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尿液白细胞酯酶试验与镜检白细胞检验结果的比较
分析尿液白细胞酯酶试验与镜检白细胞检验结果的比较

分析尿液白细胞酯酶试验与镜检白细胞检验结果的比较摘要】目的:用干化学法和沉渣镜检法检测尿液的白细胞,比较这两种方法的不同,并做分析。
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7月~2011年11月所收治的700例需做尿液白细胞检测的患者,用干化学法进行尿液白细胞的检测,并用沉渣镜检法检测白细胞,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结果:通过对700例患者尿液的白细胞检测结果来看,这两种方法的结果在阳性率方面有所差异,而且阴性和阳性的患者又部分相互交叉。
结论:通过两种检测结果的对比,可以看出,在尿检项目中,为增加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干化学法检测应该与沉渣镜检一起使用。
【关键词】尿液;白细胞酯酶检测;镜检白细胞;分析比较【中图分类号】R4 46 .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9-13 18-02现在医院尿液检测的常规项目中,干化学法尿液检测是其中一项,它的特点是迅速、简单,易于操作;相反,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不愿做沉渣镜检,因其麻烦、复杂、周期又长。
但是,大量的临床报告显示,在检测尿液白细胞方面,干化学法和沉渣镜检的结果有比较大的不同。
作者使用这两种方法共同检测标本,将有关的检测项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院2011年7月~11月门诊女性患者共700例,年龄18~56岁,平均29岁。
1.2实验方法干化学法检测白细胞:取新鲜尿液10ml,把检测试纸条放入尿液,停留1s后取出来,放在仪器内,自动检测,直接打印报告结果。
镜检白细胞:取新鲜尿液10.0ml,放在离心管里,转速定在1200~1300r/min离心5min,丢掉上清液,留下底物0.2ml。
然后充分混匀,吸20ul标本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进行检测。
将检验结果进行统计,比较分析。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尿液常规分析中BLD、LEU与镜检时RBC、WBC不一致的原因分析

尿液常规分析中BLD、LEU与镜检时RBC、WBC不一致的原因分析发表时间:2014-04-03T10:20:09.03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1期供稿作者:周明权[导读] 从上面的分析情况来看,虽然尿分析仪检测时简便快速,可同时获得多项实验参数,但在平时工作中有很多因素易造成仪器分析结果与镜检不一致周明权(湖北省广水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 432721) 【摘要】目的:探讨尿仪器分析中BLD、LEU与手工镜检中RBD、WBC不一致的原因。
方法:对平时门诊部及住院部尿常规的仪器检测结果及手工镜检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论:在进行尿常规检查时,发现有多方面的因素能引起仪器结果与手工镜检结果不完全一致。
要求平时工作一定要仪器分析与手工镜检同时进行。
【中图分类号】R446.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1-0184-01 尿自动化分析在各级医院已基本普及,其操作虽然简便快速,能为临床提供准确及时的结果,但在实际检测工作中有许多因素会导致仪器检测结果与手工镜检结果不完全一致,致使许多操作者和临床医生对检测结果感到困惑不解,本文笔者将根据平时工作中的检查对遇到的仪器检查与手工镜检结果不一致性进行分析,简单的探讨下尿仪器分析中BLD、LEU与手工镜检中RBD、WBC不相符的原因。
1、仪器分析中LEU与镜检WBC不一致的原因分析:1)仪器检测LEU为阳性,而镜检WBC时却为阴性,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①WBC发生破坏:因仪器检查LEU是检测中性细胞的颗粒性脂酶,当尿液不新鲜或其它固原造成WBC发生破坏时,试剂能检测到脂酶为阳性,而镜检时WBC却为阴性。
②尿液污染甲醛或含有高浓度的胆红质或使用某些药物时,会产生LEU假阳性结果。
2)仪器检测LEU为阴性,而镜检时WBC为阳性,发生这种情况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①尿液中的脓细胞和淋巴细胞因不具备颗粒性的脂酶,导致仪器测LEU为阴性,而镜检时WBC为阳性。
两种方法检测尿液白细胞的临床结果分析

两种方法检测尿液白细胞的临床结果分析目的探讨尿液白细胞的临床检验结果。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6月~2013年10月间收治的492例患者,对其尿液显微镜镜检白细胞方法和尿液分析仪白细胞反应方法进行检验,并评估两种检验方法的符合程度。
结果采用尿液镜检结果显示,尿液分析仪检验194例呈阳性反应,镜检发现白细胞161例,无白细胞33例;尿液分析仪298例呈阴性反应,镜检发现白细胞251例,白细胞阳性47例,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有显著差异。
结论临床上采用尿液分析仪及显微镜镜检进行临床检验的效果较好,应当联合应用。
标签:镜检法;尿液分析仪;白细胞;假阳性;假阴性尿液分析是临床对于有关疾病诊断与治疗过程中常规检测项目,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5]。
在基层卫生院,尿液分析仪在临床上已经得到普遍应用,相对于以往的手工镜检法大大提高了效率,但笔者在工作中发现两种方法的检测存在一定的误差。
现在选取我院收治的患者,对其应用两种不同方法进行尿液白细胞检验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将回顾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0年6月~2013年10月间收治的492例患者,其中,男性284例,年龄在14~72岁,平均年龄44.3岁,女性208例,年龄在16~74岁,平均年龄为46.8岁。
对其采用尿液显微镜白细胞方法和尿液分析仪白细胞反应方法进行检验,并评估两种检验方法的符合程度。
1.2仪器及试纸尿液分析仪采用Uritest-50(桂林优利特医疗电子有限公司)以及配套试纸URIT- 11A。
1.3方法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操作[1],及尿沉渣标准检测方法[2],分别进行两种方法的测定。
1.3.1尿液分析仪检测嘱患者解随机尿30ml,取10ml患者的新鲜尿液,然后将尿液试纸浸入到尿液中,经过3s后取出,经滤纸吸干多余尿样,然后放置在Uritest-50仪器上进行干化学测定,完成检测后自动打印出检测结果。
两种不同方法检测尿白细胞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 、 5( ) > 0 +++ 、 ) 满布视野 ( ++ ++) 。其 中 > 0 ++ 5(
00 。结论 : .5 尿液分析仪干化学 法对尿 白细胞 的检测准确率较高 , 但不能取代显微镜检查 , 其存在一定 的假 阴性 。
[ 关键 词] 尿液分析仪 ; 显微镜检查 ; 白细胞 尿 尿常 规是不可忽视 的一项初步检查 , 与血常 规、 便常规共 同组成 医学检验三大常规项 目之一 , 可用来评估健康 、 疾病状 态, 对泌尿系统和糖 尿病 的筛查 有重要 的价值 。尿 白细胞 是 尿常规中一个重要 的指标 , 检测方 法主要 有尿液 分析仪 分 其 析法 、 尿沉渣分析仪分析法以及显微镜检查法 , 中显微 镜检 其 查法是尿 白细胞检测 的金标准 。尿液 干化 学分析法容易 受温 度、 药物和 p H值 的影 响, 为探讨 尿液分析 仪干化学 分析法 对 尿 白细胞 的检测价值 , 对我 院 60例 留取尿 液的 患者 采用 现 0
15 , 00 。见表 1 . 6P> .5 。
1 1 标本来源 : . 选取我 院门诊 20 0 8年 6月 一2 1 0 0年 6月进 行尿液检验 60份 门诊 患 者 的 随机 尿 , 份尿 量 不 少 于 l 0 每 2 r, n 均在 2h内送 检 , 中男 性尿液 30份 , 性尿液 2 0份 , l 其 6 女 4
进行尿液检验 的 60 0 例患者进行尿渣分析仪分析与尿液 白细胞显微 镜检查 , 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的 阳性率 , 并分析其检测结果影 响
因素 。结果 : 尿液 分析仪检测 的阳性率为 7 . %(4 / 0 ) 显微镜检查 的 阳性 率为 8 . % ( 8 /0 ) 两组无 统计学 意义 , 3 7 4 2 60 , 03 4 4 6 0 , P>
尿干化学检测与镜检白细胞结果对比分析

尿干化学检测与镜检白细胞结果对比分析目的:分析尿干化学检测白细胞与显微镜检查白细胞的方法。
方法:500例患者的标本应用尿干化学检测,500例患者中437例患者的标本应用显微镜检查,并进行分析。
结果:对比显示,采用尿液分析仪和显微镜检查的结果存在一定差异。
结论:干化学分析法与显微镜镜检两者结合是尿常规检测的最佳方法。
标签:干化学法;显微镜法;白细胞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20-0055-01尿液分析仪(又称尿干化学分析仪)的出现给临床实验室尿液分析带来了一个飞跃。
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已经成为检验科的常规仪器,部分实验室已不再对尿液标本进行显微镜镜检,但干化学分析法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笔者对尿干化学法和显微镜镜检法检测尿液中白细胞进行对照分析,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1月-2012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住院及门诊患者500例,其中男245例,年龄20~82岁;女255例,年龄18~78岁。
1.2仪器与检查方法对患者进行规范地标本采取,并根据各项要求选择好应用的试剂(HT-2000型尿液分析仪及HT-11HT试纸)进行检测(仪器检测完有异常者,用显微镜测法复核结果均与仪器测得一致)。
同时取混合后标本8~10 ml,以1500 r/min离心5 min,弃去上清液,将约0.1~0.2 ml尿沉渣滴于一次性洁净载玻片上,加盖玻片覆盖镜检。
高倍镜下连续计数10个视野中白细胞数,以WBC≤0~5个/HP为阴性,WBC>5个/HP为阳性进行结果分析。
2结果尿干化学分析500例标本,63例白细胞阳性标本中,经镜检6例阴性,57例阳性;437例白细胞阴性标本中,镜检11例阳性,426例阴性。
3讨论尿白细胞检测主要用于肾脏、泌尿道疾病的诊断、治疗等。
尿干化学法测定尿中白细胞时,多数情况下可以真实反映尿中白细胞情况,但在某些情况下与镜检结果不一致。
尿液中红细胞 白细胞仪器检测与人工镜检对比

随着科学技术 的不断发 展 , 自动化尿分 析技术 不断成 熟。 其方法简便 , 检测速度快 , 灵敏度较高 , 重复性较好。 由 但
性或偏碱 的尿液 中较稳 定 , 而在酸性( H 55 尿液 中易破坏 p < .)
溶解 , 导致隐血与镜下红细胞数量的不一致 。 尿中含高浓度维 生素 C时可出现假阴性。
于干化学分析仪试纸条是 由塑料基 片及试剂块组成。试纸药
块与尿液 中的物质产生化学反应 , 产生可见 的颜 色。干化学
分析仪测试其试纸药块颜色 , 判断其临床意义 。因而对 有形
成分的检测有一定的局限性 ,加上干化学分析受试 纸质量 、
我们采用干化学分析 与尿沉渣镜检的 比较分析 ,白细胞 在于化学分析中结果与镜检分析的符合率为 7 .%。红细胞 2O 在干化学分析中结果与镜检分析的符合 率为 7 .%。说明干 26
化学法测定尿液 可造成一定的假阳性或假 阴性 。 综上所述 , 干化学分析可造成一定的假 阳性或假 阴性 , 只 做干化学检测而忽 略显微镜检查会给 临床带来漏诊 或误 诊。 对可疑 的结果原则上应进行确证试验 。 白细胞 、 对 红细胞 出现
操作方法等影响 , 故仅 限于初筛试 验 。
论述了尿液镜检技术是尿常规检测 中不可省略的一步 。 1 材料与方法 选取本院 2 0 0 7年 7 1 月 2日至 l 0月 2 6日期间的门诊患
实用医技杂志 20 0 9年 2月第 l 6卷第 2期
Ju a o rcia Me i lTc nq e , e ray20 V 11 N . or l f at l dc eh ius F b r 0 9, o.6, o 2 n P c a u
・4 1 5・
24 干 化学分析 法测定 :0 . 8 0例尿 液标本 中有 4 0例亚 硝酸 盐 阳性 , 液沉 渣镜检 4 尿 O例 的脓 细胞 、 白细胞 均超 出正常 。 其 中段尿培养均有细菌生长 , 故亚硝酸盐 阳性说 明患者有不 同程度的泌尿系统细菌感 染。而在 8 0 0 例亚硝酸盐阴性的尿 液标本中镜检沉渣 脓细胞 、 白细胞均超出正常 的有 6 5例 , 其 中 8例亚硝酸盐阴性患者 中段尿培养有细菌生长 。因此亚 硝 酸盐 阴性并不能肯定泌尿 系统无细菌感 染。
尿液白细胞酯酶试验与镜检白细胞检验结果的比较分析

尿液白细胞酯酶试验与镜检白细胞检验结果的比较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尿液白细胞酯酶试验和镜检白细胞检验结果,并就其结果分析临床意义,为白细胞检测提供更好的方案。
方法选择从2012年8月至2013年2月期间收集的100例尿路感染患者的100份新鲜尿液标本,分别用尿液白细胞酯酶试验和镜检白细胞检验两种不同的方法对白细胞进行检测,并统计结果。
结果酯酶试验白细胞阳性为26例,阴性为74例,而镜检结果白细胞阳性为20例,阴性为80例。
结论由此可见,在尿路感染患者中,笔者建议采取尿液白细胞酯酶试验,其敏感性较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尿液白细胞酯酶试验;镜检;尿路感染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70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697-02尿路感染是临床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近年来其发病人数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目前临床上诊断尿路感染患者白细胞阳性主要有尿液白细胞酯酶试验和镜检白细胞检验两种方法,其中镜检方法发展较快,大型综合性医院使用广泛,但是其检测时间较长、人力消耗过大,难以在基层医院广泛使用[1],故也逐步为尿液白细胞酯酶试验取代,该方案对白细胞有更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且检测费用较低,可在基层医院推广。
现笔者将本文研究整理总结,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次研究对象是选择从2012年8月至2013年2月期间收集的100例尿路感染患者的100份新鲜尿液标本。
100例患者中男性55例(55%),女性45例(45%),年龄从26-64岁,平均年龄是(43.6±3.9)岁,所有患者均无严重慢性疾病,无药物过敏史及家族遗传病。
对100例新鲜尿液标本采用分别用尿液白细胞酯酶试验和镜检白细胞检验两种不同的方法对白细胞进行检测。
1.2 方法1.2.1 尿液白细胞酯酶试验取新鲜尿液标本10ml,混匀后,将检测仪器配套的测试纸条浸入到标本中,1秒钟后取出测试纸条,按照uritest-200尿液分析仪的说明将纸条放置在该仪器中进行检测,然后将检测结果打印。
干化学法检查尿液白细胞与镜检比较分析

如 果 一 个 标 本 经 过 两 种 方 法 检 查 ,干 化 学 结 果 符 合 过 筛 标 准 ,镜 检 结 果 在 正 常 范 围 ,说 明 过 筛 是 正 确 的 。干 化 学 结 果 不 符 合 过 筛 标 准 ,镜 检 结 果 也 异 常 ,也 说 明 过筛标准是正确 的。干化学结 果异 常 ,镜 检结果正常 ,视为假 阳性 ;反之 ,干化学结 果 正 常 ,镜 检 结 果 异 常 视 为 假 阴性 。 由 于 过筛的 目的是 筛 出正 常 、镜 检 病 理性 标 本 ,因 此 ,过 筛 的原 则 是不 能 出 现假 阴 性 , 否 则 就 要 漏 诊 。
干 化 学 法 检 查 尿 液 白 细 胞 的 原 理 干 化 学 法 检查 尿 液 白 细 胞 的 原 理 是 :
粒 细 胞 浆 内含 有酯 酶 ,可 作 用 于试 带膜 块 中的 吲 哚 酚 酯 ,使 吲 哚 酚 酯 释 放 吲 哚 酚 , 后 者 与 重 氮 盐 反 应 形 成 紫 色 络 合 物 ,其 颜 色深浅与细胞 的多少成 比例。此法 只能测 定粒 细胞 ,不 与淋 巴细胞 和单 核 细胞 反应 。
尿 液 中含 有 某 些 大 剂 量 药 物 (如 先 锋或 庆大霉素 )时 ,可使 结果偏 低 或 出现 假 阴性 。
大 量 尿 蛋 白 (白蛋 白 >5g/L)和 胆 红 素 ,检 测 白细 胞 的试 纸 酯 酶 反 应 减 低 或 抑 制 ,可 使 白细 胞 呈 假 阴 性 。
3 DaiLy. Orientation and tnpism lumbar facet
joints indegenertiue spondylolisis.Int Orthop, 2001.25(1):4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尿液白细胞酯酶试验与镜检白细胞检验结果的比较
发表时间:2012-03-02T09:37:47.930Z 来源:《心理医生》2011年9月(下)总第200期供稿作者:任阳春
[导读] 现在医院尿液检测的常规项目中,干化学法尿液检测是其中一项,它的特点是迅速、简单,易于操作。
任阳春
(浙江省杭州市预防保健门诊部 3 1 0 0 1 4 )
【摘要】目的:用干化学法和沉渣镜检法检测尿液的白细胞,比较这两种方法的不同,并做分析。
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7月~2011年11月所收治的700例需做尿液白细胞检测的患者,用干化学法进行尿液白细胞的检测,并用沉渣镜检法检测白细胞,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结果:通过对700例患者尿液的白细胞检测结果来看,这两种方法的结果在阳性率方面有所差异,而且阴性和阳性的患者又部分相互交叉。
结论:通过两种检测结果的对比,可以看出,在尿检项目中,为增加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干化学法检测应该与沉渣镜检一起使用。
【关键词】尿液;白细胞酯酶检测;镜检白细胞;分析比较
【中图分类号】R4 46 .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9-13 18-02
现在医院尿液检测的常规项目中,干化学法尿液检测是其中一项,它的特点是迅速、简单,易于操作;相反,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不愿做沉渣镜检,因其麻烦、复杂、周期又长。
但是,大量的临床报告显示,在检测尿液白细胞方面,干化学法和沉渣镜检的结果有比较大的不同。
作者使用这两种方法共同检测标本,将有关的检测项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院2011年7月~11月门诊女性患者共700例,年龄18~56岁,平均29岁。
1.2 实验方法干化学法检测白细胞:取新鲜尿液10ml,把检测试纸条放入尿液,停留1s后取出来,放在仪器内,自动检测,直接打印报告结果。
镜检白细胞:取新鲜尿液10.0ml,放在离心管里,转速定在1200~1300r/min离心5min,丢掉上清液,留下底物0.2ml。
然后充分混匀,吸20ul标本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进行检测。
将检验结果进行统计,比较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 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结果显示,干化学法和沉渣镜检法检测到的阴性率相差不大,有0.5%的差异。
虽然这个差异不大,但是在干化学法和沉渣镜检法的阴性、阳性尿液样本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正好相反的,用干化学法检测出来是阳性,用沉渣镜检测出来却是阴性,而用干化学法检测出来是阴性,沉渣镜检测结果却是阳性。
这种差异在临床检测中也会遇到,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比较复杂,有诸多方面都易引起。
表1 两种方法检测的尿液白细胞结果
3 讨论
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干化学法检测尿液白细胞的结果和沉渣镜检尿液白细胞的结果中,阳性率不大一致。
其实这决定于它们各自的实验原理,以及影响检测过程的因素。
首先干化学法原理是:尿液的白细胞里有种物质叫白细胞酯酶,这种酶有个特定的功能,即水解另一种物质吲哚酚酯,而试纸条内恰好含有这种吲哚酚酯,所以当试纸条接触到尿液时,白细胞里的酯酶就会分解试带上的吲哚酚酯,这样会释放出一个新物质吲哚酚,而吲哚酚可以进一步发生氧化反应,或者吲哚酚发生某种反应,生成紫红色的物质[1]。
至于沉渣镜检法,它的原理则是:利用显微镜的独特作用,将白细胞、上皮组织以及各种大分子等决定因子呈现于镜下,彻底观察,然后再根据实际看到的影像及结果,判断尿液白细胞的情况。
至于试验结果为什么会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主要是由试验过程中的诸多因素造成的。
下面介绍的几种因素都有可能对试验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1)干化学法中测定尿液的试剂带有很多型号,各种型号对尿液白细胞的敏感度也不是一样的,所以用不同的试剂带测试出来的结果本来就不相同,但是沉渣镜检法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它对同一份的尿液样本只有一个结果,误差只存在于不同的操作者有不同的技术,(2)尿液中的白细胞并不是所有成分都与干化学法的试剂发生反应,如单核细胞以及淋巴细胞,这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干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3)如果病人服用过某些药物,例如庆大霉素等,会改变尿液的原有环境,比如酸碱度等条件,这样会使检测结果呈现假阴性,相反,沉渣镜检法则几乎不受影响,(4)在收集尿液的过程中,如果不多加注意,也会造成误差,尤其是取样时如果混入了白带,会造成干化学检测结果偏高,导致假阳性,但沉渣镜检的指标以上皮细胞为主,这样就很容易造成两种方法结果的差异,(5)由于病人本身的原因,如许久未排尿,膀胱储存时间过久,或者尿液样本因客观原因放置时间较长,导致尿液中白细胞被破坏,其中所含有的酯酶被释放,会造成干化学法上的阳性,但是沉渣镜检恰好相反,检测结果是阳性,实际上则是阴性,即假阳性,(6)操作过程的不规范,也会导致检测结果的不准确,如沉渣当中白细胞含量本来就较少,如果操作时没有把沉渣充分混匀,会造成尿液中细胞分部不均匀,以致镜检结果呈阴性,而在干化学法当中为阳性的可能多一些,(7)干化学法在某种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它的试剂只与粒细胞反应,而其他的有效细胞,如淋巴细胞,则不与之反应,而沉渣镜检则不同,所有的有效粒子都能检测到。
(8)在用干化学法检测时,如果尿液中含有例如高浓度胆红素等物质,也可产生假阳性[2]。
同时,不可忽略的还有方法本身的问题,比如干化学法中的试带失效、或者由于某些因素导致试剂灵敏度降低,未能显示正确结果。
所以,女性在做尿液检查的时候虽然要做干化学法,但是想要得到准确的结果,最好是连沉渣镜检一起做,这样得到的结果才会更加可靠[3]。
日常工作中一定要结合临床,进行综合分析,应强调沉渣镜检复查。
在另一方面,不同的人群,机体机制也不一样,所以对尿检的参考范围也不尽相同。
在这个领域,丛玉隆[4]等人组织了一次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随机抽取检测,为调查尿液中有效参考成分的正常范围,结果显示,在这些有效参考成分中,年龄小与年龄大的参考范围不同,甚至性别之间都不同。
但现在在大部分的检验条件里,各种人群的正常参考范围都是按照一个标准执行,这样非常不利于个体情况的鉴定。
目前,对于干化学法后要不要做沉渣镜检,各个地区的学者众说纷纭,部分人认为沉渣镜检检测结果准确,别的方法都不能与之比拟,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镜检必须要做,但由于镜检对破损细胞的鉴别能力有限,还必须做干化学,保障其可靠性。
国内专家目前则普遍认为在尿液白细胞检测时,必须按照干化学法的标准进行筛选,如果临床认为有必要,可以做沉渣镜检作为对照[5]。
综上所述,在实际工作中,应两种方法结合应用,特别是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不符合时,及时应用显微镜镜检,以降低检测结果的误差,如果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要镜检,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曾照芳.临床检验仪器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杜,2009:33(1):(230-231.
[2] 丛玉隆,马骏龙.当代尿液分析技术与临床.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33(2):65-67.
[3] 顾可梁.尿有形成分分析几个问题.临床检验杂志,2006,24(1):74.
[4] 丛玉隆,马骏龙,岳秀玲,等.中国健康人尿液显微镜检测法有形成分结果调查.临床检验杂志,2008,24(2):83-85.
[5] 丛玉隆,马俊龙.几种检测尿红细胞方法的价值与互补关系[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2,25(5):263-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