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训练[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桃花源记(节选)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XXX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雪窦山XXX,XXX不得进,XXX六七里,止药师寺。

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

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

桑畦麦陇,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XXX,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雪窦山”字。

(选自XXX 《雪窦游志》)【注】①涩:不通畅。

②曳:拖,拉。

③不类城府:意谓不像那些出入城市官府的和尚。

④越:过。

信宿:连住两夜。

⑤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

⑥畦(qí)、陇:园田间的长条土埂。

陇,通“垄”。

⑦联络:连接。

⑧牧竖:牧童。

征逐:追逐。

⑨髹(xiū)书:用赤黑色的漆写。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⑨⑥⑦⑧④⑤①②③是()A.渔人甚异之奇山异水B.若仿佛若有光皆若空游无所依C.才通人卿今者才略D.阡陌交通与朋友交而不信乎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3.语段【甲】第一自然段描写桃花林景物有什么作用?4.根据语段【甲】【乙】的内容,分条概括雪窦山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小石潭记(节选)从XXX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XXX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训练专题《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训练专题《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含答案

5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课内精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鲦鱼出游从容..( )(2)请循其本.( )(3)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4)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2.下列各项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我知之濠上也。

A.国人道之.B.以我酌油知之.C.何陋之.有 D.择其善者而从之.3.下列句子中“与”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B.年与.时驰C.陈太丘与.友期行 D.与.朋友交而不信乎4.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限断一处)(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2)安知鱼之乐?(3)我知之濠上也。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2)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6.庄子始终坚持“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7.从《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这则故事看,惠子觉得每个人无论如何都不会知道他人的心理状态。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14篇汇总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14篇汇总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14篇汇总【一】【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1)怒.而飞怒:(2)去以六月息.者也息:(3)志.怪者也志:(4)此亦飞之至.也至:(5)彼且.奚适也且:16.翻译下列句子。

(4分)(1)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2)此小大之辩也。

17.结合【甲】文简要分析鹏的形象。

(2分)18.结合【乙】文简要分析斥鴳的形象。

并说说比起【甲】文中的鹏,你更欣赏哪一种形象?(4分)【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16分)【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选自《礼记〃学记》)【乙】子夏①问曰:‚‘巧笑倩②兮③,美目盼④兮,素以为绚⑤兮’。

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⑥。

‛曰:‚礼后⑦乎?‛子曰:‚起⑧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⑨矣。

‛(选自《论语〃八佾》)【注释】①子夏:孔子的学生卜商,字子夏。

②倩:笑得好看。

③兮:啊。

④盼:眼睛黑白分明。

⑤素以为绚:素粉来打扮。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强化训练9篇(无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强化训练9篇(无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加强训练9篇(无答案)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加强训练9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达成小题。

【一】【甲】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闻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行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可以尽其材,鸣之不可以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可以得。

涓人言于君曰:‘恳求之。

’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君震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①死马而捐②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可以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今王诚欲致士③,先从隗始。

隗且见事④,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注】①安事:安,哪有。

事,这里指买马。

②捐:抛弃,抛弃。

③致士:纳贤士。

④见事:获得服侍,重视。

15.解说以下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1)策之不以其道策:.(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市:(3)买其首五百金其:..(4)鸣之不可以通其意之:.(5)于是不可以期年期年:..16.翻译以下句子。

(4分)1)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2)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17.联合你对选文的理解,谈谈【甲】【乙】两文中“千里马”的共同喻意是什么?(3分)18.【甲】文借伯乐相马的故事发出了“_____________”的感触,表达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

【乙】文借“古之君王”费尽周折遣人以五百金购得已死千里马的故事,1/10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加强训练9篇(无答案)表达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

(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达成小题。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测试公文类(有答案)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测试公文类(有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1、(孝感中考)【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节选自《出师表》)【乙】高祖①曰:“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②等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③地,所降④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⑤同利也。

项羽妒贤嫉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高祖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⑥;镇国家,抚百姓,吾不如萧何;连⑦百万之军,战必胜,吾不如韩信。

此三杰,吾能用之。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节)【注释】①高祖:指汉高祖刘邦。

②高起:高祖臣子。

③略:攻占。

④降:投降。

⑤天下:这里指刘邦的部属。

⑥子房:西汉名将张良。

⑦连:率领。

1.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先帝称之曰能能用之B .此其所以为为我为云梯C .此所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D .所降下下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

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中诸葛亮向刘禅举荐贤臣分别管理“宫中”“营中”之事,两个“必能”突出了人才的重要作用。

B.【乙】文中高祖与功臣论得天下,“吾能用之”中的“能用”二字,揭示了高祖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C.【甲】文中诸葛亮两次提到“先帝”,是要求刘禅谨记先帝遗志,谨遵先帝安排,显得义正辞严。

D.【乙】文中将项羽失败和高祖取胜作了对比,突出高祖爱护人才、重用人才。

4.诸葛亮和高祖在用人方面,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2、诫子书诸葛亮第 1 页夫①君子之行②,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③无以明志,非宁静④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024年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题】专项练习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题】专项练习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题】专项练习卷(一)陈遗至孝。

母好食铛①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收焦饭,归以遗母。

后值②孙恩掠郡,郡守袁山松即日③出征。

时遗已聚敛④得数斗焦饭未及归家遂携而从军。

与孙恩战,败,军人溃散,遁入山泽,无以为粮,有饥馁⑤而死者。

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至孝之报也。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注释】①铛:锅。

②值:正好遇到,恰逢。

③即日:当天,当日。

④敛:积攒。

⑤馁:饥饿。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陈遗至孝至:极,十分 (2)遗作郡主簿作:做,担任(3)辄贮收焦饭辄:就 (4)遁入山泽入:进入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标两处)时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及归家/遂携而从军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煮食,辄贮收焦饭,归以遗母。

每次煮饭,就把锅底的焦饭(锅巴)储存起来,回到家里后就给母亲。

(2)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至孝之报也。

唯独陈遗靠锅底的焦饭活了下来,当时人们都认为这是对最孝顺的人的报答。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得到了哪些启示?做人要有孝心;要尊重老人的喜好;好人有好报。

附参考译文:陈遗十分孝顺。

他母亲喜欢吃锅底的焦饭(锅巴)。

陈遗担任主簿时,总是带一个口袋,每次煮饭,就把锅底的焦饭储存起来,回到家里后就给母亲。

后来遇上孙恩侵入吴郡,当天郡守袁山松就出兵征讨。

这时陈遗已经积攒到几斗锅底的焦饭,来不及回家,便带着随军出征。

(袁山松)和孙恩开战,(被孙恩)打败了,军队溃散,逃入山林沼泽,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当粮食的,有的人因为饥饿而死了。

唯独陈遗靠锅底的焦饭活了下来,当时人们都认为这是对最孝顺的人的报答。

(二)金山寺(并序)梅尧臣昔尝闻谢紫微①言金山之胜,峰壑攒水上,秀拔殊众山,环以台殿,高下随势,向使善工摹画,不能尽其美。

初恨未游,赴官吴兴,船次瓜洲,值海汐冬落,孤港未通,独行江际,始见故所闻金山者,与谢公之说无异也。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课外文言文译文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课外文言文译文

故鄣县向东三十五里地,有一座青山,悬崖陡峭高峻,山峰直插天际。

青翠的山峦层层叠叠,流水千折百回。

归巢的鸟儿争相飞来,饮水的猿猴成群结队。

秋天清晨的露水凝结成了霜花,女萝覆盖了小路。

风雨交加,天色灰暗,鸡见不到太阳,便慌乱地鸣叫。

悠闲地欣赏这样的景致,确实会让人消除烦恼,怡情养性,有所感悟。

《江天一传》译文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

(他)小时候就死了父亲,侍奉他的母亲,和抚养弟弟天表,有着纯厚的本性。

他曾经对别人说:“一个读书人,不树立好的道德品行,就必然没有好文章。

”前朝明末崇祯年间,歙县县令傅岩认为他才学奇异,每次县里童生的岁试,总是选拔他为第一名。

但到三十六岁,才补上一名生员。

他家里很穷,房屋残破不堪,就自己动手用畚箕挑土筑墙而住。

屋上盖的瓦片不齐全,大热天就暴晒在酷热的太阳中;下雨天,全身被雨淋得像蛇一样蜷伏着,有时张起破伞来遮挡一下。

家里的人一面埋怨,一面叹息,然而天一却捧着书本朗读,和平常一样。

龙吐出的气形成云,云本来不比龙灵异。

但是龙乘着这股云气,可以在茫茫的太空中四处遨游,接近日月,遮蔽它的光芒,震撼起雷电,变化神奇莫测,雨水降落在大地,使得山谷沉沦。

这云也是很神奇灵异的呢!云,是龙的能力使它有灵异的。

至于龙的灵异,却不是云的能力使它这样子的。

但是龙没有云,就不能显示出它的灵异。

失去它所凭借的云,实在是不行的啊。

多么奇妙啊,龙所凭借依靠的,正是它自己造成的云。

《周易》说:“云跟随着龙。

那么既然叫做龙,就应该有云跟随着它啊!”启示:这篇根据典籍和传说写的杂感,用意很明显:作者以龙喻圣君,以云喻贤臣,说明了圣君与贤臣之间的关系,即圣君是要依靠贤臣建功立业,贤臣又要仰仗圣君的识拔才能荷重行远,如此才能相得益彰。

通篇只就龙与云的关系着笔,从一个“灵”字着眼,所无一句点明本旨,可处处扣题。

含蓄而又生动形象的写法,使行文委婉曲折,起伏跌宕,读来意味深远。

“龙”与“云”相互依存,形象说明了圣君与贤臣相互依存。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精读文言文阅读练习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精读文言文阅读练习

八年级下语文精读文言文阅读练习21《与朱元思书》阅读训练1一、给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

缥()碧轩邈()泠()戾()天横柯()二、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2.奇山异水,天下独绝()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4.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5.猿则百叫无绝()6.经纶世务者()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与朱元思书吴钧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文章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水时,作者抓住了水的______和_____的特点。

3.写山奇,分别从____觉和____觉来写景,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4.作者在欣赏了奇山秀水后发出了怎样的感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的结构有何特点?21《与朱元思书》练习2一、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①.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 ) 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 )③.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 ) 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二、解释下列加线词语。

从流飘荡:天下独绝:百叫无绝: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互相轩邈:负势竞上:千转不穷:经纶世务者:水皆缥碧:窥谷忘反:横柯上蔽:三、指出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四、下列句子不是骈句的一项是(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b.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c.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班级姓名学号
一、《太宗罢朝》大宗曾罢朝①,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②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③。

”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

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

妾幸得备数后宫,安敢不贺?”
[导读]: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可见魏征正言直谏很多。

尽管如此,也经常会触怒太宗。

文皇后能在太宗盛怒之时,指出“君圣臣忠”之道并朝服以贺,也算是独具卓识之人。

[注释]:①太宗曾罢朝:唐太宗有一次曾在上朝时中途散了朝。

太宗,指李世民。

罢朝,指因生气而散朝。

②文德后:即长孙皇后,李世民之妻,死后谥文德,故称。

③不自得:不痛快。

指意见被反对而窝火。

一、解释加点的词
1、皇后何为若是.()
2、岂.过魏征()
3、安.敢不贺()
二、翻译
1、岂过魏徵,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

2.妾幸得备数后宫,安敢不贺?
三、用“‖”标示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
四、读完本文后,你有何感想?
二、《赵襄主学御》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

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

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

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导读: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

注释:①赵襄主:赵襄子。

御:驾车。

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

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

③易:更换。

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

④调:谐调。

⑤诱:引导。

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
2、术未尽.也()
3、先则恐逮于.臣()
4、夫.诱道争远()
二、翻译
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三、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
三、《马价十倍》①有人卖骏马者,比②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言,愿子还③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④之费。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⑤而马价十倍。

注释:①选自《战国策·燕策》。

《战国策》,西汉末年刘向校正编订。

共三十三篇,记载了
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刘向,除编订《战国策》外,还编有《说苑》等书。

②比:副词,接连地。

③还:通“环”环绕。

④朝:早晨。

⑤一旦:一天。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往见.伯乐曰(2)、愿子.还而视之
(3)、去而顾.之(4)、伯乐乃.还而视之
2、与“去而顾之”中的“去”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去死肌
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C、.则有去国怀乡
D、黄鹤一去不复返
3、本不懂得货色,而“名家”说好就认为好,人云亦云,这样不加分析地盲目地虚推、崇拜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四、《两虎相斗,必有一伤》①庄子②欲刺虎,馆竖子③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

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

”卞庄子以为然,立须④之。

有顷,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

庄子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

注释:①选自《史记•张仪列传》。

②庄子:此指卞庄子,春秋时鲁国的勇士。

③馆竖子:旅馆的童仆。

④须:等待。

1、解释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两虎方.且食牛(2)卞庄子以为然.
(3)馆竖子止.之(4)有顷
..,两虎果斗
2、解释句中加点的“之”。

(1)馆竖子止之(2)从伤而刺之
3、下列句中加点的“之”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A、辍耕之垄上
B、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C、从伤而刺之
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翻译句子。

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

5、你想到的与这则故事意义相近的成语是。

这则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提示:可从人和动物两个角度来回答)
五、《请君入瓮》①
周兴与丘神勣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②之。

俊臣与兴方推事③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④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⑤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

〔导读〕:本文写的是来俊臣“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及周兴作法自毙的故事。

〔注释〕:①瓮(wèng):大坛子。

②鞫(jū):审讯犯人。

③推事:研究事情。

④炙(zhì):烧烤。

⑤内状:宫内递出的状辞。

推:追究,检举。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
2、囚多不承.
3、当.为何法
4、因.起谓兴曰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之”。

1、太后命来俊臣鞫之
2、以炭四周炙之
三、翻译下列句子。

X kb 1.co m
1、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
2、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
四、来俊臣请周兴入瓮,是采用了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