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状况研究报告
企业员工心理健康调查研究

企业员工心理健康调查研究第一章: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
在企业内部的管理中,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了企业的重视。
因为心理健康对员工的综合素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会影响到员工的心理状态,还可能引起身体健康问题,进而影响到工作效率和企业的正常经营。
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企业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以此为出发点,探讨提升企业内部管理的有效措施。
第二章:文献综述过去的研究表明,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工作环境、社会支持、家庭生活、个人特性和工作压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Spector, 1997)。
在工作环境方面,工作间歇时间和工作场所是员工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因素,这也是工作环境改善的主要措施之一。
另外,人际关系也是工作环境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对那些需要和他人合作完成任务的员工而言(Wei & Qi, 2007)。
在社会支持方面,亲友和同事的支持都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而缺乏支持则容易引起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
在家庭生活方面,家庭问题以及与夫妻、子女的关系等也可能会对员工心理健康产生影响,企业需要为员工提供相关的支持和帮助(Li & Zhang, 2008)。
在个人特性方面,个人的性格、价值观、情绪状态等也会对员工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而工作压力是目前最广泛的心理健康问题之一,员工遇到的高强度工作压力容易导致紧张情绪、忧虑、抑郁等心理疾病。
第三章:调研结果本次调研共有300名企业员工参与,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查。
3.1 工作压力通过调查发现,70%的员工认为自己工作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压力,在于322位受访者中,有75%的员工承认自己工作中出现过紧张或压力情绪。
其中,近九成的员工认为工作压力过大,是自己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
3.2 社会支持在社会支持方面,有超过一半的员工表示自己得到了家人和朋友的支持。
然而,另外一半员工并未得到相应的支持或认为得到的支持远远不足以缓解心理压力。
企业员工心理健康总结汇报

企业员工心理健康总结汇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员工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心理健康不仅关乎个人的幸福感和工作效率,也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整体发展和稳定。
因此,我们对企业员工心理健康进行了一次总结汇报,旨在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为员工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支持。
首先,我们对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有相当一部分员工存在着工作压力大、情绪波动大、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也对员工个人的生活造成了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迫切需要采取措施来改善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
其次,我们对企业的管理制度和工作环境进行了分析。
通过调查和访谈,我们发现一些员工在工作中感受到了较大的压力和不公平待遇,也存在着沟通不畅、工作任务过重等问题。
这些因素都对员工的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从管理制度和工作环境两方面入手,改善员工的工作条件和体验。
最后,我们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和建议。
首先,我们建议企业加强对员工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支持,建立健康的工作氛围和文化。
其次,我们建议企业加强对员工的心理健康培训,提高员工的心理调适能力和抗压能力。
同时,我们还建议企业改善管理制度,减轻员工的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我们还建议企业建立心理咨询服务,为员工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和帮助。
总的来说,企业员工心理健康是一个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通过本次总结汇报,我们希望能够引起企业的重视,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员工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支持,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和稳定。
希望我们的努力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让员工们能够在健康的心理状态下更好地工作和生活。
中国职工心理健康问题调查报告

中国职工心理健康问题调查报告一、背景介绍在当代社会中,职工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为了解中国职工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问题所在,我们进行了一项全国性的调查。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面对面或网络问卷的形式,共收集到了5000人的有效回答。
三、职工心理健康问题的普遍性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中国职工心理健康问题的普遍性非常高。
有近6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在工作中感到压力过大,超过40%的受访者称他们经常出现焦虑和抑郁情绪。
这一情况引起了我们的高度关注。
四、职工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在调查中,我们也了解到了引起职工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些主要原因。
一方面,工作压力是关键因素之一。
高强度的工作负荷、长时间的工作、工作与生活平衡的困难都对职工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人际关系问题也是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之一。
与同事的关系紧张、上司的压力和管理不当,都会对职工产生消极情绪。
五、职工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职工心理健康问题对个人和组织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首先,对个人来说,心理健康问题会对身体健康造成负面的影响,如失眠、头痛、胃痛等生理疾病。
心理健康问题还会降低个人的工作效率和创造力,对个人的职业发展也造成了阻碍。
其次,对于组织而言,职工心理健康问题会导致员工的离职率增加,增加人力成本和培训成本,降低整体生产效率。
六、职工心理健康问题的应对策略为了提高职工心理健康水平,我们提出以下几个解决策略。
首先,组织应该关注职工的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职工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
其次,组织应该建立健康的工作环境,合理分配工作任务和时间,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机会。
同时,组织应该通过合理的激励机制和员工关怀措施来增强职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
最后,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关注职工心理健康问题,鼓励建设和谐的人际关系,减少工作和生活的压力。
七、结论通过本次调查,我们认识到中国职工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性以及对个人和组织的影响。
企业员工心理健康总结汇报

企业员工心理健康总结汇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企业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对企业员工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分析,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
现在,我将对这些工作进行总结汇报,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和支持。
首先,我们对企业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调研。
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我们了解到员工在工作和生活中面临着诸多压力,包括工作压力、家庭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
这些压力不仅影响了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还对员工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我们意识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其次,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
我们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和培训活动,帮助员工了解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学习应对压力的方法和技巧。
我们还建立了心理咨询服务,为员工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困扰。
此外,我们还组织了一些团建和员工活动,营造了一个和谐、轻松的工作氛围,促进员工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最后,我们对这些措施进行了评估和总结。
通过定期的调研和反馈,我们发现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
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满意度得到了提高,员工之间的关系也更加融洽。
这些都表明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意识到还有很多工作需要继续努力和改进。
总之,企业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挑战,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我们将继续关注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不断改进和完善我们的工作,为员工的身心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能够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和和谐的工作环境。
谢谢大家!。
公司员工心理健康状况报告

公司员工心理健康状况报告1. 引言为了提高公司员工的幸福感和工作效率,本报告旨在对员工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并提供相应的改进措施。
本研究基于对员工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和分析,以期为公司制定更有效的员工关怀政策提供依据。
2. 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共收集了 1000 份有效问卷。
问卷内容涵盖了员工的基本信息、工作满意度、工作压力、心理资本、心理疾病认知等方面。
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相关性分析进行处理。
3. 结果与分析3.1 员工心理健康总体状况根据调查结果,公司员工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部分员工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其中,15% 的员工感到工作压力较大,10% 的员工出现抑郁症状,5% 的员工出现过焦虑症状。
3.2 影响员工心理健康的因素3.2.1 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员工工作满意度与心理健康状况呈显著正相关。
员工对工作内容、工作环境、薪酬福利、职业发展等方面越满意,心理健康状况越好。
因此,提高员工工作满意度有助于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
3.2.2 工作压力工作压力是影响员工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过大的工作压力会导致员工心理负担加重,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公司应关注员工工作压力的管理,合理分配工作任务,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培训,以降低员工的工作压力。
3.2.3 心理资本心理资本是指个体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所具有的积极心理状态。
调查结果显示,心理资本与员工心理健康状况呈显著正相关。
公司应注重培养员工的积极心理品质,提高其心理韧性,从而有助于应对工作压力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4. 改进措施针对上述分析结果,公司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以改善员工心理健康状况:1. 优化工作环境,提高员工工作满意度;2. 合理分配工作任务,关注员工工作压力管理;3. 开展心理健康培训,提高员工心理资本;4. 建立员工心理援助体系,及时发现和干预心理问题;5. 加强员工关怀,提高员工福利待遇。
5. 结论本报告通过对公司员工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发现员工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部分员工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企业员工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企业员工心理健康调查报告在当代社会,企业员工心理健康备受关注。
为了了解企业员工的心理状况以及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研究。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调查背景、目的、方法、结果和建议。
一、调查背景企业员工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大量调查显示,工作压力、沟通困难、职业发展不畅等因素对员工心理健康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了解这些问题并解决它们对于企业员工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二、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为了分析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的现状,找出心理健康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以促进员工心理健康的发展。
三、调查方法我们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开展了本次调查。
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工作压力、工作环境、职业发展、工作满意度、人际关系以及心理健康状况等方面。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保证了参与者的匿名性和隐私保护。
四、调查结果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总体上企业员工的心理健康水平还有待提高。
以下是我们得出的一些重要结果:1. 工作压力:调查显示,超过60%的员工感到工作压力较大。
长时间的工作、过高的工作目标、复杂的工作任务等因素都会导致员工的心理压力增加。
2. 工作环境:调查结果表明,良好的工作环境对于员工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大约有50%的员工对工作环境持较为满意的态度,但还有一部分员工对工作环境存在一定的不满。
3. 职业发展:近80%的员工表示他们对职业发展前景感到担忧或不满意。
缺乏职业晋升机会、职业发展方向不明确等问题是导致员工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4. 工作满意度:调查发现,工作满意度较低的员工占到总体员工群体的40%左右。
薪资待遇、工作内容、同事关系等方面都对工作满意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5. 人际关系:调查显示,大约有30%的员工存在着与同事或领导之间不和谐的关系。
这对于员工的心理健康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6. 心理健康状况:约有30%的员工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其中女性员工所占比例较高。
这些问题对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员工心理调查报告

员工心理调查报告篇一:职工心理健康调查报告职工心理健康调查报告每当新年将至,人们便或打电话或寄贺卡,互祝新年健康快乐。
可是,我们真的如愿健康快乐吗?当我们广大企业的员工与全国人民一道,昂首阔步地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挺进的时候,一种盛世危象——心理疾病或精神疾患的恶魔,也在积聚、发酵、膨胀着,并正向我们这支奋进的队伍猛扑,撕咬着员工的身心健康,破坏着组织的战斗能力。
世界卫生组织曾针对心理疾病给人类造成的严重危害,断言“没有任何一项灾难比心理障碍带来的痛苦更深重。
”2000年,世界卫生大会在中国召开,预测在21世纪影响中国最严重的疾病是心理疾病,指出这是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最大问题。
显然,如果我们要想按照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那就不能不正视这一“最大问题”,防止其泛滥成灾,给人民造成深重的痛苦。
事实上,我国职工的心理疾病或精神疾患已经比较突出。
这可从以下的数字得到说明。
据在北京召开的世界精神病协会年会发表的数字,目前我国有5%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13%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
据我国卫生部提供的数字,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精神病总发病率为2.7%,20世纪80年代以来呈上升趋势,目前已达13.47%,上涨了5倍。
现在总发病人数达1600万人,其中精神分裂者600万人,相当于每60户中即有一例,并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加。
据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的调查,我国每年有28.7万人自杀死亡,另有200万人自杀未遂。
自杀成为我国15~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全部人群的第五位死因。
据不完全统计,1980年以来,我国大陆已有1200多位企业家自杀身亡。
其中既包括一些比较著名的大企业的企业家如原上海大众汽车公司总经理方宏跳楼自杀、贵州习酒老总陈星国举枪自尽,也包括一些不太著名的中小企业的企业家,如年仅29岁的茂名永丰面粉厂老板冯永明在家中割腕自杀。
冯在遗书中写道:“现实太残酷,竞争和追逐永远没有尽头,我将到另一个世界寻找我的安宁和幸福……”北京自杀研究和预防中心公布的数字表明,中国每10万人中有22人自杀,大大超过10万分之13的世界平均水平。
富士康公司员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富士康公司员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082班侯昊摘要: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加强员工心理健康管理,解决好企业员工个人心理问题,有利于增强组织有效性,构建和谐企业。
富士康科技集团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业专业制造商。
然而富士康集团的员工出现的心理问题,给企业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本文对富士康公司员工心理健康存在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富士康集团;员工心理健康;问题;对策Foxconn employees of mental health problemsAbstract: Strengthens staff mental health solution enterprise staff's psychology and personal problems, it will help enterprise finding and solving problems, reduce costs, enhance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improve enterprise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organization effectiveness for enterprises, and has important value. Foxconn group is the largest global electronics industry professional manufacturers. However foxconn group employee appeared psychological problems, but hindered the development. This paper foxconn company staff mental health problems and causes analysi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Key words: Fuji kang group; Employees mental health, Question; countermeasures 员工心理健康,就是企业员工有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主要体现在企业员工五大心理状态,职业压力感、职业倦怠感、职业方向感、组织归属感、人际亲和感都是积极均衡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状况研究报告2006-03-29 14:11:09来源: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简称“中人网”作者: 吴薇莉邓定芬跟贴0条分享到: QQ空间新浪微博开心网人人网摘要:本文从企业体制、员工性别、员工层次、员工出生年代、管理类型和工作时间几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总结了国内的研究与国外研究的差别,提出当前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的特点与干预的迫切性。
以期引起企业界和研究人士更多的关注和研究,加强对员工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
关键词:中国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状况21世纪步入全球化竞争时代,经济、科技飞速发展,知识经济勃兴,高技术企业猛增,人们生活和工作的节奏越来越快,压力加重,使企业员工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国内外的实践表明,心理疾病是威胁个人生命健康的大敌,是破坏企业组织效率的大敌。
如果员工心理健康存在问题,就会导致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的下降,工作绩效和工作满意度的降低,还会引起企业间人际关系的紧张,导致离职现象。
企业管理层的心理问题更可能导致决策失误而引起严重的经济损失,特殊行业员工的心理问题甚至还可能给社会和环境造成灾难,从而给企业带来严重的形象损失和经济责任。
本文就是针对中国企业员工心理健康问题研读了大量文章,并对我国员工心理健康状况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引起企业界和研究人士更多的关注和研究,加强对员工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
1.从企业体制来看表1不同企业体制员工身心健康状况调查报告1.1国有企业由表1进一步分析发现,我国是以国有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经济结构。
国有企业在新中国的建设发展史上,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产业结构战略调整,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冲击,国有企业产生了许多的不适应。
特别是对国有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作用的国有企业员工在思想观念、心理行为上产生了诸多的不适应。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一时间员工难以适应改革带来的新的价值观念,报怨社会分配不公,缺失安全感,引起烦躁易怒、疲惫不堪、心情沮丧、疑虑重重、挫折感强、悲观失望等负性情绪。
国企经营者又由于政企没分开、产权不明晰等体制性的束缚,无法把握自己和企业的命运,对产品不敢求新求异,工作内容也缺乏灵活性,导致员工只是被动的接受并机械地完成任务,工作积极性下降,进一步引发成就感低落。
如此恶性循环,国企员工的心理健康最令人担忧。
1.2民营企业1980年改革开放以后,民营企业才像雨后春笋一样地蓬勃发展起来,所以有很多员工都是原来国企的员工。
国有企业一般对企业员工的情感需要等方面较为关注,而民营企业更多的是采取任务管理模式,对员工的情感关注不够,使部门员工的情感需要得不到应有的满足,也缺乏相应的安全感。
而且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以及企业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种错误认识:企业与员工是雇用与被雇用的关系,企业只需要向员工支付工资,对员工的其他问题漠不关心。
这样的认识不利于企业效率的提高,也不利于员工的身心发展。
民营企业多是家族企业,考核制度不完善,很多情况下都是根据个人主观的好恶来评定,使得员工在工作中较为被动,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晋升的可能性很小,造成很多民营企业的内部气氛较为紧张。
与国企相比,民企的员工心理健康状况较好一点,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健康的心理现象或不良情绪,如焦虑、紧张、冲动、抱怨等等。
1.3外资企业据"外企人职业生活调查"结果表明, 77.3%的外企员工每周工作时间超过40小时, 79.4%的人认为在外企工作压力太大[3]."独之秀职场调查"相关数据显示:七成的外企人希望得到晋升机会,但真正能得到晋升的却不到10%,而有超过20%的被调查者根本就没有任何晋升机会[4].据"外企职业生活质量调查数据"显示:96。
8%的外企员工看重薪酬;92。
6%的被调查者基本满意现有薪酬水平[3].尽管中国本土员工在高强度高压力而晋升又很难的环境下工作,但是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却好于国企和民营,这是因为薪资不仅反映了用人单位对人才的期望程度,也反映了各类人才对薪资的"心理价位".他们进入外企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高薪,高报酬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要,这对他们承受的压力是很大程度的补偿。
所以外资企业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好。
2.从员工性别、员工层次、员工出生年代来看2.1女性心理健康的风险更大表2男女员工中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从表2来看,女性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高于男性。
进一步分析发现,从50年代,社会号召女性走出家庭,进入社会,增加了社会角色,使得以前的传统家庭角色与目前所处的工作岗位角色相冲突,这个冲突带来很多压力,不仅有来自家庭的压力,而且来自职场和社会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性别观念仍然影响着现在的就业,部分用人单位对女性的能力和价值认识有偏差,并且过分夸大生育、养育、更年期对女性就业的负面影响,加剧了女性在就业竞争中的不利处境,大多数女性在如此巨大的压力下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2.2企业家是心理健康的高危人群在2003年"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在对全国3000多名中国企业经营者的调查当中,87.4%的企业经营者感到"压力很大"[2]!与工作压力大相关的一系列生理与心理症状在不少企业经营者身上出现,有关症状的比重依次是:"烦躁易怒(70.5%)"、"疲惫不堪(62.7%)"、"心情沮丧(37.6%)"、"疑虑重重(33.1%)"、"挫折感强(28.6%)"和"悲观失望(16.5%)"[2].根据《中国企业家》杂志针对中国企业家阶层"工作、健康及快乐调查"的结果显示:有高达90.6%的企业家处于不同程度的"过劳"状态[9].高层管理者需要对一个公司或者一个部门进行运筹帷幄,尤其在进行战略决策的制定时,要面对很大的压力和责任。
而且除了要负担管理性的工作以外,有的还要负担部分业务性的工作,这种双重工作带来的压力产生一个交互影响,导致产生更深,更严重的压力。
这些都使得越来越多的管理者感到工作繁忙,筋疲力尽,心理压力过重,负性情绪增加,经常感到孤独,缺乏安全感,对工作产生厌烦,对外界不感兴趣,甚至想"退出社会". 一些与心理健康状况有关的慢性疾病如慢性胃炎、高血脂症、神经衰弱等在高层管理者中有较高的发病率,而且患病比重呈上升趋势[8].2.3白领阶层心理健康问题"恶化"表3白领心理健康状况以上数据都充分说明了白领们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白领们都是企业的技术骨干和人力资本中的中流砥柱,为了在激烈竞争中不至于失业,需要不断地学习,承受很多的压力。
而且大多数企业为了取得成本竞争优势,大都节省人力资源成本,使每个员工都超负荷的工作。
过度的工作压力引起员工烦躁、焦虑、忧愁,工作效率降低,合作性差、缺勤、频繁跳槽等等各种反应以及人际关系的紧张,更加剧白领心理健康问题的"恶化".2.4普通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最为严重表4不同层次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表4指出了企业中不同层次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普通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最为严重。
这可能是因为工作的性质和内容决定的,普通员工一般都是从事低技能的工种,长时间高度集中精力干一件事情,很容易疲劳;而且生产中的安全问题也让他们过度地担心、紧张,以及不断变化的考核标准等,给他们的心理和生理上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心理上表现最多的是厌倦、易怒、难以放松、焦虑、忧郁和情绪低落;生理上也伴随出现肩膀痛、背痛、颈部疼痛以及疲惫感以及肠胃不适等症状。
而绝大多数的企业和员工之间的沟通都有障碍,非正式组织的存在,使得普通员工能够通过群体内的沟通来表达自己的挫折感和满足感,从而稍微缓和普通员工不满情绪的继续发展。
然而一些非正式组织的存在不利于组织内正式沟通的实现,员工团队协作性大打折扣,使得员工满意度和成就感降低。
2.5企业中的独生子女员工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2005年员工心理健康调查表明,各年龄层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百分比为:80年代(31.7%),70-74年(25.4%),75-79年(29.9%),60年代以上22.7%,80年代及以后出生的人心理健康问题更严重。
[6]从80年代开始,社会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信息量的飞速膨胀影响了这一代人的成长,使他们与70年代出生的人在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价值追求等方面有明显的不同,他们崇尚自由,不喜欢被束缚,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
这批人进入社会,表现出来的就是频繁跳槽,流动性大,没有责任心,工作协调能力差,抗压能力相对较弱等。
又正赶上中国年轻化的浪潮,70年代出生的人的管理生涯才开始,可能他们会在管理岗位上呆15年或25年,而80年代出生的人参加工作才很短时间,获得晋升很不容易,导致他们更加浮躁。
3.从管理模式来看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管理模式。
从以下资料里,我们不难看出,管理模式对员工心理健康的影响。
据美国一些研究机构调查:每年因员工心理压抑给公司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3050亿美元,超过500家大公司税后利润的5倍[7]!英国的研究显示,每年由于压力造成的健康问题通过直接的医疗费用和间接的工作缺勤等形式造成的损失达GDP的10%[8].而在中国,据业内人士估计:职业压力带给企业的损失每年至少在亿元人民币以上[7].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更多地是采取任务管理模式,对员工的情感关注不够,使部门员工的情感需要得不到应有的满足,导致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压力很大、缺勤率、离职率、事故率高、人际关系紧张等。
随着对员工心理健康与企业效益之间关系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人本管理模式,采取内部心理咨询师、外部专业机构协助和心理培训等方式帮助员工缓解工作压力、改善工作情绪、提高工作积极性、增强员工自信心、有效处理同事/客户关系、迅速适应新的环境、克服不良嗜好等,并且使企业在节省招聘费用、节省培训开支、减少错误解聘、提高组织的公众形象、改善组织气氛、提高员工士气、改进生产管理等方面获得很大收益。
一项研究表明,企业为EAP投入1美元,可节省运营成本5至16美元[7].4.工作时间是衡量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中国企业家》杂志针对中国企业家阶层"工作、健康及快乐调查"的结果显示:目前有高达90.6%的企业家处于不同程度的"过劳"状态,每周工作时间65小时,其中高达92.3%的企业家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9].中外管理调查:经理人职业枯竭调查报告,其中有43.75%的经理人每天工作10~12小时,其中25.67%感到持续精力不济、极易疲乏,对疾病抵抗力下降[15].长时间的工作会引起生理、心理和行为的系列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