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 教案 斐波那契数列通项公式推导过程

高三数学  教案  斐波那契数列通项公式推导过程
高三数学  教案  斐波那契数列通项公式推导过程

斐波那契数列

斐波那契数列,又称黄金分割数列、因数学家列昂纳多·斐波那契以兔子繁殖为例子而引入,故又称为“兔子数列”,指的是这样一个数列:1、1、2、3、5、8、13、21、34、……在数学上,斐波纳契数列以如下被以递推的方法定义:F(1)=1,F(2)=1, F(n)=F(n-1)+F(n-2)(n>=3,n∈N*)在现代物理、准晶体结构、化学等领域,斐波纳契数列都有直接的应用,为此,美国数学会从1963年起出版了以《斐波纳契数列季刊》为名的一份数学杂志,用于专门刊载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定义

斐波那契数列指的是这样一个数列1, 1, 2, 3, 5, 8, 13, 21, 34, 55, 89, 144, 233,377,610,987,1597,2584,4181,6765,10946,17711,28657,46368........

自然中的斐波那契数列

这个数列从第3项开始,每一项都等于前两项之和。

斐波那契数列的定义者,是意大利数学家列昂纳多·斐波那契,生于公元1170年,卒于1250年,籍贯是比萨。他被人称作“比萨的列昂纳多”。1202年,他撰写了《算盘全书》(Liber Abacci)一书。他是第一个研究了印度和阿拉伯数学理论的欧洲人。他的父亲被比萨的一家商业团体聘任为外交领事,派驻地点于阿尔及利亚地区,列昂纳多因此得以在一个阿拉伯老师的指导下研究数学。他还曾在埃及、叙利亚、希腊、西西里和普罗旺斯等地研究数学。

通项公式

递推公式

斐波那契数列:1, 1, 2, 3, 5, 8, 13, 21, 34, 55, 89, 144, ...

如果设F(n)为该数列的第n项(n∈N*),那么这句话可以写成如下形式::F(n)=F(n-1)+F(n-2)

显然这是一个线性递推数列。

通项公式

(如上,又称为“比内公式”,是用无理数表示有理数的一个范例。) 注:此时

通项公式推导

方法一:利用特征方程(线性代数解法)

线性递推数列的特征方程为:

x2=x+1

解得

.

解得

方法二:待定系数法构造等比数列1(初等代数解法)

设常数r,s .

使得

则r+s=1,-rs=1

n≥3时,有

……

联立以上n-2个式子,得:

上式可化简得:

那么

……

(这是一个以

为首项、以

为末项、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的各项的和)。

的解为

方法三:待定系数法构造等比数列2(初等代数解法)

构造方程

解得

,所以

由(1)(2)式得

化简可得

方法四:母函数法。

对于斐波那契数列{a n},有a1=a2=1,a n=a n-1+a n-2(n>2时)

令S(x)=a1x+a2x+…+a n x n+...

那么有S(x)*(1-x-x2)=a1x+(a2-a1)x2+…+(a n-a n-1-a n-2)x n+...=x 因此S(x)=

.

不难证明1-x-x2=-(x+

)(x+

)=(1-

*x)(1-

*x).

因此S(x)=

*[x/(1-

*x)-x/(1-

*x)].

再利用展开式1/(1-x)=1+x2+…+x n+…

于是就可以得S(x)=b1x+b2x2+…+b n x n+…其中b n=

*[(

)n - (

)n].

因此可以得到a n=b n=

*[(

)- (

)]

与黄金分割

关系

有趣的是,这样一个完全是自然数的数列,通项公式却是用无理数来表达的。而且当n 趋向于无穷大时,前一项与后一项的比值越来越逼近黄金分割0.618(或者说后一项与前一项的比值小数部分越来越逼近0.618)。

1÷1=1,1÷2=0.5,2÷3=0.666...,3÷5=0.6,5÷8=0.625…………,55÷89=0.617977……………144÷233=0.618025…46368÷75025=0.6180339886…...

越到后面,这些比值越接近黄金比.

证明

两边同时除以

得到:

的极限存在,设其极限为x,

所以

由于

解得

所以极限是黄金分割比。

特性

平方与前后项

从第二项开始,每个偶数项的平方都比前后两项之积少1,每个奇数项的平方都比前后两项之积多1。

如:第二项1的平方比它的前一项1和它的后一项2的积2少1,第三项2的平方比它的前一项1和它的后一项3的积3多1。

(注:奇数项和偶数项是指项数的奇偶,而并不是指数列的数字本身的奇偶,比如从数列第二项1开始数,第4项5是奇数,但它是偶数项,如果认为5是奇数项,那就误解题意,怎么都说不通)

证明经计算可得:[f(n)]^2-f(n-1)f(n+1)=(-1)^(n-1)

与集合子集

斐波那契数列的第n+2项同时也代表了集合{1,2,...,n}中所有不包含相邻正整数的子集个数。

奇数项求和

偶数项求和

平方求和

隔项关系

f(2n-2m-2)[f(2n)+f(2n+2)]=f(2m+2)+f(4n-2m) [ n〉m≥-1,且n≥1]

两倍项关系

f(2n)/f(n)=f(n-1)+f(n+1)

其他公式

应用

生活斐波那契

斐波那契数列中的斐波那契数会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比如松果、凤梨、树叶的排列、某些花朵的花瓣数(典型的有向日葵花瓣),蜂巢,蜻蜓翅膀,超越数e(可以推出更多),黄金矩形、黄金分割、等角螺线,十二平均律等。

合并图册(2张)

斐波那契数与植物花瓣3………………………

百合和蝴蝶花5……………………

蓝花耧斗菜、金凤花、飞燕草、毛茛花8………………………

翠雀花13………………………

金盏和玫瑰21……………………

紫宛34、55、89……………雏菊

斐波那契数还可以在植物的叶、枝、茎等排列中发现。例如,在树木的枝干上选一片叶子,记其为数0,然后依序点数叶子(假定没有折损),直到到达与那些叶子正对的位置,则其间的叶子数多半是斐波那契数。叶子从一个位置到达下一个正对的位置称为一个循回。叶子在一个循回中旋转的圈数也是斐波那契数。在一个循回中叶子数与叶子旋转圈数的比称为叶序(源自希腊词,意即叶子的排列)比。多数的叶序比呈现为斐波那契数的比。

黄金分割

随着数列项数的增加,前一项与后一项之比越来越逼近黄金分割的数值

0.6180339887..…

杨辉三角

将杨辉三角左对齐,成如图所示排列,将同一斜行的数加起来,即得一数列1、1、2、3、5、8、……

公式表示如下:

f⑴=C(0,0)=1。

f⑵=C(1,0)=1。

f⑶=C(2,0)+C(1,1)=1+1=2。

f⑷=C(3,0)+C(2,1)=1+2=3。

f⑸=C(4,0)+C(3,1)+C(2,2)=1+3+1=5。

f⑹=C(5,0)+C(4,1)+C(3,2)=1+4+3=8。

f⑺=C(6,0)+C(5,1)+C(4,2)+C(3,3)=1+5+6+1=13。

……

f(n)=C(n-1,0)+C(n-2,1)+…+C(n-1-m,m) (m<=n-1-m)

矩形面积

斐波那契数列与矩形面积的生成相关,由此可以导出一个斐波那契数列的一个性质。

斐波那契数列前几项的平方和可以看做不同大小的正方形,由于斐波那契的递推公式,它们可以拼成一个大的矩形。这样所有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和等于大矩形的面积。则可以得到如下的恒等式:

质数数量

斐波那契数列的整除性与质数生成性

每3个连续的数中有且只有一个被2整除,

每4个连续的数中有且只有一个被3整除,

每5个连续的数中有且只有一个被5整除,

每6个连续的数中有且只有一个被8整除,

每7个连续的数中有且只有一个被13整除,

每8个连续的数中有且只有一个被21整除,

每9个连续的数中有且只有一个被34整除,

.......

我们看到第5、7、11、13、17、23位分别是质数:5,13,89,233,1597,28657(第19位不是)

斐波那契数列的质数无限多吗?

尾数循环

斐波那契数列的个位数:一个60步的循环

11235,83145,94370,77415,61785,38190,

99875,27965,16730,33695,49325,72910…

进一步,斐波那契数列的最后两位数是一个300步的循环,最后三位数是一个1500步的循环,最后四位数是一个15000步的循环,最后五位数是一个150000步的循环。自然界中“巧合”

斐波那契数列在自然科学的其他分支,有许多应用。例如,树木的生长,由于新生的枝条,往往需要一段“休息”时间,供自身生长,而后才能萌发新枝。所以,一株树苗在一段间隔,例如一年,以后长出一条新枝;第二年新枝“休息”,老枝依旧萌发;此后,老枝与“休息”过一年的枝同时萌发,当年生的新枝则次年“休息”。这样,一株树木各个年份的枝桠数,便构成斐波那契数列。这个规律,就是生物学上著名的“鲁德维格定律”。

另外,观察延龄草、野玫瑰、南美血根草、大波斯菊、金凤花、耧斗菜、百合花、蝴蝶花的花瓣,可以发现它们花瓣数目具有斐波那契数:3、5、8、13、21、……

其中百合花花瓣数目为3,梅花5瓣,飞燕草8瓣,万寿菊13瓣,向日葵21或34瓣,雏菊有34,55和89三个数目的花瓣。

斐波那契螺旋:具有13条顺时针旋转和21条逆时针旋转的螺旋的蓟的头部

这些植物懂得斐波那契数列吗?应该并非如此,它们只是按照自然的规律才进化成这样。这似乎是植物排列种子的“优化方式”,它能使所有种子具有差不多的大小却又疏密得当,不至于在圆心处挤了太多的种子而在圆周处却又稀稀拉拉。叶子的生长方式也是如此,对于许多植物来说,每片叶子从中轴附近生长出来,为了在生长的过程中一直都能最佳地利用空间(要考虑到叶子是一片一片逐渐地生长出来,而不是一下子同时出现的),每片叶子和前一片叶子之间的角度应该是222.5度,这个角度称为“黄金角度”,因为它和整个圆周360度之比是黄金分割数0.618033989……的倒数,而这种生长方式就决定了斐波那契螺旋的产生。向日葵的种子排列形成的斐波那契螺旋有时能达到89,甚至144条。1992年,两位法国科学家通过对花瓣形成过程的计算机仿真实验,证实了在系统保持最低能量的状态下,花朵会以斐波那契数列长出花瓣。

数字谜题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和斐波那契数列的一个联系:

现有长为144cm的铁丝,要截成n小段(n>2),每段的长度不小于1cm,如果其中任意三小段都不能拼成三角形,则n的最大值为多少?

分析:由于形成三角形的充要条件是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因此不构成三角形的条件就是存在两边之和不超过另一边。截成的铁丝最小为1,因此可以放2个1,第三条线段就是2(为了使得n最大,因此要使剩下来的铁丝尽可能长,因此每一条线段总是前面的相邻2段之和),依次为:1、1、2、3、5、8、13、21、34、55,以上各数之和为143,与144相差1,因此可以取最后一段为56,这时n达到最大为10。

我们看到,“每段的长度不小于1”这个条件起了控制全局的作用,正是这个最小数1产生了斐波那契数列,如果把1换成其他数,递推关系保留了,但这个数列消失了。这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和斐波那契数列发生了一个联系。

在这个问题中,144>143,这个143是斐波那契数列的前n项和,我们是把144超出143的部分加到最后的一个数上去,如果加到其他数上,就有3条线段可以构成三角形了。影视作品中的斐波那契数列

斐波那契数列在欧美可谓是尽人皆知,于是在电影这种通俗艺术中也时常出现,比如

黄金特征与孪生斐波那契—卢卡斯数列

斐波那契—卢卡斯数列的另一个共同性质:中间项的平方数与前后两项之积的差的绝对值是一个恒值,

斐波那契数列:|1*1-1*2|=|2*2-1*3|=|3*3-2*5|=|5*5-3*8|=|8*8-5*13|=…=1

卢卡斯数列:|3*3-1*4|=|4*4-3*7|=…=5

F[1,4]数列:|4*4-1*5|=11

F[2,5]数列:|5*5-2*7|=11

F[2,7]数列:|7*7-2*9|=31

斐波那契数列这个值是1最小,也就是前后项之比接近黄金比例最快,我们称为黄金特征,黄金特征1的数列只有斐波那契数列,是独生数列。卢卡斯数列的黄金特征是5,也是独生数列。前两项互质的独生数列只有斐波那契数列和卢卡斯数列这两个数列。

而F[1,4]与F[2,5]的黄金特征都是11,是孪生数列。F[2,7]也有孪生数列:F[3,8]。其他前两项互质的斐波那契—卢卡斯数列都是孪生数列,称为孪生斐波那契—卢卡斯数列。

广义斐波那契数列

斐波那契数列的黄金特征1,还让我们联想到佩尔数列:1,2,5,12,29,…,也有|2*2-1*5|=|5*5-2*12|=…=1(该类数列的这种特征值称为勾股特征)。

佩尔数列Pn的递推规则:P1=1,P2=2,Pn=P(n-2)+2P(n-1).

据此类推到所有根据前两项导出第三项的通用规则:f(n) = f(n-1) * p + f(n-2) * q,称为广义斐波那契数列。

当p=1,q=1时,我们得到斐波那契—卢卡斯数列。

当p=1,q=2时,我们得到佩尔—勾股弦数(跟边长为整数的直角三角形有关的数列集合)。

当p=2,q=-1时,我们得到等差数列。其中f1=1,f2=2时,我们得到自然数列1,2,3,4…。自然数列的特征就是每个数的平方与前后两数之积的差为1(等差数列的这种差值称为自然特征)。

具有类似黄金特征、勾股特征、自然特征的广义——斐波那契数列p=±1。

当f1=1,f2=2,p=2,q=0 时,我们得到等比数列1,2,4,8,16……

相关数学

排列组合

有一段楼梯有10级台阶,规定每一步只能跨一级或两级,要登上第10级台阶有几种不同的走法?

这就是一个斐波那契数列:登上第一级台阶有一种登法;登上两级台阶,有两种登法;登上三级台阶,有三种登法;登上四级台阶,有五种登法……

1,2,3,5,8,13……所以,登上十级,有89种走法。

它的运算就是右边的矩阵(1,1)乘以矩阵(F(n),F(n-1)),右边的矩阵(1,0 ) 乘以矩阵(F(n),F(n-1)),得到:

F(n+1)=F(n)+F(n-1)

F(n)=F(n)

可见该矩阵的乘法完全符合斐波那契数列的定义

设矩阵A=第一行(1,1)第二行(1,0)迭代n次可以得到:F(n+1) =A^(n) *(F(2),F(1))T= A^(n)*(1,1)T

这就是斐波那契数列的矩阵乘法定义。

另矩阵乘法的一个运算法则A^n(n为偶数) = A^(n/2)* A^(n/2),这样我们通过二分的思想,可以实现对数复杂度的矩阵相乘。

因此可以用递归的方法求得答案。

数列值的另一种求法:

F(n) = [ (( sqrt ( 5 ) + 1 ) / 2) ^ n ]

其中[ x ]表示取距离x 最近的整数。

斐波那契弧线

斐波那契弧线,也称为斐波那契扇形线。第一,此趋势线以二个端点为准而画出,例如,最低点反向到最高点线上的两个点。然后通过第二点画出一条“无形的(看不见的)”垂直线。然后,从第一个点画出第三条趋势线:38.2%,50%和61.8%的无形垂直线交叉。

斐波纳契弧线,是潜在的支持点和阻力点水平价格。斐波纳契弧线和斐波纳契扇形线常常在图表里同时绘画出。支持点和阻力点就是由这些线的交汇点得出。

要注意的是弧线的交叉点和价格曲线会根据图表数值范围而改变,因为弧线是圆周的一部分,它的形成总是一样的。

数列通项公式的求法教案

课 题:数列通项公式的求法 课题类型:高三第一轮复习课 授课教师:孙海明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数列通项公式的基本求法:(1)利用公式求通项(2)累加法 求通项(3)累乘法求通项,并能灵活地运用。 2、能力目标:通过例题总结归纳数列通项公式基本求法,培养学生观察、辨析、运用的 综合思维能力,掌握由特殊到一般、无限化有限的化归转化的数学思想, 提高学生数学素质。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辨证唯物 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 点:数列通项公式的基本求法 难 点:复杂问题的化归转化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注重知识的发生过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数列在历年的高考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以近三年的高考为例:每年都出一道选择或填空、一道解答题,总分值为17分,占高考总成绩的百分之十。所以,希望同学们认真总结归纳基本方法,灵活运用解题。请同学们思考解决数列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同学们一起回答:通项公式),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总结一下数列通项公式的基本求法。 《板书标题:数列通项公式的求法》 [设计意图] 使学生掌握数列在高考中的地位,从而使学生对数列的学习引起足够的 重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二、启发诱导、总结方法 1、利用公式求通项 《先给出例题,分析总结方法》 师生互动: 请同学分析叙述解题过程,老师板书。 {}{}{}{}的通项公式求且数列是各项都为正数的等比 为等差数列设高考卷一例、n n n n b a b a b a b a b a ,,13,21,1,,)07(355311=+=+=={}{}1 2223545322)1(212,202 74,1341,21210,,-==-+===>-===++=+=++=+>n n n n n b n n a d q q q q q d b a q d b a q q b d a ,,则所以所以(舍)因为或解得依题得的公比为等比数列的公差为解:设等差数列

二级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及推导

二级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就是后一项减前一项是等差数列,怎样求原数列的和? 二级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就是后一项减前一项是等差数列,怎样求原数列的和? a2-a1=k a3-a2=k+d a4-a3=k+2d …… an-a(n-1)=k+(n-2)d 相加

an-a1=(n-1)k+[1+2+……+(n-2)]d=(n-1)k+(n-2)(n-1)d/2 所以an=a1+(n-1)k+(n-2)(n-1) d/2 二阶等差数列怎样求和 a1=1 an-a(n-1)=2n-1 Sn=? a1 = 1 a2 - a1 = 2*2 -1

a3 - a2 = 2*3 -1 a4 - a3 = 2*4 -1 …… an - a(n-1) = 2*n - 1 以上等式相加后,得到通项公式 an = 1 + 2(2+3+4+……+n) - 1-1-1- …… -1 =2(1+2+3+……+n) - n =n(n+1) - n =n^2

检验: a2 - a1 = 4 - 1 = 2*2 - 1 a3 - a2 = 9 - 4 = 2*3 - 1 a4 - a3 = 16 -9 = 2*4 - 1 成立 下面求 Sn = 1^2 + 2^2 + 3^2 + …… + n^2 (n+1)^3 - n^3 = (n^3 + 3n^2 + 3n + 1) - n^3 = 3*n^2 + 3n + 1 利用上面这个式子有:

2^3 - 1^3 = 3*1^2 + 3*1 + 1 3^3 - 2^3 = 3*2^2 + 3*2 + 1 4^3 - 3^3 = 3*3^2 + 3*3 + 1 5^3 - 4^3 = 3*4^2 + 3*4 + 1 …… (n+1)^3 - n^3 = 3*n^2 + 3n + 1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教学设计示例电子教案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教学设计示例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教案 一教学类型新知课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教与学的互动,使学生加深对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认识,能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利用通项公式求等差数列的各项、项数、公差、首项,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思想; 3.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推理、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1.等差数列的概念的理解与掌握. 2通项公式的理解与掌握; 教学难点是掌握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对公式灵活运用. 四教学用具 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软件,电脑. 五教学方法:讲解法,启发引导法

六教学过程 1 [创设情景]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数列。在日常生活中,人口增长、教育贷款等这些大家以后会接触得比较多的实际计算问题,都需要用到有关数列的知识来解决。今天我们先学习一类特殊的数列。 由学生观察分析并总结下列数列的特点: (1)2000年,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的奥运会上,女子举重被正式列为比赛项目。该项目共设置了7个级别。其中较轻的4个级别体重组成数列(单位:kg):48,53,58,63… (2)数列2,4,6,8,10…; (3)数列2,2,2,2,2,… (4)数列3,6,9,12… 2 引导讲解概念 思考:同学们观察一下上面的这三个数列: 48,53,58,63…① 2,4,6,8,10…② 2,2,2,2,2,③ 3,6,9,12…④ 看这些数列有什么共同特点呢?引导学生观察相邻两项间的关系,可得到

数列一是每后一项都比前一项多五,单调递增; 数列二每后一项都比前一项多二,是一列偶数; 数列三是一列常数,每后一项比前一项多零; 数列四是一列三的倍数,每后一项比前一项多三; 综合上述所说,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呢?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 也就是说,这些数列均具有相邻两项之差“相等”的特点.具有这种特点的数列,我们把它叫做等差数列. 定义: 等差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 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d表示。那么对于以上三组等差数列,它们的公差依次是5,2,0,3. 判断:1: 1, 3, 5, 7, 9, 2, 4, 6, 8, 10 2: 5,5,5,5,5,5,… 3: a,3a,5a,7a,9a,…是否是等差数列? 注意:⑴公差d一定是由后项减前项所得,而不能用前项减后项来求; ⑵对于数列{ a},若1n a -n a=d (d是与n无关的数或 n 字母),n≥2,n∈N,则此数列为等差数列,d为公差;

求数列通项专题高三数学复习教学设计

假如单以金钱来算,我在香港第六、七名还排不上,我这样说是有事实根据的.但我认为,富有的人要看他是怎么做.照我现在的做法我为自己内心感到富足,这是肯定的. 求数列通项专题高三数学复习教学设计 海南华侨中学邓建书 课题名称 求数列通项(高三数学第二阶段复习总第1课时) 科目 高三数学 年级 高三(5)班 教学时间 2009年4月10日 学习者分析 数列通项是高考的重点内容 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让他们掌握!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化归思想、应用意识. 2.通过对数列通项公式的研究 体会从特殊到一般 又到特殊的认识事物规律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 勇于发现的求知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 1. 问题教学法------用递推关系法求数列通项公式 2. 讲练结合-----从函数、方程的观点看通项公式 三、知识与技能 1.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猜想归纳、应用公式的能力; 2. 在领会函数与数列关系的前提下 渗透函数、方程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用递推关系法求数列通项公式 2.难点:(1)递推关系法求数列通项公式(2)由前n项和求数列通项公式时注意检验第一项(首项)是否满足 若不满足必须写成分段函数形式;若满足

则应统一成一个式子. 教学资源 多媒体幻灯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1 复习导入 第一组问题: 数列满足下列条件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1);(2) 由递推关系知道已知数列是等差或等比数列即可用公式求出通项 第二组问题:[学生讨论变式] 数列满足下列条件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1);(2); 解题方法:观察递推关系的结构特征 可以利用"累加法"或"累乘法"求出通项 (3) 解题方法:观察递推关系的结构特征 联想到"?=?)" 可以构造一个新的等比数列 从而间接求出通项 教学活动2 变式探究 变式1:数列中 求 思路:设 由待定系数法解出常数

等差数列概念及通项公式经典教案

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 【学习目标】 1. 准确理解等差数列、等差中项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求解方法,能够熟练应用通项公式解 决等差数列的相关问题 2. 通项对等差数列概念的探究和通项公式的推导,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化归思想、归纳思想,培养学生 对数学问题的观察、分析、概括和归纳的能力 3?激情参与、惜时高效,禾U 用数列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感受数列的应用价值 【重点】:等差数列的概念及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难点】:对等差数列中“等差”特征的理解、把握和应用 【学法指导】 1.阅读探究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求法 ; 2.完成教材助读设置的问题,然后结 合课本的基础知识和例题,完成预习自测;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写到后面“我的疑惑” 一、知识温故 1?数列有几种表示方法? 2?数列的项与项数有什么关系? 3函数与数列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材助读 1?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 ________ 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 ____________ 常数,那么这个数列 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 ___________ ,公差通常用字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示。 2.由三个数a 、A 、b 组成的 ___________ 数列可以看成最简单的等差数列。这时 A 叫做a 与b 的等差数列即 3. 如果数列{a n }是公差为d 的等差数列,则a 2 a 1 a 5 a 1 4.通项公式为a n =an+b (a,b 为常数)的数列都是等差数列吗?反之,成立吗? ,a 3 a 1 a 4 a 1 1. 等差数列a 2d , a ,a 2d ?' A . a n a (n 1)d B. C . a n a 2(n 2)d D. 2.已知数列{, a n } 的通项公式为 a n A . 2 B. 3 C. 2 3. 已知a 1 b - 1 ?的通项公式是( a (n 3)d a 2nd 2n ,则它的公差为( D. 3 ,则a 与b 的等差中项为 【预习自测】 a n a n

高中数学必修五《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优秀教学设计

2.2等差数列 2.2.1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重点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会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1)等差数列的性质,等差数列“等差”特点的理解、把握和应用 (2)概括通项公式推导过程中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从函数、方程的观点看通项公式.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公差的概念,明确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的限定条件,能根据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 2.正确认识使用等差数列的各种表示法,能灵活运用通项公式求等差数列的首项、公差、项数、指定的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及归纳推理能力; 2.通过等差数列变形公式的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等差数列概念的归纳概括,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资料的能力,积极思维,追求新 知的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数列的定义以及给出数列和表示数列的几种方法——列举法、通项公式、递推公式、图象法.这些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数列的特点.下面我们看这样一些数列的例子:(课本P41页的4个例子 (1)0,5,10,15,20,25, (2)48,53,58,63, (3)18,15.5,13,10.5,8, (4)10 072,10 144,10 216,10 288,10 366, 请你们来写出上述四个数列的第7项 生第一个数列的第7项为30,第二个数列的第7项为78,第三个数列的第7项为3,第四个数列的第7项为 师我来问一下,你依据什么写出了这四个数列的第7项呢?以第二个数列为例来说一说 生这是由第二个数列的后一项总比前一项多5,依据这个规律性我得到了这个数列的第7项为 师说得很有道理!我再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看看以上四个数列有什么共同特征?我说的是共同特征 生1 每相邻两项的差相等,都等于同一个常数 师作差是否有顺序,谁与谁相减? 生1 作差的顺序是后项减前项,不能颠倒 师以上四个数列的共同特征: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面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即等差);我们给具有这种特征的数列起一个名字叫——等差数列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推进新课 等差数列的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就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

数列求通项公式教学设计

数列求通项公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数列通项公式的基本求法:(1)利用 公式求通项(2)累加法求通项(3)累乘法求通项, (4)构造法求通项并能灵活地运用。 2、能力目标:通过例题总结归纳数列通项公式基本求法,培养 学生观察、辨析、运用的综合思维能力,掌握由特 殊到一般、无限化有限的化归转化的数学思想,提高 学生数学素质。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认识 —再实践”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数列通项公式的基本求法 $ 难点:复杂问题的化归转化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注重知识的发生过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数列在历年的高考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以近三年的高考为例:每年都出一道选择或填空、一道解答题,总分值为17分,占高考总成绩的百分之十。所以,希望同学们认真总结归纳基本方法,

灵活运用解题。请同学们思考解决数列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同学们一起回答:通项公式),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总结一下数列通项公式的基本求法。 《板书标题:数列通项公式的求法》 ( [设计意图] 使学生掌握数列在高考中的地位,从而使学生对数列的学习引起足够的重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二、启发诱导、总结方法 1、回顾上节课讲过的公式法,已知n S 求n a ,累加法及其简单应用 给出练习题目,引导学生自主做题,并让一位学生黑板演示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例题题干,总结特点:“明确数列是用何种求和方法” 《多媒体》给出同类的练习让学生巩固方法及解题过程。 、 2、累乘法求通项 回忆等比数列定义及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引出“累乘法求通项”,利用类比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总结累乘法所适合的结构类型:已知数列相邻两项之比。给出例题让学生分析叙述解题过程。 例:已知数列}{n a ,满足 n n a a n n 11+=+,且21=a ,求该数列的通项公式 引导学生类比累加法,思考解题方法。并逐步给出答案,引导学生怎样分析解决问题。给出练习 练习1.已知数列}{n a 满足n n n a a 2.1=+,且11=a ,求该数列的通项公式 [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教学案例分析

————————————————————————————————作者:————————————————————————————————日期: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教学案例分析教学案例: 一、教学设计思想 本堂课的设计是以个性化教学思想为指导进行设计的。 本堂课的教学设计对教材部分内容进行了有意识的选择和改组,为了体现个性化教学的教学理念,在教法上,采用了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以老师为引导,以小组的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课堂结构个性化,让学生在探究中展现个性,在合作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教学中通过生动具体的现实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树立学生求真的勇气和自信心,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心理体验,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体验在学习中获得成功。 二、学生情况与教材分析 1、学生通过上一节的学习,已经了解了等差数列的定义,基本上掌握了通项公式,会运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进行解题,因此只要简单地回顾上一节课的知识就可引入新课; 2、几何能直观地启迪思路,帮助理解,特别是对于职中类学生,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还是处于模糊阶段,因此,借助几何直观学习和理解数学,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方面。只有做到了直观上的理解,才是真正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借助几何直观进行思考,揭示研究对象的性质和关系,从而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学习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的建构知识的过程,应该与学生熟悉的背景相联系。本课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地观察、讨论、归纳、反思来参与学习,认识和理解数学知识,学会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理解公式的推导方法; (2)能较熟练应用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求和。 2、能力目标 经历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学会观察、归纳、反思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中职数学(人教版)拓展模块教案: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

数列公式数学学科导学案 教师寄语:做对国家有用的人 课题: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 班级 17级姓名陈兆侠组别二年级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理解数列及其有关概念; (2)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并会用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任意一项; (3)对于比较简单的数列,会根据其前几项写出它的一个通项公式. 2.过程与方法: 理解数列的定义,表示法,分类,初步学会求数列通项公式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提高观察,分析能力,理解从特殊到一般,从一般到特殊思想。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了解数列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会写出简单数列的通项公式 难点:数列与函数关系的理解,用归纳法写数列的通项 三、学习过程【导、探、议、练】 导 知识点一:数列及其有关概念 思考1:数列1,2,3与数列3,2,1是同一个数列吗? 思考2:数列的记法和集合有些相似,那么数列与集合的区别是什么? 梳理: (1)按照________排列的________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_____.数列中的每一项都和它的序号有关,排在第一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__________(通常也叫做______),排在第二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排在第n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__________. (2) 数列的一般形式可以写成,简记为_________. 知识点二:通项公式 思考1:数列1,2,3,4,…的第100项是多少?你是如何猜的? 思考2 数列的通项公式an=f(n)与函数解析式y=f(x)有什么异同? 知识点三:数列的分类 思考:对数列进行分类,可以用什么样的分类标准? 梳理: (1)按项数分类,项数有限的数列叫做__________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叫做__________数列. (2)按项的大小变化分类,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大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叫做___________;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叫做;各项相等的数列叫做;从第2项起,有些项大于它的前一项,有些项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叫做_____________. 探、议 (一)自主探究 类型一:由数列的前几项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优质教案

2.2.2 从容说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明确等差中项的概念,进一步熟练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推导的公式,并能通过通项公式与图象认识等差数列的性质;让学生明白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是关于正整数n的一次型函数,那么这个数列必定是一个等差数列,使学生学会用图象与通项公式的关系解决某些问题在学法上,引导学生去联想、探索,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会探究.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学生的认 知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可能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及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等差数列概念的归纳概括,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资料的能力,积极思维,追求新知的创新意识 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使学生明确等差数列与一般数列的内在联系,从而渗透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通过等差数列的图象的应用,通过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运用,渗透方程思想,进一步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思想.通过引导学生积极探究,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性质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难点等差数列的性质的应用、灵活应用等差数列的定义及性质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及课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明确等差中项的概念 2.进一步熟练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推导公式,能通过通项公式与图象认识等差数列的性质 3.能用图象与通项公式的关系解决某些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等差数列的图象的应用,进一步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思想;通过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运用,渗透方程思想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讲练相结合,作好探究性学习 3.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使学生明确等差数列与一般数列的内在联系,从而渗透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体验等差数列的性质的奥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差数列的定义,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哪位同学能回忆一下什么样的 数列叫等差数列? 生 我回答,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即a n -a n -1=d (n ≥2,n ∈N *),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就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 ”表示 师 对,我再找同学说一说等差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的内容是什么? 生1 等差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应是a n =a 1+(n -1)d 生2 等差数列{a n }还有两种通项公式:a n =a m +(n -m)d 或a n =p n +q(p 、q 是常数 师 好!刚才两位同学说得很好,由上面的两个公式我们还可以得到下面几种计算公差d 的公式:①d =a n -a n -1;② 11--= n a a d n ;③m n a a d m n --=.你能理解与记忆它们吗? 生3 公式②11--=n a a d n 与③m n a a d m n --=记忆规律是项的值的差比上项数之间的差(下标之差 [合作探究] 探究内容:如果我们在数a 与数b 中间插入一个数A ,使三个数a ,A ,b 成等差数列,那么数A 应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呢?

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公开课教案

《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公开课教案教学时间:2009年12月25日上午第四节 授课班级:08商外 授课地点:职三(3) 授课教师:郭玲 一、教学任务及职业背景分析: 商务外语班学生多数数学基础较差,对数学学习也不够重视。但数学作为基础学科,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造能力的载体,特别是本专业学生多数准备出国,更应该加强能力的培养,以适应国外激烈竞争的环境。所以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我更强调学习的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不能再让教学脱离学生的内心感受。在设计本节课时,我所考虑的不是简单告诉学生等差数列的定义和通项公式,而是通过分组分享法,创造一些数学情境,让学生自己去讨论、去发现,去分享,去体验成功。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团队精神,也提高他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等差数列是学生探究特殊数列的开始,它对后续内容的学习,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在方法上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等差数列定义,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能根据通项公式解决 a n 、a 1 、d、n中的已知三个求另一个的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归纳能力,应用数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德育目标:体验从特殊到一般,又到特殊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定义理解和对通项公式的熟悉与应用 四、教学难点:对等差数列概念中“等差”特点的理解及通项公式的灵活运用 五、教学方法:分组分享法 六、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七、教学过程: 【雅思、托福考试常识】 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都要求申请留学人员应具备雅思、托福成绩。如果达不到,就需要在国外就读价格昂贵的语言学校。雅思、托福考试词汇量一般在8000个单词左右。 (1)雅思要求:考试科目为阅读、听力、口语、写作4科,每科满分为9分,成绩一般要求平均分5分以上,费用为1450元。(2)托福要求:考试科目也为是阅读、听力、口语、写作4科,每科满分30分,总分为120,成绩一般要求总分达80分以上,费用为1370元。 (一)复习回顾:数列的定义 引例:(1)莺生原来只会500个单词,她决定从今天起每天背记15个单词,那么从今天起她的单词量逐日依次递增为: 500,515,530,545,560,575,…… (2)靓靓目前会1000个单词,她打算从今天起不再背单词了,结果不知不觉每周忘掉20个单词,那么从今天起她的单词量逐周依次递减为:1000 ,980,960,940,920 ,900,…… 【说明】:通过两个具体的数列,复习数列的定义,为后面学习等差数列的定义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建立基础。 (二)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将学习这一类有特点的数列: 1000,980,960,940,920 ,900 ……① 500, 515 ,530,545,560,575 ……② 问题1:观察这些数列有什么共同的特征?请同学们思考后作答。 共同特点:从第2项起,后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也就是说,这些数列均具有相邻两项之差“相等”的特点。具有这种特点的数列, 我们把它叫做等差数列。 【说明】:通过例题(1)和(2)引出两个具体的等差数列,初步认识等差数列的特征,为后面的概念学习建立基础,为学习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 生的求知欲。由学生观察两个数列特点,引出等差数列的概念,对问题的 总结又培养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能力。每相邻两项的 差相等——作差的顺序是后项减前项 问题2:请同学们分别用文字语言和数学语言描述等差数列的定义: 文字语言:一般的,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 差,用字母d表示。 数学语言:a 2 – a 1 = a 3 - a 2 = a 4 - a 3 = ··· = d 即:a n - a n-1 = d (n∈N+且n≥2) 或a n= a n-1 +d (n∈N+且n≥2) 问题3:分组比赛抢答,观察下列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如果是求出公差d (1)25,20,15,10,5……√d=-5

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说课稿 教案

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从容说课 本节课先在具体例子的基础上引出等差数列的概念,接着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最后根据这个公式去进行有关计算.可见本课内容的安排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猜想、应用能力.结合本节课特点,宜采用指导自主学习方法,即学生主动观察——分析概括——师生互动,形成概念——启发引导,演绎结论——拓展开放,巩固提高.在学法上,引导学生去联想、探索,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会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可能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及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能力.使学生认识到生活离不开数学,同样数学也是离不开生活的.学会在生活中挖掘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使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教学重点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会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1)等差数列的性质,等差数列“等差”特点的理解、把握和应用; (2)概括通项公式推导过程中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从函数、方程的观点看通项公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公差的概念,明确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的限定条件,能根据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 2.正确认识使用等差数列的各种表示法,能灵活运用通项公式求等差数列的首项、公差、项数、指定的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及归纳推理能力; 2.通过等差数列变形公式的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等差数列概念的归纳概括,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资料的能力,积极思维,追求新知的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数列的定义以及给出数列和表示数列的几种方法——列举法、通项公式、递推公式、图象法.这些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数列的特点.下面我们看这样一些数列的例子:(课本P41页的4个例子) (1)0,5,10,15,20,25,…; (2)48,53,58,63,…; (3)18,15.5,13,10.5,8,5.5…; (4)10 072,10 144,10 216,10 288,10 366,…. 请你们来写出上述四个数列的第7项. 生第一个数列的第7项为30,第二个数列的第7项为78,第三个数列的第7项为3,第四个数列的第7项为10 510. 师我来问一下,你依据什么写出了这四个数列的第7项呢?以第二个数列为例来说一说. 生这是由第二个数列的后一项总比前一项多5,依据这个规律性我得到了这个数列的第7

【精品】等差数列通项公式教案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教案 教学目标 1.明确等差数列的定义. 2.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会解决知道中的三个,求另外一个的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 1.等差数列的概念;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 等差数列“等差”特点的理解、把握和应用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数学 教具准备 投影片1张(内容见下面) 教学过程 (I)复习回顾

师:上两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数列的定义及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这两个公式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数列的特点,下面看一些例子。(放投影片) (Ⅱ)讲授新课 师:看这些数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1,2,3,4,5,6;① 10,8,6,4,2,…;② ③ 生:积极思考,找上述数列共同特点。 对于数列①(1≤n≤6);(2≤n≤6) 对于数列②-2n(n≥1) (n≥2) 对于数列③(n≥1) (n≥2) 共同特点:从第2项起,第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 师:也就是说,这些数列均具有相邻两项之差“相等”的特点。具有这种特点的数列,我们把它叫做等差数。

一、定义: 等差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空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表示。 如:上述3个数列都是等差数列,它们的公差依次是1,-2,。 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师:等差数列定义是由一数列相邻两项之间关系而得。若一等差数列的首项是,公差是d,则据其定义可得:若将这n-1个等式相加,则可得: 即:即:即:…… 由此可得:师:看来,若已知一数列为等差数列,则只要知其首项和公差d,便可求得其通项。 如数列①(1≤n≤6) 数列②:(n≥1) 数列③:(n≥1) 由上述关系还可得:即:则:=如:三、例题讲解 例1:(1)求等差数列8,5,2…的第20项

等差数列概念及通项公式经典教案

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 【学习目标】 1.准确理解等差数列、等差中项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求解方法,能够熟练应用通项公式解决等差数列的相关问题. 2.通项对等差数列概念的探究和通项公式的推导,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化归思想、归纳思想,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观察、分析、概括和归纳的能力. 3.激情参与、惜时高效,利用数列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感受数列的应用价值. 【重点】:等差数列的概念及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难点】:对等差数列中“等差”特征的理解、把握和应用. 【学法指导】 1. 阅读探究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求法; 2. 完成教材助读设置的问题,然后结合课本的基础知识和例题,完成预习自测; 3. 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写到后面“我的疑惑”处. 一、知识温故 1.数列有几种表示方法? 2.数列的项与项数有什么关系? 3函数与数列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材助读 1.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 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 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 ,公差通常用字母_______________ 表示。 2. 由三个数a 、A 、b 组成的 数列可以看成最简单的等差数列。这时A 叫做a 与b 的等差数列即 3.如果数列{n a } 是公差为d 的等差数列,则+=12a a ,+=13a a , +=14a a +=15a a +=1a a ,......,n 4.通项公式为n a =an+b (a,b 为常数)的数列都是等差数列吗?反之,成立吗? 【预习自测】 1. 等差数列d a 2-,a ,d a 2+…….的通项公式是( ) A .d n a a n )1(-+= B. d n a a n )3(-+= C .d n a a n )2(2-+= D. nd a a n 2+= 2.已知数列{n a } 的通项公式为n a n 23-=,则它的公差为( ) A .2 B.3 C. -2 D. -3 3.已知231+= a ,2 31 -=b ,则a 与b 的等差中项为

数列通项公式教案

数列通项公式教案 目的:要求学生理解数列的概念及其几何表示,理解什么叫数列的通项公式,给出一些数列能够写出其通项公式,已知通项公式能够求数列的项。 过程: 一、从实例引入(P110) 1.堆放的钢管4,5,6,7,8,9,10 2.正整数的倒数 3. 4.-1的正整数次幂:-1,1,-1,1,… 5.无穷多个数排成一列数:1,1,1,1,… 二、提出课题:数列 1.数列的定义: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数列的有序性) 2.名称:项,序号,一般公式,表示法 3.通项公式: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如数列1:数列2:数列4:4.分类: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列;摆动数列; 有穷数列、无穷数列。 5.实质:从映射、函数的观点看,数列可以看作是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集 N*(或它的有限子集{1,2,…,n})的函数,当自变量从小到大依 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通项公式即相应的函数解析式。 6.用图象表示:―是一群孤立的点 例一(P111例一略) 三、关于数列的通项公式 1.不是每一个数列都能写出其通项公式(如数列3) 2.数列的通项公式不唯一如数列4可写成和 3.已知通项公式可写出数列的任一项,因此通项公式十分重要 例二(P111例二)略 四、补充例题:写出下面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使它的前项分别是下列 各数:

1.1,0,1,0 2.,,,, 3.7,77,777,7777 4.-1,7,-13,19,-25,31 5.,,, 五、小结: 1.数列的有关概念 2.观察法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六、作业:练习P112习题3.1(P114)1、2 感谢您的阅读。 祝语:比如快乐,你不快乐,谁会同情你的悲伤;比如坚强,你不坚强,谁会怜悯你的懦弱;比如努力,你不努力,谁会陪你原地停留;比如珍惜,你不珍惜,谁会和你挥霍青春;比如执着,你不执着,谁会与你共进退…只有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才能寻找到生命的闪光。

《数列通项公式》教学设计讲课稿

《数列通项公式》教 学设计

数列通项公式 【授课内容】数列通项公式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解决形如a n+1=pa n +f(n)、知n s 与n a 关系,通项公式的确定。 2.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和理解a n+1=pa n +f(n)、知n s 与n a 关系、011=++++n n n n ma a ta a 的通项公式的求法。 二、能力目标: 在实践中通过观察、尝试、分析、类比的方法导出数列通项公式,培养学生类比思维能力。通过对公式的应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学案导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 情感目标: 通过公式的推导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确定掌a n+1=pa n +f(n)、知n s 与n a 关系、 011=++++n n n n ma a ta a 的通项公式,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如何将a n+1=pa n +f(n)、知n s 与n a 关系、011=++++n n n n ma a ta a 转化为我们 学过的两个基础数列(等差和等比)。 2.理解和掌握a n+1=pa n +f(n)、知n s 与n a 关系、011=++++n n n n ma a ta a 类型数列通项公式确定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写出 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2)设数列{a n }中,a 1=1, 1-1=+n n a a n 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3)设数列{a n }中,a 1=1,n n a a 21=+ , 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二.例题。 例1 (1)设数列{a n }中,a 1=1, a n+1=2a n +1, 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2).设数列{a n }中,a 1=1, a n+1-a n =n, 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3)设数列{a n }中,a 1=1,n a a n n +=+21, 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4)设数列{a n }中,a 1=1,n n n a a 221+=+, 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例2:(1)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12-=n n s ,求通项n a .

广东省信宜市第一中学高一数学《数列通项公式的求法》教学设计《必修5)

数列通项公式的求法 一、学情分析和教法设计: 1、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已经基本掌握了等差、等比数列这两类最基本的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求和公式,同时也掌握了与等差、等比数列相关的综合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本节课作为一节专题探究课,将会根据递推公式求出数列的项,并能运用累加、累乘、化归等方法求数列的通项公式,还会根据前n项和求出数列通项。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猜想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演绎推理的能力。 2、教法设计: 本节课设计的指导思想是:讲究效率,加强变式训练。采用以问题情景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注重分析、启发、反馈。先引出相应的知识点,然后剖析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例题及变式中巩固相应方法,再从讨论、反馈中深化对问题和方法的理解,从而较好地完成知识的建构,更好地锻炼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如下方法: ①诱导思维法:使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 ②分组讨论法:有利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③讲练结合法:可以及时巩固所学内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二、教学设计: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通项公式是认识数列的一种重要形式,是给出数列的基本方式之一。对数列的通项公式的考查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内容之一,属于高考命题中常考常新的内容;另一个面,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在高考中逐年加大了它的份量。化归思想是本课时的重点数学思想方法,化归思想就是把不熟悉的问题转化成熟悉问题的数学思想,即把数学中待解决或未解决的问题,通过观察、分析、联想、类比等思维过程,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变换、转化,归结到某个或某些已经解决或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上,最终解决原问题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化归思想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思想,解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转化的过程。因此,研究通项公式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数列的递推关系,前n项和,求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解题过程中方法的正确选择。 3、教学目标:

(完整版)高中数学等差数列教案

等差数列 教学目的: 1.明确等差数列的定义,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2.会解决知道n d a a n ,,,1中的三个,求另外一个的问题 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等差数列的性质 教学过程: 引入:① 5,15,25,35,… 和 ② 3000,2995,2990,2985,…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看看以上两个数列有什么共同特征?? 共同特征: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面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即等差);(误:每相邻两项的差相等-----应指明作差的顺序是后项减前项),我们给具有这种特征的数列一个名字——等差数列 二、讲解新课: 1.等差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 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就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常用字母“d ”表示) ⑴.公差d 一定是由后项减前项所得,而不能用前项减后项来求; ⑵.对于数列{n a },若n a -1-n a =d (与n 无关的数或字母),n ≥2,n ∈N + ,则此数列是等差数列,d 为公差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d n a a n )1(1-+=【或=n a d m n a m )(-+】 等差数列定义是由一数列相邻两项之间关系而得若一等差数列{}n a 的首项是1a ,公差是d ,则据其定义可 得:d a a =-12即:d a a +=12 d a a =-23即:d a d a a 2123+=+= d a a =-34即:d a d a a 3134+=+= …… 由此归纳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得:d n a a n )1(1-+= ∴已知一数列为等差数列,则只要知其首项1a 和公差d ,便可求得其通项a 如数列①1,2,3,4,5,6; n n a n =?-+=1)1(1(1≤n ≤6) 数列②10,8,6,4,2,…; n n a n 212)2()1(10-=-?-+=(n ≥1) 数列③ ;,1,54 ;53,52;51Λ 5 51)1(51n n a n =?-+=(n ≥1) 由上述关系还可得:d m a a m )1(1-+= 即:d m a a m )1(1--= 则:=n a d n a )1(1-+=d m n a d n d m a m m )()1()1(-+=-+-- 即的第二通项公式 =n a d m n a m )(-+ ∴ d=n m a a n m -- 如:d a d a d a d a a 43212345+=+=+=+= 三、例题讲解 例1 ⑴求等差数列8,5,2…的第20项 ⑵ -401是不是等差数列-5,-9,-13…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