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植物园规划设计
植物园规划方案

植物园规划方案1.引言本文档旨在提出植物园规划方案,以促进植物园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游客的参观体验。
2.目标和愿景我们的目标是创建一个具有丰富多样的植物资源、独特景观和教育功能的植物园,为游客提供独特的观赏体验,并提升公众对植物生态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3.园区规划为了实现目标,我们将对园区进行以下规划:3.1 植物资源区在植物资源区域,我们将收集和展示来自不同地区的植物,包括本地和国际植物的标本。
同时,我们将建立植物研究中心,开展植物保护和研究工作。
3.2 游览路线规划我们将制定多条游览路线,以便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时间安排进行参观。
这些路线将涵盖不同的植物资源区、景观区和教育区。
3.3 场馆和设施规划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便利,我们将建设现代化的场馆和设施,包括接待中心、展览馆、餐厅和休息区。
同时,我们还将提供无障碍设施,以确保每个游客都能享受到园区的美景。
3.4 教育功能规划植物园将开展植物科普教育活动,包括讲座、工作坊和导览服务。
我们还将建立与学校和教育机构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
4.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 推广植物保护意识,鼓励游客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运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提供园区所需的能源;- 优化水资源利用,采用节水措施,如雨水收集和灌溉系统的改进。
5.安全管理为了确保游客的安全和健康,我们将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系统,包括监控设施、应急预案和安全培训。
6.推广与营销为了吸引更多游客,我们将开展营销活动,包括广告宣传、线上推广和合作交流。
我们还将与旅行社和当地社区建立合作关系,组织相关的活动和推广。
7.结论通过本文档提出的植物园规划方案,我们相信可以打造一个具有丰富植物资源、独特景观和教育功能的植物园,为游客提供独特的体验,并促进植物生态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这将为植物园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5园艺植物种植园总体规划

• 包括经营管理机制、技术承包机制、 技术推广机制及其与园区运行有关的 各种机制。
7.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 7.1 总投资估算(附必要表格) – 7.2 分项投资构成
• 应附必要表格并作详细说明。
– 7.3 资金筹措
8. 效益分析
– 8.1 经营收入估算
• 包括园区各产业收入估算(应附必要表格)。
调查研究的主要地点应以本地为主,外 地为辅。
内容提要
园艺植物种植园总体规划的依据 园艺植物种植园总体规划的编写提纲 园艺植物种植园总体规划编写实例
园艺植物种植园总体规划的依据
农业园区规划设计的依据
①国家的政策、法规,地区经济、社会 发展的方针,特别是农业产业发展的方 针,城乡发展规划等。 ②自然环境条件和资源,包括降水、温 度、日照、湿度、地下水、风向风力、 自然灾害等气象条件;地形、地势、土 质、土壤利用和植被情况;水、矿产及 天然能源;生态与污染现状等。
园艺植物种植园总体规划
汪李平 博士、教授 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 电话:13720365868 027-87286959
园艺植物种植园建设时,对于园区的选 址、规划、功能分区等,都要有事先的 调查、论证及可行性研究,在此基础上 做出科学、缜密、可行的规划设计与实 施方案,付诸实施后才能取得较好的效 果。
•对园区主要产业进行规划(包括面 积、产量、产值、经济效益等)。
5. 园区建设的主要内容、技术方案
– 5.1 园区建设内容
• 对各功能区的建设(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内 容、方案作详细说明。
– 5.2 项目区生产的技术方案
• 对项目区各产业生产的技术方案、流程等作 详细说明。
– 5.3 园区建设方案的技术评价
植物园规划设计方案

植物园规划设计方案植物园规划设计方案一、项目背景植物园是一个旨在保护和研究植物多样性、提供观赏和教育的场所。
本项目旨在建设一座符合现代城市规划要求的植物园,为市民提供一个优雅宜人的休闲娱乐场所,同时也是进行植物研究和教育的基地。
二、规划设计理念1. 生态恢复:通过植物园的建设,积极推动生态恢复,打造生态绿心区,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空气质量,提升城市生态环境。
2. 产教融合:植物园将与学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植物科普教育活动,种植各类植物,开展科学研究,促进植物相关产业的发展。
3. 空间分区:根据植物园的不同功能需求,将其空间划分为景观展示区、科研教育区、运动休闲区和研究区等,使各功能区域相对独立且互不干扰。
4. 设施完善:为了满足市民的需求,植物园内将设置休息座椅、公共卫生间、餐厅等基础设施,并配备导览服务,提供更好的游园体验。
三、规划设计内容1. 景观展示区:该区域将展示各类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包括花卉、果树、草坪等,通过布局精美的花坛和景观墙,打造美丽的花园景观,给人视觉上的享受。
2. 科研教育区:该区域将设立植物研究实验室和教育科普馆,为学生和科研人员提供交流和学习的场所,开展植物科普教育,提供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
3. 运动休闲区:该区域将设置篮球场、健身路径、儿童乐园等,满足市民锻炼身体、休闲娱乐的需求,同时也引导市民关注植物生态,增强环保意识。
4. 研究区:该区域将为科研人员提供独立的实验田地和温室,进行植物研究和培育,开展育种工作,促进植物科学的发展。
四、设计特色1. 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利用智能系统监测并控制植物园的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光照等,保障植物生长的最佳环境。
2. 引入国际化园林设计理念,打造景观与艺术相结合的区域,营造宜人的游览环境,吸引更多游客和研究人员前来参观和学习。
3. 注重植物资源的完善和利用,引进国内外珍稀植物,建立种植示范基地,提供相关产业的技术培训和服务支持,推动植物产业发展。
园林专类园—植物园规划设计

园林专类园—植物园规划设计
植物园是对植物种类和生态环境进行科学收集、整理和展示的场所。
其主要目标是通过展示、教育和研究来提高公众对植物的认识和理解。
因此,植物园的规划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植物园的规划设计应该兼顾科学性和观赏性。
这意味着在收集和展示植物的同时,要注重保护植物的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植物园可以按照植物分类、地理分布、生态环境等方式进行布局,以展示不同类型的植物和他们的自然生境。
其次,植物园的规划设计应该注重游客的体验。
植物园不仅仅是专业研究机构,也是一个对公众开放的场所,因此应该注重游客的视觉和感官体验。
设计可以结合景观、照明、音乐等元素,创造出一个宜人、舒适的环境,让游客在参观过程中感受到植物的美和神奇。
此外,植物园的规划设计还应该注重教育功能。
植物园可以设立教育展馆和科普讲座,向公众传播植物知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在规划设计中,可以设置信息牌和标识,提供植物的科学名称、生态特征、分布范围等资料,以便公众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每种植物的特点。
最后,植物园的规划设计还应该注重可持续性。
植物园作为一个长期存在的生态环境,应该注重生态保护和资源节约。
在植物选择上,应该优先选择本地特有的物种,以保护本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在园区管理上,应该采用绿色化管理措施,如节水灌溉、有机肥料等,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植物园的规划设计要兼顾科学性、观赏性和教育功能,注重游客体验和环境可持续性。
只有在这些方面都充分考虑的情况下,植物
园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植物乐园,为人们提供一个与大自然亲近、学习和放松的场所。
园林专类园-植物园规划设计教材教学课件

色彩搭配
巧妙运用植物的色彩特点,通 过对比、互补等手法,创造出
丰富的视觉效果。
文化内涵
结合当地文化和植物的象征意 义,通过植物配置传达文化内 涵,提升园林的艺术价值。
不同类型植物园的植物配置特点
综合性植物园
配置多种类、多生态型的植物,强调 生物多样性和科学性,展示丰富的植 物资源。
主题植物园
以某一特定类型的植物为主题,如花 卉、果树、药用植物等,强调植物的 观赏价值和特色。
选择多种类、多品种的植物, 丰富植物园的生物多样性,提 高园内的生态稳定性。
景观美学原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考虑植物的观赏价值和美学效 果,如花色、叶色、树形等,
以创造优美的园林景观。
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
01
02
03
04
空间层次
利用不同高度和形态的植物, 形成错落有致的空间层次感,
增强景观深度。
季相变化
根据植物的生长周期和季相变 化特点,合理配置不同季节开 花的植物,使园内四季有景。
生态修复植物园
选择对环境有修复作用的植物,如水 土保持、空气净化等,强调植物的环 境保护功能。
地域特色植物园
以展示地域特色植物为重点,强调植 物的地域性和文化内涵,反映当地的 自然和文化特色。
04 植物园的园路与设施设计
园路设计
园路布局
道路景观
根据植物园的规模、地形和景观需求, 合理规划园路的走向、宽度和长度, 确保游客安全、便捷地游览。
植物园的文化内涵与表达方式
植物园的文化内涵
植物园不仅是一个观赏植物的场所,更是一个传播植物科学知识和文化的平台。它通过 展示各种植物的形态、生态习性、生长环境等,向人们传递着自然之美和生命之力。
幼儿园未来花园:植物园规划设计方案

幼儿园未来花园:植物园规划设计方案1. 引言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重视自然环境对儿童的重要性,而植物园在幼儿园中的规划设计也变得越来越受重视。
植物园不仅是儿童学习与游戏的场所,更是他们了解和感受大自然的重要途径。
植物园的规划设计至关重要,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2. 关于植物园2.1 定义植物园是专门用于收集、保存、研究和展示各种植物的场所,也常用于进行植物教育和娱乐活动。
在幼儿园的植物园中,通常会结合儿童的游戏、学习和身心发展需求,创造一个富有乐趣和教育意义的空间。
2.2 植物园的意义通过植物园,儿童可以接触各种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习性、特点和用途,培养他们的植物兴趣,激发他们对自然的好奇心。
植物园也为儿童提供了一个放松身心的场所,有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3. 幼儿园未来花园的规划设计3.1 植物选择3.1.1 本地植物选择本地植物可以让儿童更好地了解自己所在地的植物资源,培养对家乡自然的关注和热爱。
3.1.2 多样性在植物园中种植丰富多样的植物,不仅可以增加儿童的观赏性,同时也有助于丰富他们的植物知识。
3.2 植物布局3.2.1 分区域将植物区域划分为不同主题,如花园区、果树区、草坪区等,有助于儿童对不同类型植物的整体认知。
3.2.2 交互性将一些可触及的植物设置在低矮的地方,让儿童可以更亲近地接触和感受植物的特点。
3.3 其他设施3.3.1 信息展示在植物园中设置一些标识牌和信息展示板,让儿童可以在游玩的同时了解植物的相关知识。
3.3.2 亲子活动定期举办一些亲子植物体验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增进亲子关系的同时培养儿童对植物的兴趣。
4. 个人观点在规划设计幼儿园未来花园的时候,我认为应该充分考虑儿童的游戏和学习需求,同时也要注重环境的自然与生态性。
植物园应该是一个具有教育意义的场所,让儿童可以在游玩中学到知识,在感受自然美的同时培养对自然的热爱。
5. 总结幼儿园未来花园的植物园规划设计需要综合考虑植物选择、植物布局和其他设施,以创造一个适合儿童游玩、学习和探索的空间。
植物园方案

植物园建设方案一、建设规模及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以及生态环境的恶化,城市居民对自然界植物的接触和了解越来越少,一个完善的自然生态系统已远离城市居民的生活。
植物园作为一个生态系统、一个保留地,不仅能改善城区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还能开展科学研究,更能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普及植物知识,揭开自然界中千姿百态的植物奥秘,为市民提供一个集科普科教、观光休闲于一体的理想场所。
二、项目概况本项目位于XX公园内,离市中心约3公里,其原址为市苗圃基地,占地面积为265000㎡(397亩)。
该项目地块地势由东至西逐渐递增,最高地势达到1445.1米,而最低地势为1430.5米,由于地块较大,高差分布均匀,地表看去仍然为平地。
土质理化性能好,结构疏松、通气,保水、保肥能力强,是适宜于园林植物生长的土壤。
三、总体规划定位规划定位是以植物专类园为主要内容的观赏园艺型植物园,具有观光旅游、科普科研、生态示范等功能,突出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将为广大市民提供一处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四、规划设计原则1、生态环保原则全园以乡土植物为基调植物,香樟、桂花为骨干树种加以配植垂柳、红枫、银杏、水杉、女贞、紫薇、杜鹃、山茶、火棘、竹类、鸢尾等,这些植物不仅最适宜在当地生长,管理和维护的成本也较低,还因为乡土树种的消失已经成为当代主要的环境问题,所以保护和利用乡土物种也是时代对于我们的要求。
2、以人为本原则充分利用具有生态代表性且景观突出的植物群落作为环境设计的主体要素,同时辅以在当地表现良好的外来植物,从而打造出一个生态健康、季相分明且能充分调动游人“形、声、色、味、触”这五感的互动环境,让游人在观赏美丽的自然风光的同时,亦能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美妙境界。
3、可行性原则坚持以能够健康生长、管理容易、苗源丰富、移栽成活率高的植物为主体,形成大面积的绿色环境,适当配置观赏性高、能体现植物分类系统的珍贵树种。
五、功能分区及景观规划(一)入口服务区考虑到周边关系和日后交通需要,我们在园区南侧、东侧共设置三个入口,东侧的为主入口,入口附近设有停车场。
园林规划设计:第五章 植物园

第一节 概述
一、植物园的起源与发展
1、西方植物园
5—8世纪西方修道院庭园(由菜园、药草园组成,药草
园有药用植物、观赏植物)
14世纪意大利植物园
(植物的收集、引种——植物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研究)
17—18世
纪近代植物园(林奈植物分类系统——植物园分类区成为
规划重点)
现代植物园(引种驯化、植物资源保护
与开发利用、遗传育种、观光游览、科学普及等)。
5、植物条件
园址原有植物种类丰富度直接反映了该地的综合自然条件。
6、城市条件
(1)位于城市水源的上游。
(2)我国综合性植物园分科学院系统(以科研为主)与园林 系统(以观光游览为主)两大类。
2、专业性植物园
(1)根据一定的科学、专业内容布置的植物标本园、树木 园、药圃等。
(2)专业性植物园大多数属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即附属 植物园。
第二节 植物园规划
一、园址的选址
1、水源条件:植物生长与植物园造景的需要
(1)要有充足的水源 (2)较好的排水条件 (3)良好的水质(不受污染)
2、地形地貌:创造不同的生态环境;形成 不同的小气候。
(1)海拔高度:引种不同地区的植物。
(2)坡向(阳坡、阴坡):引种
(2)地势:A 影响水土状况,引起小气候变化以及土壤其他 因子的差异,影响植物生长和分布;
B 不同坡度形成不同地形,影响主务员的职能分 区。
2、中国植物园
汉代帝王林苑(名果木、奇花卉)
宋代司马光独乐
园的采药圃 (药用植物园)
近现代植物园。
二、植物园的职能
1、科学研究:引种驯化、遗传育种、保护开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园应选址于有充足的水源之地,水是植物园内生产、生 活、科研、游览等各项工作和活动的基本保证,也是园内景 观不可缺少的因素,最好具有丰富的地形及不同高度的地下 水位,满足不同植物对水分的需要,有方便的灌溉系统以及 完善的给排水系统和供电系统。
要注意满足不同植物对土壤酸碱度、土壤结构和条件的要求, 同时要求土层深厚、含腐殖质高。保持土壤水分和渗水性适 中,满足植物生长要求。
6
2、科普教育区 是集中设置科学普及教育的内容及设施区域。该区所包含内容有:
少年儿童园艺活动区、图书馆、标本馆、植物博览馆、报告厅等。 3、科研试验及苗圃区 是专门进行生产和科学研究的用地,为了减少人为的破坏和干扰,
一般不对游人开放,仅供专业人员参观学习。主要包括:实验苗圃、 繁殖苗圃、移植苗圃、原始材料圃、实验室、研究室、温室、荫棚、 冷室、消毒室、冷藏库等。科研试验及苗圃区应与展览区隔离。应 设有专用出入口,并且要与城市交通有方便的联系。 4、服务与职工生活区 为方便游客,植物园应设置包括餐饮、小卖及其他各种服务的服务 区,由于植物园多数位于城市郊区,路途较远,为方便职工上下班, 并满足职工生活需要,应设有相应的职工生活区,包括宿舍、浴室、 锅炉房、综合性商店、托儿所、食堂、理发等。布置方式与居住区 相似。
园址最好选择具有丰富天然植被的,供建园时利用,对加速 建园、及早出效果十分有利。
3
2、规模
一般综合性植物园:面积在40hm2以上(不包括水面),通常 以65~130hm2为宜。特大型城市及风景旅游城市如北京、上 海、杭州、广州可适当再大一些。
大型植物园:规模可达250~330hm2。 专类植物园:以展出具有明显特征或重要意义的植物为主要
10
第五章 植物园规划设计
一、植物园类型
植物园按其性质和收集的植物的种类可分为:综合性植 物园,专业性植物园。 1、综合性植物园——其收集、栽培的植物范围广、种类多,内 容丰富,是兼备科研、游览、科普及生产多种职能为一体, 规模较大的植物园。也是目前世界上较普遍的一种类型。 2、专业性植物园——是指根据一定的学科、专业内容布置的植 物标本园、树木园、药圃等,一般规模较小。如浙江农业大 学植物园、武汉大学树木园、广州中山大学标本园、南京药 用植物园(属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等。这类植物园大多数 隶属于某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又可称为附属植物园。
内容,全园面积宜大于2hm2, 独立盆景园:一般以大于2hm2为宜(附属于其它公园内的盆
景园面积不受此标准限制)。 植物园的用地规模应考虑今后的发展,留有预留用地。 一般展览区用地面积较大可占全园总面积的40%~60%,苗
圃及实验区用地占25%~35%,其他用地占25%~35%。
4
三、功能分区
按植物的形态、生态习性与植被类型布置展览区:常用人工气候 室和展览温室相结合的方法,展览温室可布置热带雨林、季雨林 景观,也可布置以仙人掌及多浆植物为主题的热带荒漠景观。
按照园林植物的观赏特性及园林艺术的表现方式布置的展览区: 如松柏园、月季园、竹园、山茶园、杜鹃园、木兰园、梅园、鸢 尾园。
5
厦门万石 植物园 分区图
1
二、选址与规模
1、选址 植物园的用地选择应根据所建植物园的类型、属性、目的和
主要服务对象,以及植物园所需面积的大小等问题来确定。 侧重于科学研究的科学院系统的植物园,主要服务对象是科 学工作者,其位置宜选择交通较方便的远郊区;而主要面向 城市居民、中小学生服务的侧重于科学普及和一般性研究的 植物园,最好选择交通方便的近郊区;属于大专院校或农林 医、园艺单位专用的植物园,宜选择在校园一角或靠近单位 所在地。 应远离工厂区和其他城市污染区,一般应设在城市的上风、 上游处,以免植物遭受污染. 为了满足植物对不同生态环境和生活因子的要求,园址应选 择在地形地貌较为复杂,具有不同小
四、植物园的建筑设计
展览性建筑——包括展览温室、大型植物博物馆、展览荫棚、 科普宜传廊等。展览温室、植物博物馆是植物园的主要建筑, 游人比较集中,应位于重要的展览区内,靠近主要人口或次 要人口,常作为全园的构图中心。科普宜传廊根据需要,分 散布置在各区内。
科学研究用建筑——包括图书资料室、标本室、试验室、工 作间、气象站等。苗圃的附属建筑还有繁殖温室、繁殖荫棚、 车库等,布置在苗圃试验区内。
园林景观建筑(含小品)——主要作园林点景和游人休憩之 用,如亭、廊、榭、塔、小桥、汀步、桌椅、圆灯等。
服务性建筑——包括植物园办公室、招待所、接待室、茶室、 小卖部、食堂、休息亭廊、花架、厕所、停车场等,这类建 筑的布局同公园相近
9
五、游路设计
1、植物园要有清晰的游线组织 注意道路系统对植物园各区的联系、分隔、引导及构图中的作用。 植物园的道路系统道路网应成环状,避免游人走回头路。 道路系统最好于分区系统取得一致,以获得完整的内部秩序。
1、科普展览区
按照植物进化原则和分类系统布置的展览区:我国在裸子植物区 多采用郑万钧系统,被子植物区多采用恩格勒或哈钦松系统。
经济植物展览区:该区是按照植物的经济用途布置 主要展示野 生植物和栽培植物的经济用途,一般可分为:药用植物、香料植 物、油料植物、橡胶植物、糖类植物、纤维植物、淀粉植物等。 多用绿篱或园路为界进行划分。
2、植物园道路系统的布局与公园有许多相似之处,一般可分为三级: 主路:4~6m宽,是园中的主要交通路线,应便于交通运输,引导游
人进入各主要展览区及主要建筑物,并可作为整个展览区与苗圃试 验区,或几个主要展览区之间的分界线和联系纽带。 次路:2~4m宽,是各展览区内的主要道路,一般不通大型汽车,必 要时可能行小型车辆。它将各区中的小区或专类园联系起来,多数 又是这些小区或专类园的界线。 小路:1.5~2m宽,是深入到各展览小区内的游览路线,一般不通 行车辆以步行为主,为方便游人近距离观赏植物及日常养护管理工 作的需要而设。有时也起分界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