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历史: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课件

大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起源之地,孕育了众多的文化和历史遗迹。在这个课 件中,我们将介绍大河流域的一些重要方面,以加深对人类历史的了解。
大河流域介绍
大河流域是指那些被大河所穿流的地区。它们往往是非常肥沃的土地,为农业和定居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黄河文明起源
大河流域对全球文明的影响
1 文化交流
大河流域是不同文明交流的枢纽,促进了文化和思想的传播和融合。
2 科技进步
大河流域孕育了许多重要的科技发明和进步,如造纸术、指南针等。
3 经济繁荣
大河流域的繁荣经济对全球贸易和商业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壮丽的风景
长江流域拥有壮丽的自然风景, 如三峡、太湖和九寨沟等,吸引 着众多游客。
航运贸易
长江作为中国最长的内河,为古 代的航运贸易提供了便利,促进 了经济的繁荣。
水利工程
长江流域的运河系统,如京杭大 运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水利 工程之一。
三大宗教的起源
1
佛教
佛教起源于印度,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长江流域成为中国佛教发展的重要中 心。
官僚制度
官僚制度的形成为大河流域国 家的组织和管理提供了基础, 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弊端。
大河流域的经济发沃土地使农业成为主 要的经济活动,如大豆和稻米的种植。
大河流域的手工业制造是古代中国经济的重要组 成部分,如丝绸和陶瓷的制作。
大河流域的交通便利和繁荣的城市使商业活动蓬 勃发展,形成了繁荣的市场。
2
道教
道教起源于中国,长江流域的华山和庐山成为道教修行和研究的重要场所。
3
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长江流域的杭州和南京成为中国伊斯兰教的重 要中心。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木乃伊制作流程
泡碱 掏干器官后的尸体, 被浸泡在脱干物质泡碱 (硝石)中,然后被抹上 树脂、油和香料,以便使 身体各组织有弹性。
法 老 的 诅 咒
1922年11月,英国考古学家霍华德卡 特打开了一座封闭了3000多年的法老墓, 它就是年轻的法老图坦卡蒙的陵墓。 但是,就在这座陵墓发掘不久,以 巨资支持霍华德卡特发掘工作的卡纳冯 勋爵在进入这座墓室后突然死去。在这 以后两年的时间内,在发掘和参观过这 座古墓的人员中,先后有22人谜一样地 死去了。其中有曾经帮着推倒墓里一道 主要墙壁的莫瑟、美国大富豪约瑟夫伍 尔夫、首次对木乃伊进行X光透视的X射 线学家道格拉斯里德等。
苏美尔人 公元前3500年 开始出现小国
公元前18世纪 古巴比伦国王 汉谟拉比 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公元前2070年夏朝 公元前1600年商朝
古巴比伦城
古巴比伦城(Babylon)遗址
古巴比伦城想象图
“君权神授”
石碑上的浮雕右边为太阳 神,左边为汉谟拉比。雕像表 明太阳神正在授予汉谟拉比象 征权利的魔标和魔环。 法典的石柱是在1901年12月由法国人和伊朗人组成的考古队在 苏撒古城发掘出的。石柱现存巴黎卢浮宫博物馆。石柱高2.25 米,底部圆周1.90米,顶部圆周1.65米。它分为浮雕和文字 两部分。下面的文字共约8000字,是用楔形文字书写的, 分为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
古希腊——海洋文明(原始的民主政治)
古代文明的发展具有多样性;文明的发展受自然地理环境影响。
1.一考古队从非洲出发,从西向东去考察四大文明古国的发 源地,其考察顺序是①尼罗河流域②印度河流③黄河流 域④两河流域 A.①③④② B.①④②③ C.①②④③ D.③②①④ 2、某同学准备以“上古亚非文明”为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 他探究的内容应包括:①古代埃及文明 ②古巴比伦文明 ③古代印度文明 ④古代希腊文明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3、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巴比伦王国的共同点有 ① 都处在大河流域,灌溉农业发达 ② 都建立了专制王权,维护国王/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③ 都制定了完备的成文法典 ④ 都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A. ① ② ③ ④ B. ① ② ③ C. ① ② D. ①
九上第二课人类文明的摇篮

回答二:古西亚文明。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下游平原的南部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出现奴隶制小国,建立者是当地的居民苏美尔人。公元前19世纪到公元前16世纪处于古巴比伦王国时期。当地居民,无论是苏美尔人、阿卡德人还是阿摩利人从此都称为“巴比伦人”。古巴比伦王国最伟大的国王是生活在公元前18世纪的汉谟拉比。他统一了两河流域,使古巴比伦的疆域和经济文化都达到顶峰状态。其中,最伟大的贡献是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
等级名称社会阶层职责和义务
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
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和行政大权
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一、二等级
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剥削和奴役,干最低贱的职业
提问:划分依据是什么。对不对?
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五、当堂训练:
六、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1、归纳并记诵知识点
2、学生预习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
学生回答。
齐读学习目标
学生自学完成表格内容,在书上做标注。
时间:5分钟
学生自学展示内容。
学生回答。
学生完成作业
【板书
设计】
古国
名称
出现
时间
文明
代表
发源
地
代表性
成就
发源
河流
【教学
反思】
总结。(参考答案)
本世纪来,随着飞碟观察和研究活动越来越广泛,有人甚至把神秘的金字塔同变幻莫测的飞碟上的外星人联系起来。不过,有位叫戴维杜维斯的法国化学家,得到5块从埃及胡夫金字塔上取下的小石块,对它们逐个加以化验。出乎意料的是,化验结果证明,这些石块由贝壳石灰石组成。因为在这之前的考古活动曾证明过,人类在几千年前就已掌握混凝土制作技术,所以戴维杜维斯推测,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是将搅拌好的混凝土装进筐子,抬上或背上正在建造中的金字塔。更出乎意料之外的是,他还在石块中发现了一缕一英寸长的人头发。这缕头发可能就是古埃及人辛勤劳动和灿烂智慧的见证。)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历史九年级上)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3.汉谟拉比法典 (进步性)
“君权神授”
《汉谟拉比法典》石碑
《汉谟拉比法典》石碑上半部
石碑上旳浮雕右边为太阳神,左 边为汉谟拉比。雕像表白太阳神正在 授予汉谟拉比象征权利旳魔标和魔环。
《汉谟拉比法典》
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旳成文法典
楔形文字刻写旳法典内
❖ 第16条:自由民藏匿宫廷或穆什钦努(指被征服地 域旳人)之逃奴于其家,而据不交出者,此家家主 应处死。
1.埃及文明:前3523年
2.埃及统一: △3.文明象征: 金字塔
二、两河旳赠礼 (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1.两河流域文明:前3523年
2.古巴比伦:前18世纪(苏美尔人) △ 3. 《汉谟拉比法典》:
是世界上现存旳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旳成文法典
三、印度河旳赠礼
1.印度文明:前2523年
△ 2. 古代印度:雅利安人、种姓制度 (婆罗门、刹帝利、 吠舍、首陀罗)
③对古代亚非文明旳影响:最早出现农业,农业发达;在 世界上最早出现国家,出现奴隶制文明;使亚非成为最早出现 统一国家旳地域。
胡夫金字塔十奇
一奇:塔高乘上10亿,即146.59×10亿,差不多等于 地球到太阳旳距离。
二奇:把生锈旳首饰置于塔内,过一段时间后,首饰 锈斑全无,变得十分光亮。
三奇:把肉、蛋和 鲜奶等食品长时间贮存 于塔内,没有腐烂、变 质现象,其保鲜度胜过 当代旳电冰箱。
吠 舍(第三等级)
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 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 一、二等级 首陀罗(第四等级)
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旳人
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剥 削和奴役,干最低贱旳职业
婆罗门 刹帝利 吠舍 首陀罗
种姓等级金字塔示意图
第2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学习目标:1、了解早期人类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知道古埃及的金字塔,了解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知道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2、利用地图找出亚非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了解他们的自然环境,分析内在联系,培养识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运用论从史出的方法,说明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古印度的种姓制度都是奴隶主剥削压迫人民的历史见证。
3、认识金字塔不但是统治都剥削人民的历史见证,也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是人类史上的伟大奇迹。
学习重点:金字塔的建造、汉谟拉比法典学习难点:种姓制度是印度社会的特点一、自主学习1、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在洲的河两岸陆续出现了几十个奴隶制小国。
公元前年左右,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
2、埃及国王的陵墓称为是权利的象征。
3.亚洲西部“新月沃地”东部,河和河并行奔流,被称为两河流域。
4、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制国家,制定了一部维护阶级利益的法典,是世界现存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4、约从公元前2500年,流域开始出现一些小国,人进入古代印度后,产生的等级制度叫,它激化了当时印度社会的矛盾。
二、合作探究1、“埃及是尼罗河馈赠的厚礼。
”你如何理解这句话呢?2、为什么说《汉谟拉比法典》维护了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了呢?3、什么叫种姓制度?其实质是什么?对印度未来社会产生什么影响?4、四大文明古国为什么产生于大河流域?三、梳理结构四、巩固训练1、尼罗河流域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是()A.雅典卫城B.金字塔C.空中花园D.长城2、一个考古队从中国出发,自东向西去考察亚洲文明古国的发源地,最后一站是()A.黄河流域B.印度河流域C.两河流域D.尼罗河流域3、古印度是世界文明发源地之一,其文明成就突出表现在()A.形成种姓制度B.制定《汉谟拉比法典》C.建造金字塔D.实行民主政治4、尼罗河畔巍峨的金字塔是古埃及人建造的,这种建筑是用来作为()A.宗教寺庙B.天文标记C.法老陵墓D.神坛5、大河流域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人类璀璨的文明。
第2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笔记)

P8材料: Egypt is “the gift of the Nile. 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
这句话点明了尼罗河与埃及文明 两者的关系,尼罗河不仅养育了埃及 人民,而且也孕育了埃及文化。 ①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不仅使 河流沿岸的土地得到灌溉,而且水退 后留下肥沃的黑土,便于农作物生长, 这就给古埃及人的生存、繁衍提供了 条件。 ②在利用和改造尼罗河的生产实 践中产生了科学文化。
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1、发源地: 印度河、恒河 (公元前2500年) 2、早期的奴隶制小国 3、雅利安人的入侵(公元前2000年) 4、种姓制度 (1)实质: 是一种森严的等级制度,保护 (特点) 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特别是
婆罗门的特殊地位。
P10/4 (2)影响:
这种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 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第2课 大河流域—人 类文明的摇篮
(温馨提示:笔记只写红色和 蓝色字体的部分,黑色字体 的部分直接在课本上划下来 并注明!)
第2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一、金字塔的国度——古埃及
1、发源地: P7/1尼罗河…… 2、奴隶制国家的出现和初步统一
(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3000年)
3、埃及国王的陵墓—— 金字塔
P12--13【活动与探究】
下面是一幅公元前2500年前的亚非文明地 图(略),请结合地图议一议: (1)从左至右填出四大文明的名称,并 填写出它们产生的大致时间。 答:埃及文明、公元前3500年; 两河流域文明、公元前3500年; 印度文明、公元前2500年; 中国文明、公元前2070年。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一、金字塔的国度1.地理位置:非洲东北部尼罗河流域。
2.历史概况:约公元前3500年开始出现奴隶制小国,约公元前3000年初步统一。
3.文明的象征——金字塔:古埃及国王的陵墓,权力的象征。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1.地理位置:亚洲西部。
新月沃地东部,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并行奔流,被称为两河流域。
2.历史概况:公元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建立起许多奴隶制小国。
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3.文明的象征——汉谟拉比法典(1)目的: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2)意义: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1.地理位置:亚洲南部印度河流域。
2.国家出现:约公元前2500年,开始出现一些小国。
后来,雅利安人侵入,在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
3.文明的象征——种姓制度(1)形成: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产生了不同的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
(2)内容(3)影响: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问题】四大文明古国为什么都产生于大河流域?探究:(1)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代巴比伦、古代中国都处于北纬20°~40°之间,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的生存。
(2)大河上游高山积雪的融化,导致河水的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丰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1.古埃及国王的陵墓之所以被称为金字塔,是因为 ( )。
A.它是用金属材料做成的B.胡夫的身价像金子一样贵重C.它的外形像汉字“金”字一样D.它在当今世界比较稀少答案:C2.法国总统希拉克参观秦兵马俑博物馆后,在留言本上写道:“不看________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
”请你填空( )。
A.金字塔B.尼罗河C.开罗市D.汉谟拉比法典解析:金字塔、尼罗河和开罗市都与埃及有关,而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的文化遗产,因此,可首先排除D项。
第2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世界历史
世界古代史: 早期人类出现——公元15世纪末期 世界近代史: 16世纪初——19世纪末 世界现代史: 20世纪初以来第一单元 人类文明的开端
你能说出四大文明古国的名称吗? 古代埃及文明
古代巴比伦文明
古代印度文明 中国古代文明
第2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一、古代埃及文明 (北非*尼罗河流域)
前3500年
农业发达 尼罗河
古埃及国王(法老) ——“神王”一体
法老是神的化身, 具有绝对的权威!
古埃及人认为“人生只不过 是一个短暂的居留,而死后才 是永久的享受”。
法老胡夫
金字塔—— 国王的陵墓
权力的象征
“为他(法老)建造起上天的天梯,以便他可由此上到天上。” ——《金字塔铭文》
胡 夫 金 字 塔
档案: 【建造时间】:公元前2670年左右 【高度】:146.5米 【边长】:230多米 【巨石数量】:230万块(有学者估计,如 果把这些石头凿碎,铺成一条一尺宽的道路, 大约可以绕地球一周。) 【巨石平均重量】:2500千克(2.5吨)
【最大巨石重量】:160000千克(160吨)
【备注】巨石之间没有黏着物
《汉谟拉比法典》
1、目的: 维护奴隶主利益
2、历史意义: 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 备的成文法典
三、古代印度文明 (南亚*印度河、恒河流域)
印度河流域
农业发达
出现小国 前2500年 雅利安人入侵
建立奴隶制国家
种姓制度—— 严格的等级制度
四 个 等 级
特点: 1、各等级职业世袭,父子世代相传,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 职业 2、各等级实行内部同一等级通婚,严格禁止低等级之男与高等级之女通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教学目的
1.知识和技能:
古代埃及是世界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之一。
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
两河流域南部的早期奴隶制国家。
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起。
汉漠拉比法典。
雅利安人入侵印度。
印度的种姓制度。
2.过程和方法:
(1)在教师帮助下,要求学生结合埃及奴隶制军事帝国的兴起,从国家的强盛和国王对人民的残酷奴役两方面思考,使学生认识公元前15世纪埃及帝国的实质,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2)在教师帮助下,分析汉漠拉比法典的内容,提高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通过分析印度种姓制度和佛教教义,培养学生辩证地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古代埃及国家的学习,使学生全面认识到金字塔既是埃及国王奴役劳动人民的历史见证,更是埃及劳动人民用智慧和力量创造的世界一大奇迹。
(2)通过新月地带的古国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两河流域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源地。
汉漠拉比法典是现存的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奴隶制专政的实质。
本课重点和难点
重点:金字塔汉漠拉比法典希伯来国家印度种姓制度
难点:埃及奴隶制军事帝国的兴衰汉漠拉比法典的实质印度的种姓制度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的第一个阶段。
随着生产的发展,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人类步入文明时代。
大家都知道世界古代的七大奇迹,举世闻名的金字塔,令人神往的空中花园等等,你们知道它们是如何建造的吗?人类最早的文明是什么时候、从哪里开始的?这些文明古国现在还存在吗?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今天学习第二课。
【讲授新课】
同学们知道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四大文明古国有哪些?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和中国。
翻开四个文明古国的历史,只有中国的历史没有中断,源远流长。
一、金字塔的国度
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
尼罗河孕育了古代埃及的文明。
2500年前希罗多德就说埃及是“尼罗河的礼物”。
可见水是生命之源,在世界各地的文明发展史中,水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我们刚才提到的四大文明古国都有自己的母亲河。
1.奴隶制国家的出现和初步统一
公元前3500年左右,古埃及陆续出现了40多个奴隶制小国。
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建立了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奴隶制国家。
人们不能再称国王的名字,而要称“法老”(意为“宫殿”,相当于中国称皇帝为“陛下”)。
2.埃及国王的巨型陵墓——金字塔
为什么叫金字塔?埃及人称金字塔为“庇里穆斯”(“高”之意)。
从四面望去,它都是上小下大的等腰三角形,很像中文的“金”宇,所以,人们就很形象地叫它“金字塔”。
现在,在尼罗河下游散布着约80多座金字塔。
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国王胡夫的金字塔。
胡夫金字塔是法国埃菲尔铁塔修建前世界上最高的建筑。
金字塔全是用石块砌成的。
比大金字塔仅低3米的第二大金字塔是胡夫的儿子哈佛拉的金字塔。
塔旁还有一尊巨大的石雕——狮身人面像。
希腊人称“斯芬克斯”。
狮身人面像至今已有4500年的历史。
公元前6世纪埃及被西亚的波斯所灭。
(相当于中国的春秋时期)古埃及的历史结束了。
古埃及从开始统一到灭亡,经历了约2500年。
后来埃及又被罗马统治达600年。
公元640年左右,阿拉伯人进入埃及建立阿拉伯国家,古代埃及人渐渐同阿拉伯人融合。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
当古埃及人在尼罗河流域辛勤耕种的同时,在西亚这块新月形的土地上也出现了人类文明。
两河流域指哪两条河流?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
这两条河并行奔流,自西北向东南注入波斯湾。
在两河间是肥沃的平原。
这一带我们统称为两河流域。
它是人类文明的又一摇篮。
古希腊人称“美索不达米亚”,意思是两河间的土地。
两河流域向西到地中海,这一狭长的弧形地带,像一弯新月,所以人们称这一带为“新月地带”或“新月沃地”。
这里先后住过苏美尔人、阿卡德人、希伯来人和腓尼基人。
那么谁最早在这里建立了国家?什么时间?苏美尔人,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了奴隶制小国。
1.两河流域南部早期奴隶制国家(约公元前3500年)
2.古巴比伦王国
有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空中花园。
地理位置在今天的伊朗、伊拉克。
最著名的国王是汉谟拉比。
公元前18世纪,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国力最强大,经过战争,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
此外汉谟拉比还用什么措施来维护他的统治?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
3.汉谟拉比法典
从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法典在维护谁的利益?奴隶主。
汉谟拉比让人用楔形文字把法典内容全部刻在一根黑色的石柱上,所以该法又称“石柱法”。
这部法典维护奴隶制专政的实质。
它是现存的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古代印度是个地理概念,它包括今天哪些国家呢?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
非常正确!同学们请看图,它北面是雄伟的喜马拉雅山,东面有一条河流是恒河,西部一条河流就是印度河。
约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奴隶制小国。
1.古代印度早期奴隶制小国
2.雅利安人入侵
后来一支来自中亚高原的白种人部落,自称雅利安人。
征服了当地居民,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
3.印度的种姓制度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内部逐渐产生分化,后来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历史上称“种姓制度”。
古代印度社会全体成员自上而下分为四个等级,具体情况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的表格。
四、佛教的产生
1、产生的时间与地点:前6世纪古代印度
2、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