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岛日记说课稿

合集下载

荒岛日记

荒岛日记

《荒岛日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1个字,掌握1个多音字“钉”。

2.借助词典等工具理解生词的意义,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了解鲁滨孙在荒岛上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

4.能联系原著了解鲁滨孙这个人,学习鲁滨孙勇敢、坚强等美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体会主人公形象特点,学习他的美好品质。

教学准备:请有条件的同学看一看原著。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在西方,有一部小说,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应该读读它,你们知道这是一本什么书吗?生(齐):《鲁滨孙漂流记》师:作者是——生(齐):笛福。

师:你们读过这本书吗?有学生说:读过。

师:那能讲讲这本书的大概内容吗?生:《鲁滨孙漂流记》是长篇小说,主人公鲁滨孙因乘船遭遇风暴失事,漂流到孤岛,独自在那里生活了二十多年,历尽艰难困苦,不但供给了自己日用所需,而且经营了一片肥沃的土地。

师:你真是个小书虫,介绍得真好!今天,我们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鲁滨孙的《荒岛日记》,走进他的荒岛生活。

(教师板书:荒岛日记,笛福)二、初读感知。

1.师:请同学们快快把书打开,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课文,画出生字生词。

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教师巡视。

2.检查预习情况,指生分段读课文,相机正音。

船只、身处险境、仍旧、徘徊、继续、质地、削制、布置、结实3.师:同学们读得真不错,这么快就把字音都读准了,真了不起!看来你们一定做了充分的预习,是这样吗?生:是。

师:这可真是一种好习惯。

下面呢,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有什么特点?可以先小组讨论,再发表意见。

生:这篇课文是以日记的形式,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生:老师,我们组有问题,课题是《荒岛日记》,但课文中为什么并不是以日记的格式来写的?师:你们组的问题非常有价值,看来你们是经过深入思考了,是呀,同学们都看过《爱的教育》这本书,就是一本日记体小说,那里日记的格式随处可见。

长春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荒岛日记》说课设计

长春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荒岛日记》说课设计

长春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荒岛日记》说课设计说教材:本节课是《荒岛日记》,是《长春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的第四课。

这篇课文讲述了孩子们在荒岛上遭遇的困境和他们的勇敢与智慧,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展示了团结互助、积极向上的主题。

说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荒岛日记》的故事情节,认识到团结互助的重要性;2. 通过阅读理解活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 运用所学知识,书写短文,培养表达能力。

说教学重点:1. 理解《荒岛日记》的故事情节;2. 通过阅读理解活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说教学难点:1. 运用所学知识,书写短文,培养表达能力。

说教学准备:1. 教材课文《荒岛日记》;2. 课件,多媒体设备;3. 学生练习册。

说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图片,引导学生预测本课内容,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呈现主体内容通过课件展示课文《荒岛日记》,引导学生跟读。

然后,教师向学生讲述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第三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关注主要人物的心理变化,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故事情节,思考团结互助的意义。

第四步:阅读理解活动分发练习册,让学生独立完成与课文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第五步:巩固学习通过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和想象力写一篇关于“在荒岛上遭遇困境需要怎样解决”的短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六步:总结课堂请学生分享自己写的短文,教师点评,总结课堂内容,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说板书设计:主题词:《荒岛日记》重点词汇:团结、互助、勇敢、智慧说课后思考:1. 学生是否能理解并能够准确复述课文的故事情节?2. 阅读理解活动能否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 学生是否能运用所学知识,书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四年级语文上册 荒岛日记 2教案 长春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 荒岛日记 2教案 长春版

11-2荒岛日记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生字。

2.过程与方法:借助词典等工具理解生词的意义,有感情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了解鲁宾逊在荒岛上的生活。

并能联系原著了解鲁宾逊这个人,并学习鲁宾逊勇敢、坚强等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主人公形象特点,学习他的美好品质。

教学准备:请有条件的同学看一看原著。

基础知识:屿:yǔ小岛。

(岛屿、鼓浪屿)境:jìng 面临的情况或状况。

(环境、境遇、景况、仙境、情景、绝境)兽:shòu野兽、怪兽、兽医、兽皮、猛兽、幕:mù用来张挂或覆盖的大块布、纱绸等织物;像帐篷一样罩在头顶的东西;古代指将帅指挥作战的帐篷或办公之处;戏剧的段落。

(幕后、闭幕、雨幕、序幕、帷幕)幕天席地:以天为帐幕,以地为铺席。

1形容心胸旷达,生活放浪不拘。

2指露天遣兴或酣睡。

暮:暮色。

慕:羡慕。

墓:墓地。

募:募捐。

持:chí】①握住;拿着。

②支撑;扶住。

③保持不变。

④管理;掌握。

⑤对抗;互不相让。

⑥控制;挟制。

(把持、主持、持着、支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旷日持久、勤俭持家)傍:bàng①靠;靠近。

②指时间临近(傍晚、傍水、傍午)栏:lán用竹、木、石、金属等制成的拦挡用的东西。

(栏杆、栅栏、木栏、栏目、专栏、桥栏)钉:dīng 钉子;紧跟着不放松;督促催问。

(钉子、铁钉、钢钉、图钉)多音字dìng把钉子打进去或固定住其他东西;用针线缝住。

(钉钉子、钉马掌、钉木桩)桩:zhuāng插进地里的木柱或石柱。

(树桩、木桩、桩子)制:zhì①造;做。

②拟定;规定。

③法度;准则。

④约束;限定。

(制造、制服、体制、制度、制作)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读过《鲁宾逊飘流记》这本书吗?谁来给大家讲讲这本书的大概内容?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看看鲁宾逊的《荒岛日记》,走进他的荒岛生活。

长春版第七册《荒岛日记》教学设计

长春版第七册《荒岛日记》教学设计

长春版第七册《荒岛日记》教学设计长春版第七册《荒岛日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认识本课二类生字,2. 学会一类生字。

3. 借助词典等工具理解生词的意义,有感情朗读课文。

3.通过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了解鲁宾逊在荒岛上的生活。

并能联系原著了解鲁宾逊这个人,并学习鲁宾逊勇敢、坚强等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主人公形象特点,学习他的美好品质。

教学准备:请有条件的同学看一看原著。

教学时数: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你们读过《鲁宾逊飘流记》这本书吗?谁来给大家讲讲这本书的大概内容?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看看鲁宾逊的《荒岛日记》,走进他的荒岛生活。

1.初读课文,划出生字生词。

2.学习生字。

屿:yǔ小岛。

(岛屿、鼓浪屿)境:jng 面临的情况或状况。

(环境、境遇、景况、仙境、情景、绝境)兽:shu野兽、怪兽、兽医、兽皮、猛兽、飞禽走兽:飞翔的禽鸟,奔驰的野兽,泛指鸟类和兽类。

人面兽心:原指虽有人的相貌,内心却象野兽样狠毒。

后用以形容人心肠狠毒残忍,也说兽心人面。

幕:m用来张挂或覆盖的大块布、纱绸等织物;像帐篷一样罩在头顶的东西;古代指将帅指挥作战的帐篷或办公之处;戏剧的段落。

(幕后、闭幕、雨幕、序幕、帷幕、字幕)幕天席地以天为帐幕,以地为铺席。

1形容心胸旷达,生活放浪不拘。

2指露天遣兴或酣睡。

幕燕鼎鱼在帐篷上筑巢的燕子,在炊器中游动的鱼。

比喻处境极其危险。

幕:暮色。

慕:羡慕。

墓:墓地。

募:募捐。

持:ch】①握住;拿着。

②支撑;扶住。

③保持不变。

④管理;掌握。

⑤对抗;互不相让。

⑥控制;挟制。

(把持、主持、持着、支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旷日持久、勤俭持家)傍:bng】①靠;靠近。

②指时间临近(傍晚、傍水、傍午、依傍、傍人门户)栏:ln用竹、木、石、金属等制成的拦挡用的东西。

(栏杆、栅栏、木栏、栏目、专栏、桥栏)钉:dīng 钉子;紧跟着不放松;督促催问。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2荒岛日记长春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2荒岛日记长春版

荒岛日记教学目标:1.运用表格图像化阅读策略对课文进行阅读。

2.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提取、归纳关键的信息。

3.对主人公产生钦佩的情感,产生阅读好书的兴趣。

教学重点:运用表格图像化阅读策略对课文进行阅读。

教学难点: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提取、归纳关键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对话作者、感应名著效应1、同学们,在西方,有一部小说,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应该读读它,这本书就是我们开学期读过的一本外国名著,叫—《鲁滨逊漂流记》。

2、那能讲讲这本书的大概内容吗?《鲁宾逊漂流记》是长篇小说,主人公鲁宾逊因乘船遭遇风暴失事,漂流到孤岛,独自在那里生活了二十多年,历尽艰难困苦,不但供给了自己日用所需,而且经营了一片肥沃的土地。

(你真是会读书呀!你这是位小书虫,介绍的可真好。

)3、这么好看的书,它的作者是—(笛福)。

你对这位作者有哪些了解呢?学生交流。

出示图片与介绍,认识笛福。

丹尼尔·笛福,英国作家,新闻记者。

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

其作品可读性强,主要构架为:主人公个人通过努力,靠智慧和勇敢战胜困难,表现了当时追求冒险,倡导个人奋斗的社会风气。

其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创造了与困难抗争的典型人物鲁滨逊。

4、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鲁宾逊的《荒岛日记》,走进他的荒岛生活。

二、初读感知,掌握基础知识1、这些是这篇文章的重点词语,同学们都掌握了吗?那请你们来读一读。

葬身鱼腹九死一生悲痛绝望生计削制铁锹篱笆徘徊2、这篇课文是以日记的形式来写的。

那日记的格式是怎样的呀?(第一行要有年月日,星期几和天气情况)3、我们班有没有同学到现在还坚持写日记的?(学生举手)坚持写日记是我们提高观察和分析生活能力的法宝,长此以往,能使我们开阔思路,丰富材料,语句通顺,写作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希望同学们能够养成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

三、深入人物,明晰精神内涵1、现在就让我们去感受鲁滨逊那非凡的经历吧。

27.荒岛日记(说课稿)

27.荒岛日记(说课稿)

27.《荒岛日记》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节选自英国作家笛福的小说《鲁宾逊漂流记》。

文中的“我”就是小说的主人公鲁宾逊·克鲁索。

课文以日记的形式反映了最初鲁宾逊一个人漂流到荒岛上战胜了种种困难的故事。

鲁宾逊乘船遭遇风暴失事来到“绝望岛”,所遇到的困难不是一般的困难,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是惊心动魄的,“难”中处处透着“险”。

课文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绝望岛”:没有食物和房子,没有衣服和武器,没有别的地方可去,更没有脱离绝境的希望,只有眼睁睁地等死。

鲁宾逊孤独无助,面临的是严重的生存问题。

要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去,需要有怎样的意志和创造力!课文叙述了鲁宾逊在荒岛上选择合适的容身的地方,又想办法解决了必要的生存条件——食物。

通过这些叙述,展现了主人公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意志。

鲁宾逊在荒岛上为生存所做的种种努力,不外乎解决食物、住所、安全和孤独这四个最基本的问题。

而在荒无人烟、与世隔绝的海岛上,一个人要解决四大难题,无疑是一种极其严酷的挑战。

鲁宾逊面对困难毫不畏惧,自己想办法,利用周围可以利用的一切,积极改善生存环境。

这种生存的勇气和经验,对于处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的人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二、说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1个字,掌握1个多音字“钉”。

2.了解鲁宾逊在荒岛上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宾逊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说教学过程1.识字与写字在识字教学中要注意“袭”的读音,要注意“兽”字的写法,下半部是“口”而不是“日”。

2.阅读指导教学本课,要使学生感悟鲁宾逊面对厄运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从鲁宾逊在荒岛上独立生存的非凡经历中悟出学会生存的道理。

要达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熟悉鲁宾逊战胜各种困难的经历。

因此,应让学生反复读课文,练习讲鲁宾逊荒岛生存的故事。

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谈谈从鲁宾逊的经历中想到了什么,从鲁宾逊身上学到了什么。

长春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27.荒岛日记(教案)【新版】

长春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27.荒岛日记(教案)【新版】

2.《荒岛日记》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鲁滨孙在荒岛上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

2.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提取、归纳关键的信息。

并学会运用表格图像化阅读策略进行阅读。

3.熟读课文,体会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

教材分析本文节选自英国作家笛福的小说《鲁滨孙漂流记》。

文中的“我”就是小说的主人公鲁滨孙•克鲁索。

课文以日记的形式反映了最初鲁滨孙一个人漂流到荒岛上战胜了种种困难的故事。

课题是《荒岛日记》,但课文中却并不是严格以日记的格式来写的。

有的同学可能看过《爱的教育》这本书,这是一本真正的日记体小说,那里日记的格式随处可见。

可本课写的是鲁滨孙最初来到荒岛是怎样一天天艰难度日的,不同于一般的日记。

课题是借用“日记”这个词语,叙述了鲁滨孙在荒岛上选择合适的容身的地方,又想办法解决了必要的生存条件——食物。

通过这些叙述,展现了主人公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意志。

教学重点、难点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提取、归纳关键的信息。

并学会运用表格图像化阅读策略进行阅读。

熟读课文,体会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师: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课文《荒岛日记》。

齐读。

2.回顾主要内容。

师:上节课我们了解到这篇课文的特点是按照时间顺序记录每天发生的事情。

并且我们也概括了鲁滨孙在荒岛上9月30日到1月3日的故事。

二、深入探究。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请大家把上节课的学习单拿出来。

故事从9月30日开始了,发生了什么事?(生齐读表格的第一件事:登上荒岛)让我们见证故事的这一时刻,你会感受到什么呢?(看录像,师配读第一自然段。

)师:你感受到了什么?2.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鲁滨孙说这里是“绝望岛”,真的是这样吗?自由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圈画出能表现绝望的相关词句。

然后按照你画的重点词句练习读读。

师:你们都画了哪些词句?(检查:没有----没有——-没有----更没有----只能----要么-----要么----或是----)师:能说说理由吗?(1)试读。

最新长春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荒岛日记优秀教案第2课时(精品)

最新长春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荒岛日记优秀教案第2课时(精品)

《荒岛日记》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多音字“钉”。

2.能联系原著了解鲁宾逊这个人,并学习鲁宾逊勇敢、坚强等美好品质。

3. 通过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了解鲁宾逊在荒岛上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宾逊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体会鲁宾逊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

教学难点学习鲁宾逊勇敢、坚强等美好品质。

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

课前准备生字新词卡片、视频、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荒岛日记》一课,大家还记的是谁发生了怎样一件事吗?播放手机典型的导学成果。

二、新授(一)再读课文,复习生字词1.开火车。

2.齐读。

(二)精读课文,分析课文1.读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有什么特点?可以先小组讨论,再发表意见。

(这篇课文是以日记的形式,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2. 课题是“荒岛日记”,但课文中为什么并不是以日记的格式来写的?(《荒岛日记》节选自《鲁滨孙漂流记》,他不是真正的日记,所以就没有用日记的格式。

作者这么写只是为了写清楚鲁宾逊每天的生活,按一定的时间顺序来写,线索更清晰,而不是真的写日记。

)3.对照日记内容,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

鲁宾逊初到荒岛是孤独凄凉的,请写出表示鲁滨孙处境凄凉的词。

学习“钉”多音字。

4.初到荒岛他都遇到了哪些困难?5. 这么多困难,日常生活都无法进行,几乎绝望了。

在这样的境况下,我们的主人公是不是意志消沉,颓废下去了呢?那他是怎么做的?6.找出表现鲁滨孙乐观顽强的词或句子,并用其它符号画出来。

7.从课文中的话,你觉得鲁滨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三、练习1. 按要求填空。

(1)“持”的部首是________,共________画。

(2)“傍”的部首是________,共________画。

(3)“栏”的读音是________,部首______,第九画是______。

2.组词禽()桩()钉()幕()篱()桩()叮()墓()四、总结我希望世上的人都要从我最不幸的处境中取得一个经验教训,这教训就是: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荒岛日记》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文节选自英国作家笛福的小说《鲁宾逊漂流记》。

文中的“我”就是小说的主人公鲁宾逊·克鲁索。

课文以日记的形式反映了最初鲁宾孙一个人漂流到荒岛上战胜了种种困难的故事。

鲁宾孙乘船遭遇风暴失事来到“绝望岛”,所遇到的困难不是一般的困难,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是惊心动魄的,“难”中处处透着“险”。

课文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绝望岛”:没有食物和房子,没有衣服和武器,没有别的地方可去,更没有脱离绝境的希望,只有眼睁睁地等死。

鲁宾孙孤独无助,面临的是严重的生存问题。

要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去,需要有怎样的意志和创造力!课文叙述了鲁宾孙在荒岛上选择合适的容身的地方,又想办法解决了必要的生存条件——食物。

通过这些叙述,展现了主人公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意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表格图像化阅读策略,体会了解鲁宾孙在荒岛上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鲁宾孙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学习他面对困难不退缩,勇于战胜困难的品质。

教学重点:
运用表格图像化阅读策略对课文进行阅读,体会主人公形象特点,学习他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
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提取、归纳关键信息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表格卡片、
二、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学习的自觉性、组织纪律性都有所增强,感知能力得到发展,能初步看到问题的实质,并已学习运用、演绎、类化的思维方法。

能通过有效阅读文本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三、设计理念:
本文节选自英国作家笛福的小说《鲁滨孙漂流记》。

文中的“我”就是小说的主人公鲁滨孙·克鲁索。

课文以日记的形式反映了最初鲁滨孙一个人漂流到荒岛上战胜了种种困难的故事。

纵观全文,文章属“日记体”,按时间顺序记叙了前三个月荒岛生活的事件,篇幅较长,行文较散,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容易提炼内容,理清层次,这需要掌握方法,需要教师进行引导。

“图像化”是一种很实用的阅读策略,其中利用表格梳理、提取、归纳信息是很适用于本文的一种方法。

学生在从前的学习过程中曾初步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图像法,本课重在学习并尝试运用。

提炼出主要事件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但要准确概括、归纳却有一定的难度。

四、方法策略:
以“图像化”策略为主,朗读法、讨论法、谈话法为辅完成教学内容。

五、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通过创设情境“遇到下面几种情况,你会有什么感受?”外面风雨交加,电闪雷鸣,你独自在家时……;漆黑的夜晚,你需要一个人回家时……;当学习遇到难题时……;从而引出当独自处在荒无人烟的小岛时,我们会感到无助绝望,而鲁滨孙却通过自己的努力生活了很长很长的时间,引入本课的学习。

(二)、“图像化”阅读感悟
1、回顾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浏览课文,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3、完成三个表格,感悟课文
4、表达想法,深入感悟
通过朗读感悟,你认为鲁滨孙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回到情境,学习人物品质
再次出示导入环节中的几个情境,让学生说一说现在你会怎样做?培养学生面对困难不退缩,敢于去战胜困难的品质。

(四)、总结拓展
通过总结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读《鲁滨孙漂流记》的兴趣。

《荒岛日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表格图像化阅读策略,体会了解鲁宾孙在荒岛上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鲁宾孙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学习他面对困难不退缩,勇于战胜困难的品质。

教学重点:
运用表格图像化阅读策略对课文进行阅读,体会主人公形象特点,学习他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
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提取、归纳关键信息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表格卡片、
教学流程:
一、情境引入
1、“小调查”遇到下面的情况,你会想到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外面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独自在家时……;
漆黑的夜晚,需要一个人回家时……;
当学习遇到难题时……;
2、引入:当独自处在荒无人烟的小岛时,我们一定会感到无助绝望,而鲁滨孙却通过自己的努力生活了很长很长的时间,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鲁滨孙的荒岛生活。

(板书课题)
二、“图像化”阅读感悟
1、回顾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同学们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3、完成表格,感悟课文
①鲁滨孙刚登上荒岛,他称之为“绝望岛”(用白色粉笔画出岛屿,写上“绝望”)
谁来说一说“绝望”的意思?那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情况,让他把这座岛称之为“绝望岛”?(课件出示表格一、二)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完成91页的表格一、二
指名汇报,齐读
此时,你能想到哪些词来形容鲁滨孙的处境?(恐惧、寂寞、烦闷……)带着你的感受试着读一读第2自然段,指名读。

②面对这么多的困难,鲁滨孙是怎样做的?
请同学们拿出表格,小组合作填写完成。

小组长进行汇报,教师随机课件演示。

这三个月鲁滨孙都在为自己在荒岛上能生存下去而努力。

通过种种努力,他有了食物,有了住所,生活有了希望。

(绿色粉笔画岛屿,写上“希望”)
4、表达想法,深入感悟
从初到荒岛的“绝望”到现在生活看到了“希望”,你觉得鲁滨孙是一个怎
样的人?
(三)、回到情境,学习人物品质
鲁滨孙所具备的这些精神正是我们每一个人所具备的,那么今后再遇到下面的情况你又会怎么做?
课件出示:外面风雨交加,电闪雷鸣,你独自在家时,我会……
漆黑的夜晚,你需要一个人回家时,我会……;
当学习遇到难题时,我会……;
学生汇报
(四)、总结拓展
通过学习,我们不但认识了一位敢于战胜困难,聪明乐观,勇敢坚强的大英雄——鲁滨孙,而且还学习到了他的良好品质。

鲁滨孙在荒岛上,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除了课文中写到的,原著《鲁宾孙漂流记》中还有很多精彩的故事,课后让我们一起去读一读这本书,相信你会收获更多。

(播放课件)最后,老师送给你们两句话,与大家共勉。

(课件出示:)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倒”
——海明威
“书籍是巨大的力量。


——列宁
《荒岛日记》教学反思
一、对话文中人物,明晰精神内涵
(一)登岸“绝望岛”,心境悲观、愁闷、恐惧
鲁滨逊初到海岛时心情很沮丧,整日为身处这凄惨的境地而烦闷。

学生在快速读懂课文一二自然段后,通过表格形式的通过表格填写,了解鲁宾逊的孤独无助,更没有脱离绝境的希望。

在这样一座与世隔绝、荒芜人烟的孤岛上,主人公要么适者生存,要么坐以待毙,这无疑是极其严酷的挑战。

(二)顽强生存,绝境中知足安命
为了战胜死亡,他依靠破穿上剩下的一点生产和生活资料,同大自然展开了顽强的斗争。

每做一件事,都要遇到很大的困难,但他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凭着艰苦的劳动,成功的在岛上建起了房舍,开垦了农田,营造了羊圈,使荒岛面貌有了改变,他的生活也有了改变。

通过快速默读课文,小组合作填写表格:
想一想,通过这个表格,你看出了什么?
通过分析文章的主要词语、句子,体会鲁滨逊克服困难的坚强和勇敢,从中感受到他积极的生活态度、顽强的意志力和创造力,学生还会总结出鲁宾逊的许多优秀品质。

老师可做适当引导,如:(点击)鲁滨逊的勇敢体现在哪儿?他善于动手动脑在课文的哪些地方有所体现?他的坚持不懈体现在哪儿?你还发现了他其他优秀品质了吗?学生通过析词解句、深入咀嚼课文字句。

二、课堂上转换角色,创设师生交往互动、平等对话的教学关系。

教师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学习的伙伴,教师没有了架子,尊重学生的意见,给足了交流的时间,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平等和亲切,师生间实现零距离接触,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逐渐形成。

三、本节课让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问题特别多。

尤其是针对“鲁滨孙是如何生存的”这一问题,学生争论得最激烈,既给学生上了一堂思想课,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和口头表达能力,大家的积极性很高,虽然学生说得不深刻,根据我班学生的水平,我已经很知足了。

学生的思维
空间需要我们开拓,学生身上闪耀的智慧火花也令我备受鼓舞。

通过这节课,我发现,要想让我班学生积极交流,首先教师应创设一些和她们生活较近的情境,同时教师不要对谈话内容的深刻性进行要求,想什么说什么,不必精雕细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