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高中音乐鉴赏聂耳冼星海
高中音乐课件-聂耳与冼星海

冼星海的歌声温暖人心,深深地触动了无 数听众的情感。
聂耳与冼海是中国音乐界的传奇组合,共同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2
代表作品
《东方红》是聂耳和冼星海合作创作的经典之作,代表了团结和奋斗的精神。
合作成果
音乐风格
聂耳和冼星海的合作作品融合了两位作曲家的 独特音乐风格,充满了激情和力量。
影响力
聂耳的音乐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成为 中国民族音乐的代表人物。
冼星海
冼星海简介
冼星海是中国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和作曲家,深 受人们喜爱。
代表作品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被 誉为中国音乐的丰碑。
冼星海的音乐成就
1 音乐风格
2 影响力
冼星海的音乐作品充满激情和力量,展现 了中国音乐的深厚底蕴。
高中音乐课件-聂耳与冼 星海
这个课件将介绍中国音乐史上两位伟大的作曲家:聂耳与冼星海。
聂耳
聂耳简介
聂耳是中国现代音乐的奠基人之一,他的音乐承载了热血与激情。
代表作品
《义勇军进行曲》是聂耳最知名的作品之一,激发了整个国家的士气。
聂耳的音乐成就
音乐风格
聂耳的音乐风格充满民族情感,融合了西方和 中国的音乐元素。
影响力
他们的音乐作品感染了无数人,并且对后来的 音乐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结
聂耳与冼星海的音乐贡献
聂耳与冼星海为中国音乐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音乐感动并激励了整个国家。
对后人的启示
聂耳与冼星海的音乐教导我们要热爱生活、奋发向前,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人音版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第16单元第29节 冼星海 课件(共16张PPT)

《黄河大合唱》第一乐章 《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
A“乌云哪,遮满天……拼命哪,莫胆 寒” 展示了什么样的场景?
《黄河大合唱》第一乐章 《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
B 想一想 :“我们看见了河岸,我们登 上了河岸,心哪安一安,气哪喘一喘!” 这几句的音乐情绪应该是什么样的?
《黄河大合唱》第八乐章 《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
《黄河大合唱》第八乐章 《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
第四部分: 尾声 ,号声震天、激流澎湃(同音重复)
《怒吼吧!黄河》作为《黄河大合唱》
的终曲,他给予了大合唱主题思想以总的更 高更深的概括,发出了强大无比的战斗号召。 觉醒了的中国人民已经团结成一个无比坚强 的整体,她要联合全世界革命人民,向法西 斯侵略者发起总的攻击,战斗的警号震天动 地!
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 第三乐章 第四乐章 第五乐章 第六乐章 第七乐章
第八乐章
黄河大合唱 作词:光未然
作曲:冼星海
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 黄河颂(男中音独唱) 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 黄水谣(女声、混声合唱) 河边对口曲(男声二重唱、混声合唱) 黄河怨(女高音独唱) 保卫黄河(齐唱、轮唱)
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
作业:课后 完整欣赏《黄河 大合唱》体会其 各个章节的表现 形式与创作手法。
冼星海共创作了数百部(首)音乐作品, 其中大合唱4部、歌剧1部、管弦乐组曲4部、 狂想曲1部,以及其他器乐独奏、重奏等大量 作品。
代表作品有:《救国军歌》、《在太行山 上》、《到敌人后方去》、《生产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等。
创作特征
冼星海的音乐作品既富有时代特点又超越 了时代的局限,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和生命 力。他的音乐民族音乐语言鲜明,表现了中华 民族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被誉为“人民音乐 家”。
高中音乐《聂耳》教学案例解析

高中音乐《聂耳》教学案例解析高中音乐《聂耳》教学案例解析《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对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这样界定:“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具备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形成完善的个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针对高中学生,更应该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并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关系,进而为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文中“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独立感受”三个动词,明确表述了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与义务教育阶段感受与鉴赏教学本质上的不同,即教师由讲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强调其音乐鉴赏过程中个体的认知和个性的发展,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与文化、音乐与历史、音乐与人生的深层内涵。
其次是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全一册)第十六单元《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第二十八节《聂耳》。
本课主要欣赏、学习《金蛇狂舞》和《毕业歌》。
《金蛇狂舞》是根据传统民间乐曲《倒八板》的音调改编创作的一首民族器乐合奏曲;《毕业歌》是影片《桃李劫》的主题歌,歌曲生动地表现了在国家民族危难时刻青年学生的革命精神。
结合新大纲要求,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通过欣赏作品,逐步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扩大学生视野,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为通过多种形式的参与并欣赏作品,培养对音乐家聂耳音乐风格的感受力、理解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知识与技能目标为了解音乐与历史的关系,并认识音乐家聂耳的作品在时代中的重大意义,通过音乐了解历史,通过历史感受音乐。
本课的重难点是通过欣赏音乐,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情感,通过音乐了解历史,通过历史感受音乐,通过对聂耳几部同一时代的不同音乐作品风格的欣赏,了解人民音乐家聂耳及其代表作品在近代史上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高中的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
高中音乐鉴赏黄河大合唱

痛苦的情绪推到了新的高度,听来催人泪下,被看作为点睛之笔:
• 第三乐段可以看作是第一乐段的变化再现,更为徐缓的速度, 如泣如诉的歌腔,使无限痛苦、悲愤的情绪更充分地表现出来,
在人们心中引起强烈的感情共鸣。在高音区模仿歌腔的尾奏,使
人回味无穷。
《黄水谣》
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
• 啊,黄河!河中之王! 它是一匹疯狂的猛兽, 发起怒来,赛过千万条毒蟒; 它要作浪兴波,冲破人间的堤防; 于是,黄河两岸,遭到可怕的灾殃: 它吞食了两岸的人民,削平了数百里外的村庄, 使千百万同胞,扶老携幼,流亡他乡, 挣扎在饥饿线上,死亡线上! 如今,两岸的人民, 又受到了空前的灾难: 东方的海盗,在亚洲的原野, 伸张着杀人的毒焰; 于是,饥饿和死亡,像黑热病一样, 在黄河的两岸传染!
• (独唱)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 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 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古国文化从你这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着《满江红》、《义勇军进行曲》的音乐主调,它既是
诗的背景的描绘,也是根据诗的内容在情绪上的渲染和 补充,可谓两相交映,相得益彰,形象地展现了抗日烽
火遍地起的雄伟画面。
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
• (朗诵) 黄河!我们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这 里,我们要在你的面前,献一首长诗,哭诉我们民族的 灾难。 (朗诵,乐队伴奏) 黄河之水天上来, 排山倒海,汹涌澎湃, 奔腾叫啸,使人肝胆破裂! 它是中国的大动脉, 在它的周身,奔流着民族的热血。
高中音乐鉴赏《冼星海》教案【可编辑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高中音乐鉴赏《冼星海》教案高中音乐鉴赏《冼星海》教案一一、学习目标(一)聆听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部分乐章及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感受、体验其丰富多彩的音乐情绪,认识这部作品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
(二)认识、了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光辉一生,记住他的代表作品,了解他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的地位及其贡献。
(三)了解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所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声乐套曲和协奏曲的基本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聆听、感受《怒吼吧,黄河》及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引导学生把握该作品的音乐情绪及音乐力度的变化。
难点:理解并思考音乐要素在该作品中发挥的作用。
三、教学内容的安排(一)聆听《怒吼吧,黄河》整体感受作品情绪。
(二)了解冼星海的生平及作品的创作背景。
(三)欣赏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
四、教学资源建议(一)利用教材提供的文字、图片、曲谱、学生用的mp3和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
(二)运用录音机、电视机、VCD机、电脑等多媒体资源。
(三)利用网络、阅览室、图书馆等资源,搜集整理所需要的文字、音响和音像等学习资料。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一)课前指导学生分专题搜集、整理与本课相关的学习资料。
(二)课前引导学生用mp3先自听全曲《黄河大合唱》。
(三)课上老师引导学生重点赏析《怒吼吧,黄河》及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
(四)拓展鉴赏:聆听殷承宗、郎朗演奏钢琴协奏曲《黄河》的不同版本,开阔学生眼界,感受其中不同的演奏风格。
六、教学过程七、教学评价的建议(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老师提出问题,学生用对比、讨论,抢答等方式,了解和掌握相关音乐知识。
(二)学生通过已掌握的历史知识,对冼星海及其相关作品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作出评价。
(三)学生结合实际浅谈该作品的现实意义。
高中音乐鉴赏《冼星海》教案二教学目标1、聆听冼星海经典名曲《黄河大合唱》,感受、体验其丰富多彩的音乐情感,体会这部作品的社会价值。
广东省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高中音乐鉴赏―第十六单元 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冼星海) (共15张PPT)

• • 观看河边对口曲视频,思考歌曲演唱 形式是什么?情节如何发展?
•
•
《河边对口曲》
• 1、作品采用了对唱、齐唱两种演唱形式 • • 2、情节是从两个老百姓相遇、相互问答倾 诉,最后一同走上抗日道路。
•
•
•
学习《河边对口曲》
(朗诵词)妻离子散,天各一方!但是,我们难道永远逃亡?你听听吧,这是黄河边 上,两个老乡的对唱. (对唱,合唱) 张老三,我问你,你的家乡在哪里? 我的家,在山西,过河还有三百里. 我问你,在家里,种田还是做生意? 拿锄头,耕田地,种的高梁和小米. 为什么,到此地,河边流浪受孤凄? 痛心事,莫提起,家破人亡无消息. 张老三,莫伤悲,我的命运不如你! 为什么,王老七,你的家乡在何地? 在东北,做生意,家乡八年无消息. 这么说,我和你,都是有家不能回! (齐唱) 仇和恨,在心里,奔腾如同黄河水! 黄河边,定主意,咱们一同打回去! 为国家,当兵去,太行山上打游击! 从今后,我和你,一同打回老家去!
•
• 冼星海代表作 • 在冼星海的创作中,数量最多、影响最广的是多种多
样的群众歌曲
• 1、正面表现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采用号召性、战斗性的进行曲形 式的《到敌人后方去》、《保卫黄河》等。
• 2、具体展示人民战争壮美的战斗图景、将抒情性与鼓动性或描绘性 与概括性结合在一起的《在太行山上》等。 • 3、有表现工农群众的劳动生活、采用特定的劳动音调和节奏写成的 《做棉衣》等。 • • • 表现激昂慷慨的情绪和威武豪壮的气势;或以气息宽广的旋律、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黄河大合唱》教学设计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黄河大合唱》教学设计高中音乐欣赏课《黄河大合唱》一、教学目标通过欣赏《黄河大合唱》,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英勇抗击侵略者,前赴后继的爱国主义精神,并通过《黄河大合唱》这部音乐作品的感染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大合唱,并对大合唱《黄河大合唱》作品进行分析。
二、教学重点感受作品内涵,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欣赏分析《黄河大合唱》的情感发展。
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启发学生的想像,讲解精练并且通过谈话等交流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情景体验、探究讨论,视听结合。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教师播放视频《黄河颂》片段作为背景音乐,同时学生一边聆听音乐一边欣赏图面。
(设计意图主要让学生一进入教室就容入课堂)师:刚才我们欣赏到的是黄河的风光和音乐,有哪位同学能够来谈谈你听到的这部作品的名称及词曲作者?生:《黄河大合唱》光未然冼星海师: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来走近黄河,了解黄河。
(二)新课导入1、作品简介师:大家都知道了《黄河大合唱》的曲作者和词作者那么曲作者其他的代表作品还知道那些?(设计意图在这里提出这样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生:《生产大合唱》等师:很好,大家对这部作品还是有初步的了解的。
我们现在通过一段视频短片来详细地了解《黄河大合唱》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与产生过程。
(播放视频短片)生:欣赏视频短片。
2、师:看完了这段视频短片,我们对《黄河大合唱》这部作品有了一定的了解。
这部作品共分8个乐章,大家一起来说下它们分别是哪些呢?(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在将其显示在幻灯片上)生:《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师:大家现在最想先听到第几乐章?生:不定。
(三)新课讲授1 欣赏《河边对口曲》(设计意图通过演唱让学生真正走进音乐,感受作品内涵)师:很好!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河边对口曲》。
2024年高中音乐鉴赏《聂耳》教案

2024年高中音乐鉴赏《聂耳》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三单元《人民的音乐家》中的第一节《聂耳》,详细内容为聂耳生平介绍、音乐创作特点、代表作品赏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聂耳的生平及其在我国音乐史上的地位。
2. 学会分析聂耳音乐作品的艺术特点,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 通过学习聂耳的音乐作品,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聂耳音乐作品的艺术特点及其在我国音乐史上的地位。
难点:分析聂耳音乐作品的创作手法和表现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钢琴、黑板、粉笔。
2.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让学生谈谈对这首歌的感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1)介绍聂耳生平及其在我国音乐史上的地位。
(2)赏析聂耳的代表作品,如《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等,分析其音乐特点。
(3)讲解聂耳音乐作品的创作手法和表现手法。
3. 实践环节:(1)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聂耳音乐作品的艺术特点。
(2)每组选一首聂耳的作品进行演唱或演奏,其他组进行评价。
4. 例题讲解:分析《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特点和歌词意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其他聂耳作品的艺术特点。
六、板书设计1. 聂耳生平及其在我国音乐史上的地位。
2. 聂耳音乐作品的艺术特点。
3. 《义勇军进行曲》旋律特点和歌词意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聂耳的《黄河大合唱》的艺术特点。
答案:(1)歌曲采用大合唱的形式,展现了黄河的壮丽景色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2)旋律激昂、豪迈,富有民族特色。
(3)歌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命运的关切。
2. 课后拓展:了解其他我国著名音乐家及其代表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赏析聂耳的音乐作品,使学生了解其艺术特点,提高了音乐鉴赏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作业的完成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