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园设计说明

合集下载

植物园设计说明书

植物园设计说明书

植物园设计说明书篇一:各地植物园设计说明植物园规划设计是城市规划设计中一项很重要的内容。

一般综合性植物园规划有三个部分组成,即展览区、科研区、生活管理区。

1.科普展览区目的在于把植物世界的客观自然规律以及人类利用植物、改造植物的知识展览出来,供人们参观学习。

主要内容如下。

植物进化系统展览区该区是按照植物进化系统分目、分科布置,井然有序地反映出植物由低级到高级的进化过程,使参观者不仅能得到植物进化系统的概念,而且对植物的分类及种、属特征也有概括的了解。

但是往往在系统上相近的植物,对生态环境、生活因子要求不一定相近,在生态习性上能组成一个群落的植物,在分类系统上又不一定相近,所以在植物配置上只能做到大体上符合分类系统的要求,即在反映植物分类系统的前提下,结合生态习性要求和园林艺术效果进行布置。

这样做既有科学性,又切合客观实际,容易形成较完美的公园外貌。

经济植物展览区经过搜集以后认为大有前途,经过栽培试验确属有用的经济植物才栽入本区展览,为农业、医药、林业以及园林结合生产提供参考资料,并加以推广。

布置一般按照用途分区,如药用植物、纤维植物、芳香植物、油料植物、淀粉植物、橡胶植物、含糖植物等,并以绿篱或园路为界。

抗性植物展览区植物有吸收氟化氢、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硫化氢、二氧化氮、溴、氯等有害气体的能力,但其抗有毒物质的强弱、吸收有毒气体的能力大小常因树种不同而不同,这就必须进行研究、试验,培育出对大气污染物质有较强抗性和吸收能力的树种,按其抗毒物质的类型、强弱,分组移植本区进行展览,为园林绿化选择抗性树种提供可靠的依据。

水生植物区根据植物有水生、湿生、沼泽生等不同特点以及喜静水或动水的不同要求,在不同深浅的水体里或山石涧溪之中布置成独具一格的水景,既可普及水生植物方面的知识,又可为游人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

岩石园岩石园多设在地形起伏的山坡地上,用地面积不大,利用自然裸露岩石或人工布置山石,配以色彩丰富的岩石植物和高山植物进行展出,并可适量布置一些体形轻巧活泼的休息建筑,构成园内一个风景点。

幼儿园布置植物园方案

幼儿园布置植物园方案

幼儿园布置植物园方案
幼儿园布置植物园方案
【背景介绍】
植物是大自然的馈赠,十分美妙和神奇。

在学前教育中,利用植物的
种种形态、颜色及特点教育幼儿与生活融为一体,从而丰富幼儿的感
官体验。

因此,对于幼儿园来说,建立一个美观的植物园是至关重要的。

【方案建议】
1. 设计园区
(1)定位植物园区的具体位置:植物园的建设对于环境要求较高,需要选择地势平坦、阳光充足、土壤肥沃并且易于管理的地方进行。


以选择场地周边或操场旁边搭建围墙,再在内部设计出水路设施。

(2)进行区域划分:将植物园区划分为几个不同的区域,例如观赏区、季节花卉区、果树园等等。

每个区域的植被、花卉种类也应该有所不同,来提供更丰富的学习体验。

(3)营造和谐氛围:通过花坛、艺术装置、小型湖泊等布置,创造具有生态特色和人文气息的植物园区,让幼儿们可以亲近自然、感受大
自然美好的同时获得正能量。

2. 植物选择
(1)选择受欢迎的植物:每个季节的植物都有不一样的特点,可以根据季节来选择植物以创造不同体验。

比如,春天选择樱花、琥珀树、
桃花;夏天选择玫瑰、荷花、日本花菖蒲;秋天选择银杏、山茶花、
秋叶公园等等。

(2)增加教育元素:选择具有教育价值的植物,比如中药植物、水生植物等,可以通过植物解剖、生长习性等方面来向幼儿解释,让他们
更好地了解植物,并培养幼儿的对植物的热爱。

(3)配合可持续发展:可以选择科技树种、天然树种或多年生植物等,这样种植的效果更显著,同时也会更加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3. 布置环境
(1)功能区布置:在植物园中设置。

植物园设计说明

植物园设计说明

植物园设计说明呼和浩特市植物园规划设计说明一、项目概况本项目位于呼和浩特市机场高速路南侧,西邻呼和浩特东河景观带,东侧为飞机场,距呼和浩特市核心区行车距离25分钟,其原址为呼和浩特东郊果园。

该项目占地1744.3亩(约合116.17公顷,南北最长1536米,东西最长836米),其中一期占地726亩(约合48.4公顷,南北最长1076米,东西最长626米),基址地势东北高而西南低,其极限高差约为5米,土壤条件,现有植被多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栽植的果树及杨树。

二、总体规划定位规划定位是以植物专类园为主要内容的观赏园艺型植物园,具有观光旅游、科普科研、生态示范等功能,突出时代特色和内蒙古地域特色,将为广大市民提供一处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三、规划中解决的问题植物园在选址上应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如a.是否有丰富的水源b.是否有较为多变的地形地貌c.原址的土壤条件(酸碱度、腐殖质含量等)d.现有植物的丰富程度及是否形成了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小气候等。

依照上面几点的要求对本次所选的地块进行分析后,得到以下几点结论:1、该地块水资源不甚丰富,基本不存在地表水体,日常植物的灌溉主要依靠地下水及自然降水。

2、该地块地势虽高差较大,但均属于平缓过渡,不存在有山脉、丘陵、谷地等类型丰富的地貌。

3、该地块土壤多为沙质壤土,土壤PH值7.5-8.0。

4、该地块地上现有植物多为杨树、榆树,还有一部分是人为栽植的果树林,植物群落单一,基本没有形成较利于植物生长的气候小环境。

从以上几点结论来看,本次植物园建设所选地块的基础条件并不好,因此我们在设计中针对以上四点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案:1、建造雨水收集系统,将其收集的雨水全部用来补给人工湖,同时构建一套可以与将来城市的中水系统相对接的管网,以便于未来利用城市的中水系统,这样做的最终目的就是尽一切可能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

2、在设计过程中采用挖湖堆山的自然山水造园手法,以此来丰富全园的地形地貌,为各种不同地域和生境的植物营造良好的立地条件。

幼儿园植物园景观设计案例

幼儿园植物园景观设计案例

幼儿园植物园景观设计案例幼儿园植物园景观设计案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将植物园景观融入到校园中,让孩子们在美丽的自然环境中成长。

本案例将介绍一家位于杭州市的小学幼儿园的植物园景观设计。

一、设计目的本案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创造一个有趣、教育和互动的植物园景观,帮助孩子们认识植物,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并增加他们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二、设计要点1. 植物的选择:设计中选择了多种生长适应杭州地区的花草树木,包括香樟树、月季花、紫薇、铁线莲等,这些植物都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和生态适应性,能够满足孩子们的观赏和学习需求。

2. 植物的布局:植物的布局结合了地形地貌和季节转换等因素,考虑了观赏的整体性和层次感。

设计的植物园景观主要分为几大部分,包括季节花坛、草坪、林荫树木群、天堂鸟区、药草园、果树林等,每个区域都根据植物习性确定了相应的移栽方案和维护计划。

3. 空间的利用:根据幼儿园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的特点,植物园景观在空间上进行了合理的分区,设置了活动区、阅读区、游戏区、休闲区等,让孩子们在不同的区域内可以体验到不同的植物景观,感受到植物带来的欢乐和教育意义。

三、设计特色1. 观赏性强:在植物选择和植物布局方面,本案设计充分考虑到观赏性的要求,将美丽的植物景观与自然环境相结合,让孩子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学习到植物的知识。

2. 教育性强:通过植物园景观的设计,将植物的知识融入到孩子们的心智成长过程中,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学习到植物的生态价值和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提高环境意识和保护意识。

3. 互动性强:本案设计充分考虑孩子们的个性、兴趣和需求,将植物园景观设计成互动式的,让孩子们在参与中获得启示和乐趣,增强对植物生长环境的关注和探究。

四、设计效果植物园景观设计完成后,幼儿园的环境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孩子们喜欢在其中玩耍、欣赏和学习,感受到了植物带来的美好和学习的乐趣,同时也形成了校园文化的独特特色。

植物园设计规范

植物园设计规范

植物园设计规范植物园是一种集植物展示、科学研究、科普教育、生态保护和休闲观赏于一体的特殊场所,其设计规范是为了满足植物园的功能需求,提高游客的体验感和安全性。

以下是关于植物园设计规范的一些建议:1. 绿化规划:植物园应合理规划植物的种植布局,包括树木、灌木、花卉和草坪等。

植物的选择要多样化,包括各地区的本土植物和稀有珍贵植物,以展示植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生态系统。

2. 游览路线:植物园应设立清晰明确的游览路线,标示路线和景点的指示牌。

游览路线应穿过植物的不同区域和景观,以便游客可以全面地了解植物园的特点。

3. 设施布局:植物园应设置合理的基础设施,包括停车场、洗手间、休息区、餐饮区和商店等。

这些设施的布局应方便游客使用,并与植物园的整体设计风格相协调。

4. 安全设施:植物园应设置安全设施,包括围栏、警示标志、救援设备等,以确保游客的安全。

特别是对于易滑、易打滑或易危的区域,应设置警示标志或围栏进行防护。

5. 信息展示:植物园应设立信息展示区,包括有关植物的介绍、生长环境、观赏期和用途等。

这些信息可以通过标牌、手册、电子导览和网络等形式呈现,以方便游客获取有关植物的知识。

6. 教育活动:植物园应开展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包括科普讲座、实地考察和工作坊等。

这些活动可以提供给游客更多的学习机会,增加他们对植物和生态保护的认识。

7. 生态保护:植物园应积极参与生态保护工作,保护稀有濒危物种和植物园内的生态系统。

可以开展植物繁育和保护项目,提高植物的存活率和繁殖率。

8. 设计风格:植物园的设计风格应根据地域文化和植物种类进行选择,突出地方特色和植物的多样性。

设计可以参考传统园林艺术,如中国的园林、日本的庭院和欧洲的花园等。

综上所述,植物园设计规范主要包括绿化规划、游览路线、设施布局、安全设施、信息展示、教育活动、生态保护和设计风格等方面。

这些规范可以保证植物园的功能需求得到满足,提高游客的体验感和安全性,同时也有助于传播植物知识和推动生态保护工作的开展。

植物园规划设计思路和原则

植物园规划设计思路和原则

植物园规划设计思路和原则植物园是一种以植物为主要景观元素,同时融入人文、艺术和科学的公共空间。

在植物园的规划设计中,需要考虑到自然的要素,如地形、土壤、气候等,以及人文因素,如人们的需求与活动。

以下是植物园规划设计的思路和原则。

一、自然元素与环境保护1.尊重自然:植物园的设计应通过研究和理解本地的生态系统,尽量保持和恢复自然生态环境。

2.保护生物多样性:植物园应保留和培养各种植物物种,尤其是本地的濒危和稀有物种。

3.节约用水:在植物的选择和引进中,应优先考虑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物种,降低浇灌的水量和频率。

4.关注生态系统服务:植物园的规划设计应注重生态系统的功能,如水源涵养、空气净化、土壤保护等。

5.绿色能源利用:在植物园的建设中应尽量采用绿色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等。

二、人文活动与社区需求1.人性化规划:考虑到不同年龄和需求的人们,在植物园中设立休息区、游乐区、健身设施等,使园区的活动更加多样化。

2.互动体验:植物园应提供互动的体验活动,如植物知识展示、工作坊、户外教学等,增加参观者的参与感和学习乐趣。

3.艺术元素的融入:植物园的规划设计可以融入艺术元素,如雕塑、景观灯光等,增加园区的美感和观赏价值。

4.遗产保护:保留和修复植物园内的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增加园区的历史和故事性。

5.社区参与:植物园应鼓励社区居民的参与和合作,组织社区绿化活动和义工工作,增加对植物园的归属感。

三、科学研究与教育宣传1.科研设施的建设:植物园应提供科研机构所需的实验室、温室等设施,促进植物学等相关科研领域的发展。

2.教育资源的开发:植物园应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如展览、解说、讲座等,以满足学校、社区和亲子团体等教育需求。

3.环境保护宣传:植物园应通过展示、解说和宣传,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4.科学普及活动:植物园应定期开展科学普及活动,如植物展览、讲座、科普实验等,促进大众对科学知识的了解和兴趣。

观赏植物学的园林设计说明

观赏植物学的园林设计说明

主体规划思想与设计理念该设计以为广大师生服务为宗旨,目的在于为学生、老师提供一个防暑、防寒、防风、防尘、防噪的学习工作环境和优美的居住、生活、休息、活动场所。

本设计以圆、圆弧和优美的曲线构图,以创造优雅、休闲的生活环境为目标。

有五条入口处蜿蜒延伸至中心大草坪区的园路加上中间的椭圆形的道路把全园分为五大区域,从北面起顺时针方向依次为:春季特色植物区(春之媚)、夏季特色植物区(夏之秀)、秋季特色植物区(秋之韵)、冬季特色植物区(冬之凝)和中心大草坪休闲区。

虽然四个植物区各具特色,但因为每个区都有共同的植物贯穿其中,故使其既具有特色而又不至于每个区域相互孤立,缺乏联系。

园中设有凉亭花架、秋千等小品为师生的课外生活增添了乐趣。

该设计主要以规整式布局为主,在游园以五号和二号楼之间的绿地区采用自然式布局,做到规整与自然式相结合,在山水之间为学生提良好的学习环境。

主体建筑周围的绿化突出安静、清洁的特点,形成具有良好环境的教学区。

其布局形式与建筑相协调,为方便师生通行,多采取规则式布置。

在建筑物的四周,考虑到室内的通风、采光的需要,靠近建筑物栽植了低矮灌木或宿根花卉,在建筑物的背阴面选用耐荫植物。

园内树种丰富,并挂牌标明树种的名称、特性、原产地等,使整个校园成为普及生物学知识的园地。

本设计中设计理念主要突出以“人”为本,体现了校园文化特色和时代特色。

1以“人”为本,突出绿化服务功能:校园的绿化本着为师生服务为主的原则,力求创造景色宜人、愉悦舒适的环境,为师生以及其他职工提供学习知识、交流思想、启发智力、表达感情、休闲娱乐的人性化空间。

2体现校园文化特色,突出“教书育人”的气氛:充分挖掘校园环境特色和文化内涵,体现校园景观的文化特色,起到寓教于游的作用,来陶冶师生的情操,培养其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3体现时代特色,突出时代精神:通过建筑、小品等现代材料的应用,建筑造型等的现代化设计,体现时代特色;在景观营造上,以植物造景为主,坚持乔、灌、草多层次复式绿化,坚持环境建设和功能建设同步,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理想的读书治学环境,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时代要求。

植物园规划设计方案

植物园规划设计方案

植物园规划设计方案植物园规划设计方案一、项目背景植物园是一个旨在保护和研究植物多样性、提供观赏和教育的场所。

本项目旨在建设一座符合现代城市规划要求的植物园,为市民提供一个优雅宜人的休闲娱乐场所,同时也是进行植物研究和教育的基地。

二、规划设计理念1. 生态恢复:通过植物园的建设,积极推动生态恢复,打造生态绿心区,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空气质量,提升城市生态环境。

2. 产教融合:植物园将与学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植物科普教育活动,种植各类植物,开展科学研究,促进植物相关产业的发展。

3. 空间分区:根据植物园的不同功能需求,将其空间划分为景观展示区、科研教育区、运动休闲区和研究区等,使各功能区域相对独立且互不干扰。

4. 设施完善:为了满足市民的需求,植物园内将设置休息座椅、公共卫生间、餐厅等基础设施,并配备导览服务,提供更好的游园体验。

三、规划设计内容1. 景观展示区:该区域将展示各类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包括花卉、果树、草坪等,通过布局精美的花坛和景观墙,打造美丽的花园景观,给人视觉上的享受。

2. 科研教育区:该区域将设立植物研究实验室和教育科普馆,为学生和科研人员提供交流和学习的场所,开展植物科普教育,提供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

3. 运动休闲区:该区域将设置篮球场、健身路径、儿童乐园等,满足市民锻炼身体、休闲娱乐的需求,同时也引导市民关注植物生态,增强环保意识。

4. 研究区:该区域将为科研人员提供独立的实验田地和温室,进行植物研究和培育,开展育种工作,促进植物科学的发展。

四、设计特色1. 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利用智能系统监测并控制植物园的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光照等,保障植物生长的最佳环境。

2. 引入国际化园林设计理念,打造景观与艺术相结合的区域,营造宜人的游览环境,吸引更多游客和研究人员前来参观和学习。

3. 注重植物资源的完善和利用,引进国内外珍稀植物,建立种植示范基地,提供相关产业的技术培训和服务支持,推动植物产业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和浩特市植物园规划设计说明一、项目概况本项目位于呼和浩特市机场高速路南侧,西邻呼和浩特东河景观带,东侧为飞机场,距呼和浩特市核心区行车距离25分钟,其原址为呼和浩特东郊果园。

该项目占地1744.3亩(约合116.17公顷,南北最长1536米,东西最长836米),其中一期占地726亩(约合48.4公顷,南北最长1076米,东西最长626米),基址地势东北高而西南低,其极限高差约为5米,土壤条件,现有植被多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栽植的果树及杨树。

二、总体规划定位规划定位是以植物专类园为主要内容的观赏园艺型植物园,具有观光旅游、科普科研、生态示范等功能,突出时代特色和内蒙古地域特色,将为广大市民提供一处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三、规划中解决的问题植物园在选址上应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如a.是否有丰富的水源b.是否有较为多变的地形地貌c.原址的土壤条件(酸碱度、腐殖质含量等)d.现有植物的丰富程度及是否形成了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小气候等。

依照上面几点的要求对本次所选的地块进行分析后,得到以下几点结论:1、该地块水资源不甚丰富,基本不存在地表水体,日常植物的灌溉主要依靠地下水及自然降水。

2、该地块地势虽高差较大,但均属于平缓过渡,不存在有山脉、丘陵、谷地等类型丰富的地貌。

3、该地块土壤多为沙质壤土,土壤PH值7.5-8.0。

4、该地块地上现有植物多为杨树、榆树,还有一部分是人为栽植的果树林,植物群落单一,基本没有形成较利于植物生长的气候小环境。

从以上几点结论来看,本次植物园建设所选地块的基础条件并不好,因此我们在设计中针对以上四点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案:1、建造雨水收集系统,将其收集的雨水全部用来补给人工湖,同时构建一套可以与将来城市的中水系统相对接的管网,以便于未来利用城市的中水系统,这样做的最终目的就是尽一切可能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

2、在设计过程中采用挖湖堆山的自然山水造园手法,以此来丰富全园的地形地貌,为各种不同地域和生境的植物营造良好的立地条件。

3、对园区内部分地块的土壤通过深翻、灌水、加入大量腐殖质等手段来降低土壤的PH值,以满足东部大兴安岭林区植物对土壤的要求。

4、全园在进行植物的收集工作时,应根据园内小环境的改善而逐年增加引种数量,切忌一次性大量引种。

三、规划设计原则1、生态环保原则a、地方性:全园基础绿化所用植物全部来源于当地的乡土植物,如毛白杨、旱柳、白榆、杜松、云杉、马兰等,这些植物不仅最适宜在当地生长,管理和维护的成本也较低,还因为乡土树种的消失已经成为当代主要的环境问题,所以保护和利用乡土物种也是时代对于我们的要求。

2、以人为本原则充分利用内蒙古自治区各区系中具有生态代表性且景观突出的植物群落作为环境设计的主体要素,同时辅以在当地表现良好的外来植物,从而打造出一个生态健康、季相分明且能充分调动游人“形、声、色、味、触”这五感的互动环境,让游人在观赏美丽的自然风光的同时,亦能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美妙境界。

3、可行性原则坚持以能够健康生长、管理容易、苗源丰富、移栽成活率高的植物为主体,形成大面积的绿色环境,适当配置观赏性高、能体现植物分类系统的珍贵树种。

四、规划设计指导思想1、突出内蒙古自治区植被特点,创造恢宏、自然、景观突出的绿色空间。

2、以植物为表现主题,创造景观各异,特色突出的主题空间。

3、以中国传统的山水造园理念进行地形水体设计,从而创造出森林、草原、溪流、湖泊、湿地等不同的自然空间及自然景观类型。

五、规划设计内容(一)竖向规划1.山体规划在全园中部偏北设置主要山体,形成大的空间分隔,利用山体创造出丰富的山地空间,在全园的水体四周创造微地形,作为边界的空间围合。

2.水体规划运用中国古典园林掇山理水的设计手法,在场地的中部偏南方向取土成湖,创造出丰富的水域空间,从而形成烟波浩渺的景观效果。

(二)景观规划全园共分为十二个景区,其中主要景点十六个。

1.专类园区:植物专类园是植物园最体现其科普教育意义的一个区域,它是按照科学的植物分类系统来整理收集到的植物,从而形成各个专类园进行展出,提供给游人集中欣赏学习的场所。

本植物园的专类园中裸子植物以郑万钧系统进行分类,被子植物按照克朗奎斯特分类系统进行分类布置,一共包含了59个科(裸子植物6个科)的植物。

(1)松柏园(裸子植物区):主要植物品种有,辽东冷杉、臭冷杉、云杉、红皮云杉、白杄、青杄、华北落叶松、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油松、黑皮油松、樟子松、白皮松、华山松、阴山桧、杜松、沙地柏等,同时搭配种植桦木科、椴树科、山毛榉科、榛科等科属的植物。

(2)杨柳园:主要品种有,毛白杨、银白杨、新疆杨、加杨、河北杨、钻天杨、北京杨、辽杨、垂柳、旱柳、龙须柳、馒头柳等,同时搭配种植榆科属植物。

(3)木樨园:以丁香圃的建设为主,其品种有,紫丁香、白丁香、波斯丁香、小叶丁香、蓝丁香、辽东丁香、暴马丁香、北京丁香、连翘、朝鲜金钟花、白蜡、大叶白蜡、小叶白蜡、水曲柳、洋白蜡、美国白蜡、滨州白蜡、雪柳等植物,同时搭配种植豆科、虎耳草科、八仙花科等科属的植物。

(4)蔷薇园:以高原绣线菊圃与观赏海棠圃为主,其品种有,三裂绣线菊、蒙古绣线菊、珍珠绣线菊、日本绣线菊、土庄绣线菊、风箱果、珍珠梅、玫瑰、黄刺玫、蔷薇、金老梅、银老梅、李、杏、山桃、山楂、山荆子、榆叶梅、稠李、平枝荀子等植物。

(5)槭树园:主要品种有,复叶槭、茶条槭、五角枫、元宝枫等植物,同时搭配种植漆树科、木犀科、小檗科、桦木科、山毛榉科等科属植物。

(6)忍冬园:主要品种有,六道木、金银花、金银木、锦带花、天目琼花、香荚蒾、接骨木、鞑靼忍冬等,同时搭配种植卫矛科、鼠李科、胡颓子科、小檗科等科属植物。

(7)芍药园:主要以耐寒品种的牡丹和芍药组成,同时搭配豆科、松科等科属的植物。

2.科研引种驯化区:是将野生植物转化为栽培植物,将外来树种转化为当地植物,改变植物性状,培育新的优良植物种类,为发展城市园林事业奠定基础。

3. 科普展览温室区:通过露地展览区和大型生态温室的结合,让广大群众在游赏的过程中,了解并学习植物进化系统以及植物分类系统的知识,育教于游,实现植物科普教育。

4. 水生植物区:位于全园主要水体的中部位置,该区水体水深富于变化,配置有多种水生、湿生植物,从而形成丰富的水生植物观赏区,主要植物品种有,唐菖蒲、水葱、香蒲、芦苇、荷花等。

5. 藤本植物区:位于该区西北部,该区应用各种攀援植物结合花架形成丰富的竖向植物景观,主要植物品种有,山葡萄、乌头叶蛇葡萄、五叶地锦、山荞麦、金银花等。

6. 宿根花卉展示区:该区位于全园的中南部,其内地形以缓坡结合梯田为主体,从而将区域划分为不同的空间,为花卉的分类种植创造良好条件,其内主要以大丽花圃与郁金香圃为主体,辅以鸢尾、萱草等其他科属的植物。

7. 园艺示范区:该区域划分出若干小的区域进行各种园艺景观展示。

8. 高原地貌及岩生植物展示区:位于该区东北部,利用自然山石形成岩石园,配置岩生植物。

9. 内蒙古植被生境展示区:内蒙古自治区自西至东横跨的区域较大,区内植物在水平地带性分布与垂直地带性分布两方面都相当丰富,因此该区域的目的是将内蒙古自治区从西到东的植物分布情况进行简单的模拟,力图展现我区植物资源的多样性。

10. 盆景展示区:盆景园是中国植物园中特有的内容,故应有中国古典园林的风格与情趣,为此本规划采用院落式布局,将盆景与园路相结合进行布置,其中展示的盆景主要以山石盆景为主。

11. 果树收集区:该区域搜集许多果树品种,同时可进行嫁接等示范,还有许多坚果类果树,展示硕果累累的景观。

12. 草原植被区:该区域位于入口处地势平坦,开阔的草地结合河流及小水域空间,主要展现游牧民族赖以生存的草原景观。

十六个主要景点分别为:1.苍穹牧歌2.古风余韵3.高天流云4.秋枫送爽5.广园群芳6.落英缤纷7.烟波霞影8.莆田丛樾9.松海听风10.锦鲤泛波11.碧荷闻雨12.别有洞天13.杏李飘香14紫气东来15.红丹映雪16.花开富贵六、道路交通规划交通规划的指导思想为“顺势辟路,曲折有情”,其意之一是指全园道路应当与地形巧妙结合,根据不同的地势营造出,或曲度舒展,或顿置婉转的园路。

其意之二就是要在设计园路走势的同时,兼顾全园景观序列的分布和游览的形式,从而达到“因势利导,构园得体”的意境。

总体规划的道路外,绿地内部只设有少量分流游览的园路,更多的是利用植物景观的分布对空间进行分割和交通组织,让游人在观赏景观的同时,亦能体会一下探寻的乐趣创。

院内一级道路为5米宽,二级道路为4米宽,三级路为2米宽。

七、给排水规划全园给水系统规划:1.人工湖水的补给,是在利用地下水进行补给的基础上,再辅以全园降雨的收集进行补给。

2.绿地养护用水采取自动喷灌系统,设计两套系统:一是水平喷灌系统,用于大面积草地、灌木的喷灌,另一套是垂直喷灌系统,用于乔木喷灌。

3.自动饮水系统。

该系统只主路系统进行管网铺设,饮水器根据需要随时安装。

4.排水系统规划。

园内降水主要利用地形和园路进行有效的组织后,统一排入园内水体。

八、照明规划结合园路设不同类型庭院灯,以散射光为主,主要景点采用各色射灯、地灯,使不同灯光达到梦幻柔和、丰富夜色的效果。

九、设施小品规划规划用地内的设施小品建议采用木质或石材,并与具体环境相协调。

十、设计依据建筑制图标准》国标GBJ104—87,北京,1990《公园设计规范》国标CJJ49—92,北京,1992《风景园林图例图示标准》国标CJJ67—95,北京,1995十一、用地平衡表一期建设用地平衡表用地类型用地面积(公顷/亩)百分比(%)总面积48.4/726 100绿地面积37.41/561.05 77.28水体面积 4.16/62.40 8.59管理建筑面积0.11/1.69 0.23道路面积 2.74/41.16 5.7广场面积 3.50/52.51 7.2停车场面积0.48/7.19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