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市森林植物园总体规划文本
张家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张家界市创建湖南省园林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

张家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张家界市创建湖南省园林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张家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6.09.29•【字号】张政办函〔2016〕104号•【施行日期】2016.09.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张家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张家界市创建湖南省园林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张政办函〔2016〕104号永定、武陵源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张家界市创建湖南省园林城市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张家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6年9月29日张家界市创建湖南省园林城市实施方案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完善城市功能,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张家界,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根据《湖南省园林城市标准》,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围绕“提质张家界打造升级版”战略部署,以市中心城区和武陵源城区园林绿化为重点,以外围大环境绿化为依托,充分利用现有山体、水系等自然条件,按照“城区园林化、道路林荫化、庭院花园化、滨河游园化、山体森林化”的思路,严格执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把张家界建设成为绿地布局合理、山水景观融合、人居环境优美的园林城市,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按照《湖南省园林城市标准》和修订的《张家界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因地制宜、奋力推进,在综合管理、绿地建设管控、城市容貌、生态环境、市政设施等五个方面达到湖南省园林城市标准,力争2017年申报并通过湖南省园林城市现场考核。
三、工作任务(一)强化城市规划管理。
按照《湖南省园林城市标准》,充分利用自然景观和河流水系、文化资源,高标准修编《张家界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并尽快纳入城市总体规划认真实施。
要通过规划手段,加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规范城市建设行为,合理布局城市公共设施和各种绿地,突出市中心城区“一环、两廊、三带、多点”绿色网络结构,完善绿地功能,确保城市绿地建设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逐步形成良好的城市生态系统。
湖南省森林植物园特色植物专类园的营建与发展对策

湖南省森林植物园特色植物专类园的营建与发展对策唐红;黄滔;刘玮;黄程前;陈永安【摘要】特色植物专类园建设是植物园发展与建设的重点,它不仅是植物园综合功能展现的载体,同时也为推进绿色生态环境建设发挥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文章详细介绍了湖南省森林植物园植物专类园的营建情况,并针对存在不足提出了发展对策,为进一步发展与建设好植物专类园提供参考.【期刊名称】《河北林业科技》【年(卷),期】2012(000)006【总页数】3页(P48-50)【关键词】植物专类园;营建;发展对策【作者】唐红;黄滔;刘玮;黄程前;陈永安【作者单位】湖南省森林植物园,湖南长沙410116;湖南省森林植物园,湖南长沙410116;湖南省森林植物园,湖南长沙410116;湖南省森林植物园,湖南长沙410116;湖南省森林植物园,湖南长沙4101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6.52湖南省森林植物园是中亚热带可持续利用的战略性植物资源储备基地、是全省共享可依靠的公共科学资源平台、长株潭城市群科普旅游和生态休闲中心,集物种保存、科学研究、科普教育、生态旅游、开发利用五大功能为一体。
全园先后迁地保育了植物208科900属3200种,现在以每年收集保存物种500种以上的速度稳步增长,为绿色湖南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为了进一步发挥植物园的综合功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特色植物专类园的建设成为了植物园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1 湖南省森林植物园的自然地理条件湖南省森林植物园属低丘岗地地貌,最高海拔106m,最低海拔50m。
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6.9℃,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4.6℃,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9.5℃;无霜期长,年均279.3d;年均降水量1400.6mm,年均相对湿度80%,日照时数年均1726h。
土壤系第四纪红色粘土母质上发育的酸性红壤,pH值4.0~5.5之间,土层较深厚,肥力中等。
园内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雨水集中;春温多变,秋旱明显;严寒期短,暑热期长,适宜森林植物繁育生长。
张家界市武陵源区生态旅游农业发展规划模板

张家界市武陵源区生态旅游农业发展规划张家界市武陵源区生态旅游农业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目录序章规划说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规划主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规划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规划期限...................................................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规划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武陵源区域概况及经济社会发展基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武陵源区自然资源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 一) 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二) 气候及水资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三) 地形地貌和土地资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四) 生态旅游及动植物资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武陵源区经济社会发展基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武陵源区发展面临的总体形势和基本判断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状况评价及典型特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张家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30)》(2017年修改)文本

《张家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30)》(2017年修改)《张家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30)》于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实施至今已经七年多以来,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迅猛发展和相关行业标准的不断更新,黔张常铁路、张吉怀高铁、荷花机场扩建、机场第二通道、武陵山大道、沙堤大道和轨道交通设施等国家及省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落地,我市城市空间布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城市功能和建设时序也需要相应做出调整,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四十六条和《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第三十八条的有关规定,根据市人民政府工作部署,2016年8月,我局委托湖南省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启动了《张家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30)》(2017年修改)的编制工作。
我局会同湖南省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通过两年的精心组织和编制,《张家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30)》(2017年修改)送审成果现已完成。
为了使规划的成果更加完善和科学合理,现广泛征求公众意见,特向社会公示。
一、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张家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30)》(2017年修改)。
(二)组织单位:张家界市规划管理局(三)设计单位:湖南省建筑设计院二、公示时间:2018年8月14日-2018年9月14日。
三、意见反馈:如有意见、建议,请来电、来信或发电子邮件向市规划管理局规划编制科反映。
地址:张家界市南庄坪南庄路市规划管理局联系电话:0744-******* 邮编:427000联系人:杜登庆、夏晖翔电子邮箱:25078336@《张家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30年)》(2017年中心城市局部修改)公示内容(一)修改背景《张家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30年)》自实施以来,有效地促进了张家界经济、社会、生态和旅游的协调发展。
但“2007版总规”的实施正面临新的形势与背景,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不少问题,主要是黔张常、张吉怀高铁及张家界西站的建设对沙堤片区建设时序和规模有较大影响,同时,一些重大市政公用设施布局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张家界青山绿水规划方案

存在问题与挑战
生态环境压力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生态 环境面临较大压力,包括森林 破坏、水土流失、水体污染等
问题。
旅游开发不足
部分旅游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开 发,旅游产品单一,缺乏深度 体验和文化内涵。
基础设施短板
部分偏远景区和乡村旅游点基 础设施不完善,交通不便,制 约了旅游业的发展。
市场竞争激烈
周边省市旅游市场发展迅速, 张家界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压
通过规划,加强对自然环 境的保护,确保旅游业的 可持续发展。
旅游品质提升
优化旅游资源配置,提高 旅游产品的品质和吸引力 。
经济效益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推 动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地 区经济的增长。
规划目标与愿景
目标
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胜地,实 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愿景
让每一位游客都能深刻体验到张家界 的自然之美和文化之韵,使之成为国 内外游客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济补偿。
投资回报机制
设计合理的投资回报机 制,保障投资者的合法 权益,提高投资积极性
。
PART 08
总结与展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项目成果总结回顾
生态环境改善
通过实施一系列生态修复和环境 保护措施,张家界的自然生态环 境得到了显著改善,水质、空气 质量等关键指标均有所提升。
旅游资源整合
成功整合了张家界市内的各类旅 游资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旅游 产品和线路,吸引了更多游客前 来游览。
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知名景点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天门山国 家森林公园、黄龙洞、宝峰湖等 著名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
光旅游。
旅游设施
目前,张家界市已经形成了较为 完善的旅游接待体系,包括酒店
张家界规划文本

齐心参与共创未来张家界市澧水两岸风貌城市张家界市澧水两岸风貌带城市设计——“山水格局聚灵气,新旧城区交映生辉”一、规划背景张家界市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城区周围自然环境优美,民族色彩浓郁。
其面对天门山,背靠紫舞台,茂木覆丘岗,澧水绕脚流的城市外围自然环境为开展旅游服务业,建设旅游城市、山水城市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基础。
同时澧水作为贯通城市的生态景观主轴线,是重要的景观资源带。
其沿岸地区的开发、利用,对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改变城市的形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澳大利亚GHD公司作为该规划设计的编制单位,力图从区域空间上综合把握整个城市设计,结合张家界的自然山水格局,整合现有旅游资源,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价值,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空间形态,将澧水两岸风貌带作为张家界市城市核心品牌来打造,构建以澧水为空间纽带的大气精美的“水岸画廊”。
二、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4、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5、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6、《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7、《张家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10)》8、《张家界市城市规划技术规定》9、《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10、《张家界市澧水风貌带概念性城市设计招标书》11、《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12、国家及省其它相关的规定及技术规范三、规划原则(一)规划设计原则1、历史文化保护的原则2、生态优先的原则3、以人为本的原则4、以旅游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原则(二)规划设计指导思想1、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在兼顾近期建设的同时,把规划的着眼点放在中长期上,立足把张家界市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城市。
2、充分发挥张家界市的旅游资源,建立起以旅游业为龙头的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体系,依靠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并利用旅游业所带来的丰厚利润和快速积累,在房地产开发等方面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城市规划--张家界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DOC 278页)文档

张家界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7-2030)说明书目录(初稿)第一章项目概况.................................................. - 1 -1.1 规划编制的主要过程...................................... - 1 -1.2 规划依据................................................ - 3 -1.3 规划期限................................................ - 3 -1.4 规划范围与用词说明...................................... - 4 -1.5 规划修编背景............................................ - 5 -1.6 规划修编缘由............................................. - 7 -1.7 规划指导思想与技术路线.................................. - 8 - 1.7.2 规划技术路线................................................ - 8 -1.7 修编重点................................................ - 9 - 第二章城市概况................................................. - 11 -2.1 区位................................................... - 11 -2.2 行政区划与人口......................................... - 11 -2.3 历史沿革............................................... - 11 -2.4 文化特征............................................... - 12 -2.5 自然条件............................................... - 12 -2.6 资源状况............................................... - 13 -2.7 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 15 -2.8 城镇建设状况........................................... - 15 -2.9 市域交通状况........................................... - 16 - 第三章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回顾与评价.............................. - 17 -3.1 城市建设历程........................................... - 17 -3.2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回顾................................... - 18 -第四章城市发展综合分析........................................ - 22 -4.1 城市发展条件........................................... - 22 -4.2 城市发展的优劣势条件分析................................. - 28 -4.3 城市发展的阶段判断..................................... - 31 - 第五章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 - 38 -5.1 城市发展定位........................................... - 38 -5.2 城市发展目标........................................... - 39 -5.3 总体发展战略........................................... - 47 -5.4 产业发展引导与布局..................................... - 52 - 第六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 54 -6.1 市域城镇体系现状与存在问题............................. - 54 -6.2 市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 - 54 -6.3市域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规划.................................. - 58 -6.4 市域城镇职能结构规划................................... - 61 -6.5 市域城镇空间结构规划................................... - 62 -6.6 市域产业布局规划....................................... - 64 -6.7 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 65 - 第七章市域自然遗产与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 72 -7.1 自然遗产保护规划......................................... - 72 -7.2 市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 77 -7.3 市域空间管制规划......................................... - 81 - 第八章城市规划区协调发展规划.................................. - 88 -8.1 城市规划区范围......................................... - 88 -8.2 城市规划区现状......................................... - 89 -8.3 城市规划区协调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 - 89 -8.4 城市规划区协调发展区划................................. - 89 -8.5 城市规划区空间管制规划................................. - 91 -8.6 城乡协调发展与建设..................................... - 93 -8.7 重要基础设施协调发展规划............................... - 93 - 第九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 95 -9.1 城市性质............................................... - 95 -9.2 城市人口规模........................................... - 96 -9.3 城市建设用地控制规模.................................. - 102 -第十章建设用地条件分析与城市发展方向........................... - 104 -10.1 城市用地条件分析..................................... - 104 -10.2 建设条件分析.......................................... - 105 -10.3 建设用地评价......................................... - 105 -10.4 城市用地发展方向...................................... - 106 -10.5 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研究.............................. - 107 - 第十一章一城两区协调发展规划.................................. - 108 -11.1 规划缘起.............................................. - 108 -11.2 职能分工与发展策略.................................... - 108 -11.3 布局结构与规划引导.................................... - 109 - 第十二章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 - 114 -12.1 用地现状和存在问题.................................... - 114 -12.2 用地布局原则.......................................... - 115 -12.3 空间布局结构.......................................... - 116 -12.4 规划建设用地构成...................................... - 121 -12.5 组团职能定位与用地布局................................ - 122 -12.6 混合用地规划.......................................... - 126 -12.7 发展备用地规划........................................ - 126 -12.8 土地使用强度管制规划.................................. - 127 -12.9 澧水城市段滨水地区规划建议............................ - 127 - 第十三章中心城区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 129 -13.1 现状概况与存在问题.................................... - 129 -13.2 规划原则与目标........................................ - 130 -13.3 总体布局.............................................. - 131 -13.4 行政办公用地规划...................................... - 133 -13.5 商业金融业用地规划.................................... - 134 -13.6 旅游服务及度假设施.................................... - 137 -13.7 文化娱乐用地规划...................................... - 139 -13.8 教育科研用地规划...................................... - 140 -13.9 医疗卫生用地规划...................................... - 142 -13.11 社会福利设施.......................................... - 146 -13.12 社区建设.............................................. - 146 - 第十四章居住用地规划.......................................... - 147 -14.1 居住用地概况.......................................... - 147 -14.2 存在问题分析.......................................... - 149 -14.3 住房建设发展目标...................................... - 150 -14.4 指导思想及规划策略.................................... - 150 -14.5 规划建设措施及规划建设指标选取........................ - 152 -14.6 居住用地布局规划...................................... - 154 - 第十五章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 158 -15.1 现状与存在问题........................................ - 158 -15.2 规划目标.............................................. - 162 -15.3 道路交通发展策略...................................... - 162 -15.4 道路系统规划.......................................... - 164 -15.5 道路交叉口与停车场规划................................ - 167 -15.6 公共交通规划.......................................... - 168 - 第十六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 171 -16.1 现状及存在问题........................................ - 171 -16.2 规划原则与目标........................................ - 173 -16.3 总体布局结构.......................................... - 174 -16.4 绿地系统规划.......................................... - 175 -16.5 城市绿线管理.......................................... - 179 - 第十七章中心城区景观风貌与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 180 -17.1 城市现状景观风貌的特征与问题.......................... - 180 -17.2 规划目标与策略........................................ - 181 -17.3 城市景观风貌规划...................................... - 182 -17.4 中心城区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 188 - 第十八章市政工程规划.......................................... - 191 -18.1 供水工程规划.......................................... - 191 -18.2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 - 199 -18.4 通信工程规划.......................................... - 210 -18.5 燃气工程规划.......................................... - 215 -18.6 环卫设施规划......................................... - 220 - 第十九章环境保护规划.......................................... - 224 -19.1 城市环境质量现状及趋势分析............................ - 224 -19.2 规划原则.............................................. - 226 -19.3 规划目标.............................................. - 226 -19.4 环境功能区划.......................................... - 227 -19.5 环境质量控制措施...................................... - 228 - 第二十章综合防灾规划.......................................... - 230 -20.1 防洪规划.............................................. - 230 -20.2 人防规划.............................................. - 234 -20.3 消防规划.............................................. - 238 -20.4 抗震规划.............................................. - 243 - 第二十一章中心城市旧区更新规划................................ - 245 -21.1 旧区范围与主要问题分析................................ - 245 -21.2 城市旧区更新的目标与原则.............................. - 246 -21.3 城市旧区更新的策略.................................... - 247 -21.4 旧区更新规划措施及要点................................ - 248 -21.5 实施措施建议.......................................... - 251 - 第二十二章中心城区发展时序规划................................ - 253 -22.1 中心城区发展时序规划.................................. - 253 -22.2 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 - 254 -22.3 城市远景发展构想...................................... - 255 - 第二十三章规划管理措施建议.................................... - 257 -第一章项目概况1.1 规划编制的主要过程1、项目准备阶段2006年4月27日,张家界市人民政府向省人民政府提交了《张家界市人民政府关于修编(调整)张家界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请示》。
张家界市城市总体规划成果文本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 (3)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6)第四章遗产与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2)第五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16)第六章城市规划区协调发展规划 (17)第七章一城两区协调发展规划 (20)第八章中心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和布局结构 (22)第九章中心城市居住用地规划 (27)第十章中心城市公共设施规划 (29)第十一章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33)第十二章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34)第十三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37)第十四章城市景观风貌规划 (39)第十五章市政工程规划 (43)第十六章环境保护规划 (48)第十七章综合防灾规划 (49)第十八章旧城更新规划 (51)第十九章中心城区发展时序规划 (54)第二十章武陵源城区总体规划 (56)第二十一章规划管理措施建议 (60)第二十二章附则 (61)附表一:张家界市域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表 (62)附表二张家界市域城镇职能结构表 (63)附表三城镇发展用水需求预测表: (64)附表四规划区空间管制因子表 (65)附表五永定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一览表 (66)附表六张家界市区规划主要公园一览表 (67)附表七武陵源城区城市总体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 (69)附录一:《关于同意修改张家界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湘建规[2008]84号附录二:《关于印发《张家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纲要评审会议纪要》的函》――湘建规[2008]156号附录三:《湖南省城乡规划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关于《张家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纲要》的技术审查意见》――湘规专[2008]2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张家界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加强对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的保护,协调城市建设和旅游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和湖南省建设厅《关于同意修改张家界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湘建规[2008]84号,特编制《张家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30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家界市森林植物园总体规划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张家界市林业局2008年6月张家界市森林植物园总体规划编制人员名单项目主持人:庄昌盛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副教授技术顾问:覃章志张家界市林业局,副调研员技术总负责:黄山如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授制图总负责:唐代生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副教授主要完成人:唐代生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黄宏全张家界市天门山管理处,高级工程师马丹丹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研究生黄妮娜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研究生唐毅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研究生张天眷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研究生前言2007年11月28日,张家界市林业局委托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承担《张家界市森林植物园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成立了《张家界市森林植物园总体规划》项目组,先后组织了有关专业人员多次进入现场,进行现状踏勘、外业调查、展开基础资料收集等工作;与相关的领导、专家、技术人员,多次进行座谈,确定了森林植物园的范围和规模、分区、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等重要问题;于2008年6月30日向张家界市林业局递交了总体规划设计说明书(征求意见稿)及有关文本;张家界市林业局组织相关的领导、专家、技术人员进行了评审,提出了修改意见;项目组根据修改意见完成了《张家界市森林植物园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张家界市森林植物园是以森林植物标本园、杜鹃园、武陵山区兰花资源圃、盆景赏石园、武陵山区珍稀药用植物园及以大面积天然次生林为基础的原生态植物观赏区为主的集自然景观、森林游憩、森林保健、科学研究、科普教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森林植物园。
张家界市森林植物园在具有一般森林植物园的特点外,它地处国内外知名旅游胜地张家界境内,园区交通便利,有张家界至桃源县和张家界至沅陵县的公路经过,距张家界市区仅20公里,距张家界火车站及张家界荷花机场均只有20公里左右。
为此在总体规划中我们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L Y/T5132-95)、《张家界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暨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2007年通过评审)考虑园内现有森林资源现状和资源的开发条件、张家界市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状况、张家界市的旅游客源市场状况,根据生态保护、多功能滚动发展及协调性原则,我们把张家界市森林植物园的定位为:整个武陵山区珍稀森林植物的积聚点,武陵山区珍稀森林植物的繁育点;集科学研究、生态科普教育和示范;以及生态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
在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得到了湖南省林业厅、张家界市林业局、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目录第一章基本情况一、自然条件二、社会经济条件三、历史沿革第二章森林资源评价及开发建设条件评价一、森林资源评价二、开发建设条件评价第三章规划依据、指导思想和原则一、规划依据二、规划的指导思想三、规划的原则四、森林植物园的定性第四章分区规划一、功能分区二、分区详述三、景点及项目设计四、道路规划第五章植被改造规划一、天然次生林改造方针和原则二、天然次生林改造的方法三、天然次生林改造形式四、天然次生林改造植物的选择五、天然次生林改造植物栽植方式六、天然次生林改造植物配置第六章保护规划一、生态环境保护二、生物资源保护三、安全保护第七章组织管理一、管理体制二、组织机构和人员编制第八章投资概算与开发建设顺序一、概算依据二、投资概算三、资金筹措第九章效益评价一、经济效益评价二、生态效益评价三、社会效益评价附录一张家界市森林植物园现有树木名录表附录二张家界市森林植物园拟引种树木名录表附图第一章基本情况一、自然条件张家界市森林植物园,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
北纬29°1´46″—29°3´8″,东经110°35´37″—110°36´8″。
东西与永定区的双溪桥乡的双溪桥村交界,西北与永定区的三岔乡梳妆塔村接壤。
东西长约2518.5m,南北宽约1539.6m。
园区面积为578.88公顷(8683.2亩)。
其中国有面积(原白云庵国有林场的喻家溪工区)215.25公顷(3228.8亩)。
距张家界市区20公里。
张家界市至沅陵、桃源的公路从公园南端穿过,交通十分便利。
园区地处武陵山脉腹地,地形西南高东北低,其主要地势是由园区西南角最高海拔1098米的团包虎主山脉,向东、北两边延伸,形成了以花桥、二顶上、风车口、黄土岗、老虎咀等山弯,最低海拔406米,构成了较为明显的沟谷地貌,相对高差692米。
植物园管理处海拔460米。
园区属于低山地山区,年平均气温14.9℃,夏季平均气温26.8℃,冬季平均气温3.2℃,年降雨量1452毫米,无霜期在220—260天左右。
园区成土母岩以沙岩为主,间有页岩,土壤为黄壤,土层厚度在30—80公分之间,表土层在20—45公分之间,腐殖质在5公分左右,PH值6—7。
园内植被组成属泛北极植物区,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的华中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
总的来讲,植被组成复杂,既有热带植物的区系成分,又有温带植物区系种类,既有古老种类,又有新进化的类型。
始建于1979年的树木标本园内共有木本植物63科231种(见附表一)。
此外园内还有大庸鹅耳枥、大庸酸竹等特有树种,可见,植被资源非常丰富,是一个天然的森林植物园。
二、社会经济条件张家界市位于湖南省的西北部,东与常德交界,南与沅陵县毗连,西与永顺县、龙山县接壤,北与湖北省的鹤峰县和宣恩县为邻。
市内总面积9563平方公里,辖 2 区 2 县。
2006 年末,全市总人口 161.45 万,其中72%为土家族、白族、苗族等少数民族。
张家界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适宜农、林、牧、副、渔业发展。
张家界市因旅游而建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1982年,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成为全国第一园,在当时填补了我国没有国家公园的空白;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张家界辖区内的武陵源风景名胜区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之后,1992年7月国家林业局批准建立了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由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索溪峪自然保护区、天子山自然保护区三大景区构成的武陵源核心景区,面积达264平方公里;全市被列为省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多达500余平方公里。
二十多年来,全市已建成国家等级旅游区点12 处,其中5A 级1 处,4A 级5 处,建成游览线30多条,建成景区游道300多公里和景区登山索道两条;旅游交通和旅游接待服务设施日趋完善,旅游日接待能力可达3.62 万人;全市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8 个,其中国家级 2 个、省级 3 个,面积达702 平方公里;张家界市以独特的自然和厚重的人文景观而享誉中外,正努力“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
张家界市已初步构成公路、铁路、航空三位一体的交通网络,进出十分便捷。
通讯设施完善,程控、微波通讯随时可直拨世界各地,信息高速公路全面启动,国际互联网宽带技术已全面开通,为湘西北地区重要的通讯枢纽。
张家界市森林植物园位于永定区西南部,交通便利,距张家界火车站及张家界荷花机场均只有20公里左右。
正在修建中的张沅公路通车后,从张家界市区到森林植物园只有十几分钟的车程。
张家界市生态优良。
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1%,核心景区高达98%。
市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0.1%,景区为一级。
全市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为99.6%,90%的地表水水质达到了11 类标准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低于国家控制标准。
张家界自然资源丰富,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56.9 万千瓦,可开发量达104 万千瓦。
有煤、铁矿石、镍钼等矿产60 多种,已探明储量和可开发利用的28 种。
生物物种丰富,木本植物有110科1049种,脊椎动物有190余种。
有娃娃鱼、中国鸽子花、银杏等国家一、二级珍稀保护动植物81 种,还有张家界独有的龙虾花茶和鹅耳枥.。
名优特产有“土家族四绝”(茅岩莓、葛根、岩耳、蕨菜)、张家界椪柑、菊花芯柚、湘西黄牛等。
张家界市经济发展迅猛, 2007年全年生产总值81.91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第一产业15.46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20.59亿元,增长21.7%;第三产业45.86亿元,增长8.8%。
人均生产总值达5213元,增长9.9%。
人均生产总值由湖南省第12位上升到第9位。
••••张家界市发展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投资环境好。
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待开发利用的自然和社会资源丰富。
服务体系高效便捷,建立了优化投资环境的长效机制,制定了“招商引资奖励优惠办法”和“保护外来投资的若干规定”。
张家界市森林植物园作为整个武陵山区珍稀森林植物的聚集地;对武陵山区珍稀森林植物进行驯化、展示、繁育,向国内外推介;是集科学研究、生态科普教育和示范、以及生态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森林植物园。
张家界市森林植物园将是张家界市旅游业的一个新亮点;也是林业部门将自身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的极具潜力的朝阳产业,是实现生态经济良性循环的绿色经济。
三、历史沿革张家界市森林植物园原为永定区国有白云庵林场的喻家溪工区,属湖南省林业厅管理的全民所有制事业性的科研、生产经营单位。
白云庵林场的天门山工区,1986年被原大庸县人民政府定为自然保护区,1992年7月经原国家林业局批准建立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
现已成为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主要组成部分。
白云庵国有林场于1994年进行“八五”森林资源清查;1998年对林场森林资源进行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的划分;于1999年4月根据《森林法》的规定和国家林业局《林业经济体制改革总体纲要》的精神以及1998年1月《湖南省国有林场分类经营规划实行的规划》,及张家界市有关林业分类经营的要求,编制了《白云庵国有林场分类经营规划》。
园区内的天然次生林划归为水源涵养林。
第二章森林资源评价及开发建设条件评价一、森林资源评价张家界市森林植物园地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以天然次生阔叶林为主,物种资源组成丰富。
约占张家界市全部植物种类的50%左右,园区内现有维管植物1200多种(220科,400多属),境内木本植物达450多种。
特有类型群集分布。
园区内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共21种,其中I级 6 种:光叶珙桐、银杏、水杉、伯乐树、红豆杉、南方红豆杉;II级15种:黄杉、金钱松、蓖子三尖杉、香榧、巴山榧、鹅掌楸、厚朴、凹叶厚林、连香树、樟、闽楠、桢楠、红椿、伞花木、香果树。
园内森林资源分布相对较集中。
森林植物园现有观赏价值高的植物资源主要集中在园区入口两侧山上,分布相对集中,这种特点一方面使游人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观赏,另一方面便于生产管理。
张家界市森林植物园原为永定区国有白云庵林场的喻家溪工区,边界清楚,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权属无争议,无土地使用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