炎症的诊断处理原则3.掌握智齿冠周炎、间隙感染、化脓性颌骨骨髓炎、急性淋巴结炎等疾病的解剖、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
《口腔颌面外科简介》课件

患者接待与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病情、病史,了 解患者需求和期望。
制定治疗方案
根据诊断结果,制定个性化的 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 术治疗等。
疗效评估与随访
治疗后定期随访,评估治疗效 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诊疗技术与方法
传统诊疗技术
如口腔颌面部疾病的常 规检查、诊断和治疗。
微创诊疗技术
如内窥镜、显微镜等辅 助下的微创手术操作。
定期口腔检查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 口腔问题,预防口腔疾病的发
生。
保持口腔卫生
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 惯,使用牙线清洁牙缝,减少 口腔细菌滋生。
控制危险因素
戒烟限酒,减少酸性食物和饮 料的摄入,避免过度疲劳和压 力,以降低口腔疾病的风险。
预防性治疗
根据医生建议,进行预防性治 疗,如窝沟封闭、涂氟等,增
口腔颌面部畸形整复
先天性或后天性畸形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研究如何利用现代医学手段 进行畸形整复是学科的重要研究内容。
学科发展趋势与展望
1 2
精准医疗与个体化治疗
随着精准医疗技术的发展,个体化治疗将成为口 腔颌面外科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基因检测、靶 向治疗等手段的应用。
智能化诊疗与机器人辅助手术
面对颌面部疾病和手术带来的心理压力, 应积极调整心态,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 有助于康复进程。
06
口腔颌面外科研究与发展 趋势
学科研究重点与热点
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早期诊断和个性化治疗成为 研究热点。
口腔颌面部创伤修复
针对口腔颌面部复杂的解剖结构和功能需求,创伤修复技术的研究不断深入,包括组织工 程、生物材料、干细胞等方面的应用。
口腔颌面外科总结

名词解释篇1.口腔颌面外科学:就是一门以外科治疗为主,以研究口腔器官(牙、牙槽骨、唇、颊、舌、腭、咽等)、面部软组织、颌面诸骨(上颌骨、下颌骨、颧骨等)、颞下颌关节、唾液腺以及颈部某些疾病得防治为主要内容得学科.2.张口度:就是以上下中切牙切缘之间得距离为标准.正常人张口度相当于自身得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末节合拢时得宽度,平均约3、7cm。
❖轻度张口受限:上下切牙切缘间仅可置两横指,约2-2、5cm左右中度张口受限:上下切牙切缘间仅可置一横指,约1—2、0cm左右重度张口受限:上下切牙切缘间距不足一横指,约1cm以内完全张口受限:完全不能张口,也称牙关紧闭(如破伤风患者)3.活组织检查:从病变部位去一块组织制成切片,通过适当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得形态结构,以确定病变得性质,肿瘤得类型及分化程度得检查方法。
切取活组织检查:适用于表浅或有溃疡得肿瘤。
切除活组织检查:适用于皮肤粘膜完整,位于深部得可切除小型肿瘤或淋巴结。
冰冻活组织检查:需要新鲜标本,送检前不应进行固定。
4.麻醉:就是指用药物或者非药物使得病人整个机体或者机体得一部分暂时失去知觉,已达到无痛得目得,多用于手术或者某些疼痛得治疗.5.麻醉学:就是研究消除病人手术疼痛,保证病人安全,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得一门学科。
6.局部麻醉:就是指用局部麻醉药物暂时阻断机体一定区域内神经末梢或纤维得传导,从而使得该区域得疼痛消失。
适用于口腔颌面外科门诊手术、牙髓病得治疗、固定义齿修复得牙体预备等.7.利多卡因:又称赛洛卡因,就是口腔科临床应用最多得局麻药,局麻作用较普鲁卡因强,维持时间亦较长,并有较强得组织穿透性与扩散性,故亦可作表面麻醉。
临床上主要以1:100000肾上腺素得1%-2%d得利多卡因行阻滞麻醉。
有迅速而安全得抗心律失常作用,因而对于心律失常病人常作为首选。
8.阿替卡因:又称碧蓝麻,组织穿透性与扩散性较强,给药后2—3分钟出现麻醉效果,含1:100000肾上腺素得阿替卡因牙髓麻醉时间60-70分钟,软组织麻醉时间可达3H。
口腔颌面外科学的领域发展与前景展望

口腔颌面外科学的领域发展与前景展望引言口腔颌面外科学是口腔医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涉及口腔、颌面及相关结构的疾病与手术治疗。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口腔颌面外科学领域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口腔颌面外科学的领域发展与未来的前景展望。
领域发展口腔颌面外科学的领域发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手术技术的进步随着医疗设备和手术技术的不断创新,口腔颌面外科学的手术治疗水平不断提高。
越来越多的先进仪器和技术被应用于手术操作中,例如三维成像技术、激光技术和微创手术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为手术治疗提供了更精确、更安全的方式,提高了治疗效果。
疾病诊断与预防口腔颌面外科学领域在疾病诊断与预防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通过口腔颌面外科学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可以早期发现口腔颌面相关疾病,如口腔癌和颌面畸形等,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此外,口腔颌面外科学对口腔健康的预防也十分重要,通过定期口腔检查和个人口腔卫生惯的培养,可以有效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
多学科合作口腔颌面外科学的发展离不开与其他相关学科的紧密合作。
口腔颌面外科医生与牙科、耳鼻喉科、眼科等专科医生之间的合作,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
多学科合作可以更好地解决口腔颌面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问题,提高治疗效果。
前景展望口腔颌面外科学的前景展望可谓充满希望:技术创新的推动随着科技的进步,口腔颌面外科学领域将继续受益于技术创新。
新的手术器械、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出现将进一步改进手术治疗的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人口老龄化的挑战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口腔颌面外科学领域将面临更多的挑战。
口腔疾病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较高,对于口腔颌面外科医生来说,如何应对老年患者的口腔健康问题将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教育与培训的重要性口腔颌面外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教育与培训的支持。
培养更多优秀的口腔颌面外科医生和研究人员,加强口腔颌面外科学专业课程的设置和教学质量,将为口腔颌面外科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口腔颌面外科学教学内容

口腔颌面外科学教学内容口腔颌面外科学教学内容简介口腔颌面外科是口腔医学的重要专业领域之一,主要涉及口腔颌面部的疾病诊断、手术治疗及术后管理等内容。
下面将对口腔颌面外科学教学的相关内容进行阐述。
基础知识口腔颌面外科学教学的基础知识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口腔颌面部解剖学–口腔的组成及结构–颌骨的解剖结构–颌面部血管、神经的分布2.口腔颌面部疾病分类与诊断–口腔颌面部的常见疾病及相关症状–临床检查、影像学等诊断手段的应用手术治疗对口腔颌面部疾病进行手术治疗是口腔颌面外科学的核心内容,其中包括以下方面:1.手术准备–手术前的患者评估与准备工作–手术器械与设备的选择与准备2.麻醉技术–局部麻醉、全身麻醉等麻醉方式的选择与应用3.手术技术–口腔颌面部手术的基本步骤与技巧–特殊病例的手术处理方法4.术后处理–术后伤口的护理与恢复指导–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术后管理与康复对口腔颌面部手术患者进行术后管理与康复指导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术后病情观察–术后疼痛、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术后定期复诊与随访2.饮食与生活护理–术后饮食的注意事项–术后口腔卫生的指导3.康复锻炼–术后口腔功能康复的指导与训练–术后面部外形与咀嚼功能的恢复综合实践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口腔颌面外科学教学中还应包括实践环节,如:•临床见习•手术观摩•病例讨论与报告以上就是口腔颌面外科学教学内容的相关阐述。
口腔颌面外科学作为口腔医学的重要学科,对于培养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通过系统学习以上内容,将能够在日后的临床实践中有效应对口腔颌面部相关疾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口腔颌面外科第八版引用

口腔颌面外科第八版引用口腔颌面外科是牙医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它研究的是与口腔和颌面相关的疾病、损伤和畸形。
口腔颌面外科第八版引用是指引用了《口腔颌面外科第八版》这本权威的口腔颌面外科学术著作的相关内容。
该书是该领域的经典教材,由多位专家共同编写,内容丰富,系统全面,是临床医生和研究者的重要参考资料。
口腔颌面外科第八版引用涵盖了很多内容,其中包括了各种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的详细操作步骤、术前评估和术后护理等。
这本书介绍了现代口腔颌面外科的最新技术和进展,包括植入体、颞颌关节疾病、颌面畸形矫正等方面的内容。
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植入体手术是一项常见且重要的治疗方法。
通过口腔颌面外科第八版引用,我们可以了解到植入体手术的详细步骤和注意事项。
首先,医生需要进行术前的全面评估,包括患者的口腔状况、骨质状况等。
然后,在手术中,医生需要准确地选择植入体的位置和角度,并确保植入体的稳固性和长期成功率。
术后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医生需要给予患者适当的护理指导,以确保植入体的健康和稳定性。
除了植入体手术,颞颌关节疾病也是口腔颌面外科的研究热点之一。
通过《口腔颌面外科第八版》的引用,我们可以了解到颞颌关节疾病的最新诊断和治疗方法。
颞颌关节疾病常常引起颌骨关节疼痛、咀嚼功能障碍等问题,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很大的影响。
通过口腔颌面外科的干预,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和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
此外,口腔颌面外科还涉及到颌面畸形矫正。
颌面畸形是指下颌骨和上颌骨的错位或不协调,导致患者面容不对称等问题。
通过口腔颌面外科第八版引用,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类型的颌面畸形矫正方法,包括正颌外科手术、正畸矫正等。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面容不对称问题,提高患者的自信心和生活质量。
总之,口腔颌面外科第八版引用是医学界对于该领域学术研究的重要参考。
通过引用该书的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口腔颌面外科的最新进展和技术,提高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改善患者的口腔健康和生活质量。
口腔颌面外科的治疗范围有哪些颌面外科主要包括牙及牙槽外科

1.口腔颌面外科的治疗范围有哪些?颌面外科主要包括牙及牙槽外科、修复前外科、颞下颌关节病、颌面损伤、唾液腺疾病、颌面整复外科、显微外科、头颈部肿瘤外科,以及心电监护拔牙、口腔颌面部外伤、感染、肿瘤、颞下颌关节病、正颌外科、唇腭裂修复等。
2.一般拔牙使用哪些麻醉方法?局部麻醉的方法有三种:表面麻醉、浸润麻醉和阻滞麻醉。
目前口腔科拔牙临床使用较多的是浸润麻醉和阻滞麻醉.3. 拔牙有哪些禁忌症和适应症?拔牙禁忌症是相对的。
主要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造血系统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肾脏疾病、肝炎、妊娠、月经期、急性炎症期、恶性肿瘤、长期抗凝药物治疗、长期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神经精神疾患等。
病人在拔牙前应向医生仔细说明以往的病情。
拔牙适应症也是相对的。
主要有严重龋坏、根尖周病、牙周病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某些隐裂牙、外伤牙、牙髓内吸收、埋伏牙、阻生牙、额外牙、融合牙及双生牙、滞留乳牙、错位牙、治疗需要、骨折累及的牙。
4. 牙齿拔出后应该注意些什么?拔牙后口内的纱布应该在一小时后吐掉;拔牙当日不要漱口或刷牙,以避免出血过多;拔牙后勿用手或其它物品触动伤口,不宜反复吸吮,以保护拔牙创内已凝结的血块;拔牙当日可进软食,食物不宜过热或有刺激性,避免用拔牙侧咀嚼;拔牙后如果有轻度出血或疼痛时,可在拔牙侧脸部冷敷;拔牙后如出血过多或其它意外,可随时到医院检查。
5. 人类为什么会发生智齿阻生?形成牙阻生的原因很多,主要为颌骨发育不足,缺乏足够的间隙以容纳全部萌出牙。
人类种系发生和演化过程中,随着食物种类的变化,带来咀嚼器官的退化,造成颌骨长度与牙列所需长度的不协调,导致智齿阻生。
6. 为什么会发生干槽症?干槽症的病因是综合性的因素。
目前主要有感染、创伤、解剖及纤维蛋白溶解等学说。
此外,全身慢性消耗性疾病、营养不良等,由于抗感染力低,也相应增加干槽症的发生几率.7. 舌不能伸出口唇之外怎么治疗?舌不能伸出口唇之外主要是因为舌系带过短,表现为舌不能自由前伸,伸舌时舌尖部呈“W”形。
口腔颌面外科学专业介绍 - 副本

自身素质提升途径
01
持续学习
口腔颌面外科医生应不断学习 新知识、新技术,保持对专业 领域的敏感度和好奇心。
02
参与临床实践
通过参与大量的临床实践,积 累临床经验,提升自己的临床 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03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学会与团队成员有效沟通、协 作,共同完成复杂的医疗任务 。
04
提升人文素养
加强医学人文知识的学习,提 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 水平。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1
口腔颌面部肿瘤发生机制及诊疗策略
针对口腔颌面部常见肿瘤,深入研究其发生发展机制,探索新的诊疗策
略和方法。
02
颌面部畸形整复与再生医学
研究颌面部畸形的整复技术,结合再生医学理论和方法,实现颌面部组
织缺损的再生与修复。
03
口腔颌面部创伤救治与功能重建
探讨口腔颌面部创伤的救治策略,关注伤后功能重建与康复,提高患者
熟悉口腔颌面部各器官的生理特点,如牙齿的萌 出、替换和磨耗等。
了解人体在不同生理状态下的变化,如年龄、性 别、妊娠等因素对口腔颌面部生理功能的影响。
病理学基础
掌握口腔颌面部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如龋 齿、牙周病、颌骨骨髓炎等。
熟悉口腔颌面部肿瘤的病理分类、分级和分 期方法,以及转移途径和预后评估。
了解全身性疾病在口腔颌面部的表现,如糖 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口腔并发症。
指导与建议
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详细的康复指导与建议,包括如何保持口腔卫生、避免刺激 因素、合理饮食等。同时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和心理调适,促进全面康 复。
04
美容整形与修复重建技术
美容整形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表现--急性淋巴结炎
• 早期
淋巴结肿大变硬、压痛,可移动 可累及多个淋巴结,互相粘连
• 化脓期
皮肤红肿,局部明显压痛 可扪得炎性浸润块,表浅处可有波动感 炎症穿破包膜扩散可形成蜂窝织炎 全身反应
慢性淋巴结炎
• 淋巴结有时大时小史,常因上感、牙痛时长大, 抗炎治疗缩小
• 无明显主观症状 • 可扪及大小不等、可活动、周界清楚的淋巴结 • 如炎症反复发作,则常有粘连,有轻压痛
模拟重建
模型和钛网支架制作
手术过程
治疗效果
CAD/CAM快速原型技术优点
1
精确测定缺损部位的范围、大小和三维 空间关系,诊治直观、便捷。
实体模型病变区测量数据与术中所见病变范围一致
CAD/CAM快速原型技术优点
2
精确复制缺损组织的形态,有利于术中引导移植
骨准确对位,减少手术时间和手术损伤。
颌骨骨髓炎
(osteomyelitis of jaws)
中山大学 光华口腔医学院
附属口腔医院
口腔颌面外科教研室
王成
颌骨骨髓炎
细菌、物理、化学--炎性病变--颌骨骨髓炎
骨皮质 骨膜 骨髓(神经、血管)
根据临床病理特点和致病因素的不同,可分为
1、化脓性颌骨骨髓炎
2、特异性颌骨骨髓炎(结核、梅毒)
3、物理性(放射线)、化学性因素引起的 颌骨骨坏死而继发感染的骨髓炎
• 3个月以内 • 化脓性 • 上颌骨多见 • 血源性 (损伤性) • 瘘管多位于内眦、眶下部 • 保守治疗--大剂量抗菌素、支持疗法 • 切开引流,适当时机修复
放射性颌骨坏死(骨髓炎)
(Osteoradionecrosis of jaws)
• 在头颈部恶性肿瘤给予50GY以上根治性照射时, 可发生无菌性坏死
• 慢性淋巴结炎
治疗原发病灶,淋巴结勿需处理 反复发作,诊断不明确,可手术摘除送病理 检查
• 结核性淋巴结炎
全身抗结核治疗 冷脓肿---封闭式引流
面部疖、痈
疖--单个毛囊及其附件发生的炎症
• 颜面皮肤是好发部位 • 疖顶部出现黄白色小脓头 • 脓栓破溃、脱落,可渐愈合 • 一般无全身症状
与预 术制 中的 下下 颌颌 骨骨 外重 形建 匹钛 配支
架 形 态
CAD/CAM快速原型技术优点
3 能够较为精确地恢复下颌骨外形,保证髁状突在 关节窝中的位置,避免术后的继发功能障碍
下颌骨不对称
髁状突移位
传统植骨
传统手工支架
CAD/CAM快速原型技术优点
CAD/CAM:下颌骨对称,髁状突无移位
• 牙源性感染以及损伤或施行拔牙术等,均可导 致继发感染,形成放射性颌骨骨髓炎。
• “三低”,“骨细胞损伤”,“创伤学说”
临床特点
• 有头颈部放射治疗史 • 病程缓慢,数月~十余年 • 死骨外露,呈黑褐色 • 瘘道有脓液分泌 • 有消瘦和贫血 • 可见病理性骨折
ORN
治疗
• 全身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 加强营养,支持治疗(高压氧) • 保持瘘道引流通畅 • 死骨切除术(死骨块形成,行正常范围的死
的骨质增生,呈致密影响
溶解破坏型
• 病程长,皮肤遗留瘘孔,反复溢脓 • 咬肌区变硬,伴轻度张口受限 • X线可见病变区骨密质破坏,形成骨粗糙面
治疗
• 急性期 以全身抗炎治疗为主 咬肌间隙脓肿应切开引流
• 慢性期 施行病灶清除术(2~4周) Nhomakorabea疗病灶牙
新生儿颌骨骨髓炎
(osteomyelitis of the jaw in neonate)
骨切除术,而死骨刮除术式不但不能清除死 骨,反而有扩大骨坏死的可能,故不宜采用)
游离髂骨移植治疗放射性颌骨骨髓炎
游离腓骨移植治疗放射性颌骨骨髓炎
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综合治疗-血管化腓骨游离移植
病例1
下颌骨成釉细胞瘤术后复发(黄XX,男,41岁) 双侧下颌骨部分切除术+预成钛网植入术+血管化腓骨肌皮瓣移植修复术
化脓性颌骨骨髓炎
(Pyogenie osteomyelitis of jaws)
• 年龄 16~30 • 性别 2:1(M:F) • 比例 90% 下颌骨
感染来源
• 牙源性:下颌智齿冠周炎 • 损伤性 • 血行性:多见于儿童
感染来源
临床特点
• 中央性颌骨骨髓炎 • 边缘性颌骨骨髓炎
中央性颌骨骨髓炎
结核性淋巴结炎
• 儿童及青年多见 • 可有结核全身表现 • 单个或多个成串淋巴结 • 可形成冷脓肿
诊断与鉴别诊断
• 病史和临床表现 • 颌下淋巴结炎与下颌下腺炎相鉴别 • 慢性(结核性)淋巴结炎与恶性淋巴瘤、混
合瘤、转移性淋巴结相鉴别
治疗
• 急性淋巴结炎
全身应用抗生素 脓肿形成,及时切开引流 全身支持治疗
2、慢性期: • 多有肿胀和瘘管,长期溢脓 • X线示骨质破坏和增生性骨膜反应
治疗
• 急性期 大剂量有效抗生素及支持疗法 尽早拔除病灶牙,必要时凿开骨皮质
• 慢性期 病灶清除术--死骨分离后,施行死骨
摘除(3~4周)
边缘性骨髓炎
• 骨质增生型 • 溶解破坏型
骨质增生型
• 年青人多见 • 局部肿胀、变硬 • 张口轻度受限 • 全身症状不明显 • X线可见下颌骨外侧骨皮质有明显
慢性期
• 口腔内及皮肤形成瘘管,排脓,有时排出死骨片 • 可发生病理性骨折,致咬合关系紊乱和面部畸形 • X线片显示骨质破坏,可见死骨形成 • 全身情况较差,有贫血和消瘦表现
中 央 性 颌 骨 骨 髓 炎
诊断要点
1、急性期:
(1)发病急,有全身中毒症状和局部红肿 (2)有牙痛史或远处炎症史 (3)多数牙松动,牙龈沟溢脓 (4)下唇麻木
• 感染来源 化脓性根尖周炎及根尖脓肿 口腔软硬组织损伤 血源性感染
• 从骨髓腔内向外扩散,可累及骨皮质 及骨膜
• 成人多发生在下颌骨 • 急性期和慢性期
急性期
• 牙疼痛剧烈,受累区牙松动、有伸长感、叩痛 • 牙龈充血,有脓液从龈袋流出 • 可有下唇麻木 • 病变可激惹升颌肌群出现张口受限 • 全身中毒症状 • 病程1周后,X线片可见病变区骨质疏松或不规则的虫蚀样破坏
预防
• 放疗前准备 • 放疗过程中 • 放疗后: • 放疗与拔牙
减少手术损伤 术前术后应用抗菌素 放疗后2年
砷颌骨骨坏死
双磷酸盐颌骨骨坏死
面颈部淋巴结炎
• 牙源性感染、口腔感染 • 上呼吸道感染--儿童多见 • 颜面部皮肤疖、痈 • 可分为急性与慢性 • 好发部位为颈深上部淋巴结与颌下淋巴结 • 化脓性淋巴结炎与结核性淋巴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