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高血压医案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高血压眩晕痰浊中阻证的临床疗效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高血压眩晕痰浊中阻证的临床疗效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会危及生命。
高血压导致的眩晕痰浊中阻证,更是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困扰。
在中医药治疗领域中,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被广泛运用于治疗高血压眩晕痰浊中阻证,通过药物配伍的调理,有效地缓解了患者的症状,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一方剂的药物组成、临床应用和疗效评价。
一、药物组成1、半夏:半夏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化痰、止呕的功效,能够清热解毒,利水祛痰。
在治疗高血压眩晕痰浊中阻证中,半夏能够清热化痰,缓解痰浊中阻的症状。
2、白术:白术为禾本科植物白术的块茎,具有健脾胃、温中止泻的功效,能够补脾胃,益气健脾。
在治疗高血压眩晕痰浊中阻证中,白术能够健脾胃,平衡气血,缓解眩晕痰浊等症状。
二、临床应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广泛应用于高血压眩晕痰浊中阻证患者,其临床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脑痰证:患者出现眩晕、头重、头痛等症状,常伴有口舌糜烂、唇色紫微、苔腻等,可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加味减汤中半夏、白术、天麻的药物成分能够清热燥湿、化痰止呕,治疗脑痰证。
三、疗效评价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在治疗高血压眩晕痰浊中阻证方面,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
通过临床实践,发现患者在经过该方剂治疗后,眩晕、头晕、心悸等症状明显改善,口舌糜烂、唇色紫微、舌苔腻等症状得到了缓解,体温、脉搏、血压等生理指标也达到了正常范围。
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也有所增强。
可以认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对高血压眩晕痰浊中阻证的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在治疗高血压眩晕痰浊中阻证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其药效明显,安全性高,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在临床实践中应用该方剂,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为患者带来健康和幸福。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不同的患者,应根据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的配伍加减,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温胆汤治疗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的疗效

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温胆汤治疗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的疗效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长期不治疗会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影响。
据统计,我国高血压患者数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相关的并发症也较多,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
在中医里,高血压被认为是气滞血瘀和痰湿壅盛所致,因此采用中医的方法进行治疗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温胆汤治疗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的疗效显著。
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温胆汤是中医对治疗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的经典处方,它由半夏、白术、天麻和温胆汤组成,药物之间相辅相成,能够有效地调理患者的体内气血运行,改善疾病的体内环境,缓解高血压的症状。
下面我们将从处方的药物组成、治疗原理和临床疗效三个方面来介绍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温胆汤治疗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的疗效。
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温胆汤的药物组成我们来了解一下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温胆汤的药物组成。
该处方的主要成分包括半夏、白术、天麻和温胆汤。
半夏,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性味辛温,归经于胃、脾、大肠经,有化湿宣肺、降逆止呕、固表止汗、解郁安神的功效。
适用于痰饮壅塞的痰滞口干、咳嗽、胸闷等症状。
白术,味甘、辛,性温,具有补脾健胃、燥湿化痰、宣肺止咳、定喘利水的功效。
天麻,味辛、性温,具有平肝息风、除痰止痉、清热解毒的功效,适用于头痛眩晕、瘰疬、癫痫等症。
温胆汤是一种中药复方,主要成分包括黄芩、半夏、芍药、枳实、栀子、甘草等草药。
它具有清热利湿、祛痰定惊的功效。
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温胆汤的治疗原理主要是从痰湿壅盛的角度进行调理。
在中医理论中,痰是由湿浊内生,与脾胃失运、化湿不化相关,湿邪内生后化成痰,内蕴于肺,肺主气机,痰浊阻肺则喘咳,横逆上冲则眩晕。
白术和半夏可化湿健脾,调中和化痰,宣降和肃清作用。
天麻可平肝息风,定痉利湿。
温胆汤清热祛痰,疏肝胆,安神定惊。
两方合用则可以清热利湿,开窍醒神,祛痰定惊。
在治疗痰湿壅盛型高血压时,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温胆汤的组成及药性恰到好处地调理了患者体内的气血运行,改善了湿气和痰浊的状态,有助于缓解患者的高血压症状。
半夏白术天麻汤+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的效果

半夏白术天麻汤+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的效果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身体和心理压力。
传统中医认为,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属于中医的“痹证”范畴,主要特点是气血瘀滞,气机郁结,从而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加重了血管的负担,使得血压升高和血脂异常。
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中医药方面提出了一种治疗方案,那就是结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和血府逐瘀汤进行加减治疗。
这种治疗方法,可以起到调理气血,活血化瘀,降压降脂的功效,对于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起到了明显的疗效。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半夏白术天麻汤和血府逐瘀汤的治疗效果。
首先我们来看看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功效。
半夏白术天麻汤是《伤寒论》中的一方名方,主要成分包括半夏、白术和天麻。
这方药有理气化痰、降压的功效。
半夏具有降逆止呕,理气化痰的作用;白术能健脾和胃,祛湿化痰,理气降逆;天麻则有活血止痛,镇惊定志的功效。
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原则是“理气化痰、降压安神”。
对于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往往伴有头晕、头痛、耳鸣、心悸等症状,这时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可以缓解症状,调整气血,从而起到降压降脂的作用。
在具体的用药过程中,还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加减,如加入降血脂、利水消肿的中药,或者根据患者的虚实来调整功效。
实际应用过程中,半夏白术天麻汤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降低血压和血脂的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次我们再来看看血府逐瘀汤的治疗功效。
血府逐瘀汤是治疗气血瘀滞、胸胁疼痛的名方,主要成分有当归、川芎、桃仁等。
当归有活血调经、舒筋活络的作用;川芎则有祛瘀通络、舒筋活血的功效;而桃仁则有化瘀消积、舒筋活血的作用。
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半夏白术天麻汤和血府逐瘀汤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加减。
对于高脂血症较重的患者,可以加入降血脂的中药进行调理;对于高血压症状较重的患者,可以加入活血化瘀的中药进行治疗。
加减之后的药物组方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个体化需求,提高治疗效果。
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温胆汤治疗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的疗效

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温胆汤治疗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的疗效痰湿壅盛型高血压是中医理论中的一种类型,其主要特点是痰湿内盛,标本并治,对症下药具有显著疗效。
而在中医治疗中,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温胆汤就是一种针对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的治疗方案。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一治疗方案的疗效。
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两种汤剂的配方和功效。
半夏白术天麻汤是一种古老的经典汤剂,该方最早见于《伤寒论》,是一种治疗痰浊内蕴所致头痛、眩晕的金方之一。
其主要成分包括半夏、白术、甘草、天麻等药物。
半夏能够破痰清胃,白术能够健脾和胃,甘草能够调和诸药,天麻能够祛风止痉。
这四味药物联合起来,可以清热化痰,宣肺降逆,治疗头痛、眩晕等症状,对于痰湿壅盛型高血压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
温胆汤则是一种治疗胆热壅盛型高血压的常用方剂,主要成分包括黄连、黄芩、栀子、茯苓等药物。
这些药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利胆的功效,适用于胆热壅盛型高血压病患者。
温胆汤还可用于清热燥湿、利水消肿、镇静止痛、安神定志。
对于痰湿壅盛型高血压患者,温胆汤在治疗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当半夏白术天麻汤和温胆汤联合治疗痰湿壅盛型高血压时,两种汤剂相辅相成,能够更好地发挥出治疗作用,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这一治疗方案能够有效地清热化痰,平喘开窍。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痰湿壅盛型高血压患者往往伴有头晕、头痛、胸闷、心烦等症状。
半夏白术天麻汤中的半夏和白术能够清热化痰,宣肺降逆,对治疗这些症状具有显著效果。
温胆汤中的黄连和黄芩可以清热泻火,栀子和茯苓可以利水消肿,具有平喘开窍的作用。
这一方案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温胆汤还能够调整失衡的体质,提高免疫力。
中医认为,痰湿壅盛型高血压患者往往是因为脾胃失调、痰浊内生所致。
半夏白术天麻汤中的药物可以健脾和胃,清热化痰,调和脏腑,从而改善体内的失衡状态。
温胆汤中的药物可以清热利湿,调和胆气,提高免疫力,增强抵抗力,使患者更加抵抗病症。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H型高血压病患者的效果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H型高血压病患者的效果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增大,高血压病患者也逐渐增多,而H型高血压病是其中的一种常见类型。
传统药物治疗对于H型高血压病的效果有限,人们开始寻求一些传统中医治疗方法,其中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就是其中之一。
本文将探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H型高血压病患者的效果。
半夏白术天麻汤是《金匮要略》记载的一种经典方剂,主要成分包括半夏、白术、天麻等,具有疏肝理气,宽中消食的功效。
对于H型高血压病患者来说,通过合理的加减方可以有效的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
一、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的具体配方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的具体配方为:半夏12克,白术9克,天麻9克,黄芩6克,茯苓9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4枚。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还可以适当加入其他药材进行调整。
二、治疗H型高血压病的具体效果1. 疏肝理气,解郁降压: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可以疏肝理气,解郁降压。
在中医理论上,肝主疏泄,一旦肝气郁结,会导致血压升高。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能够调理肝气,缓解病患者的郁结症状,从而降低血压。
2. 宽中消食,缓解消化不良:H型高血压病患者往往伴随有消化不良的情况,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可以宽中消食,缓解消化不良的症状,提高患者的消化能力,从而改善整体身体状况。
3. 调节神经系统,改善睡眠质量:天麻具有镇静安神的功效,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改善睡眠质量,从而减轻患者的身体负担。
三、实际案例分析小李,男,55岁,患有H型高血压病10年。
之前通过药物治疗,血压一直无法稳定,经常出现头痛、胸闷、失眠等症状。
后来得知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对于H型高血压病有一定的疗效,因此咨询了中医师进行治疗。
经过对病情的详细了解和辨证论治,中医师为小李开具了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的方剂。
小李每天按时服用药物,并且配合饮食和生活的调整。
经过一个月的治疗,小李的症状明显减轻,头痛、胸闷等症状明显减轻,睡眠质量也有明显改善。
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温胆汤治疗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的疗效

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温胆汤治疗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的疗效【摘要】痰湿壅盛型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高血压类型,中医治疗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半夏白术天麻汤和温胆汤是治疗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的常用方剂,具有显著疗效。
半夏白术天麻汤主要由半夏、白术和天麻组成,有清热平肝、化痰止咳的功效;温胆汤包括泽泻、薏苡仁等药物,能调节体内湿热,有助于降血压。
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温胆汤治疗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的机理在于清热化湿、平肝理气,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
临床研究表明,该联合方剂能显著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且不良反应较少。
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温胆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的方案,值得推广和应用。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该方剂的具体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范围,以提高其疗效和可信度。
【关键词】痰湿壅盛型高血压、半夏白术天麻汤、温胆汤、中医治疗、机理、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注意事项、总结、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痰湿壅盛型高血压概述痰湿壅盛型高血压是中医常见的一类高血压类型,其特点主要表现为胸闷、气短、头晕等症状,伴有痰湿困滞、气血不畅的体质特征。
在中医传统理论中,痰湿壅盛型高血压属于湿邪内郁、痰浊内滞的疾病范畴,治疗起来相对困难。
传统治疗方法一般通过调理气血、祛痰化湿、促进血液循环等手段来达到治疗效果。
痰湿壅盛型高血压对患者身体机能产生较大影响,严重者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增加猝死风险。
及时有效治疗痰湿壅盛型高血压非常重要。
在中医领域,半夏白术天麻汤和温胆汤被广泛运用于治疗这类高血压,通过调理体内湿痰、促进气血流通,达到治疗的效果。
对于痰湿壅盛型高血压患者来说,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应结合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调理,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才能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密切关注自身体质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获得更好的疗效。
1.2 中医治疗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的重要性痰湿壅盛型高血压是中医学中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其病机主要是由于体内湿浊积聚、气血运行不畅引起血压升高。
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温胆汤治疗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的疗效

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温胆汤治疗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的疗效1. 引言1.1 高血压是当代常见疾病之一高血压是当代常见疾病之一,也被称为“隐形杀手”。
据统计,全球有超过10亿人患有高血压,而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患者可能并无明显症状,但长期未得到有效治疗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和生命。
高血压常常伴随着痰湿壅盛的症状,给患者的治疗带来挑战。
传统中医药认为,高血压与体内的痰湿有关,因此采用清热解毒、祛湿化痰的方法进行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
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温胆汤是一种传统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方剂,通过清热解毒、燥湿化痰、舒肝胆、利湿等作用,可以有效缓解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的症状,控制患者的血压。
在当代医学发展的大背景下,传统中医药在治疗高血压中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和价值。
1.2 传统中医药对高血压有独特的治疗方法传统中医药对高血压有独特的治疗方法,是因为中医药在治疗高血压时注重阴阳平衡、气血调和的理念。
中医认为高血压是气血运行不畅、阴阳失调所致,因此在治疗上不仅仅是针对症状进行调理,更注重整体的调理和平衡。
传统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方法多样,包括草药配方、针灸、推拿按摩等。
草药配方就是通过各种中草药的搭配使用,来调和身体的阴阳气血,达到治疗高血压的目的。
半夏白术天麻汤和温胆汤就是经典的草药配方,通过清热解毒、燥湿化痰、舒肝胆、利湿化痰等作用来治疗痰湿壅盛型高血压。
针灸和推拿按摩也是传统中医治疗高血压的重要方法。
通过针灸和按摩,可以刺激身体的经络穴位,调节气血运行,达到降压的效果。
传统中医药对高血压的治疗方法是综合的,注重整体调理,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疗效。
在治疗高血压时,可以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2. 正文2.1 半夏白术天麻汤能清热解毒、燥湿化痰半夏白术天麻汤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剂,由半夏、白术、天麻等药物组成。
这方药有清热解毒、燥湿化痰的功效。
在治疗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的过程中,痰湿阻滞了气血运行,导致血压升高。
半夏白术天麻汤+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的效果

半夏白术天麻汤+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的效果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病症,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和危害。
传统中医药在治疗这种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其中半夏白术天麻汤和血府逐瘀汤是常用的方剂。
本文将着重介绍这两个方剂的加减配伍及其临床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的效果。
一、方剂介绍1、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白术天麻汤始见于《伤寒论》,为治疗痰饮导致的头痛、眩晕、恶心等症状的经典方剂。
方中半夏、白术、天麻等药物组成,具有疏肝解郁、理气化痰、平肝降逆的功效。
2、血府逐瘀汤血府逐瘀汤则是一种用于活血化瘀的经典方剂,常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等症状。
方中川芎、赤芍、桃仁等药物具有活血化瘀、调畅气血、舒肝解郁的功效。
二、方剂加减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是一种以动脉粥样硬化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疾病,其中痰湿、瘀滞、气滞等病机因素相互作用导致了病情的发展。
半夏白术天麻汤和血府逐瘀汤在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可以从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的角度综合调理患者的病情。
半夏白术天麻汤的主要功效是疏肝解郁、理气化痰,对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肝气郁结、痰湿内郁等病机因素有较好的调理作用。
半夏白术天麻汤还可以调节患者的肠胃功能,促进血脂代谢,减少血液中的脂肪含量。
血府逐瘀汤主要功效是活血化瘀、调畅气血,对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气滞血瘀、心脑血管病变等病机因素有较好的调理作用。
通过活血化瘀,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改善血管通透性,减少血小板凝聚,从而有效控制患者的高血压和高脂血症。
半夏白术天麻汤和血府逐瘀汤加减在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的过程中,可以综合调理痰湿、瘀滞、气滞等病机因素,从而达到降压降脂的效果。
三、临床效果分析半夏白术天麻汤+血府逐瘀汤加减在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通过临床观察发现,患者在使用该方剂加减治疗后,血压稳定,血脂水平明显下降,头痛、眩晕、胸闷等症状明显改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高血压医案
患者刘某,男性,66岁,ID号:300909,主因“反复恶心呕吐4年余”于2011年7月24日初诊。
患者于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呈天旋地转感,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非喷射状,无耳鸣耳聋,到我院急诊就诊,查血压180/90mmHg,诊断为“高血压病”,经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最高血压190/90mmHg,间断服用络活喜等治疗,自诉血压维持在120-130/80-90mmHg。
今天下午再次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胃内容物5次,天旋地转,汗出,前来就诊,就诊时见:神情,精神疲倦,头晕,恶心呕吐胃内容物,天旋地转,汗出,平卧位加重,侧卧位缓解,无头痛,无心慌心悸,无胸痛胸闷,无发热恶寒,纳眠一般,大便偏干,小便可。
舌质暗红,苔黄稍腻,脉沉细。
否认糖尿病、冠心病史,否认重大外伤、手术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抽烟30余年。
查体:心率85次/分,血压185/110mmHg,心肺无异常。
四诊合参,中医诊断为“眩晕病”,辨证为“痰浊中阻证”,西医诊断为“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口服络活喜5mg,QD。
中医治以燥湿化痰,平肝熄风法,方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法半夏10g,白术10g,天麻15g,茯苓15g,化橘红6g,甘草6g,枳实10g,竹茹10g。
7剂,水煎,日一剂,早晚两次温服。
二诊(2011-08-01),患者诉服药后头晕减轻,晨起时偶有头晕,无头痛,无天旋地转感,时有恶心,无呕吐,无汗出,无心慌心悸,无胸痛胸闷,口淡无味,眠可,大便稍干,小便可。
舌质暗红,苔黄稍腻,脉沉细。
血压:150/90mmHg,生化示:CHOL 5. 6mmol/L,TG 2.34 mmol/L。
考虑患者头晕症状缓解,大便干,舌质暗,血脂高,在原方基础上重用半夏、白术,增加活血清凉之品,具体处方如下:法半夏15g,白术15g,天麻15g,茯苓20g,化橘红6g,甘草6g,枳实10g,竹茹15g,葛根30g,黄芩15g,当归10g ,丹参10g。
继服7剂。
三诊(2011-08-08),患者诉无头晕,无恶心呕吐,无天旋地转,无头痛,无汗出,无心慌心悸,无胸痛胸闷,口淡,眠可,大小便正常。
舌暗红,苔薄黄,脉沉。
血压:140/80mmHg。
患者诸症好转,上方去枳实,加鸡内金20g,续服7剂,巩固疗效。
按语:
目前,对高血压病的病因认为是饮食劳倦和情志失调,同时又与年龄、起居等因素密切有关。
其病机表现为风、火、痰、虚、瘀,病性有虚有实,或虚实夹杂,临床辨证多分为肝阳上亢、肝肾阴虚、阴阳两虚、痰浊中阻、气虚血瘀等证。
本例患者症见头晕,天旋地转感,伴有呕吐胃内容物,属祖国医学“眩晕病”范畴,辨证为痰浊中阻证。
其病缘于脾湿生痰,并肝风内动,致痰浊蒙闭清窍,风痰上扰清空,发为眩晕,治疗当燥湿化痰,平肝熄风,治以半夏白术天麻汤,以法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以天麻化痰熄风,而止头晕,李杲曾云:“足太阴痰厥头痛,非半夏不能疗,眼黑头旋,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除”,故本方以此二味药为君药。
余茯苓与白术相合,治痰之本,橘红理气化痰,患者热像显著,以竹茹清热化痰,止呕除烦,以枳实行气化痰,消积导滞。
二诊时患者眩晕减轻,时有恶心,是风痰未清,且兼有热像,故增加原方中法半夏、白术、茯苓的用量以燥湿化痰,加黄芩以清上焦之热;舌暗红,故增加活血化瘀之品,当归、丹参,一个偏温,一个偏凉,合用则无内热之忧,葛根发表解肌,舒经活络。
三诊,患者大便已通,口淡,故去枳实,加鸡内金以消食导滞,并活血通络。
中医古籍有关高血压病的记载,散见于“眩晕”、“头痛”、“肝阳”、“肝风”、“中风”等论述中。
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诸病源候论》说:“肝气胜为血有余,则病目赤善怒,逆则头晕,耳聋不聪。
”大多高血压病是从肝论治,以清肝平肝为法,本例从痰论治,收到异曲同工之妙,可见化痰之法对高血压治疗的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