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基础_第4章_凝 固
(NEW)陶杰《材料科学基础》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对称面是指晶体通过其作镜像反映而能复原的平面,用符号“m”表 示。
(2)对称轴(旋转) ① 围绕晶体中一根固定直线作为旋转轴,整个晶体绕它旋转2π/n角 度后而能完全复原,该轴称为晶体的n次对称轴。 ② 重复时所旋转的最小角度称为基转角a。 ③ n与α之间的关系为n=360°/α。 ④ 对称轴类型及表示方法 a.1次对称轴,习惯符号为L1,国际符号为1; b.2次对称轴,习惯符号为L1,国际符号为2; c.3次对称轴,习惯符号为L3,国际符号为3; d.4次对称轴,习惯符号为L4,国际符号为4; e.6次对称轴,习惯符号为L4,国际符号为6。 (3)对称中心(反演) 若晶体中所有的点在经过某一点反演后能复原,该点称为对称中 心。 (4)旋转反演轴 ① 晶体绕某一轴回转一定角度(360o/n),再以轴上的一个中心点 作反演之后能得到复原,此轴称为旋转反演轴。 ② 晶体的宏观对称性只有八种最基本对称元素:L1、L2、L3、L4、 L6、i、m、Li4。 2.32种点群
(1)32种点群对称要素 表1-2 32种点群
表1-3 各晶系中与国际符号三位相应的方向
晶系
立方晶系 六方晶系 四方晶系 三方晶系
国际符号中三位 的方向
晶系
国际符号中三位的 方向
a、a+b+c、a+b 正交晶系
c、a、2a+b 单斜晶系
c、a、a+b
三斜晶系
a、b、c b a
(2)晶族的分类 ① 低级晶族是指对称型中无高次轴,分为三斜晶系、单斜晶系以及 斜方晶系;
图2-1 多电子原子的原子轨道近似能级图 (3)原子核外电子分布 原子核外的电子排布服从泡利不相容原则、能量最低原则和洪特规 则。 ① 泡利不相容原则是指一个原子轨道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这 两个电子自旋方向必须相反。 ② 能量最低原则是指电子优先占据能级较低的原子轨道,使整个原 子体系能量处于最低。 ③ 洪特规则是指电子在等价轨道中分布时,应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 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或自旋平行)。 (4)原子价
材料科学基础--凝固ppt课件

能量条件
形成临界晶核时,表面能增量
3 16 2 A * 4 ( r ) k 2 G V
1 G * k A 3
形核功是过冷液体开始形核时的主要障碍 形核功来自何方?在没有外部供给能量的条件 下,依靠液体本身存在的“能量起伏”来供给 液体中客观存在的结构起伏和能量起伏是促成 形核的必要因素。
等压时 G-T曲线均为负斜率,但是L 相由于S较大,斜率更大。 在适当温度-熔点,二者相交
dG S 0 dT
结晶的驱动力
在一定温度下 G H T S 因为H=HS-HL -LM; S-LM/TM
T G LM V TM
△T>0, △Gv<0 过冷度越大, 一般越有利于凝固。 △G的绝对值为凝固过程的驱动力。 适度过冷是凝固的必要条件
材料科学基础-凝固
炼钢
浇注
炼铜
凝固:物质从液态到固态的转变过程。 若凝固后的物质为晶体,则称之为结晶。 多数材料都要经过凝固过程。 凝固过程影响材料组织、后续工艺性能、 使用性能和寿命。 了解凝固过程,对控制铸件的质量,提 高金属制品的质量十分有益。 凝固可为其它相变的研究提供基础。
4.1 液态金属的性质
(1) 形核时的能量变化
假定晶胚为球形,半径为r,当过冷液体 中出现一个晶胚时,总的自由能变化
43 2 G V G A r G 4 r V V 3
V、A:晶胚的体积及表面面积, ΔGV :单位体积液、固两相自由能差, 由于体系冷却到熔点以下, ΔGV <0
过冷度越大,临界半径越小。形核要求一定的 过冷度。
(3)形核功
形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界尺寸晶核,体系能量上升的幅 度称为形核功
中国矿业大学材料科学基础凝固PPT学习教案

△G = GS - GL = △H - T△S
假设:T在Tm附近,ΔH、ΔS不随T℃变化,即
△H≈△Hm = - Lm △S≈△Sm= - Lm/Tm
ΔHm — 结晶潜热 < 0 Lm — 熔化潜热 > 0
• 代入上式得:
DG = - LmDT (摩尔自由能或体积自由能表示) Tm
其中: △T = Tm - T — 过冷度
原子分布 有序 ? 无序
结合力 金属键
? 无
原子间距 小 ? 大
配位数 高 ? 零
2021/5/7
第11页/共67页
2021/5/7
X射线、中子衍射研究结果
金属
Al Zn Cd Au Bi
液态 原子间距nm
0.296 0.294 0.306 0.286 0.332
配位数
10-11 11 8 11 7-8
有序区不稳定,出现“此起彼伏”的局面;
在一定温度下,宏观上有序区的大小和数量处 于动态平衡。
这种有序区称为结构起伏或相起 伏,也称为晶胚。当T < Tm时, 晶核的形成就由晶胚发展而来。
2021/5/7
第14页/共67页
区别: 晶胚 — 尺寸小,瞬时存在,不能稳定生长。 晶核 — 尺寸较大,能稳定生长。
•
DG*
1 DT 2
, DT形核, D越G容* 易,。
• 形核功等于形成临界晶核表面能的1/3。即形成临界晶
核时,体系自由能的下降只补偿了表面能的2/3,还有 1/3
表面能,需要能量起伏来补偿。
第22页/共67页
2021/5/7
2、形核率
•
N —— 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的形核数目。
形成半径为r*的临界晶核时,将引起体系自由能增加 ΔG*,根据麦克斯威尔—玻尔兹曼能量分布律推算:
东南材料科学基础 第4章 凝固

Lm
RTm
=h/ ∵h
其中:Lm是熔化潜热,Lm/Tm是熔化熵
其中:h是界面原子的平均配位数
1.
是晶体的配位数
东南大学材料学院
❖ Ⅰ.α<2时,在P=0.5处界面 能极小值,界面上约有一半的 原子位置被固相原子占据着, 形成粗糙界面。
❖ Ⅱ.α≥5时,在P=l和P=0处, 界面能极小,界面上绝大多数 原子位置被固相原子占据或空 着,为光滑界面。
东南大学材料学院
3. 纯金属的凝固过程 ❖形核
❖凝固过程 ❖长大
东南大学材料学院
凝固过程: 形核
长大
东南大学材料学院
形核
❖均匀形核:液相内各处同时形核,单位体 积内形成的晶核数相同;
❖非均匀形核:借助于模壁、杂质、自由表 面等处形核;
实际的形核过程都是非均匀形核
东南大学材料学院
1、 均匀形核 1) 形核功和临界晶核 T<Tm时 液相内的原子聚合成晶胚,
东南大学材料学院
实际的均匀形核和有效过冷度
在一定的过冷度下形核率随过冷 度的上升而增加,达到一定的过 冷度时形核率猛增,这个过冷度 称之为有效过冷度T*。未达上 图中的峰值结晶完毕。
❖ 均匀形核所需过冷度很大, 实验测得的有效过冷度约为 0.2Tm,晶核的临界半径 大,约为1nm,包含约200 个原子,说明均匀形核实际 上非常困难。
G GVV (L AL WAW - LWALW )
cos LW W L
东南大学材料学院
G GVV (L AL WAW - LWALW )
根据立体几何:
V r3(2- 3cos cos3 )/3, AW=ALW=r2 (1- cos2 ), AL 2r2 (1- cos )
2011级《材料科学基础》复习提纲

材料科学基础复习提纲第一章晶体结构概念:简单三斜点阵、简单单斜点阵、底心单斜点阵、简单正交点阵、底心正交点阵、体心正交点阵、面心正交点阵、六方点阵、菱方点阵、简单正方点阵、体心正方点阵空间点阵、晶体结构、晶胞、多晶型性(同素异构性)、晶带、晶带轴、晶带定律、配位数、致密度、原子面密度、八面体间隙、四面体间隙、晶向族、晶面族晶体的对称要素、宏观对称要素、微观对成称要素置换固溶体、间隙固溶体、无限固溶体、有限固溶体、无序固溶体、有序固溶体、正常价化合物、电子浓度化合物、间隙相、间隙化合物简答及论述:简述晶体结构与空间点阵的区别。
画出面心立方晶体中(111)面上的[112]晶向.已知两个不平行的晶面(h1k1l1)和(h2k2l2),则求出其所属的晶带轴。
已知二晶向[u1v1w1]和[u2v2 w2],求出由此二晶向所决定的晶面指数。
已知三个晶面(h1k1l1)、(h2k2 l2)和(h3k3l3),问此三个晶面是否在同一个晶带?已知三个晶轴[u1v1w1]、[u2v2w2]和[u3v3w3],问此三个晶轴是否在同一个晶面上?判断(110)、(132)和(311)晶面是否属于同一晶带。
计算面心立方晶体的八面体间隙尺寸。
计算体心立方晶体的八面体间隙尺寸。
分别画出面心立方、体心立方、密排六方晶胞,并分别计算面心立方、体心立方、密排六方晶体的致密度;分别计算面心立方晶体{111}晶面和体心立方晶体{110}晶面原子面密度。
试证明理想密排六方结构的轴比c/a=1.633。
Ni的晶体结构为面心立方结构,其原子半径为r=0.1243nm,试求Ni的晶格常数和致密度。
Mo的晶体结构为体心立方结构,其晶格常数a=0.31468nm,试求Mo的原子半径r。
比较固溶体与金属间化合物在成分、结构和性能等方面的区别。
简述决定组元形成固溶体与中间相的因素。
简述影响置换固溶体溶解度的因素。
1.晶体结构2,原子尺寸因素,大量实验表明,在其他条件相近的情况下,原子半径差小于15%时,有利于形成溶解度较大的固溶体,而当半径差≥15%时,△r越大则溶解度越小。
材料科学基础I第四章

材料科学基础I第四章材料科学基础I的第四章是关于凝固与结晶的内容。
凝固与结晶是材料研究中非常重要的过程,涉及到材料的晶体结构、凝固过程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等方面。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晶体的构造、凝固动力学和凝固过程中的固态相变等方面。
首先,本章介绍了晶体的构造。
晶体是由原子、离子或分子等基本结构单元组成的有序排列的固体。
晶体的结构可以分为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和分子晶体。
在这些晶体中,晶胞是晶体的最基本的结构单元,晶胞的尺寸和形状决定了晶体的结构和性质。
接着,本章介绍了凝固动力学。
凝固动力学主要研究凝固过程中的相变行为和动力学规律。
凝固是物质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涉及到原子或分子的排列、结构和运动等方面。
凝固动力学的研究可以揭示凝固过程中的速率、温度、成分和外界条件等因素对凝固行为的影响。
在凝固动力学的基础上,本章还介绍了凝固过程中的固态相变。
固态相变是指在凝固过程中晶体结构的变化。
固态相变可以分为等轴相变和等基相变两类。
等轴相变是指晶体结构在凝固过程中形状改变,而等基相变是指晶体结构在凝固过程中成分变化。
固态相变的研究可以为材料的制备和性能调控提供理论基础。
除了上述内容,本章还介绍了一些凝固过程中的热力学原理和数学模型,以及凝固过程中的一些特殊现象和应用。
例如,本章介绍了固态溶解度和晶体生长速率的计算方法、凝固过程中的界面作用和晶体缺陷等方面的内容。
此外,本章还简要介绍了一些凝固过程的应用,例如材料制备、晶体管技术和半导体材料等方面。
总之,凝固与结晶是材料科学中重要的研究领域。
通过对凝固动力学、固态相变和热力学原理的研究,人们可以深入理解材料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为材料的制备和改性提供理论指导。
本章的内容涵盖了凝固与结晶的多个方面,对于学习材料科学的同学来说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材料科学基础I 第四章 (凝固与结晶)

本章应掌握以下内容: 本章应掌握以下内容: 1. 金属凝固的过程和现象 2. 凝固和结晶的热力学条件 3. 几个重要概念:过冷度,临界晶核半径,临界形核功, 几个重要概念:过冷度,临界晶核半径,临界形核功, 形核率,均匀形核,非均匀形核, 形核率,均匀形核,非均匀形核,成分过冷 4. 冷却速度、过冷度对凝固过程和凝固组织的影响 冷却速度、 5. 液—固界面的结构及晶体生长形态 固界面的结构及晶体生长形态 6. 成分过冷对晶体生长形态的影响 7. 单相固溶体的长大 8. 两相共晶体的长大
三、近程有序(Short range order) 近程有序
由于有序原子集团的尺寸很小, 由于有序原子集团的尺寸很小,所以把液态金属结构的特点 概括为近程有序 温度降低,这些近程有序的原子集团( 近程有序。 概括为近程有序。温度降低,这些近程有序的原子集团(又称 晶胚Embryo)尺寸会增大;当具备结晶条件时,大于一定尺 为晶胚 )尺寸会增大;当具备结晶条件时, 寸的晶胚就会成为晶核 晶核(Nucleus)。晶核的出现就意味着结晶开 寸的晶胚就会成为晶核 。 始了。 始了。 综上所述,接近熔点的液态金属是由许多“原子集团”组成, 综上所述,接近熔点的液态金属是由许多“原子集团”组成, 其中原子呈规律排列,结构与原固体相似(近程有序);但是 其中原子呈规律排列,结构与原固体相似(近程有序);但是 ); 金属液体中存在很大的能量起伏,热运动激烈。 金属液体中存在很大的能量起伏,热运动激烈。原子集团的大 小不等,存在时间很短,时聚时散,空位较多。 小不等,存在时间很短,时聚时散,空位较多。原子集团之间 存在“空穴”和一些排列无序的原子。 存在“空穴”和一些排列无序的原子。
三、结晶的驱动力
∆G=GS‒GL<0,符合热力学第二定律。 ,符合热力学第二定律。 单位体积金属结晶时自由能的变化: 单位体积金属结晶时自由能的变化: ∆Gv=GS‒GL=(HS‒TSS) ‒(HL‒ TSL)= (HS‒ HL) ‒T (SS ‒ SL) = ‒∆Hm+ T∆S = ‒∆Hm+T(∆Hm/Tm) = ‒∆Hm(Tm‒T)/Tm =(‒∆Hm/Tm) ∆T ‒ ∆T=Tm‒T,称为过冷度 ,称为过冷度 ∆Hm,即结晶潜热 m 即结晶潜热L ∆Gv(<0)就是结晶的驱动力,∆T越大,结晶的驱动力越大。 就是结晶的驱动力, 越大 结晶的驱动力越大。 越大, 就是结晶的驱动力
材料科学基础2版余永宁 (4)

在熔点时的 数值对不同材料是不同:一般的bcc 金属,大约为
0.11,一般的fcc金属,大约为0.07。
非晶态是一种过冷液态 不具有长程有序,但因为它相对于液体熔点有很大的过冷,所 以原子是定域化的。
材料科学基础
北京科技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编制
第4章 非晶态与半晶态
固态
物体可分为
液态
气态
从结构看可分为 原子的迁移性接近
晶态
非晶态
气态
刚性固体
周期性长程有序
缺少长程有序 具有短程序
原子的迁移性接近
非晶态材料
• 大多数热固性塑料 • 氧化物及非氧化物(硫属化合物及氟化物)玻璃态 • 非晶态聚合物、干凝胶 • 非晶态半导体 • 非晶态金属或合金 • 非晶态电介质 • 非晶态离子导体 • 非晶态超导体
非晶态材料具有其他状态物质所没有的特性和优异性能。 在很多新材料应用领域如:光通信材料、激光材料、光集成电 路、新型太阳能电池、高效磁性材料、输电和输能材料等其都 是研究和开发的热点。
聚合物
• 聚合物是一类由长分子组成的有机材料,通常由碳骨架与 其他元素或结构单位连接作为侧基构成。
• 聚合物不容易晶化。即使在缓慢冷却条件下,聚合物通常 只是部分结晶或完全不结晶,而形成半晶态或非晶态。
• 在20世纪已经能够人工合成聚合物,并且可通过人工调整分 子的结构获得所希望的性能,这使得聚合物成为一大类重 要的材料,在建筑、汽车、通信甚至航空工业等领域都获 得重要的应用。
本章主要讨论非晶态和半晶态的结构、它们的基本特 征和一些简单材料。
4.1 非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过冷现象(supercooling)
❖ 过冷:纯金属的实际凝固温度Tn总比其熔点Tm低的现象 ❖ Tn<Tm ,△T=Tm-Tn —— 过冷度 ❖ 过冷是结晶的必要 条件(之一)。 。
6
(2)结晶的热力学条件
由热力学第二定律知,在等温等压条件下,一切自发过程都
朝着使体系自由能降低的方向进行。
形核率N受两个矛盾的因素控制,一方面随过冷度
增大,r*、ΔG* 减小,有利于形核;另一方面随过冷度
增大,原子从液相向晶胚扩散的速率降低,不利于形 核。形核率可用下式表示:
G * Q N N1N2 K exp( RT )
N 为总形核率, N1 为受形核功影响的形核率因子; N2
是受扩散影响的形核率因子。
均匀形核更为普遍。
均匀形核示意图
非均匀形核示意图
10
均匀形核
(1)液态金属的相起伏
液态金属 长程范围(宏观)来看,原子排列是不规则的 短程范围(微观)来看,每一瞬间都存在着大量尺寸不等
的规则排列的原子团 由于原子的热运动,尺寸不等的规则排列的原子团旧的不
断消失,新的不断生成,液态金属中规则排列的原子团总是处 于时起时伏变化中,人们把液态金属中这种规则排列原子团的 起伏现象称为相起伏或结构起伏,是结晶的必要条件(之二) 。
❖ 结晶: 液体 --> 晶体; ❖ 凝固: 液体 --> 固体(晶体 或 非晶体)
液体
晶体
4
4.2金属的凝固与结晶
(1)过冷现象和过冷度
冷却曲线:材料在冷却过程中,由于存在热容量,并且 从液态变为固态还要放出结晶潜热,利用热分析装置, 将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记录下来,所得的曲线冷 却曲线,纯金属的冷却曲线如图示。
ΔG*是形核功,ΔQ是扩散激活能 ,R—气态常数
16
G
1 T
2
N
exp( G * ) RT
如图为N1、N2与ΔT的 关系曲线。可见当 ΔT 不
大时,形核率主要受形核
功因子控制, ΔT 增大, 形核率增大,在 ΔT非常大
时,形核率主要受扩散因
子的控制,随 ΔT 增加,
形核率降低。
Q exp( )
13
2
r* Gv
r* 2Tm
Lm T
形成临界晶核需要的能量称为临界晶核形核功 ΔG*,即 r
G*
4 3
r
3
Gv
4r 2
16 3Tm2
3L2m
•
1 T 2
可见,过冷度 ΔT 越大, r* 越小,即形核的机率增加; ΔG*越小,这意味这过冷度增大时,可使较小的晶胚成 为晶核,所需要的形核功也较小,从而使晶核数增多。
材料科学基础
第4章 凝 固
第4章 凝固
4.1
液体的性能与结构(自学)
4.2
金属的凝固与结晶(重点)
4.3
陶瓷的凝固(自学)
4.4
聚合物的结晶(自学)
2
4.2 金属的凝固与结晶(重点)
1
纯金属的凝固(重点)
2
固溶体合金的凝固(自学)
3
共金合金的的凝固(自学)
4
铸锭组织与凝固技术(了解)
3
4.2 金属结晶的现象
液态金属
形核
晶核长大
完全结晶
晶核:液态金属冷到Tm以下某温度Ti开始结晶时,在过冷液 体内首先形成一些稳定的微小晶体。 晶粒:晶核的不断形成(晶核的形成简称形核)和长大形成多边 形晶体。 晶界:晶粒之间的界面
9
晶核的形成(形核)
❖ 形核有两种方式,即均匀形核和非均匀形核。 ❖ 均匀形核:新相晶核在母相内均匀的形成。 ❖ 非均匀形核:新相晶核在母相内不均匀的形成。非
结晶过程的热 力学条件就是 温度在理论熔 点以下。
7
(3)纯金属凝固的驱动力
❖ 一定温度下液固两相吉布斯自由能的差△G是促使 结晶的驱动力, △G越大,转变驱动力越大。
GV
Lm T Tm
ΔT
T1 Tm
液体和晶体自由能随温度变化示意图
式中△T是过冷度,Lm为熔化潜热
8
(3)结晶的一般过程
形核和晶核长大的过程
起伏来提供。
能量起伏:体系中微小体积所具有的能量偏离体系的平均能量, 而且微小体积的能量处于时起时伏,此起彼伏的现象。 (是结
晶的必要条件之三)
均匀形核必须就有的条件: 必须过冷,溶液中客观存在相起伏和能量起伏
15
均匀形核的形核率
通常称单位时间、单位体积液体中形成的晶核数量 称为形核率。用N表示(cm-3 s-1)。
RT
T N exp( G*Q) RT
Tm
17
金属的结晶倾向很大,N与ΔT的关系如图所示,ΔT不大 时,N 很小,但达到某一温度时, N急剧上升,这个温度称 有效形核温度,这个有效形核温度值约为0.2Tm(K)。
18
2 非均匀形核
模型:外来物质为一平面,固相晶胚为一球冠。
G Gv •V A •
G
4 3
r
3
Gv
4r
2
V、A:晶胚的体积及表面面积, ΔGV :液、固两相单位体积自由能差绝对 值,由于过冷到熔点以下时,自由能为负值
12
临界半径
G
4
r 3
Gv
4r
2
令 dG 0 得r* 2
dr
G v
晶胚
晶核
ΔG随r的变化曲线示意图
当 r<r* 时,晶胚的长大使系统自由能增加,晶胚 不能长大。 当 r≥r* 时,晶胚的长大使系统自由能降低,这样 的晶胚称为临界晶核,r*为临界晶核半径。
•T=Tm时, GL=Gs,液相和固相的自由能相等,处于平衡共存, 所以称Tm为临界点,也就是理论凝固温度。
•T<Tm时,Gs<GL,从液体向固体的转变使吉布斯自由能下降, 是自发过程,发生结晶过程;
•T>Tm时,从固体向液体的转变使吉布斯自由能下降,是自发
过
程,发生熔化过程。
ΔT
T1 Tm
液体和晶体自由能随温度变化示意图
14
r* 2 • Tm
Lm • T
A*
4r *2
16 2 • Tm2
(Lm • T )2
G *
4 r 3
3
Gv
4r 2
16 3Tm2
3L2m
•
1 T 2
G* 1 A * •
3
上式表明,形成临界晶核时,液、固相之间的自由能差只能供给
所需要的表面能的三分之二,另外的三分之一则需由液体中的能量
在液态金属中,时聚时散的近程有序原子集团是形成晶核 的胚芽,称为晶胚
11
均匀形核
(2)晶胚形成时的能量变化
在一定的过冷度下,液体中若出现一固态的晶体,该区域的能 量将发生变化,一方面一定体积的液体转变为固体,体积自由能会 下降,另一方面增加了液-固相界面,增加了表面自由能。
假设单位体积自由能的下降为 ΔGv(ΔGv<0) ,比表面能为σ, 晶胚假设为球体,其半径为r ,则晶胚形成时体系自由能的变化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