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在植物园总体规划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园林规划设计中GIS的应用探究

园林规划设计中GIS的应用探究

园林规划设计中GIS的应用探究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如rsgis技术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现代测绘。

GIS技术在景观规划行业中的应用。

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论述了GIS技术在园林规划中的应用。

关键词:景观规划GIS技术应用简介对于当前的景观规划设计工作,新的规划理论和规划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GIS在这一行业中以其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为园林规划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使许多感性规划知识逐步向精细化、定量化方向发展,使景观规划更科学、准确地把握自然景观的状态。

1.GIS技术综述1.1 GI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

在计算机系统的支持下,对整个或局部地球表面空间的地理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计算和分析。

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它涉及地理空间实体数据及其相互关系,包括空间定位、图形、遥感图像、属性等,用于分析和处理分布在某一地理区域内的各种现象和过程,解决极其复杂的规划、决策和管理问题。

GIS具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需要计算机和相关的子系统;二是GIS的对象是空间数据,如点、线、面、体等;第三是GIS技术具有数据综合、仿真、分析和评价的强大优势。

传统方法或普通信息系统难以获取和重建的重要信息,可以用整个过程模拟和预测地理空间的演化。

第四,地理信息系统与测绘地理有着密切的关系。

1.2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GIS系统由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地理空间数据和系统管理人员四部分组成,核心部分是软硬件系统。

空间数据库包含地理信息系统的地理内容。

管理者和用户决定并实现系统的工作和信息表示。

(1)数据导入:外部原始数据传输到内部系统,这些数据很快从外部格式转换为内部格式,便于系统处理。

常见的三种形式有:第一,行走跟踪模拟数字跟踪仪实现全数字化,第二是通过扫描数字化光栅实现数字化,第三是传统的键盘输入。

(2)数据存储和日常管理:数据存储和数据库管理包括地理信息元素的位置、连接关系以及如何构造和组织数据。

简析GIS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简析GIS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简析GIS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摘要:本文详细探讨了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中对GIS技术应用现状,并分三个角度对两者间的关系进行详细论述,希望能对提升GIS技术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方面有所帮助。

关键词:GIS;园林;景观;应用随着科技力量的增强和社会经济的发展,GIS技术在近年来已经被普遍应用到各行各业中,人们一般都认为它是一个决策系统,而且非常强大和灵活。

在30年内GIS技术为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提升做出了重大贡献,如其在资源调研、环境检测、水利工程、电力工程、农业、渔业、各类统计等各项工作中有着巨大的作用。

本文主要论述了GIS技术在园林绿化工程中的应用。

一GIS的定义和应用1、GIS又被称为地理信息系统,是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的简写形式。

GIS技术是基于计算机技术下的一种信息管理系统,其主要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

GIS技术对计算机的需求主要集中在软、硬件上,据此对数据进行处理,有储存、查询和分析以及输出等,数据处理的结果可被当做帮助用户进行决策的最有力综合性依据。

因为GIS技术包含的内容太多,涉及的面太广从而为其准确概念的提出创造了不小难度。

当前我国主要从4个角度出发给出GIS概念,分别为功能性角度、应用性角度、工具性角度、数据库角度。

第一种定义,GIS 系统主要用于地理数据处理,包括收集、存储、检测、操作、分析以及显示等;第二种定义,按照GIS系统所处的领域为其进行分类性定义,土地类、城市类、规划类、空间决策类等各种信息系统;第三种定义主要参照GIS系统的工具性。

GIS系统主要是对空间数据进行收集、储存、查询、变换以及显示等,所以其工具性较强,该类定义主要强调了其工具性;第四种定义主要考虑其数据库基础。

GIS系统主要用于数据的处理,包括储存、分析等,该数据系统能有效形成空间次序,并自发组成操作性集合,以便更好的处理数据。

GIS系统实行的基础是计算机技术,其核心是数据库和地图可视化以及空间分析等技术。

GIS在植物园总体规划中的应用

GIS在植物园总体规划中的应用

GIS在植物园总体规划中的应用作者:庄莉彬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3年第02期摘要:将GIS 空间分析技术应用于植物园总体规划设计中,以福州植物园为例,通过对景区的高程、坡度、坡向、水文和视域等方面的分析,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地形和资源,对景区内各功能区进行合理的规划,为土地科学规划、科学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3S技术;总体规划;应用植物园是进行植物科学研究、引种驯化、植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科普教育的基地,也是供大众观赏、休闲的游览场所。

植物园最显著的特征在于拥有极为丰富的植物素材与植物景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科学技术水平。

它对城市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城市绿地体系的重要节点,将成为新的城市生态景观核心点及城市名片。

一.GIS 技术在规划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的概念自1963 年由诺基尔·汤姆逊(TomlinsonR F)提出后,目前已在多个学科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在德国、英国、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GIS的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涉及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资源保护、灾害预测等诸多领域。

近年来,俞孔坚、张会平等也分别GIS 为技术平台,对风景区的现状进行数字化分析,使规划更趋于科学性与合理性。

本案例尝试将GIS 空间分析技术应用于植物园总体规划设计中,通过对景区的高程、坡度、坡向、水文和视域等方面的分析,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地形和资源,对景区内各功能区进行合理的规划,为土地科学规划、科学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二.案例分析(一)研究区概况福州植物园位于福州市晋安区,建设范围涉及福州植物园植物大观园、福州北峰国有林场及宦溪国有林场,总面积2891.3公顷。

福州植物园前身为创建于1959年的福建省福州树木园,1993年被批准为福建省首家国家级森林公园。

1997年被评为全国森林公园十大标兵,1999年被评为全国首批AAAA级旅游风景区之一,2001年被评为全国文明森林公园,2012年被评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森林公园。

植物学研究中的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

植物学研究中的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

植物学研究中的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植物学研究是关于植物的分类、形态、生长、繁殖、分布以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等的学科。

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则是一种用于捕获、存储、管理、分析和显示地理空间数据的技术。

本文将探讨植物学研究中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应用。

一、地理信息系统在物种分布研究中的应用物种分布研究是植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究者能够通过空间分析和数据挖掘,对不同物种的分布进行细致的研究。

例如,可以利用GIS技术绘制物种的分布图,通过比较不同地区的物种组成和丰富度,探索物种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二、地理信息系统在植物生态研究中的应用植物生态研究是探究植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植物生态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GIS技术,研究者可以建立植物分布的数学模型,并结合环境因素,分析植物的适生区域和生态位。

此外,还可以通过GIS技术对植物群落结构、类型和演替过程等进行分析,深入理解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三、地理信息系统在植物保护研究中的应用植物保护研究旨在保护和维护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多样性。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植物保护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通过GIS技术,研究者可以实时监测植物的生长情况,预测疫病和害虫的分布范围,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此外,还可以通过GIS技术对植物保护区域的划定和规划进行优化,提高植物的保护效果。

四、地理信息系统在植物遗传研究中的应用植物遗传研究关注植物基因结构和遗传变异。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植物遗传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借助GIS技术,研究者可以对植物基因组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探索基因座与地理位置的关系。

此外,还可以通过GIS技术对遗传多样性进行评估,优化植物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总结起来,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植物学研究中具有广泛应用。

通过借助GIS技术,研究者能够深入了解植物的分布、生态、保护和遗传特性,为植物学研究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和手段。

园林规划设计中GIS的应用探究

园林规划设计中GIS的应用探究

园林规划设计中GIS的应用探究作者:王小宇来源:《现代园艺·园林版》2017年第09期摘要:GIS系统是地理信息系统的英文简称,其具有非常强的空间数据处理能力,有利于搜集、分析地理数据,并能够实现可视功能,对园林规划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主要分析了园林规划设计中GIS的应用优势以及具体的应用措施。

关键词:园林规划设计;GIS;应用1GIS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的优势1.1有利于对环境的分析在传统的园林景观设计中,主要应用的设计技术为CAD技术,而CAD设计中过于重视微观的设计,难以从园林地形因素着手进行设计,从而使得设计效果难以满足现代审美的要求。

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的提升,使得环境的协调性显得更加重要,而GIS的应用有效地解决了环境分析问题,使得园林设计更加科学、合理。

1.2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有效手段在传统的园林规划设计中,缺乏重视园林综合属性信息,主要利用CAD进行设计,从而难以考虑到园林地理环境以及园林属性等综合问题。

而GIS能够实现对空间设计的管理,有效填补了CAD设计的不足,可以分析坡度、坡向以及等空间等,建立高精度的数字模型,更有利于掌握和分析园林区域的地形,从而使得园林景观的设计与生态环境相契合。

1.3扩展传统园林规划设计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GIS技术,更有利于景观设计的合理性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契合性,从而使园林景观的设计更符合生态要求和人们的审美需求。

同时,通过GIS的应用,还能够为园林景区周围更大的区域环境规划提供一定的支持,从而使得园林景观的设计能够充分融入到周围的环境中,也使得传统的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得到有效的拓展。

2GIS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2.1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GIS主要是通过勘察、收集、整理环境地理信息,并建立环境模型,从而预报和分析环境的发展和变化趋势,进而为环境的设计以及环境的保护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测绘技术在城市绿地规划和植物园建设中的应用案例分享

测绘技术在城市绿地规划和植物园建设中的应用案例分享

测绘技术在城市绿地规划和植物园建设中的应用案例分享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绿地规划和植物园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提供更好的城市环境以及保护生态系统,测绘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城市绿地规划和植物园建设中。

本文将结合实际应用案例,探讨测绘技术在这些领域的应用。

首先,测绘技术在城市绿地规划中的应用可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实现。

以某市的城市景观规划为例,利用高精度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NSS)和卫星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量具有空间坐标信息的数据。

通过建立城市地理信息数据库并进行数据分析,规划人员可以在三维模拟环境中进行城市景观设计和空间布局。

通过引入测绘技术,不仅可以提高规划的准确性和可行性,还可以有效避免因规划冲突而导致的资源浪费。

其次,测绘技术在植物园建设中的应用也十分重要。

植物园作为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术研究、公众教育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利用高精度的测绘技术,可以对植物园的地形、土地利用和植被分布进行详细测量和分析。

这些数据不仅可以为植物园的设计和规划提供宝贵参考,同时也可以为植物资源保护和科学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例如,某市的植物园规划,规划者首先利用测绘技术完成对植物园区域的地形、水流以及植被类型的测量和分析。

然后,通过利用激光扫描技术对园内的植物进行三维建模,规划者可以在计算机虚拟环境中对植物进行动态观察和分析。

基于这些测绘数据,规划者可以更好地了解植物生长环境和相互关系,从而制定出针对性更强的规划措施,提高植物园的可持续性和生态效益。

此外,测绘技术在城市绿地规划和植物园建设中的应用还可以结合虚拟现实技术(VR)和增强现实技术(AR),实现交互式的规划和设计。

通过将收集到的测绘数据与虚拟现实场景相结合,规划人员可以移动在虚拟的城市绿地中,直观地感受景观变化,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和调整。

而借助增强现实技术,规划人员可以将虚拟设计与现实场景相结合,实时观察和评估设计成果的实际效果,提高规划的实用性和可视性。

地理信息系统知识:GIS在城市绿化管理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知识:GIS在城市绿化管理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知识:GIS在城市绿化管理中的应用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绿化成为城市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而城市绿化管理的精细化管理和高效化运作,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来实现。

其中,地理信息系统(GIS)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可以很好地帮助城市绿化管理工作的开展与实现。

本文将围绕着这个话题,介绍GIS在城市绿化管理中的应用。

一、GIS的基本概念GIS是地理信息系统的简称,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技术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获取、存储、处理、分析、管理、生成和展示的专业系统。

GIS 系统包含了地图制作、空间分析、数据管理和空间建模等多种功能,能够集成多种不同来源的地理信息数据,进行各种空间分析和决策支持,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和应用价值。

二、GIS在城市绿化管理中的应用1、绿地空间数据的管理城市绿地空间数据的管理是城市绿化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

GIS系统可以通过现代测量技术获取城市绿地的位置、边界、种类和面积等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存储到数据库中。

通过GIS技术,可以实现准确的绿地定位和分类整理,可以对城市内各项标准化绿地进行有序规划、利用和管理。

把城市内的绿地空间数据与城市规划数据、环境监测数据、交通运输数据、物业管理数据等数据相应的图层叠加在一起,可以快速、直观地发现城市绿化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为相关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基础数据的基础支撑。

2、绿化植物种植区域的规划和管理GIS在绿化植物种植区域规划和管理方面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现代多光谱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量的土地利用和植被数据,通过绿化工程的实施和居民环境调查,可以获取大量的绿化植物种植区域和绿化计划的信息。

GIS系统可以把这些信息整合到一起,对城市内的绿化地带进行分类、规划和管理。

实时监测绿化地带的生长状况和植被状况,以便可及时进行相应的疏水、施肥和喷药等工作。

此外,还可以通过GIS系统,利用现代地图、GPS技术、3D模型等技术手段生成虚拟的城市绿化地带模型,用于规划设计和方案展示。

GIS园林管理中的应用

GIS园林管理中的应用

园林管理中的GIS应用目录GIS在园林管理中的应用 (1)1. GIS在园林数据库管理方面的应用 (1)2. GIS在园林分析评价方面的应用 (2)园林管理信息化的问题分析 (3)1. 难以科学地确定园林绿地指标体系 (3)2. 重视美观设计,轻视生态要求 (3)3. 园林绿地规划的实施管理存在问题 (3)建立园林GIS的积极意义 (4)1. 全面的园林信息管理 (4)2. 快速的检索园林信息 (4)3. 园林信息的实时维护 (4)4. 园林信息的实时掌握 (4)园林地理信息系统特色应用 (5)1.基本介绍 (5)2.功能特点 (5)GIS在园林管理中的应用1. GIS在园林数据库管理方面的应用在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中需要搜集整理大量的资料信息,这些信息是建立园林GIS 的数据库来源。

具体地讲,园林系统的空间地理数据包括基础地理信息,如地形图、高程数据等;属性数据则包括气象资料、土壤资料、各类绿地的面积和质量特性及植物资料等,将园林系统的各种空间属性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就可以建立起一套有相关联系的GIS 数据库系统,有了这套系统,就可以进行园林信息的查询、检索与分类;根据随时更新的数据库系统,还可以实现园林系统的弹性规划和动态规划。

园林信息查询、检索与分类利用GIS 在信息收集、数据输入、数据库管理以及空间查询和分析上的功能,可以快捷、准确、全面地获取与园林相关的信息和数据,为园林规划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园林系统的规划在园林规划中引入GIS技术后,可以及时全面掌握园林系统在时空上的变化动态,相应作出更迅速、更准确的反应,实现园林系统的动态规划和弹性规划,并监督园林规划的实施,控制环境容量,促进的健康发展。

2. GIS在园林分析评价方面的应用GIS以数字世界表现自然界,具备完备的空间特性,不仅可以存储和处理大量地理空间数据,还具有极强的空间综合分析能力。

园林用地选址寻找适合某种用途的土地用于开发和建设,是GIS的典型应用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IS在植物园总体规划中的应用
摘要:将gis 空间分析技术应用于植物园总体规划设计中,以福州植物园为例,通过对景区的高程、坡度、坡向、水文和视域等方面的分析,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地形和资源,对景区内各功能区进行合理的规划,为土地科学规划、科学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3s技术;总体规划;应用
植物园是进行植物科学研究、引种驯化、植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科普教育的基地,也是供大众观赏、休闲的游览场所。

植物园最显著的特征在于拥有极为丰富的植物素材与植物景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科学技术水平。

它对城市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城市绿地体系的重要节点,将成为新的城市生态景观核心点及城市名片。

一.gis 技术在规划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的概念自1963 年由诺基尔·汤姆逊(tomlinsonr f)提出后,目前已在多个学科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在德国、英国、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gis的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涉及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资源保护、灾害预测等诸多领域。

近年来,俞孔坚、张会平等也分别gis 为技术平台,对风景区的现状进行数字化分析,使规划更趋于科学性与合理性。

本案例尝试将gis 空间分析技术应用于植物园总体规划设计
中,通过对景区的高程、坡度、坡向、水文和视域等方面的分析,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地形和资源,对景区内各功能区进行合理的规划,为土地科学规划、科学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二.案例分析
(一)研究区概况
福州植物园位于福州市晋安区,建设范围涉及福州植物园植物大观园、福州北峰国有林场及宦溪国有林场,总面积2891.3公顷。

福州植物园前身为创建于1959年的福建省福州树木园,1993年被批准为福建省首家国家级森林公园。

1997年被评为全国森林公园十大标兵,1999年被评为全国首批aaaa级旅游风景区之一,2001年被评为全国文明森林公园,2012年被评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森林公园。

植物园内森林覆盖率高达86.3%,现有面积为61.83公顷,目前已建有竹类观赏园、荫生植物园、珍稀植物园、棕榈植物区、榕树景观区、苏铁园等植物专类园,为国家教a。

植物园良好的生境成为各种植物繁衍生息的“乐园”,更是珍稀植物的“避难所”。

其中属国家一、二级保护的野生植物有南方红豆杉、水松、银杏、油杉、福建柏、秃杉、金钱松、桫椤、蝴蝶树、金花茶、坡垒、鹅掌楸、蚬木等62种。

福州植物园所在的福州市区属于典型的河口盆地,四周被群山峻岭所环抱,森林覆盖率57.8%,绿化程度达88.6%,在气候带上属于南亚热带。

(二)高程分析
对现状场地进行高程分析,将竖向高程进行分级,从20到750米共分为32个等级,约20到30米一级,得到高程分析图,参见附图1。

分析数据结果如下:
从高程数据图中可以得出结论,现状场地内高程位于300-600
米的区域占近90%,即大部分园区场地高程在300-600之间,并且此高程区间内坡度较为平缓,可达性比较好,可以布置休憩场地及专类园等。

(三)山地类型分析
对现状场地进行山地类型分析,山脊到山谷可分析得到山地类型分析图,参见附图2。

从山地类型分析图中可以得出相应结论,整个园区内,一条山脉横贯东西,南侧和北侧为谷地,植物大观园山谷地形明显,和溪流水库形成典型的溪谷地带。

鉴于溪谷地带利于形成怡人的活动空间及亲水空间,符合人们摆脱城市、亲近自然的憧憬,此处将会形成十分具有吸引力的空间,因此景观营造也将集中于此处。

(四)现状坡向分析
对现状场地进行坡向分析,划定八个方向,分别为北、东北、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分析得到坡向分析图,参见附图3。

分析数据结果如下:
坡向数据具体将根据不同地块的情况来分析,不同的坡向光照、风向不同,对植物的生长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将对景观的
效果产生影响。

(五)现状坡度及可建设区域分析
对现状场地进行坡度分析,划定0°为平地,0~10°为一类建设用地,10~25°为二类建设用地,25°以上为不适宜建设用地。

通过分析得到坡度分析图,参见附图4。

分析数据结果如下:
从分析数据及附图中可以看出,园区内利于建设的用地十分充足,过半的用地为可作为一类建设用地,这些用地主要分布于南侧溪谷地带、北侧及东侧山腰缓坡地带,这些数据可以为专类园区及相应休憩及观赏区域的选定提供有效地参考。

三.结论与建议
gis是提取植物园规划基础信息的主要手段。

在植物园规划设计中,要进行现状地形地貌、坡向、视域、坡度、可建范围等空间结构分析,是准确、客观地掌握规划区域地形地貌的科学依据。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强调人与环境的“天人合一”,gis技术应用于植物园规划设计,使传统规划设计内容得以扩展,以多维角度观察地形地貌,可以给景观规划乃至更大区域范围的环境规划提供更强的数字化支持。

参考文献:
[1]周素琴.3s技术在生态旅游中的应用[j].网络财富,2008,(14).
[2]高伟明,刘军会.3s技术在海域使用状况调查中的应用[j].海岸工程,2006,(03).
[3]栾国军,孙桂清.地理信息系统(gis)在林业上的应用[j].林业勘查设计,2002,(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