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讲_预算的编制方法与程序(2)
财务管理—预算的编制程序

财务管理一预算的编制程序
企业编制预算,一般应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进行。
(一)下达目标
企业董事会或经理办公会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预算期经济形势的初步预测,在决策的基础上,提出下一年度企业预算目标,包括销售或营业目标、成本费用目标、利润目标和现金流量目标,并确定预算编制的政策,由预算委员会下达各预算执行单位。
(二)编制上报
各预算执行单位按照企业预算委员会下达的预算目标和政策,结合自身特点以及预测的执行条件,提出详细的本单位预算方案,上报企业财务管理部门。
(三)审查平衡
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对各预算执行单位上报的财务预算方案进行审查、汇总,提出综合平衡的建议。
在审查、平衡过程中,预算委员会应当进行充分协调,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初步调整意见,并反馈给有关预算执行单位予以修正。
(四)审议批准
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在有关预算执行单位修正调整的基础上,编制出企业预算方案,报财务预算委员会讨论。
对于不符合企业
发展战略或者预算目标的事项,企业预算委员会应当责成有关预算执行单位进一步修订、调整。
在讨论、调整的基础上,企业财务管理部门正式编制企业年度预算方案,提交董事会或经理办公会审议批准。
(五)下达执行
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对董事会或经理办公室审议批准的年度总预算,一般在次年3月底以前,分解成一系列的指标体系,由预算委员会逐级下达各预算执行单位执行。
简述预算编制的程序与方法

简述预算编制的程序与方法预算编制是企业在策划与管理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对于企业的发展和决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企业在制定预算时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和方法,以保证预算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预算编制的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明确预算编制的目标和范围:企业需要明确预算编制的目的和范围,确定预算编制的重点和主要内容。
在此基础上,确立预算编制的原则和方针。
2. 收集和整理相关信息:企业需要进行市场调研、内外部环境的分析,收集与预算编制相关的信息资料,包括历史数据、市场趋势、竞争对手的情况等。
3. 制定预算指标:企业需要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制定预算指标,包括收入预算、成本预算、利润预算等。
预算指标需要具备可操作性和可测量性,可以由前期的数据和运营计划进行调整和修改。
4. 制定预算计划:企业根据预算指标,制定具体的预算计划,包括各项预算的具体数额、时间安排、责任人等。
在制定计划时,需要考虑实际情况和市场发展趋势,合理分配资源,确保预算的可行性。
5. 编制预算报告:企业需要将预算计划编制成预算报告,向上级管理层和各部门进行汇报和审核。
预算报告需要包括预算编制的依据、内容和原则等,以及对预算计划的解释和说明。
6. 预算审核和修订:企业的上级管理层需要对预算进行审核和修订,确保预算符合企业整体发展的方向和需求。
在审核过程中,可能需要对预算进行调整和修改,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
7. 预算执行和控制:企业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预算控制系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和偏差,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预算编制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历史数据法:企业可以通过分析历史数据来预测未来的收入和成本,从而制定预算。
该方法适用于企业经验丰富、历史数据准确可靠的情况。
2. 经验法:企业可以基于过往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对预算进行估计和判断。
这种方法适用于新兴产业或缺乏历史数据的情况。
3. 辅助法:企业可以采用统计分析和模型计算等方法,辅助制定预算。
财务管理:预算的编制方法与程序

预算的编制方法与程序知识点:增量预算法与零基预算法――出发点特征不同(是否以历史期经济活动为基础)(一)增量预算法以历史期实际经济活动及其预算为基础,结合预算期经济活动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变动情况,通过调整历史期经济活动项目及金额形成预算的预算编制方法。
1.假定前提——存在即合理(1)企业现有业务活动是合理的,不需要进行调整;(2)企业现有各项业务的开支水平是合理的,在预算期予以保持;(3)以现有业务活动和各项活动的开支水平,确定预算期各项活动的预算数。
2.缺陷:可能导致无效费用开支无法得到有效控制。
(二)零基预算法企业不以历史期经济活动及其预算为基础,以零为起点,从实际需要出发分析预算期经济活动的合理性,经综合平衡,形成预算的预算编制方法——合理才存在。
1.适用性适用于企业各项预算的编制,特别是不经常发生或预算编制基础变化较大的预算项目。
2.应用程序(1)明确预算编制标准;(2)制订业务计划;(3)编制预算草案;(4)审定预算方案。
3.优缺点【例题·单项选择题】(2020年)相对于增量预算,下列关于零基预算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预算编制成本相对较高B.预算编制工作量相对较少C.以零为起点编制预算D.不受历史期不合理因素的影响『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零基预算以零为起点编制预算,不受历史期经济活动中的不合理因素影响,但预算编制工作量较大、成本较高。
【例题·判断题】(2018年)增量预算有助于增加预算编制透明度,有利于进行预算控制。
()『正确答案』×『答案解析』零基预算不受历史期经济活动中的不合理因素影响,有助于增加预算编制透明度,有利于进行预算控制。
增量预算以历史期实际经济活动及其预算为基础,可能导致无效费用开支无法得到有效控制。
知识点:固定预算法与弹性预算法――业务量基础的数量特征不同(一)固定预算法(静态预算法)以预算期内正常的、最可实现的某一业务量(产量、销售量、作业量等与预算项目相关的弹性变量)水平为固定基础,不考虑可能发生的变动的预算编制方法,适应性和可比性差。
第13讲第十四章政府预算

考点四.我国政府预算职权的划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对立法机关、各级政府、政府财政主管部门和预算执行部门、单位的预算
管理职权做了明确规定
机关、部分、单位
预算管理职权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审查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及中央
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批准中央预算和中央预算执
立法
行情况的报告,改变或者撤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
考点六:我国政府预算编制和执行制度
政府预算制度,是财政运行的基本规则,是有关政府预算活动的各种法规制度,是纳税人及其国家权
力机关控制财政活动的机制。政府预算制度是财政制度的核心,一般是通过“预算法”的形式予以确
定。
预算编制制 部门预算制度 1、市场经济国家财政预算管理的基本形式。是以部门为
度
预算主体的综合预算。
B 资本预算主要以国债为收入来源、以经济建设项目为支出对象。
C 复式预算便于编制,易于操作
D 没有区分各项财政收支的经济性质,不利于政府对复杂的财政活动进行深入分析、管理和监督
E 便于分类控制预算收支平衡
【答案】ABE【解析】单式预算便于编制,易于操作,但没有区分各项财政收支的经济性质,不利于政
府对复杂的财政活动进行深入分析、管理和监督,所以 C 选项、D 选项错误。
草案。具体组织本级总预算的执行;提出本级预备费动用
方案;
审计机关
对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审计监
督。
【例题 3:多选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预算管
理职权有()。
A.审查和批准本级政府预算
B.审查和批准本级预算调整方案
C.具体编制本级政府预算草案
预算的编制方法ppt课件

10
三 、 定 基 预 算 与 滚 动 预 算
分类 按其预算期的时间特征不同 标准
类别
定期预算
滚动预算
定义
是指在编制预算时以不变的会计 期间(如日历年度)作为预算期的 一种预算编制的方法。
必须假定销售收入百分比的上下限均不 突破相关范围,即固定成本在固定预算的基础上不
变动,变动成本随销售收入变动而同比例变动。
6
二 、 增 量 预 算 与 零 基 预 算
分类 标准
类别
按其出发点的特征不同
增量预算
零基预算
定义
指以是在上年预算实际执行情 况的基础上,结合预算期业务 量水平及有关影响成本因素的 未来变动情况,通过调整有关 原有费用项目而编制预算的一 种方法。
又称连续预算或永续预算,是指在 编制预算时,将预算期与会计年度 脱离,随着预算的执行不断延伸补 充预算,逐期向后滚动,使预算期 永远保持为一个固定期间的一种预 算编制方法。
优缺 点
优点:能够使预算期间与会计年 度相配合,便于考核和评价预算 的执行结果; 缺点:滞后性、盲目性和间断性 。
优点:具有透明度高、及时性强、 连续性好,以及完整性和稳定性突 出等优点。 缺点:工作量大。
指在编制成本费用预算时,不考虑以 往会计期间所发生的费用项目或费用 数额,而是将所有的预算支出均以零 为出发点,一切从实际需要与可能出 发,逐项审议预算期内各项费用的内 容及开支标准是否合理,在综合平衡 的基础上编制费用预算的一种方法。
优缺 点
缺点:(1)受原有费用项目限 制,可能导致保护落后; (2)滋长预算中的“平均主义 ”和“简单化”; (3)不利于企业未来发展。
预算的编制程序和方法

06
预算编制的考核阶段
分析预算执行情况
1 2
预算执行情况分析
对预算的实际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包括收入、支 出、结余等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以及与预算的 差异分析。
执行进度监控
对预算执行进度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 执行过程中的问题,确保预算目标的实现。
3
风险预警与应对
对预算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警,并 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以降低风险对预算执行的 影响。
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调整预算方案
调整预算方案
根据审核结果和实际情况,对预算草案进行调整,使其更加符合 实际需求和可行性。
报批和下达
将调整后的预算方案报请上级审批,经批准后下达至各部门执行。
制定执行计划
根据下达的预算方案,制定具体的执行计划,明确各项预算的使 用范围和时间节点。
04
预算编制的审批阶段
预算的编制程序和方法
目录
• 预算编制的准备阶段 • 预算编制的基础阶段 • 预算编制的汇总阶段 • 预算编制的审批阶段 • 预算编制的执行阶段 • 预算编制的考核阶段
01
预算编制的准备阶段
确定预算目标
预算目标应与组织战略目标保持一致, 确保预算能够支持组织战略的实现。
预算目标应具有挑战性,但也要考虑 到实现的可能性,避免过高或过低。
编制预算草案
根据汇总的预算数据,财务部门编制预算草案, 为后续审核和调整做准备。
审核预算数据
核对预算数据
01
对各部门提交的预算数据进行核对,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合规
性。
分析预算合理性
02
对各部门提交的预算进行分析,评估其合理性和可行性,为调
整预算方案提供依据。
预算的编制程序和方法课件

使预算与实际情况更相适应。 是各级管理人员始终保持对未来一定时期的
生产经营活动作全面地考虑和规划。 缺点:工作量较大。
2024/4/16
预算的编制程序和方法课件
19
三、 滚动预算
[案例] 爱立信:创新
人们对预算批评最大的英过于它的耗时费力。专家认为, 在许多公司编制预算的过程过长,以致于最终的正式方案 一出来就可能过时了。这也正是爱立信集团决心改进其计 划和预测方法的主要原因,他们所做的最大的变动就是不 再有年度预算。
2024/4/16
预算的编制程序和方法课件
20
三、 滚动预算
而且,爱立信还面对着非常强劲的竞争者,如诺基亚, 经营管理更需顺势而动。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打破预 算和预测的年度周期,该公司的财务总监Carl Wilhem Ros先生解释到:“我们仍然承认预算具有 的价值,它可以使组织共同来关注期末的利润状况。 但是如今的预算数字已经不再像10年前那样对我们 (了解电讯行业发展)有指导意义了,因为形势变化 太快了。”
差异 +50件 +180 +4200 +1550 -1275 +4655
9
第2节 预算的编制方法
一、固定预算 3. 缺陷
呆板僵化 可比性差 一般适用于固定费用或者业务量比较稳定的预算 项目。 二、弹性预算 1.含义:按照预算期内可预见的多种业务量水平 编制的、能够适应不同业务量情况的一种预算方 法。
第四章 预算的编制程序和方法
4.1 预算的编制程序 4.2 预算的编制方法 4.3 预算编制实务
2024/4/16
预算的编制程序和方法课件
1
第1节 预算的编制程序
财务管理:预算的编制方法与程序

财务管理:预算的编制方法与程序一、预算的编制方法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预算项目,分别采用固定预算、弹性预算、增量预算、零基预算、定期预算和滚动预算等方法编制各种预算。
(一)固定预算与弹性预算编制方法1.固定预算编制方法固定预算,又称静态预算,是根据预算期内正常的、可实现的某一既定业务量水平为基础来编制的预算。
一般适用于固定费用或者数额比较稳定的预算项目。
固定预算的缺点表现在:一是过于呆板,因为编制预算的业务量基础是实现假定的某个业务量。
在这种方法下,不论预算期内业务量水平实际可能发生哪些变动,都只按事先确定的某一个业务量水平作为编制预算的基础。
二是可比性差。
当实际的业务量与编制预算所依据的业务量发生较大差异时,有关预算指标的实际数与预算数就会因业务量基础不同而失去可比性。
例如,某企业预计业务量为销售IOO000件产品,按此业务量给销售部门的预算费用为5000元。
如果该销售部门实际销售量达到120OOO件,超出了预算业务量,固定预算下的费用预算仍为5000元。
2.弹性预算编制方法弹性预算是在按照成本(费用)习性分类的基础上,根据量、本、利之间的依存关系,考虑到计划期间业务量可能发生的变动,编制出一套适应多种业务量的费用预算,以便分别反映在不同业务量的情况下所应支出的成本费用水平。
该方法是为了弥补固定预算的缺陷而产生的。
编制弹性预算所依据的业务量可能是生产量、销售量、机器工时、材料消耗量和直接人工工时等。
弹性预算的优点表现在:一是预算范围宽;二是可比性强。
弹性预算一般适用于与预算执行单位业务量有关的成本(费用)、利润等预算项目。
弹性预算的编制,可以采用公式法,也可以采用列表法。
(1)公式法。
公式法是假设成本和业务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成本总额、固定成本总额、业务量和单位变动成本之间的变动关系可以表示为:Y=a+bx其中Y是成本总额,a表示不随业务量变动而变动的那部分固定成本,b是单位变动成本,X是业务量,某项目成本总额Y是该项目固定成本总额和变动成本总额之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选题】某企业制造费中油料费用与机器工时密切相关,预计预算期固定油料费用为10000元,单位工时的变动油料费用为10元,预算期机器总工时为3000小时,则预算期油料费用预算总额为()元。
(2014)
A.10000
B.20000
C.30000
D.40000
【答案】D
【解析】预算期油料费用预算总额=10000+3000×10=40000(元)。
【判断题】编制弹性预算时,以手工操作为主的车间,可以选用人工工时作为业务量的计量单位。
()(2017)
【答案】√
【解析】编制弹性预算,要选用一个最能代表生产经营活动水平的业务量计量单位。
例如,以手工操作为主的车间,就应选用人工工时;制造单一产品或零件的部门,可以选用实物数量;修理部门可以选用直接修理工时等。
【判断题】采用弹性预算法编制成本费用预算时,业务量计量单位的选择非常关键,自动化生产车间适合用机器工时作为业务量的计量单位。
()(2014)
【答案】√
【解析】编制弹性预算,要选用一个最能代表生产经营活动水平的业务量计量单位。
自动化生产车间以机器加工为主,所以适合用机器工时作为业务量的计量单位。
知识点·滚动预算与定期预算
【滚动预算与定期预算的优缺点】
【单选题】随着预算执行不断补充预算,但始终保持一个固定预算期长度的预算编制方法是()。
(2015)
A.滚动预算法
B.弱性预算法
C.零基预算法
D.定期预算法
【答案】A
【解析】滚动预算法是指在编制预算时,将预算期与会计期间脱离开,随着预算的执行不断地补充预算,逐期向后滚动,使预算期始终保持为一个固定长度的一种预算方法。
所以,选项A正确。
【计算题】丁公司采用逐季滚动预算和零基预算相结合的方法编制制造费用预算,相关资料如下:
资料一:2012年分季度的制造费用预算如表所示。
项目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合计
直接人工预算总工
1140012060123601260048420
时(小时)
变动制造费用91200×××387360
其中:间接人工费
50160530645438455440213048
用
固定制造费用56000560005600056000224000
其中:设备租金48500485004850048500194000
生产准备与车间管
×××××
理费
资料二:2012年第二季度至2013年第一季度滚动预算期间。
将发生如下变动:
(1)直接人工预算总工时为50000小时;
(2)间接人工费用预算工时分配率将提高10%;
(3)2012年第一季度末重新签订设备租赁合同,新租赁合同中设备年租金将降低20%。
资料三:2012年第二季度至2013年第一季度,公司管理层决定将固定制造费用总额控制在185200万元以内,固定制造费用由设备租金、生产准备费用和车间管理费组成,其中设备租金属于约束性固定成本,生产准备费和车间管理费属于酌量性固定成本,根据历史资料分析,生产准备费的成本效益远高于车间管理费。
为满足生产经营需要,车间管理费总预算额的控制区间为12000元~15000元。
要求:
(1)根据资料一和资料二,计算2012年第二季度至2013年第一季度滚动期间的下列指标:①间接人工费用预算工时分配率;②间接人工费用总预算额;③设备租金总预算额。
(2)根据资料二和资料三,在综合平衡基础上根据成本效益分析原则,完成2012年第二季度至2013年第一季度滚动期间的下列事项:
①确定车间管理费用总预算额;②计算生产准备费总预算额。
(2013)
【答案】
(1)①间接人工费用预算工时分配率=(213048/48420)×(1+10%)=4.84(元/小时)
②间接人工费用总预算额=50000×4.84=242000(元)
③设备租金总预算额=194000×(1-20%)=155200(元)
(2)设备租金是约束性固定成本,是必须支付的。
生产准备费和车间管理费属于酌量性固定成本,发生额的大小取决于管理当局的决策行动,由于生产准备费的成本效益远高于车间管理费,根据成本效益分析原则,应该尽量减少车间管理费。
①确定车间管理费用总预算额=12000(元)
②计算生产准备费总预算额=185200-155200-12000=18000(元)。
知识点·预算的编制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