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七年级下册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6.1 亚洲及欧洲(2)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下)

6.1 亚洲及欧洲(2)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下)

§6.1亚洲及欧洲(2)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分析亚洲气候特征,使学生掌握气候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气候的特点。

2、运用亚洲地形图,能说出亚洲的地形特征及主要地形区,掌握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欧洲地形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指导学生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让学生结合已学的气候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思考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归纳对比分析的能力。

重难点:1、说出亚洲的地形特征及主要地形区2、亚洲、欧洲的气候及成因。

教学方法:启发讨论讲授式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提问:①亚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②陆地地形的五种基本形态是什么?一、以高原山地为主的地形1、指导学生分析亚洲的地形特点,让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找到亚洲境内分布范围最广的颜色,根据高度表,判断出亚洲境内分布范围最广的地形类型是海拔超过1000米的高原山地。

得出亚洲地形的第一个特征:亚洲的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

然后让学生分析,了解到亚洲是除南极洲以外平均海拔最高的一洲,而且还拥有世界最高峰和世界陆地的最低点,得出亚洲地形的第二个特征: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2、教师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亚洲地形的其他特征:①亚洲高原、山地主要分布在哪里?②亚洲大陆四周有哪些大平原?③亚洲地势有何特征?通过提问总结出亚洲地势的特征:高,四周低。

[说明:这部分主要采用的是读图分析法,读懂地图的关键是弄明白图例,充分利用读图分析法来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

]3、教师出示《亚洲地形图》,请同学找到亚欧大陆东侧、东南侧的一组弧形群岛,说明这些群岛的特点(地形崎岖,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

),让学生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这些群岛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说明:用上学期已学的知识来分析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完成知识的迁移和深化。

初中地理_亚洲欧洲气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亚洲欧洲气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教学设计一、教材依据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第六章《亚洲和欧洲》第一节《亚洲和欧洲》之“复杂的亚洲气候”二、教学重点1、分析归纳亚洲气候的主要特点。

2、联系实际分析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分析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归纳气候特点四、教学准备1、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1)亚洲的气候类型分布图(2)亚洲季风气候区旱涝灾害图片2、布置学生课前复习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的读图方法五、教学过程[导入]前面我们了解了亚洲的概况,以及复杂的地形和众多的河流,我们亚洲不仅有复杂的地形,气候也是复杂多样的。

2·1·c·n·j·y[板书]三、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课件]亚洲的气候类型图[提问]1、亚洲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2、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是什么气候类型?(学生回答)[教师小结]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亚洲的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主要包括有寒带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和热带沙漠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以及温带、亚热带、热带的季风气候共10种气候类型。

在这些气候类型中,分布最广的是温带大陆性气候,范围覆盖了东亚、北亚、中亚以及西亚。

此外,在亚洲的东部,分布着世界最典型的季风气候。

归纳起来,亚洲的气候有以下三个特点:[板书]1、气候特点: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提问]同在亚洲的大陆上,为什么会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呢?(学生回答)[课件]亚洲四地年内各月气温或降水量图[分析]1、孟买和雅库次克的气温状况有什么不同?为什么?2、哈尔滨和乌兰巴托的降水状况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学生讨论][教师小结]1、从图上可以看出,雅库次克的气温是冬季严寒,夏季温暖,而孟买的气温则是全年高温。

结合图6.9找到两地的位置来看,可以发现,两抵所处的纬度不同,雅库次克位于较高纬度,所以气温较低,甚至冬季出现-40℃的严寒,而孟买处于较低纬度(北回归线以南),属于热带,所以全年气温都较高2、从图上可以看出,虽然哈尔滨和乌兰巴托的降水都是集中在夏季,但哈尔滨的年降水量比乌兰巴托要多。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已整理)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已整理)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已整理)亚洲及欧洲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让学生结合已学的气候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思考题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

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读图、综合归纳、对比分析等能力。

培养学生的读图、综合归纳、对比分析等能力。

读“亚欧人口分布图”说明亚洲人口分布,分析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学会阅读亚欧政区图。

3、教育目标:通过对国家和人口的研究,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二、重点:掌握亚洲天气的特点三、难点:学会分析各大洲的气候特点四、教法:读图分析法、自学指导法、讨论归纳法五、教学用具:亚欧人口分布图六、课时安排:一课时七、课程设计:1、导入:复回忆世界气候的分布特点。

(出示“世界气候类型”图)2、自学提要:一、看“亚欧气候类型图”分析亚洲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是怎样形成的?活动:复回忆:1)地球上的五带是怎样划分的?2)亚洲的纬度范围如何?3)亚洲地跨哪几个温度带?4)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哪些?5)亚洲的海陆位置如何?对气温、降水有什么影响?6)亚洲的地形特征如何?对气温、降水有什么影响?归纳总结:亚洲的气候特点:1、庞大多样性2、大陆性特征显著3、季风气候显著3、析疑点拨:请证明亚洲气候的复杂多样性并分析原因。

原因:面积广大,地跨寒、温、热三带,地形复杂,海陆兼备的地理位置。

为什么亚洲大陆性气候显著?跨经度广,工具跨度大,面积广阔,大陆内部距海远,陆地影响不显著。

为什么亚洲东部季风气候显著?(重点)1)成因。

出示Flash动画,说明注解。

2)为什么显著?3)风向如何改变?项目发源地风向性质对气候的影响读图1-7会商阐发欧洲天气特点。

1)欧洲有热带气候吗?为什么?2)哪种气候面积最广?3)欧洲天气为什么有显著的陆地性?4)完成课本活动44、归纳总结:欧洲天气特点:2)海洋性特征显著3)温带陆地性天气,地中海天气分布典型5、析疑点拨:对比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特征。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全册)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全册)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全册)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初步认识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能力。

3.通过分析亚洲气候特征,使学生掌握气候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气候的特点。

4.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

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5.读“亚欧人口分布图”说明亚洲人口分布,分析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学会阅读亚欧政区图。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2.指导学生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让学生结合已学的气候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思考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归纳、对比分析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通过对国家和人口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2.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3.亚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二)教学难点1.学会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

2.亚洲和欧洲的气候及成因。

3.亚洲及欧洲河流特点的成因。

教学方法复习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媒体地图册、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6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第1课时(课堂导入)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景观在哪里?(播放一段关于亚洲的录像资料,如长城、日本富士山、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喜马拉雅山脉等)学生发言:中国、亚洲、日本……(讲授新课)板书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页第一自然段。

指导学生找到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学生阅读。

教师进行总结。

板书一、“亚细亚”和“欧罗巴”1.大洲名称的由来2.亚欧大陆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在一起,合称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湘教初中地理七下《6第1节 亚洲及欧洲》word教案 (6)

湘教初中地理七下《6第1节 亚洲及欧洲》word教案 (6)
亚洲和欧洲(2)
课题
第一节亚洲和欧洲(2)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能正确阅读亚欧气候类型图,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
2、结合已学的气候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思考题,从而提高读图、综合归纳、对比分析等地理能力。
重点
亚 欧气候
难点
亚洲气候的成因
教法及教具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内容
5、学生分组讨论总结。
6、归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习气候的方法。
7、学生自主完成
板书设计
(用案人完成)
当堂作业
课外作业
教学札记
个案调整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一、板书课题
第一节亚洲和欧洲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能正确阅读亚欧气候类型图,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
2、结合已学的气候 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 思考题,从而提高读图、综合归纳、对比分析等地理能力。
三、自主学习:
1.复习 提问导入
(1)地球上的五带如何划分?
1、学生思考并回答几个问题
2、学生讨论并得出结论
亚洲缺少温带海洋性气候
3、温带大陆性气候,从而总结出亚洲气候的第二个特征--大陆性特征显著




教学内容
个案调整
教师活动
学生主体
活动
(检测学生对季风的掌握情况)
发源地
风向
性质
对气候的影响
冬季风
夏季风
5.指导学生交流学习心得,总结学习气候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6、教师在学生分组讨论时,要指 导学生归纳出,根据气候资料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和依据。

七年级地理下册6.1亚洲及欧洲教案2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6.1亚洲及欧洲教案2湘教版
3、学生讨论完成P9活动4,教师结合欧洲地图从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地形因素说明。
4、引导学生在“亚欧气候分布图”上找出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地区,并提问:在欧洲地中海沿岸是什么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各有什么气候特点?
5、指导学生结合P9活动5、6题分析判断各自的气候特征。
6、小结欧洲气候的第三大特征: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分布典型
2、引导学生结合地图,从纬度位置、五带的位置、地形的角度让学生理解亚洲气候负责多样的原因:跨寒、温、热三带,且地形复杂多样
设问: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可以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呢?(学生阅读P7-8文字,思考说明)
(过渡)我们知道,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是气温和降水,因此,亚洲气候的复杂多样性可以从气温和降水的复杂性体现出来
7、学生讨论完成P9活动2、3题,进一步理解亚欧两洲的气候特征。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四、亚洲的气候特征
1、气候复杂多样
(1)气候类型复杂
(2)各地气温差别显著
(3)干湿差异显著
2、大陆性特征显著
3、季风气候显著
五、欧洲的气候特征
1、以温带气候为主
2、海洋性特征显著
3、地中海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典型
2、结合本地实际,提问:当地冬季吹什么风向的风?气候有什么特征?夏季吹什么风向的风?气候又有什么特征?
(过渡)亚洲的季风气候是怎样形成的呢?
1、结合板图讲述风的形成过程及与气压、气温的关系
2、板画亚洲简图,理解亚洲冬季风和夏季风的成因
3、学生朗读P8阅读,进一步深化对亚洲季风的形成过程的认识,教师结合小黑板表格小结:
(二)大陆性强
(6)展示同纬度的亚洲齐齐哈尔与欧洲巴黎的降水资料,并分析;同纬度的巴黎和齐齐哈尔相比,冬季谁最冷?夏季谁最热?谁的气温年较差大?这说明了亚洲气候具有显著的大陆性特征

七年级地理下册 6.1 亚洲及欧洲(第2课时)教案 (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 6.1 亚洲及欧洲(第2课时)教案 (新版)湘教版

《亚洲及欧洲》(第2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分析亚洲气候特征,使学生掌握气候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气候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特征表现,让学生结合已学的气候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类型及特征,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对比、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对地理的兴趣,鼓励其积极探究,培养学生了解各种地理的内在联系,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点】亚洲和欧洲的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亚洲和欧洲的气候特征及成因。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3课时(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展示图片:西伯利亚冰天雪地、新加坡热带风光、阿拉伯半岛沙漠广布、青藏高原的高原风光提问:上面几幅图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明确:说明亚洲地域辽阔,各地气候差异显著。

过渡:今天我们来学习亚洲复杂多样的气候特点。

二、新课学习(三)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展示亚洲和欧洲气候类型分布图,提问:读图,说说亚洲有多少种气候类型,有哪些主要的气候类型?为什么亚洲气候类型众多?(学生读图回答)明确:亚洲除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之外,图例所示中有10种气候类型,主要有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亚洲气候多样的原因是面积广大,跨寒、温、热三带,且地形复杂多样。

讲解:(1)亚洲各地气温差别显著冬长夏短,北半球的“寒极”;四季分明;长夏无冬播放视频:北半球的“寒极”——奥伊米亚康(2)亚洲各地年降水量差别显著,气候的大陆性特征显著东南亚地区降水量大,亚洲东部地区降水量较大(这里有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东北部降水量较小,内陆地区降水量很小,阿拉伯半岛终年少雨。

(3)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显著亚洲的东部由南到北依次是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是亚洲地处世界最大大陆的东部,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大洋,海陆差异特别显著。

6.1 亚洲及欧洲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下册) (5)

6.1 亚洲及欧洲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下册) (5)

课题亚洲及欧洲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熟记亚洲气候类型图。

2、能根据亚洲气候类型图分析亚洲气候的特征。

3、能够根据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分析亚洲气候的大陆性。

4、理解并掌握亚洲冬、夏季风的源地、风向、性质及对气候的影响。

重点难点重点:亚洲气候的特征难点:亚洲冬、夏季风的源地、风向、性质及对气候的影响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步骤科主任与科代表活动复备激情导入自主学习在寒假的时候,你远在莫斯科的朋友玲玲,和海南的朋友贝贝同时邀请你到他们那里去旅游,并且都建议你去的时候,一定要多带厚的衣服。

你认为你的哪位朋友的建议是合理的?为什么?科主任出示自主学习目标,科代表带领小组成员独立自主完成学习目标,并记录下自己学习中的疑问。

1、看图1-7,熟记亚洲气候类型。

2、根据亚洲气候类型图分析亚洲气候的特征。

3、能够根据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分析亚洲气候的大陆性。

4、理解并掌握亚洲冬、夏季风的源地、风向、性质及对气候的影响。

步骤科主任与科代表活动复备激情互动魅力精讲拓展应用组内:相互交流自己的认识,比较出不同之处,提出疑问,由科代表或另一成员记录。

组间:以各组科代表为代表交换各组记录,作出汇总。

并互相解答。

师生:老师筛选重难点问题并通过提示启发的方式帮助同学解决。

1、热带雨林、热带季风、热带草原、热带沙漠分布上有什么特点2、极地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分布特点?3、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分布特点?4、为什么说大陆性气候显著?5、什么是季风6、季风是怎样形成的?三、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1、类型多样2、大陆性显著3、季风气候突出一、你的同学,打算假期去环亚洲海边旅游,有一天,你的朋友突然打电话给你,说“他现在在海边,他面向海洋,发现风扑面而来,而且知道是西南风,让你猜猜他现在是在哪个海洋附近?且当时是暑假还是寒假?二、有个国外的中学生说,他们那里冬天的时候气候温和多雨,夏天的气候干燥少雨。

请问你能猜出国外这位中学生他们那里属于什么气候类型?这种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哪个海洋附近《看谁做得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小学2.学科: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下学期3.课时:14.学生课前准备:(1)复习上册书第四章有关其后的内容,并预习课本,温故知新。

(2)通过百度搜索引擎【】查找西伯利亚的地理位置,以及与西伯利亚地区的相关的新闻。

二、教学课题本课是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四课的一个课时。

七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区域地理的学习,在上册已经了解全球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础上,深入认识大洲,了解地区,走进国家。

通过第一章《认识大洲》的学习,学生开始接触区域地理的地图、数据和图片资料,开始学习并掌握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方法。

前面已经从地理位置、地形两个要素分析了亚洲的自然地理特征,气候是自然地理要素之一,这节课将从亚洲的气候特点、主要气候类型以及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等方面分析亚洲的气候特征,并能举一反三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练习题。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能正确阅读亚欧气候类型图,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

2. 了解亚洲季风气候的成因和特点,联系家乡的实际思考季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 结合气候资料图,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思考题,从而读图、综合归纳、对比分析能力。

三、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亚洲和欧洲的气候,亚洲气候是一条“明线”,欧洲气候是一条“暗线”。

通过对亚洲气候特征的描述总结出分析大洲气候特征的方法,然后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和地图分析出欧洲海洋性特征显著的气候特点。

本节教材的设置,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图与资料能力,以及地理空间思维、对比、归纳和综合等多方面的能力,另外还有地理计算能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利用亚洲各地独特的风貌,引起学生的兴趣,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创造融洽愉悦的情景,设置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重点:亚洲复杂多样的气候。

难点:欧洲气候特征,季风气候的特点和成因。

备课时用百度搜索引擎[]在网上搜索相关教案,结合教学参考书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合理设计课堂教学形式。

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用百度网()搜索下载亚洲不同气候类型下的不同景观图,图文并茂做成PPT课件演示,便于学生直观形象感受亚洲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百度()搜索下载亚洲气候的相关文字资料,以及亚洲气候分布图、亚洲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图等图库资料,通过读图分析掌握亚洲气候特点,培养其读图析图能力。

四、教学方法及流程启发式、自主、合作、探究式。

本节课流程如下:1. 导入新课2. 自主学习3. 合作探究4. 拓展提升5. 总结收获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百度搜索亚洲各地不同的自然景观视频《最佳亚洲旅游风景》(/show/JxRwy_DVPbgWVNCh.html),指导学生在亚洲政区图中找出视频里提到的国家和城市。

【板书】亚洲的气候【教师活动】通过欣赏这段视频,我们可以看到,地域辽阔的亚洲各地的气候差异也是如此显著,今天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亚洲的气候特征以及成因。

展示学习目标和重难点:1.能正确阅读亚欧气候类型图,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

2. 了解亚洲季风气候的成因和特点,联系家乡的实际思考季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 结合气候资料图,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思考题,从而读图、综合归纳、对比分析能力。

重点:亚洲复杂多样的气候。

难点:欧洲气候特征,季风气候的特点和成因。

【自主学习】【教师活动】展示学习提纲题。

1、回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读图1-7亚洲和欧洲的气候类型,说说亚洲没有哪些气候类型?3、读图 1-7亚洲和欧洲的气候类型,说说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及分布的范围?4、结合世界气候类型图,哪一个大洲的季风气候分布最广?原因是什么?5、阅读亚洲的冬季风和夏季风材料,思考冬季风、夏季风的发源地及对气候产生的影响。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整理问题的答案。

【合作探究】【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回答第一题和第二题,并总结:亚洲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世界上的各种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

由此而知,亚洲的气候特点之一:复杂多样性。

为让学生形象直观的了解亚洲气候,展示百度搜索的亚洲气候分布图。

【百度图片】/i?word=%D1%C7%D6%DE%C6%F8%BA%F2%CD%BC&opt-image=on&cl=2&lm=-1&ct=201326592&ie=gbk#pn=0【板书】1、复杂多样性【教师活动】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思考一下是什么因素导致亚洲的气候如此复杂多样?【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讨论,分别从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位置)方面阐述。

【百度知道】/question/47409156.html?an=0&si=8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回答第3题,并通过百度搜索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亚洲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景观图片以及地理位置。

【百度图片】/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wo rd=乞拉朋齐/i?fr=bk&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 l=2&word=塔克拉玛干沙漠【教师活动】亚洲各地气温和降水的显著差异说明了亚洲气候大陆性显著,这也是亚洲气候特征之二。

大陆性气候是相对于海洋性气候而言的,现在请同学们对照下边,归纳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的特征。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小组讨论。

气候特征气温年温差降水冬季夏季大陆性海洋性【教师活动】学生填好表后,简要解释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

【百度百科】/view/21241.htm大陆性气候(continental climate)通常指处于中纬度大陆腹地的气候,一般也就是指温带大陆性气候。

在大陆内部,海洋的影响很弱,大陆性显著。

内陆沙漠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地区。

草原和沙漠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自然景观。

/view/79467.htm大陆性气候(受大陆影响大)海洋性气候(受海洋影响大)海洋邻近区域的气候。

如海岛或盛行风来自海洋的大陆部分地区的气候。

由于海洋巨大水体作用所形成的气候。

包括海洋面或岛屿以及盛行气流来自海洋的大陆近海部分的气候。

【板书】2、大陆性显著【教师活动】百度搜索音频《黄土高坡》并播放。

【百度MP3】/m?word=%BB%C6%CD%C1%B8%DF%C6%C2&lm=-1&f=ms&t n=baidump3&ct=134217728&lf=&rn=黄土高原位于亚洲东部的中国中部,大家注意听这首歌里提到了哪些风向?并在课本图1-7上标出风向。

【学生活动】倾听并标注。

【教师活动】歌中提到的西北风和东南风就是季风,我们上册学过,亚洲东部是世界上最大的季风区,你们还记得原因吗?【学生活动】回顾知识,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教师展示季风的概念以及形成原因【百度百科】/view/41483.htm【教师活动】同学们现在通过读图1-8和1-9,并根据我们对夏季和冬季天气的感受,思考季风的性质,填好下表。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投入,思考不出的开始讨论。

【教师活动】冬季风发源于西伯利亚,大家谁来给我们讲讲你所了解到的西伯利亚?【学生活动】根据预习时在网上了解到的西伯利亚的知识,积极发言描述。

学生热情高涨。

【教师活动】亚洲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海陆差异悬殊,使得亚洲东部和南部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这是亚洲的气候特征之三。

【板书】3、季风气候显著【教师活动】我们中国就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同学们根据我们的现实生活考虑一下,季风气候对我们农业生产有何影响呢?【学生活动】学生有兴趣的思考,小组内热情洋溢的讨论着季风气候下农业生产的利弊。

【教师活动】总结并对表现好的同学进行鼓励。

【拓展提升】我们通过对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对气温和降水两要素的影响分析了亚洲气候的三大特点:复杂多样、大陆性、季风性显著。

接下来将由同学们根据刚才的方法分析欧洲气候特点以及成因。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讨论,积极回答。

教师适时进行点评。

【教师活动】总结欧洲气候特点和成因【百度知道】/question/339290290.html【总结收获】【教师活动】哪位同学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你都学习了哪些知识呢?【学生活动】学生进行积极地思考,学生踊跃回答。

最后教师进行总结。

【布置作业】请同学们将这节课你所掌握的知识列一个提纲,看看谁的又完整又具体。

【板书设计】三、亚洲的气候1、气候类型复杂多样;2、大陆性显著;3、季风气候显著。

四、欧洲的气候1、温带气候为主;2、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分布典型【教学反思】本节课我们通过读图、分析地图的方法学习了亚欧两洲的气候特点,通过对比了解了冬季风和夏季风的成因和不同特点。

在学习的同时运用了大量的图片音像材料,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思考时,采用小组讨论方式,增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学生课堂积极性高,师生合作轻松,学习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