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M网络即时通讯系统 测试计划说明书

合集下载

IM即时通信需求分析说明书

IM即时通信需求分析说明书

PC
Telephone Soft Client
ERP CRM
其它 …
丰富的IM 文件传输 语音视频 在线协作
其它 …
基于RTX的系统集成
RTX提供丰富的即时通讯功能
LC接口和插件API
LC核心(IM & Presence)
安全的网络传输
八.系统数据流图
客户端数据流图
八.系统数据流图
服务器端数据流ows NT,2000,XP 硬件:INTEL IA架构服务器 要求P4 2G,80G,512M RAM以上 客户端: OS: WIN2000以上平台 硬件:PC 要求PIII800,40G,256M RAM以上 网络:10M/100M局域网或宽带
十三.开发注意事项
Admin
D1 Admin
1 Logon
2 Authenticate
3 Transaction Processing
3.4 RightManage
Client
3.1 ServerManage
3.2 UserManage
3.3 RoleManage
D5 RightRight
3.1.1 StartServer
6.文件传输
系统提供了高速、稳定的实时文件传输 功能,支持断点续传,文件大小不受任何 限制;
7.更换皮肤
软件自带多种界面皮肤供用户选择,并 定期更新软件皮肤,让用户时刻保持清新。
8.远程协助功能
利用远程协助功能,使对方用户能清晰 地看到您的本地操作,协助更方便,解决 问题当然更胜一筹。
9.点对点技术
登录









IMS测试技术方案书

IMS测试技术方案书

saleschina@ -5-
IMS 测试技术方案书
3.
协议支持
Hammer 支持以下协议: SIP/SDP SIP UA IMS SIP UE SIP I+T Diameter Megaco/H.248 MGCP NCS QSIG Clear Channel H.323 Skinny SIGTRAN RTP/RTCP/SRTP COPS ISUP BICC Nortel’s Unistim
saleschina@ -2-
IMS 测试技术方案书
2.

Hammer G5, DEX 和 FX-TDM
Hammer 在网络测试上提供全套的测试设备。其中 Hammer G5 主要用于仿真 VoIP 终端,高性能网络服务模拟,包括多种信令和媒体,Hammer DEX 主要用于 仿真 IMS 核心网网元设备(如各种业务控制网元) ,Hammer FX-TDM 主要仿真传 统的 PSTN 终端设备。
1.
综述
Hammer 测试产品提供了 IMS, NGN, VOIP, IP 和传统 PSTN 设备性能测试 的全套解决方案,例如:在 IMS 测试上,首先,Hammer 可以支持大容量的终 端用户行为仿真、呼叫设备仿真和验证信令及媒体质量的工作;其次,仿真 IMS 核心网元和周边相关网元,将周边众多的的网元仅通过 Hammer 一台设备同时 进行仿真,简化了测试环境;再次,提供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提供解决问题 所需的数据。
saleschina@ -4-
IMS 测试技术方案书
– SS7 ISUP/TUP, ANSI 92, ANSI 95, ITU白皮书和蓝皮书, 中国7号, 日本7 号 – 支持V.35, T1, E1链路 – 支持广泛的国际消息 • 媒体能力 – 支持G.711 A-law和Ì -law – 真正的语音提示音(支持用户自己录制), tones, DTMF, fax – 所有的包括播放和记录在内的媒体功能都可以在每一个信道上单独实现 – 提供诸如语音质量和语音识别功能

《J2EE系统架构和程序设计》课程设计实训项目——带有即时通讯功能的BBS系统的测试计划说明书

《J2EE系统架构和程序设计》课程设计实训项目——带有即时通讯功能的BBS系统的测试计划说明书

《J2EE系统架构和程序设计》课程设计实训项目——带有即时通讯功能的BBS系统的测试计划说明书1.1.1引言1、编写目的在开发大型软件的漫长过程中,面对极其错综复杂的问题,人的主观认识不可能完全符合客观现实,与工程密切相关的各类人员之间的通信和配合也不可能完美无缺。

编写本文档的主要目的体现在:根据软件的功能及结构设计出相应的测试用例,目标在于发现程序中的错误,然后可以加以改正,尽量减低系统运行的故障率,保证系统安全可靠。

本测试计划供测试人员及程序员参考;本文档主要是根据需求说明书中的需求描述,为实施带有Web聊天功能的BBS系统项目测试而编写,用于指导本项目中的系统测试用例编写和系统测试。

本测试计划是为了测试带有即时通讯功能的BBS系统能否正常运行,是否符合用户的基本需求,预期的读者为系统测试人员,系统制作人员和系统使用人员。

2、项目背景BBS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最初只是发布公告消息、讨论问题的在线交流平台,后来,随着网络的普及,论坛功能越来越丰富,各种技术支持,在线服务也在论坛中开展起来。

但是大部分的论坛没有即时聊天功能,这样对于有技术支持,在线服务功能的BBS 的用户(他们需要即时快速的交换信息,例如:如果网站作为一个在线交易论坛,买家往往需要和卖家了解一些商品信息,及买卖双方的讨价还价;一个在线服务论坛,服务人员需要及时的了解用户问题,与用户交流,一步步指导用户解决问题)来说,需要不断的刷新论坛页面以第一时间看到网友回帖。

这样是很不方便的,而且对于一些志同道合的网友想私下聊些话题,只能借助于别的聊天工具,白白的把市场让给其他网络服务公司。

所以我们的选择的项目是做一个带有即时聊天功能的BBS.为了实现系统功能,我们将BBS分为三个部分完成:论坛前台功能系统、论坛后台管理系统、在线聊天系统。

在线聊天系统是我们BBS的特色功能,在论坛用户的信息支持下的网页聊天系统,可以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丰富论坛功能。

2G测试指导书

2G测试指导书

TESM2G测试指导书 测试前准备材料:1、GSP2、测试手机K7903、手持电源(或者车充线)4、笔记本电脑(window7或XP操作系统)(第一次测试需要安装K790手机驱动和手持GSP驱动)待TESM软件安装成功,手机驱动安装成功,测试操作如下: 测试界面说明TESM软件安装完成后,打开后会出现如下页面:测试设备连接:1)安装K790手机驱动,安装完成,插入手机,手机会自动识别端口,点击下面红圈出现连接设备界面:2)连接设备3)设备连接完成出现如下界面:设备连接完成则由红色全部会变成绿色。

测试计划模板设置,LOG保存。

1)测试模板页面2)测试模板设置测试模板根据自己需求进行设置,目前2G语音测试模板如下:测试间隔次数设置如下图:3)测试LOG记录,保存。

点击红色按钮记录测试LOG,将测试LOG保存到指定的文件夹。

待设备连接完成,所有设置完成后,即可记录LOG,下发测试计划。

LOG回放+轨迹图+指标输出。

1)LOG回放每次测试完成后,回放LOG看测试是否完整,有无打点。

如下图:打开LOG回放如下:2)轨迹图输出点击第一步,出现下列,随后点击第二部,出现右边方框。

随后如下操作:点击①随后点击②输出需要图层样式,一般选择Tab格式,点击③出现④窗口,选择需要到处图层所包含的信息,⑤打开LOG,⑥为是否合并输出,7为输出图层保存位置。

3)指标输出如下图:点击下面红框紧接着如下操作:①为打开LOG②为选择报表保存位置③为选择需要导出的指标,点击确定完成指标导出。

测试注意事项CHECK IIST。

1)试设备掉了,重新断开设备,连接重新记录LOG,(如果直接连接回放LOG可能导致无GPS打点)。

中国联通IMS技术试验测试规范V0.1

中国联通IMS技术试验测试规范V0.1

中国联通IMS技术试验测试规范(V1.0)中国联通公司发布目次前言 (VIII)引言 (9)1 范围 (9)2 规范性引用文件 (9)3 缩略语 (11)4 测试环境要求 (12)4.1 IMS标准体系结构 (12)4.2 IMS试验逻辑结构图 (13)5 业务测试(在测试用例中体现不同接入) (13)5.1 基本业务(见《中国联通IMS技术试验测试规范V0.1-基本业务补充业务分册》) (13)5.1.1 语音呼叫 (13)5.1.2 点对点视频呼叫 (13)5.1.3 异常呼叫 (14)5.2 补充业务(见《中国联通IMS技术试验测试规范V0.1-基本业务补充业务分册》) (14)5.2.1 无条件前转主叫号码识别显示(CLIP) (14)5.2.2 主叫号码识别限制(CLIR) (14)5.2.3 被连号码识别显示(COLP) (14)5.2.4 无条件呼叫前转(CFU) (14)5.2.5 遇用户忙呼叫前转(CFB) (14)5.2.6 遇无应答呼叫前转(CFNRy) (14)5.2.7 遇用户不可及呼叫前转(CFNRc) (14)5.2.8 呼叫等待(CW) (14)5.2.9 呼叫保持(HOLD) (14)5.2.10 多方通话 (14)5.2.11 ODB (14)5.3 VPMN业务 (14)5.3.1 主叫流程(网内呼叫) (14)5.3.2 主叫流程(网外号码组) (14)5.3.3 主叫流程(网外号码) (14)5.3.4 主叫流程(普通呼叫) (14)5.3.5 被叫流程 (14)5.3.6 被叫流程(网外号码组) (14)5.3.7 被叫流程(网外号码) (14)5.3.8 附加业务 (14)5.3.9 管理流程 (14)其它 (14)5.4 多媒体彩铃见《中国联通IMS技术试验测试规范V0.1-IMS彩铃业务测试规范》 (14)5.4.1 拨打测试 (14)5.4.2 运营商业务管理 (14)5.4.3 用户业务管理 (14)其它 (14)5.5 多媒体彩像见《中国联通IMS技术试验测试规范V0.1-IMS彩像业务测试规范》 (14)5.5.1 拨打测试 (14)5.5.2 运营商业务管理 (14)5.5.3 用户业务管理 (14)其它 (14)5.6 IP Centrex 见《中国联通IMS技术试验测试规范V0.1-Centrex业务分册》 (14)5.6.1 群内呼叫 (14)5.6.2 热线电话 (14)5.6.3 群外呼叫限制 (14)其它 (14)5.7 Message 见《中国联通IMS技术试验测试规范V0.1-即时消息业务接口测试规范》 (15)5.7.1 1对1 (15)5.7.2 群发 (15)5.7.3 离线 (15)5.7.4 发送状态报告 (15)5.7.5 定时消息 (15)5.7.6 系统广播 (15)其它 (15)5.8 Presence 见《中国联通IMS技术试验测试规范V0.1-Presence业务接口测试规范》 (15)5.8.1 信息发步 (15)5.8.2 信息订阅 (15)5.8.3 策略设置 (15)5.8.4 通知 (15)5.8.5 资源列表测试 (15)其它 (15)5.9 Group 见《中国联通IMS技术试验测试规范V0.1-Group业务接口测试规范》 (15)5.9.1 个人信息管理 (15)5.9.2 联系列表管理 (15)5.9.3 群组管理 (15)其它 (15)5.10 多媒体会议见《中国联通IMS技术试验测试规范V0.1-多媒体会议接口测试规范》 (15)5.10.1 会议创建 (15)5.10.2 会议管理 (15)5.10.3 数据协同 (15)其它 (15)5.11 互通业务 (15)5.12 基本语音见《中国联通IMS技术试验测试规范V0.1-基本业务补充业务分册》 (15)5.12.1 视频互通 (15)5.12.2 短消息互通见《中国联通IMS技术试验测试规范V0.1-短消息互通测试用例》 (15)5.12.3 漫游测试 (15)其它 (15)5.13 POC(可选) (15)5.13.1 对-1 PoC会话建立 (15)5.13.2 临时(Ad-hoc)PoC群组会话 (15)5.13.3 预定义PoC群组 (15)5.13.4 聊天PoC群组会话 (15)5.13.5 Talk Burst控制 (15)其它 (15)5.14 流媒体(选测) (16)5.15 紧急呼叫(选测) (16)5.16 VCC(选测) (16)5.17 CSI(选测) (16)5.18 Portal接口测试(选测) (16)5.19 厂家特色业务 (16)6 单元测试 (16)6.1 P-CSCF 见《中国联通IMS技术试验测试规范V0.1-CSCF分册》 (16)6.1.1 注册过程测试(含注销过程) (16)6.1.1.1 用户初始注册 (16)6.1.1.2 用户隐式注册 (16)6.1.1.3 用户重注册 (16)6.1.1.4 第三方注册 (16)6.1.1.5 注册状态订阅 (16)6.1.1.6 用户发起的注销 (16)6.1.1.7 注册定时器超时注销 (16)6.1.2 认证过程测试 (16)6.1.2.1 注册过程用户鉴权 (16)6.1.2.2 会话过程中用户鉴权(主要针对固网) (16)6.1.3 会话控制过程测试 (16)6.1.3.1 用户始发会话建立 (16)6.1.3.2 用户终结会话 (16)6.1.3.3 网络发起会话终结 (16)6.1.3.4 会话刷新 (16)6.1.4 计费信息测试 (16)6.1.4.1 (16)6.1.5 SIP信令压缩/解压缩 (17)6.1.5.1 (17)6.1.6 异常流程处理测试 (17)6.1.6.1 (17)6.1.7 业务可扩展性测试 (17)6.1.7.1 (17)6.1.8 支持防火墙穿越的用户接入功能 (17)6.1.8.1 (17)6.2 S-CSCF见《中国联通IMS技术试验测试规范V0.1-CSCF分册》 (17)6.2.1 注册过程测试(含注销过程) (17)6.2.1.1 用户初始注册 (17)6.2.1.2 用户隐式注册 (17)6.2.1.3 用户重注册 (17)6.2.1.4 第三方注册 (17)6.2.1.5 注册状态订阅 (17)6.2.1.6 用户发起的注销 (17)6.2.1.7 网络发起的注销 (17)6.2.1.8 (17)6.2.2 认证过程测试 (17)6.2.3 会话控制过程测试 (17)6.2.3.1 用户始发会话建立 (17)6.2.3.2 用户终结会话 (17)6.2.3.3 未注册用户终结会话 (17)6.2.3.4 用户发起会话释放 (17)6.2.3.5 网络发起会话释放 (17)6.2.3.6 iFC触发流程 (17)6.2.3.7 串行fork(查标准,再确认) (17)6.2.3.8 并行fork (17)6.2.3.9 成功会话 (17)6.2.3.10 不成功会话 (17)6.2.3.11 (18)6.2.4 异常流程处理测试 (18)6.2.4.1 用户未知 (18)6.2.4.2 用户未注册 (18)6.2.4.3 用户忙 (18)6.2.4.4 未授权的媒体类型和编码方案 (18)6.2.4.5 用户签约信息刷新测试 (18)6.2.5 计费信息测试 (18)6.3 I-CSCF 见《中国联通IMS技术试验测试规范V0.1-CSCF分册》 (18)6.3.1 普通用户/漫游用户注册过程 (18)6.3.1.1 S-CSCF指配-HSS返回能力集 (18)6.3.1.2 S-CSCF指配-HSS返回S-CSCF名 (18)6.3.1.3 I-CSCF选择S-CSCF (18)6.3.1.4 S-CSCF重指配 (18)6.3.1.5 PSI归属AS定位 (18)6.3.1.6 漫游禁止测试 (18)6.3.1.7 (18)6.3.2 拓扑隐藏功能测试 (18)6.3.3 被叫路由查询功能测试 (18)6.3.4 计费信息测试 (18)6.4 BGCF 见《中国联通IMS技术试验测试规范V0.1-CSCF分册》 (18)6.4.1 选路能力测试 (18)6.4.1.1 域内MGCF选择测试 (18)6.4.1.2 到域外BGCF选路测试 (18)6.4.2 与PSTN/PLMN CS域的互通测试 (19)6.4.3 计费信息测试 (19)6.5 MGCF 见《中国联通IMS技术试验测试规范V0.1-MGCFMGW分册》 (19)6.5.1 与WCDMA CS域软交换互通测试 (19)6.5.2 与CDMA2000 CS域软交换测试 (19)6.5.3 与传统PLMN/PSTN互通测试 (19)6.5.4 异常测试 (19)6.5.5 多种Codec支持、转换测试 (19)6.5.6 计费测试 (19)6.5.7 H.323互通测试(可选) (19)6.6 IM-MGW 见《中国联通IMS技术试验测试规范V0.1-MGCFMGW分册》 (19)6.6.1 与WCDMA CS域软交换互通测试 (19)6.6.2 与CDMA2000 CS域软交换测试 (19)6.6.3 与传统PLMN/PSTN互通测试 (19)6.6.4 多种Codec支持、转换测试 (19)6.6.5 回声抑止测试 (20)6.6.6 静音抑制/舒适噪音测试 (20)6.7 HSS 见《中国联通IMS技术试验测试规范V0.1-HSS分册》 (20)6.7.1 用户管理测试 (20)6.7.1.1 放号功能测试 (20)6.7.1.2 签约信息管理测试 (20)6.7.1.3 隐式注册集的测试 (20)6.7.1.4 用户数据查询 (20)6.7.1.5 用户数据更新 (20)6.7.1.6 用户增加 (20)6.7.1.7 用户删除 (20)6.7.1.8 (20)6.7.2 注册/认证过程测试 (20)6.7.3 移动性管理测试 (20)6.7.3.1 用户注册通知处理测试 (20)6.7.3.2 初始注册-隐式注册 (20)6.7.3.3 注册超时-用户重新注册 (20)6.7.3.4 注册失败由于非法密码 (20)6.7.3.5 注册失败由于Unknown PUID (20)6.7.3.6 注册失败由于错误的NAI (20)6.7.3.7 被禁止用户注册失败 (20)6.7.3.8 数据库信息不匹配 (20)6.7.3.9 IMSUE注册失败 (20)6.7.3.10 用户未注册作为被叫时的通知 (20)6.7.3.11 用户发起的注销通知 (20)6.7.3.12 HSS发起的注销-注销原因为PERMANENT_TERMINATION (20)6.7.3.13 用户注册权限控制 (20)6.7.3.14 用户存在其它已注册的IMPU的注册状态查询 (20)6.7.3.15 用户状态为unregistered的位置查询 (20)6.7.3.16 (20)6.7.4 异常请求测试 (21)6.7.5 多用户ID测试 (21)6.7.6 会话过程测试 (21)6.8 PDF(PDF的测试用例分UMTS以及EVDO两种接入方式来编写) (21)6.8.1 SBLP过程测试(含建立和释放过程) (21)6.8.2 计费协调,支持ICID交换和GCID交换测试 (21)6.8.3 支持策略门控功能,控制用户的媒体流是否允许经过GGSN测试 (21)6.8.4 支持分叉功能,识别带分叉指示的授权请求处理以及呼叫应答时授权信息的更新测试 (21)6.8.5 异常测试 (21)6.9 RACS(可选) (21)6.10 MRF(含MRFC和MRFP)(查标准)见《中国联通IMS技术试验测试规范V0.1-MRF分册》 (21)6.10.1 放音、收号测试 (21)6.10.2 混音功能测试 (21)6.10.3 会以控制测试 (21)6.10.4 录音测试 (22)6.11 IM-SSF 见《中国联通IMS技术试验测试规范V0.1-IM-SSF分册》 (22)6.12 Parlay网关见《中国联通IMS技术试验测试规范V0.1-ParlayAPI测试规范》 (22)6.13 SBC测试见《中国联通IMS技术试验测试规范V0.1-SBC分册》 (22)6.13.1 SIP信令和媒体的NAT的穿越 (22)6.13.2 重叠的地址空间 (22)6.13.3 拓扑的隐藏 (22)6.13.4 媒体定时器----长时间无媒体流 (22)6.13.5 媒体定时器----超长呼叫处理 (22)6.13.6 QoS标签----SIP消息 (22)6.13.7 RTP分组的QoS标签----音频呼叫 (22)6.13.8 RTP分组的QoS标签----视频呼叫 (22)6.13.9 会话带宽控制 (22)6.13.10 会话容量控制 (22)6.13.11 (22)6.14 SLF(可选)见《中国联通IMS技术试验测试规范V0.1-SLF分册》 (22)6.15 ALG与TrGW(可选) (22)6.16 负载均衡测试(在下一阶段测试,请提出相应的测试建议) (22)6.17 过载保护测试(在下一阶段测试,请提出相应的测试建议) (22)6.18 可靠性测试(多机备份)(在下一阶段测试,请提出相应的测试建议) (22)7 接口测试(按照中国联通要求12月15号前提供) (23)7.1 ISC接口(必测,要求提供具体测试用例) (23)7.2 Gm接口(必测,要求提供具体测试用例) (23)7.3 Mw接口(必测,要求提供具体测试用例) (23)7.4 Mg接口(必测,要求提供具体测试用例) (23)7.5 Mi接口(必测,要求提供具体测试用例) (23)7.6 Mj接口(必测,要求提供具体测试用例) (23)7.7 Mr接口(必测,要求提供具体测试用例) (23)7.8 Cx接口(必测,要求提供具体测试用例) (23)7.9 Sh接口(必测,要求提供具体测试用例) (23)7.10 Rf接口(必测,要求提供具体测试用例) (23)7.11 Gq接口(必测,要求提供具体测试用例) (23)7.12 Go接口(必测,要求提供具体测试用例) (23)7.13 Sr接口(选测,但要求提供具体测试用例) (23)7.14 Mk接口(选测,但要求提供具体测试用例) (24)7.15 Mm接口(选测,由厂家建议具体测试用例) (24)7.16 Mx接口(选测,由厂家建议具体测试用例) (24)7.17 Mp接口(选测,由厂家建议具体测试用例) (24)7.18 Mn接口(选测,由厂家建议具体测试用例) (24)7.19 Mb接口(选测,由厂家建议具体测试用例) (24)7.20 Ut接口(选测,由厂家建议具体测试用例) (24)7.21 Dx接口(选测,由厂家建议具体测试用例) (24)7.22 Si接口(选测,由厂家建议具体测试用例) (24)7.23 Dh接口(选测,由厂家建议具体测试用例) (24)7.24 与Ro接口(选测,由厂家建议具体测试用例) (24)7.25 Ty接口(3GPP2,选测,由厂家建议具体测试用例) (24)7.26 固网RACS相关接口 (24)7.27 Ix接口(本阶段暂不测试) (24)8 安全测试(必测,要求提供具体测试用例) (24)9 计费测试见《中国联通IMS技术试验测试规范V0.1-计费网管分册》 (24)9.1 离线计费完整工作流程计费测试 (24)9.2 在线计费完整工作流程计费测试(可选) (25)9.3 错误场景计费消息测试(具体内容参看3GPP 32.260 第5.2.2.2章节) (25)9.4 计费采集信息测试 (25)9.5 CDF/CCF计费信息处理测试 (25)9.6 跨IMS运营商之间IMS会话计费话单产生测试。

通讯录测试计划说明书

通讯录测试计划说明书

测试计划说明书1、测试概述1.1 编写目的根据软件的功能及结构设计出相应的测试用例,目标在于发现程序中的错误,然后可以加以改正,尽量减低系统运行的故障率,保证系统安全可靠。

本计划的预期读者是项目组所有人员,测试组人员以及指导老师。

1.2 测试过程测试过程流程图分析1.3 测试范围测试组依据用户需求说明说及设计文档进行系统测试,包括功能测试、用户界面测试等。

主要功能包括:a.浏览通讯录系统b.记录编辑通讯录系统c.数据备份通讯录信息d.数据还原通讯录信息e.搜索通讯录信息f.显示通讯录中的记录数g.退出通讯录系统1.4 测试结束条件所测内容均都达到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要求。

所发现的问题已全部解决。

遗留问题中无致命性和严重性错误,一般性错误不能超过总数的2%,轻微性错误不能超过8%,遗留问题总数不能超过问题总数的10%。

1.5 测试再启动条件系统在部署期间或使用过程中发现严重错误或客户需求已发生重大变化时,测试可以再启动。

1.6 参考资料马平,黄冬梅,.《软件文档写作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52、测试计划2.1 测试类型2.2 测试项目组装测试:看程序是否按设计的流程运行。

确认测试:利用各种类型的数据,测试系统的健壮性。

2.3测试环境与配置3、测试用例3.1 输入数据测试测试目标:增加通讯录成员,输入数据是否合理。

测试方法:1.姓名: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4个汉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个汉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多一个数字的字母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少一个数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非字母数字字符2.性别: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男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女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其他汉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其他非法字符3.QQ: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数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其他非法字符4.出生年月: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数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其他非法字符5.地址: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三个汉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IM即时通系统方案

IM即时通系统方案

I M即时通系统方案(总40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即时通讯系统方案目录1.客户端功能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多组织架构展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个人群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联系人分组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部门互访............................................................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即时通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时沟通............................................................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文件/目录传输................................................. 错误!未定义书签。

远程控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语音视频............................................................ 错误!未定义书签。

通知公告............................................................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即时聊天系统详细设计说明书

即时聊天系统详细设计说明书

即时聊天系统详细设计说明书⽂档编号:SDP-4⽂档版本:3.0.0linux环境下的即时聊天系统开发项⽬⼩组⽂档控制信息⽬录⽬录 (3)1.任务概述 (3)1.1编写⽬的 (3)1.2项⽬背景 (4)1.3参考资料 (4)2.框架设计 (5)2.1整体框架 (5)2.2模块设计 (5)2.2.1客户端 (5)2.2.2服务器端 (6)3.详细设计 (6)3.1Client/Server (7)3.1.1User Client (8)3.1.1.1.功能说明 (8)3.1.1.2.界⾯设计 (8)3.1.2C/S Server (9)3.1.2.1.功能说明 (9)3.2Browser/Server (9)3.2.1功能说明 (10)3.3数据结构 (10)3.3.1账户注册信息 (10)3.3.2⽤户个⼈信息 (10)3.3.3⽤户好友信息 (11)3.3.4⽤户状态信息 (11)3.4数据库 (11)4.测试 (12)4.1模块测试 (12)4.1.1模块表 (12)4.1.2测试说明 (12)4.2集成测试 (13)1.任务概述1.1编写⽬的在完成了“即时聊天系统”项⽬的可⾏性研究和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为了明确软件需求、安排项⽬规划与进度、组织软件开发与测试,项⽬⼩组经过深⼊讨论和分析之后,提出了这份概要设计说明书。

此概要设计说明书对《即时聊天系统》软件的解决⽅案、功能分配、模块划分、程序的总体结构、输⼊输出和接⼝设计、运⾏设计等⽅⾯做了全⾯概括性说明,为该软件的详细设计奠定基础。

此⽂档为系统分析员⼯作的阶段性总结,并提供项⽬组长、设计⼈员和开发⼈员参考。

1.2项⽬背景即时聊天系统是⽬前Internet上最为流⾏的通讯⽅式,⽽各种各样的即时通讯软件也层出不穷;服务提供商也提供了越来越丰富的通讯服务功能。

随着互联⽹的发展,即时通讯的运⽤将⽇益⼴泛。

所开发软件名称:即时聊天系统项⽬开发成员:钱存峰、彭⾣、付重阳、毕宏伟、吴斌软件⽤户:任意互联⽹⽤户软件⽤途:此项⽬为中国科学技术⼤学软件学院⼯程实践环节选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IM网络即时通讯系统测试计划项目开发人员一览表编写说明标题:IIM网络即时通讯系统测试计划类别:文档编辑软件:Microsoft Word 2003 中文版编写历史:Leader评分:目录一、引言 (4)1.编写目的 (4)2.项目背景 (4)3.定义 (4)二、任务概述 (5)1.目标: (5)2.运行环境: (5)3.需求概述: (5)4.条件与限制: (5)三、计划 (5)1.测试方案 (5)2.测试项目 (5)3.测试机构及人员 (6)4.测试进度 (6)四、测试项目说明 (7)1.客户端: (7)1)登录部分测试: (7)2)注册模块测试: (7)3)好友管理模块: (7)4)私聊模块: (8)2.服务器端: (8)1)数据库模块: (8)2)界面模块: (8)3)通讯模块: (9)五、评价 (9)1.范围 (9)2.数据整理 (9)3.量度 (9)测试计划一、引言1. 编写目的本阶段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IIM即使聊天系统做概要设计,主要解决该系统需要的程序模块的设计问题,决定模块间的接口,模块的结构设计,以及数据结构等相关问题。

本文档可作为IIM网络即时通讯系统设计人员,技术支持人员,程序员,测试人员、使用人员的参考资料。

2. 项目背景本项目是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委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工程07级网络即时通讯系统小组开发的,此次开发的IIM网络即使通讯软件是一个可以运行在windows ,Linux 等平台上的可移植性较强的软件。

3. 定义[1] 服务器:服务器是计算机的一种,它是网络上为客户端计算机提供各种服务的高性能的计算机。

服务器是指在网络环境下运行相应的应用软件,为网上用户提供共享信息资源和各种服务的一种高性能计算机......执行一种服务的任务。

服务器执行客户调用的服务,并向客户返回结果代码。

对于网络服务来说,NSS是服务器,LNS主机应用程序是客户。

当这种关系颠倒时,LNS主机应用程序还能在LNS体系结构的顶层建立自己特定应用的服务。

[2] 客户端:这里的客户端指的是能够合法的连接服务器并且能够向服务器发出请求的运行在用户的计算机上的程序或称为客户机,是指与服务器(server)相对应,为客户提供本地服务的程序;一般安装在普通的客户机,需要与服务端互相配合远行。

[3] 注册:用户在使用软件的实际功能前将自己的信息进行登记[4] ID: ID=Identification 身份。

就是用户名或帐号,是能证明用户身份的替代物,在此次开发的软件里id是唯一的,是用户注册的时候填写的涌来证明自己身份的账号。

[5] IIM(PP)网络即使通讯软件:本次开发的产品的名称。

[6] c/s结构:客户端/服务器端式的应用程序结构,也是本系统采用的结构模式。

[7] 端: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统称为端,本软件所有客户端之间的聊天信息都要通过服务器端进行管理和转发,所以只存在一种端与端之间的通信关系即客户端于服务器端之间通信。

[8] 交互:端与端之间信息的相互传递。

二、任务概述1.目标:通过开发人员的努力尽可能多的发现程序错误以及与需求,设计的不同之处,并将其改正2.运行环境:Windows XP, Windows Server 20033.需求概述:①功能划分:注册,登录,聊天,好友管理②功能描述:[1].注册:用户在使用客户端的聊天功能之前要在服务器上进行登记,登记用户ID,用户ID是唯一的,这样用来标识不同的用户。

在注册的时候还必须设定自己的密码。

可选的是自己的其他资料。

[2].登录:用户注册之后,输入自己的ID和预先设定好的密码之后,服务器验证成功后向客户端发送成功登陆响应,这样用户就可以正常使用本软件。

[3].聊天:用户使用客户端编写文本,文本中写着聊天的内容,发给自己的好友,聊天消息首先发到服务器上,服务器根据聊天消息中所标记的目的客户端的地址,发到目的客户端。

[4].好友管理:用户设定自己的好友,好友管理包括好友添加和好友删除两个子功能。

③好友添加:用户输入好友的用户ID将好友添加到自己的好友列表中,好友列表保存在服务器的数据库中,添加好友的时候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添加好友的请求和好友ID,服务器给与响应,然后修改用户的好友列表。

④好友删除:用户将好友列表中的好友ID执行删除请求,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删除好友请求和待删除好友ID,服务器给与响应,然后在好友列表中删除待删除好友的ID.4.条件与限制:由于java语言本身的限制,该系统采用TCP/IP协议,程序运行速度比其他语言的程序略低是不可避免的,由于采用的传输协议和系统的构建方法的限制,会存在一些程序运行上的性能缺点.三、计划1.测试方案在测试的原则上,我们要求测试方法涉及设计上所有的模块以及运行编写的所有代码模块所实现的功能,并和最初的需求以及设计方案进行对比,修改所发现的程序错误和运行中的不期望出现的因素,并最大程度的向需求和设计靠拢.2.测试项目客户端:登录部分注册部分好友管理部分私聊部分服务器端:界面部分数据库部分通讯部分:客户端与服务器端通讯3.测试机构及人员测试地:150台客户机所在局域网测试环境:20M ADSL接入,光纤收发器,路由器,主交换机,5台分交换机。

服务器配置:CPU Intel Core 2 Duo E6550主板微星P35 Neo2-FR内存威刚ADA TA 1GB DDR2 800(红色威龙) 4G硬盘希捷250G 7200.10 8M×2 (raid0+raid1)客户机配置:CPU AMD Athlon64 X2 5000+ AM2主板华硕M2N-X内存威刚ADA TA 1GB DDR2 800(红色威龙)硬盘希捷160G 7200.10 8M本系统由北航软件学院网络即时通讯小组进行测试,测试人员计划为:周乐:充当系统管理员角色,对计算机系统,网络状况分析和软件综合指标整合测试。

张陈悦:充当数据库管理员角色,对数据库各个触发器和存储过程进行测试。

贾腾:充当代码测试员,对各模块功能进行测试。

张宏:充当代码测试员,对各模块功能进行测试。

程越:充当使用用户,对软件各功能使用测试。

4.测试进度测试项目名称所测试的功能测试的模块进度登录部分测试客户端的登录客户端的登录模块一周功能注册部分测试客户端的注册客户端的注册模块一周功能好友管理测试客户端的好友客户端的好友管理模块一周管理功能聊天测试客户端的聊天功能客户端的聊天模块一周服务器界面测试发送信息,关闭系统等功能服务器的界面模块两周服务器通讯测试服务器的通讯功能服务器的通讯模块两周四、测试项目说明1.客户端:1)登录部分测试:系统需求:安装java虚拟机并支持jdk1.4的操作系统输入示例预计输出Id不存在ID:lamecatPSW:woshilamecat 界面提示显示错误信息Id存在但密码不正确ID:lame_catPSW:buzhengque界面提示显示错误信息Id不存在,但密码被使用ID:lamecatPSW:lamecatpw界面提示显示错误信息Id 与密码均正确ID:lame_catPSW:lamecatpw进入聊天界面点击注册链接单击“没有注册”标签打开注册页面2)注册模块测试:系统需求:java虚拟机及.NETframework1.1,服务器端要求安装IIS。

输入示例预计输出注册已存在的ID ID:lame_cat 提示用户已存在两次密码输入不一致PSW1:lamecatpwPSW2:lamecat提示密码错误年龄输入不为数字Age:lamecat 提示赢输入数字年龄输入界限一.Age:1111二.Age:-1 提示输入有效数字并不予注册有未填写项ID: 空白或PSW:空白或age空白提示有未输入项3)好友管理模块:系统需求:同登录模块。

输入示例预计输出添加好友对方不在好友列表输入对方id,点击添加提示添加成功,并返回好友列表对方在好友列表输入对方id,点击添加提示好友存在对方ID不存在输入一个不存在的ID提示用户不存在删除好友选中删除的好友,点击删除好友提示删除并从数据库中以及好友列表中删除删除4)私聊模块:系统需求:同登录模块。

输入示例预计输出开启私聊选中私聊好友后点击私聊按钮双方建立私聊页面建立超过限制数目的私聊窗口(大于5个)提示窗口过多发送信息各个私聊页面分别发送信息信息在相应页面显示关闭私聊单击关闭按钮,关闭当前选择页面双方私聊窗口均关闭中途一方下线(正常与不正常)关闭相应窗口2.服务器端:1)数据库模块:模块需求:SQLserver2000+sp4测试部分:同服务器端管理模块一同测试。

2)界面模块:系统需求:安装java虚拟机并支持jdk1.4的操作系统输入示例预计输出发送信息点击发送按钮所有客户端接收到信息关闭系统点击关闭系统按钮服务器端退出断开连接点击断开连接按钮服务器端断开所有连接断开指定用户选择欲断开的用户,点击断开用户用户被断开。

并从服务器端在线用户里删除。

3)通讯模块:输入示例预计输出服务器关闭服务器端退出客户端收到退出信息并断开连接。

客户端关闭客户端点击关闭或选择file->exit菜单服务器端从好友列表中去除该用户。

非正常下线客户端网线被拔出服务器端有提示五、评价1.范围以上测试用例通过,说明网络即时通讯系统各功能基本正确。

性能测试指标有待在实际运行环境中进一步确定。

2.数据整理在本系统测试之前,首先要对数据库的数据部分进行整理,并对这一部分数据进行补充、筛选,以覆盖所有测试内容。

测试结构要按测试结果分析文档分析整理。

3.量度(1)功能要求:主要功能必须全部正确;(2)性能要求:时间性能要满足设计文档中需求;(3)接口需求:软硬件接口必须全部正确,用户接口友好;(4)可靠性:不出现系统死机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