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教案历史教案-大河流域的亚非古国(二)_0288文档
湖南省茶陵县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亚非文明古国》教

课题亚非文明古国主备人备课时间第一周1课时备课组长签名教研组长签名教学内容知道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了解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个性化备课教学目标知识技能埃及、古巴比伦、印度各自兴起于哪些大河流域及兴起或灭亡的时间。
古代埃及是世界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之一。
金字塔是国王(法老)的陵墓。
古巴比仑王国的兴起。
汉谟拉比法典。
阿育王统一印度。
印度的等级制度。
佛教的兴起和传播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下列问题:(1)为什么说埃及国王是最大的奴隶主?(2)金字塔是国王残酷奴役劳动人民的见证,可又说它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3)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印度的等级制度和佛教教义,提高辨证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建造金字塔,制定《汉谟拉比法典》,实施种姓制度都反映出奴隶社会残酷的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佛教的进步意义及消极影响。
教学重点金字塔的建造、《汉谟拉比法典》教学难点古代文明为何产生在大河流域;对印度种姓制度的认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大家知道闻名世界的四大文明古国吗?这些文明古国都是在大河流域诞生的。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追寻这些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的踪迹吧。
(板书)课题亚非文明古国出示“学习目标”——知道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了解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二)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自读课本,大字部分细读,小字部分快读,6分钟后,完成下列自测题,比谁能快速正确完成:(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全班学情一、四大文明古国简表国家地理位置发源地统一时间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王国古印度古代中国二、《汉谟拉比法典》制定者:内容:地位:三、种姓制度四大种姓:,, ,实质:影响:(四)学生5分钟讨论以下问题,15分钟分组展示讨论结果,教师适时导教。
1.见书本P010问题其用意是什么:2.见书本P012材料分析(1)该法律第六、七两条有什么共同之处?(2)该法律第七、第一九九条把奴隶看做什么?3.想一想,亚非四大文明古国的发源为何产生在大河流域?(五)课堂小结(六)巩固,练习。
历史教案-大河流域的亚非古国(二)

历史教案-大河流域的亚非古国(二)教学目标:1. 了解大河流域的古代亚非国家的地理位置和发展历程;2. 了解这些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3. 掌握这些古国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教学重点:1. 理解大河流域的地理环境对亚非古国的发展产生的影响;2. 分析这些古国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和宗教信仰;3. 掌握这些古国的经济特点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分析这些古国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和宗教信仰的变化与影响;2. 理解古国的经济特点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讲故事的方式介绍亚非古国;2. 讨论法:通过小组或全班讨论,加深学生对亚非古国的理解和思考;3. 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用图片、地图、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2. 大河流域的地理地图和图片资料;3. 亚非古国的相关历史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询问学生对大河流域的亚非古国有什么了解。
二、寻找历史(10分钟)1. 展示大河流域的地理地图,让学生找出著名的古国的位置,如埃及、巴比伦、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等。
2. 让学生讨论这些古国的发展历程,提问他们是在何种地理环境下发展起来的,地理环境对它们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三、了解古国(20分钟)1. 逐个介绍亚非古国的基本情况,包括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宗教信仰、经济特点等。
可以使用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理解。
2. 让学生分组,分别深入研究某个古国,并汇报他们的研究成果。
四、讨论互动(15分钟)1. 通过小组或全班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研究的古国的特点和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古国是如何对后世产生影响的,如建立了先进的政治制度、发展了农业和手工业、开创了文化艺术等。
五、总结回顾(5分钟)1. 让学生总结这些古国的发展特点和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可以通过填写表格或写小结的方式进行总结。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古国的发展有什么共同点和相似之处。
大河流域的亚非古国二 初中三年级历史教案

大河流域的亚非古国二初中三年级历史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的巴比伦文明,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黄河流域的中国文明。
2.分析这些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以及它们对后世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教学重点:1.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的巴比伦文明,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黄河流域的中国文明的特点。
2.这些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难点:1.古国文明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古埃及文明,那么你们知道古埃及文明位于哪个流域吗?2.学生回答:尼罗河流域。
二、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古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和古中国文明的基本情况。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课堂讲解1.古埃及文明a.地理位置:尼罗河流域b.政治制度:法老王制c.经济特点:农业发达,手工业繁荣d.文化特点:金字塔、象形文字、木乃伊e.对后世影响:古希腊、古罗马文明受到古埃及文明的影响2.巴比伦文明a.地理位置:两河流域b.政治制度:汉谟拉比法典c.经济特点:农业、商业、手工业发达d.文化特点:楔形文字、天文学、数学e.对后世影响:汉谟拉比法典对后世法律制度产生影响3.古印度文明a.地理位置:印度河流域b.政治制度:吠陀时期、列国时期c.经济特点:农业、手工业、商业繁荣d.文化特点:印度教、梵文、佛教e.对后世影响:印度教和佛教对东南亚、中国等地产生深远影响4.古中国文明a.地理位置:黄河流域b.政治制度:夏、商、周c.经济特点: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d.文化特点: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法家思想e.对后世影响: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思想四、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这些古国文明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2.学生分组讨论,发表意见。
五、课后作业2.思考:这些古国文明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六、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大河流域亚非古国》九年级历史教案

《大河流域亚非古国》九年级历史教案教案标题:《大河流域亚非古国》九年级历史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大河流域亚非古国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特征;2. 了解大河流域亚非古国的历史发展和贡献;3. 了解大河流域亚非古国与中国的交流和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1. 大河流域亚非古国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特征;2. 大河流域亚非古国的历史发展和贡献;3. 大河流域亚非古国与中国的交流和影响。
教学准备:1. 教材《世纪之旅——九年级历史》教材第七单元相关内容;2. PowerPoint或其他多媒体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大河流域亚非古国的地理位置地图,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引导学生讨论大河流域亚非古国的重要性和特点。
二、知识讲授(30分钟)1. 讲解大河流域亚非古国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特征。
2. 讲解大河流域亚非古国的历史发展和贡献。
3. 讲解大河流域亚非古国与中国的交流和影响。
三、学习活动(30分钟)1. 学生小组讨论,分享大河流域亚非古国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特征。
2. 学生分组展示一些大河流域亚非古国的历史人物和事件。
3. 学生就大河流域亚非古国与中国的交流和影响进行小组讨论,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四、概括归纳(10分钟)教师概括总结大河流域亚非古国的地理位置、文化特征、历史发展和贡献、与中国的交流和影响,并帮助学生进行回顾和理解。
五、课堂小结(5分钟)进行课堂小结,重点强调本节课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大河流域亚非古国的理解和记忆。
比如:写一篇关于大河流域亚非古国的研究报告。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让学生了解大河流域亚非古国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特征,学习大河流域亚非古国的历史发展和贡献,了解大河流域亚非古国与中国的交流和影响。
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通过概括归纳和课堂小结,帮助学生进行回顾和总结。
作业布置旨在巩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九年级历史教案-《大河流域的亚非古国》(二)

九年级历史教案:《大河流域的亚非古国》(二)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教学目标1.公元前2500年印度出现奴隶制小国;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印度种姓制度;佛教的兴起和传播。
2.引导学生阅读有关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佛教教义的相关材料,培养学生辨证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通过对印度的初步了解,使学生认识印度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印度的种姓制度是印度奴隶社会的特点。
是奴隶主阶级对奴隶和其它劳动人民进行统治的社会制度。
佛教的教义因为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某种需要,受到统治者特别是刹帝利的保护。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地位:亚非文化是古代奴隶制文明的重要标志,它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产生,对整个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重点:古代东方文字及影响。
古代埃及象形文字是字母文字的基础,它对世界文化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古代东方文字的产生是亚洲文明的标志之一。
古代埃及的太阳历是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这种历法以后几经修改,成为几天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采用的历法。
难点:阿拉伯数字。
古代印度人发明了包括”零”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还发明了现在一般通用的定位记数十进位法。
”零”的使用使十进位法日臻完善,意义重大。
十个数字符号后来由阿拉伯人传人欧洲,被欧洲人误成为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数字成为世界各国通用的数字。
教法建议关于种姓制度:引导学生分析婆罗门祭司将种姓制度赋予神秘色彩的目的何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的小字部分)种姓制度的实质又是什么?它对后来印度的发展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不要局限于教材的介绍。
针对最后一问,鼓励学生联系印度现在的发展,谈出自己的观点。
关于佛教:引导学生分析佛教的产生和种姓制度的存在有何关系?如何看待佛教的教义(培养学生辨证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请学生介绍他所了解的佛教在世界各地的传播情况及佛教在当今印度的地位。
教学设计示例重点和难点重点: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兴起难点:如何看待佛教的教义教法设计:讲述法;讲解法;讨论法。
【文明】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亚非文明古国教案4中华书局版1

【关键字】文明第2课亚非文明古国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亚非文明产生的地理位置,知道他们的共同点都在大河流域。
2.知道古埃及金字塔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是休息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3.了解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4.说出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中的四个等级名称。
5.理解亚非文明的共同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地图找出亚非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了解他们的自然环境,分析其内在联系,提高识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古埃及金字塔和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的评价,培养全面、辨证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通过对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分析,培养透过历史现象看问题本质的能力。
4.(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金字塔不但是统治阶级剥削人民的历史见证,也体现了休息人民的智慧,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2.通过对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和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学习,了解奴隶主对奴隶的残暴统治,认识奴隶社会的实质。
3.通过对亚非文明古国重大成就的了解,认识古代休息人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也创造了历史。
4.通过对四大文明古国共同特征的探究,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2学情分析通过对中国古代史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中国奴隶社会的状况,尤其是对夏商周奴隶的悲惨生活比较了解,因此本课涉及到的这部分内容可以略讲。
而教材中出现的金字塔、空中花园等建筑奇迹学生非常感兴趣,只有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学生比较陌生。
因此建议教师可以从学生最感兴趣的地方入手,然后引导他们找出规律,总结东方文明的特征,最终让学生对大河流域的亚非文明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重点难点(一)重点、难点1.重点(1)古埃及金字塔。
(2)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
2.难点(1)对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认识。
(2)古老文明的产生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请同学们观察图片──金字塔、空中花园、泰姬陵等,提问这些古迹与哪些国家有关,从而导入新课。
历史教案-大河流域的亚非古国二

历史教案-大河流域的亚非古国二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中国的基本概况。
2.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3.引导学生认识大河流域文明的特点,提高对世界历史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中国的基本概况。
2.教学难点:大河流域文明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大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大河流域的亚非古国二的学习做好铺垫。
2.古埃及简述古埃及的历史背景,重点介绍金字塔的建筑特点及其在古埃及文明中的地位。
分析古埃及的政治制度,包括法老的权力、宗教与政治的关系等。
介绍古埃及的宗教信仰,如太阳神、木乃伊的制作等。
3.古巴比伦讲述古巴比伦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强调其文明的重要性。
分析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及其在古巴比伦文明中的地位。
介绍古巴比伦的宗教信仰,如马尔杜克神等。
4.古印度简述古印度的历史背景,重点介绍印度河流域文明的特点。
分析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包括各个种姓的地位、职业等。
介绍古印度的宗教信仰,如佛教的创立和传播。
5.古中国讲述古中国的历史背景,强调黄河文明的重要性。
分析古中国的政治制度,包括夏、商、周等朝代的更迭。
介绍古中国的文化特点,如甲骨文、青铜器等。
6.大河流域文明的特点分析大河流域文明对后世的影响,如科技、文化、政治等方面的贡献。
7.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简要复述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中国的基本概况。
强调大河流域文明在人类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8.作业布置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中国的具体历史事件,下节课分享。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图片、案例和讲解,让学生对大河流域的亚非古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历史素养。
课堂小结环节,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教案新人教版

1.古代两河流域的自然环境与文明发展
-两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苏美尔文明的起源:公元前4000年左右
-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衰: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汉谟拉比法典
2.苏美尔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苏美尔人的起源
-乌鲁克城邦:重要城邦之一
-乌尔第三王朝:鼎盛时期
-苏美尔文明的成就:数学,天文学,农业技术
-比较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分析古巴比伦王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以及它们对后世的影响。
-探索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在数学、天文学、医学等领域的成就。
-通过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了解,思考人类文明的发展和变迁。
拓展与延伸的目的:
-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4.《汉谟拉比法典》的主要内容和现代法律体系有何联系?
5.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看法和启示。
答案:
1.两河流域位于西亚地区,包括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它的自然环境为人类的农业生产、水资源利用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条件。
2.苏美尔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标志着人类社会从部落联盟向城市国家转变的重要阶段,同时也代表了人类文明从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的过渡。
2.创设情景,让学生扮演汉谟拉比法典中的角色,从而深入理解法律条文及其现代意义。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两河流域的自然环境、苏美尔文明的起源、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衰以及《汉谟拉比法典》等内容,引导学生掌握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基本知识。
2.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比较两河流域文明与其他古文明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法律体系的杰作,它的制定和实施奠定了法律公正和人权保护的基础,对后世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
九年级历史教案历史教案-大河流域的亚非古国(二)_0288文
档
EDUCATION WORD
九年级历史教案历史教案-大河流域的亚非古国(二)_0288文档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
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
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
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教学目标
1.公元前2500年印度出现奴隶制小国;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印度种姓制度;佛教的兴起和传播。
2.引导学生阅读有关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佛教教义的相关材料,培养学生辨证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通过对印度的初步了解,使学生认识印度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印度的种姓制度是印度奴隶社会的特点。
是奴隶主阶级对奴隶和其它劳动人民进行统治的社会制度。
佛教的教义因为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某种需要,受到统治者特别是刹帝利的保护。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地位:亚非文化是古代奴隶制文明的重要标志,它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产生,对整个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重点:古代东方文字及影响。
古代埃及象形文字是字母文字的基础,它对世界文化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古代东方文字的产生是亚洲文明的标志之一。
古代埃及的太阳历是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这种历法以后几经修改,成为几天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采用的历法。
难点:阿拉伯数字。
古代印度人发明了包括零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还发明了现在一般通用的定位记数十进位法。
零的使用使十进位法日臻完善,意义重大。
十个数字符号后来由阿拉伯人传人欧洲,被欧洲人误成为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数字成为世界各国通用的数字。
教法建议关于种姓制度:引导学生分析婆罗门祭司将种姓制度赋予神秘色彩的目的何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的小字部分)种姓制度的实质又是什么?它对后来印度的发展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不要局限于教材的介绍。
针对最后一问,鼓励学生联系印度现在的发展,谈出自己的观点。
关于佛教:引导学生分析佛教的产生和种姓制度的存在有何关系?如何看待佛教的教义(培养学生辨证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请学生介绍他所了解的佛教在世界各地的传播情况及佛教在当今印度的地位。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和难点重点: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兴起难点:如何看待佛教的教义
教法设计:讲述法;讲解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除前面讲述的外还有印度河流域的印度,这里同时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的诞生地。
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它在亚洲次大陆。
包括现在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地,它北面是雄伟的喜马拉雅山。
这里有两条河流,西部的是印度河,东面的是恒河。
印度的名字起源于印度河,中国古代称他为天竺。
一、古代印度1.奴隶制国家的出现和雅利安人的征服古代印度河上游两岸土地肥沃。
请问:造成这里土地肥沃的原因和我们前面讲过的哪个国家相似?非常准确,就是埃及。
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这里出现了一些奴隶制小国。
但后来来自北方的白种人自称雅利安人进入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他们征服了当地居民,建立起一些奴隶制小国,到公元前三世纪,恒河下游的摩揭陀国经济发展较快,力量强大,国王阿育王统一了除南端以外的印度。
请大家注意第10页的图。
了解其地理位置。
但是,这种统一是不巩固的。
不久.印度又陷入分裂的状态。
同学们还记得中国历史元朝史中,元朝统治者的民族分化政策吗?元朝为了巩固它的统治,把全国各族分为四等。
而印度的雅利安人。
在征服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同的等级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2.印度的等级制度同学们请看课本的表格回答古代印度有几个等级,他们的名称是什么,各等级有哪些社会阶层,各等级
的职责或义务如何。
印度的等级制度,也叫种姓制度。
种姓在印度的梵文中称瓦尔那,意为肤色,品质;第一等级婆罗门,即僧侣。
第二等级刹帝利,包括国王武士和官吏,掌握军政大权.前者是人民的精神生活的统治者,后者是国家的世俗统治者。
第三等级是吠舍包括农牧民.手工业者.要向国家纳税,供养前两个等级。
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以奴隶为主。
随着主产和分工的发展,在种姓之外又出现了大批的不可接触者,即最受歧视和压迫的贱民,各个等级间职业世袭,互不通婚,界限森严甚至不能共食、共住。
为了维护反动的等级制度,婆婆罗门祭司把等级制蒙上了一层神圣的色彩。
统治者利用婆罗门教的说法,目的是为了保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特别是婆多门的特殊地位。
等级制度渗透到印度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发展、在奴隶制的发展中,等级制度越来越引起人民的不满、婆罗门教日益遭到反对,社会矛盾愈演愈烈在这种形势下产生了佛教。
二、佛教的诞生同学们都看过《西游记》齐天大圣孙悟空辅佐他的师父唐僧到西天取经,实际上就是到印度研究佛经。
同学们看课本,佛教的创始人是谁?概括一下佛教的教义,想想为什么佛教能广泛传播?国王为什么要扶植佛教?到底该如何评价佛教呢?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
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出生于今天尼泊尔南部的媲毗尼。
是释迦部落的王子。
被称为释迦牟尼即释迦族的隐修者。
牟尼意思为修行者。
传说他年轻时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他想,人总是要老、要死,能不老不死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29岁那年,他离别双亲和妻儿,去深山访道经
过7年的冥思苦想终于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达到了至高无上的境界成?quot;佛就是大彻大悟的人一一般专指释迦牟尼。
中国寺院的佛殿称大雄宝殿,殿里的大佛就是释迦牟尼。
大雄也是尊称,意思是大无畏的勇士。
佛教教义上要是众生平等、自已修行以求来世,所有这些在当时充满不平等的奴隶制国家里对于广人的群众是有诱惑力的。
但是,佛教宣杨的平等是灵魂上的而不是现实中的,佛教并不反对奴隶制,并且把刹帝利摆在第一位。
另外,佛教主张人民应忍耐、顺从.放弃斗争、所以历代统治阶级便利用佛教宣扬的众生平等的假平等,掩盖阶级社会中真正的不平等,从而达到维护剥削制度的目的。
后来,阿育王也信了佛教,并把它定为国教。
大建佛塔、寺院、也正是在阿育王统治时佛教开始向外传播。
课堂小结:古代印度是亚洲南部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2500年左右开始出现奴隶制小国。
后来在雅利安人进入古印度后,在公元前3世纪,印度半岛除南端外一度统一。
在印度奴隶制国家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体现了鲜明的阶级性,成为印度奴隶社会的重要特点。
随着印度社会经济的发展,婆罗门和其他等级的矛盾激化,在这种形势下产生了佛教,逐渐发展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学生课后活动建议:印度的种姓制度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为加深学生对这段相对枯燥的知识的了解,可组织学生排演有关种姓制度的小话剧。
分别扮演四个等级中的人物,通过对话、表情反映出他们等级地位的差别。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