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的原文及译文赏析
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诗词赏析

【导语】苏轼(1037年1⽉8⽇—1101年8⽉24⽇),字⼦瞻,⼜字和仲,号铁冠道⼈、东坡居⼠,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今属四川省眉⼭市)⼈,祖籍河北栾城,北宋⽂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坛,在诗、词、散⽂、书、画等⽅⾯取得了很⾼的成就。
其⽂纵横恣肆;其诗题材⼴阔,清新豪健,善⽤夸张⽐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派,与⾟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其散⽂著述宏富,豪放⾃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家”之⼀。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于画,尤擅墨⽵、怪⽯、枯⽊等。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下⾯是⽆忧考为⼤家带来的苏轼《潮州韩⽂公庙碑》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潮州韩⽂公庙碑 宋代:苏轼 匹夫⽽为百世师,⼀⾔⽽为天下法。
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其⽣也有⾃来,其逝也有所为。
故申、吕⾃岳降,傅说为列星,古今所传,不可诬也。
孟⼦⽈:“我善养吾浩然之⽓。
”是⽓也,寓于寻常之中,⽽塞乎天地之间。
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辩。
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不恃⼒⽽⾏,不待⽣⽽存,不随死⽽亡者矣。
故在天为星⾠,在地为河岳,幽则为⿁神,⽽明则复为⼈。
此理之常,⽆⾜怪者。
⾃东汉以来,道丧⽂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不能救。
独韩⽂公起布⾐,谈笑⽽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
⽂起⼋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主之怒,⽽勇夺三军之帅:此岂⾮参天地,关盛衰,浩然⽽独存者乎? 盖尝论天⼈之辨,以谓⼈⽆所不⾄,惟天不容伪。
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
故公之精诚,能开衡⼭之云,⽽不能回宪宗之惑;能驯鳄鱼之暴,⽽不能弭皇甫镈、李逢吉之谤;能信于南海之民,庙⾷百世,⽽不能使其⾝⼀⽇安于朝廷之上。
盖公之所能者天也,其所不能者⼈也。
《潮州韩文公庙碑》翻译及赏析

《潮州韩文公庙碑》翻译及赏析潮州韩文公庙碑碑文高度颂扬了韩愈的道德、文章和政绩,并具体描述了潮州人民对韩愈的崇敬怀念之情。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潮州韩文公庙碑》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
《潮州韩文公庙碑》作者:苏轼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
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
故申、吕自岳降,傅说为列星,古今所传,不可诬也。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
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辩。
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
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
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
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
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
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
故公之精诚,能开衡山之云,而不能回宪宗之惑;能驯鳄鱼之暴,而不能弭皇甫镈、李逢吉之谤;能信于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于朝廷之上。
盖公之所能者天也,其所不能者人也。
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
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
信乎孔子之言,“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
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
前太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
元佑五年,朝散郎王君涤来守是邦。
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
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庙成。
或曰:“公去国万里,而谪于潮,不能一岁而归。
没而有知,其不眷恋于潮也,审矣。
《潮州韩文公庙碑·苏轼》-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

《潮州韩文公庙碑·苏轼》|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潮州韩文公庙碑·苏轼》|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潮州韩文公庙碑(宋)苏轼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
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
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
故申、吕①自岳降,傅说②为列.星.,古今所传,不可诬也。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③。
”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
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④失其辩。
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
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
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
文起八代⑤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
故公之精诚,能开衡山之云,而不得回宪宗之惑;能驯鳄鱼之暴,而不能弭皇甫镈、李逢吉之谤;能信于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于朝廷之上。
盖公之所能者天也,其所不能者人也。
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
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
信乎孔子之言,“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
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
前太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
元祐五年,朝散郎王君涤来守是邦,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
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民欢趋之。
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庙成。
元丰七年,诏封公昌黎伯,故榜曰:“昌黎伯韩文公之庙。
”潮人请书其事于石,因作诗以遗之,使歌以祀公。
(选自《四部丛刊》本《经进东坡文集琪略》,有删改)[注]①申、吕:申伯,周宜王时功臣。
潮州韩文公庙碑

潮州韩文公庙碑宋——苏轼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
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
故申、吕自岳降,傅说为列星,古今所传,不可诬也。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
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辩。
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
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
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
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
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
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
故公之精诚,能开衡山之云,而不能回宪宗之惑;能驯鳄鱼之暴,而不能弭皇甫镈、李逢吉之谤;能信于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于朝廷之上。
盖公之所能者天也,其所不能者人也。
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
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
信乎孔子之言,“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
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
前太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
元佑五年,朝散郎王君涤来守是邦。
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
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庙成。
或曰:“公去国万里,而谪于潮,不能一岁而归。
没而有知,其不眷恋于潮也,审矣。
”轼曰:“不然!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无所往而不在也。
而潮人独信之深,思之至,焄蒿凄怆,若或见之。
譬如凿井得泉,而曰水专在是,岂理也哉?”元丰七年,诏拜公昌黎伯,故榜曰:“昌黎伯韩文公之庙。
《潮州韩文公庙碑·苏轼》-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_高三语文_在线做题网

《潮州韩文公庙碑·苏轼》|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_高三语文_在线做题网潮州韩文公庙碑(宋)苏轼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
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
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
故申、吕①自岳降,傅说②为列.星.,古今所传,不可诬也。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③。
”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
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④失其辩。
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
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
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
文起八代⑤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
故公之精诚,能开衡山之云,而不得回宪宗之惑;能驯鳄鱼之暴,而不能弭皇甫镈、李逢吉之谤;能信于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于朝廷之上。
盖公之所能者天也,其所不能者人也。
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
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
信乎孔子之言,“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
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
前太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
元祐五年,朝散郎王君涤来守是邦,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
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民欢趋之。
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庙成。
元丰七年,诏封公昌黎伯,故榜曰:“昌黎伯韩文公之庙。
”潮人请书其事于石,因作诗以遗之,使歌以祀公。
(选自《四部丛刊》本《经进东坡文集琪略》,有删改)[注]①申、吕:申伯,周宜王时功臣。
吕侯,辅周穆王有功。
岳降:指他们是四岳所降生。
《潮州韩文公庙碑》阅读答案及翻译原文及翻译

《潮州韩文公庙碑》阅读答案及翻译原文及翻译潮州韩文公庙碑(宋)苏轼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
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
故申、吕自岳降,傅说为列星,古今所传,不可诬也。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
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辩,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
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
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
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
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
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
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
故公之精诚,能开衡山之云,而不得回宪宗之惑;能驯鳄鱼之暴,而不能弭皇甫缚、李逢吉之谤;能信于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于朝廷之上。
盖公之所能者,天也;所不能者,人也。
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
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
信乎孔子之言,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
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
前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
元秸五年,朝散郎王君涤来守是邦。
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
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庙成。
或曰:公去国万里,而谪于潮,不能一岁而归。
没而有知,其不眷恋于潮也,审矣。
轼曰:不然!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无所往而不在也。
而潮人独信之深,思之至,焄蒿凄怆,若或见之。
譬如凿井得泉,而曰水专在是,岂理也哉?元丰七年,诏封公昌黎伯,故榜曰:昌黎伯韩文公之庙。
《潮州韩文公庙碑》原文、译文及赏析

《潮州韩文公庙碑》原文、译文及赏析碑文高度颂扬了韩愈的道德、文章和政绩,并具体描述了潮州人民对韩愈的崇敬怀念之情。
碑文写得感情澎湃,气势磅礴。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潮州韩文公庙碑》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潮州韩文公庙碑宋代:苏轼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
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
故申、吕自岳降,傅说为列星,古今所传,不可诬也。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
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辩。
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
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
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
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
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
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
故公之精诚,能开衡山之云,而不能回宪宗之惑;能驯鳄鱼之暴,而不能弭皇甫镈、李逢吉之谤;能信于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于朝廷之上。
盖公之所能者天也,其所不能者人也。
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
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
信乎孔子之言,“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
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
前太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
元佑五年,朝散郎王君涤来守是邦。
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
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庙成。
或曰:“公去国万里,而谪于潮,不能一岁而归。
文言文《潮州韩文公庙碑》古文赏析

《潮州韩文公庙碑》古文赏析【作品介绍】《潮州韩文公庙碑》是苏轼于1092年(元祜七年)三月,接受了潮州知州王涤的请求,替潮州重新修建的韩愈庙所撰写的碑文。
碑文高度颂扬了韩愈的道德、文章和政绩,并具体描述了潮州人民对韩愈的崇敬怀念之情。
碑文写得感情澎湃,气势磅礴,被人誉为“宋人集中无此文字,直然凌越四百年,迫文公(按指韩愈)而上之”(《苏长公合作》引钱东湖语)。
【原文】潮州韩文公庙碑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
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
故申、吕自岳降,傅说为列星,古今所传,不可诬也。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
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辩。
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
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
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
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
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
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
故公之精诚,能开衡山之云,而不得回宪宗之惑;能驯鳄鱼之暴,而不能弭皇甫镈、李逢吉之谤;能信于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于朝廷之上。
盖公之能者天也,其所不能者人也。
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
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
信乎孔子之言,“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
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
前太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
元祐五年,朝散郎王君涤来守是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的原文及译文赏析
潮州韩文公庙碑
宋?苏轼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
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
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
故申、吕自岳降,傅说为列星,古今所传,不可诬也。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
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辩。
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
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
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
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
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
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
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下不容伪。
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
故公之精诚,能开衡山之云,而不能回宪宗之惑;能驯鳄鱼之暴,而不能弭皇甫镈、李逢吉之谤;能信于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安一日于朝廷之上。
盖公之所能者天也,其所不者人也。
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
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 至于今,号称易治。
信乎孔子之言:“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 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
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
前太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
元祐五年,朝散郎王君涤来守是邦,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
民既悦服,贝U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
” 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成。
或曰:“公去国万里,而谪于潮,不能一岁而归。
没而有知,其不眷恋于潮也审矣!”轼曰“不然。
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无所往而不在也。
而潮人独信之深,思之至,’焄蒿凄怆’,若或见之。
譬如凿井得泉,而曰‘水专在是’,岂理也哉?”元丰七年,诏拜公昌黎伯,故榜曰:“昌黎伯韩文公之庙。
”
潮人请书其事于石,因作诗以遗之,使歌以祀公。
——选自《四部丛刊》本《经进东坡文集事略》
1.对下列句子
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不能弭皇甫镈、李逢吉之谤弭:消除,制止
B.其不眷恋于潮也审矣审:清楚
C.诏拜公昌黎伯,故榜曰榜:文告
D.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卒:通“猝”突然,仓促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
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B.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C•君子学道则爱人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也
D.是孰使之然哉然视其左右,来者已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首先论述古代圣贤的伟大和死而不朽的原因,下笔洋洋洒洒,看似离题,却是将韩愈置于历史的长河中,在古今先贤的排序中给韩愈确定一个合适位置,从而为评价韩愈定一个基调。
B.碑记的传统写法是以叙事为主,而本文却是以议论为主,其间叙事均以议论出之。
作者从“文”“道”“忠”“勇”四个方面盛赞韩愈的历史功绩,并将其归于韩愈具有浩然之气。
C•作者指出韩愈的成功在于合乎“天道“,因而他合普通老百姓的心,能够受到南海人民世世代代的祭祀。
但韩愈却不能尽人事,因而他触怒宪宗,受到皇甫镈、李逢吉等人的毁谤。
D.韩愈在潮州兴学,带来了潮州教育的发展。
虽然潮州人不忘韩愈的政绩,十分信仰、缅怀他,但作者认为韩愈并不眷恋潮州,所以在潮州不到一年就离开了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
(2)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
”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成。
参考答案:
1.C “榜”此处作动词,应讲作“在匾额上题写”。
2.B “而”均为修饰连词,可译为“着”,A “之”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C “则”连词,就/转折连词,却,D “然”代词,这样/连词,然而。
3.D D 项“作者认为韩愈并不眷恋潮州”误,是有人认为,作者在反驳;而且因果不当。
4. (1)只有韩文公从平民中崛起,谈笑之间举手一挥(指挥古文运动),天下人
纷纷望风倾服而追随他,使思想和文风又回到正路上来,到现在已经有三百年左右了。
(注意“麾”“靡然”“正”等关键词)
(2)老百姓是已经心悦诚服了,便命令说:“愿意重新修建韩公祠庙的人,就来听从命令。
”老百姓高高兴兴地赶来参加这项工程。
占卜选择的新址在州城南面七里的地方,仅仅一年新就建成了。
(注意“新”“卜”“期”等关键词)附参考译文:一个普通人却成为千百代的榜样,一句话却成为天下人效法的准则。
这是因为他们的品格可以与天地化育万物相提并论,也关系到国家气运的盛衰。
他们的降生是有来历的,他们的逝世也是有所作为的。
所以,申伯、吕侯由高山之神降生,傅说死后成为天上的列星,从古到今的传说,是不可否认的。
孟子说:“我善于修养我盛大正直的气。
”这种气,寄托在平常事物中,又充满于天地之间。
突然遇上它,那么,王公贵族就会失去他们的尊贵,晋国、楚国就会失去它们的富有,张良、陈平就会失去他们的智慧,孟贲、夏育就会失去他们的勇力,张仪、苏秦就会失去他们的辩才。
是什么东西使它这样的呢?那一定有一种不依附形体而成立,不依靠外力而行动,不等待出生就存在,不随着死亡就消逝的东西了。
所以在天上就成为星宿,在地下就化为河川山岳;在阴间就成为鬼神,在阳世便又成为人。
这个道理十分平常,不值得奇怪的。
自从东汉以来,儒道沦丧,文风败坏,佛、道等邪说一齐出现。
经历了唐代贞观、开元的兴盛时期,依靠房玄龄、杜如晦、姚崇、宋璟等名臣辅佐,还不能挽救。
只有韩文公从普通人里崛起,在谈笑风生中指挥古文运动,天下人纷纷倾倒追随他,使思想和文风又回到正路上来,到现在已经有三百年左右了。
他的文章使八代以来的衰败文风,得到振兴,他对儒道的宣扬,使天下人在沉溺中得到拯救,他的忠诚曾触犯了皇帝的恼怒,他的勇气能折服三军的主帅:这难道不是与天地化育万物相并列,关系到国家盛衰,浩大刚正而独立存在的正气吗?
我曾谈论过天道和人事的区别:认为人没有什么事不能做出来,只是天不容许人作伪。
人的智谋可以欺骗王公,却不能欺骗小猪和鱼;人的力量可以取得天下,却不能取得普通老百姓的民心。
所以韩公的专心诚意,能够驱散衡山的阴云,却不能够挽回宪宗佞佛的执迷不悟;能够驯服鳄鱼的凶暴,却不能够制止皇甫镈、李逢吉的诋毁;能够在潮州老百姓中取得信任,百代都享受庙堂祭祀,却不能使自身在朝廷上有一天的平安。
原来,韩公能够遵从的,是天道;他不能屈从的,是人事。
从前,潮州人不知道学习儒道,韩公指定进士赵德做他们的老师。
从此潮州的读书人,都专心于学问的研究和品行的修养,并影响到普通百姓。
直到现在,潮州被称为容易治理的地方。
确实不错啊,孔子曾说过这样的话:“有地位的人学了道理,就会爱护人民;地位低的人学了道理,就容易治理。
”潮州人敬奉韩公,吃喝的时候必定要祭祀他,水灾旱荒、疾病瘟疫,凡是有求助于神灵的事,必定到祠庙里去祈祷。
可是祠庙在州官衙门大堂的后面,百姓以为进出不方便。
前任州官想申请朝廷建造新的祠庙,没有成功。
元祐五年,朝散郎王涤先生来担任这个州的知州,凡是用来培养士子,治理百姓的措施,完全以韩公为榜样。
老百姓心悦诚服以后,便下命令说:“愿意重新修建韩公祠庙的人,就来听从命令。
老百姓高高兴兴地赶来参加这项工程。
在州城南面七里选了一块好地方,一年后新庙就建成了。
有人说:“韩公远离京城约万里,而贬官到潮州,不到一年便回去了,他死后有知的话,是不会深切怀念潮州的,这是明摆着的。
”我说:“不是这样的,韩公的神灵在人间,好比水在地上,没有什么地方不存在。
而且潮州人信仰得特别深厚,思念得十分恳切,每当祭祀时,香雾缭绕,不由涌起悲伤凄怆的感觉,就象见到了他,好比挖一口井得到了水,就说水只在这个地方,难道有这个道理的吗?”元丰七年,皇帝下诏书封韩公为昌黎伯,所以祠庙的匾额上题为“昌黎伯韩文公之庙。
潮州人请我书写他的事迹刻在石碑上,因此作首诗送给他们,让他们歌唱着祭祀韩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