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沪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沪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一年级第一学期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涉及《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行稿)》中“基本内容”的“数与运算”、“方程与代数”、“图形与几何”、“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的部分内容,“拓展内容”的“式的相等与不等”等内容。

一、本册教材的具体内容

1、基本内容

(1)数与运算

①数的认识与表达:10以内的数(课本第4~16页);20以内的数(课本第38~41页);比一比(课本第17~18页)。

在这些章节中,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景对周围熟悉的物体实施对应、分类、计数,学会先从多基数、序数的角度来建构数的概念。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环境出发,经历“具体——表象——抽象”的过程,最后达到抽象出数的模型的目标,会数、会读、会写20以内的数,经历从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把握实物的多少到把握数的大小的过程,并能用数来认识和表达交流周围生活中发生的相关情景。

②数的运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课本第21~36页);20以内数的加减法(课本第42~44页、第46页)及“整理提高”中有关部分。

在这些章节中,学生结合生活中的情景引入、建构加减法的数学模型,扩展加减法运算的实际含义,探究不同的算法,鼓励算法个性化,重点探究并掌握20以内数的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两步计算方法。学生在实际情景中探究加法的交换关系、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加数与和的关系、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关系。

(2)方程与代数

在10以内数的加减法,2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有关章节中,学生通过所提供的情节初步学会在含有()、□的算式中填写合适的数。

(3)图形与几何

物体的形状(课本第49~51页);分彩色图形片(课本第53页)。

学生通过观察和收集周围环境中熟悉的物体,如各种罐头、方糖、盒装饼干、玩具积木块等,并通过动手操作(触摸、推、滚)积累对平面与曲面、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的经验,并按经验对上述几何体进行分类,获得初步的认识。

学生通过画物体的表面与玩彩色图形片积累对正方形、长方形、圆、三角形

的经验。

(4)数据整理概率统计

学生在分类、计数、记录过程中学习如何收集数据,初步经历分类计数的过程。

2、拓展内容

比较(课本第55~56页)。

在前几章的学习中,学生已有了数大小比较的经验,此课是将这些经验迁移扩大至20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数与式的比较、式与式的比较。

二、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数出20以内实物或图形的个数;

2、认识符号“<”“>”和“=”,用符号表示比较的结果;

3、学会用“第几个”表示生活中某些事物的顺序和位置,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4、从合并、添加等情节引入加法,从拿走、去掉等情节引入减法,知道加减法各部分名称;

5、探索20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笔算的方法,并正确计算;

6、熟练口算20以内加减法;

7、知道混合运算顺序。

8、口述实际问题的题意,根据四则运算的含义列式解答用文字叙述的一步计算实际问题,结合生活实际口头提出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9、知道数源于计数,结合数的大小比较渗透对应思想,结合加、减法认识,渗透集合思想;

10、初步学会在()、□中填写要求的数。

11、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过程与方法】

1、结合现实素材抽象出0-20各数,感受0~20各数的意义,能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大小,初步建立数感。

2、能按一定的顺序整理和记忆: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想10以内的数的组成、分解,想10以内的加减法的得数,想20以内进位加法的得数。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4、能简单地、有条理的思考2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简单应用。

5、通过拼、摆、画、想各种图形,感受和描述各种图形的特征,对几何形体的分类,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6、能根据事物的同一类型的特点把一些事物分类。

7、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自已探究、实践活动等活动,发展学生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8、通过数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对应、统计等数学思想方法。

9、初步学习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发展数学意识。

10、培养学生利用学具探究算法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鼓励学生交流自己的算法,并加以比较。

【情感与态度】

1、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

⑴会看。会看数学书,能在书上找到要学习的内容。

⑵会听。能听懂老师和学生的讲话,能边听、边想。

⑶会想。能根据一些信息想出数学问题;会根据数学问题,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⑷会说。能把自己想的说出来,会说三句完整的话。

⑸会用。会用学具学习一些数学内容。

⑹会做。会做数学作业,书写规范,格式正确,认真细心,能自己出题自己做,能检查。

⑺能讨论。能与同学讨论数学问题。

⑻能评价。能作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

2、在合作交流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思考,争取发言,尊重别人,认真听他人发言,有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3、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美德。

4、爱护学具、文具、数学书、作业本、书包,养成勤学习、有条理、讲究美的好习惯。

5、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感受用数学的乐趣,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6、受到关心集体、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等思想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健康发展。

三、本册教材的重点、难点教学内容

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四、具体的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5、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6、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学情分析: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本册教材的学习内容是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基础,应该注意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多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与同伴交流的乐趣,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校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学生在教室里学习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因此最初一个月的学习也是小学生的“学习准备”阶段。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除了要掌握书本上的知识以外,教师还应注意,让学生们逐渐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单元 10以内的数

单元结构图:

10以内的数

分一分数一数比一比几个与第几个数射线

分物品分图片比多少比高矮

单元名称:10以内的数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按颜色、形状、大小等不同标准对物品和彩色图片进行分类和正确计数,并能简单口述分类的

理由和过程。

2、会根据实物或实物图正确数出1~10物体的个数,并会用学具或数字表示,学会正确书写10以

内的数。。

3、在具体场景中初步感知对应的思想。

4、通过看、听、摸确定声音的次数和物体的个数,并用各种方法记录下来。

5、知道5和10关系,认识零的意义。

6、会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数的表达。

7、能用红蓝双色片摆出数的各种分拆,会统计和记录红蓝片的数目,写出10以内数的分拆。对投

掷的结果进行猜测,初步感受投掷结果的可能性。

8、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大小、高矮,初步认知“多、少、一样多”的含义;会叙

述比较的结果;认识“〉、〈、=”号,并会表示自然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会书写不等号和不等式。

9、会用数学语言表述几个和第几个,理解和区分含义。

10、认识数轴的正半轴----数射线,会在数射线上标数。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建立实物数数与数字符号表示数的关系的模型。

2、在计数活动中,培养学会上对个数进行多种形式表达的能力。

3、从发展多元智能出发,培养学生的听着数、摸着数的多方位思考计数能力和相互合作能力以及语

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判断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保持学习的好奇心。

2、能在愉悦的数数活动中,积极参与数学学习。

3、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

4、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体验数学课程的人文价值。

5、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养成认真倾听,大胆发表意见,坚持不懈的好习惯。

6、学会表达、学会沟通,了解数字的起源、古代计数方法,感受我国数学家契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7、了解正确的读写姿势与健康的关系,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

8、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社会秩序,注意公共安全的意识。

单元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重点:1、能按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并正确计数。

2、10以内数的表达。

3、比较物体的多少、大小和高矮,并会对比较的结果进行表述。

难点:1、6~10物体个数的计数。

2、5和10的关系。

3、0的意义。

课题:说一说

教学内容: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一学期P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从基数(即集合中元素的个数)的角度认识10以内的数。

2.初步养成对个数进行正确规范的口头表达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场景数数。

学会表达、学会沟通,了解同学、熟悉环境是学习生活的必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在愉悦的数数活动中,积极参与数学学习。

爱护学校,热爱学习,友爱同学。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场景,能较完整地对个数进行口头表达。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场景,能较完整地对个数进行口头表达。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课前2分钟:指导学生做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信息交流

1、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你们已经是一年级的学生了,从今天起,我将和你们一起在这个教室里学本领,长智慧。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我们的教室”(出示课题)。

2、说说教室里的物品

【民族精神教育】以“我们的教室”为主题,让学生尝试用数学语言来介绍教室里的物品。通过用数学语言对教室环境的描述,让学生感受良好的学习环境,珍惜学习的机会。

师:在我们的教室里有许多物品,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在表述时,教师要注意倾听并及时加以纠正。)

3、说说小胖教室里的物品

师:我们的教室里有许多的物品(举例),那么小胖教室里有些什么呢?谁愿意向大家介绍?

二、自主探究

(一)1~5的认识

1、认识“1”

(1)说说教室里的“1”

师:看一看,我们教室里那些物品只有一件?

(2)用代替物表示“1”

师:教室里有一只三角柜(讲台、投影仪)可以怎样表示出来?(可以用一片双色片、一根小棒、一个三角形……表示)。那么,现在老师手中的一盒粉笔又可以怎样表示?

(3)请学生说说一片双色片还可以表示什么?

师:凡是只有一件物品的,我们都可以用一片双色片来表示,也可以用(根据学生的实际举例)表示。

(4)用抽象的符号表示“1”

师:一只三角柜,除了用刚才我们讨论的用学具或图形表示以外,还可以怎样表示?

(学生能讲的就让学生讲,学生讲不出的教师告诉学生:可以用中国数词“一”来表示,还可以用阿拉伯数字“1”来表示(板书)。)

(5)讨论:数字“1”可以代表什么?

(6)讨论:“1”像什么?

教学:像根小棒1、1、1。

(7)小结

师:表示一件物品的方法有好几种,(举例),你喜欢哪一种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表示。

小胖教室里哪些物品只有一件?怎样表示呢?

同桌相互说一说,交流汇报。

2、2~5的认识

(1)以小组为单位,说说桌上、讲台上以及教室里物体的个数。

(2)想一想:可以怎样来表示这些物体的个数?用数字又怎样表示?用学具怎样表示?

(3)小组交流。

(4)讨论:数字“2”可以代表什么?数字“3”可以代表什么?……

(5)讨论:2、3、4、5分别像什么?

教学:像只鸭子2、2、2;

耳朵耳朵3、3、3;

像面小旗4、4、4;

秤钩秤钩5、5、5。

(6)小结

师:不管有几件物品,还可以用中国数词或阿拉伯数字“几”来表示,我们都可以用几个学具表示。

(二)6~10的认识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小胖教室”情景图中的信息。

2、每个小朋友挑选自己喜欢的物品,说说怎样表示它的数量。并用学具来摆一

摆。

3、小组交流。

4、小组交流:数字“6、7、8、9、10”分别可以代表什么?

5、讨论:

6、

7、

8、

9、10分别像什么?

教学:像个哨子6、6、6;

像把镰刀7、7、7;

像个葫芦8、8、8;

6字倒写9,9,9;

1加0,10、10、10。

4、交流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习题集《说一说》

板书设计:说一说

1 2 3 4 5 6 7 8 9 10

教学反思:

课题:分一分

教学内容: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一学期P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对熟悉的物体进行分类,并能说明分类理由。

2、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初步的分类能力。

【过程与方法】

按功能分类并给予标记,并会按形状、颜色、大小、形态等进行分类

并计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鼓励学生能够多角度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

2、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

3、学会安全使用学习用品。

教学重点:按一种标准(颜色、大小、形状等)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按一种标准(颜色、大小、形状等)进行分类。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课前2分钟:指导学生做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出示小胖的书桌(堆满书、本子、铅笔、玩具……)。

师:就要开学了,小胖的书桌乱七八糟,书包还没整理好,谁来帮助他?

生:(铅笔、尺、橡皮放入铅笔盒,本子,书、垫板、铅笔盒放入书包)

师:剩下的玩具汽车盒足球怎么办?

生:(放到玩具棚里)

2、师小结:把具有相同特征的物品放在一起就是分类,我们要把自己的物品

分类摆放,不能像小胖那样随便乱放。

【生命教育】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学习用品要分类整理,不随便乱放的良好生活习惯。

二、探究学习

1、观察图1

左边的菊花图,理解图意后问:图上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怎样?

教师先示范说,然后学生跟着说。

(引导学生注意倾听老师的表述,并尽可能完整回答:按颜色分,分为4盆橘红色的花和2盆黄色的花。)

2、右边的球图,请学生观察后思考:按什么分?分的结果怎样?

(强调先观察,找出分类的标准后再分一分:按功能分,4只篮球,4只足球。)3、集体说图2。

数学:一年级上册全部教案(沪教版)

我们的教室 教学内容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一年级第一学期P2~3。 设计意图 入学前的儿童一般已具有“口头数数”、“按物点数”的经验。《我们的教室》这节课就是在按物点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建立实物与学具(代替物)的对应,并进一步学习把物体的个数抽象到数字。因此,整节课的设计可分成“信息交流——自主探究——运用发展”三个层次,力求从教材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向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学生通过数一数、说一说、摆一摆等活动,初步建立实物数数与数字符号表示数的关系。同时,安排大量的学生可以感知的实物数数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知识是有用的,学数学是有趣的。 教学目标 1、会根据实物或实物图正确数出1~10物体的个数,并会用学具或数字表示。 2、初步建立实物数数与数字符号表示数的关系。 3、能在愉悦的数数活动中,积极参与数学学习。 教学重点 计数与表达 教学难点 6~10物体个数的计数。 教学准备 在每个小组的桌上、教师讲台上以及教室周围的墙上布置一些学生熟悉的物品(如:积木等);每个小组一张动物园的情景图,每位学生有10片双色片。 教学过程 一、信息交流 1、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你们已经是一年级的学生了,从今天起,我将和你们一起在这个教室里学本领,长智慧。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我们的教室”(出示课题)。 2、说说教室里的物品 师:在我们的教室里有许多物品,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在表述时,教师要注意倾听并及时加以纠正。) 3、说说家庭的物品 师:我们的教室里有许多的物品(举例),那么你家庭有些什么呢?谁愿意向大家介绍?

(学生通过说一说教室、家庭中的具体物品,既能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能为后续数数作铺垫) 二、自主探究 (一)1~5的认识 1、认识“1” (1)说说教室里的“1” 师:看一看,我们教室里那些物品只有一件? (2)用代替物表示“1” 师:教室里有一台电视机可以怎样表示出来?(可以用一片双色片、一根小棒、一个三角形……表示)。那么,现在老师手中的一盒粉笔又可以怎样表示? (3)请学生说说一片双色片还可以表示什么? 师:凡是只有一件物品的,我们都可以用一片双色片来表示,也可以用(根据学生的实际举例)表示。 (4)用抽象的符号表示“1” 师:一台电视机除了用刚才我们讨论的用学具或图形表示以外,还可以怎样表示? (学生能讲的就让学生讲,学生讲不出的教师告诉学生:可以用中国数词“一”来表示,还可以用阿拉伯数字“1”来表示(板书)。) (5)讨论:数字“1”可以代表什么? (6)讨论:“1”像什么? 教学:像根小棒1、1、1。 (7)小结 师:表示一件物品的方法有好几种,(举例),你喜欢哪一种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表示。 2、2~5的认识 (1)以小组为单位,说说桌上、讲台上以及教室里物体的个数。 (2)想一想:可以怎样来表示这些物体的个数?用学具怎样表示?用数字又怎样表示?(学生可动手操作) (3)小组交流。 (4)讨论:数字“2”可以代表什么?数字“3”可以代表什么?…… (5)讨论:2、3、4、5分别像什么? 教学:像只鸭子2、2、2; 耳朵耳朵3、3、3; 像面小旗4、4、4; 秤钩秤钩5、5、5。 (6)小结

一年级数学上册 合在一起教案 沪教版

合在一起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 巩固加法的含义之一和数的组成。 2. 通过观察,能口述情景图的意思,并列式解答。 能力目标: 1. 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和自己发现问题的学习习惯。 2. 培养学生们的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之一,熟悉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光盘 学生准备——双色片 教学设计: 一、动手操作,复习数的组成。 两个学生为一组,互相摆双色片,练习10以内数的组成。 边摆边说,生1:“我出2” 生2:“我出5” 生1、生2:“2和5组成7”。 二、合作探究,发展新知。 1. 教学光盘出示题1图,先由学生说说第一幅图表示的意思。 (例如:左边有1块绿色的积木,右边有7块黄色的积木,一共有8块积木。) 2. 由学生独立完成,在小组内交流。 3. 请学生仔细观察,这一组题其实就是8的组合,想一想8的组成除了这些以外,还有哪些?动手用红、蓝双色片摆一摆。

4. 独立完成题2,然后在小组内说说你是怎么填的?这题和第1题在填的时候有什么区别吗?(它没有规定哪一种颜色应该先填,所以每一幅图都可以写两个算式。)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 教学光盘出示题3两幅图: 这是动物园里新来的小动物,请学生自己选择其中的一幅图,用前一节课所学的知识看图说故事并写出算式。 2. 在自己准备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从中发现学生间不同的思考角度。 3. 全班交流,进行小结。 (在解决一些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考虑。)

沪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汇总

课题:还缺几个 基础练习: 在□里填数,在○填“>”、“<”或“=”: + 6+ + 7 4+□ > 8 □< 7 +2 5<5 +□ 6 + □< ( )里最大能填几? 9-( ) > 4 ( )+ 2 < 4 5 >( )+3 2 >( )-3 综合练习: 根据题意分拆成两个数和形式,然后填空: 练习一 根据题意分拆成两个数和形式,然后填空:

练习二 利用学具摆一摆,算一算: 综合练习: 练习一 把圈里的三个数加起来,怎样算得快,为什么? □+□+□=□ ++= □+ □+□=□ 课题:加倍与一半 基础练习: 练习一 根据“加倍”或“减半”先画小圆片,再填数。 4 18 练习二 想一想,填一填: 4+4=( ) 8+8=( ) 7+( )=14 ( )+( )

=10 加倍加倍加倍加倍 4 8 7 10 一半一半一半一半 6 16 14 10 综合练习: 填空: 1、2的加倍后再加倍是( )。 2、个位上是1的加倍,十位上的数字是个位上的数字的加倍,这个两位数是( )。 3、比20小5的数再减5后的加倍是( )。 4、小胖有20个苹果,分给小亚一半,小亚有( )个苹果,小胖再把剩下的一半分给小巧,小巧有( )个苹果,这时小胖还剩( )个苹果。 课题:乘火车 基础练习: 做减法想加法: 12-9=( ) 13-7=( ) 16-9=( ) 14-6=( ) 想:9+( )=12 想:7+( )=13 想:__________想:__________ 11-2=( ) 2+( )=11 11-3=( ) 3+( )=11 11-4=( ) 4+( )=11 11-5=( ) 6+( )=11 综合练习: 看题写算式: (1)小胖画了6个★,小明画了3个★,两人一共画了多少个★? 算式: (2)飞走了5只气球,又飞走了7只气球,一共飞走了多少只气球? 算式:

一年级数学上册 零教案 沪教版

零 教学目标: 1.认识0,初步体会零的意义,会正确书写“0”和“6”。 2.培养同学们的想象力、合作、探究能力,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3.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活动,激发同学们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奇怪和兴趣,让同学们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理解0表示的例外含义。 教学难点:掌握“0”和“6”的正确书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0 1.谈话引入(课件出示) 小朋友,小兔欢欢现在肚子饿得咕咕叫,老师给它送去了一盆胡萝卜,请你数一数,盆子里有几个胡萝卜?用几来表示?(课件演示胡萝卜一个个被吃掉后盆里还剩几个?用几来表示?) 盆子里的胡萝卜全被欢欢吃掉了,现在还剩几个胡萝卜?可以用几来表示? 2.揭示课题 “0”表示没有,一个也没有就可以用0来表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零” (板书课题:零) 二、探究0表示的例外含义: (一)0表示没有

1.现在我们上数学课,教室里有许多小朋友,要上美术课了,同学们都到美术教室去了,教室里还有人吗?这时教室里一个人也没有了,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呢? 2.请小朋友们想一下,在哪些情况下可以用“0”来表示? 3.小结:刚才大家举了很多例子说明,零在表示个数的时候,表示“一个也没有”。(二)“0”还可以表示什么? (1)小兔欢欢对我们提了个问题: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上有0? (2)(出示一把尺)这是每个同学都有的一把尺,上面有什么?(刻度)请一 个小朋友指一指0在哪里?我们量东西时要从0开始量,所以0在这里表示什么?(表示起点)(3)这是比赛中用来计时的秒表,当开始计时时要把秒表调到00时00分00秒00,所以0在这里表示什么? (4)请小朋友们看大屏幕,在温度计上面0摄氏度凑巧是水结冰时候的度数。如果温度到了0摄氏度,表明天气非常凉爽,小朋友们就要注意保暖。 (5)小结:零除了在计数时表示没有,还可以表示起点,水结成冰的温度。 4.指导书写 指导写0。(鸡蛋鸡蛋0、0、0。)(稍斜,不能写的尖像水滴。) 指导写6。(哨子哨子6、6、6。) 0和6在书写时要注意,一不小心0会写成6,6会写成0。 三、总结: 今天我们这节课学了“零”。你学到了什么?

沪教版 一年级上册 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知识点 一、认识加减符号 2 + 3 = 5 加数加号加数等号和 5 -- 3 = 2 被减数减号减数等号差 二、加减法的应用:加法:把两部分合并起来,求一共是多 少,用加法计算。减法: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求谁比谁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已知两个数的和 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 三、加减法中的一些规律: 1、一个加数增加(或减少)几,和也跟着增加或(减少)几。 2、一个加数增加另一个加数减少相同的数,和不变。 3、当减数不变的时候,被减数增加(减少)几,差也跟着增加(减少)几。 4、当被减数不变的时候,减数增加(减少)几,差也跟着减少(增加)几。 5、被减数和减数同时增加或减少相同的数,差不变。 四、加减法的类型: 1、不进位加法:12 + 3 = 15 进位加法 5 + 8 = 13 (凑十法) 10 2 5 3 2 10 2、不退位减法:13 -- 2 = 11 退位减法12 -- 9 = 3 (破十法) 10 3 1 2 10 1 3、连加法、连减法:从左往右依次运算。 4、加减混合运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运算: 3 + 8 — 6 = 5 11 5 5、区分箭头和等号: 9+6 (15 )+3 (18)--8 10 9+6 = 8+7 = 10+5 = 20—5 6、计算要熟练准确,并能运用计算的技能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奥数书P37 填填数字:先填只有一个未知数的那一行。P43 按规律填数一:依次加几;依次减几;跳格加或跳格减;前两个数相加得到第三个数。) 五、20 以内各数的认识: 1、能正确数出物体的数量(奥数书P3 数一数)

沪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汇总)

沪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汇总) (时间:90分钟)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60角=______元 89分=______角______分 1元-4角=______角 11元+10角=______元 2. 我会数一数,填一填。 3. 填上“克“或“千克”。 4. 在横线上填上“>”“<”或“=”。

34+20______20+34 53-6______54-6 32+4______38 7+30______57+4 46-6______40+0 15+4______15-4 5. 66是______位数,______位上的6表示6个一。 6. 在下图七巧板中,一共有______个三角形,______个正方形,______号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7. 37比9多______;20比62少______。 8. 在横线上填上“>”“<"或“="。 67______89 12-7______6 78+8______76 70______48 42-6______46 86-60______26 9. 20角=______元:5元6角=______角。 10. 5628是一个______位数,它的最高位是______位,它是由______个千,______个百,______个十和______个一组成的。 二、判断题。(共10分) 1. 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 2. 在计算减法时,有退位点的那一位要先减1再算。() 3. 1米长的绳子用去6分米,还剩4厘米。() 4. 估算898-303,大约是500。() 5.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个正方形。( ) 6. 900比350多550。() 7. 96读作:六十九。()

沪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练习1

2015年小学数学沪教版一年级上册组算式1.看图列式。 加法算式: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减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看图写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 ()+()=() ()-()=() ()-()=() 3.看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两道减法算式。 4.看图补充问题,让它分别成为一道加法和一道减法应用题。 5.写出各算式相对应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 9+6=() ()+()=() ()-()=()

6.写出各算式相对应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12+8=() ()+()=() ()-()=() ()-()=() 7.写出各算式相对应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5+10=() ()+()=() ()-()=() ()-()=() 8.写出各算式相对应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6+0=() ()+()=() ()-()=() ()-()=() 9.写出各算式相对应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7+4=() ()+()=() ()-()=() ()-()=() 10.写出各算式相对应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11+2=() ()+()=() ()-()=() ()-()=() 11.写出各算式相对应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8+3=() ()+()=() ()-()=() ()-()=() 12.写出各算式相对应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16-9=() ()+()=() ()+()=() ()-()=() 13.写出各算式相对应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20-6=() ()+()=() ()+()=() ()-()=() 14.写出各算式相对应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13-7=() ()+()=() ()+()=() ()-()=() 15.写出各算式相对应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15-8=()

沪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期末试卷及答案

沪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期末试卷及答案一、想一想、算一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每题1分,共16分)4+6= 7+4= 5+3= 2+7= 9-5= 7-6= 11-5= 13-8= 8+7= 9+6= 17-8= 0+13= 18-10= 15-15= 8+8= 9-0= 二、仔细想一想,()里该填几?(每空2分,共8分) 5+()=13 17-()=8 ()- 6=10 8+4-( )=3 三、比一比,在○里填上“>”、“<”或“=”。(共6分) - -2 - 四、从4.12.7.11中选出3个数,组成 4 个算式。 (共12分) - - 6 )) 一、填空。(每空1分,共11分) 1.1个十和9个一组成的数是()。 2.15左边的“1”表示1个(),右边的“5”表示5个()。 3.最大的一位数是(),最小的两位数是(),它们相差()。 4.与12相邻的数是()和()。 5.12的一半是(),8的加倍是()。 6.体育课上站队,小明的前面站了5个同学,后面站了6个同学,小明这一列共站了()个同学。

二、找规律填数。(每空1分,共5分) ○比△多( )个; △比☆少( )个; ☆有( )个,△再加上( ) 个就与☆同样多。 一、看图列式计算。(4分) 0 1 2 3 4 5 6 7 8 9 10 算式: 算式:

三、数一数,填一填。(每空1分,共4分) 有( )个; 有( )个; 有( )个; 有( )个; 四、解决问题。(每题 4分,共 16分) 1.小红有6朵红花,小胖有5朵红花,他们一共有()朵花? 2.树上原来有14小鸟,飞走了5只后,还剩()只? (只) 3.一辆公交车原来有15人,在一个公交站点上下了7人,又上来9人,车上现在有()人? (人) 4.兵兵有10枝彩色笔,比东东少5枝,东东有()枝彩色笔? (枝)

沪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一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案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一(3)班有学生36名,女生18名,男生18名。一(4)班有学生35名,女生18名,男生17名。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对环境、对老师、对同学、对课堂、对学习、对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35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特别是一(4)班的郑文哲很特殊,幼儿园老师上课时基本上不管教他,放任自由,行为习惯很差,上课时根本不会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一部分学生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大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习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较短,根据这些情况,在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教师、爱数学,并通过以后的学习,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和作用。 开学两个星期来,一(3)、一(4)班的孩子们,大部分很快适应了学校生活,成了遵守纪律、专心听讲的好学生,就开学来学生学习情况作一些分析:1、课堂上专心听讲,回答问题积极,作业书写工整的同学有20人,这些学生课堂上基本上能够按老师要求作,老师讲的知识可以当堂理解。要让这些孩子的优点继续发扬,成为家长放心,老师省心的学生。2、上课坐不住,不够专心,偶尔自己玩,一旦认真听讲,对老师讲的知识就能掌握,每天需要老师提醒的同学有20人,这些学生只要老师在他近前进行指导,他们就能很顺利的完成老师教的知识。要进一步培养这些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3、作业认真完成,课上回答问题不积极的同学有22人,这些同学听课比较认真,但是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不积极,课堂上很少出现表现自己的状态,要多鼓励调动孩子上学学习的积极性。 4、还有9个学生,上课不会专心听讲,自己管不住自己,没有上课的意识,对老师讲的知识接受不了,在学习习惯方面和学习成绩方面已经落在了其他同学的后面。希望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工作。 二、全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1、10以内的数;

沪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一年级第一学期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涉及《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行稿)》中“基本内容”得“数与运算”、“方程与代数”、“图形与几何”、“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得部分内容,“拓展内容”得“式得相等与不等”等内容。 一、本册教材得具体内容 1、基本内容 (1)数与运算 ①数得认识与表达:10以内得数(课本第4~16页);20以内得数(课本第38~41页);比一比(课本第17~18页)。 在这些章节中,学生结合生活中得具体情景对周围熟悉得物体实施对应、分类、计数,学会先从多基数、序数得角度来建构数得概念。学生从自己熟悉得环境出发,经历“具体——表象——抽象”得过程,最后达到抽象出数得模型得目标,会数、会读、会写20以内得数,经历从自己熟悉得环境中把握实物得多少到把握数得大小得过程,并能用数来认识与表达交流周围生活中发生得相关情景。 ②数得运算:10以内数得加减法(课本第21~36页);20以内数得加减法(课本第42~44页、第46页)及“整理提高”中有关部分。 在这些章节中,学生结合生活中得情景引入、建构加减法得数学模型,扩展加减法运算得实际含义,探究不同得算法,鼓励算法个性化,重点探究并掌握20以内数得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与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得两步计算方法。学生在实际情景中探究加法得交换关系、加减法之间得关系,加数与与得关系、被减数、减数与差得关系。 (2)方程与代数 在10以内数得加减法,20以内数得加减法得有关章节中,学生通过所提供得情节初步学会在含有( )、□得算式中填写合适得数。 (3)图形与几何 物体得形状(课本第49~51页);分彩色图形片(课本第53页)。 学生通过观察与收集周围环境中熟悉得物体,如各种罐头、方糖、盒装饼干、玩具积木块等,并通过动手操作(触摸、推、滚)积累对平面与曲面、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得经验,并按经验对上述几何体进行分类,获得初步得认识。 学生通过画物体得表面与玩彩色图形片积累对正方形、长方形、圆、三角形得经验。

(沪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几个与第几个(1)

课题:几个与第几个 教学内容: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一学期P15~1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几个和第几个的意义。 2、正确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按数的顺序进行编号。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说一说、涂一涂、翻一番,正确区分基数和序数,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做文明的上海人,敬重长辈,友爱同学,礼貌待人。 2、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社会秩序,注意公共安全的意识。 教学重点:几个和第几个的区分。 教学难点:序数的有序性,正确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双色片。 课前2分钟:5的分拆。 教学过程: 游戏引入:

1、说左伸左手,说右伸右手。帮助学生分清左右。 我们今天要用这个本领学习新的知识。 2、出示停车场情景图。 你能不能介绍下停车场里有什么车子? 3、小兔欢欢问我们:“一共有几辆车?” 和老师从左往右数,再和老师从右往左数。 1、欢欢和乐乐都带来了自己的问题,你能回答他们吗? 2、同桌两人一人问,一人答,然后再交换。 3、出示题3,带来了更难的问题,你能不能回答上来? 一、出示情景图,揭示意义: 1、出示图1:看,小朋友们在干什么?(排队买冰淇淋)板书:买冰淇淋 2、共有几个小朋友在排队?小巧排在第几个?小丁丁呢?小亚呢? 3、还有4个小朋友,他们分别排在第几个?(生说)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几个和第几个。 板书:几个和第几个 二、继续情景,学习几个和第几个: 1、出示图2: 师:小巧买了冰淇淋,边吃边走,啊,真好吃!这时小胖踏着滑板车也来了,

他一看:呀,这么多人,我得想个办法。于是,他踏着滑板,悄悄地滑到了小亚的前面。 现在排队的一共有个?谁排在第一个? 小胖插在第几个?还有几个小朋友呢? 请你像我一样来写一写。(生写,汇报) 【生命教育】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社会秩序,注意公共安全的意识。 你认为小胖这样做对吗?他后面的小朋友满意吗? 【民族精神教育】做文明的上海人,敬重长辈,友爱同学,礼貌待人。 如果你是排队的小朋友,你会对小胖说什么? 小朋友们也是这样说的,小胖被小朋友们说的不好意思了,他红着脸排到了队伍的最后。 2、出示图3: 师:这时,小丁丁也买到了冰淇淋。现在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在排队?小胖排在第几个?请你给他们写一写。(生写) 三、摆一摆,继续几个和第几个: 1、摆5个红色圆片排成一排或一列,把第2个翻成蓝色。 A ○ B ○ C ○○○○○○○

沪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期末试卷及答案

沪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想一想、算一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每题1分;共16分) 4+6= 7+4= 5+3= 2+7= 9-5= 7-6= 11-5= 13-8= 8+7= 9+6= 17-8= 0+13= 18-10= 15-15= 8+8= 9-0= 二、仔细想一想;( )里该填几?(每空2分;共8分) 5+( )=13 17-( )=8 ( )- 6=10 8+4-( )=3 三、比一比;在○里填上“>”、“<”或“=”。(共6分) 9 14 -6 8 7+4 6+3 9-2 12 7+8 5+9 8+6 9+8-4 7+4+1 四、从4.12.7.11中选出3个数;组成4个算式。(共12分) + = + = - = - = ;共6 ( ) ) 一、填空。(每空1分;共11分) 1.1个十和9个一组成的数是( )。 2.15左边的“1”表示1个( );右边的“5”表示5个( )。 3.最大的一位数是( );最小的两位数是( );它们相差( )。 4.与12相邻的数是( )和( )。 5.12的一半是( );8的加倍是( )。 6.体育课上站队;小明的前面站了5个同学;后面站了6个同学; 小明这一列共站了( )个同学。

二、找规律填数。(每空1分;共5分) 三、看图填空。(每空1分;共4分) ○比△多()个; △比☆少()个; ☆有()个;△再加上 ()个就与☆同样多。 一、看图列式计算。(4分) 二、看数射线填空。(共8分) 0 1 2 3 4 5 6 7 8 9 10 算式: 0 2 4 6 8 10 12 14 18

算式: 三、数一数;填一填。(每空1分;共4分) 左图中有()个; 有()个; 有()个; 有()个; 四、解决问题。(每题4分;共16分) 1.小红有6朵红花;小胖有5朵红花;他们一共有()朵花? = (朵) 2.树上原来有14小鸟;飞走了5只后;还剩()只? = (只) 3.一辆公交车原来有15人;在一个公交站点上下了7人;又上来9人;车上现在有()人? = (人) 4.兵兵有10枝彩色笔;比东东少5枝;东东有()枝彩色笔? = (枝)

沪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课题:说一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从基数(即集合中元素的个数)的角度认识10以内的数。 2.初步养成对个数进行正确规范的口头表达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场景数数。 学会表达、学会沟通,了解同学、熟悉环境是学习生活的必须。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场景,能较完整地对个数进行口头表达。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场景,能较完整地对个数进行口头表达。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1~5的认识 1、认识“1” (1)说说教室里的“1” 师:看一看,我们教室里那些物品只有一件? (2)用代替物表示“1” 师:教室里有一只三角柜(讲台、投影仪)可以怎样表示出来?(可以用一片双色片、一根小棒、一个三角形……表示)。那么,现在老师手中的一盒粉笔又可以怎样表示? (3)请学生说说一片双色片还可以表示什么? 师:凡是只有一件物品的,我们都可以用一片双色片来表示,也可以用(根据学生的实际举例)表示。(4)用抽象的符号表示“1” 师:一只三角柜,除了用刚才我们讨论的用学具或图形表示以外,还可以怎样表示? (学生能讲的就让学生讲,学生讲不出的教师告诉学生:可以用中国数词“一”来表示,还可以用阿拉伯数字“1”来表示(板书)。) (5)讨论:数字“1”可以代表什么? (6)讨论:“1”像什么? 教学:像根小棒1、1、1。 (7)小结 师:表示一件物品的方法有好几种,(举例),你喜欢哪一种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表示。

小胖教室里哪些物品只有一件?怎样表示呢? 同桌相互说一说,交流汇报。 2、2~5的认识 (1)以小组为单位,说说桌上、讲台上以及教室里物体的个数。 (2)想一想:可以怎样来表示这些物体的个数?用数字又怎样表示?用学具怎样表示? (3)小组交流。 (4)讨论:数字“2”可以代表什么?数字“3”可以代表什么?…… (5)讨论:2、3、4、5分别像什么? 教学:像只鸭子2、2、2; 耳朵耳朵3、3、3; 像面小旗4、4、4; 秤钩秤钩5、5、5。 (6)小结 师:不管有几件物品,还可以用中国数词或阿拉伯数字“几”来表示,我们都可以用几个学具表示。(二)6~10的认识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小胖教室”情景图中的信息。 2、每个小朋友挑选自己喜欢的物品,说说怎样表示它的数量。并用学具来摆一摆。 3、小组交流。 4、小组交流:数字“6、7、8、9、10”分别可以代表什么? 5、讨论: 6、 7、 8、 9、10分别像什么? 教学:像个哨子6、6、6; 像把镰刀7、7、7; 像个葫芦8、8、8; 6字倒写9,9,9; 1加0,10、10、10。 4、交流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沪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汇总

课题:我们的教室 基础练习: 一、圈一圈,数一数: ( ) ( ) ( ) ( ) ( ) ( ) 二、数一数,连一连: 3 5 8 0 9 4 7 综合练习: 三、把下列卡片从大到小排一排: 2 7 4 6 10 1 3 0 5 9 8 四、数一数,圈一圈,连一连,填一填: 5 6 1 7 9

知识拓展: 充满爱心的“2” 排在自然数列的第 2 个是“2” 。“2” 是一个既神奇又具有魔力的数。 有人说“2” 是充满爱心的数,因为它是个“ 双数” ,成双成对的意思。“ 双数” 又叫“ 偶数” 。在古文里,“ 偶” 字就是成双成对的意思。 能被 2 整除的数都是偶数。 “2” 这个偶数很特别,它除了 1 和它本身以外,不再有别的正约数,所以,“2” 又是质数,并且是偶数中唯一的质数。它是一个偶质数,并且是质数世界中唯一的一个偶质数。“2” 的神奇还在于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例如货币有 2 分、 2 角、 2 元。人们数物件也习惯两个两个(一对一对)地数。 “2” 作为进制的“ 二进制数” 在电子计算机上应用十分广泛,“2” 的作用也就更大了

课题:我们的教室2 基础练习: 把不是同一类的圈出来: 1、 2、 3、 综合练习: 一、把对应的东西用线连一连: 二、把下列物品的编号填在合适的圈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拓展练习: 比比谁聪明: 谁分的方法多。 2、 红色的图形有( )个,蓝色的图形有( )个。 有( )个,有( )个,有( )个。方法三: 方法一:方法二:

课题:课间大休息基础练习: 分一分、数一数 ■○ □▲ △● △ 按大小分 按颜色分 按形状分 知识拓展: 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有从1到10的全部数字和其他的一些数字。 甲骨文中的数字如下:

沪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数射线》教案

数射线 学习目标: 1. 认识数轴的正半轴----数射线。 2. 会在数射线上标数。 3. 会用数射线说故事比大小。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 5. 发展学生的空间智能、语言智能。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数射线及其特点。 教学过程: 一、新授引入 1. 今天一大早,小熊就一蹦一跳地要去参加数学大森林的跳远比赛。看,他在一条怎样的线上练习呢? (故事情景引入,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动态演示数射线,使学生对数射线的特点认识的更具体形象,有助于学习。) 2. 出示随意摆放的0~10 老师这儿有许多数,你能帮他们在这条射出去的线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吗?说说你的理由? 0表示什么意思?10的后面还能填几? (通过给数找位置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对数射线上数的排列有深刻的印象。) 二、在数射线上比大小讲故事 1. 一个一个跳 (1)企鹅与鸭子上场了。 师:谁来说说他们的比赛结果? 生:鸭子跳了2格,企鹅跳了3格,鸭子比企鹅跳得远。 (2)现在小牛和小猴比赛。 师:两个选手不在一起比,欢欢糊涂了,不知道怎么比?你们帮帮他吧。

(用学具摆出算式) (3)第3场比赛开始了。 两个小朋友互相说说比赛的结果,并用学具摆出一个式子。 (学生有表现的欲望,让他们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学习会使他们更有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学习。不但能训练口头表达能力,还能把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说出来,使教师能及时的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 2. 多格一跳 师:谁能做个合格的裁判,把这两个选手比赛的情况说清楚。 师:你怎么知道他们跳了几格? 生:a 一格格数的。 b 看后面的数是几就可以确定这个数了。 (由易到难,从一格一格地跳到多格一跳,逐步提高学生的计数能力,使学生对知识有更为深刻的理解,也为今后在数射线上做加减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3. 3只小老鼠的故事 看图编故事(生自由发言) 师:这3只老鼠谁跳得快呢? (红老鼠跳3格,绿老鼠跳2格,蓝老鼠跳1格,所以红老鼠跳的最快,蓝老鼠最慢。) (老鼠与猫的故事学生较为喜欢,3只老鼠想吃蛋糕,见到猫马上逃跑,由于离洞口的距离不一样,跳跃的远近不同,引发学生对谁逃得最快产生争论,使学生能主动进行思索,碰撞思维,进而得出结论。) 4. 小兔和袋鼠、小老鼠的比赛 他们跳得怎么样?请你根据这场比赛,左右两个小朋友摆摆学具说说这场比赛的故事。 (生说师出示) (在练习比较的过程中,可以从两个小动物的比较过渡到三个小动物的比较,加大比的难度。教师可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先从2个小动物、2个小动物进行比较,再到3个小动物的比较。然后从具体的故事情节抽象到数与数的比较。)

2019-2020年沪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2019-2020年沪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本册教材涉及《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行稿)》中“基本内容”的“数与运算”、“方程与代数”、“图形与几何”、“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的部分内容,“拓展内容”的“式的相等与不等”等内容。 一、本册教材的具体内容 1、基本内容 (1)数与运算 ①数的认识与表达:10以内的数(课本第4~16页);20以内的数(课本第38~41页);比一比(课本第17~18页)。 在这些章节中,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景对周围熟悉的物体实施对应、分类、计数,学会先从多基数、序数的角度来建构数的概念。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环境出发,经历“具体——表象——抽象”的过程,最后达到抽象出数的模型的目标,会数、会读、会写20以内的数,经历从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把握实物的多少到把握数的大小的过程,并能用数来认识和表达交流周围生活中发生的相关情景。 ②数的运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课本第21~36页);20以内数的加减法(课本第42~44页、第46页)及“整理提高”中有关部分。 在这些章节中,学生结合生活中的情景引入、建构加减法的数学模型,扩展加减法运算的实际含义,探究不同的算法,鼓励算法个性化,重点探究并掌握20以内数的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两步计算方法。学生在实际情景中探究加法的交换关系、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加数与和的关系、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关系。 (2)方程与代数 在10以内数的加减法,2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有关章节中,学生通过所提供的情节初步学会在含有()、□的算式中填写合适的数。 (3)图形与几何 物体的形状(课本第49~51页);分彩色图形片(课本第53页)。 学生通过观察和收集周围环境中熟悉的物体,如各种罐头、方糖、盒装饼干、玩具积木块等,并通过动手操作(触摸、推、滚)积累对平面与曲面、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的经验,并按经验对上述几何体进行分类,获得初步的认识。 学生通过画物体的表面与玩彩色图形片积累对正方形、长方形、圆、三角形

沪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总汇

沪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总汇 (时间:90分钟)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在横线上填上“>”、“<”或“=”。 8元______7元8角 54-40______50 6个十______60 49+8______57 2. 1张100元可以换______张50元,或______张10元,或______张20元。 3. 在横线上填上“>”“<"或“="。 67______89 12-7______6 78+8______76 70______48 42-6______46 86-60______26 4. 9个十9个一合起来是______,和它相邻的数是______和______。 5. 十位上是4,个位上是7的数是______;39添上1是______个十。 6. 一个三位数百位是1,个位和十位都是0,这个数是______,读作______ 7. 60角=______元 89分=______角______分 1元-4角=______角 11元+10角=______元 8. 20角=______元:5元6角=______角。 9. 3个十是______,10个十是______。 10. 1角=______分 50角=______元 4元8角=______角75角=______元______角 二、判断题。(共10分) 1. 1米长的绳子用去6分米,还剩4厘米。() 2. 在减法运算中,差加减数等于被减数。()

3. 最小的两位数是10。() 4. 丽丽的身高是136分米。() 5. 比100少55的数是55。() 6. 85比80多一些.85比20多得多。( ) 7. 十位上是3的最大两位数是39。() 8. 比867多143的数是1000。() 9. 在计算减法时,有退位点的那一位要先减1再算。() 10. 5吨铁比5吨大豆重。() 三、选择题。(共20分) 1. 5个杯子装一盒,装了6盒。同样多的杯子,如果10个装一盒,可以()盒。 A .6 B .5 C .3 2. 不改变0.7的值,改写成以千分之一为单位的数是() A .0.007 B .7.00 C .0.700 3. 在含盐8%的500克盐水中,要得到含盐20%的盐水,要加盐()克。 A .40 B .75 C .90 D .125 4. 下列图形中,沿虚线能折成正方体的是()

沪教版(上海市)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上海市一年级第一学期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涉及《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行稿)》中“基本内容”的“数与运算”、“方程与代数”、“图形与几何”、“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的部分内容,“拓展内容”的“式的相等与不等”等内容。 一、本册教材的具体内容 1、基本内容 (1)数与运算 ①数的认识与表达:10以内的数(课本第4~16页);20以内的数(课本第38~41页);比一比(课本第17~18页)。 在这些章节中,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景对周围熟悉的物体实施对应、分类、计数,学会先从多基数、序数的角度来建构数的概念。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环境出发,经历“具体——表象——抽象”的过程,最后达到抽象出数的模型的目标,会数、会读、会写20以内的数,经历从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把握实物的多少到把握数的大小的过程,并能用数来认识和表达交流周围生活中发生的相关情景。 ②数的运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课本第21~36页);20以内数的加减法(课本第42~44页、第46页)及“整理提高”中有关部分。 在这些章节中,学生结合生活中的情景引入、建构加减法的数学模型,扩展加减法运算的实际含义,探究不同的算法,鼓励算法个性化,重点探究并掌握20以内数的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两步计算方法。学生在实际情景中探究加法的交换关系、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加数与和的关系、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关系。 (2)方程与代数 在10以内数的加减法,2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有关章节中,学生通过所提供的情节初步学会在含有()、□的算式中填写合适的数。 (3)图形与几何 物体的形状(课本第49~51页);分彩色图形片(课本第53页)。 学生通过观察和收集周围环境中熟悉的物体,如各种罐头、方糖、盒装饼干、玩具积木块等,并通过动手操作(触摸、推、滚)积累对平面与曲面、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的经验,并按经验对上述几何体进行分类,获得初步的认识。 学生通过画物体的表面与玩彩色图形片积累对正方形、长方形、圆、三角形

沪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附答案)

沪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附答案)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学号:_______ (试卷60分钟,满分为100分,附加题单独20分) 同学们,一个学期过去了,你一定长进不少,让我们好好检验一下自己吧! 一、我会填(本题共10分,每题2分) 1、10个一是(),2个十是()。 2、线形图,填空。 3、小朋友们排成一队做操,小红的前面有5人,后面有4人,从前往后数,小红排在第()个,这一队共有()人。 4、11个人排队,亮亮排在第8在它前面有()人,在他后面有()人。 5、比89大1的数是(),比它小1的数是()。 二、我会算(本题共20分,每题5分) 1、算一算。 9-4= 7-7= 10-5= 6+3= 8+2= 10+0= 10-0= 0+9= 5+5= 10-6=

9-9= 0+0= 0-0= 9+1= 10-1= 2、算一算。 3、想一想,算一算,填一填: 4、口算题。 8+2-1= 8-4-4=5+0+2= 6+4-3= 7-2+5=10-3-4= 三、我会比(本题共10分,每题5分)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在○里填上“>、<、=”。 2、看图,比一比。

四、选一选(本题共10分,每题5分) 1、小动物要到小兔家玩,小朋友想想谁走的路最短, 2、谁能先吃到香蕉?在“ ”里画“√” 五、对与错(本题共5分,每题2.5分) 1、下面的说法对吗。对的打“√”,错的打“×”。

1、比8大1的数是9。() 2、从右边起,第一位是十位,第二位是个位。() 3、与8相邻的数是7和8。() 2、对的在括号里画√ ,错的画×。 1.90个一和9个十同样多。 ( ) 2.最大的两位数是99,最小的两位数是11。 ( ) 3.八十五写作805。 ( ) 4.4个十8个一组成的数是48。 ( ) 5.63和36一样大。 ( ) 6.95前面的数是96,后面的数是94。 ( ) 六、数一数(本题共10分,每题5分) 1、看图写数。 ( )()()()2、数一数、填一填。 七、看图说话(本题共15分,每题5分) 1、想一想,画一画(学会辨别方向)。

沪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全)

沪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全) (时间:90分钟)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90连续减9,写出每次减得的差: 90 81 ______ ______ ______。 2. 我会数一数,填一填。 3. 60角=______元 89分=______角______分 1元-4角=______角 11元+10角=______元 4. 5元8角=______角100角=______元 5. 33个水杯可以装满______盒。 6. 70连续减7,写出每次减得的差。

70,63,______,______,______。 7. 8个一和6个十组成______,它前面的一个数是______,后面的一个数是______ 8. 十个十个地数,和900相邻的两个数是______和______。 9. 96里面有______个十和______个一,再加上______个一就是100。 10. 5628是一个______位数,它的最高位是______位,它是由______个千,______个百,______个十和______个一组成的。 二、判断题。(共10分) 1. 比100少55的数是55。() 2. 小明的爷爷今年70岁,小明比爷爷小一些。() 3. 85比80多一些.85比20多得多。( ) 4. 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 5. 66中两个6的意义相同,都表示6个一。() 6. 一个两位数,最高位是个位。() 7. 在计算13-2-3和13-(2+3)时都是先算13-2。() 8. 1米长的绳子用去6分米,还剩4厘米。() 9. 67跟60、70两个数,它更接近60。() 10. 丽丽的身高是136分米。() 三、选择题。(共20分) 1. 小明买了一本字典22元,售货员找给小明3元,小明付了()元。 A .25 B .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