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房承重规范
机房建设标准要求【最新版】

机房建设标准要求一、电子信息系统机房位置选择1.电力供给稳定可靠,交通通信便捷,自然环境清洁;2.远离产生粉尘、油烟、有害气体以及生产或贮存具有腐蚀性、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3.远离水灾火灾隐患区域,远离强振源和强噪声源,避开强电磁场干扰。
4.对于多层或高层建筑物内的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在确定主机房的位置时,应对设备运输、管线敷设、雷电感应和结构荷载等问题进行综合考虑和经济比较;采用机房专用空调的主机房,必须具备安装室外机的建筑条件。
5.电子信息系统主机房建设面积(尚未确定设备规格的情况下)的计算公式:A=KN。
K--单台设备占用面积,可取 3.5-5.5(㎡/台);N--计算机主机房内所有设备的总台数。
6.电子信息系统辅助区面积宜为主机房1倍。
二、电子信息系统办公区面积计算1.短期或临时用户工作室的面积可按3.5~4m2/人计算;2.长期工作人员的办公面积可按5~7 m2/人计算。
三、环境要求1.温度、相对湿度及空气含尘浓度电信息系统机房A级标准2.噪声、电磁干扰、振动及静电(1)有人值守的主机房和辅助区,在电子信息设备停机时,在主操作员位置测量的噪声值应小于65dB(A)。
(2)当无线电干扰频率为0.15~1000MHz时,主机房和辅助区内的无线电干扰场强不应大于126dB。
(3)主机房和辅助区内磁场干扰环境场强不应大于800A/m。
(4)在电子信息设备停机条件下,主机房地板表面垂直及水平向的振动加速度不应大于500mm/s2。
(5)主机房和辅助区内绝缘体的静电电位不应大于1kV70%。
四、建筑要求1.一般规定(1)建筑平面和空间布局应具有灵活性,并应满足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工艺要求。
(2)变形缝不应穿过主机房。
(3)主机房和辅助区不应布置在用水区域的垂直下方,不应与振动和电磁干扰源为邻。
围护结构的材料选型应满足保温、隔热、防火、防潮、少产尘等要求。
(4)电子信息系统机房须设有技术夹层和技术夹道,建筑设计应满足各种设备和管线的安装和维护要求。
机房承重标准及承重计算方法

机房承重标准及承重计算方法前言:众所周知,机房是电子设备运行的场所,而电子设备体积较大,并且非常厚重,所以机房要有较高的承重能力,满足设备的承重要求,但现在很多建筑并非为机房所建,其承重达不到机房要求,所以在建设机房之前就要考虑到承重问题,下面详解机房的承重标准,以及机房承重计算内容及计算方法。
民用楼房二楼以上承重荷载设计都是250-500kg/m2的负荷,办公用楼在建设时楼板承重在300-500kg每平米,机房由于机柜和设备,以及UPS的重量往往比较大,通常标准己方的楼板承重在800-1000kg每平米。
当设计成机房时,如果要符合机房规范,就要考虑在机柜下做散列承重支架,把承重支架底面接触面积增大一倍的方式来实现分散楼板承重力,当由于机柜、空调、UPS等设备重量较大,超过楼板荷载时,为了保证建筑物本身结构安全和出于一般机房抗震要求时,这时你需要对机柜、空调、UPS电池柜及精密空调制作承重散力架了,散力承重支架能分散楼板承重力满足楼板地面承载力设计值要求。
机房承重散力架加固一般用钢梁,根据设备位置加。
比如槽钢,角钢,支撑在两端承重结构梁(墙)上,具体要看实际需要承重情况了。
比如在机列位置贴地加两根横向贯通的50*50角钢,或者100*50槽钢,这列位置承重可以达5000~7000N。
计算依据:⑴《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⑵《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87),《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⑶《预应力长向圆孔板图集》(京92G42),《预应力短向原孔板图集》(京92G41)建筑楼面等效均布活荷载计算筑楼面等铲均布活荷载的标准值,应根据工艺提供的电子设备的重量、底面尺寸、安装排列方式以及建筑结构梁板布置等条件,按内力等值的原则计算确定,根据当前有代表性电信设备的重量、排列方式及各种梁板布置计算确定的机房建筑楼面等效均布活荷载值:注:(1)表列荷载适用于按单向板配筋的现浇板及板跨方向与机架排列方向(荷载作用面的长边)相垂直的预制板等楼面结构,按双向板配筋的现浇板亦可参照使用;(2)表列荷载不包括隔墙、吊顶荷载;(3)由于不间断电源设备较重,设计时也可按照该设备的重量、底面尺寸、排列方式等对设备作用处的楼面进行结构处理;(4)设计墙、柱、基础时,楼面活荷载值可采用本表中主梁的荷载值;(5)机房的荷载,没有考虑分散供电时蓄电池进入机房增加的荷重。
机房承重标准及承重计算方法

机房承重标准及承重计算方法机房承重标准及承重计算方法1. 引言机房承重是指机房地板可以承受的最大负荷重量。
正确的承重计算是机房设计中重要的一环,可以确保机房设备安全运行。
本文将详细介绍机房承重的标准和计算方法。
2. 机房承重标准根据不同的机房用途和设备类型,机房承重标准有所差异。
下面列举了几种常见的机房承重标准:•A类机房:一般用于轻型办公设备,如电脑、打印机等。
承重标准通常为200千克/平方米。
•B类机房:一般用于中型服务器和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等。
承重标准通常为300千克/平方米。
•C类机房:一般用于大型服务器和专业设备,如大型存储设备、大型控制设备等。
承重标准通常为500千克/平方米。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标准只为参考,具体承重标准应根据机房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确定。
3. 机房承重计算方法机房承重的计算方法主要根据机房地板材料和设备重量来确定。
下面列举了常见的机房承重计算方法:轴载法轴载法是一种常见的计算方法,它根据设备的位置和重量来计算机房地板的承载能力。
具体步骤如下:1.确定设备的位置,包括横纵坐标。
2.计算设备在地板上施加的轴载。
轴载一般为设备的重量除以设备的支撑面积。
3.将所有设备的轴载相加,得到机房地板需要承受的总轴载。
4.比较总轴载与机房地板的承载能力,如果总轴载小于地板承载能力,则满足承重要求;如果总轴载大于地板承载能力,则需要增加地板的承载能力或者减少设备的重量。
自由体法自由体法是一种简化的计算方法,适用于设备和地板布局较为规则的机房。
具体步骤如下:1.将机房地板划分为若干个相等大小的矩形区域。
2.计算每个矩形区域的设备重量。
设备重量一般为设备的重量除以设备占据的矩形区域面积。
3.将所有矩形区域的设备重量相加,得到机房地板需要承受的总重量。
4.比较总重量与地板的承载能力,如果总重量小于地板承载能力,则满足承重要求;如果总重量大于地板承载能力,则需要增加地板的承载能力或者调整设备布局。
机房现浇板承重计算标准

机房现浇板承重计算标准一.计算依据:⑴《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⑵《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87),《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二.计算软件:理正工具箱5.11(异形板计算)六所提供的理正异形板程序计算基站楼板承重傻瓜书三.主要计算内容:1.机房无设备时机房楼板的跨中最大弯矩值;(理正工具箱计算)2.机房在原有设备荷载作用下的机房楼板跨中最大弯矩值;(理正工具箱计算)3.机房新增设备后,在所有设备荷载作用下的机房楼板跨中最大弯矩值;(理正工具箱计算)4.以上数据计算完毕后,相关数据代入《六所提供的理正异形板程序计算基站楼板承重傻瓜书》进行承重结论分析.四.理正工具箱计算参数1.固定参数取值说明:(1).楼板尺寸取值:楼板计算宽度=内墙尺寸+200mm(2).楼板的边界形式:无设备及有设备统一采用简支方式,(3).作用的荷载形式:局部均载、局部线荷载、集中荷载(理正软件计算时,设备荷载首选局部等效均载输入,在荷载数量超过理正最大均布荷载个数5个时,考虑采用集中等效荷载输入,局部线荷载主要针对墙下无梁的墙体荷载);2. 计算无设备时机房楼板的跨中最大弯矩值参数说明:(1)均布恒载标准值取1.0 kN/m2此处概念是单位力1时的弯距。
(2)均布活载标准值取 0 kN/m2(3)板容重取0 kN/m3(4)恒活载分项系数均取1.0(5)活荷载准永久值系数取0.53. 计算原有设备时机房楼板的跨中最大弯矩值参数说明:(1)均布恒载标准值取1.0 kN/m2(2)均布活载标准值取 0.6 kN/m2(3)板容重取25 kN/m3(4)恒活载分项系数均取1.2(5)活荷载准永久值系数取0.53.计算所有设备荷载作用下机房楼板的跨中最大弯矩值参数说明:(1)均布恒载标准值取1.0 kN/m2(2)均布活载标准值取 0.6 kN/m2(3)板容重取25 kN/m3(4)恒活载分项系数均取1.2(5)活荷载准永久值系数取0.5五.承重傻瓜计算书主要计算参数说明:1.原设计楼面活荷载q0(kN/m2):e因北京TD基站房屋建设年限不明确,对于02年后建筑应取新规范,02年前建筑取旧规范。
通信机房建设安全规范实施细则

通信机房建设安全规范实施细则通信机房作为信息传输和交换的核心场所,其建设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通信机房能够稳定、可靠地运行,保障通信网络的畅通和信息的安全,特制定本通信机房建设安全规范实施细则。
一、机房选址与环境安全1、选址要求通信机房应选址在地质条件稳定、地势较高、不易受洪涝灾害影响的区域。
避免选择在易燃易爆场所、强电磁场干扰源附近以及有害气体排放源的下风侧。
同时,机房应靠近通信主干道,便于线缆的引入和维护。
2、环境要求机房周边环境应整洁、无杂物堆积,且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
机房温度应保持在 18℃至 27℃之间,相对湿度应控制在 40%至 60%。
机房内应安装有效的防火、防水、防尘、防潮、防虫鼠等设施。
二、机房建筑结构安全1、承重能力机房所在建筑物应具备足够的承重能力,以承受机房内设备的重量。
对于较重的设备,应提前评估其安装位置的承重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2、抗震能力机房建筑应按照当地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确保在地震发生时能够保持结构的稳定性。
3、防火分隔机房与其他功能区域之间应采用防火墙进行分隔,防火墙上开设的门窗应采用防火门窗,其耐火极限应符合相关标准。
三、机房电力系统安全1、供电可靠性机房应采用两路及以上独立电源供电,且具备自动切换功能。
备用电源应能够在主电源故障时迅速投入使用,保证机房设备的不间断运行。
2、电力线路敷设电力线路应采用桥架或线槽敷设,强电和弱电线路应分开敷设,避免相互干扰。
线路的敷设应符合防火、防潮、防鼠咬等要求。
3、防雷与接地机房应安装完善的防雷装置,包括避雷针、避雷带、避雷器等,确保机房设备免受雷击损害。
同时,机房应建立良好的接地系统,接地电阻应符合相关标准。
四、机房空调系统安全1、空调设备选型根据机房的面积、设备发热量等因素,合理选择空调设备的制冷量。
空调设备应具备稳定的运行性能和可靠的控制功能。
2、空调系统安装空调系统的安装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确保风道畅通、冷凝水排放顺畅。
银行机房设计规范和标准要求

X银行机房设计规范和标准要求一、机房楼板荷载值要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值,即不低于B级(3。
0kn/m²)标准。
机房地板要求高架地板承重:点荷重(压强)1000-1200kg/m²,地板使用防静电材料,基本工作间和第一类辅助房间面积的总和宜等于或大于主机房面积的1.5倍。
二、开发室、开发测试室、硬件及软件人员办公室等可按每人3.5~4m计算。
三、两个相对机柜正面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
5m,机柜侧面(或不用面)距墙不应小于0.5m,当需要维修测试时,则距墙不应小于1。
2m,走道净宽不应小于1。
2m。
四、机房的温、湿度23±2℃,最佳温度为恒温为21度;湿度45%~65%,最佳湿度为恒湿为53%,温度变化率<5℃/h并不得结露〈10℃/h并不得结露。
五、主机房内的空气含尘浓度,在静态条件下测试,每升空气中大于或等于0。
5μm的尘粒数,应少于18000粒。
六、主机房内的噪声,在计算机系统停机条件下,在主操作员位置测量应小于68dB(A).七、主机房内无线电干扰场强,在频率为0。
15~1000MHz时,不应大于126dB。
八、主机房内磁场干扰环境场强不应大于800A/m。
九、在计算机系统停机条件下主机房地板表面垂直及水平向的振动加速度值,不应大于50mm/s²。
十、主机房内绝缘体的静电电位不应大于1KV。
十一、主机房净高,应按机柜高度和通风要求确定,宜为4。
5m 以上.通道所经过的门高应大于3m。
十二、机房内应铺设防静电活动地板。
活动地板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计算机机房用活动地板技术条件》的要求。
敷设高度应按实际需要确定,宜为200~350mm。
地板开孔要求每个机柜至少配一块带边孔(30cmx20cm以上)的地板,以备设备走线。
十三、主机房必须维持一定的正压。
主机房与其它房间、走廊间的压差不应小于4.9Pa,与室外静压差不应小于9.8Pa。
空调系统的新风量应取下列三项中的最大值;(一)、室内总送风量的5%;(二)、按工作人员每人40m³/h;(三)、维持室内正压所需风量.十四、空调制冷设备的制冷能力,应留有20%~30%的余量。
机房防静电地板承重标准

机房防静电地板承重标准
一、静态负载
机房防静电地板的静态负载是指在静止状态下,地板能够承受的最大重量。
根据国家标准,防静电地板的静态负载不应小于1000kg。
在实际使用中,应该根据机房内设备的重量以及使用要求,选择合适承重的防静电地板。
二、动态负载
动态负载是指地板在承受一定速度的物体冲击时,能够承受的最大重量。
防静电地板的动态负载应该根据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确定,通常在国家标准范围内即可满足要求。
三、抗冲击
机房防静电地板应具有一定的抗冲击能力,能够承受一定程度的冲击力。
在安装和使用过程中,应避免对地板进行过大的冲击力,以免造成损坏。
四、防静电性能
机房防静电地板的最重要性能之一就是防静电性能。
合格的防静电地板应该能够有效将人员和设备产生的静电荷导入地下,保持室内良好的静电环境。
防静电地板的表面电阻值应在规定范围内,以达到良好的防静电效果。
五、耐久性
机房防静电地板应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能够承受长期的使用和磨损。
因此,在选择防静电地板时,应选择质量可靠、耐磨、耐腐蚀的地板材料。
六、防火性能
机房内的设备众多,因此防静电地板应具有较好的防火性能。
根据国家防火规范,机房防静电地板应该达到一定的防火等级要求,以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
七、电磁屏蔽
机房内的电子设备容易受到电磁干扰的影响,因此防静电地板应具有一定的电磁屏蔽性能。
合格的防静电地板应该能够有效屏蔽电磁干扰,保护设备正常运行。
B级机房建设技术标准规范要求

B级机房建设技术标准规范要求B级机房技术规范要求⼀、项⽬概况XXX机关信息化机房位于机关园区5号楼⾸层西侧,分为主机房区域、⽀持区域及辅助⽤房区域。
其中主机房区域⾯积约为40M2,⽀持区域约为20M2,辅助⽤房区域约为20M2。
主机房区域主要⽤于电⼦信息处理、存储、交换和传输设备的安装、运⾏(机柜摆放区)。
⽀持区域包括⽀持并保障完成信息处理过程和必要技术作业的场所(UPS及电池摆放区)。
辅助⽤房区域⽤于电⼦信息设备和软件的安装、调试、维护、运⾏监控和管理(监控屏幕及监控席位)。
XXX机关信息化机房按照B级机房进⾏设计。
XXX机关信息化机房定位为XXX园区算机⽹络中⼼,为建筑群系统的弱电间和各分布区域设备机房等服务区域提供信息服务和⽹络⽀持;并为各弱电⼦系统前端设备信号传输提供供信息服务和⽹络⽀持。
本项⽬⼯程建设包括以下内容分项⼯程(或⼦系统):机房建筑装修⼯程供配电及UPS系统防雷接地系统机房空⽓调节系统机房综合布线系统安防系统环境监控系统KVM系统消防系统⽹络设备及⽹管系统光缆敷设及熔接配线间整理及墙⾯装修机房设备搬迁及系统割接⼆、建设原则XXX机关信息化数据中⼼机房的建设,应根据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趋势,长远规划,为计算机设备和⼯作⼈员创造⼀个安全、可靠、宽松、舒适的⼯作场地,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延长计算机系统的使⽤寿命,保证场地⼯作⼈员的⾝⼼健康。
建设过程中应考虑以下基本原则:●安全可靠性●⾼可⽤性●可管理性●绿⾊节能、环保●先进性与经济●舒适性●规范化与标准化●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保密性三、建设依据本⼯程建设应满⾜国家现⾏的电⼦信息系统机房建设的标准及规范,并适当参考相关国际主流标准,施⼯、验收时需满⾜下列标准及规范(包括以下标准及规范,如有更新版本,参照新版本执⾏)。
(⼀)机房装修标准和规范:●《电⼦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电⼦信息系统机房施⼯及验收规范》(GB50462-2008)●《电⼦计算机场地通⽤规范》(GB/T2887-2000)●《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GB9361-88)●《防静电活动地板通⽤规范》(SJ/T 10796-2001)●《建筑装饰装修⼯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规范》(GB-50222-95)●《建筑设计防⽕规范》(GB50016-2006)电⽓系统标准和规范:●《民⽤建筑电⽓设计规范》(JGJ 16-2008)●《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2-2009)●《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2011)●《⼯业与民⽤供电系统设计规范》(GBJ 52-82)●《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GBJ54-83)●通⽤⽤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2011)●《⼯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1992)●《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GBJ 79-85)●《建筑物电⼦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3-2012)(⼆)弱电系统标准和规范:●《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民⽤闭路监视电视系统⼯程技术规范》(GB 50198-2011)●《⼊侵报警系统⼯程设计规范》(GB50394-2007)●《出⼊⼝控制系统⼯程设计规范》(GB50396-2007)●《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程设计规范》(GB50395-2007)●《安全防范⼯程程序与要求》(GA/T75-1994)(三)空调通风系统标准和规范:●《采暖通风与空⽓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通风与空调⼯程施⼯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 (四)消防系统标准和规范:●《⽓体灭⽕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体灭⽕系统施⼯及验收规范》GB50263-2007●《⽕灾⾃动报警设计规范》GB50116-98●《⽕灾⾃动报警系统施⼯及验收规范》GB 50166—2007四、环境指标要求XXX机关信息化机房肩负着整个机关园区信息化系统的正常运⾏的同事,⼜是信息化建设的窗⼝及形象亮点,因此必须满⾜相应的机房环境设计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站承重测算及加固实施手册Ver1.0广东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2006年1月目录第一章基站承重问题的由来 (1)第一节广东移动通信基站的现状 (1)移动通信事业的发展 (1)二、新一代通信系统的发展 (1)三、广东移动现有基站的概况 (2)四、广东移动现有基站存在的问题 (2)第三节承重评估工作的意义和作用 (5)对于新建基站 (5)二、对于已有基站 (6)第二章基站的承重评估及改造加固分析 (7)第一节房屋的承重规定 (7)民用房屋的承重规定 (7)二、通信类房屋的承重规定 (9)第二节基站的结构安全要求 (10)第三节承重评估的依据 (11)建筑结构可靠性的含义 (11)二、建筑结构可靠性鉴定的内容........................................................................口三、建筑结构可靠性鉴定的标准 (15)第四节常见的承重评估方法 (17)简化等效均布荷载法 (17)二、有限单元计算法 (18)三、荷载试验法 (18)四、现场设备检测法 (19)第五节常用的加固方法 (24)建筑物加固补强的工作原理 (24)二、常用的建筑物加固方法 (25)第六节移动基站承重评估和加固改造的有效方法 (28)、目前基站建设的实际情况。
(28)二、适合移动基站承重评估和改造加固的方法 (29)第三章基站承重评估及加固改造的实施 (33)第一节需要进行承重测算评估的基站范围 (33)基站所在房屋情况的统计情况 (33)二、需要进行承重测算评估的基站范围 (34)第二节基站承重评估工作的流程和相关条件 (39)承重评估工作的流程 (39)二、承重评估工作各步骤及相关条件 (39)第三节基站承重评估工作的成果和结论规范化 (44)承重评估工作成果应包含的要素 (44)二、承重评估工作成果的规范要求 (44)三、评估报告示例 (45)第四节基站加固改造的实施 (47)移动通信基站进行加固改造应遵循的原则 (47)二、移动通信基站进行加固改造的流程及注意事项 (48)第四章基站建设工作中考虑承重要求的指导原则 (50)第二节新建基站时的指导原则 (50)新建基站的工作流程 (50)二、新建基站的实际情况 (50)三、基站租赁勘测时的指导原则.......….......….......四、基站机房设计时考虑承重要求的指导原则 (53)第二节基站扩容工作中考虑承重要求的指导原则 (54)第三节不满足承重要求时的应对原则 (54)第四节基站运行维护时宜注意的问题 (55)设备安装和施工的注意事项 (55)二、维护时应注意观察的情况 (56)第五章典型基站的承重模型及加固改造案例分析.........................57第一节常用基站的设备配置要求............................................................................57第二节住宅类基站. (58)结构情况 (58)二、几种常见的布置方案及模型计算 (58)三、住宅类基站设备布置与承重测算小结 (62)第三节旅馆类基站....................................................................................................但结构情况.. (62)二、常见的布置方案及模型计算 (63)三、旅馆类基站承重测算工作小结 (67)第四节办公楼类基站..........…..………………………………………………………………………"结构情况 (68)二、常见的布置方案及模型计算 (68)三、办公类基站承重测算工作小结 (70) (71)第五节新建机房案例.......…基站和机房概况 (71)二、机房设备布置方案 (72)三、承重核算及结论 (72)第六节设备调整换型案例 (73)基站和机房概况 (73)二、承重核算分析 (75)三、整改分析 (76)第七节槽钢加固案例 (77)基站和机房概况 (77)二、承重计算分析 (78)三、加固方案及分析 (78)四、槽钢加固方案小结 (79)第六章结束语 (80)第一章基站承重问题的由来第一节广东移动通信基站的现状、移动通信事业的发展我国的移动通信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一个飞速发展的历程,这个历程,也正是我国信息化的缩影:1987年,我国的移动通信在广东开始运营,当时的用户数量仅为700户。
到1997年7月,在第二代GSM移动通信技术的影响下,全国的移动通信用户数达到了1000万户。
到2001年4月,经过近14年的发展,全国移动通信用户数突破了l亿户。
到2002年11月,信息产业部公布的统计数据表明,全国移动通信用户己达到了2亿户。
截至2005年8月,全国移动电话用户数达到3亿7277万户,其中广东省移动通信用户数达到6113.6万户,占全国用户总数的16.4%。
--、新一代通信系统的发展目前,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C3G)己经在世界多个国家进行了部署,与以前仅限于通话的服务不同,3G服务能够同时间传送声音(通话)及信息数据(电子邮件、视频、实时通讯等),并在此基础上支持大量的增值服务,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于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国际上也开展了相当的研究。
2005年全球3G商用化进程开始加快,无论是商用化网络的数量,还是新增3G用户数都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截至2005年6月,全球共开通了个223个3G商用网络,全球3G用户共有2.14亿户,占全球移动用户数的比例已经超过10%。
日本、韩国是全球3G发展最重要的地区,日本的DoCoMo拥有全球一半以上的WCDMA用户,而来自韩国的SKT、KTF和日本的KDDI的CDMA2000l xEV-DO用户就接近1400万,占全球的80%以上。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日益临近,我国和世界各国的交往不断深化: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现己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移动通信服务合作伙伴,必须及早为新一代通信系统的运行做好准备。
新一代通信系统的通信设备、电池等都需要一定的机房空间,不可避免地涉及到机房承重问题。
--一-、广东移动现有基站的概况移动通信用户快速增长的背后,是网络覆盖范围的不断扩大和移动通信基站数量的飞速增长。
据不完全统计:全省移动通信网络已经覆盖了广东省所有的行政区域:全省高速公路覆盖率达到了99.3%,实现了无缝覆盖,国道覆盖率超过了98%,重要场所和景点覆盖率接近100%,实现了精品覆盖。
基站多由发射天线和设备机房两个部分组成。
己有的移动通信基站,部分建立在通信机楼、自建通信机房等条件较好的建筑物里,其余大部分设立在普通民用房屋中,如办公楼、住宅、宾馆、酒店、厂房甚至城中村里,由于有些房屋没有合适的房间可用,出于基站选点的需要,甚至在这些房屋的天面上加建了简易机房。
根据对几个分公司基站情况的不完全统计,基站所在房屋的比例分布见图1-1所示(本文基站调查数据来源于2005年配套改造基站部分地区站点的调查,样本量为885个基站)。
通信机楼·住宅楼9%·办公楼·旅馆·厂房·通信机楼.;Ji 它图1-1基站所在房屋类型的比例分布四、广东移动现有基站存在的问题受历史条件的影响,设立在普通民用房屋中的绝大部分基站,只是根据工艺布置要求进行了设备布置,并没有经过专业的承重测算分析。
经调查发现,部分机房存在着使用性、安全性的问题,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1.机房面积过小、设备过多部分大城市中的基站,受租赁条件限制,机房的面积不大,随着近年来的网络扩容,机房面积越发紧张,甚至有的基站儿乎是"摆满了设备";某些基站,虽然基站机房面积达到了20平方米以上,但是由于供电时间、网络规模的要求,惠阳客制-H 「个叫丁「||置在坦将结-口气W M 忖非非;b h G 2g ,飞o 。
o z m u 。
,ω。
当的o m u 里面布置的设备比较多。
7300!0"6001,600t 6001,ω1,600l 600l 6001,600μ旦3/DF 创900(1:)外部行警箱(下)1400xx 主主主I Î「一室内槌盖设备卜J +."A 11蓄电池组B蓄电池组A I f 专输11「l -r.:::4r T |避白[AC器|唰t 6001杠斗\1f 600L 叫喇I J 如I I I走廊957图1-2设备布置较多的机房如上图所示基站,机房面积共1752m 2,放置有通信机柜13个,电池2组,2其它落地设备5个,设备总重量达到432吨:机房内仅设备荷载就接近250kglm 。
2,机房改造时加建墙体不当二占7:1i L 一-''_ft 一个一一叫一-i:写一一一?此段红砖墙直接加世|砌在楼板上,楼板I I 0;;II 底部已经严重开裂..i i 机房点划线表示天面梁个十层天面i图1-3墙体直接加建在楼板上(不当布置)有时业主要求从一间大房间中隔出部分面积作为机房,此时往往进行后砌墙休工作:有的墙体用较重的红砖砌筑,甚至直接砌在楼板上,导致楼板明显开裂。
3.设备布置不当由于以前的设备布置未经土建专业核实,设备布置不合理的情况也多有存在,如某基站所有的设备都布置在阳台悬挑端部,楼下已经出现了明显裂缝。
常闹唯调设备放在挑出阳台端部,阳台处墙体开裂明显阳钱绸þ."""丝组口卢-卢卢卢;.<;<1量,国图1-4设备布置在阳台悬挑端部的例子(不当布置)4.部分加建的天面机房荷载超标严重受租赁条件影响,部分基站机房为天面加建机房,力日建机房中,有的是完全用红陡墙体和钢筋混凝土天面板修建:有的是红砖墙体和轻质天面板;有的是轻质墙休和轻质天面板:有的是槽钢架起的轻质机房。
这些加建机房中,有一部分是未经过专业设计、核算的,尤其是用红砖墙体和钢筋混凝土天面板修建的天面机房,增加的荷载很大,造成天面荷载超标严重。
图1-5天面加建的砖砌机房(荷载超标严重)此外,部分基站由于承重过大,己经造成楼板开裂、墙体开裂等现象,如图1-6所示。
图1-6(a)机房楼板裂缝图1-6(b)机房墙体裂缝第二节承重评估工作的意义和作用移动通信基站机房承重评估工作,无论是对于新建基站,还是对于己有基站,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新建基站根据目前的基站建设情况,所有的移动通信基站都由运营商自行按通信房屋标准设计建造是很不可行的,仍将存在大量使用民用房屋改造为机房的情况。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新建基站时租赁选点和无线设计人员大部分没有接受过建筑类专业的培训iI,尽管经过长期的工作,积累了较多的经验,但没有系统地对承重问题进行考虑:机房待选房屋现场勘测和机房设计这两个方面,仍然是目前基站建设中对于承重要求考虑较为薄弱的一环,有着较大的提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