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县引酉工程大事记
引汉济渭黄金峡水利枢纽工程首台机组并网发电

引汉济渭黄金峡水利枢纽工程首台机组并网发电
佚名
【期刊名称】《大坝与安全》
【年(卷),期】2024()2
【摘要】据中国电力建设集团4月7日,引汉济渭黄金峡水利枢纽工程首台(1号)
水轮发电机组成功并网发电,各项试验数据及指标正常,为电站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
奠定了坚实基础。
黄金峡水利枢纽位于陕西省汉中市洋县黄金峡镇汉江干流,属汉
江上游干流规划的第一个梯级电站。
电站安装3台4.5万kW水轮发电机组,总装
机容量13.5万kW,年均发电量3.51亿kWh,其中水电十一局主要承担大坝、泵站、电站等部位的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工作。
【总页数】1页(P46-4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
【相关文献】
1.引汉济渭黄金峡水利枢纽导流设计与施工要点浅析
2.浅谈GNSS自动化监测在
引汉济渭黄金峡水利枢纽工程中的应用3.引汉济渭黄金峡水利枢纽电站完成首仓
混凝土浇筑4.陕西引汉济渭工程黄金峡水利枢纽工区开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继往开来

继往开来一段历史十二年呕心沥血的创业史,一个凝聚着历届县委,县政府领导及全县44万人民智慧和汗水的引酉工程,所呈现出的“艰苦创业,无私奉献,顽强拼搏,敢于胜利”的引酉精神已根植于洋县人民的血脉之中,引酉人就是这样一直沿着先辈开创的道路,一路披荆斩棘,勇往直前,永不言败。
20世纪90年代,随着卡房水库的建成,为引酉精神注入了新的元素,也为引酉灌区提供了稳定可靠的水源保障。
然而在96年之后的10年之间,水管体制改革滞后,财政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职工工资严重拖欠,渠道工程设施严重老代,人才大量外流,队伍极不稳定,引酉事业走入低谷。
昔日炫目耀眼的引酉工程,如一幅名画,落满尘埃,悄然淡出了人们视线。
洋县引酉灌溉工程在阵痛中呼唤新生。
历史进入21世纪,快速成长的中国如沐春风、云蒸霞蔚,引酉人也迎来第二个春天。
2006年4月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局长兼党总支书记翁世杰同志为首的领导班子, 临危受命,不畏艰难,力挽狂澜,带领全局干部职工克难奋进,顽强拼搏,通过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完善制度,强化管理,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实施二次创业,续写了引酉事业新的辉煌,使引管局由全县后进单位一举跨入先进单位行列,赢得了灌区群众和社会各界广泛赞誉,为引酉灌区乃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是成立项目办公室,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取得丰硕成果。
共争取工程项目30多个,落实项目资金2900多万元,最大限度改善灌区设施条件,建管并重,千方百计提高工程效益,使隐患水库和老化干支渠基本修复,引酉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二是带领全局职工开展清障、清淤、护渠大会战,千方百计提高工程效益。
深入开展“三修两清一绿化”工作,并发动灌区群众对160多公里引酉干支渠道进行了清障、清淤、护渠,并绿化渠堤植树5万株,使渠道行水能力大大增强,总干渠过水能力由原来的4立方米\秒,提高到8立方米\秒。
为灌区农业丰产丰收,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是保工资、保稳定,全力打造引酉新形象,开创了引酉工作新局面。
汉中市洋县酉水电站重力坝的强度和稳定性分析

的摩擦系数 ; t g 表示滑动表面存在 的真正的摩擦系数 。 为
保 证 安 全 ,有 要 求规 定 ,t g 0 ≤t g 。 但 上式 考 虑 软 基 在 地 基 上 滑 动 的情 况 ,而 忽 略 了对 安全 系数 的考 虑 ,对 此 ,需 引进 一 个 安 全 系数 K:
0期 第 1 3卷 第 1
2 01 3住
中 国
水
运
V ol 1 3 0c to ber
N o.1 O 2 01 Fra bibliotek 1 0月
O h i 1 3 a Wat er T r ans p or t
汉 中市洋县酉水 电站重力坝的强度和稳定性分析
苏炳煌
( 安 溪 县水 利 局 ,福 建 安 溪 3 6 2 4 0 0)
3 . 沿 重 力 坝 基 面 的 稳 定性
K :_ 厂 ’ ∑ + c ’ A ∑p
离散性 , 数值不 固定 , 其稳定程度远低于 t g
和t g 的安 全 系 数 不 同 ,则 抗 剪 断 公 式 为 :
随着重力坝 的高度增加,∑ P和£ w 和坝高平 方之 间呈正
比 相 关 ,部 分凝 聚 力 和 坝 高是 呈 正 相 关 的 。如 此 一 来 ,大 坝 越 高 ,相 应 的 安 全储 备 就越 低 。为 此 ,需 对 抗 剪 强 度 重 新 考 虑 ,得 出剪 摩 公 式 如 下 :
f 和 c 代 表 混 凝 土 和 岩 基 间 的抗 剪 断 系 数 ,经 多 次 试 验 计 算 ,大 多数 情 况 下 ,f= 1 . 0 — 1 . 3,C =0 . 3 — 1 . 5 MP a 。
适 用恶 劣 条 件 和 不 同形 状 的 河谷 中 ;
酉水河特大桥多跨同时锁定合拢施工技术

酉水河特大桥多跨同时锁定合拢施工技术较具体地介绍了酉水河特大桥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多跨同时锁定合拢的施工技术。
1 工程概况酉水河特大桥位于陕西省洋县金水镇酉水村,横跨酉水河与108国道。
酉水河特大桥左线为58m+3×105m+190.29ft=431m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右线为58m+3×105m+58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3×30m的预应力混凝土箱梁,主桥箱梁顶面宽12.5米,底面宽6米,箱梁刚构为横向、竖向、纵向三向预应力结构,采纳单箱单室断面,支点处梁高5.5米,跨中梁高2.2米,中跨及次边跨合拢段长度为2.5米,边跨合拢段长度为2.01米,合拢段高度均为2.2米。
全桥左线和右线合拢段均为5个合拢段,编号分别为边跨合拢段2个、次边跨合拢段2个、中跨合拢段1个。
该桥施工难度大,工艺简单,工期短。
对此必需科学组织,细心施工。
传统合拢方法一般采纳逐跨合拢,耗用时间长,合拢精度较难保证。
下面较具体地介绍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多跨同时锁定合拢的施工技术。
2 合拢段施工时必需考虑的几个影响因素2.1合拢温度的考虑。
合拢温度的选择是很重要的,在什么样的温度下合拢会影响到成桥后箱梁的内力大小。
合拢温度一般5~15℃之间进行且在此温度区域段越低越佳。
2.2日照的影响。
本桥单T的悬臂实际长度为45m,在合拢前呈自由悬臂状态,由于日照的影响,箱梁顶面和底面的温度存在着差别,必定会引起悬臂端的变化。
据实测,其变化下挠值在2cm左右,固应在前3天,每2小时进行温度与位移观测。
2.3温度的影响。
由于本桥的长度为432m,每个T构长度为105m,合拢时混凝土的温度每变化1℃将会使合拢的长度产生102.5000×0.00001=1.025mm的变化。
故宜在当日温度最低时进行劲性骨架的锁定。
2.4混凝土的收缩、徐变的影响。
已浇单“T”的混凝土后期收缩、徐变,经计算,将会使梁产生8mm的变化。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洋县2008年第二批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洋县2008年第二批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实施方案的批复【法规类别】扶贫救灾救济【发文字号】陕发改代赈[2008]809号【发布部门】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日期】2008.07.03【实施日期】2008.07.03【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洋县2008年第二批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实施方案的批复(陕发改代赈〔2008〕809号)汉中市发展改革委:汉发改代赈〔2008〕315号文收悉。
经研究,同意你市洋县2008年第二批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的实施方案,现就有关事项批复如下:一、搬迁规模及安置方式同意对洋县长溪乡等6个乡镇128户、530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并采取小规模集中、分散插花方式安置。
二、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1、住房建设。
新建群众住宅128套、10070平方米,户均79平方米,人均19平方米。
2、道路工程。
新修道路4.3公里,改造道路5.1公里。
其中:长溪乡改造道路1公里,洋州镇改造道路1.6公里,黄安镇改造道路0.2公里,谢村镇新修道路1.2公里,磨子桥镇改造道路2.3公里,华阳镇新修道路3.1公里。
3、供水工程。
新建供水工程5处,蓄水池5口,铺设管网10公里。
其中:黄安镇蓄水池1口,管网2.6公里;磨子桥镇蓄水池2口,管网1.8公里;华阳镇蓄水池2口,管网5.6公里。
4、供电工程。
架设0.4KV线路1公里,安排在谢村镇。
5、基本农田建设。
改造基本农田65亩。
其中:谢村镇10亩,磨子桥镇55亩。
三、总投资及资金来源工程概算总投资423万元。
其中:搬迁群众住房建设324元,道路工程70万元,供水工程14万元,供电工程10万元,基本农田建设5万元。
所需资金由国家易地扶贫搬迁试点资金补助200万元,其余由市、县配套及搬迁群众自筹、投劳解决。
其中国家补助资金中,用于搬迁群众住房建设122万元,道路工程55万元,供水工程11万元,供电工程8 万元,基本农田建设4万元。
洋县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情况调查报告

洋县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情况调查报告发表时间:2019-08-07T15:06:27.687Z 来源:《城镇建设》2019年第10期作者:朱晓红[导读] 叙述了对洋县水利工程供水价格进行调查,针对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提提出几点建议。
(洋县水利技术服务中心陕西洋县 723300)摘要:本文叙述了对洋县水利工程供水价格进行调查,针对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提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水利工程供水价格调查及建议洋县现有灌溉面积34.2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4.5万亩。
国营水利管理单位管理的灌区有5处,即党河灌区、引酉灌区、沙河灌区、峡口堰灌区、胥惠渠马畅灌区(市级),灌溉面积22.93万亩。
乡镇集体管理的灌区有3处,灌溉面积1.5万亩,其余由村级管理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灌溉面积9.82万亩。
目前国营水库灌区以单一经营即“卖水收费”为主。
党河灌区、引酉灌区、沙河灌区、峡口堰灌区有效灌溉面积11.95万亩,实灌面积9.52万亩,年供水量10028万m3,年总收入922.4万元,其中:水费收入372.4万元,县财政补贴550万元。
目前国有灌区水费是按亩收费,执行水价是政府指导价,即26元/亩,实际测算成本水价为177.3元/亩,每亩平均供水量1053m3,折合每立方米平均供水成本0.168元。
全县国有灌区年供水总成本为1687.86万元,与年总收入922.4万元相差-765.46万元,水费成本倒挂严重,入不敷出,仅能维持一般的管理费用和办公费用,灌区缺乏足够的资金对水利工程进行自我维修养护,水费改革势在必行。
一、灌区基本情况1、党河灌区基本情况党河灌区是由党河水库、都家沟水库、苎溪河水库、高家河水库、溢惠渠等四库一渠组成的复合灌区,灌溉洋县的洋州镇、戚氏镇、贯溪镇、溢水镇和龙亭镇44个自然村的7.1万亩农田。
灌区人口7.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9万人。
全灌区工程设计灌溉面积7.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4.9万亩,实灌面积3.4万亩,设计最大供水能力为13.0m3/s,灌区总库容4915万m3,现兴利库容2261万m3。
引酉灌区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必要性

引酉灌区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必要性汉中市洋县是全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
为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增加农业发展后劲,保证粮食安全,满足灌区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对水的需求,当地政府和项目区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高,迫切要求尽快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引酉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加快灌区节水改造的步伐势在必行。
1灌区基本现状洋县引酉灌溉工程是以灌溉为主结合发电的中型水利工程,灌区设施灌溉面积7.7万亩,实际灌溉面积4.8万亩。
工程始建于1975年,1987年8月建成支渠以上工程并通水运行,灌区主要骨干工程由罗坝、长坝取水枢纽、4条干渠(总长36.475Km);5条支渠(总长39.622Km);5条分支渠(总长31.194km);灌区10座反调节水库及9条水库干渠(全长39.97km)以及58条斗渠(全长116.0Km)等组成。
本灌区属丘陵区,高程470~700m,为汉江Ⅱ~Ⅲ级阶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多年平均气温14.5℃,全年无霜期239天,多年平均降雨量为823.8mm,且年内分配不均,多集中在7~10月,时段降雨占全年降雨的61%,多年平均蒸发量854.8mm,灌区土壤以重壤土为主,占60%,其次是中壤土,灌区农作物主要为小麦、水稻、玉米、油菜等粮食和经济作物生长,一年两熟,水旱轮作,复种指数为180%,年粮食总产量为2.9万吨,是全国粮食基地县和汉中粮食主产区之一。
灌区水源为酉水河,流域形状呈“肥梨状”,属秦岭山区,流域内雨量充沛,水力资源丰富,多年作物生长关键需水期平均径流量4.79亿m3,多年5~8月平均径流量2.42亿m3,占多年平均径流量的50.52%,该流域植被良好,茅坪、华阳以上区域为森林覆盖,因此该河道除汛期外,常年为清水河道。
2灌区骨干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灌区自建成已运行20多年,由于建设标准低,防渗衬砌水平低,运行时间长,工程病害和输水损失大的问题,严重影响灌区安全行水、正常灌溉和农业综合开发效益的发挥,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支渠及水库渠道衬砌率低且损毁严重,支渠衬砌率仅为22%,水库渠道衬砌率仅为9%,输水损失大,灌溉供水不足;(2)渠道运行时间长,老化破损严重,险工段多,工程完好率仅为30%;(3)渠系建筑物配套不全,破损严重。
洋县酉水河茅坪镇、酉水段防洪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1工程条件2施工导流3主体工程施工方案与方法4施工总布置5施工总进度6技术供应7质量和进度保证措施8安全、环保、文明施工体系及保证措施9 附表1 工程条件1.1 工程概况洋县酉水河茅坪镇、酉水段防洪工程位于酉水河茅坪镇,本期施工堤防总长2539 m,II标段主要工程量有:茅坪镇段左岸新建堤防939.28m (0+000~0+939.28),新建排洪沟防护工程45m(0+000~0+045)。
1.2 工程位置及条件II标段工程位于茅坪镇酉水段,主要建筑物为浆砌石挡土墙及夯填砂砾石料河堤,洪水标准20年一遇设计。
1.3建筑材料1.3.1石料河堤石料使用施工区附近采石场块石。
1.4.2砂料工区河床有部分砂料分布,且以中粗砂为主,纯净,质量较好。
施工中可尽量选择就近开采。
1.4.3砾石料本次河堤夯填砂砾石料可在河床筛选使用。
1.5施工场地条件该工程施工场地处于较开阔地带,施工条件较好,可就近选择布置料场、工棚、临时房等,并尽可能布置在河堤附近。
以利施工场地管护。
2施工导流该标段河堤工程基础设计开挖深度为3~7m,施工期适逢枯水季节,河道流量较小,河道主流在河滩左岸,对施工导流有利,基坑在机械明挖结束后,可采用抽排水降水方法,人工修整边坡及基坑底部,并在上游作围堰防止基坑大量进水,并可分段开挖基础,分段浇筑基础砼垫层,分段抽排水。
3主体工程施工方案与方法3.1施工方法3.1.1施工测量放样采用南方NTS350全站仪测量,放样测量采用基本平面三角网法控制,其精度按设计要求或监理工程师提交的标准控制。
3.1.2土方工程(1)堤基明挖以人、机结合的方法施工,先用挖掘机挖至设计高程,人工清挖修整边坡及基坑底部疏松土层,弃土按监理安排的地点堆置。
(2)堤基基槽土方施工开挖时采用机械疏导河水,机械明挖,抽排水降水疏干,人工平整,电夯夯实。
(3)边坡削坡土方以人工施工为主,机械辅助装运。
人工整平,电夯夯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洋县引酉工程大事记
1.1944年9月,陕西省水利局第二测量设计队编制《党水河灌溉工程计划书》时。
曾对酉水河的开发利用进行过勘测比较。
2.1958年,陕西省水利厅设计院,勘测规划,提出了《胥水—酉水丘陵区水利规划报告》。
3.1958年冬,洋县人民委员会决定成立“茅坪堰(即:引酉工程)司令部”,付县长蔡维华任司令。
组织水利技术人员勘测设计,准备动工,因财力物力有限而未动。
4.1968年,水利电力部第三工程局勘测设计队提出了《酉水河梯级开发报告》。
5.1970年,引酉工程第二次上马,地、县水利局再次对酉水河的开发利用进行勘测规划,又因工程艰巨、财力不足而停工。
6.1975年秋,县委书记汪清泉参加全国农业会议之后,传达了会议精神,县委、县政府制定了《洋县农业翻身规划》,将引酉工程列为洋县农业翻身的三大工程之一,决定再次上马。
7.1975年10月,由县水电局选派工程技术干部,酉水区委抽调农业技术员二十人,组建引酉工程测量队,开始了测量工作。
8.1975年11月7日,县政府决定成立“洋县引酉工程指挥部”,县政府领导兼任总指挥、指挥,并抽调部、局领导、干事组成指挥部办公室、技术、后勤等办事机构。
指挥部设在长溪乡麻洞梁。
全县调动5000名民工,编成酉水、城关、汉江、谢村、华阳五个民兵营,43个民兵连,开始破土动工。
9.1975年12月,县委决定设立“中共引酉工程指挥部委员会”,县委书记汪清泉兼任党委书记,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副职领导为引酉工程党委委员。
10.从1975年12月至1977年12月,中共洋县县委在引酉工程指挥部召开过七次常委会议,讨论并决定了引酉工程的重大问题。
11.1976年2月20日,驻洋解放军89202部队、88716部队、88704部队派出20名指战员,组成2个支农小分队,在总干16#隧洞施工中做出了一定贡献。
12.1976年3月27日,指挥部的一台九立方新空压机,调往总干6号隧洞途中,因挂勾脱落,从“一炮垭壑”甩入酉水河中,机身粉碎,损失4万多元。
13.1976年7月23日,工程组派员复测白雀寺小学门前Bm7高程时,发现原地、县水电局测量队1970年测量的高程有错,测低了6.036米,因此从Bm7引至隧洞出口的高程亦错,隧洞出口打高了6米。
此时,隧洞进口己掘进48米,
出口己掘进80米。
为改正高程错误,经县委常委和指挥部党委研究决定,将16号隧洞出口至6号隧洞进口段,渠道比降由1/2500改为1/4000,隧洞比降由1/l000改为1/2000。
这次测量事故,不仅使总干16号隧洞进口段全部报废,而且导致较大的设计变更,造成严重损失。
14.1977午4月11日,驻安康铁道兵89307部队,派出30人组成支农小分队,由杨重学总工程师带领,进驻总干16号隧洞出口施工。
他们的回号是“军民同心干,打通茅坪堰”。
8月26日返回原部队。
15.1977午6月23日,汉中地委杨达书记视察引酉工程,并赋诗一首,以鼓士气。
16.1977年7月,长度为424.5米的总干8号隧洞全部打通。
由于该隧洞是引酉工程开工以来第一个打通的隧洞,因此,县委决定命名为“先锋洞”。
17.1978年1月10日,引酉工程劳模大会在县礼堂隆重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共437人,其中:先进集体代表28人,劳动模范392人,列席代表17人。
并在这次大会上,由县委命名了五面红旗和十二名标兵。
18.1978年2月21日,酉水营秧田民兵连驻地6号隧洞出口,发生火灾,烧毁80马力、54马力柴油机各一台,50瓦、60瓦发电机各一台,10.5立方日本产柴油空压机一台,12.5瓦电动机一台,油毡房17间,三十多名民工衣、被等
物全部燃光,损失约10万元。
19.1978年2月25日,省委付书记李尔重由地委书记杨达陪同,到总干16号隧洞进出口、王河倒虹等工地视察,并参加了工地劳动。
20.1978午9月15日,指挥部办公室政工组住房突然起火,烧毁油毡房20间,16mm电影机一部,影片两部、打字机一台,部分档案资料和工作人员的衣、被、粮票、现金等,损失约9千多元。
21.1978年10月4日,总干16号隧洞傍洞施工中,风抢打在瞎炮上发生爆炸事故,死二人,重伤五人,轻伤九人。
22.1979年3月24日,省长于明涛视察引酉工程。
23.1979年7月10日,洋县计划委员会、洋县水电局,以洋水发(1979)037号文报出《引酉工程计划任务书》。
24.1979年11月28日,省水电局以陕水计发 (79)第196号文捷出了《洋县引酉灌溉工程第一期工程计划任务书审查意见》。
《审查意见》指出:“本工程基本符合酉水河流域规划和县农田基本建设近期规划的要求,工程规划基本是合理的”,“兴建该项工程是必要”。
25.1980年2月8日,洋县计划委员会以洋计发(1980)017号文,洋县水电局以洋水发 (1980)011号文,报送了《洋县引酉灌溉一期工程初步设计》。
26.1980年2月21日,陕西省计划委员会,以陕计发(80)
第019号文,对洋县引酉灌溉工程计划任务书进行了批复。
《批复》指出:“为了解决洋县东部丘陵地区水利灌溉问题,同意兴建引酉灌溉工程,整个工程应分期建设,在近期以低坝引水作为第一期工程进行建设”。
从此。
洋县引酉灌溉一期工程被正式列为国家基建项目。
27.1980年4月,县委、县政府决定成立“洋县引酉工程灌溉管理局”,任命张建华为管理局局长。
28.1980年4月,总干王河桥式倒虹竣工、倒虹管桥为三孔无铰拱桥、主拱圈净跨28 m、桥高30m,气势雄伟。
29.1980年9月,打通了总干16号隧洞。
该隧洞长3280m,是引酉工程最长的隧洞。
30.1880年12月29日,省水电局以峡水工发 (80)第059号文提出了洋县引酉灌溉一期工程初步设计的审查意见,并核定概算投资为1723万元。
从此,引酉工程摆脱了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的被动局面。
31.1981年1月,引酉工程的施工体制由民工施工改为包工队承包。
32.1981年8月,总干渠八亩地段发生滑坡,使已建成的895.2米渠道和337.3米明涵遭到严重破坏。
此项水毁修复工程由82年10月动工至84年10月竣工,总投资达24.07万元。
33.1982年4月,长坝引酉枢纽基本建成。
34.1982年8月4日,指挥部隆重举行总干渠通水典礼。
付县长王正源主持典礼大会,地、县、区、乡和有关部门的代表约200多人前来祝贺。
35.1983年3月,指挥部由长溪乡的麻洞梁迁至麻沟。
东干渠东干一支渠和西干渠0+000--1+382段全面动工。
36.1984年2月,东干二支渠全面动工。
37.1984年9月19日,省水利水土保持厅陕水计发 (84)第152号文,对地区水电局转报的《洋县引酉灌溉一期工程追加概算投资的报告》进行了批复,核定追加概算投资473万元。
因此,引酉灌溉一期工程总投资增为2196万元。
38.1984年11月,东干渠基本竣工。
39.1984年11月,指挥部由长溪乡的麻沟迁至叶家庄。
西干1+882以下全面动工。
40.1985年1月,东干一支渠基本竣工。
41.1985年2月1日,东干渠通水至槐树关乡的西寨沟,东干一支渠通水至石槽乡的二郎庙。
42.1985年3月15日至19日,地区计委、地区水电局根据省计委、省水利水保厅的委托,邀请省、引酉灌溉一期工程阶段验收委员会,对长坝引水枢纽、总干渠、东干渠进行了骏工验收。
43.1985年5月,罗坝引水工程全面动工。
44.1985年8月5日,陕西省水利水土保持厅、汉中地
区水电局(简称甲方)与洋县政府、引酉工程指挥部 (简称乙方)签订了《工程投资包干合同书》。
在《合同书》上签字的甲方代表有,宋惠灵、曹林、潘光天、蒋元珍、杨宝善、何兆选、乙方代表有:胡仕银、张建华。
《合同书》规定:“本工程按修正概算的剩余投资695万元进行包干”;“乙方必须于1986年底前,完成投资包干总表中的七个项目的全部建设任务”。
45.1985年11月,西干一、二、三支渠全面动工。
46.1985年完成投资351万元,是引酉工程开工以来完成投资最多的一年。
47.1986年8月西干大龙河倒虹竣工。
倒虹管最大水头67米,是引酉工程水头最高的倒虹。
48.1986年10月,东二支槐树关倒虹竣工。
倒虹管长900米,是引酉工程最长的倒虹。
49.1986年12月,罗坝引水枢纽竣工。
50.1987年2月,西干渠和西干二支渠竣工。
51.1987午3月,指挥部由长溪乡叶家庄迁至龙亭镇。
52.1987年4月10日至13日,西干渠和西干二支渠通水。
53.1987年5月3日至5月4口,东干一支渠通水至龙亭,东干二支渠通水至槐树关乡马转粱。
54.1987午8月3日,罗坝引水枢纽经受了石关河多年
不遇的大水考验,过坝水深2.9m,洪峰流量525m3/S,整个枢纽工程安然无恙。
55.1987年8月,西干一支渠竣工。
56.1987年9月,罗坝输水干渠、西干三支渠和西三支东分支竣工、通水。
57.1987午10月5日至10月10日,省、地主管部门组成的“洋县引酉灌溉一期工程竣工验收委员会”对引酉灌溉一期工程进行了竣工验收,正式交付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