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常用网络平台》教案设计

《使用常用网络平台》教案设计
《使用常用网络平台》教案设计

《计算机应用基础》

(Windows XP + Office 2007) 总主编:黄国兴 周南岳

主 编 陈建军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

湖北省谷城职教中心学校

蒋红艳

二0一0年九月

教学设计

《使用常用网络平台》教案设计

湖北省谷城职教中心学校

蒋红艳

【课题】使用常用网络平台(高等教育出版社《计算机应用基础》第4章 Internet应用——任务4.3)

【设计思想】当今Internet应用已渗透到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等各个领域,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为广大青少年益智广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但是,网上资源良莠不齐,青少年的辨别和自律能力不够强,上当受骗、沉溺网络、暴力、色情等未成年人恶性事件时有发生,给学校、家庭、社会带来了严重危害。通过计算机课,引导学生正确的使用网络平台,让他们身心健康成长,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网络资源应有尽有,网络平台多种多样。结合学生的电子商务专业特点以及教学大纲要求的“培养根据职业需求运用计算机的能力,通过使用计算机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发布信息的能力”,以实用性为原则,遵循“源于生活、归于生活”的准则,本节内容通过“创设情境”提出任务→“分析情境”分解任务→“处理情境”实施任务→“知识链接”总结任务→“讨论练习”体验任务→“探究合作”拓展任务,引导学生使用与我们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网上学习、网上购物、网上银行、网上求职等平台。以“任务”型教学模式,做到“少讲、精讲”,实施任务以教师为主导,体验任务和拓展任务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仿练操作,形成自己新的知识体系。整个教学设计强调知识技能的体验与生成,学习过程的探究与合作。

【教材分析】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职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本书是中职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根据教育部2009年颁布的“教学大纲”编写,吸纳项目教学思想,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本节内容选自第4章Internet应用之任务4.3使用常用网络平台,由“学习准备——任务实施——讨论与练习——探究与合作”四个任务组成,充分体现“做中教,做中学”的职教特色。同时本节又是继“任务4.1获取网络信息”、“任务4.2进行网络交流“后在Internet应用方面的深入与拓展,使Internet 应用体系更加完整。

根据大纲要求,结合学生的特点,在教学设计中对教材内容做了如下的处理:

1.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2.按照情境要求,把“任务实施”中多个独立的不具体的任务具体化,

让学生知道“要做什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怎么做;

3.把“学习准备”阶段的理论知识变成“任务实施”完成后的“知识链

接”,让学生在学会一种操作方法后,上升到理论高度认识或由一种方

法延伸到多种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常用网络平台的功能和特点;

技能目标:

1.掌握网上学习的一般方法;

2.掌握网上购物的方法和技巧;

3.掌握网上银行的使用方法;

4.掌握网上求职的途径。

德育目标:

1.教育学生正确有效的使用网络平台,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让身心健康发展。

2.教育学生安全使用网络平台,保护自己隐私和财产安全。【教学重点】1.网上学习的特点和一般途径;

2.网上求职的途径;

3.网上购物的一般步骤;

4.网上银行的使用方法;;

5.安全使用网络平台。

【教学难点】1.网上银行的使用方法;

2.网上购物的一般步骤;

【重难点剖析】网络资源应有尽有,网络平台多种多样。结合学生的电子商务专业特点以及教学大纲要求的“培养根据职业需求运用计算机的能力,通过使用计算机技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发布信息的能力”,以实用性为原则,本节选择与学生学习、生活及将来工作有关的网上学习、网上购物、网上银行、网上求职等平台为教学重点。

由于网上购物与网上银行是密不可分的,它直接关系到买家的财物安全,它的安全指标更高,学生在操作时可能会产生一些恐惧心理,平时缺少操作机会,操作过程更加谨慎,因此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使用

网络平台的同时,一定要教育学生学会保护自己的财产和隐私安全。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网上学习和网上求职,引导学生去完成;网上购物和网上银行,先采用模拟动画分析过程,教师再演示操作,同时体验任务时,制作分解步骤,自制视频再现教学情景,降低难度系数,提高教学效果,调动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模仿学习。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2010级电子商务班学生(40人);

学生特点:

1.学生对Internet操作有较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学生已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收发邮件的能力;

3.学生性格活泼,勇于接受新事物,但是缺乏思考钻研的精神,喜

欢直观的多媒体教学,喜欢动手操作,讨厌枯燥的理论讲授。

采取措施:

1.创设与我们生活、学习联系紧密的情境,引导学生探究;

2.通过动画模拟、演示操作、视频教程、分步图解等多媒体教学手

段,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3.通过“知识链接”归纳理论要点,少讲、精讲,把操作空间留给

学生。

【教学方法】1.创设情境 2.动画模拟 3. 直观演示

【学法指导】1.观察思考 2.实践操作 3.自主探究

【课时】3课时(讲授1课时+实践2课时)

【教学资源】多媒体网络机房、投影仪、课件

【课前准备】1.将全班同学分成3个小组

2.每个同学准备好网上银行账号、口令卡、身份证号码【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任务)(约2分钟)

师:同学们,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我们已经学会了获取网络信息,收发电子邮件。现在,请大家帮个忙,你们愿意给老师帮忙吗?

生:愿意!……帮什么忙?……

师:这是我昨天收到的一封邮件,请大家帮忙完成。[课件展示]

生:搜索资料会做,可是网上买书不会……

师:这样好不好,大家先帮忙完成会做的部分;不会的部分,稍后我们一起解决。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故事法

〖教学手段〗在投影仪上展示电子邮件内容

〖设计意图〗学生刚刚学过了通过网络搜索信息,老师展示电子邮件内容,向学生“求助”,他们正好可以“大显身手”。这个情

境一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课堂气氛立刻高

涨;另一方面体现教学的实用性,教学服务于生活、学习

和工作;第三,引入课题——使用常用网络平台。

二、分析情境(分解任务)(约2分钟)

师:根据邮件要求,我们具体要做些什么呢?

师:[引导学生一起分解任务]

〖教学方法〗分解问题法、直观展示法。

〖教学手段〗课件、投影仪

〖设计意图〗把邮件内容分解成多个小任务,把任务具体化,让学生更清楚要做什么。

三、处理情境(实施任务)(约40分钟)

1、获取信息(约5分钟)

师:前三个任务是获取信息的操作,现在请每个小组完成一个任务,并把搜索结果的网址或网页通过E-mail发给我,好吗?(要求动作迅速,看看哪个小组先完成)

生:[以小组为单位操作,搜索结果通过邮件发给老师]

师:[收取邮件,查看邮件内容]

〖教学方法〗分组教学法

〖教学手段〗计算机网络

〖设计意图〗通过搜索引擎获取信息和发送电子邮件,前两节学过,这里正好学以致用,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同时也是对

前两节知识的复习;分组法完成任务,让每个学生都参与

课堂活动,又节省时间。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