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颈鹤简介资料库
云南省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本情况简介

云南省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本情况简介昭阳区位于云南省东北端,地处云、贵、川三省结合部和国家“攀西——六盘水”经济开发区的腹心地带。
东邻贵州省威宁县,南接本市鲁甸县,西隔金沙江与四川省金阳县相望,北与本市的彝良、大关、永善三县相连,是昭通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全区有国土面积2167平方公里,其中,坝区占33.6%,山区占64.3%,江边河谷区占2.1%。
区辖14个乡、3个建制镇、3个城市街道办事处,有129个村民委员会和49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064个自然村,2380个村民小组。
境内居住着汉、回、彝、苗等24个民族,总人口80.2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6.5万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区,属省列73个国家级贫困县(区)之一。
云南省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昭阳区西南部,距昭通市区79公里。
总面积19200公顷,其中核心区8686公顷,占总面积45.24%;缓冲区面积4890公顷,占总面积25.47%;实验区面积5624公顷(旅游亚区148公顷),占总面积29.29%。
主要保护对象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黑颈鹤及其越冬栖息的亚高山沼泽化草甸湿地生态系统。
大山包黑颈鹤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90年1月,1994年3月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了副处级的专业管理机构---云南省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2005年1月国际湿地公约局秘书处批准,大山包3150公顷湿地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大山包保护区内有合兴、大兴、车路、马路、老林五个村民委员会,110个村民小组。
现有人口15860人,其中农业人口15710人,3819户,分布在核心区:户数1761户、7038人;缓冲区1010户、4299人;实验区1048户、4373人。
是全省的重点扶贫攻坚乡之一。
大山包保护区以体态优雅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黑颈鹤,雄奇险峻自然景观、原始古朴特色民居等丰富而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被列为昭通市六个重点建设的旅游“精品”点之一。
黑颈鹤——高原上的轮回迁徙

黑颈鹤高原上的迁徙轮回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2009年第11期作者:伍和启卢可,由丽江童话客栈编缉。
黑颈鹤,是发现命名最晚,也是人们了解最少的一种鹤。
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鸟类学者对于黑颈鹤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工作,通过不断的野外科考追踪以及先进的卫星定位技术,越冬黑颈鹤的迁徙路线、繁殖地分布等谜团逐渐向世人展示。
黑颈鹤,它是藏族传说中格萨尔王的牧马者。
据说,其犹如号角的鸣声能使百里外的神马听到出征的召唤。
唳鸣之中,鹤群结队排成“一”字形从白雪皑皑的山脊上飞过,它们冒着春天的雨雪,迎着凛冽的寒风,跋涉至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的河流、湖沼,筑巢求偶,繁衍后代,迎接忙碌的夏季。
云南省东北部昭通市大山包乡的海脑壳村,像众多分布在云贵高原深处的小村庄一样,偏僻、贫穷,与外界几乎隔绝。
晴朗午后,空中突然传来一连串嘹亮的鸣叫声,打破了乡村的宁静。
冥冥天际中,一种神奇的大鸟成群结队地自北方缓缓飞来,降落在村边的坝子里。
灰黑羽翎朱砂顶,这群生灵的到来给原来寂静的山村带来了生气。
“来不过九月九,去不过三月三(农历)”,当地的老百姓早已习惯了这群被他们称为“雁鹅”鸟类的迁徙节律。
在接下来的五个月,在这里越冬的数百只“雁鹅”将成为他们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好邻居。
而这些“雁鹅”就是来自青藏高原的黑颈鹤。
1876年,俄国博物学家、探险家尼古拉·普尔热瓦尔斯基在青海湖采到这种鹤的标本,它最为明显的鉴别特征是颈部三分之一的羽毛为黑色,这和世界上已经被发现的14种鹤类均不相同。
至此,“黑颈鹤”第一次被鸟类学界所发现,它们也成为了世界上被命名最晚的一种鹤。
深秋熹微的晨光唤醒了云南香格里拉的纳帕海湿地,黑颈鹤一群接一群从北方飞来这里。
时逢10月下旬,河流、湖沼中开始结出冰凌,水草也已枯黄。
而这些并不会影响黑颈鹤觅食的热情,它们将在纳帕海集群度过冬天。
春季的若尔盖:草原恋歌四川若尔盖,全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泥炭沼泽湿地。
黑颈鹤的简单介绍

提起鹤,人们就会想到仙鹤,想到松鹤图、松鹤延年,想到诗人以鹤为题材的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这些都足以说明中国的鹤是深得人们赞美的。
早在4000万年前的始新世,地球上就已有了鹤类,比人类的出现早得多。
当时,地球上的鹤类有300多种,随着地球的变迁,生态环境的破坏,目前世界上只剩下了15种鹤,在这些鹤中,中国占有9种。
中国占有这些鹤类,全部都属于一、二级保护动物,它们分别是:丹顶鹤、白鹤、灰鹤、黑颈鹤、赤颈鹤、白头鹤、白枕鹤、蓑羽鹤、加拿大鹤。
其中丹顶鹤、黑颈鹤和白鹤在1984年的时候就已经总共有大约1800多只,在数量上为世界之首。
这3种鹤均为一级保护动物。
在我国黑龙江扎龙有一个世界上少有的“鹤乡”——鹤类自然保护区。
在这个保护区内活动着6种鹤类,有丹顶鹤、白头鹤、白枕鹤、蓑羽鹤、白鹤和灰鹤。
这些鹤类在这里筑巢搭窝,生儿育女,不断增加儿孙的数量。
鹤类栖息于浅水之中,它们在水中站立睡觉时,常常将一条腿弯曲着收起来,将头埋在双翅之间,挡住露水和寒冷,或就地而卧。
鹤类气管的下端盘绕曲折,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长大,盘成的圈也是增多的。
可想而知老鹤的气管会有多么的长。
鹤类鸣叫起来声音高亢且洪亮,这主要是由于它们体内的气管长到已经进入胸骨内的原因造成的。
古人用“鹤鸣九皋,声闻于天”来形容鹤的鸣声高亢洪亮。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黑颈鹤:黑颈鹤在分类学上位于脊椎动物,鸟纲,鹤形目,鹤科。
黑颈鹤为大型涉禽,是我国特有的珍贵鹤类,又是世界上唯一的高原鹤类。
黑颈鹤是世界15种鹤中最后被人类发现的。
那是1876年在我国的青海湖,被一位探险家发现的。
说它是大型鹤,是因为它身高120~140厘米,体长约120厘米,翅阔而强大,翅长约57厘米,体重6~8公斤。
黑颈鹤体羽大部分灰白色,且发亮。
有时背部偶有黑色或灰色的羽毛,头顶部裸露无羽的地方为朱红色,头、颈、尾、初级和次级飞羽均为黑色。
黑颈鹤

在黑颈鹤繁殖地,牧民有拾蛋的习惯。每年5月,牧民把 鹤巢里的蛋拿走,这也是黑颈鹤繁殖率低的一个原因。
截止到2002年,中国西宁、北京动物园和 国际鹤类基金会合作已成功地进行了黑颈
鹤的人工繁殖。目前中国以保护黑颈鹤为
主的各级自然保护区共有15个,其中有3 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黑颈鹤已被列为中国98种特有鸟类中的 第26号,属于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和 国际鸟类红皮书把黑颈鹤定为全球急需 拯救的鸟类
越南,印度的黑颈鹤已基本绝迹。
黑颈鹤离不开湿地。湿地面积减少和部分湿 地沙化现象严重,造成黑颈鹤食物短缺,在 越冬地主要依赖农民秋收后散落在地里的农 作物和春播种子为生,这就引生出“人鸟争 食”的矛盾,农民为
阻止黑颈鹤到农地里觅食,伤害黑颈鹤的事 时有发生。
黑颈鹤的保护
1983年在印度召开的国际鹤类保护会议公布,全球只有 200只黑颈鹤。20年来由于保护工作加强和新越冬地及新
越冬种群的发现,使黑颈鹤野生种群总数上升到7000只
左右,这是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鹤类学术研讨会” 上公布的。但是如果不继续加以保护,7000只左右的黑 颈鹤仍是一个相当危险的数目。
云贵高原的沼泽,大多是泥炭型沼泽,当地农民在沼泽 湿地挖“海垡”作燃料,不但破坏了湿地生态,还直接 威胁到黑颈鹤的生存环境,因而“人鸟争地”的矛盾在 一些地方也开始突显出来。
在沼泽地、湖泊及河滩等湿地环境。黑颈鹤为候鸟,每年早
春3月集群离开越冬地云贵高原北上迁至青藏高原东北部,
在高寒草甸沼泽地或湖泊河流沼泽地中选择适应的地区,于
4月下旬开始繁殖育幼。到了10月下旬则飞到青藏高原东南 部、云贵高原及中印、中巴边境过冬。
繁衍:黑颈鹤在繁殖地主要以家族集群为主,
2017-2018年沪教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燕子专列》资料黑颈鹤

《燕子专列》资料黑颈鹤高原神鸟:黑颈鹤英名:Black-necked Crane 学名:Grus nigricollis 黑颈鹤是世界上唯一一种高原鹤类,是藏族人民心目中神圣的大鸟,也是世界十五鹤中被最晚记录到的一种鹤,它是俄国探险家普热尔瓦尔斯基于1876年在中国青海湖发现的。
黑颈鹤夏季在西藏繁殖,冬季迁至云贵越冬,少数还飞越喜马拉雅山至不丹越冬。
黑颈鹤的颈、尾、翅羽均为黑色,体灰白,头上亦有红顶,但不如丹顶鹤的明显。
作为高原草甸沼泽栖息的鸟类,本来在“高处不胜寒”的云贵藏生活、迁飞,与世无争。
可近年人类对湿地的开发,抽干沼泽使这些高原涉禽正面临丧失家园的威胁。
据国际鹤类基金会调查,西藏拥有中国亦既世界最大的黑颈鹤种群,估计达4000只,目前已经被列为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皮书的易危级,一级保护动物。
雪域喋血:藏羚羊英名:Tibetan Antelope 学名:Pantholops hodgsonii 藏羚羊,近年极受世人瞩目,主要原因是由于1980年以来西方时装界对“藏羚绒披肩”即“沙图什”的消费需求而刺激了偷猎者的谋财害命,另外,一些采金者也在对其肆意杀戮,致使生活在生命极限的高寒地区的藏羚羊正以一年近万只的速度减少。
为打击盗猎,这几年青海、新疆、西藏的反盗猎力量林业公安一直在为保卫藏羚羊等野生动物而战斗,其中的佼佼者即“野牦牛队”,他们已经有两位英雄为此献身藏羚羊是青藏高原特有物种,为偶蹄目、牛科,与已在中国本土刚刚灭绝半个世纪的高鼻羚羊亲缘关系最近。
藏羚羊又名“一角兽”,一个世纪前多达数百万只。
被藏民称为大雁的朋友,它们在高原上奔跑如飞,狼也很难追上,但以汽车和枪支装备起来的盗猎者却可以成片的杀戮之。
目前中国的藏羚羊不足7万只,但年复一年、禁而不止的非法交易与屠杀使其数量直线下降,目前被列为。
一级保护动物,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皮书的“濒危级”。
保护黑颈鹤

三、生活习性
❖
黑鹤颈为候鸟,每年在青藏高原繁殖,冬季在南方过冬。每年4月份
迁至可可西里,在高寒草甸沼泽地或湖泊河流沼泽地中活动,并选择适
应旳地域进行繁殖育幼。
❖
长途飞行时,黑鹤颈群多排成“一”字纵队或“V”字队形迈进,
到达目旳地后,开始分群配对,并转为成对活动。这一阶段,在栖息地
处觅食,伸颈低头,或仰首长鸣,或绕着大圈跑动,雌雄鸟之间体现极
展开,宽度超出1.7米。它是俄国博物学家普尔杰瓦尔斯基
于1876年在中国青海湖首次发觉旳。目前全球仅存15种鹤,
其中有9种分布于中国,黑颈鹤是被动物学界发觉最晚和惟
一生活在高原环境旳鹤类,是中国特有旳大型飞行珍稀涉禽,
被列为全球急需挽救旳濒临灭绝物种。
一、黑颈鹤旳简介
❖ 黑颈鹤,属鹤影目、鹤科,体长一般在1.2米以上,体重5公斤左右。 因通体较白,头、枕和整个颈部均为黑色,仅眼下有一小形白斑,故名 “黑颈鹤”。们习惯称其为“雁鹅”或“高脚雁鹅”,是唯一在中国青 藏高原繁殖旳鹤类,被列为中国一级要点野生保护动物,并列入《濒危 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成为全球性急需拯救旳鸟类。
视频观看
❖ 二是主动开展黑颈鹤种群监测,了解黑颈鹤旳生活 习性和迁徙情况,为科学保护黑颈鹤奠定坚实旳基 础。
❖ 三是加大对黑颈鹤旳日常管护力度,主动对伤病黑 颈鹤实施救治
❖ 四是在全区广泛开展环境科普教育,树立爱鹤、护 鹤旳良好气氛,主动构建“人鹤一家”旳友好美景。
六、保护措施
❖ 五是建立保护区:目前中国以保护黑颈鹤为 主旳各级自然保护区共有15个,其中有3个 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端兴奋,尤其是雄鸟更主动,绕着雌鸟跑动,展翅跳跃,向雌鸟展示自
己旳风交配,5月底开始产卵。没能明
高原仙子黑颈鹤

高原仙子黑颈鹤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中记录了这样一种神鸟:它们善良、高洁,居住在人迹罕至的高原之上,担负着為格萨尔王守护神马的重任。
如今,这种被记录于史诗并被广為传唱的神鸟依旧徘徊于雪山云海之上,用号角般嘹亮的鸣唱和绰约的舞姿展示着其独特的生命之美。
它们就是藏民心中圣洁吉祥的黑颈鹤。
我们问作者:“你用了十多年时间从事灵长类动物的研究和保护工作,為什么转而研究黑颈鹤?”《本刊在2009年第2期上曾刊登作者关于金丝猴的文章《守望美丽的红唇精灵》)他的回答是:“我长期在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从事灵长类动物研究,奔波的足迹恰好与黑颈鹤的迁徒轨迹重叠,因此有机会无数次地在野外与黑颈鹤邂逅。
每当迁徙季节到来,它们腾空而起,双壮观的一字形或V字形长队飞向遥不可知的远方……它们优雅的身姿总会在我心中涌起阵阵悸动。
但是,从1876年被正式定名,在短短一百多年时间里,由于人类的猪杀以及排水造田等活动造成的栖息地破坏,全世界的黑颈鹤仅存约数千只,已处于濒临灭绝的边缘。
”惊异于这自然精灵的美丽,更痛恨人类对它们的伤害,作者和他的学生从2009年开始,在黑颈鹤的越冬地和繁殖地进行了长达三年的观察研究,為我国的黑颈鹤研究和保护提供了翔实的科研资料。
——编者黑颈鹤,别名“藏鹤”,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禽类,也是世界上唯一的高原鹤类,主要迁徙于我国的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之间,少数还飞越喜马拉雅山至不丹越冬。
黑颈鹤体长120多厘米,体重约5千克,身姿修长,亭亭玉立,额、颊和颈部的黑色及头顶的红冠,在全身灰白色羽毛的反衬下显得尤為醒目。
我国藏族人民与黑颈鹤世代共同生活在高原之上,黑颈鹤圣洁美丽,与世无争,自古就得到藏族人民的珍爱。
黑颈鹤对伴侣忠贞不渝、从一而终的习性,更被藏族人民视為爱情的图腾。
由于黑颈鹤主要分布在高寒偏僻、人迹罕至的高原地区,因此直到1876年才被俄国探险家普热尔瓦尔斯基在中国青海湖首次发现并定名,成為世界上15种鹤中最晚被记录到的。
世界上唯一的高原鹤类――黑颈鹤

在黑颈鹤的集群中,经常可以观察到1―3只灰鹤,偶尔也发现体形较小的蓑羽鹤。黑颈鹤经常在收割后的农田地里活动觅食残留的种子。每年3月中旬至4月底,黑颈鹤陆续飞到羌塘高原的北部,在湖泊及沼泽湿地里繁殖后代。
世界上唯一的高原鹤类――黑颈鹤
牧人与黑颈鹤
黑颈鹤在西藏被称为“冲冲嘎亩”,即吉祥的鸟,是全世界15种鹤类中唯一生活在高原的鹤。黑颈鹤是国际上最受关注的濒危物种之一,被我国列为一级保护动物。同时,黑颈鹤又是在15种鹤类中最晚被发现的。1876年,由俄国探险家尼古拉.普尔热瓦尔斯基在我国的青海湖首次发现并定名。之后的百余年中,人类从科学上对它的认识和了解还十分有限。
鹤类通常会迎风奔跑以获得起飞的速度,它们进行水平的扇翅飞翔时,其最高速度不借助风力可达每小时13公里。借助上升热气流,鹤类可以盘旋着上升到想要达到的高度。然后离开这股热气流向前滑行,同时降低飞翔高度。接下来它们会寻找另一股热气再重复这个过程。扇翅飞翔是一项高能耗运动。尽管借助于热气流滑翔比水平扇翅飞翔慢,但这样能保存能量。在迁徙期间,鹤类通常花费两天的时间摄食来保证一天的飞行。每日的飞行距离变化很大,如果遇到恶劣天气,可能只飞几英里;如果中间找不到好的中途停留点,它们可能就飞几百英里。当风势有利时,鹤也会连续几天进行额外飞行。开始,鹤类以家庭或较小群体迁徙。迁徙途中不断有小群体加入,最后壮大成几千只的鹤群。在夜晚,迁徙的鹤群会以能淹没它们脚趾的浅水区作为集结区栖息。集结区由安全的浅沼泽地和河中被淹没的沙洲组成。通常在栖息地附近只要进行短距离的飞行就会有很好的取食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颈鹤简介资料库
黑颈鹤简介(资料库)
鹤类起源于距今四五千万年前。
现在全球一共有15种鹤我国有9种。
黑颈鹤是鹤类中最后被发现的一种1870年由俄国博物学家普尔杰瓦斯基在我国青海湖发现。
黑颈鹤是惟一一种生活在海拔2000米到5000米的高原鹤类。
在我国夏天它们在青藏高原繁殖冬天则在云贵高原过冬。
目前种群数量很少在我国是一级保护动物。
黑颈鹤与丹顶鹤亲缘关系较近。
这两种鹤从体型大小和外貌特征都非常相似。
黑颈鹤除头、颈和飞羽为黑色外其余部分体羽为银灰色头顶、眼脸为淡红色其上仅有稀疏的发状羽。
喙、腿和趾是黑色的。
体长约1.2米高度约1.5米体重约5至7公斤。
黑颈鹤国外的分布曾见于尼泊尔的加德满都谷地、印度西北部及不丹中部和东部一些地方但近几年除印度的拉达克尚可见到残存的几只外国外其它地区已相继绝迹。
黑颈鹤性成熟期为4年每年4月上旬迁入繁殖地4月下旬或5月上旬开始繁殖。
常把巢筑在人畜难近的、四面环水的湖泊沼泽半漂浮或不稳定的岛状物上。
巢十分简陋就近用枯萎的苔草、针蔺等植物堆积而成。
孵化期31天至33天一年一窝2枚卵雏鹤出壳重约160克28天后即可长到1300至1500克两卵出壳时隔1至3天。
两只幼鹤与其它鹤不一样它们相处融洽没有殴斗现象。
每年10月双亲带着幼鹤10余只结成一群排成“一”字、“人”字形队伍一直飞到西藏南部、云南和贵州等地越冬。
徙行时鸣声高亢而宏亮“嘟啊———嘟啊———”的长鸣几里之外可闻。
云南昭通市大山包乡每年有500至900只黑颈鹤来此越冬总数量占全世界1/7中国的1/6。
黑颈鹤越冬集群有三种:一是家族集群多见为两成两幼偶尔有一成一幼家族集群;二是同种集群绝大多数为亚成鹤(未性成熟)其中也混有家族集群;三是异种集群多见与灰鹤成群。
《人民海外版》(2001年02月24日第十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