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启蒙读本翻译(全)
文言文启蒙读本118篇原文注释

文言文启蒙读本118篇原文注释【篇一:文言文启蒙读本118篇原文注释】人吓得浑身发抖,只得如实地交代偷羊皮的经过。
原来,衙役用木棍拷打羊皮后,从羊皮里散落不少盐末,证明这张羊皮是背盐人的。
116.欧阳晔破案译文:欧阳晔治理鄂州。
有州民为争船互殴而死,案子悬了很久没有判决。
欧阳晔亲自到监狱,把囚犯带出来,让他们坐在大厅中,除去他们的手铐与脚镣,给他们吃完食物,善加慰问后再送回监狱,只留一个人在大厅上,这个人显得很惶恐不安。
欧阳晔说:“杀人的是你!”这个人不承认,欧阳晔说:“我观察饮食的人都使用右手,只有你是用左手,被杀的人伤在右边胸部,这就是你杀人的明证。
”这个人才哭着认罪。
117.点石成金译文:一个人特别贫穷,一生虔诚地供奉吕祖,吕祖就是吕洞宾,相传是道教的先祖。
吕洞宾被他的诚意所感动,一天忽然从天上降到他家,看见他家只有四面墙壁,非常贫苦,不禁怜悯他,于是伸出一根手指,指向他庭院中一块厚重的石头。
立刻,鲜明地变化成了黄金,说:“你想要他吗?”那个人又拜道:“不想要。
”吕洞宾非常高兴,说:“你的确能没有私心,可以传授给你成仙的真道。
”那个人说:“不是这样的,我想要你的那根手指头。
”吕洞宾忽然不见了。
118.原谷收舆译文:原谷的爷爷老了,原谷的父母很讨厌他,就想抛弃他。
原谷此时十五岁,他劝父亲说:爷爷生儿育女,一辈子勤俭度日,你怎么能因为他老就抛弃他呢?这是忘恩负义啊父亲不听他的劝戒,作了一辆小推车,载着爷爷扔在野外。
原谷在后边跟着,就把小推车单独带了回来。
父亲问说:你带这个凶具回来作什么?原谷说,等将来你们来了,我就不必另外再作一辆,所以现在先来。
父亲很是惭愧,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于是去把爷爷接回来赡养了。
119.李存审诫子译文:李存审出身贫穷没有地位,他常常训诫他的孩子们说:“你们的父亲年轻时只带一柄剑离开家乡,四十年了,地位到达将相之高,在这中间经过万死才获得一次生存的险事绝不止一件,剖开骨肉从中取出的箭头共有一百多个。
文言文启蒙读本101-116翻译(五篇)

文言文启蒙读本101-116翻译(五篇)第一篇:文言文启蒙读本101-116翻译宗悫,字元干,是南阳涅阳人。
叔父叫宗炳,志行高洁却不肯做官。
宗悫年少的时候,宗炳问他的志向是什么,宗悫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宗悫的哥哥宗泌结婚时,当晚就有强盗来打劫。
当时宗悫虽然才14岁,却挺身抵抗强盗,把十几个强盗打得四下溃散,根本进不了正屋102 盛夏的一个夜晚,他在树下乘凉,但见长天如碧,白云舒卷,明月高挂,清风徐来,满院飘香。
这时,一位长得异常美丽的仙女含笑站在郭翰面前。
仙女说:“我是织女。
仙女让郭翰看看衣服。
郭翰仔细看完,奇怪的是仙女的衣服没缝。
仙女说:“兲衣本就不是针线所织。
103 黄生是李氏小时候的朋友。
分别十年后,二人在路途中相遇。
李氏把他请到家,杀鸡做饭。
但是到了19:00~21:00的时候,黄生的肚子疼,流下豆子般大小的汗滴。
李氏夫妇非常惊恐,打算找医生赶来。
黄生坚持不让他们去找医生,以为老毛病又犯了,没有关系。
李氏不听,立刻去找医生。
当时正在下暴雨,漫天乌黑,山道崎岖,路滑难行。
过了大半夜,带着医生回来了。
医生给黄生针灸,一会病就好了。
黄生说:“你为我吃苦了!我拿什么报答你?”李氏夫妇说:你是我朋友,应当悉心的对待你,你为什么要说这些话呢?”第二天天晴了,黄生就告辞离去了。
104 董熙载接受朋友邀请,到朋友家赴宴喝酒吃饭,他从中午饮至傍晚已经大醉,朋友见喝醉酒想要留他住宿。
董熙载说:“不需要,我还能骑马回家。
”当天夜黑风大,他不一会因醉酒而从马上掉下来,直挺挺地卧在路边,缰绳还握在手里。
突然有一个小偷路过,见状很是高兴,自言自语道"老天爷帮助我啊!”就脱掉他的衣服,又想盗他的马。
正当贼弯腰拿起缰绳,马便急忙用牙齿紧紧咬住贼的发髻,贼虽极力挣扎也不得逃去,等到董熙载酒醒后,又把所失的东西都穿戴好。
马才把贼放了。
105 唐高祖的第三个女儿,地位低微时嫁给了柴绍。
唐高祖率兵起义,柴绍和妻子商量说:“你父亲想平定混乱的天下,我想投奔起义军,一起离开不可行,我独自走后又害怕你有危险,到底应该怎么办呢?”妻子说:“你最好赶快离开。
文言文启蒙读本1——14翻译

1——14翻译《鹦鹉灭火》翻译一只鹦鹉非到了其他山上,山上的飞禽走兽都对它很友善,鹦鹉有自己的想法,此处虽然好,却不是自己能久留的地方,鹦鹉还是离开了这里,飞到别处去了。
飞禽走兽都不舍得它走。
几个月后,这座山发生火灾,火焰高耸入天,在远处的鹦鹉看见后,将身子钻进水里,沾湿羽毛,飞过森林把水洒在火上,想要用羽毛上的水珠浇灭火山,天神对鹦鹉说「你虽然是好意,但是这点水珠怎么够呢?」鹦鹉回答说:「我也知道我这点小水珠救不了火,但我曾经在这山上居住过,山里的动物们曾待我非常好,我实在不忍心见它们被这场大火灭绝,只好尽我所能来帮助它们!」天神赞扬鹦鹉的好心肠,就把大火灭掉了。
《鳝救婢》翻译高怀中在扬州的小东门卖鳝鱼面。
他每天要宰杀数千条鳝鱼,有一位婢女心生怜悯,每天夜晚,偷偷地从水缸里捞几条鳝鱼,从后窗抛入河中。
这样经过了大约一年的光景。
有一天,店里发生了火灾,婢女仓皇地逃了出来,被火所烧伤了。
她很疲倦地躺在河边,到半夜睡着了。
醒来以后,发现不但痛苦减轻了,连灼伤的部位也好了许多。
她看了一下四周,发现有河中的污泥堆积在伤口上,而地面留下鳝鱼走过的痕迹。
她这才知道:是从前所放生的鳝鱼来救她。
高怀中被婢女的行为所感动,于是立刻停止经营,拆除了锅炉,锅炉下有洞,他将无数条动中的活鳝鱼,全部放到河里。
《黄香温席》翻译黄香是从前汉朝人,在他9岁的时候,就懂得侍奉父母的道理。
夏天到了,天气异常闷热。
黄香就拿着扇子,扇凉父母睡觉的床和枕头,把蚊帐内的蚊子和吸人血的小虫扇跑,还要使劳累了一天的父亲安然入睡。
冬夜里,天气特别寒冷。
黄香就用自己的体温使父母的被窝暖和,才招呼父亲睡下。
黄香温席的故事,就这样传开了,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陆绩怀橘》翻译陆绩,是三国时期吴国人。
官职最大时曾居太守之职,精通天文、历法,陆绩六岁那年,在九江见到袁术,袁术叫人拿了橘子给他吃,陆绩偷偷藏了三只,临走时告辞袁术时,橘子掉在地上。
袁术笑着说“陆郎在这里做客却怀揣着橘子回去,是什么原因呢?”陆绩跪着回答说:“是因为橘子很甜,想拿回去给我母亲吃!”袁术说:“陆郎这么小就知道孝顺,长大后必然成大才!”袁术感到很惊奇,往后常常称道此事。
文言文启蒙读本翻译

135、二鹊救友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孵卵将雏。
一日,鹊徊翔其上,悲鸣不已。
顷之,有群鹊渐鸣渐近,集古木上。
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儿扬去。
未几,一鹳横空而来,“咯咯”有声,二鹊亦尾其后。
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
鹳又“咯咯”作声,似允所请。
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遂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
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
盖二鹊招鹳援友也。
136、道士救虎一夕,山洪大发,漂室庐塞溪而下。
人骑木乘屋,号呼求救者声相连也。
道士具大舟,躬蓑笠,立水浒,督善水者绳以俟,见人至即投木、索引之,所存活者甚众。
平旦,有兽身没波涛中而浮其首左右盼,若求救者。
道士曰:“是亦有生命,必速救之。
”舟者移船往,以木引之上,乃虎也。
始则昏昏然坐而舐其毛,后则瞠目视道士,跃而攫之仆地。
舟人奔救,道士虽不死而重伤焉。
137、哑孝子崔长生,生而哑,性至孝,人呼“哑孝子”。
孝子既哑,左手复挛,佣工养其父母,出入必请安。
后淮、徐大饥,孝子行乞于乡,人悯之,遗以糟糠,受而纳诸箪,自掘野草以食。
归则扶其跛父病母于茅檐下,尽倾箪中物,敬父母食,父母赖以活。
一日,途见故纸,中有遗金,守待失者而不得。
月余,未见有求者,乃易猪饲之。
猪蕃息,遂为父母备棺。
孝子待人,诚而信。
父母先后卒,哭之恸,棺葬于野,后不知孝子所终。
138、铁杵磨成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白怪而问之,媪曰:“欲作针。
”白曰:“铁杵成针,得乎?”曰:“但需功夫深!”太白感其意,还而终业。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139、越人溺鼠鼠好夜窃粟。
有人置粟于盎,鼠恣啮,且呼群类入焉。
月余,粟且尽,主人患之。
人教以术,乃以糠易粟,浮水面。
是夜,鼠复来,欣欣然入,不意咸溺死。
140、林逋养鹤宋人林逋,隐居杭州孤山,常畜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复入笼中。
林逋常泛舟游西湖诸寺。
有客至逋所居,则一童子应门延客坐,即开笼从鹤。
俄顷,逋必棹小船而归。
文言文启蒙读本全部翻译

盖自孔子作《春秋》,而文始兴。
其后,诸子百家,莫不著述。
然文有雅俗,辞有浅深,学者难以卒读。
故有《四书》、《五经》之选,以简其繁,使之易于诵习。
然《四书》、《五经》亦非易读之书,学者须先明其义,而后能读。
夫文言文者,古人之言也。
其辞简奥,其义深远。
读之者,须心领神会,方能悟其妙。
然初学者,往往不得其门而入,故有启蒙之必要。
【译文】大约自从孔子撰写《春秋》以来,文辞开始兴起。
在这之后,各种学派和百家都纷纷著书立说。
然而,文辞有高雅和通俗之分,辞藻有浅显和深奥之别,学者们很难完全阅读。
因此,有了《四书》、《五经》的精选本,以简化其繁复之处,使其易于诵读和学习。
然而,《四书》、《五经》也不是容易读的书,学者们必须首先明白其含义,然后才能阅读。
文言文,是古人的语言。
其辞简练而含义深远。
阅读它的人,必须心领神会,才能领悟其妙处。
然而,初学者往往找不到入门的方法,因此启蒙是非常必要的。
【原文】启蒙之法,首在识字。
字者,文之基础也。
不识字,则无以言文。
故《启蒙读本》先列《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等,以为识字之资。
次则明句读。
句读者,文之节也。
不明句读,则不能通其意。
故《启蒙读本》次列《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等,以为句读之资。
又次则解词义。
词义者,文之魂也。
不解词义,则不能悟其理。
故《启蒙读本》次列《成语故事》、《诗词选读》等,以为解词义之资。
【译文】启蒙的方法,首先在于识字。
字,是文的基础。
不识字,就无法谈论文辞。
因此,《启蒙读本》首先列出《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等,作为识字的材料。
其次在于明白句读。
句读,是文辞的节奏。
不明白句读,就无法理解其含义。
因此,《启蒙读本》接下来列出《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等,作为学习句读的材料。
再次在于解释词义。
词义,是文辞的灵魂。
不理解词义,就无法领悟其道理。
因此,《启蒙读本》接下来列出《成语故事》、《诗词选读》等,作为解释词义的材料。
读《启蒙读本》者,当循序渐进。
文言文启蒙读本翻译(全)1

1、鳝救婢高怀中在扬州的小东门卖鳝鱼面。
他每天要杀数十条鳝鱼,有一位婢女心生怜悯,每天夜晚,偷偷从水缸里捞了两三条鳝鱼,由后窗抛入河中。
这样经过了大约一年的光景。
有一天,店里发生火灾,婢女仓皇逃出,被火所灼伤。
她很疲倦地躺在河边,到半夜睡著了。
醒来以后,发现:不但痛苦减轻了,连灼伤的部位也好了许多。
有河中的污泥堆积在伤口,而地面留下鳝鱼走过的痕迹。
她才知道:是从前所放生的鳝鱼来救她。
高怀中被婢女的行为所感动,於是停止行业,拆除炉,将库存的数石活鳝鱼,全部放到河里。
2、鹦鹉灭火有一群鹦鹉飞到一座山上,山中的禽兽都(很喜欢),互敬互爱。
鹦鹉想,这里虽然感到很快乐,但是不能长久居留下去,于是便飞走了。
过了好几个月以后,山中突然失火。
鹦鹉远远地看到,便用自己的羽毛沾湿水,飞到山上,洒水去救火。
天神见此,说道:“你虽然很有意气和气志,但又有什么用(效果)呢!”鹦鹉答道:“我虽然知道不能够把火救灭,但是我曾经住过这座山,与山上的禽兽友好相处,亲如兄弟,(山中这样着火),我不忍心看下去啊!”天神听了很感动,以示嘉奖,便把山火灭了。
3、黄香温习汉朝时候,有个孝子黄香,是江夏地方的人。
他九岁时,他的家里又很穷,于是黄香自己做着勤劳艰苦的事情,一心服侍他的父亲,尽他的子职。
到了夏天的时候,天气很热,黄香就把扇子去搧凉父亲所睡的枕席。
到了冬天的时候,天气很冷,黄香就用自己身子去温暖父亲所睡被头。
后来名满京城,说“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4、犬救幼女呈贡县村民养了一只狗.一天一位母亲上山打柴,小女跟不上,一下子落后了母亲几里.突然大雪,母亲在傍晚担柴回来的时候,女儿和狗都不见了.母亲非常惊恐,在村中来回奔走大声呼叫,始终见不到女儿.附近的村子协助找寻,还是无济于事.晚上父母伤心极了,认为女儿可能被水淹死了,可能掉进井里了,也可能被狼狗吃了,天刚刚亮,父母又请附近的村子帮助找.终于见到女孩卧在一棵树下,狗依偎在旁边,居然还没有死.这是雍正十一年十一月的事,同县的人没有不感到惊奇的。
启蒙读本文言文翻译

世之学者,或问读书之益,余对曰:读书之益,多矣。
盖读书者,所以明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者也。
夫读书之益,首在明理。
理者,天地万物之规律也。
人若不明理,则如盲人摸象,不知其全貌。
故读书使人明理,如日月之光照世,使人洞悉万物之理,知善知恶,辨明是非,乃为明智之士。
其次,读书可以修身。
修身者,所以正心、诚意、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者也。
读书可以使人养性,修身养性,方能成就大事。
孔子曰:“君子不器。
”读书使人不器,即不拘泥于一技之长,而能博学多才,乃为君子之器。
再者,读书可以齐家。
齐家者,所以教子、慈母、和睦、敬亲、敬老、守礼、知耻、知荣、知辱者也。
读书之家,子孙贤明,家道兴旺。
盖读书之家,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妻和睦,内外和顺,此乃齐家之道。
读书之益,更在于治国。
治国者,所以安民、养民、教民、用民、敬民、爱民、保民、安民者也。
读书之君,明察秋毫,知人善任,能使国家长治久安,百姓安居乐业。
至于平天下,则更赖读书之力。
平天下者,所以定国安邦、立政、兴教、行法、布德、化民、止暴、息争者也。
读书之才,能洞察天下大势,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使天下太平,百姓安居。
然读书非易事,须立志、立学、立志、立行,方能成功。
立志者,志在圣贤,欲求真知,以求天下太平。
立学者,博学多才,不拘泥于一隅,以广博之学,治国平天下。
立行者,言行一致,知行合一,以身作则,教化世人。
读书之益,虽多,然非一时之功。
须日积月累,持之以恒,方能见成效。
故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书之益,在乎自得,非他人所能强求。
总之,读书之益,不可胜数。
读书使人明智,使人修身,使人齐家,使人治国,使人平天下。
世之学者,宜早立志,勤读书,以成就一番事业,不负平生所学。
文言文启蒙读本1~340超全翻译

鹦鹉灭火一只鹦鹉非到了其他山上,山上的飞禽走兽都对它很友善,鹦鹉有自己的想法,此处虽然好,却不是自己能久留的地方,鹦鹉还是离开了这里,飞到别处去了。
飞禽走兽都不舍得它走。
几个月后,这座山发生火灾,火焰高耸入天,在远处的鹦鹉看见后,将身子钻进水里,沾湿羽毛,飞过森林把水洒在火上,想要用羽毛上的水珠浇灭火山,天神对鹦鹉说「你虽然是好意,但是这点水珠怎么够呢?」鹦鹉回答说:「我也知道我这点小水珠救不了火,但我曾经在这山上居住过,山里的动物们曾待我非常好,我实在不忍心见它们被这场大火灭绝,只好尽我所能来帮助它们!」天神赞扬鹦鹉的好心肠,就把大火灭掉了。
鳝救婢高怀中在扬州的小东门卖鳝鱼面。
他每天要宰杀数千条鳝鱼,有一位婢女心生怜悯,每天夜晚,偷偷地从水缸里捞几条鳝鱼,从后窗抛入河中。
这样经过了大约一年的光景。
有一天,店里发生了火灾,婢女仓皇地逃了出来,被火所烧伤了。
她很疲倦地躺在河边,到半夜睡着了。
醒来以后,发现不但痛苦减轻了,连灼伤的部位也好了许多。
她看了一下四周,发现有河中的污泥堆积在伤口上,而地面留下鳝鱼走过的痕迹。
她这才知道:是从前所放生的鳝鱼来救她。
高怀中被婢女的行为所感动,于是立刻停止经营,拆除了锅炉,锅炉下有洞,他将无数条动中的活鳝鱼,全部放到河里。
黄香温席黄香是从前汉朝人,在他9岁的时候,就懂得侍奉父母的道理。
夏天到了,天气异常闷热。
黄香就拿着扇子,扇凉父母睡觉的床和枕头,把蚊帐内的蚊子和吸人血的小虫扇跑,还要使劳累了一天的父亲安然入睡。
冬夜里,天气特别寒冷。
黄香就用自己的体温使父母的被窝暖和,才招呼父亲睡下。
黄香温席的故事,就这样传开了,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陆绩怀橘陆绩,是三国时期吴国人。
官职最大时曾居太守之职,精通天文、历法,陆绩六岁那年,在九江见到袁术,袁术叫人拿了橘子给他吃,陆绩偷偷藏了三只,临走时告辞袁术时,橘子掉在地上。
袁术笑着说“陆郎在这里做客却怀揣着橘子回去,是什么原因呢?”陆绩跪着回答说:“是因为橘子很甜,想拿回去给我母亲吃!”袁术说:“陆郎这么小就知道孝顺,长大后必然成大才!”袁术感到很惊奇,往后常常称道此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鳝救婢高怀中在扬州的小东门卖鳝鱼面。
他每天要杀数十条鳝鱼,有一位婢女心生怜悯,每天夜晚,偷偷从水缸里捞了两三条鳝鱼,由后窗抛入河中。
这样经过了大约一年的光景。
有一天,店里发生火灾,婢女仓皇逃出,被火所灼伤。
她很疲倦地躺在河边,到半夜睡著了。
醒来以后,发现:不但痛苦减轻了,连灼伤的部位也好了许多。
有河中的污泥堆积在伤口,而地面留下鳝鱼走过的痕迹。
她才知道:是从前所放生的鳝鱼来救她。
高怀中被婢女的行为所感动,於是停止行业,拆除炉,将库存的数石活鳝鱼,全部放到河里。
2、鹦鹉灭火有一群鹦鹉飞到一座山上,山中的禽兽都(很喜欢),互敬互爱。
鹦鹉想,这里虽然感到很快乐,但是不能长久居留下去,于是便飞走了。
过了好几个月以后,山中突然失火。
鹦鹉远远地看到,便用自己的羽毛沾湿水,飞到山上,洒水去救火。
天神见此,说道:“你虽然很有意气和气志,但又有什么用(效果)呢!”鹦鹉答道:“我虽然知道不能够把火救灭,但是我曾经住过这座山,与山上的禽兽友好相处,亲如兄弟,(山中这样着火),我不忍心看下去啊!”天神听了很感动,以示嘉奖,便把山火灭了。
3、黄香温习汉朝时候,有个孝子黄香,是江夏地方的人。
他九岁时,他的家里又很穷,于是黄香自己做着勤劳艰苦的事情,一心服侍他的父亲,尽他的子职。
到了夏天的时候,天气很热,黄香就把扇子去搧凉父亲所睡的枕席。
到了冬天的时候,天气很冷,黄香就用自己身子去温暖父亲所睡被头。
后来名满京城,说“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4、犬救幼女呈贡县村民养了一只狗.一天一位母亲上山打柴,小女跟不上,一下子落后了母亲几里.突然大雪,母亲在傍晚担柴回来的时候,女儿和狗都不见了.母亲非常惊恐,在村中来回奔走大声呼叫,始终见不到女儿.附近的村子协助找寻,还是无济于事.晚上父母伤心极了,认为女儿可能被水淹死了,可能掉进井里了,也可能被狼狗吃了,天刚刚亮,父母又请附近的村子帮助找.终于见到女孩卧在一棵树下,狗依偎在旁边,居然还没有死.这是雍正十一年十一月的事,同县的人没有不感到惊奇的。
5、陆绩怀橘陆绩是三国时期的吴国人。
他的父亲陆康,曾经担任过庐江太守,和袁术关系很好。
陆绩六岁时,到九江去拜见袁术。
袁术命令下人拿出许多橘子来给陆绩吃。
陆绩暗地里把三个橘子装在袖子里,等到告别的时候,就向着袁术拜谢。
不料这三个橘子从袖子里滚落到地上。
袁术笑着说:“陆郎呀,你来做客人,竟暗地里藏了主人的橘子,这是为什么呢?”陆绩跪在地上,回答道:“这橘子很甜,我想起带几只橘子回去给母亲吃。
”袁术说:“陆郎你那么小就知道要孝敬父母,长大后必然会成才。
”袁术感到十分惊奇,后来经常向别人称赞陆绩怀橘的美德。
6、孙泰孙泰是山阳人,年轻时拜皇甫颖为师,志行品德很有古代贤人的风度。
孙泰的妻子是姨母的女儿。
起初是姨母年纪老了,把两个女儿托付给孙泰,说:“长女一只眼睛有毛病,你可以娶她的妹妹。
”姨母去世了,孙泰娶了姨母的长女为妻。
有人问他的缘故,孙泰说:“那人眼睛有毛病,除了嫁给我就嫁不出去了。
”众人都佩服孙泰的义气。
孙泰曾经在都市遇见一座铁灯台,把它买了下来,叫人洗刷,原来是银制品。
孙泰赶忙前往归还卖主。
7、文徵明习字文徵明临贴写《千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
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
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符合心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
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巧妙。
8、狂泉从前有一个国家,全国只有一眼泉水,名叫“狂泉”。
全国的人都饮这水,没有不疯的;唯有国家的君主打水才可以没有疾病。
全国的人既然都疯了,于是聚集在一起想办法,一起抓住国王,治疗国王的疯病,用艾叶烧熏、扎针、吃药,没有不全部用上的。
国王受不了那苦,于是来到泉边,舀水喝了,他们的疯病都一样,,君臣、大人小孩,他们的疯病都一样,大家便兴高采烈。
9、智犬破案离杭州一百里的地方,有座寺庙,香火很旺盛。
一天晚上,有个盗贼翻墙进入(寺庙)。
狗大叫不止,一名僧人发现了盗贼。
盗贼将和尚砍倒在地上,于是就带着货物逃走了。
几天后,有两个小和尚看见了尸首,非常惊讶。
于是到官府告状,他的狗也去了。
路上经过一个酒馆,看见5、6个酒鬼在喝酒。
狗停止不再前进,僧人责怪那只狗。
突然狗跳近酒馆,咬住其中的一个酒鬼不放。
和尚怀疑他是盗贼,绑起来送到官府。
官吏审问后,果然就是他。
原来狗也很聪明。
10、雏燕我的弟弟喜欢鸟,一心想养一只小鸟。
今年春天,有燕子从南方来,每天衔泥,在我家的屋檐下筑巢,非常辛苦。
不久,就可以听到啾啾的声音了,因为小燕子已经破壳而出了。
一天,有一只小燕子掉在屋子里,被弟弟捡到了,他非常高兴,就把小燕子放到笼子里饲养起来。
母亲知道了,说:“燕子是益鸟,吃的是害虫,它们不久就要飞到南方去度过冬天,你怎么能养的久呢?”要弟弟马上把小燕子放掉。
弟弟对小燕子恋恋不舍,但是看到它的神态非常悲哀,于是弟弟就把小燕子放出笼子。
小燕子飞回了燕巢,和它的家人们快快乐乐的生活在一起。
11、愚人食盐从前有个愚蠢的人到了别人家里,主人便请他吃饭。
这人觉得主人的菜淡而无味,主人听说后,便加了些盐。
加盐之后,菜的味道变得鲜美,这人便想:“菜的味道鲜美,是由于加了盐,加少许一点便这样好吃,多放些岂不更好吃吗?”这人真是愚蠢到了极点,便不要菜,只吃盐。
空口吃盐吃得口味败坏,结果反为盐所害。
12、笼中鹦鹉有一个姓段的富商,养了一只鹦鹉,十分聪明,能与客人诵诗交谈,这个姓段的商人于是剪了他的两个翅膀上的羽毛,把他养在雕刻精美的笼子里面.宋神宗年号六年,姓段的商人因为出了事进了监狱.他出狱以后问鹦鹉说:"我在监狱半年,处处不自由,是何等的痛苦.你在家里有人喂养,是多么的快乐啊!"鹦鹉说:"你只在监狱里呆了半年就已经觉得痛苦不堪了.而我在这个监狱一样的笼子里呆了好多年了,又有什么快乐可言?"姓段的商人听了翻然醒悟,马上就把他放了.13、盗牛有一个人因偷牛而被抓,他的熟人路过,便问:“因什么事被抓?”他回答说:“倒霉撞到我了!”熟人问:“晦气是怎么来的?”他说:“刚才在街上走路,看到地上有一条草绳,认为有用,就捡了起来。
”熟人问:“既然这样,那么罪过为什么到了这个程度?”他又回答说:“绳那头还有一头小牛啊。
”听到的人不禁十分惊讶。
14、孙叔敖杀两头蛇楚国有一个孙叔敖,曾经到外面游玩,看见一条两个头的蛇,就杀了蛇并把蛇埋了,回家后,很忧伤而不吃饭。
母亲问他原因。
他说:“我听说见了两头蛇的人一定会死,现在我见到了,害怕我抛下母亲先死了。
”母亲说:“蛇现在在哪里?”回答说:“我害怕后来的人又见到这条蛇,已经把它杀了并埋了起来。
”母亲说:“不要忧虑。
我听说有阴德的人,一定会得善报。
你一定会在楚国兴旺发达。
”孙叔敖后来果然当了令尹,掌管楚国的大权。
15、水滴石穿宋朝时,张乖崖在崇阳当县令。
一天,他在衙门周围巡行。
突然,他看见一个小吏从府库中慌慌张张地走出来。
张乖崖喝住小吏,发现他头巾下藏着一文钱。
那个小吏支吾了半天,才承认是从府军中偷来的。
张乖崖把那个小吏带回大堂,下令拷打。
那小吏不服气:“一文钱算得了什么!你也只能打我,不能杀我!”张乖崖大怒,判道:“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为了惩罚这种行为,张乖崖当堂斩了这个小吏。
16、芒山盗临刑宣和年间,芒山有一盗将要受极刑,他母亲来和他诀别。
芒山盗对母亲说:“我想像小孩时吸一下母亲的乳汁,死了也感到无憾。
”母亲让他吮乳,芒山盗咬断乳头,流血满地,母亲死去。
芒山盗就告诉刽子手说:“我小时候,偷来一棵菜一根柴,我的母亲看见,却很喜欢我的这种不良行为,以至于后来不能约束自己,才有今天的下场。
所以怀恨把她杀了。
”17、尔辈亦鹰犬从前有一个少年,家非常贫困,砍柴养活自己,晚上就照着月光读书。
邻村有富人,穿锦缎作的衣服,吃肉,常常在众人面前炫耀。
一天富人出去打猎,他的左右随从手持弓箭,飞鹰和猎犬跟随在他的前后,途中与少年相遇。
富人一群人侮辱他说:“你贫困像这样,还不如我的老鹰和猎犬。
”少年不回应他。
富人又说:“你跟随在我后面,和我的鹰、猎犬一同追逐狐狸和兔子,谁先追到,我就赏他!”少年说:“我虽然家里只有四面墙壁,然而志向很高很远大,不是你们这些鼠类可比的!”左右随从想要打他,少年睁大眼睛斥责他们:“你们这些人也是老鹰和猎犬!”头也不回的离去了。
18、关羽刮骨疗毒关羽曾经被乱箭射中,箭穿透了他的左臂,后来伤口虽然愈合了,但是每到阴雨天,骨头常常疼痛。
医生说:“箭头有毒,毒已渗入到骨头里,应当刨开臂膀,刮掉渗入毒药的骨头,除掉毒药,这样病才能根除。
”关羽便伸出臂膀让医生刨开。
当时关羽恰好邀请各位将领在一起喝酒吃饭,臂膀上的鲜血淋漓,溢出盘子,而关羽却依然吃烤肉,举起酒杯喝酒,谈笑自若。
19、王戎早慧王戎七岁的时候,有一次和几个小孩子游玩,看见路边的李子树有好多果实,枝断了,许多小孩争相奔跑去摘那些果实。
只有王戎不动。
人们问他为什么,回答说:“李树长在路边却有许多果实,这必定是一棵苦味李子。
”摘取果实品尝确实是这样的。
20、白毛女杨白劳,早年失去了妻子,有一个女儿,叫喜儿,许配给同村的大春。
地主黄世仁,非常富有,但是不仁慈,他用天地赋税相逼。
杨白劳走投无路,自尽。
喜儿顿时陷入虎口,被黄世仁所污。
然后黄世仁又想把喜儿卖了。
喜儿无奈,夜里逃走,在深山躲藏,采摘果实吃。
为了生活和报仇,潜入古寺,拿供品吃,大家都以为她是鬼。
后来解放军到了,喜儿被大春截获。
大春仔细看,是喜儿。
喜儿自己讲述坎坷,二人不胜感慨。
这正可以表示说:漫漫长夜见旭日,地覆天翻人间易。
自从这件事自后,没有残酷的政令,豺狼虎豹成灰烬。
21、欧阳询观古碑唐代欧阳询,有一天骑马赶路,无意中看到一块古碑。
原来是晋代著名书法家索靖书写的,他驻马浏览,看了很久后离开。
他走离古碑几百步又返回来,下了马站在碑前观察,等到疲乏,又铺开皮衣坐下来观察,竟然守在碑前三天三夜方才离去。
22、公冶长与鹞鹰世俗传说公冶长能听懂各种鸟语。
有一次公冶长听到老鹰嘎嘎地叫:“公冶长,公冶长,南山有只死獐,你来吃肉,我吃肠。
”公冶长跑到南山,果然找到一只獐,可是他并不想把肠子拿给老鹰吃。
老鹰因此怀恨在心。
过了不久,那只老鹰又像上次一样来通报,公冶长又像上次那样跑往南山去。
他远远见到几个人围着一个东西,在那里议论纷纷。
公冶长以为是死獐,怕被别人抢走,老远就喊着:“那是我打死的!"等他跑过来一看,竟然是一具尸体,不是獐。
这些人就逮捕公冶长,扭送到官府去。
县令问案情,公冶长说明来龙去脉,但县令不相信他懂鸟语。
刚好这时屋檐下的鸟雀叫声很急,县令就问公冶长:"你如果懂得鸟语,那么,你听懂这只鸟吱吱喳喳的是为了什么事吗?"公冶长仔细听了好一会儿之后说:"那只鸟说,东乡有一车粟米翻车,粟米撒了一地,来叫大伙儿去吃啊!"县令派人到东乡去考察,果真如此,就放了公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