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课文梳理 语文版
最新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第六单元复习知识梳理一、最新课文《曹刿论战》记载的是中国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一个著名战例,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不是记叙这次战役的进程,而是记录曹刿最新战争的论述,它生动地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战机,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
全文的关键字眼是"远谋"二字,通过人物对比,曹刿的"远谋"和"肉食者鄙"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
全文语言简练概括,重点突出,剪裁极为得体,体现了《左传》长于记事的特点。
这篇课文的教学要适当讲讲战争的背景,还要讲讲有关的文化常识。
例如当时没有常备军,有了战争,由国君任统帅,贵族任各级军官,而士兵则临时从奴隶中征集。
曹刿说的"民弗从也"就是指这种征集工作来说的。
又如当时的作战方式是车战,所以文中又有"公与之乘""登轼而望之""视其辙乱"等语。
讲背景的时间不宜过长,有些内容可以结合字词来讲。
重点是词语解释。
建议教师在疏通文意过程中采取边讲解边整理的教学方式,可以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例如"间""牺牲""加""狱""情""鼓"等用的是古义,可归为一类:"鼓""败绩""驰""辙""轼"等都与战争(车战)有关,也可归为一类,可让学生自己动手来做这件事。
《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这篇课文在写作上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
先由用作设喻的事实写起,写了邹忌与徐公比美,妻、妾、客的赞美之辞以及邹忌对这些言辞的分析,这部分内容表面上看来似乎与讽纳谏无关,实际上是设喻说理的前提。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核心知识与能力梳理

项目
内容
篇目
21陈涉世家
22唐雎不辱使命
23隆中对
24出师表
25词五首
知识
1了解史传文学的有关知识。
2准确理解识记古汉语词句的含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3熟读课文,理解大意,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背诵课文,积累精彩语句,培养良好的文言语感。
能力
1正确认识历史事件,客观评价历史人物。
2培养鉴赏古文、诗词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积累文言词语和精彩句段和文章,培养良好的文言语感。
方法
诵读课文
识记注解
研讨交流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第六单元复习知识梳理一、关于课文《曹刿论战》记载的是中国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一个著名战例,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不是记叙这次战役的进程,而是记录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它生动地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战机,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
全文的关键字眼是"远谋"二字,通过人物对比,曹刿的"远谋"和"肉食者鄙"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
全文语言简练概括,重点突出,剪裁极为得体,体现了《左传》长于记事的特点。
这篇课文的教学要适当讲讲战争的背景,还要讲讲有关的文化常识。
例如当时没有常备军,有了战争,由国君任统帅,贵族任各级军官,而士兵则临时从奴隶中征集。
曹刿说的"民弗从也"就是指这种征集工作来说的。
又如当时的作战方式是车战,所以文中又有"公与之乘""登轼而望之""视其辙乱"等语。
讲背景的时间不宜过长,有些内容可以结合字词来讲。
重点是词语解释。
建议教师在疏通文意过程中采取边讲解边整理的教学方式,可以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例如"间""牺牲""加""狱""情""鼓"等用的是古义,可归为一类:"鼓""败绩""驰""辙""轼"等都与战争(车战)有关,也可归为一类,可让学生自己动手来做这件事。
《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这篇课文在写作上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
先由用作设喻的事实写起,写了邹忌与徐公比美,妻、妾、客的赞美之辞以及邹忌对这些言辞的分析,这部分内容表面上看来似乎与讽纳谏无关,实际上是设喻说理的前提。
最新人教部编版年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梳理

的蛋,当那只蛋安全落地时,下端开了一个口,走出 了一个人。那人正是学校失踪的那个学生。
徐志颖看到他平安回来,同学们全都散了,虽有种 种疑问,但也安静了下来,可是谁也没有料到这个同 学的额头上多了一只若隐若现的眼睛,仿佛外星人在 监视着我们。啊,太可怕了,世界危机正在到来…… 意见客 本文语言生动流畅,特别是人物的对话很有特色。故 事衔接紧密,引人入胜。
名句默写 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中,由明星联想到街灯的句 子是“_天__上__的__明__星__现__了__,__好__像__点__着__无__数__的__街__灯_____”。
写作:如何突出中心
一、故事接龙。同学们分组围坐,由第一个同学写一 句话作为故事的开头,比如:“那一天,发生了一件奇怪 的事。”其他同学依次写下去。一圈写不完,可以接着再 写,直到写出一个完整的故事。写完后可由一个同学朗读 故事,同组的其他同学提出修改建议。最后推选出一个同 学,让他根据大家的建议修改故事并定稿。
第六单元
易错字音
滑稽 (jī) 骇人听闻 (hài) 勋章 (xūn) 御聘 (yù) 呈报(chénɡ) 袍子(páo)
知识梳理
陛下 (bì)
头衔(xián)
随声附和(hè) 炫耀(xuàn)
称职(chèn) 钦差(qīn)
赐 (cì)
妥当 (tuǒ)
精致(zhì)
爵士(jué)
缥缈(piāo miǎo)隔着 (gé)
二、发挥联想和想象,为本单元课文《皇帝的新 装》续写一个故事。不少于500字。 写作提示
续写,就是根据提供的材料,遵循原文的思路, 按照一定的提示和要求,接着写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续写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首先,要在把握原文含义的基础上,开展合理的 联想和想象。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归纳整理要点

《陈涉世家》课文知识点一、解释重点实)辍:停)之:去,)怅恨:失)闾左:贫苦人)適:同“谪”发配)屯:停)次:编)会:适逢,恰巧遇)雨:下1)度:估 1)举:发 1)等:同1)死国:为国事而 1)苦秦:苦 1)数:屡1)谏:古代下对上直言劝1)怜:爱 1)诚:果1)唱同“倡”倡 2)应:响 2)指意:意2)念:考虑,思 2)丹:用丹 2)书:2)篝:用笼子 2)罾:用网 2)往往:到2)指:用手 2)目:用眼睛 3)并:一起、共3)借:即 3)第: 3)毋:免3)固:本 3)宁:难 3)素:平3)故:故 3)忿恚:使……恼 3)笞:用竹板4)挺: 4)佐:帮 4)下攻下,攻4)徇:攻 4)骑:骑 4)会计:集会商4)身:亲 4)被:同“披”穿 4)坚指铁4)锐:指武 5)社稷:国 5)刑:惩二、一词多义会天大雨:适项燕为楚将:将与皆来会计事:集皆次当行:编上使外将兵:率之次所旁丛祠中: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临时驻地乃丹书帛:扶苏以数谏故:缘得鱼腹中书:字以数谏故:屡卒数万人:乃令符离人葛婴:陈守令皆不在:县为天下唱:道不通:道为坛而盟:伐无道:封建社会所认为好的政项燕为楚将:1页,第乃士卒多为佣者:被陈胜、吴广乃谋曰:于是、为屯长:担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怅恨久之:调整音节,无实辍耕之垄上: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助词,楚人怜之:代词,代项三、词类活)、陈胜王(“王”,名作动,“为王、称王”)、置人所罾鱼腹中(“罾”,鱼网,名作动,“用网捕”)、皆指目陈胜(“目”,名作动,“以眼睛看”)、夜篝火(“篝”,笼,名作动,“用笼子罩着”)、忿恚尉(“忿恚”,使动,“使……恼怒”四、文学常识及文章内容理迁,字子长,是我国古代著、陈涉世家选自《史记》的开头部分。
作13全通史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史学家和文学家记》篇。
后人把这部书称为、陈涉出身雇农,司马迁为什么把他列入“世家”答:一是肯定陈涉在推翻秦王朝过程中的历史功绩,二是陈涉曾一度建立政权发号施令、贯穿全文的主线:陈胜,吴广的活动、本文记叙的是这次起义的原因和经过和这次起义军初期的迅猛发展形势、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导火索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天下苦秦久答:导火索是会天大雨,失期,法当”;根本原因是、陈胜、吴广为起义做了哪些舆论准备置书鱼腹;②篝火狐答陈胜吴广起义有哪些步骤7(3为坛而盟召令徒并杀两尉(2(1、用简要的话概括各段的大意第一节:写陈胜的出身和青年时期的远大抱负第二节:写陈涉起义的原因和策划的经过第三部分:写陈胜、吴广领导起义和取得的伟大胜利、人物性格渴求改变命运的心态及对富贵生活的”反映陈胜不满现状苟富贵(1无相往,表现出与穷朋友同甘共苦的心愿。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要点梳理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要点梳理一、课文内容概说1.《智取生辰纲》节选自《水浒传》第十六回。
写的是杨志押送生辰纲去往东京,在途中(黄泥冈)被晁盖吴用等用计夺取的经过。
故事集中反映了蔡京、梁中书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与广大农民的矛盾,热情歌颂了起义农民的大智大勇与组织才能。
第十六回在全书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在此之前,小说主要描写了鲁智深、林冲等个别英雄人物的抗争。
而"智取生辰纲"则是起义农民的集体行动,是梁山泊英雄聚义的开始。
2.《范进中举》选自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作品以范进中举为中心展开故事情节,把各种人物搬到生活的舞台上,调动讽刺艺术的各种手段,把一幕幕精彩场面展现在观众面前,尤其是通过范进和胡屠户这两个典型形象的塑造,无情地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精神摧残和对人们思想的腐蚀,活现出某些人物的卑污灵魂,谴责了追求功名富贵的肮脏思想和封建社会的丑恶。
3.《三顾茅庐》选自《三国演义》。
记述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同时也说明诸葛亮的确是一位有卓越才能的旷世奇才。
4.《刘姥姥进大观园》节选自《红楼梦》,本文通过刘姥姥进大观园后被鸳鸯和凤姐取笑一事,体现了刘姥姥率直、风趣、热情、淳朴的乡下人本色和非比寻常的亲和力。
同时,也通过刘姥姥的活动,突出了贾府的极度奢华。
二、单元字词汇总1.字音字形趱行zǎn虞候 yú嗔怪chēn尴尬ɡān gà朴刀pō怨怅chànɡ聒噪ɡuō死心塌tā地星宿xiù斋公zhāi醉醺xūn癞lài蛤蟆阎yán王紧攥zuàn 带挈qiè腆tiǎn啐cuì嗑hé讳huì兀wù绾wǎn轩敞chǎng瘟wēn桑梓zǐ拜谒yè纶巾guān末胄zhòu 愧赧nǎn倾颓tuí存恤xù殆尽dài 疏懒lǎn鄙bǐ贱如雷贯guàn耳茅塞sè顿开筵yán 席潇湘xiāo篾片miè发怔zhèng 麈尾zhǔ砒霜pī蓼溆liǎo 岔气chà促狭cù戗金qiàng 秋爽斋zhāi2.重点词语趱行:赶路。
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知识总结

部编九上第六单元一、课文内容梳理1.《智取生辰纲》节选自《水浒传》,记述了晁盖、吴用等人劫取梁中书的生辰纲的经过。
这种以大贪官为打击对象的零星反抗行动,规模虽不是很大,但组织严密,正是农民起义处在发动时期的重要标志。
故事情节围绕着“智取”二字逐步展开,悬念一个接着一个,明写护送队头领杨志警惕性之高,暗写吴用等人用计之妙,读来引人入胜。
2.《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这是一幅绝妙的讽刺画。
主人公范进一见中举的报帖就欢喜得发了疯,丑态百出,直至挨了一巴掌才清醒过来。
这是艺术的夸张,却又完全符合生活的真实,鲜明地揭示了科举制度对当时士人的毒害之深。
故事中另一个人物胡屠户更可笑,他是一个十足的市侩,对金钱的欲望浸透了他的骨髓。
小说围绕范进命运的变化写出了炎凉的世态。
3.《三顾茅庐》节选自《三国演义》。
本文记叙了刘备第三次到茅庐拜访诸葛亮,诚意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大业的故事,赞扬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与超凡脱俗的智慧,以及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品质。
4.《刘姥姥进大观园》节选自《红楼梦》。
文中描写了刘姥姥第二次进大观园的情景。
作者通过雅与俗、庄与谐的对比,塑造了丰富的人物形象,产生了强烈的喜剧效果。
二、字音字形第21课《智取生辰纲》朴刀( pō dāo )嗔( chēn)干系( gān xì)这厮sī恁地( nèn dì)怨怅( yuàn chàng )省得( shěng de )聒噪( guō zào )着意( zhuó yì)三阮 ruǎn 逞辩( chěng biàn )颠倒( diān dǎo )行货( háng huò)窥望( kuī wàng )尴尬( gān gà)勾当( gòu dàng )晁盖cháo趱行( zǎn xíng )虞侯(yú hóu )嗔怒( chēn nù)舀酒 yǎo诺诺连声( nuò nuò lián shēng )剜口割舌( wān kǒu gē shé)面面相觑( miàn miàn xiāng qù)第22课《范进中举》作揖( zuò yī)带挈( dài qiè)相公( xiàng gong )行事( xíng shì)见教( jiàn jiào )醺醺( xūn xūn )腆tiǎn 啐( cuì)盘缠( pán chan )( pán chán )嗑( kè)( kē)报帖( bào tiě)讳( huì)拙病( zhuō bìng )心窍( xīn qiào )星宿( xīng xiù)绾wǎn 桑梓( sāng zǐ)侥幸( jiǎo xìng )细丝锭子(dìng)攥 zuàn 长亲( zhǎng qīn )商酌( shāng zhuó)不省人事( bù xǐng rén shì)第23课《三顾茅庐》拜谒( bài yè)失礼( shī lǐ)傲慢(ào màn )纶巾( guān jīn )鹤氅( hè chǎng )胄zhòu疏懒( shū lǎn )愧赧( kuì nǎn )鄙贱( bǐ jiàn )沔(miǎn)吴会(wú huì)殆dài刘璋( zhāng) 存恤( cún xù)经世奇才思贤如渴( sī xián rú kě)如雷贯耳( rú léi guàn ěr )箪食壶浆( dān shí hú jiāng )顿开茅塞( dùn kāi máo sè)倾颓( qīng tuí)第24课《刘姥姥进大观园》潇湘( xiāo xiāng )蓼溆( liǎo xù)一径 jìng银箸zhù捶打( chuí dǎ)嘱咐( zhǔ fù)调停( tiáo tíng )麈尾( zhǔ wěi )四楞( sì léng )强的过( jiàng )发怔( fā zhèng )岔气( chà qì)砒霜( pī shuāng )促狭(xiá)鬼儿筵席( yán xí)蔑片miè撮弄( cuō nòng )秋爽斋( zhāi )摄丝戗金( shè)( qiàng )三、重点词语面面厮觑相视无言。
统编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

统编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第六单元第21课《智取生辰纲》施耐庵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趱zǎn行虞yú候尴尬gāngà 这厮sī朴pō刀恁nèn地省xǐng得崎岖qíqū兀的wù dì怄òu 剜wān 唣zào 忒tuī面面厮觑qù聒guō噪阮ruǎn 嗔chēn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 要取六月十五日生辰取:这里有“赶”的意思。
(2) 这干系须是俺的干系:责任。
(3) 且睡了,却理会却:且。
(4) 白日里兀自出来劫人兀自:尚且,还。
(5) 你好不知疼痒!只顾逞辩! 逞辩:卖弄口舌。
(6) 也合依我劝一劝:合:应该。
(7) 早是我不卖与你吃早是:“幸亏”的意思。
(8) 卖一桶与你不争。
不争:这里是不要紧的意思。
(9) 连累我们也吃你说了几声吃:被。
(10) 那计较都是吴用主张计较:计策。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情知道被差出来。
心里都知道被派遣出来(是苦差使)。
2.你们不要怨怅,巴到东京时,我自赏你。
你们不要怨恨,赶到东京时,我亲自赏你。
3.你左右将到村里去卖,一般还你钱,便卖些与我们,打甚么不紧?你反正打算到村里去卖,一起付给你钱,就卖些给我们,有什么要紧。
4.你这客人好不君子相!戴头识脸的,也这般罗唣!你这客人好不规矩,体面人也这样找麻烦。
三、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1.《水浒》又称《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
作者是施耐庵,是元末明初(朝代)人。
2.“智取生辰纲”写的是杨志受北京大名府留守梁世杰的派遣,押送生辰纲往东京,在途中被晁盖、吴用等夺取的经过。
3.写出下面人物的绰号。
吴用:智多星杨志:青面兽白胜:白日鼠第22课《范进中举》吴敬梓一、作品简介本文节选自《儒林外史》《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
《儒林外史》是一部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典型的讽刺小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第六单元课文梳理(语文版)
秋水
一.文学常识
庄子,名周,战国时代哲学家,散文家。
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庄子》散文,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二.重点字词
1.通假不辩牛马。
同“辨”,分辨通假字
2.活用轻伯夷之义者形容词作动词,轻视
顺流而东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
3.特殊句式。
①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宾语前置。
应该是“莫若己”。
属于宾语前置中的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这一类型。
②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被动句:见……于,见,被。
状语后置:“于大方之家”后置
4.成语
①望洋向若而叹曰
望洋兴叹:望洋,仰视的样子。
仰望海神而兴叹。
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
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②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贻笑大方:贻笑,让人笑话;大方,原指懂得大道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有专长的人。
指让内行人笑话。
大方之家:指修养很高,明白道理的人。
三.道理个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1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贵自知之明;2谦受益,满招损; 3自大由于无知; 4知耻近乎勇; 5克服主观主义,防止片面性; 6有比较才能有鉴别。
愚公移山
一.文学常识
列子,列御寇,战国,道家学派。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
这是一篇寓言。
二.重点字词
1.通假甚矣,汝之不惠惠—慧聪明
始一反焉反—返返回
河曲智叟亡以应亡—无没有
2.特殊句式感其诚: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如太行、王屋何: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如……何,把……怎么样。
3.古今词义
(1)虽我之死(即使)(2)何苦而不平(愁)(4)而山不加增(更加)
三.写法特色
神话结尾。
以神话结尾更能突出愚公的精神惊天地、泣鬼神。
充分显示了人类的伟大力量。
这是对愚公精神的肯定,所反映的是古代劳动人民的一种美好愿望。
这同一般的封建迷信是完全不同的。
愚公反驳。
这段话是用“顶真”的修辞手法写,一句顶一句,层层紧扣,充分说明了子子孙孙绵延不绝的道理。
移山困难。
路途遥远,工具简陋,山大且高,人手不足。
四.人物形象
愚公有远见有毅力智叟鼠目寸光
五.道理文中着重塑造了愚公的形象。
愚公移山的成功,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
扁鹊见蔡桓公
一.文学常识韩非法家学派《韩非子》
二.重点字词
1. 通假齐—剂说—悦汤—烫还—旋
2. 故:特意索:寻找属:管,掌管
3.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 成语:讳疾忌医怕人知道有病而不肯医治,比喻掩饰缺点,不思改正。
三.扁鹊——医术高超,尽职尽责,机警果断;蔡桓公——刚愎自用,讳疾忌医,蛮横残暴。
四.道理
桓公因讳疾忌医致死的故事具有明显的劝喻色彩,它告诫人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别人的批评帮助。
启示:如有病须早治,切勿讳疾忌医;对待缺点错误,应该防微杜渐;不可主观猜忌,切勿拒绝忠告;要避免祸患,必须见微知著,及早加以提防。
捕蛇者说
一.文学常识柳宗元被贬到永州时写的“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
二.重点字词
实词总结
为①作,制成。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②做,干。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
③为了。
“故为之说”。
岁①每年。
“岁赋其二”。
②年。
“积于今六十岁矣”。
甚①很。
“貌若甚戚者”。
②厉害。
“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③超过。
“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若①好像。
“貌若甚戚者”。
②你。
“若毒之乎?”
毒①怨恨。
“若毒之乎?”②有毒的。
“呼嘘毒疠”。
③毒害。
“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生①活,使——存活。
“君将哀而生之乎?”②生活。
“而乡邻之生日蹙”。
食①吃。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②sì,饲。
“谨食之”。
虚词总结
而①表并列。
“黑质而白章”。
②表承接。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③并且。
“君将哀而生之乎?”④但是,却。
“而吾以捕蛇独存”。
⑤连接状语和谓语。
“号呼而转徙”。
以①而,如果。
“以啮人,无御之者”。
②用,拿。
“太医以王命聚之”。
③因为。
“而吾以捕蛇独存”。
④根据。
“今以蒋氏观之”。
⑤表目的。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焉①兼词,于此。
“永之人争奔走焉”。
②之。
“时而献焉”。
③语气词。
“今其室十无一焉”。
乎①吗。
“君将哀而生之乎?”②呢。
“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③(句中)于,在。
“叫嚣乎东西”。
于①在。
吾祖死于是。
②给。
余将告于莅事者。
③到。
“积于今六十岁矣”。
④比。
“苛政猛于虎也”。
三。
中心思想以独特的写法(衬托、对比)尖锐、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下赋税的苛酷,揭示了广大人民遭受的苦难不幸,表现了作者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对残暴统治的强烈愤恨。
四.写作特色
一. 使用衬托突出重点。
本文写毒蛇之害以衬托重赋苛政之害。
捕蛇以抵赋,蒋氏之祖、父死在这上头,而蒋氏却甘愿干此差事,这就令人心悸地看到“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
二. 使用对比表现主题。
文章以其乡邻60年来由于苛赋之迫而“非死则徙”的遭遇与蒋氏“以捕蛇独存”的状况作对比,触目惊心地表明“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
诗词五首
一.谋篇立意
《使至塞上》这首诗叙述了作者出使塞上的艰难历程,通过描绘塞外奇特、优美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抑郁孤寂之情。
《泊秦淮》诗人通过夜泊秦淮河,目睹灯红酒绿,触景生情,借古讽今,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无题》这首诗大约是以一个女子的口吻写两个有情人不忍分别,分别后彼此思念的心情。
《浣溪沙》这首小令,通过惜春表达了作者感伤年华飞逝,好景不长的惆怅思绪。
《水调歌头》全诗借中秋之夜的月下欢饮和对弟弟子由的怀念,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襟。
二.名句赏析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此对仗句,对仗工整。
既是写诗人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又是写诗人那种苍凉孤寂的情感。
“商女不知亡国恨”。
此句表面上是批评歌女,实际上讽刺纵情声色、醉生梦死的颓靡世风以及沉溺于歌舞升平境界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谐音的方法,借用春蚕到死才停止吐丝,蜡烛烧尽时才停止流泪,来比喻男女之间的爱情至死不渝。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包含着一切美好的东西都会消逝,但新的事物总是以新的面貌在不断地出现,生活不因消逝而变得虚无的道理。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词人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和对亲人的良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