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新技术诊疗进展

合集下载

心血管疾病治疗的现状与新技术的应用

心血管疾病治疗的现状与新技术的应用

心血管疾病治疗的现状与新技术的应用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了全球人类健康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心血管疾病是指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各类心血管系统疾病。

而且,其高发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令人担忧。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高,治疗也越来越成为重点。

在以往的治疗中,传统的心血管手术已经广泛应用,如搭桥手术、瓣膜置换手术等。

但传统手术过程中,创伤大、复苏期长、并发症多等问题难以避免。

因此,心血管手术的现状促使了心血管介入技术的发展。

目前,介入治疗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介入手段有很多种,包括血管成形术、支架植入术、激光溶栓术、射频消融术等。

在这些介入手段中,钨钯合金无载体药物球囊冠脉悬浮压疝气球囊成形术(简称:球囊成形术)已成为目前心血管介入治疗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对于治疗冠状动脉疾病的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除此之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微创介入治疗也成为了新的趋势。

微创介入治疗指的是在尽量不损伤组织和器官的情况下,通过小孔或穿刺入路,将内窥镜、纤维腔镜或导管等前端设备,通过视觉监控与操纵系统,直接与病变部位进行接触并采取治疗行动。

相较于传统手术及介入治疗,微创介入治疗不需要完全开刀,其创伤小、出血少、恢复期快,避免了传统手术中的许多并发症。

南京军区肿瘤医院介入科主任张军表示:“在冠心病介入手术中,微创介入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通过小切口或静脉穿刺的方式,确定冠状动脉的位置、角度和长度,经过精确度高的性能球囊成形和支架植入,治疗的效果高且副作用少。

同时也是随时可以复查,符合开放式的微创介入治疗理念。

”同时,射频消融术等新技术的发展也推动着心血管疾病治疗的发展。

射频消融术是指通过射频电流产生的高温,在体内局部组织内聚焦,使其组织受到热损伤,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该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心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传导阻滞、预激综合症等心律失常方面,其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并减少了手术的时间及患者的痛苦。

激光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应用的新进展

激光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应用的新进展

激光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应用的新进展概述激光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不断的研究,激光治疗已经成为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新选择。

本文将介绍激光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进展。

激光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应用激光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激光治疗冠心病激光治疗冠心病是一种较新的心血管病治疗手段。

它通过通过激光切割或吸脂的方式,清除心脏内部的斑块和堵塞物,以避免造成进一步的心血管病症状。

一些研究表明,激光治疗冠心病能够大大减少治疗过程中的疼痛,并且对于一些难以治愈的心血管疾病也具有较好的效果。

激光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可能会导致血管狭窄和斑块形成。

激光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通过使用激光器将照射面狭窄的斑块切除或者烧毁。

这样既可以减少血管狭窄,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改善患者的病情。

激光治疗主动脉瘤主动脉瘤是一种非常危险和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它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激光治疗主动脉瘤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激光切割或吸脂的方式,切除主动脉内的瘤体或囊肿。

这样既可以有效地减少主动脉瘤的扩张和破裂的风险,也能够降低死亡率。

激光治疗心肌病心肌病是一种比较罕见的心血管疾病,它主要由心肌细胞的生理变化引起。

激光治疗心肌病是一种有希望的治疗手段,通过激光照射心脏内部的感应器,可以有效地抑制心肌细胞的异常活动,达到治疗心肌病的目的。

激光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进展激光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进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新材料的应用激光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材料广泛,有不少新型材料的应用也正在逐渐普及。

其中,尖晶石材料、碳纳米管材料等都是值得一提的新型材料,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具有更好的效果。

新技术的引入激光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

微泡聚焦技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引入,使得激光治疗的效果比以前更好。

新器械的研制激光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器械的研制也在不断提高。

心血管疾病诊疗新技术及其应用

心血管疾病诊疗新技术及其应用

心血管疾病诊疗新技术及其应用心血管疾病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包括冠状动脉疾病、高血压、中风、心房颤动等。

这些疾病给人类健康带来重要的影响。

近些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也不断更新,新的技术和设备逐渐应用于日常诊疗中。

本文将介绍心血管疾病诊疗新技术及其应用,以供参考。

1. 最新的心脏成像技术心脏成像技术是心血管诊断中非常重要的技术之一,目前最新的心脏成像技术是CT血管造影,它主要适用于检测冠状动脉疾病等。

CT血管造影与传统的冠脉造影技术不同,它不需要将导管插入患者的心脏,而是通过X射线扫描图像进行检测。

这种技术的优点是可以快速生成高分辨率的三维影像,检测结果更加准确,辐射量也较低。

2. 动脉硬化病变微创治疗技术动脉硬化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通常是由于高胆固醇、高血压等因素导致动脉内膜受损引起的。

目前,微创治疗成为动脉硬化病变治疗中的主流。

其中的一种技术是支架植入,它通常通过导管将支架送达到受损的动脉处,使动脉重新打开,恢复正常的血流。

3. 心脏瓣膜疾病手术技术心脏瓣膜疾病分为狭窄和反流两种,一旦出现症状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传统的心脏瓣膜手术需要使用心肺机进行停跳,手术风险较高。

但是,随着微创技术的应用,目前已经可以通过经导管手术治疗心脏瓣膜疾病。

这种技术较传统技术的优点是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手术风险低。

4. 心律失常的治疗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跳动不规律、过快或过慢等症状。

这种情况在现代医学中通常可以通过心脏起搏器和心脏消融治疗来纠正。

心脏起搏器可以通过电刺激使心脏跳动有规律,缓解症状;心脏消融则是在心脏内部采用高频射频电流,破坏心律失常细胞并改善症状的快速治疗方法。

5. 心肌梗塞急救技术心肌梗塞是心血管疾病中最为危险的一种病情。

如果处理不及时,患者会导致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

最近一种新的心肌梗塞急救技术是介入治疗,它采用导管技术在患者心脏病变的血管内进行治疗,这种技术可以迅速将血栓清除,使血液重新流动。

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进展心血管疾病是一类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等。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也在不断进步。

本文将重点介绍心血管疾病诊断与治疗领域的一些新进展。

一、心血管疾病的诊断进展1. 介入诊断技术的应用介入诊断技术是指通过在患者血管内导入导管或各种仪器,直接观察心脏和血管内腔情况。

其中,冠状动脉造影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介入诊断技术。

冠状动脉造影能够清楚显示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和部位,为冠心病的诊断提供有力的依据。

2. 心电图的发展心电图是一种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来评估心脏功能的方法。

近年来,心电图技术经过不断改进和创新,出现了许多新的技术应用。

比如,心电图分析软件的发展,使得心电图的结果更加准确和可靠。

另外,移动心电仪的出现,让人们可以在家中或办公室进行心电图监测,大大提高了诊断的便捷性和覆盖范围。

3. 血管超声技术的应用血管超声技术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通过超声波来观察血管的情况。

它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提供了重要的辅助信息。

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冠脉超声、经食管超声、经食道超声等新技术,使得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更加精准和可靠。

二、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进展1. 心血管药物的研发心血管药物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许多新型心血管药物的研发取得了重要进展。

例如,降脂药物的出现,使得高胆固醇患者更容易控制血脂水平;抗凝药物的研发,让患者更好地预防血栓形成;心脏保护药物的应用,减少心肌梗死后的损伤等。

这些新型心血管药物的不断涌现,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2. 微创介入治疗技术的应用微创介入治疗是一种通过导管或其他微创手段进入体内,进行病变治疗的方法。

微创介入治疗技术能够在不开刀的情况下,解决心血管疾病的一些问题。

常见的微创介入治疗技术包括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心脏射频消融术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更加安全、简便和有效。

心血管疾病诊疗新技术研究

心血管疾病诊疗新技术研究

心血管疾病诊疗新技术研究心血管疾病是当今社会所面临的一大医疗挑战。

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全球每年有17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而我国也是心血管疾病高发国家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心血管疾病诊疗新技术得以应用,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心血管疾病领域的多项新技术。

一、介入治疗技术1. 血管开通技术血管开通技术是利用导管进入梗塞血管局部,通过物理手段或化学手段将血管梗塞物清除,将所患部位的血流恢复到正常水平的方法。

常见的此类技术包括:血管内溶栓治疗、机械性血管开通治疗、血管成形术、支架置入术等。

2. 介入闭塞性疾病的治疗技术介入闭塞性疾病的治疗技术,是将导管经皮穿刺入体,行对相应动脉或静脉介入治疗的一种方法。

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导管彩超、CT、DSA等辅助检查手段,完成对相应病变的评估和治疗。

常见的介入闭塞性疾病治疗技术包括: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下肢血管介入治疗、肾动脉介入治疗等。

二、微创手术技术微创手术技术是通过较小的切口进行的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常见的微创手术技术包括:微创冠脉手术、微创心内膜消融术、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等。

三、干细胞治疗技术干细胞治疗是一种以植入干细胞为手段,修复或替代患病器官或组织的技术。

该技术在修复心肌和血管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对降低疾病的死亡率和提高其疗效有着积极作用。

常用的干细胞治疗技术包括:骨髓干细胞移植、多能干细胞移植、心肌干细胞移植。

四、远程医疗技术远程医疗技术是将医疗资源通过互联网等传输技术进行远程连接,为患者提供更为便捷的诊疗服务。

在心血管疾病诊疗过程中,远程心电监测、遥控超声检查及诊断、远程心脏手术等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幅提高心血管疾病的诊断速度和治疗效果。

五、心理治疗技术心理治疗技术是以心理学为基础,以心理学理论为指导,采用疗法、咨询和干预方案,对患者进行心理改善和疾病干预的治疗技术。

医学影像技术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医学影像技术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医学影像技术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一大健康难题,损害着人们的生命质量和寿命。

然而,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医生们能够更加准确地诊断和治疗心血管疾病。

本文将重点介绍医学影像技术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一、成像方法为了对心血管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医学影像技术提供了多种成像方法。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包括X射线、超声波、核磁共振(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

1. X射线成像:X射线是最早被使用于成像技术的方法之一。

通过对人体进行X射线透视或摄影,医生可以观察到心脏和血管的形态,并发现异常变化。

2. 超声波成像:超声波是一种无创且低风险的成像方法,适用于对心脏功能和血流进行评估。

通过超声波探头产生高频声波并接收反射信号,医生可以获取心脏和血管的实时图像。

3. 核磁共振成像:MRI利用强磁场和无害的无线电波,生成具有高分辨率的图像。

这种非侵入性成像方法可以提供丰富的解剖和功能信息,对心脏肌肉、血管和周围组织进行详细评估。

4. 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使用X射线源和旋转探测器,可以快速获取横截面图像。

它在心血管影像学中得到广泛应用,能够评估冠状动脉狭窄、血栓形成等情况。

二、心血管疾病诊断医学影像技术可为心血管疾病的准确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以下是常见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方法:1. 冠脉造影:冠脉造影是通过将显影剂注入冠脉来观察冠脉情况的方法。

X射线透视下,医生可以检查是否存在冠状动脉堵塞或狭窄等异常情况。

2. 血流动力学监测:通过超声心动图和其他心血管影像技术,医生可以评估心脏的收缩功能、充盈情况和运动能力等指标,以帮助诊断心脏瓣膜疾病、心肌梗死等。

3. 功能性核医学检查:功能性核医学检查包括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可以评估心肌灌注、代谢和神经调节等功能。

4. 血管成像技术:血管成像技术如CT血管造影和磁共振血管成像可以直接观察到血管内腔的情况,评估血管壁的异常变化及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心血管医疗设备新技术的发展

心血管医疗设备新技术的发展

心血管医疗设备新技术的发展心血管疾病是当今世界上最为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

如何更好地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成为医学界探索的重点领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心血管医疗设备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有了很大的提升和突破,对心血管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保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心血管医疗设备的进步心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心肌梗死、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针对这些疾病的医疗设备不断得到改进和升级。

例如,心脏起搏器的功能不断得到完善,从最初的单纯的心跳刺激器,到现在可以实现远程监测、自动调节、智能提醒等功能。

另外,糖基化血红蛋白检测技术的出现,彻底改变了目前糖尿病患者血糖检测的方式,不仅更加准确,而且更加便捷。

同时,医用超声成像、心血管介入手术设备、微小植入物等领域也都有了显著的发展。

二、心血管压力传感技术随着心血管医疗设备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心血管压力传感技术成为了新的研究热点。

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过程中,需要通过对患者心血管压力进行实时监测,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传统的心血管压力计监测技术精度有限,使用范围也比较狭窄。

而心血管压力传感技术的出现,可以大幅提高心血管压力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现在的心血管压力传感器一般由封装在导管内的传感器和连接读取器的导线组成。

通过改变传感器和导线的长度和直径,可以适应不同的血管大小和部位。

比如说,在心脏起搏器中封装小型的心血管压力传感器,可以实现对心脏进行实时监测,提高治疗精度和效果。

三、人工智能在心血管医疗设备中的应用近些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对于心血管医疗设备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分析心电图、超声图像、CT、MRI等医学数据,更精准地诊断患者的病情和风险,同时可以自动化、智能化地控制治疗设备,大幅提高诊断和治疗效率。

例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心电图可以帮助医生更快更准确地诊断出心律失常,同时可以更好地确定药物治疗方案或进行手术治疗。

心血管药物的最新研究进展

心血管药物的最新研究进展

心血管药物的最新研究进展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最主要的致死原因之一,因此心血管药物的研究备受关注。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研究方法的不断完善,心血管药物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本文将对进行综合性总结和分析。

一、靶向特定通路的新药研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多种信号通路的失衡密切相关。

针对这些信号通路的调控药物成为了当前心血管药物研究的热点。

例如,针对血管内皮细胞中PDGF信号通路异常的药物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显示出了显著的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潜力。

另外,一些最新的研究表明,通过干预细胞能量代谢通路也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

多种新型的细胞能量代谢药物正在被研究人员开发,预计将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带来新的突破。

二、基因编辑技术在心血管药物研究中的应用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为心血管药物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

研究人员可以利用基因编辑技术精准地干预细胞内的基因表达,探究基因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人员已经成功构建了多个心血管疾病模型,为药物的筛选和研发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三、纳米技术在心血管药物传递中的应用纳米技术的发展为心血管药物的传递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纳米颗粒具有较小的粒径和较大的比表面积,可以有效地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降低毒性和副作用。

目前,一些研究团队已经成功应用纳米技术制备了心血管药物载体,并在动物模型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四、大数据技术在心血管药物研究中的应用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心血管药物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

通过对大量的病例数据和基因组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研究人员可以发现相互之间的关系和规律,为心血管药物的研发和个体化用药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以此为基础的个体化用药策略已经成为了当前心血管药物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综上所述,心血管药物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涉及到信号通路的靶向药物、基因编辑技术、纳米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等多个方面。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有望为人类心血管健康带来更多的希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D Modelling and Printing in FuwaBi iHcuossppiditAaol rta Valve
CASE-3D打印应用于心血管
Normal
Bicuspid Aorta Valve
Stenosis
Stent
Bypass
Materialise NV
3D打印应用于TAVI
3D打印应用于心血管
2015-7-22阜外医院N不orMmaalterialise数字医B疗ic签us署pid合A作or协ta 议Valve
CASE-3D打印应用于心血管
3D 04
Modelling
and
Printing
in
FuwaBiicHuospspiditAaolrta
Valve
CASE-3D打印应用于心血管
心血管病新的诊疗技术进展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 阜外医院
吴永健
CT/FFR-CT 3D打印技术 虚拟心脏技术(Living Heart) 瞬时无波形比值(IFR) 准分子激光技术(ELCA)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 二尖瓣返流夹闭治疗(MitralClip) 经皮左室重建术 左心耳封堵技术 冠状动脉杂交手术
4
虚拟心脏技术
三、血液流体模型
3D心腔模型 心动周期心室容量-压力变化 二尖瓣开放和关闭
Eur J Mech A Solids. 2014 ; 48: 38–47.
虚拟心脏技术
模型验证
模型输出结果与发表的 临床数据相比较
影像形态相比较
速度和应力/应变数据 的定量比较
Eur J Mech A Solids. 2014 ; 48: 38–47.
1. Duk-Hyun Kang et al. Circulation. 2010;121:1502-1509 2. .Leon MB et al. N Engl J Med 2010;363:1597-1607 3. 2014 AHA/ACC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CT诊疗进展
心肌负荷灌注
• 将来心脏CT在一次检查完成 • 准确评价冠脉、心脏功能 • 心肌灌注与活力信息
实现冠心病“一站式检查”
CT-FFR
• 首次将形态学和功能学融合一体 • 尤其对多支多段病变的评价 • 为冠脉介入治疗提供全新的评价手段
CT诊疗进展
FFRCT
Year, Journal Pts. No Design
iFR可以在瞬间检测到戒者是整个无波期间平均值的计算结果
120
Wave-free period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PPV NPV Accuracy
DISCOVER-FLOW
2011, JACC
103
Single-center
CT
FFRCT
94%
93%
25%
82%
58%
85%
80%
91%
61%
81%
DeFACTO
2012, JAMA
252
Multicenter
CT
FFRCT
84%
90%
42%
54%
91%
67%
72%
84%
64%
73%
NXT
2014, JACC
251
Multicenter
CT
FFRCT
94%
86%
34%
79%
40%
65%
92%
93%
53%
81%
FFRCT
准确率: 96% 敏感性:100% 特异性: 96%
3D打印技术
基于CT扫描的No3rmDa“l 打印”心脏丌Bic在usp是id梦Aorta Valve
IVUS
OCT
FFR
冠脉血流储备分数(FFR)
欧洲ESC指南规定:FFR为ⅠA级临床证据 冠脉造影功能学评价的金标准 FFR被称为导管室内的“运动试验”
即刻瞬时无波形比值(IFR)
定义: 瞬时无波比率是指在无波时段血流通过狭窄处,此期间阻力是自然 持续稳定,且在心动周期中此期间的阻力最小
Cardiovascular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DOI: 10.1007/s13239-015-0216-z
虚拟心脏技术
一、力学模型
2
基于Zygote 3D 心脏模型 详细解剖结构及功能区域 改良网格性能
增加细节 冠状动脉与静脉 瓣叶和腱索 His 传导术
心肌纤维走向 不同心脏表面纹理方向及壁厚 最大程度模拟心脏的应答
CT诊疗进展
近3年平均每年完成CT检查35516例,其中CT增强占87.3%
CT诊疗进展
40000 35000 30000 25000
23297
29769
35507 33194
37849
20000
Hale Waihona Puke 1500010000
5000
0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注:北楼新双源CT于2011年3月21日开始启用
2016年我国首例3D打印技术引导下完成TAVI手术,向PICS-CSI Asia 2016进行实时转播,系国内首次使用三维重建技术应用于TAVI手术
1
虚拟心脏技术
动态心脏模型
运用计算机构建模拟动态 的心脏力学模型、心电模型 和血液流体模型,系统地评 估心脏功能,能用于心脏疾 病模拟和医疗器械评估。
Eur J Mech A Solids. 2014 ; 48: 38–47.
3
虚拟心脏技术
二、心电模型
收缩期,心脏从-80 mV 除极至+20 mV, 肌纤维收缩,心室射血。
舒张期,心脏从+20mV除极至+80 mV, 肌纤维舒张,引起心室充盈。
Eur J Mech A Solids. 2014 ; 48: 38–47.
虚拟心脏技术
示例1:瓣环成形术治疗缺血性二尖瓣反流
后乳头肌梗死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
正常心脏
二尖瓣成形术环
Cardiovascular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DOI: 10.1007/s13239-015-0216-z
虚拟心脏技术
主动脉瓣狭窄中的潜在应用
主动脉狭窄治疗:主动脉瓣置换 人工心脏瓣膜评估需求
Valvular Heart Disease. J Am Coll Cardiol. 2014 ,63(22):2438-88.
心脏VR技术
2016年启动了我国及亚太地区第一个 Living Heart心脏模型用于TAVI工作
不法国达索公司合作
冠心病的介入治疗进展
PTCA
BMS
DES
DEB
BV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