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21精品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电子课本课件
合集下载
化学必修1苏教版.ppt

• 氯气和其化合物的相互关系∶
•
• 3、氯气的用途:重要的化工原料,能杀菌消毒、制盐酸、 漂白粉及制氯仿等有机溶剂和农药。
• 拓展1:氯水 • 氯水为黄绿色,所含Cl2有少量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
大部分仍以分子形式存在,氯水的主要溶质是Cl2。新制氯 水含Cl2、H2O、HClO、H+、Cl-、ClO-、OH-等微粒。 • 拓展2:次氯酸 • 次氯酸(HClO)是比H2CO3还弱的酸,溶液中主要以HClO分子 形式存在。性质:①易分解(2HClO==2HCl+O2↑),光照时 会加速。②是强氧化剂:能杀菌 ;能使某些有机色素褪色。 • 拓展3:漂白粉 • 次氯酸盐比次氯酸稳定,容易保存,工业上以Cl2和石灰乳 为原料制成漂白粉;漂白粉的有效成分 【Ca(ClO) 2】, 须和酸(或空气中CO2)作用产生次氯酸,才能发挥漂白作用。
化学必修1(苏教版)
专题2 从海水中获 得的化学物质 复习(一)
海水是化学元素宝库,海 水中溶解了大量气体物质和各 种盐类。人类在陆地上发现的 l00多种元素,在海水中可找到 80多种。海水是人类获取氯、 溴、碘、镁及其化合物的重要
资源
熔融电 解
Na
Cl2
TiCl4
Ti
K.Na合金 (快中子反应堆热交换剂)
H2C2O4
被
氧
化
。
• 例3、当周围空间不慎有大量氯气溢出时,
处在该环境中的人可以用浸有一定浓度某种物
质的水溶液的毛巾捂住鼻子,以防中毒,最适
宜采用的物质是( D )
• A、NaOH D、Na2CO3
B、KI
C、NH3•H2O
• 解析:本题用筛选法求解,消除有毒气体毒性
•
• 3、氯气的用途:重要的化工原料,能杀菌消毒、制盐酸、 漂白粉及制氯仿等有机溶剂和农药。
• 拓展1:氯水 • 氯水为黄绿色,所含Cl2有少量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
大部分仍以分子形式存在,氯水的主要溶质是Cl2。新制氯 水含Cl2、H2O、HClO、H+、Cl-、ClO-、OH-等微粒。 • 拓展2:次氯酸 • 次氯酸(HClO)是比H2CO3还弱的酸,溶液中主要以HClO分子 形式存在。性质:①易分解(2HClO==2HCl+O2↑),光照时 会加速。②是强氧化剂:能杀菌 ;能使某些有机色素褪色。 • 拓展3:漂白粉 • 次氯酸盐比次氯酸稳定,容易保存,工业上以Cl2和石灰乳 为原料制成漂白粉;漂白粉的有效成分 【Ca(ClO) 2】, 须和酸(或空气中CO2)作用产生次氯酸,才能发挥漂白作用。
化学必修1(苏教版)
专题2 从海水中获 得的化学物质 复习(一)
海水是化学元素宝库,海 水中溶解了大量气体物质和各 种盐类。人类在陆地上发现的 l00多种元素,在海水中可找到 80多种。海水是人类获取氯、 溴、碘、镁及其化合物的重要
资源
熔融电 解
Na
Cl2
TiCl4
Ti
K.Na合金 (快中子反应堆热交换剂)
H2C2O4
被
氧
化
。
• 例3、当周围空间不慎有大量氯气溢出时,
处在该环境中的人可以用浸有一定浓度某种物
质的水溶液的毛巾捂住鼻子,以防中毒,最适
宜采用的物质是( D )
• A、NaOH D、Na2CO3
B、KI
C、NH3•H2O
• 解析:本题用筛选法求解,消除有毒气体毒性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件第四课时

【活学活用】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D ) ①硝酸钾溶液能导电,所以硝酸钾溶液是电解质 ②固态氯化钾不导电,但氯化钾是电解质 ③氯化氢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氢是电解质 ④SO2 溶于水能导电,所以 SO2 是电解质 ⑤铁能导电,所以铁是电解质 ⑥H2 不导电,所以 H2 是非电解质 A.①②③④ B.①⑤⑥ C.①④⑥ D.②③
栏目导航
课前预习 课堂探究
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 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其中被溶解的 物质叫溶质,在溶液中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 溶剂。溶液的物理性质是透明、均一、稳定、能 透过滤纸。
2.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 合物。物理性质是不透明、不均一、不稳定、 不能透过滤纸。 3.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
散剂中所得的混合物为胶体,具有胶体的性质,故
B 正确。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
比较
【问题导引】 1.CO2 的水溶液能导电,CO2 属于电解质吗? 2.NaCl 溶液和金属铜能导电,NaCl 溶液和铜 都是电解质吗? 3.纯 H2SO4 在熔融状态下不导电,H2SO4 是非电 解质吗?
【疑难剖析】
电解质
溶液、浊液、胶体的比较
【问题导引】 1.溶液是均一稳定、无色的分散系,你认为这种 说法是否正确? 2.胶体、浊液、溶液是非常重要的分散系,三者 之间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3.如何区分胶体和溶液?
【疑难剖析】
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系
溶液
分散质 微粒直径
<10-9 m
分散质
单个小分
微粒种类
子或离子
外观
均一、透明
碳酸,碳酸能电离, 是电解质,但 CO2 属非 电解质;⑧H2SO4溶于水能导电,纯 H2SO4 不导 电,是电解质;⑨KOH 固体,虽有 K+和 OH-,但 不能自由移动,不导电,它溶于水时能导电, 是电解质。 答案:(1)④⑥ (2)①②③④⑧⑨ ⑤⑦ (3)①②④⑦⑧⑨
苏教版化学必修一1.1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课件 (共18张PPT)

物质间发生转化往往需要一定的条件 做 P6 “整理与归纳” (2)氧化还原反应 非氧化还原反应 判断依据:元素化合价是否发生改变
如何判断元素化合价?
在化合物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为 正 价 (填“正”或“负”)
就你所知,以下金属元素中具有可变化 合价的有 Fe Cu Mn Pb 。 K Ca Ba Na Mg Al Zn Fe Cu Ag Mn Pb
阅 P3 图1-2 做 P3 “问题解决”
补充知识点 (1)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
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①分类: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 不成盐氧化物 特殊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必知:
K2O 、CaO、Na2O、MgO、CuO 酸性氧化物必知: CO2、SO2、SO3、SiO2 两性氧化物必知:Al2O3 CO、NO为不成盐氧化物 NO2为特殊氧化物
判断正误:
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 )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 )
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 ) 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 )
②碱性(酸性)氧化物通性: 与H2O反应生成对应的碱或酸 与酸或碱反应生成对应的盐和水
与酸性或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对应的盐
做 P4 “问题解决”
标出以下物质中橙色元素的化合价: NaAlO2 、HClO、 NH3 、 C2H6O 、 FeSO4 、CH4 、 HNO2 、 NaH 、CaF2、 NH4NO3 、 PCl5 、 AlN 、 Na2SO3 、 ClO2 、N2O 、 H2C2O4
+3 +1 -3 -2 +2 -4 +3 -1 -1 -3 +5 +5 -3 +4 +4 +1 +3
如何判断元素化合价?
在化合物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为 正 价 (填“正”或“负”)
就你所知,以下金属元素中具有可变化 合价的有 Fe Cu Mn Pb 。 K Ca Ba Na Mg Al Zn Fe Cu Ag Mn Pb
阅 P3 图1-2 做 P3 “问题解决”
补充知识点 (1)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
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①分类: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 不成盐氧化物 特殊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必知:
K2O 、CaO、Na2O、MgO、CuO 酸性氧化物必知: CO2、SO2、SO3、SiO2 两性氧化物必知:Al2O3 CO、NO为不成盐氧化物 NO2为特殊氧化物
判断正误:
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 )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 )
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 ) 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 )
②碱性(酸性)氧化物通性: 与H2O反应生成对应的碱或酸 与酸或碱反应生成对应的盐和水
与酸性或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对应的盐
做 P4 “问题解决”
标出以下物质中橙色元素的化合价: NaAlO2 、HClO、 NH3 、 C2H6O 、 FeSO4 、CH4 、 HNO2 、 NaH 、CaF2、 NH4NO3 、 PCl5 、 AlN 、 Na2SO3 、 ClO2 、N2O 、 H2C2O4
+3 +1 -3 -2 +2 -4 +3 -1 -1 -3 +5 +5 -3 +4 +4 +1 +3
高一苏教版化学ppt课件ppt课件ppt

酸碱反应规律
酸碱反应的规律和原理,如质子理论、电子 理论等。
分子结构与化学键
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等不同类型的化学 键决定了化合物的性质和稳定性。
氧化还原反应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和原理,如电子转移规 律、氧化还原电位等。
无机化合物的应用与合成
无机化合物的应用
无机化合物在工业、农业、医药等方 面的应用,如硫酸、硝酸、氢氧化钠 等。
无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无机化合物的分离与提纯
无机化合物的分离与提纯方法和技术 ,如蒸馏、萃取、重结晶等。
无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和技术,如沉 淀法、氧化还原法、电解法等。
05
化学反应原理
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
化学反应速率
研究反应快慢的规律,包括浓度 、温度、压力、催化剂等对反应
速率的影响。
化学平衡
研究反应进行的程度和反应平衡的 原理,包括平衡常数、平衡移动原 理等。
高一苏教版化学ppt课件 ppt课件
• 化学基础知识 • 化学实验基础 • 有机化学基础 • 无机化学基础 • 化学反应原理 • 化学与生活
01
化学基础知识
化学定义与特性
总结词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 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详细描述
化学主要研究物质的分子、原子等微 观粒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 变化规律。它涉及到物质的合成、分 解、反应以及性质等方面的研究。
化学元素周期表
总结词
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 数从小到大排列而成的表格,包 含了所有已知元素的名称、符号 、原子序数、电子排布等信息。
详细描述
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科中非常重 要的工具之一,它可以帮助人们 了解元素的性质和变化规律,从 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
酸碱反应的规律和原理,如质子理论、电子 理论等。
分子结构与化学键
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等不同类型的化学 键决定了化合物的性质和稳定性。
氧化还原反应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和原理,如电子转移规 律、氧化还原电位等。
无机化合物的应用与合成
无机化合物的应用
无机化合物在工业、农业、医药等方 面的应用,如硫酸、硝酸、氢氧化钠 等。
无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无机化合物的分离与提纯
无机化合物的分离与提纯方法和技术 ,如蒸馏、萃取、重结晶等。
无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和技术,如沉 淀法、氧化还原法、电解法等。
05
化学反应原理
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
化学反应速率
研究反应快慢的规律,包括浓度 、温度、压力、催化剂等对反应
速率的影响。
化学平衡
研究反应进行的程度和反应平衡的 原理,包括平衡常数、平衡移动原 理等。
高一苏教版化学ppt课件 ppt课件
• 化学基础知识 • 化学实验基础 • 有机化学基础 • 无机化学基础 • 化学反应原理 • 化学与生活
01
化学基础知识
化学定义与特性
总结词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 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详细描述
化学主要研究物质的分子、原子等微 观粒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 变化规律。它涉及到物质的合成、分 解、反应以及性质等方面的研究。
化学元素周期表
总结词
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 数从小到大排列而成的表格,包 含了所有已知元素的名称、符号 、原子序数、电子排布等信息。
详细描述
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科中非常重 要的工具之一,它可以帮助人们 了解元素的性质和变化规律,从 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件1.3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第三课时)

高中化学课件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为了研究和描述物质组成和变化 的方便,用国际统一的符号来表示 元素和物质。为了简洁地表示物质 发生的化学变化,人们还使用物质
的化学式来书写化学方程式
一些必背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氢氦锂铍硼 H He Li Be B 碳氮氧氟氖 C N O F Ne 钠镁铝硅磷 Na Mg Al Si P 硫氯氩钾 钙 S Cl Ar K Ca
进行实验: 记录现象: (1)铝条是银白色的固体,容易扭曲; (2)放在火焰上方,铝条并没有燃烧起来,但在表面 出现白色物质; (3)在酸液中,铝条表面出现了气泡; (4)电珠发亮 结论: (1)铝是一种银白色的有金属光泽的固体,硬度小; (2)铝在空气中加热能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白色的氧 化铝; (3)铝能与酸发生反应生成氢气 (4)铝能够导电元素符号 化学用语 化学式
--组成 --物质
化学方程式 --化学反应
课堂训练一: 填写下表(一些物质的化学式和一些元素的元素符号)
物质
氧气 金刚石
镁条 氨气
化学式
物质
氯化氢 氧化镁
化学式 元素 元素 符号
氧
碳
元素
氢 氯
元素 符号
氢氧化钙
镁
钙
碳酸氢铵
氮
铁
课堂训练二: 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文 字表达式:
(1)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2)红磷燃烧: (3)镁条燃烧: (4)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
课堂交流
模仿镁的性质探究实验,找一段铝片研究铝有哪些性质 猜想: (1)铝条是一种银白色的固体,硬度不大; (2)铝条能与空气中成分(氧气)发生作用; (3)铝条能与酸发生反应; (4)铝条能够导电 实验设计: (1)取一段铝条观察外观,看看是否容易扭曲; (2)经过砂纸表面的打磨后,用酒精灯加热,观察是 否能够燃烧; (3)经过砂纸表面打磨后,投入到食醋中,观察现象; (4)用铝条连接电珠和电池,观察电珠变化情况;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为了研究和描述物质组成和变化 的方便,用国际统一的符号来表示 元素和物质。为了简洁地表示物质 发生的化学变化,人们还使用物质
的化学式来书写化学方程式
一些必背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氢氦锂铍硼 H He Li Be B 碳氮氧氟氖 C N O F Ne 钠镁铝硅磷 Na Mg Al Si P 硫氯氩钾 钙 S Cl Ar K Ca
进行实验: 记录现象: (1)铝条是银白色的固体,容易扭曲; (2)放在火焰上方,铝条并没有燃烧起来,但在表面 出现白色物质; (3)在酸液中,铝条表面出现了气泡; (4)电珠发亮 结论: (1)铝是一种银白色的有金属光泽的固体,硬度小; (2)铝在空气中加热能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白色的氧 化铝; (3)铝能与酸发生反应生成氢气 (4)铝能够导电元素符号 化学用语 化学式
--组成 --物质
化学方程式 --化学反应
课堂训练一: 填写下表(一些物质的化学式和一些元素的元素符号)
物质
氧气 金刚石
镁条 氨气
化学式
物质
氯化氢 氧化镁
化学式 元素 元素 符号
氧
碳
元素
氢 氯
元素 符号
氢氧化钙
镁
钙
碳酸氢铵
氮
铁
课堂训练二: 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文 字表达式:
(1)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2)红磷燃烧: (3)镁条燃烧: (4)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
课堂交流
模仿镁的性质探究实验,找一段铝片研究铝有哪些性质 猜想: (1)铝条是一种银白色的固体,硬度不大; (2)铝条能与空气中成分(氧气)发生作用; (3)铝条能与酸发生反应; (4)铝条能够导电 实验设计: (1)取一段铝条观察外观,看看是否容易扭曲; (2)经过砂纸表面的打磨后,用酒精灯加热,观察是 否能够燃烧; (3)经过砂纸表面打磨后,投入到食醋中,观察现象; (4)用铝条连接电珠和电池,观察电珠变化情况;
苏教版高一化学上学期必修一1全册课件PPT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解析】 A中质子数=电子数,为氧原子;B为O2-;C为硫原子,D为镁原 子。
【答案】 (1)B (2)A、C (3)得到 2 -2 失去 2 +2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规律总结】
(1)原子结构模型先后经历了道尔顿、汤姆生、卢瑟福、玻
尔等多位科学家的研究。 (2)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发生变化,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可能发生变化。 (3)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4)活泼非金属与活泼金属反应时,金属失电子显正价,非金属得电子显负 价。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特别提醒】 (1)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分层排布。 (2)化学反应中,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题组1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1.下列四位科学家都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起到过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中首先提 出原子核外的电子在一定轨道上运动的是 ( A.汤姆生 C.玻尔 B.道尔顿 D.卢瑟福 ) 【导学号:16380076】
【答案】 C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5.(2016· 中山高一检测)根据下列几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填编 号): 【导学号:16380078】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1)其中属于阴离子的是________。 (2)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 (3)A、D两元素的单质相互反应生成化合物,A元素的原子________(填“得 到”或“失去”)________个电子,在形成的化合物中显________价;D元素的原 子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________个电子,在形成的化合物中显 ________价。
最新最全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全册课件精品

答案: B
开放课堂
物质的分类与转化
[典例] 对牙膏的探究要用到许多化学知识。 (1)下表列出了两种牙膏中的摩擦剂,请在表中填写两种摩擦剂所属的物质 类别:
牙膏 摩擦剂
珍珠王防臭牙膏 碳酸钙
中华透明 二氧化
摩擦剂的物质类别(指酸、 碱、盐、氧化物)
(2) 根 据 你 的 推 测 , 牙 膏 摩 擦 剂 的 溶 解 性 是 ________( 填 “ 易 溶 ” 或 “ 难 溶”)。
2.交叉分类法 交叉分类法就是将被分类的对象应用多种不同的单一分类法进行分类。 举例:某些氧化物的交叉分类。
3.树状分类法 所谓树状分类法,简单地说,是根据被分对象的整体与分出的类型间的关 系的阵列式形状(像树)来定义的,如下所示: 化合物树状分类
4.氧化物的分类及其关系
[变式训练 1] (2015·苏州高一检测)用下图表示的一些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 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自我诊断] 判断下列说法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金属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 (2)石油是混合物,其分馏产品汽油为纯净物。(×) (3)SO2、SiO2、CO 均为酸性氧化物。(×) (4)甲醇在常温常压下以液态形式存在。(√)
物质的转化
1.按照物质的类别研究物质的转化
例如,
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微点拨] 有单质参加或有单质生成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 放电 3O2=====2O3。
[自我诊断] 判断下列说法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任何物质之间都能发生化学反应。(×) (2)从物质种数和类别的角度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 应和复分解反应。(√)
开放课堂
物质的分类与转化
[典例] 对牙膏的探究要用到许多化学知识。 (1)下表列出了两种牙膏中的摩擦剂,请在表中填写两种摩擦剂所属的物质 类别:
牙膏 摩擦剂
珍珠王防臭牙膏 碳酸钙
中华透明 二氧化
摩擦剂的物质类别(指酸、 碱、盐、氧化物)
(2) 根 据 你 的 推 测 , 牙 膏 摩 擦 剂 的 溶 解 性 是 ________( 填 “ 易 溶 ” 或 “ 难 溶”)。
2.交叉分类法 交叉分类法就是将被分类的对象应用多种不同的单一分类法进行分类。 举例:某些氧化物的交叉分类。
3.树状分类法 所谓树状分类法,简单地说,是根据被分对象的整体与分出的类型间的关 系的阵列式形状(像树)来定义的,如下所示: 化合物树状分类
4.氧化物的分类及其关系
[变式训练 1] (2015·苏州高一检测)用下图表示的一些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 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自我诊断] 判断下列说法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金属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 (2)石油是混合物,其分馏产品汽油为纯净物。(×) (3)SO2、SiO2、CO 均为酸性氧化物。(×) (4)甲醇在常温常压下以液态形式存在。(√)
物质的转化
1.按照物质的类别研究物质的转化
例如,
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微点拨] 有单质参加或有单质生成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 放电 3O2=====2O3。
[自我诊断] 判断下列说法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任何物质之间都能发生化学反应。(×) (2)从物质种数和类别的角度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 应和复分解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