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我用残损的手掌PPT教学课件 (2)
合集下载
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我用残损的手掌》PPT精品课件

我用残损的手掌
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
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岭南2020的/11/3荔0 枝花寂寞,抗日战
争进入最
艰难的时
期,这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中华民族危在旦夕
2020/11/30
6
……
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
梦鸥。生于杭州。1923年秋入上
海大学中文系。1925年加入共产
主义青年团,做宣传工作。1931
年加入中国左联。1942年,因在
报纸上编发宣传抗战的诗歌,被日
13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2020/11/3蝼0 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14
运用本节课学到的方法,课外 欣赏戴望舒的著名诗篇《雨巷》。
【雨巷】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2020/11/30
15
THANKS
FOR WATCHING
我用残损的手掌上课课件

味觉等感觉器官的作用),如“微凉”“冷”“滑 出”“细”“软”“蘸”等等。这样,就把较广泛的描
写对象相对集中起来,使之贯穿在“手掌的感受”这一
条线索上。因而我们读起来不觉芜杂。
诗歌从内容上可分为两部分。第一 部分表现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 虽然自己的手掌已经“残损”,却 仍然要摸索祖国“广大的土地”, 触到的只是“血和灰”,从而感觉 到祖国笼罩在困难深重的“阴暗” 之中。第二部分写诗人的手终于摸 到了“那辽远的一角”,即“依然 完整”,没有为侵略者所蹂躏的解 放区,诗人对这块象征着“永恒的 中国”的土地,发出了深情赞美。
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的最艰苦的 1942年。当时祖国半壁江山沦于敌手, 民族处于危亡关头。诗人因为在报纸 上编发宣传抗战的诗歌,被日本宪兵 逮捕。在狱中,他受尽折磨,但始终 没有屈服,写出了《我用残损的手掌》 这首诗。
读准下列字音: 锦幛
lóu zhàng
xì ng
荇藻
qiáo cuì
蓬蒿
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
戴望舒
戴望舒全家照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祖籍南京, 生于浙江杭县。中国现代象征派诗人。1929年出版 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其中《雨巷》成为传诵 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早期诗 多抒写个人哀愁,情调比较低沉。抗日战争开始后, 诗风发生很大变化,在《狱中题壁》、《偶成》等 诗篇中 ,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 ,积极呼唤光明的 到来。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 《灾难的岁月》《戴望舒诗选》《戴望舒诗集》, 另有译烬
jì n
憔悴
堤上
dī
蘸着
róu lìn
蹂 躏
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障,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 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 水……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写对象相对集中起来,使之贯穿在“手掌的感受”这一
条线索上。因而我们读起来不觉芜杂。
诗歌从内容上可分为两部分。第一 部分表现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 虽然自己的手掌已经“残损”,却 仍然要摸索祖国“广大的土地”, 触到的只是“血和灰”,从而感觉 到祖国笼罩在困难深重的“阴暗” 之中。第二部分写诗人的手终于摸 到了“那辽远的一角”,即“依然 完整”,没有为侵略者所蹂躏的解 放区,诗人对这块象征着“永恒的 中国”的土地,发出了深情赞美。
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的最艰苦的 1942年。当时祖国半壁江山沦于敌手, 民族处于危亡关头。诗人因为在报纸 上编发宣传抗战的诗歌,被日本宪兵 逮捕。在狱中,他受尽折磨,但始终 没有屈服,写出了《我用残损的手掌》 这首诗。
读准下列字音: 锦幛
lóu zhàng
xì ng
荇藻
qiáo cuì
蓬蒿
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
戴望舒
戴望舒全家照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祖籍南京, 生于浙江杭县。中国现代象征派诗人。1929年出版 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其中《雨巷》成为传诵 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早期诗 多抒写个人哀愁,情调比较低沉。抗日战争开始后, 诗风发生很大变化,在《狱中题壁》、《偶成》等 诗篇中 ,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 ,积极呼唤光明的 到来。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 《灾难的岁月》《戴望舒诗选》《戴望舒诗集》, 另有译烬
jì n
憔悴
堤上
dī
蘸着
róu lìn
蹂 躏
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障,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 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 水……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人教版新课标语文九下《我用残损的手掌》优秀教学课件:30页

丁香般的惆怅。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2019/9/29
1、戴望舒, 现代 派诗人。因创 作了一首诗歌《 雨巷 》被称为 “ 雨巷诗人 ”。
2、分析下列比喻句的作用。
(1)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 抚“恋,人像的恋柔人发的”柔“发婴,孩婴手孩中手乳中”乳,。这 两个比喻用得恰如其分,唤起了人 的生命中最亲切的感动。表现了对 解放区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戴望舒
2019/9/29
2019/9/29
2019/05年11月生于浙江杭州 1937年8月13日,上海被日寇占领。次年5月,为了
保持民族气节,不在日本人手下当“良民”,望舒挈妇将孺 乘 船前往香港,开始了漫长而苦难的流亡生涯。8月1日,他开始 主持当时刚刚创刊的《星岛日报》的文艺副刊《星座》。在他的 努力下,《星座》很快成为香港进步文学的中心。
四人一小组,制作一期手抄 报:历史不能忘却。
2019/9/29
象征祖国
在敌人的黑牢里, 诗人由“残损的手掌” 展开想像
2019/9/29
这一角 / 已变成灰烬,
那一角 / 只是血和泥;
日本侵略者的“抢光”“杀光”“烧 光”,使中国大地上处处废墟。 这两句诗是对沦陷区凄凉景象的概括。
2019/9/29
这一片湖 /该是我的家乡, (春天,堤上 / 繁花如锦幛, 嫩柳枝折断 /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 /荇藻和水的微凉;
2019/9/29
3、运用了对比手法。 诗歌前半部分是消极的、冷
色调的,后半部分是积极的、 暖色调的。前后的对比,使作 者的感情倾向更加鲜明,表现 出他对解放区的深情向往,对 祖国光明未来的热切盼望。
2019/9/29
拓展思维
《我用残损的手掌》ppt30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戴望舒
• 1923年11月生于浙江杭州
• 1937年8月13日,上海被日寇占领。第 二年5月,为了保持民族气节,不在日本人手下 当“良民”,望舒挈妇将孺 乘船前往香港,开 始了漫长而苦难旳流亡生涯。8月1日,他开始 主持当初刚刚创刊旳《星岛日报》旳文艺副刊 《星座》。在他旳努力下,《星座》不久成为香 港进步文学旳中心。 1942年春,因为频繁旳抗日活动,望舒 终于被日军逮捕并被投入监狱。4月27日,在 监狱中写就荡气回肠旳诗作《狱中题壁》。 在潮湿、阴暗、寂寞而烦闷旳地牢里,望舒 旳身心受到了极大旳摧残。他旳情绪开始变得有
• (1)在那上面,我用残损旳手掌轻抚,像恋人旳柔 发,婴孩手中乳。
“恋人旳柔发”“婴孩手中乳”,这 两个比喻用得恰如其分,唤起了人 旳生命中最亲切旳感动。体现了对 解放区旳热爱和向往之情。
• (2)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以“太阳”“春”喻解放区, 本体和喻体旳共同特点是能给中国 旳大地带来光明和清醒。体现了作 者对解放区旳热切向往和对祖国将 来旳希望。
撑着油纸伞,独自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彷徨在悠长、悠长
像梦中飘过
又寂寥旳雨巷,
结着愁怨旳姑娘。
一枝丁香地,
我希望飘过
她是有 丁香一样旳颜色, 丁香一样旳芬芳, 丁香一样旳哀愁,
我身旁飘过这个女郎; 一种丁香一样地 她默默地远了,远了, 结着愁怨旳姑娘。 到了颓圮旳篱墙,
在雨中哀怨,
走尽这雨巷。
哀怨又彷徨;
强调
/ / 在那上面,我 用残损旳手掌 轻抚, // / // 像 我贴 因将把为在恋驱全只上人逐面部 有旳阴,旳 那柔暗力里寄发,与量,是带婴太运爱来孩在和阳苏手,一手生中是掌切,乳希春。望,,比 亲 充 向喻 切 斥 往 / 因为只有那里 我们不像牲畜一样活, / 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旳 中国!
• 1923年11月生于浙江杭州
• 1937年8月13日,上海被日寇占领。第 二年5月,为了保持民族气节,不在日本人手下 当“良民”,望舒挈妇将孺 乘船前往香港,开 始了漫长而苦难旳流亡生涯。8月1日,他开始 主持当初刚刚创刊旳《星岛日报》旳文艺副刊 《星座》。在他旳努力下,《星座》不久成为香 港进步文学旳中心。 1942年春,因为频繁旳抗日活动,望舒 终于被日军逮捕并被投入监狱。4月27日,在 监狱中写就荡气回肠旳诗作《狱中题壁》。 在潮湿、阴暗、寂寞而烦闷旳地牢里,望舒 旳身心受到了极大旳摧残。他旳情绪开始变得有
• (1)在那上面,我用残损旳手掌轻抚,像恋人旳柔 发,婴孩手中乳。
“恋人旳柔发”“婴孩手中乳”,这 两个比喻用得恰如其分,唤起了人 旳生命中最亲切旳感动。体现了对 解放区旳热爱和向往之情。
• (2)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以“太阳”“春”喻解放区, 本体和喻体旳共同特点是能给中国 旳大地带来光明和清醒。体现了作 者对解放区旳热切向往和对祖国将 来旳希望。
撑着油纸伞,独自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彷徨在悠长、悠长
像梦中飘过
又寂寥旳雨巷,
结着愁怨旳姑娘。
一枝丁香地,
我希望飘过
她是有 丁香一样旳颜色, 丁香一样旳芬芳, 丁香一样旳哀愁,
我身旁飘过这个女郎; 一种丁香一样地 她默默地远了,远了, 结着愁怨旳姑娘。 到了颓圮旳篱墙,
在雨中哀怨,
走尽这雨巷。
哀怨又彷徨;
强调
/ / 在那上面,我 用残损旳手掌 轻抚, // / // 像 我贴 因将把为在恋驱全只上人逐面部 有旳阴,旳 那柔暗力里寄发,与量,是带婴太运爱来孩在和阳苏手,一手生中是掌切,乳希春。望,,比 亲 充 向喻 切 斥 往 / 因为只有那里 我们不像牲畜一样活, / 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旳 中国!
九年级语文人教版2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ppt课件

)(3分)
D.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4.结合括号中的提示,说说下列诗句的表达作用。(4分) (1)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手指沾了血和灰 ,手掌沾了阴暗 。 ... .. (加点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写出了国土被侵略者践踏的凄惨景象。
(2)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 贴在上面 , 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 /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 , 是春。 (“太阳”和“春”比喻什么?)
(一 ) 阅读全诗,完成下列各题。 9.诗人的情感随“手掌”活动而变化,试仿照示例填空。(5分) (示例)“贴”:向往与期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摸索 痛苦和仇恨 轻抚 热爱与幸福
10.“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两句历来受人称道,请你赏析这两句诗。(5分)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以温柔美妙的人生感受来突出解放区的光明和温暖 ,给人以 温馨亲切之感。
铭记胜利时刻 维护和平环境
(2)班会活动中,主持人出示了下面这幅漫画。请你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内容。(3分)
பைடு நூலகம்
图中左边一位全副武装的士兵手持枪支,想要往路标所指方向前进。右边一只和平鸽站在路标
上,口中衔着橄榄枝,手里拿着一块牌子,似乎想要阻止士兵前行。
(3)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在上图鸽子手里的牌子上写一条恰当的标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 手法,不超过15个字。(3分) 示例一:和平是温柔的母亲,让爱永驻。示例二:和平之花需要你我呵护。
8.2017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2周年,学校团委要求各班召开主题班会,请你积极参与。(9分) (1)作为班级活动策划人,请你依照环节一,为此次班会再设计三个环节。(3分) 环节一:回顾屈辱历史 环节三:____________ 环节二:____________ 环节四:_____________
《我用残损的手掌》ppt课件2

忧郁的、冷色调的
3、诗中哪些地方也用到了对比?由 此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是那么 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用对比的手法,突出江南在日 寇占领下衰败的景象,表达出痛 苦的内心。
1、挑选你最喜欢的句子,按照你的理解 读出感情。并分析作者用了什么写法?产 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1、组内一人一句朗读诗歌,注意纠正字 音、节奏。
2、推选出读的最好的同学全班交流朗读。
3、思考诗人用残损的手掌做了哪些动作?
摸、掠、抚、运、贴
1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摸抚”到了 哪 些地方? 、“残损的手掌”怎么理解?这 土地有什么不同?作者的情感有什么变化?
我用这残损的手掌,
手掌是残损的 土地是破碎的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侵华战争
日军在中国烧、杀、抢、掠
南京大屠杀30万人
残忍的连1岁的孩子都不放过
8年抗战中国牺牲
3500万人;
戴望舒
作者简介与写作背景: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 梦鸥。生于杭州。1923年秋入上 海大学中文系。1925年加入共产 主义青年团,做宣传工作。1931 年加入中国左联。1942年,因在
新闻 > 国内新闻 > 否认南京大屠杀 > 正文
日本名古屋市长在南京官员面前否 认南京大屠杀
2012年02月21日08:26新华网我要评论(142)
字号:T|T
资料图:名古屋市市长河村隆之
安倍坐编号“731”战机 韩媒批让731部队复活
国际时事北京晨报[微博]2013-05-16 04:17
0
5月12日,日本东松岛,安倍坐在机身标有731字样的自卫队训练机驾驶舱,竖起大拇指拍照。
九年级《我用残损的手掌》ppt课件2

1942年7月3日
阅读思考
1,你了解诗人吗?你了解诗人生活 你了解诗人吗? 的时代吗?诗人为什么要用" 的时代吗?诗人为什么要用"残损的 手掌"来写这首诗? 手掌"来写这首诗? 2,这首诗从内容上可分为两部分. 这首诗从内容上可分为两部分. 每部分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每部分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体会诗人用"残损的手 体会诗人用" ""摸索 祖国土地时的种种感受, 摸索" 掌""摸索"祖国土地时的种种感受, 说说诗人内心深处情感的变化起伏. 说说诗人内心深处情感的变化起伏.
我 用 残 损 的 手 掌
戴 望 舒
残损的手掌 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土地: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灰烬, 那一角/只是血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家乡,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 嫩柳枝折断 有奇异的芬芳 折断/ 芬芳)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微凉;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这长白山的雪峰 冷到彻骨, 雪峰/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 在指间滑出; 水夹泥沙/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
(1905-1950)
学习要点
1,把握全诗的感情线索,体会诗人 把握全诗的感情线索, 情感的变化. 情感的变化.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寄寓的诗人 的情感. 的情感. 3,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4,感情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感情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诗人简介及写作背景(1) 诗人简介及写作背景(1)
阅读思考
1,你了解诗人吗?你了解诗人生活 你了解诗人吗? 的时代吗?诗人为什么要用" 的时代吗?诗人为什么要用"残损的 手掌"来写这首诗? 手掌"来写这首诗? 2,这首诗从内容上可分为两部分. 这首诗从内容上可分为两部分. 每部分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每部分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体会诗人用"残损的手 体会诗人用" ""摸索 祖国土地时的种种感受, 摸索" 掌""摸索"祖国土地时的种种感受, 说说诗人内心深处情感的变化起伏. 说说诗人内心深处情感的变化起伏.
我 用 残 损 的 手 掌
戴 望 舒
残损的手掌 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土地: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灰烬, 那一角/只是血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家乡,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 嫩柳枝折断 有奇异的芬芳 折断/ 芬芳)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微凉;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这长白山的雪峰 冷到彻骨, 雪峰/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 在指间滑出; 水夹泥沙/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
(1905-1950)
学习要点
1,把握全诗的感情线索,体会诗人 把握全诗的感情线索, 情感的变化. 情感的变化.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寄寓的诗人 的情感. 的情感. 3,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4,感情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感情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诗人简介及写作背景(1) 诗人简介及写作背景(1)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我用残损的手掌》课件

与狱中生活形成对比
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感觉
诗人看到破碎的 山河感到心寒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触觉
江南的水田,你当 年新生的禾草是那 么细,那么软…… 现在只有蓬蒿;
用对比的手法写出 衰败的景象,表达 出痛苦的内心。
用拟人的方法写 出诗人的痛苦和 山河的破败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海水的咸涩味作者称 之为“苦水”,实则是 作者内心的映照。
北方—中原—江南—岭南—南海
雪峰 黄河 水田 荔枝花 渔船
冷水 得夹 刺泥
蓬 蒿
憔 悴
苦 水
骨沙
从北到南到处都有侵略者践踏的痕迹
辽远的一角 —完整
温暖
解放区
明朗 坚固
蓬勃生春
永恒的中国
因为只有那里 是太阳,是春
柔发 残损的手轻抚
比 喻
手中乳
我用这残损的手掌,
统 领
饱尝艰难困苦
句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饱含着对祖国 诚挚爱和深深 的哀痛
我用这残损的手掌, 手掌是残损的
土地是破碎的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沦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陷
区
Hale Waihona Puke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国土正遭受日寇蹂躏
我用这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诗人在狱中的想象
触觉 嗅觉
触摸家乡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1949年6月,在北平出席了中华文学艺术工 作代表大会。建国后,在新闻总署从事编译工 作。
戴 望 舒 全 家 照
1941年12月报15日,香港英国当局向 日本侵略者投降。日占港后,大肆搜 捕抗日志士。1942年春,戴望舒被捕, 在狱中,他受尽了折磨,但他并未屈 服,在狱中,他写下了几首诗,本文 就是其中之一。
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感觉
诗人看到破碎的 山河感到心寒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触觉
江南的水田,你当 年新生的禾草是那 么细,那么软…… 现在只有蓬蒿;
用对比的手法写出 衰败的景象,表达 出痛苦的内心。
用拟人的方法写 出诗人的痛苦和 山河的破败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海水的咸涩味作者称 之为“苦水”,实则是 作者内心的映照。
北方—中原—江南—岭南—南海
雪峰 黄河 水田 荔枝花 渔船
冷水 得夹 刺泥
蓬 蒿
憔 悴
苦 水
骨沙
从北到南到处都有侵略者践踏的痕迹
辽远的一角 —完整
温暖
解放区
明朗 坚固
蓬勃生春
永恒的中国
因为只有那里 是太阳,是春
柔发 残损的手轻抚
比 喻
手中乳
我用这残损的手掌,
统 领
饱尝艰难困苦
句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饱含着对祖国 诚挚爱和深深 的哀痛
我用这残损的手掌, 手掌是残损的
土地是破碎的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沦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陷
区
Hale Waihona Puke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国土正遭受日寇蹂躏
我用这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诗人在狱中的想象
触觉 嗅觉
触摸家乡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1949年6月,在北平出席了中华文学艺术工 作代表大会。建国后,在新闻总署从事编译工 作。
戴 望 舒 全 家 照
1941年12月报15日,香港英国当局向 日本侵略者投降。日占港后,大肆搜 捕抗日志士。1942年春,戴望舒被捕, 在狱中,他受尽了折磨,但他并未屈 服,在狱中,他写下了几首诗,本文 就是其中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残损的手掌摸索到了哪些地方? 1、家乡——长白山——黄河——江有怎 样的感受?
用对比的手法写出家乡遭到日 寇的践踏,今非昔比,一片衰 败的景象,表达出诗人内心的 悲愤。
长白山—黄河—江南 — 岭南 — 南海
雪峰 水 水田 荔枝花 渔船
冷夹 得泥 刺沙
狱中题壁 戴望舒
如果我死在这里, 朋友啊,不要悲伤, 我会永远地生存 在你们的心上。
你们之中的一个死了, 在日本占领地的牢里, 他怀着的深深仇恨, 你们应该永远地记忆。
当你们回来, 从泥土掘起他伤损的肢体, 用你们胜利的欢呼 把他的灵魂高高扬起。
然后把他的白骨放在山峰, 曝着太阳,沐着飘风: 在那暗黑潮湿的土牢, 这曾是他唯一的美梦。
蓬 蒿
憔 悴
苦 水
骨
侵略者的践踏 诗人的悲愤愁苦
不过,在悲愤中,诗人看到了希望, 那就是: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力量的源泉,诗人一变低沉为明朗积极。
让我们一起仔细体会诗人感情?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读准下列字音:
zhàng
xìng
hāo
锦幛 荇藻 蓬蒿
lóu qiáo cuìzhàn
蝼蚁 憔悴 蘸着
jìn dī róu lìn
灰烬 堤上 蹂 躏
写作背景
1942年,诗人因为在报纸上 编发宣传抗日的诗歌,被日 本宪兵逮捕。在狱中,他受 尽折磨并致残,但始终没有 屈服。这首诗就作于侵略者 的铁窗下。
心情变得明朗、积极,在解放区找到了安 慰,对它充满了爱和希望。
这是因为?
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对解放区的真挚情感,对祖国未来寄予了 热切的希望。
齐读:
同呼吸,共命运。
让我们读出诗人的爱与恨, 怜与悲, 愁苦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