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塘小水库高效生态养殖模式研究及示范(范本)

合集下载

山塘水库高产高效试验

山塘水库高产高效试验
2 试验 结果
21 00年第 1 期 从 6月 下 旬 开 始 轮捕 , 到商 品 规 格 的鱼 陆 达
续捕捞上市 , l 2月中旬干塘 , 共收获成鱼 106 6 90 .
千 克 , 值 17 9 产 89 5元 ( 见 表 2) 扣 除 总 成 本 详 , 124 ( 3 17元 鱼种 费 、 饲料 费 、 库 承包 费 、 工 费 、 水 人 电费 、 品 费 等 ) 共 获 利 588元 , 利 润 19 药 , 54 亩 56
的 6%。 0
在鱼 病 流行 的 4—9月 , 期 用 二氧 化 氯 、 定 强
2 日常管理 .
一要做到勤查箱, 检查 网衣有
氯精等氯制剂挂袋或用碘制剂挂海绵包、 沙袋 消 毒, 同时 内服药饵 , 每疗程 4— 6天。药饵可用 出 血散 、 氟苯尼考、 三黄散等药物拌饲料制成 , 同时
无破损 , 做好防逃、 防敌害生物和防偷工作。 二要做好勤洗箱 , 每月定期清洗 网箱一次 , 经 常清除水面漂浮物和死鱼 , 并根据水位变化, 及时 调整网箱的位置 , 确保 网箱养 殖鱼类生活在 良好 的水质环境中。
做好用具和食 台的清洗消毒 工作。一旦发 生 鱼 病, 采取积极 的治疗方法。

3 ・ 0
及 时处 理 。5— 0月 每月用生 石灰 3 1 0克 /立 方米
固定的投 料点上 浮抢 食 , 饲料投 喂严格遵 守“ 定 位、 定时、 定量、 定质” 的原则 。3月 中旬水温升高 开始投喂 , l 月停食 , 至 2 上午 8 9时和下午 4— — 5 时各投喂一次, 投喂量为吃食性鱼体重的 3 一 日 % 5 , % 投喂时绝大部分鱼吃完游走 , 即鱼吃到八成 饱停止投喂。饲料投喂根据水温 的高低、 天气 的

浙江省山塘小水库生态混养技术

浙江省山塘小水库生态混养技术

1山塘太阳鱼、黄尾密鲴等混养模式以太阳鱼为主,套养黄尾密鲴与鲢鳙鱼养殖的山塘混养模式在浙江省西南山区比较普遍,一般鱼产量在10.5t/hm 2左右,其中平均产太阳鱼7.5t/hm 2、黄尾密鲴1.5t/hm 2、鲢鳙1.5t/hm 2;产值达到了26.1万元/hm 2。

去除饲料、苗种、鱼药和塘租等物化的各项成本,纯利润在10.5万元/hm 2左右。

如果人均养殖的面积在0.33hm 2以上,年毛收入将达到3.5万元。

1.1山塘条件面积以0.13~2.00hm 2为宜,池水深1.5m 以上;池塘水、路两通,进排水方便;不通电。

1.2苗种放养投放太阳鱼种苗规格3~5cm ,放养密度6万尾/hm 2。

投放黄尾密鲴种苗,规格6cm 以上,放养密度3000尾/hm 2。

鲢鳙鱼种苗规格10~13cm ,放养密度分别为900、150尾/hm 2。

1.3投饲管理围搭2m 2的食台8个/hm 2,放养后即可投喂膨化配合饲料;投饲料次数比常规鱼增加1~2次。

1.4水质管理根据气象预报、摄食情况和鱼类活动及时调控投饲量;随时防止水体缺氧。

1.5病害防治鱼种入塘前1周,池塘用硫酸铜消毒2次,1m 水深用药3750g/hm 2。

成鱼养殖阶段每月采用二氧化氯、强氯精等常规药物进行水体泼洒消毒[1-2]。

1.6原位水质处理山塘消落区种饲草,在水面种养不少于总面积5%~10%的水生蔬菜(绿色茎的空心菜或者茭白)。

1.7养殖尾水经过生物浮床培育水生蔬菜,水库排放养殖尾水得到资源化利用,山塘平时养殖水70%时间段和排放养殖尾水主要指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水域功能Ⅲ类以上标准。

2山塘黄颡鱼、太阳鱼、泥鳅混养模式浙江省是山塘比较多的地区,黄颡鱼与太阳鱼又是浙江省重要的养殖品种。

经过多年养殖摸索,黄颡鱼搭配太阳鱼的养殖模式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具有较高的示范和推广价值。

一般产量在8250kg/hm 2,产值普遍达到19.5万元/hm 2,产太阳鱼1.5t/hm 2、黄颡鱼4.5t/hm 2、泥鳅750kg/hm 2。

小水库山塘鱼鸭综合高效养殖技术

小水库山塘鱼鸭综合高效养殖技术

小水库山塘鱼鸭综合高效养殖技术一、养殖条件的选择选择养殖水面在0.5~2公顷的水域,平均水深3~6m,水源充足,排水方便,无污染,易捕捞,交通方便,历年过洪少的水库、山塘。

二、搭棚养鸭在靠近水库、山塘处,选择向阳、通风、干燥的开阔地搭建鸭棚,每667平方米水面饲养蛋鸭100只左右。

三、鱼种放养前的准备工作1.清除库、塘周围杂草、杂物,建好拦鱼设施,疏通排水口。

2.选择冬季枯水期,按200g/立方米水体的浓度用生石灰化乳泼洒清塘消毒,库周无水区可用生石灰化乳遍洒。

四、养殖模式1.改变传统单一投放小规格鲢、鳙鱼,做到多品种、大规格投放,”吃食鱼”与”肥水鱼”并重,合理放养。

每667平方米水面投放各类鱼种的比例分别是:18~20cm长草鱼150~170尾;14~16cm长鲢鱼160~180尾;15~17cm长鳙鱼60~80尾;8~10cm长鲤鱼50~60尾;6~8cm长鱼即鱼30~40尾;6~8cm长团头鲂20~30尾。

2.改变传统放鱼自长的粗放养殖方式,建立鱼鸭综合养殖模式。

每667平方米水面配养蛋鸭100只左右,靠鸭粪肥水,促使库水中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滤食性鱼类提供丰富饵料,而饲料残饵又可被鱼类直接食用,并可利用山区丰富的青草资源,人工投喂草鱼所需的青饲料。

五、饲养管理1.投饲。

除草鱼投喂青饲料外,其它鱼类主要以鸭粪肥水而获得浮游生物为食。

2.水质管理。

水是鱼类的生活环境,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鱼类生长、鱼病的发生、产量的高低,因此,水质管理至关重要。

因鸭粪肥效较高且未经发酵直接排到水中,易引起水质过肥、缺氧,甚至恶化,特别是较小的山塘,更要注意水质变化,及时换水、注水,保持水体呈绿褐色。

夏季结合防治鱼病用20mg/L的生石灰泼洒,进行水质调节,确保塘水”活、肥、爽”。

3.日常管理。

坚持每天早、晚巡塘,观察鱼类动态、水质变化及其它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查看鱼吃食情况及进、出水口,做好防逃工作。

注意环境卫生,及时捞出残饵、杂物,特别是雨天更要仔细检查,及时排水,以免山洪造成损失。

小水库(库湾)养鱼技术

小水库(库湾)养鱼技术

小水库(库湾)养鱼技术淳安地处山区、水域众多,千岛湖周边还有中、小型水库55座,山塘1295座,库湾150处,可养殖面积约为1333.3hm2。

推广山塘、小水库(库湾)养鱼技术对于山区致富和推进淳安渔业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养殖水体的准备1.1环境条件以背风向阳,口小肚大,有1~2个分汊,底部平坦,上游有村庄,并有1定的水量来源的山塘、小水库(库湾)为宜。

1.2防逃工作淳安县地处山区,汛期来临时,水势较猛,且夹带有泥沙、杂草树杈,容易出现洪水溢坝、拦网冲垮等事件。

所以防逃应以不逃鱼、不影响溢洪、拦鱼设备不被水冲垮为原则。

拦鱼设备1般为聚乙烯、竹木、金属等制成的网片、栅栏,主要设在水库溢洪口、库湾涵洞口处,必要时也可设在坝顶。

1.3清野工作养殖多年的山塘、小水库(库湾)都有凶猛鱼类危害鱼种的可能,主要是山塘的乌鳢鱼、小水库(库湾)的鳜鱼。

所以在放养鱼种前必须注意做好山塘、小水库(库湾)的清野工作,以保证养殖成活率。

2山塘、小水库(库湾)的养殖2.1鱼种放养2.1.1放养品种及放养量山塘1般以放养鲢鳙鱼等滤食性鱼和鳊鱼、草鱼等草食性鱼为主,如是门前屋后有生活污水等肥水源的,以养殖鲢鳙鱼等滤食性鱼为主,1般放养量为600~700尾/667m2,鱼种搭配为鲢鳙鱼等滤食性鱼占75%,鳊鱼、草鱼等草食性鱼占20%,鲤鲫等底层性鱼占5%;如是以灌溉为主水质较瘦的,以鳊鱼、草鱼等草食性鱼为主,1般放养量为500~600尾/667m2,鱼种搭配为鳊鱼、草鱼等草食性鱼占50%,鲢鳙鱼等滤食性鱼占45%,鲤、鲫等底层性鱼占5%。

小水库(库湾)养殖可以采用滤食性鱼和摄食性鱼各50%的放养比例,放养量以450-500尾/667m2宜。

其中滤食性鱼中鲢占30~35%,鳙(或匙吻鲟)占15~20%;摄食性鱼中翘嘴红等肉食性鱼占25%,鳊鱼、草鱼等草食性鱼占20%,鲤、鲫等底层鱼占10%。

2.1.2放养鱼种质量要求放养的鱼种要求种质纯正、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无病无伤,并经检疫部门检疫合格。

浙江省山塘小水库生态混养技术

浙江省山塘小水库生态混养技术

浙江省山塘小水库生态混养技术摘要根据现代生态渔业总体要求和“治水促转型—渔业实施方案”,从浙江省“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实际情况出发,归纳出比较典型的以甲鱼、鲟鱼、太阳鱼、黄尾密鲴、鲢鱼、鳙鱼等品种为主的山塘小水库养殖技术及模式。

该组模式通过不同食性、不同水层的鱼类及数量比例合理搭配,提高了水体空间利用率,改善了养殖环境,减少了鱼病发生,养殖的青鱼规格大,品质好。

关键词山塘;水库;生态;混养;浙江省1 山塘太阳鱼、黄尾密鲴等混养模式以太阳鱼为主,套养黄尾密鲴与鲢鳙鱼养殖的山塘混养模式在浙江省西南山区比较普遍,一般鱼产量在10.5 t/hm2左右,其中平均产太阳鱼7.5 t/hm2、黄尾密鲴1.5 t/hm2、鲢鳙1.5 t/hm2;产值达到了26.1万元/hm2。

去除饲料、苗种、鱼药和塘租等物化的各项成本,纯利润在10.5万元/hm2左右。

如果人均养殖的面积在0.33 hm2以上,年毛收入将达到3.5万元。

1.1 山塘条件面积以0.13~2.00 hm2为宜,池水深1.5 m以上;池塘水、路两通,进排水方便;不通电。

1.2 苗种放养投放太阳鱼种苗规格3~5 cm,放养密度6万尾/hm2。

投放黄尾密鲴种苗,规格6 cm以上,放养密度3 000尾/hm2。

鲢鳙鱼种苗规格10~13 cm,放养密度分别为900、150尾/hm2。

1.3 投饲管理围搭2 m2的食台8个/hm2,放养后即可投喂膨化配合饲料;投饲料次数比常规鱼增加1~2次。

1.4 水质管理根据气象预报、摄食情况和鱼类活动及时调控投饲量;随时防止水体缺氧。

1.5 病害防治鱼种入塘前1周,池塘用硫酸铜消毒2次,1 m水深用药3 750 g/hm2。

成鱼养殖阶段每月采用二氧化氯、强氯精等常规药物进行水体泼洒消毒[1-2]。

1.6 原位水质处理山塘消落区种饲草,在水面种养不少于总面积5%~10%的水生蔬菜(绿色茎的空心菜或者茭白)。

1.7 养殖尾水经过生物浮床培育水生蔬菜,水库排放养殖尾水得到资源化利用,山塘平时养殖水70%时间段和排放养殖尾水主要指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水域功能Ⅲ类以上标准。

山塘水库最佳养殖模式罗非鱼与淡水白鲳混养

山塘水库最佳养殖模式罗非鱼与淡水白鲳混养
五、 科学饲养管理 1、 水质调控
投放量,而水质状态良好则不同。应具体问题具体分 析, 灵活掌握。
六、 适时分批起捕
在养殖前期, 由于清塘的处理, 山塘水库水域内养 殖水体的水质相对较好, 溶氧充足。而在养殖中后期, 由于投放饲料残剩和养殖鱼类粪便的排放, 水体的水 质逐渐变为富营养水体, 水体透明度和水中溶氧减少, 因此要适时投放生石灰20 30 公斤 / 亩或加注新水调
一、 山塘水库基本条件
实施罗非鱼与淡水白绍混养的山塘水库, 均为灌 溉储水型非饮用水源的农业用山塘 、小水库,面积
用冬季水位低, 或尽可能排干水,用生石灰 60 公斤 / 亩进行干法清池消毒; 面积大的山塘小水库, 无法实行 干法清池消毒的, 则用带水清池法, 采用茶鼓50--60 公 斤 / 亩, 经泡浸 24 小时后, 全池均匀泼洒, 能达到理想 的消毒效果。 (2)检查进排水口 的拦鱼设施。山 塘小水库养鱼, 放 苗前必须认真检查进排水口的拦鱼设施的安全, 各种设 备设施是否坚固 安全, 需要维修的 要及时维修和加固, 以 确保整个养殖生产的安全, fr放养鱼类逃走。 防m
山塘水库最佳养殖模式 :
罗非鱼与淡水白蜡混养
利用山塘水库养鱼是近年来水产养殖业发展的新 态势。茂名市茂南区拥有大小山塘水库面积 8500 多 亩。 时至今 日, 全区所有的山塘水库均已被养殖户斥资 承包 , 用于发展水产养殖业 , 并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 他们获得成功的最佳养殖模式是罗非鱼与淡水白鳍混 养。
学的混养管理。
三、 混养前准备工作 1、 山塘水库
(1)清 塘消毒。山塘水库所养殖的鱼类起捕完后,
在下批鱼苗放养前,对山塘水库要进行彻底的清池消 毒, 清除野杂鱼类, 改善山塘水库养殖水体环境。面积 在 500 亩以下的山塘小水库, 在年底起捕完毕后, 可利

小水库山塘鱼鸭综合高效养殖技术

小水库山塘鱼鸭综合高效养殖技术
通过合理的放养密度和科学的饲养管理,鱼鸭综合高效养殖技术能够实现水生动物 和陆生动物的同步生长和互利共生,提高整体养殖效果。
经过实践验证,采用鱼鸭综合高效养殖技术能够显著提高水生动物和陆生动物的产 量和质量,提高养殖收益。
经济效益分析
1
鱼鸭综合高效养殖技术能够实现水生动物和陆生 动物的同步生长和互利共生,提高整体养殖效果 ,从而增加养殖收益。
技术特点
养殖环境优越
小水库和山塘的水质清澈,环境优美,有利于鱼类和鸭类的生长和繁 殖。
生态循环利用
通过在池塘中养殖鱼类和鸭类,可以形成生态循环利用,提高资源的 利用率。
疾病防治
综合养殖模式可以减少单一养殖品种的疾病风险,提高养殖的稳定性 和效益。
经济效益高
小水库山塘鱼鸭综合高效养殖技术可以提高单位水域的产出,增加养 殖效益,同时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06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
成功案例介绍
案例一
某山区小水库鱼鸭综合养殖项目
案例二
某山塘鱼鸭混养成功经验
案例三
某农村合作社鱼鸭立体养殖模式
实践经验分享
经验二
合理搭配养殖品种 与数量
经验四
防疫与疾病防治
经验一
科学规划与布局
经验三
注重饲料与水质管 理
经验五
加强生产管理与记 录
技术展望与未来发展趋势
发展前景
培训课程
组织技术培训课程,让农民和技术人员深入学习 技术的理论和实践。
宣传推广
通过媒体、宣传册、网络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推 广,提高技术的知名度和应用意愿。
技术应用前景
提高养殖效率
通过综合利用小水库和山塘的水资源,可以同时养殖鱼类和鸭类 ,提高水域的养殖效率。

小型水库高效生态养殖技术试验

小型水库高效生态养殖技术试验
喂或 不 喂 , 具 体 是 投饵 机停 止 投 喂 时 鱼往 外 跳 窜
该水库是一座 山谷 型小水库 , 背靠玉笥山风
景区 , 山高 , 植 被茂 盛 , 水源充足, 水 质 符 合 国家 渔
业 用水标 准 。水 库 底 质 为红 壤 土 , 大 坝 为 土 坝 加
内水 泥 挡墙 , 有 效 养殖 面 积 5 . 3 h m , 平 均 水 深
较 好 的经济 效益 。
1 材料 与 方法 1 . 1 水库 的 自然条 件
温情 况确 定投 料 次数 , 具体 在水 温 l 5 ℃ 时 每 天 投 1次 , 1 5~2 0  ̄ C每天 投 2次 , 水温2 0~2 5 ℃每 天 投 3次 , 2 5—3 0 ℃ 每天投 4次 , 3 0~3 5 ℃每 天投 2次 。 投 喂时不 宜喂得 过饱 , 晴天 适 当多 喂 , 阴雨 天 气 少
中, 特 别 是 8一l 0月 , 由于投 饵 量 增 加 , 残 饵 及 鱼
再 蓄水 5 0~ 8 0 e m, 每6 6 7 m 用生 石灰 4 0 k g , 漂 白 粉5 k g , 同时化浆 全 池 遍 洒 , 这 样 既 可 杀灭 水 体 中 病菌 和寄生 虫 , 又 可 以调 整水 体 的 p H 值 。过一 个 星期后 , 水位 逐渐 提高 到 2 m。
总第 1 3 7期
文章编号 : 1 0 0 6—3 1 8 8 ( 2 0 1 4 ) 0 1 — 0 0 3 4— 0 2
江西水 产科 技
小型水库高效生态养殖技术试验
习宏 斌 龙 洪圣 谢 美珍 胡 耀 华
( 峡江县 渔业 局 , 江 西峡江 3 3 1 4 0 9 )

要: 在小 型水库开展 了投喂颗粒饲料主养草鱼的健康 养殖 技术试验 , 结果表明养殖效益明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塘小水库高效生态养殖模式研究及示范(范本)1.项目概况
本项目为浙江省科技厅省重大农业科技攻关项目(项目编号:2006C12113)。

由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和金华市开发区威旺养殖新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完成。

2.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从组织学和生态学研究探明了三角帆蚌、鲢、鳙三者食性的差异性,为珠蚌、鲢鳙鱼混养提供理论基础。

(2)通过围隔实验和野外试验,确定山塘小水库蚌鱼混养合理放养技术参数:①吃食性鱼/滤食性鱼的放养比例=2.09:1;②鲢/鳙的放养比例=2.71:1;③放养量:1龄三角帆蚌1000只/亩、鲢31.32kg/亩、鳙11.56kg/亩、吃食性鱼89.61kg/亩。

或鳖100kg/亩。

(3)建立高效生态养殖模式4个,制订养殖技术操作规程2项,养殖水体N、P 含量比常规养殖模式分别降低了42%、97%,每只蚌珍珠年平均产量比常规养殖模式提高了1.17g。

3.创新点:
从三角帆蚌、鲢、鳙食性差异性着手研究,确定了三角帆蚌、鲢鳙、吃食性鱼类(或鳖)合理的放养密度及比例等技术参数;按循环经济理论发展珍珠养殖,将环境友好型生产理念用于水产养殖。

4.经济和社会效益、或产业化前景
截止2009年10月,课题组已实施总面积7584亩,产值9976万元,实现总利润4379万元,总增效1816万元。

山塘小水库养殖平均亩利润提高到3083元,比常规珍珠蚌养殖平均亩增效1302元。

2009年央视七套“聚焦三农”栏目以《淡水珍珠遭遇“寒流”》为专题报道了蚌鱼高效生态养殖新模式,金华日报、兰溪日报、金华电视台等媒体也进行多次报道。

金华市珍珠养殖户有3.8万户,珍珠养殖面积达20万亩,蚌鱼高效益生态养殖新模式的推广,为提高河蚌育珠生产的效益,特别是带动中小业者提高市场应变和抗御风险能力提供了良好示范作用。

(注:每个项目需另附4-5张照片,用.jpg格式同该文档一起发送。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