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及心率动态监护系统的设计

合集下载

基于51单片机的心率体温检测系统设计

基于51单片机的心率体温检测系统设计

基于51单片机的心率体温检测系统设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化设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心率体温检测系统作为一种应用广泛的智能设备,可以实时监测人体的心率和体温的变化情况,为人们的健康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持。

本文将介绍一个基于51单片机的心率体温检测系统的设计方案。

一、系统概述本心率体温检测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硬件部分包括传感器模块、信号处理模块和显示模块,软件部分则是通过51单片机进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并在显示模块上进行实时的结果显示。

二、硬件设计1. 传感器模块本系统采用心率传感器和体温传感器进行数据的采集。

心率传感器采集心率信号,体温传感器采集体温信号。

这两个传感器通过模拟信号将采集的数据传递给信号处理模块。

2. 信号处理模块信号处理模块对从传感器模块采集到的心率和体温信号进行滤波和放大处理,提高信号的精确性和可读性。

经过处理后的信号将被发送给显示模块进行实时显示。

3. 显示模块显示模块采用OLED显示屏,可以实时显示心率和体温的数值,以及相应的警报信息。

用户可以通过显示屏上的按键进行操作和设定。

三、软件设计1. 数据采集51单片机通过模拟输入引脚采集来自传感器模块的心率和体温信号。

通过定时中断的方式,可以实现对信号的连续采集。

2. 数据处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A/D转换进行数字化,并存储到内部RAM中。

通过计算和处理,可以得到心率和体温的准确数值。

3. 数据显示通过串行通信接口,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到显示模块,并通过OLED显示屏进行实时展示。

用户可以通过按键控制,实现不同数据的显示切换。

四、系统特点1. 精确性高本系统通过合理的传感器选择和信号处理,可以保证心率和体温数据的准确性,为用户提供可靠的健康数据支持。

2. 实时监测本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心率和体温的变化情况,并将结果实时显示在屏幕上。

用户可以时刻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

3. 便捷性基于51单片机的心率体温检测系统体积小巧,易于携带和使用。

人体心率与体温监测系统设计的开题报告

人体心率与体温监测系统设计的开题报告

人体心率与体温监测系统设计的开题报告一、题目:人体心率与体温监测系统设计二、选题背景人体心率和体温是身体健康的重要指标,监测这些指标可以及时发现身体异常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保健和治疗。

传统的心率和体温监测方式需要使用专业设备,且操作不便,不够便捷。

随着传感器技术的不断发展,结合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普及,开发一款便携式人体心率与体温监测系统有着很好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设计一款便携式人体心率与体温监测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心率监测模块:设计一套基于心率传感器的心率监测模块,可测量人体心率并输出数字信号。

2. 体温监测模块:设计一套基于体温传感器的体温监测模块,可测量人体体温并输出数字信号。

3. 数据处理模块:采用微处理器和算法来处理心率和体温数据,对数据进行滤波、处理和分析,输出符合标准的心率和体温值,从而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精度。

4. 通信模块:设计一套无线通信模块,将监测数据传输到移动终端上,使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监测自己的心率和体温数据,并提供记录功能,对用户身体健康管理提供便利。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实验室研究和样机制作,利用现有的传感器技术和通讯技术,进行电路设计、软件编程等步骤,最终制作出符合要求的人体心率与体温监测系统样机。

四、论文结构与预期成果本研究的论文结构主要分为五个部分:1. 绪论:对人体心率和体温监测的现状和市场需求进行介绍和分析。

2. 人体心率与体温监测系统设计:对人体心率与体温监测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进行介绍和详细说明。

3. 实验与测试:对样机进行实验和测试,检验系统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并对实验和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4. 结果与分析:整理分析实验和测试数据,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出最终的监测系统的优化方案。

5. 结论与展望: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展望人体心率与体温监测系统未来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预期成果:设计出一个可测量人体心率与体温的便携式监测系统,并进行测试和验证,最终达到规定的监测准确性要求,取得令人满意的研究成果。

人体健康监测器的设计

人体健康监测器的设计

目录第1章课题分析 (1)1.1 课题来源 (1)1.2 功能分析 (1)1.3 方案分析 (2)第2章方案论证 (3)2.1 人体健康监测器的设计基本方案 (3)2.2 各部分电路模块基本设计原理 (3)2.2.1 单片机主控模块 (3)2.2.2 体温测量模块 (4)2.2.3 心率测量模块 (4)2.2.4 显示模块 (5)2.2.5 超限报警模块 (6)第3章硬件设计 (7)3.1 主控芯片、传感器简介及其工作原理 (7)3.1.1 AT89C51单片机的介绍 (7)3.1.2 DS18B20简介及其工作原理 (9)3.1.3 MPX2100压阻式传感器简介及其工作原理 (12)3.2 硬件电路设计 (12)3.2.1时钟电路的设计 (13)3.2.2 复位电路的设计 (13)3.2.3 体温测量电路设计以及误差分析 (14)3.2.2 心率测量电路设计以及误差分析 (15)-V-3.2.4 显示电路设计 (16)3.2.5报警电路设计 (17)第4章软件设计 (18)4.1 主程序流程图 (18)4.2 子程序流程图 (20)4.2.1 体温测量程序流程图 (20)4.2.2 心率测量子程序流程图 (21)4.2.3 报警程序流程图 (21)4.2.4 显示子程序流程图 (22)第5章系统调试过程与分析 (24)5.1 软件调试 (24)5.2 Proteus仿真 (25)5.3 系统仿真调试 (25)5.4 功能实现 (25)5.5 硬件调试 (28)5.5.1 静态调试 (28)5.5.2 动态调试 (29)5.5 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29)第6章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31)第7章总结 (32)致谢 (34)参考资料 (35)附录Ⅰ电路原理图 (37)附录Ⅱ程序清单 (38)-VI-第1章课题分析本课题的题目是人体健康监测器的设计,传统的测量方法比较麻烦,而且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专业人士来测量,本设计利用AT89C51单片机,通过编程对其加以控制,实现对人体基本体征的监测,方便实用,普通人群就可以使用,并且价格相对低廉。

心电监护系统设计毕业设计

心电监护系统设计毕业设计

基于C8051F320单片机的低成本心电监护系统设计1 引言虚拟医学仪器充分利用计算机丰富的软硬件资源,仅增设少量专用软、硬件模块,便可实现传统仪器的全部功能及一些传统仪器无法实现的功能,同时缩短了研发周期。

本系统由两部分组成:以C8051F320单片机为核心的数据采集装置和以PC机为平台的分析处理系统。

设计中充分考虑数据采集装置体积小、功耗低、操作快捷的要求,因此全部采用SMT封装的元器件。

PC监护终端通过USB 接口接收数据,传输速率高;采用图形编程语言LabVIEW编写显示、存储、分析处理等功能程序。

该系统可实时监护并提供心动周期,心率等参数,也可进行数据的存储回放,为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系统的软件开发和硬件与上位机软件的集成测试表明,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取得了预期效果。

2 系统硬件设计该系统由C8051F320数据采集模块和PC机两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框图数据采集模块主要由心电采集电路和基于C8051F320单片机的DAQ接口卡构成,如图2所示。

图2 数据采集模块图框该模块通过C8051F320片上A/D转换器采集经预处理的心电信号,再将其由USB总线传输至PC机显示。

PC机部分主要是软件设计,包括通过C8051F320单片机片上USB主机API函数和LabVIEW软件编写数据采集图形用户界面;实现接收、显示和处理由数据采集模块通过USB接口发送采集数据的程序。

LabVIEW应用程序和C8051F320应用程序均采用Silicon Laboratories公司的USB Xpress 开发套件的API和驱动程序实现对底层USB器件的读写操作。

心电信号属于微弱信号,体表心电信号的幅值范围为1~10 mV。

在测量心电信号时存在很强的干扰,包括测量电极与人体之间构成的化学半电池所产生的直流极化电压,以共模电压形式存在的50 Hz工频干扰.人体的运动、呼吸引起的基线漂移,肌肉收缩引起的肌电干扰等。

智能健康监测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智能健康监测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智能健康监测系统的设计和实现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意识的增强,智能健康监测系统已经成为当今健康管理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介绍智能健康监测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包括其背景、功能以及实施要点等内容。

一、背景介绍智能健康监测系统是一种结合传感器技术、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的系统,旨在实时监测用户的健康状况,提供个性化的健康建议和预警。

该系统可以通过监测用户的生理参数,如心率、血压、体温等,来了解用户的健康状况,并根据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二、功能设计1.生理参数监测:智能健康监测系统通过传感器技术实时监测用户的生理参数,包括心率、血压、体温等。

传感器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无线通信方式传输到系统,并进行存储和分析。

2.数据分析和处理: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和数据分析,系统对采集到的生理参数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识别异常情况和趋势。

系统还可以根据用户的历史数据和个人健康档案,提供个性化的健康建议和预警,帮助用户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

3.远程监护功能:智能健康监测系统可与医生或护士的终端设备相连接,实现远程监护功能。

医生或护士可以通过系统接收并查看用户的健康数据,及时调整用户的治疗方案或给予建议。

4.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可建立用户的健康档案,包括基本信息、病史、治疗方案等。

这些信息可以用于评估用户的健康状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并与医生或护士共享。

三、实施要点1.选择合适的传感器设备:根据监测的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设备,包括心率传感器、血压计、体温计等。

传感器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是系统设计的关键因素。

2.建立数据传输和存储系统:要确保采集到的数据能够及时、安全地传输到系统,并能够进行有效的存储。

可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如蓝牙、Wi-Fi等,将传感器与系统相连接。

3.开发数据处理和分析算法: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评估用户的健康状况,并给出相应的建议和预警。

算法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对系统性能至关重要。

4.保障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在设计系统时,要考虑用户的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

医疗智能监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医疗智能监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医疗智能监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监护系统在医疗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医疗智能监护系统是一种通过传感器、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的系统。

它能够帮助医护人员及时掌握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并提供预警和预测,从而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患者的健康与安全。

医疗智能监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涉及到硬件设备、软件平台和数据分析三个方面。

首先,硬件设备方面,医疗智能监护系统需要通过传感器获取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数据,包括心率、血压、体温等。

传感器的选择要考虑精准度、可穿戴性和舒适性等因素,以便患者能够长期佩戴并不受干扰。

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需要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传输到监护系统的服务器,这就需要选择合适的无线通信技术和传输协议,如蓝牙、Zigbee等。

其次,软件平台方面,医疗智能监护系统需要具备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和展示的功能。

数据采集模块负责接收传感器数据,并将其存储到数据库中。

数据存储模块需要设计合理的数据库结构,以便存储大量的监测数据,并能够高效地查询和检索。

数据分析模块使用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算法,对患者的生命体征数据进行分析,从中发现异常和规律,并生成相关的指标和预测模型。

数据展示模块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将分析结果以图表、报表等形式展示给医护人员,以便他们能够直观地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

最后,数据分析方面,医疗智能监护系统需要利用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等技术对患者的生命体征数据进行分析。

首先,医疗智能监护系统需要建立一个基准模型,即针对正常人群的生理指标范围,以便判断某个患者的生理指标是否偏离正常范围。

其次,医疗智能监护系统需要通过大量的数据训练模型,以便能够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数据,预测其未来的健康状况。

最后,医疗智能监护系统需要设置合理的预警机制,一旦患者的生命体征异常超出预设的范围,系统能够及时发出警报,并提供相应的处理建议。

医疗智能监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对于提升医疗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智能医疗健康监护系统设计与实现

智能医疗健康监护系统设计与实现

智能医疗健康监护系统设计与实现智能医疗健康监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个人健康管理的需求,以及提高医疗等相关服务的效率与质量。

该系统通过整合移动设备、传感器技术、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实现对个体的健康状况进行实时的监测、分析和提醒,并提供相关的医疗服务和健康指导。

智能医疗健康监护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硬件设备的选择和布局智能医疗健康监护系统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硬件设备。

移动设备、传感器和医疗设备应具备稳定性、高精度和可靠性,以确保数据采集的准确性。

此外,还需要合理布局这些设备,以保证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便利。

2. 数据采集和分析智能医疗健康监护系统通过传感器等设备采集用户的生理参数数据,包括体温、血压、心率、血氧等。

这些数据需要进行实时的传输、存储和分析。

传输过程需要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

存储和分析阶段需要使用先进的算法和模型,为用户提供准确的健康指标和分析结果。

3. 用户界面和交互设计用户界面和交互设计是智能医疗健康监护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设计应简洁明了、易于操作,使用户能够方便地查看个人健康状况,了解相关指标的变化趋势,并提供相应的健康建议和警示。

此外,用户界面还可以提供在线咨询、预约医生等功能,以便用户随时获得专业的医疗服务。

4. 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应用智能医疗健康监护系统的数据量庞大,需要借助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应用进行处理。

云计算可以提供数据存储和计算能力的支持,大数据分析应用可以对海量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生成有价值的健康信息和知识。

这些信息可以为医疗决策、疾病预警等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5. 安全性和隐私保护智能医疗健康监护系统处理的是用户的个人健康信息,因此安全性和隐私保护至关重要。

系统设计应该采用先进的加密算法和隐私保护技术,确保用户的个人信息不会被泄露或滥用。

此外,还需要遵守相关的法律和法规,保护用户的权益。

智能医疗健康监护系统的实现需要多学科的协同合作,包括医学、计算机科学、电子工程等领域的专业人才。

(整理)电子创新实践题目

(整理)电子创新实践题目

电子创新设计题题目1:简易数控直流电源设计任务:设计出有一定输出电压范围和功能的数控电源。

设计要求:(1)输出电压:范围0~+9.9V,步进0.1V,纹波不大于10mV;(2)输出电流:500mA;(3)输出电压值由数码管显示;(4)由“+”、“-”两键分别控制输出电压步进增减;(5)为实现上述几部件工作,自制一稳压直流电源,输出±15V,+5V。

题目2:水温控制系统设计任务:设计并制作一个水温自动控制系统,水温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由人工设定,并能在环境温度降低时实现自动控制,以保持设定的温度基本不变。

设计要求:1.基本要求(1)温度设定范围为40~90℃,最小区分度为1℃,标定温度≤1℃。

(2)环境温度降低时(例如用电风扇降温)温度控制的静态误差≤1℃。

(3)用十进制数码管显示水的实际温度。

、题目3:液体点滴速度监控装置设计任务:设计并制作一个液体点滴速度监测与控制装置。

设计要求:(1)在滴斗处检测点滴速度,并制作一个数显装置,能动态显示点滴速度(滴/分)。

(2)通过改变h2控制点滴速度,如右图所示;也可以通过控制输液软管夹头的松紧等其它方式来控制点滴速度。

点滴速度可用键盘设定并显示,设定范围为20~150(滴/分),控制误差范围为设定值10% 1滴。

(3)调整时间≤3分钟(从改变设定值起到点滴速度基本稳定,能人工读出数据为止)。

(4)当h1降到警戒值(2~3cm)时,能发出报警信号。

题目4:无线数据传输系统设计(温度遥测)设计任务:设计并制作无线数据发送和接收电路,如图所示。

借助无线,红外线的传输方式获得远方温度信息。

数据信号经无线电或红外线形式发送出去;接收器,接收到信号后,解调出原始信号并存储和显示温度值。

信号调制形式不限。

设计要求:1. 测温范围10℃~45℃,误差<0.5℃;2 .显示位数3位,分辨率0.1℃;3. 测温点到接收点距离>8米;4.可设置温度上限报警;5.接收点显示测温点数据及声光上限报警信号;题目5:数字电压表设计设计任务:设计一个数字电压表设计要求:1.分辨率为3位半(即最大显示读数为±19.99V);2.要求量程能自动转换,即根据测量结果,自动决定小数点位置;3.能通过键盘或开关选择测量电压的平均值和峰值,并用LED显示测量的种类;4.测量误差不大于1mv。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温及心率动态监护系统的设计
一、任务
设计制作一个体温、心率动态监护系统,可记录心率和体温。

心电测试示意图如下:
RA
导联电极说明:
RA:右臂;LA:左臂;RL:右腿。

测量心率使用标准I导联的电极接法:RA接放大器反相输入端(-),LA接放大器同相输入端(+),RL作为参考电极,接心电放大器参考点。

RA、LA和RL的皮肤接触电极分别通过1.5m长的屏蔽导联线与心电信号放大器连接。

二、要求
1、基本要求
(1)制作一路心电信号放大器,技术指标如下:
a.电压放大倍数:1000,误差:±5%;
b.-3dB低频截止频率:0.05Hz(可不测试,由电路设计予以保证);
c.-3dB高频截止频率:30Hz,误差:±5Hz;
d.频带内响应波动:在±3dB之内;
e.共模抑制比:≥60dB(含1.5m长的屏蔽导联线,共模输入电压范围:±7.5V);
f.差模输入电阻:≥ 5MΩ(可不测试,由电路设计予以保证);
(2)系统能显示心率和体温
(3)能在示波器屏幕上较清晰地显示心电波形。

心电波形大致如下图所示:
(4)24小时的心率及体温监测:每分钟记录一次心率和体温(温度测量分辨率0.2℃)
并保存
(5)异常情况的声光报警:当心率低于50次/秒、体温高于37.5℃或低于36℃进行报
警。

2.发挥部分
(1)将心电信号放大器-3dB高频截止频率扩展到100Hz,并且能达到基本要求(3)的
效果。

(2)体温测量分辨率0.1℃。

(3)当心率或体温异常时,记录该时段的心电波形,并且记录的信号能在PC机上回放。

(4)其它特色与创新
对人体心电信号进行实测时应注意的事项:
1. 可用20mm×20mm薄铜皮作为皮肤接触电极。

2. 用带有尼龙拉扣的布带或普通布带将电极分别捆绑在四肢相应位置,如示意图所
示。

3. 测量心电图前,应使用酒精棉球仔细将与电极接触部位的皮肤擦净,然后再捆绑电
极。

为减小电极与皮肤间的接触电阻,最好在电极下滴1-2滴5%的盐水,或用5%
盐水浸过的棉球垫在电极与皮肤之间。

4. 被测人员应静卧,以避免测量基线大幅度漂移,降低噪声。

可调压变频电源
一、设计并制作变压交流电源
二、要求
1、基本要求
(1)输入:单相220V±10%、50HZ.
(2)输出:单相,电压5V—36V连续可调;频率1HZ—100HZ连续可调(不准使用SPWM专用芯片).
(3)输出最大电流:1A,负载调整率<5%.
(4)具有20%的欠电压、过电压、过载保护及报警功能.
(5)显示输出电压、电流、频率的值,误差小于5%.
(6)输出谐波失真度<10%.
2、发挥部分
(1)输出参数可传至上位PC机(具有电气隔离电路)。

(2)满负载(阻性负载)输出谐波失真度<5.0%,空载谐波失真度<5.0%。

(3)具有短路保护功能。

(4)其它特色与创新
三、评分标准
四、 说明
1、 负载调整率的测定可选定输出电压由低到高三个点,,分别测得空载和满载时输出电
压,其差值与对应电压点值之比,取所得三个比值最大项作为该电源指标。

2、 制作、调试及运行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人身和设备安全!
简易自动入库小车
一、 任务
如图所示有三个车库的引导灯光(每个灯光为100W 白炽灯,距离地面大约20cm ),圆形车库用白色油漆标注。

任何时刻只可能有一个车库的灯光是处于点亮状态,要求小车能够正确行驶到灯光点亮车库的圆形范围但是不允许撞上灯杆(引导灯的灯杆周围没有警戒线)。

小车的在初始状态可以在如图所示的小车停车处随意角度摆放。

二、3、 基本要求
正东方向
(1)小车在初始位置的方向可以任意摆放,可以允许倒车入库,但入库后小车的任何部位不能压线。

(2)小车在入库期间只允许中途停车三次。

(3)小车启动后必须在30秒钟之内入库成功。

(4)小车入库后不能撞上车库的引导灯。

4、发挥部分
(1)三个车库的纵轴方向为正东方向,要求小车入库后车头方向为正西方向,即车尾指向引导灯杆,车身与圆形车库的纵轴对齐,中途允许停车五次。

(2)小车能沿引导线入库
(3)其它特色与创新
交流电网络监测仪
一、任务
设计并制作一台测量仪,对单相交流用电回路进行实时测量。

要求测量电压、电流、频率、功率因数等参数,能计算有功功率,并具有数据显示、报警、存储等功能。

二、要求
1.基本要求
(1)能测量电压(0 ~ 60V)、电流(0 ~ 1A)、频率(45 ~ 55Hz)及功率因数等参数并
能计算有功功率。

满量程测量误差< 1%,不得采用专用测量芯片。

(2)能记录回路合闸、分闸时间,时间记录精确到毫秒级。

(3)具有数字显示功能,满量程误差< 1%。

(4)具有电压、频率越限报警功能,限值电压可以通过键盘任意设置。

(5)能存贮1天的全部测量值,数据间隔1s。

(6)自带电源,从测量线路获取电源,无需外部供电。

2.发挥部分
(1)可由外部设备读取存储的数据。

(2)对感性负载具有功率因数自动补偿功能。

(3)其它特色与创新
调频发射机
四、任务
设计制作一个调频发射机。

五、要求
1.基本要求
i.发射频率范围:88MHz~108MHz;
ii.发射功率≤20mW;
iii.调制信号:300Hz~3400Hz音频信号,幅度Vp-p=1伏:
iv.在调制信号为1000Hz时,频偏不小于5kHz;
v.用调频收音机在5米内能正常接收;
vi.残波抑制:不小于40dB.
2.发挥部分
(1)在发射频率范围内,预置5个频率点,用手动方式选择其中一个发射
(2)进一步提高通信距离;
(3)调制失真不大于10%;
(4)10.(4)其他特色与创新。

六、
四、
1.该制作模拟无绳电话,故其发射功率必须小于20mW,其作用距离是指在满足此条件下
的作用距离。

2.调频接收机为普通市售调频接收机。

3.所选择的发射频率应避开当地的调频电台,以免电台干扰影响接收效果。

4.对各项技术指标靠调频接收机测量,有条件可使用频谱分析仪或其他测量仪器。

5.调频收音机正常接收距离指空旷环境下。

数字式在线电导率测量仪
一、任务
设计并制作一台数字式电导率测量仪,用来在线监测溶液的电导率。

二、要求
1、基本要求
(1)使用的测量电极的结构和形式不限;如果使用成品电导电极,必须使用交流激励;
(2)电导测量范围0.5-20μs,测量精度优于1 % ;温度测量范围10-120℃(3)能够分别显示电导和温度值,电导值是折算到20℃时的标准值;
(4)具有校准功能。

(5)不许使用数字面板表等类似功能的部件。

2、发挥部分
(1)增加测量探头电缆分布电容的补偿功能;
(2)测量精度增加到优于0.5 %。

(3)其它创新
波形发生器设计与实现
一、任务
设计制作一个波形发生器,该波形发生器能产生正弦波、矩形波、三角波三种周期性固定形状波形和由用户编辑的特定形状波形。

二、要求
1、基本要求
(1)用手写板输入方式编辑,分别生成输出上述三种周期性波形。

(2)具有波形存储、回放功能。

(3)输出波形的频率f =50Hz-1kHz(非正弦波频率按10次谐波计算);重复频率可调,频率步进间隔≤50Hz。

(4)输出波形的峰-峰值V
=0-5V,可按步进0.05V(峰-峰值)调整。

O-PP
(5)具有显示输出波形的类型、重复频率(周期)和幅度的功能。

2、发挥部分
(1)输出波形频率f =50Hz-10kHz。

(2)手写板输入装置产生任意波形。

=100Ω-∞),输出电压幅度变(3)具有稳幅输出功能。

当负载变化时(R
L
化不大于±5%。

(4)具有掉电存储功能,可存储掉电前用户编辑的波形和设置。

(5)其它。

三、评分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