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集中供热系统的运行调节
集中供热系统的运行调节技术分析

能耗主要 由水泵运行功率决定 , 其计算公式如下 引:
Ⅳ () 2
式 中,r J为实际工况下循环水泵的电耗功率 ; 『 、 L为设 计工况下热网体积流量 ; 日为设计工况下的系统 压力损 失 ; 为水的密度 ; 为相对流量比; 为循环水泵效率 。 I p G _ ’ 7 由公式( )可以看 出水泵 的电耗 功率与相对 流量 2
在运行管理 中不加 以重视 , 也不 会达到理 想的节能 效
1 2 网路输送能耗公 式 .
供热调节 的主要 原则是 在 保证 网路 供 热量 一 定 及运行稳定 状态 下 , 网路 的输送 能耗 最少 。 网路输 送
果 。采取科学合理 的调 节方法 , 可以使热 用户 的散 热 设备散热量 随着 热负荷的变化 而变化 , 免热用 户室 避 温过低或过高 , 实现节能降耗 目的…。
T HE ECHNI T CAL ANALYS S oF THE ERATI I oP oNAL REGI AT ON Ⅱ, I T HE YS S TEM OF s RI DI T CT HEATD G
G N eqn JA G H n — n , G O S e g i O G K —i , I N o gf g U hn  ̄ e a
( oeeo iiE g ,otesPt l m nv , el gagD qn 6 38 C ia Clg f vl ni N r at eoe U i.H injn aig13 1 ,hn ) l C . h r u o i
Ab ta t Aln t e d v l p n fd src e tn sn s n o r c u ty, ne g o s r a s r c : o g wi t e eo me to itith a g bu i e s i u o n r e r y c n e v — hh i to smo e a d mo ev l e n e o e a in lr g lto fh ai g s se i n fman f co st f i n i r n r au d a d t p r t a e u ain o e tn y tm so e o i a t r o a- h o
浅谈集中供热系统运行调节方式

Q
0. 48
2 . 供 暖 系统 的放 水 当供 暖 系 统 停 止 运 行 后 ,可 在 进 行 .1 3
锅 炉 放 水 的 同 时 , 行 锅 炉 房 内部 管 路 放 水 , 后 放 室 外 管 网 进 然
-
3 O
2 4
-
O. 6 5 0. 7 6
0.4 7 O盘 1 O馏 9 0. 6 9
变 流 量 的 质 调节 ; 间歇 调 节 , 变 每 天 供 暖小 时数 。 ④ 改
其 中量 调 节 阶段 改 变 流 量 的 质 调 节 是 从 节 能 角 度 考 虑 , 但 容 易 造 成原 设 计 系 统 产 生 水力 失 调 的问 题 。故在 本 设 计 中 ,
撑 、 吊架 是 否 稳 、 好 ; 网保 温 层 和 保 护 层 是 否 完 好 ; 网 完 管 管 连 接 部 分 是 否严 密 ; 网 的 输 水 装 置 是 否 正 常 、 管 良好 ; 网 中 管 的 阀 门和 压 力表 是否 I作 正 常 。 : 地 下管 线 巡 线 检 查 的 内容 : 沟 和 检 查 井 是 否 完 好 , 否 地 是
炉房供热而言 的, 由热 源 、 网 和 热用 户组 成 。 热
2
在 热 能 工 程 中 ,热 源 是 泛 指 能从 中 吸取 热 量 的任 何 物 质 、
装 置 或 天 然 能 源 。供 热 系 统 的 热源 是 指 供 热 热 媒 的来 源 。由热
源 向热 用 户 输 送 和 分 配 供 热 介 质 的 管 线 系 统称 为热 网 。 用 集 利 中供 热 系 统 热 能 的用 户 称 为 热 用 户 。 如 室 内供 暖 、 风 、 通 空调 、
直 接 连 接 热 水供 暖 系统 供 热 质 调节 的 热 网 水 温 ( ) 节 调
城市集中供热运行调节的方法分析

中图分类号: T U 9 9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1 6 7 4 - 0 90 2 3 1 - 0 1
城市 集 中供热 作为 我 国北 方 冬季供 热 的 管 道直 径大小 已经 确定 ,其 中供 水 流量 将与 同的阶 段 ,然后 在不 同的 阶 段通过 改变 循环 种 主要 形式 ,就 是指将 蒸汽 或者 热水 作 为 电机 转 数成正 比关 系 ,电能 的消 耗 则与 电机 流量的 方式 进行 。具 体来 说就 是 在室外 温度 热 媒 ,采 用一 个或 者几 个热 源通过 热 交换 站 频率 的 三次 方成正 比 ,从大 量资 料 中查 得 电 较高的 时候 ,供 热 网路里 采用 较小 的流 量 , 以 及热 管 网 ,向城 市的 各个 区域 的用 户提供 源频 率 与电机转 数 的关 系式 如下 : 而室外温 度 较低 时 ,要增加 流 量以 保证 供热 热 能 的 方式 … 。城 市集 中供热 代 替原 来 的分 n =6 0 f( 1 一S n) / P 网路 较 大 的 流 量 。注 意 在 每 一 个 阶 段 内 ,
陈瑞 ( 长春市热力 ( 集 团)有限责任公 司 吉林长春 摘
1 3 0 0 2 2 )
要: 集中供热是我国北方冬 季取暖. 供热的最主要方式。 而集中供热的主要 目的就是维持室内的温度适宜, 并H保证建筑物失热与供热始终处
于平衡状态, 同 时还要最大程度地避免热量的消耗与浪费。 经过几十年来的不 断探索与 努力, 我国 城市集中 供热工程已经有了 很大的发展与进步, 由 于我国北方大多 数城市气温非常低, 气候也会 出 _ 观不同 程度的波动与变 化, 所以在城市集中供热运行期间, 一定要根 据室外温度等气 候 因素的变 化
第七章 集中供热系统

4.在利用低位热能方面,开式系统比封闭系统要好。
第二节 蒸汽供热系统
蒸汽供热系统主要应用于工业区,也有向热水供应 和通风、供热用户服务的。它根据供汽管不同分为单管 式和多管式(不同蒸汽压力不同管)
第七章 集中供热系统
集中供热系统的分类: 1、根据热媒不同,分为热水供热和蒸汽供热两种。 2、根据热源不同,主要可分为热电厂供热系统和区 域锅炉系统,还有地热、余热。 3、根据供热管道不同,可分为单管制,双管制和多 管制系统。
第一节 热水供热系统
热水供热系统主要采用两种形式: 闭式系统:该系统热网的循环水仅作为热媒,供给热用 户热量而不从系统中取出热水使用。 开式系统:该系统热网的循环水部分或全部从热网中取 用,直接供应给用户。
三、热水供应热用户与热网的连接方式
在闭式系统中它是通过表面换热器(水-水)实现热量传 递的,主要有如下形式:
1.无储水箱的连接方式(图7-1f)。 这种方式常用于住宅和公用建筑。
2.装设上部储水箱的连接方式(图7-1g)。
这种方式常用于浴室和用水量很大的企业。
3.装设容积式换热器的连接方式(图7-1h) 这种方式一般宜用于对热水要求较高的旅馆或住宅中使 用。
②用户系统与热水网路连接的接口形式(图7-1)。
1.无混合装置的直接连接(图7-1a)
2.装水喷射器的直接连接(图7-1b)
采用热水网自身循环水的压差产生喷射器作用,汲取回 水管的低温水与热水网的高温水混合,使混合后的水达 到用户系统的要求。
3.装混合水泵的直接连接(图7-1c)
当热水网的供、回水压差较小,不能满足水喷射器的 工作要求时,采用混合水泵代替水喷射器的方式。
县城集中供热管理办法

县城区集中供热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城区集中供热是现代化城区基础设施之一,对于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改善人民生活有着重要作用.为积极推行城区集中供热和加强供热管理,维护供用热双方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县城规划区范围内的集中供热管理。
凡在本县城规划区内进行集中供热规划、设计、建设、生产、经营、使用、安全管理、安装维修等活动,均应遵守本办法.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城区集中供热,是指供热单位利用区域集中供热锅炉房,通过热网向用户供热的行为。
第四条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是本县城区集中供热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称供热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城区集中供热行业管理工作。
县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同供热主管部门做好城区集中供热管理工作.第五条城区供热要发展集中供热,建成区范围内一律不准新建供热燃煤锅炉。
鼓励集中供热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引进、开发和推广应用。
第六条鼓励社会投资者依法建设城区集中供热设施和从事城区集中供热的生产经营活动.第二章规划建设第七条城市集中供热规划由县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城区总体规划组织编制,报经县政府批准后,由供热管理部门组织实施。
城市集中供热规划,应当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集中供热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合理配置热源、热网、统筹安排、分期实施。
第八条新建、扩建、改建城区道路应当依据城区集中供热规划同时设计和敷设供热管网。
第九条城市供热建设资金,采取国家投资、政府自筹、银行贷款、利用外资和受益单位缴纳“入网费”等多种渠道筹集。
第十条城市建设要积极发展集中供热,要按规划,有计划地统一建设热源,统一敷设热网。
第十一条在集中供热管网覆盖的城区,严禁新建燃煤锅炉。
第十二条在城区热网覆盖不到的地区,应允许建设燃油、燃气和电锅炉。
严禁建设各种燃煤锅炉,以防超标排污,污染环境.第十三条城区集中供热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实行招投标制度,确定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
开封市集中供热管理办法

开封市集中供热管理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开封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8.12.28•【字号】开封市人民政府令第3号•【施行日期】2019.03.01•【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正文开封市人民政府令第 3 号《开封市集中供热管理办法》已经2018年12月25日市人民政府第6次政府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9年3月1日起施行。
市长2018年12月28日开封市集中供热管理办法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和建设第三章供热和用热第四章设施保护第五章监督管理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供热和用热行为,维护热用户、热源单位、供热单位的合法权益,节约能源,促进供热事业可持续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集中供热的规划、建设、生产、经营、服务、使用和设施保护,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集中供热是指由热源单位生产的热水、蒸汽通过供热系统向热用户提供生产和生活用热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热生产企业,是指为热经营企业提供热能的热源单位。
本办法所称热经营企业,是指利用热生产企业提供或者自行生产的热能从事供热经营的单位。
本办法所称热用户,是指从供热系统获得热能的单位和个人。
第四条集中供热应当遵循统筹规划、节能环保、优化配置、规范服务、保障安全的原则。
第五条市城市管理部门负责本市集中供热管理工作。
县、祥符区人民政府确定的供热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集中供热管理工作。
发展改革、城乡规划、城乡建设、城市综合执法、国土资源、财政、工业和信息化、环境保护、质量技术监督、安全生产监督、价格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集中供热管理工作。
第六条市、县、祥符区人民政府应当将集中供热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第七条市、县、祥符区人民政府及其供热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通过招标、竞争性谈判等竞争方式选择热生产、经营企业,实行集中供热特许经营制度,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集中供热设施的建设和运营。
关于集中供暖系统中各换热站的运行调节与管理

关于集中供暖系统中各换热站的运行调节与管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其中集中供暖系统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就是我国科学技术得到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集中供暖系统中各换热站的运行调节与管理问题也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消费者的广泛关注。
本文主要对集中供暖系统中的各换热站的运行调节与管理进行探讨分析。
标签:集中供暖系统;换热站;运行调节;管理一、供热系统初调节与运行调节系统流量调节分为初调节和运行调节两种:初调节是将各热用户的运行流量调配至理想流量,主要解决系统水量分配不均问题。
供热系统流量的运行调节,是指当热负荷随室外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时,为实现按需供热,而对系统流量进行调节,主要目的是消除系统热力工况的失调。
在热力管网出现热力、水力失调时,国内通常采用大流量小温差运行方式解决,即更换大功率水泵或者增加水泵串联的台数,以此来提高系统循环水量。
然而事实上,大流量、小温差的运行方式并没有从根源上解决供热管网的热力失调问题,造成的能源浪费有增无减:1、循环水泵流量增加,电动机的功率则按三次方速度增加,从而电费增加;2、增加流量,必然要增大板换的传热面积;3、供热管网主干线的管径需要加大;4、致使供热系统调节性能变坏。
因此,大流量运行方式是一种原始而简单的调节热力失调方法,对供热系统的节能运行是不利的。
二、集中供暖系统中各换热站的运行和管理发展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由原来那个科学信息技术落后的国家实现了向科学信息技术大国的转变,我国自控技术已经在集中供暖系统中各换热站的运行调节与管理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自控技术已经实现了无人值守管理站,大大地提高了调控的速度和减轻了劳动力。
尽管如此,我国在集中供暖系统中各换热站的运行调节与管理方面在许多地方都还存在着很大的缺陷,所以,我们应该加快我国集中供暖系统中各换热站的运行调节与管理的发展和应用。
三、集中供暖系统中各换热站的运行调节与管理相关问题1、需要完善信息技术在集中供暖系统中各换热站的运行调节与管理的应用。
第七章--集中供热系统的运行调节

采用热量调节法,其供热调节曲线如图7-4 所示。
n 24 tn tw tn tw
h/d
tw --间歇运行时某一室外温度,℃;
t w --开始间歇运行时的室外温度,℃。
随助t调w↑节,n措↓。施可。作为在供暖初期和末期的一种辅
六、间接连接热水网路的供热调节
间接连接的热网,由于加热热媒是通过一 级网路与换热器连接,而被加热热媒通过 二级网路与散热器连接
G0 Gh G
G0c 1 Gh cth (G0 Gh )ctg
可得设计工况的混合比: u Gh 1 tg
G0 tg th
在用户阻力系数S不变的情况下,u u ,由此可得
1
tn
1 / 1b
ts Q
(twLeabharlann 0.5tj)Q2
tn
1 / 1b
ts Q
0.5tj Q
tw 1 tg --网路与用户系统的设计供水温差。
此式即为供暖系统供热调节的基本方程式。
Q tn tw tg th 2tn 1b G tg th
tn tw tg th 2tn 1b
tg th
式中分母的数值,均为设计工况下的已知参数。 在某一tw下,要保持tn不变,则涉及三个联立方 程,四个未知数 tg ,th ,Q,G ,因此,需引入一 个条件才能求解。
由此可绘制质调节水温曲线 tg,th
1 f (Q )或1 f (tw ), 2 f (Q )或 2 f (tw )
1
如图7-2中的曲线2和曲线3。
2 3
tw
二、量调节
只改变网路供水量G,不改变网路供水温度tg。
将代入供热调节基本方程式,可得量调节基本 计算公式
th
2t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④:
④-③:
g t g t n t s Q
h t h t n t s Q
1 / 1b
0.5t j Q
0.5t j Q
1 / 1 b
0.5(t 式中 t s --用户散热器设计平均温差; g t h 2t n ) --用户设计供、回水温差。 t j t g th
1.定义 在供热过程中,对热水供热系统进行的运行调 节,称为供热调节。 为什么温的均匀性问 题,但不能保证各热用户室温在整个供暖期都 能满足设计室温要求。 t n f (t w , G, t g , Q1 ) Q1--建筑物耗热量(热负荷)
1 / 1 b
1 t t w g --网路与用户系统的设计供水温差。
由此可绘制质调节水温曲线
如图7-2中的曲线2和曲线3。
tg,th
1 2 3
1 f (Q )或 1 f (t w ), 2 f (Q )或 2 f (t w )
tw
二、量调节
随tw↑tn↑;G↑tn↑;tg↑tn↑;Q1↑tn↓。
2.供热调节的依据 供暖热负荷是集中供热系统最主要热负荷,甚 至是唯一热负荷,因此,通常把Qn=f(tw)作为供 热调节的依据。 3.供热调节的目的 使供暖用户的散热设备的散热量与用户热负荷 的变化规律相适应,以防止出现室温过高或过 低的现象。 供热调节主要是解决:供热质量和供热经济性。
tn tw n 24 tn tw
h/d
tw --间歇运行时某一室外温度,℃; --开始间歇运行时的室外温度,℃。 tw 随tw↑,n↓。可作为在供暖初期和末期的一种辅 助调节措施。
六、间接连接热水网路的供热调节
间接连接的热网,由于加热热媒是通过一 级网路与换热器连接,而被加热热媒通过 二级网路与散热器连接
质量--流量优化调节
间歇调节
热量调节法
一、质调节
只改变网路供水温度,网路循环水量不变 ( G =1)。 特点:管理简单,操作方便;网路水力工 况稳定;但电耗大 。 目前应用最多的一种调节方法。
1.无混合装置的直接连接的热水供暖系统
g t g , h t h
将补充条件 G =1代入供 暖调节基本方程式,可得
1 / 1 b
Q 1 t g t n t s
0.5
t j
Q
Q
2 t h t n t s Q
1 / 1 b
0.5
t j
2.有混水装置的热水供暖系统
Q 1 t n t s
1 / 1 b
0.5t j t w
Q t g t n t s
1 / 1 b
0.5t j Q
Q t h t n t s
1 / 1 b
0.5t j Q
⑵网路供、回水温度 ①任一工况的混合比:
②根据在设计工况下的 流量平衡和热平衡方程式
Gh u G0
Gh G G0 c 1 Gh ct h (G0 Gh )ct G0 g
4.热水网路在稳定运行工况下,若忽略 网路沿途热损失,可认为
Q2 Q3 Q1
二、实际运行中的热平衡方程式
在保证室内计算温度tn条件下,可列出对 任一室外温度tw与上述相对应的热平衡方 程式,即
Q1 Q2 Q3
Q1 qV (t n t w )
Q2 F ( t g th 2 Q3 Gc t g th / 3600 1.163G (t g th ) tn )
供热规模较大的供热系统一般可分为三阶段 改变循环流量:G=100%、80%、60%,对 应的循环水泵扬程分别为100%、64%、 36%,循环水泵电耗分别为100%、51.2%、 21.6% 供热规模较小的供热系统一般分两阶段改变 循环流量:G=100%、75% 靠多台水泵并联组合实现
1.无混水装置的热水供暖系统
第二节 供热调节的基本原理及计算公式
供暖调节的主要任务:是维持稳定的供暖 房间室内计算温度tn 。
tn Q3 Q2
Q1
一、设计条件下的热平衡方程式
下,建筑物供热设计热负荷 Q1 1.在 t w
q V (t n t w ) Q1
下,散热器向室内的散热量Q2 2.在 t w t g th K F (t p. j t n ) K F ( Q2 tn ) 2 由于散热器属于自然对流放热,则
供热调节基本方程式分为一次网热平衡和二次 网热平衡 忽略管网热损失和换热器热损失
Q1 Q2 Q3,2 Qh Q3,1 Qh K h Fh t p Q3,1 G1C 1 2
Kh—换热器传热系数; Fh—换热器传热面积; G1—一次网流量。
对于间接连接,常用的调节方式为:一级 热网和二级热网都采用质调节;一级热网 采用量调节,二级热网采用质调节。 二级热网供回水调节公式
由此可绘制水温质调节曲线。
tg,th
1 2 3
g f (Q )或 g f (t w ), h f (Q )或 h f (t w )
如图7-2中的曲线1和曲线3。
tw
2.带混合装置的直接连接的热水供暖系统
喷射器或混合水泵
1 t g , 2 t h
⑴供暖用户供、回水温度
g g
t h 2t n 2t n th
1 b 1 b
G
t g th t g th
此式即为供暖系统供热调节的基本方程式。
t g th t n t w t g t h 2t n Q G 1 b tn tw t t g t h 2t n g th
假如供暖热负荷与室内外温差的变化成正比 (即 q q ),则
tn tw Q1 Q tn tw Q1
实际上q是一个变数,q=f(湿度、风向、风 q q 速、太阳辐射等),取 ,是为简化 问题。
综合上述公式,可得
tn tw Q tn tw
t t
可得设计工况的混合比:
在用户阻力系数S不变的情况下, u
t 1 Gh g u t G0 g th
u ,由此可得
1 t n t s Q
1 / 1 b
0.5t j )Q (t w
0.5t j Q
2 t n t s Q
经常性调节
4.集中供热调节的方法 ⑴质调节:改变网路的供水温度 ⑵量调节:改变网路的循环水量 ⑶分阶段改变流量的质调节:把供暖期按室外 温度分成几个阶段,在每个阶段流量不变,并 改变网路供水温度。 ⑷质量--流量调节:根据供暖系统热负荷的变化, 同时调节循环水量和供回水温度。 ⑸间歇调节:改变每天的供暖小时数 ⑹热量调节:热量计量调节
)Q (1) t g th (t g th
1 b 1 b n n
t g th Q t g th
g g h h
(3)
t t 2t Q t t 2t
2t n )Q 1 / 1b (4) (2) t g t h 2t n (t g t h
1 / 1 b
Q
Q 2 t h t n t s
0.5t j
Q
1 t t w g
--网路与用户系统的设计供水温差。
如图7-3中的曲线1和曲线3。
tg,th
1 2
3
tw
五、间歇调节
在供暖初期或末期室外温度较高时,不改变网 路的循环水量和供水温度,只改变每天的供暖 小时数。 每天工作的小时数n,可按下式计算:
1 b
⑵改变网路流量(量调节), t g t g ⑶分段流量的质调(质量-流量调节),每段的
⑴改变网路供水温度(质调节),G 1
G const
⑷每天供暖小时数 (间歇调节) ,G
tg t g
1
,
第三节 热水供暖系统集中供热调节方法
质调节
量调节 分阶段改变流量质调节
1 b
式中分母的数值,均为设计工况下的已知参数。 在某一tw下,要保持tn不变,则涉及三个联立方 程,四个未知数 t g , t h , Q, G ,因此,需引入一 个条件才能求解。 所谓引进条件,就是选择调节方法。可能选择 的主要调节方法有:
t g th t n t w t g t h 2t n Q G 1 b t t g t h 2t n tn tw g th
th 2 18 (95 70 2 18)(18 (2) )1/10.3 95 43.4C
[例]已知热水供暖系统的供水温度为 t n 18 ℃,采用量调 9 ℃, tw 95/70℃, 节,当 t w 2 ℃时,求 t h 和G ?
2.初调节的目的 就是在供热系统正式投入运行之前,把各用 户的实际流量调整到与设计流量基本相符。 主要是解决:热力工况的水平失调(流量分 配不均,冷热不均)。 3.调节方式 在各热用户入口处,用流量调节装置进行调 节,如手动流量调节阀、平衡阀、调配阀及 流量孔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