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小珊迪》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语文课文《小珊迪》教案设计

语文课文《小珊迪》教案设计

语文课文《小珊迪》优秀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小珊迪》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诚实、善良、勇敢的小女孩珊迪的故事。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体会珊迪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勇敢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珊迪的优秀品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内容,体会珊迪的品质;(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细节描述,感悟人物形象;(3)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诚实、善良、勇敢的品质;(2)教育学生关爱他人,学会承担责任;(3)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3.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珊迪的优秀品质。

四、教学难点1. 体会珊迪的优秀品质;2. 通过课文中的细节描述,感悟人物形象。

五、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珊迪的品质;2.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体会珊迪的优秀品质;3.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表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4. 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2. 生字词卡片;3. 课文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4. 学生分组讨论所需材料。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2)简介珊迪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圈出生字词;(2)学生分享生字词学习成果,教师点评、讲解。

3. 课堂讲解:(1)分析课文内容,讲解珊迪的优秀品质;(2)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细节,感悟珊迪的形象;(3)讨论:我们从珊迪身上学到了什么?4. 朗读训练:(1)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教师指导,纠正发音、语调等问题;(3)学生展示朗读成果,互相评价。

小珊迪教案设计范文

小珊迪教案设计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1. 教案名称:《小珊迪》2. 教学年级:四年级3. 教学科目:语文4. 课时安排:2课时5.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珊迪的优秀品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朗读、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勇敢的品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珊迪的优秀品质。

2. 教学难点:生字词的认读与运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准备课件。

2. 导入新课:谈话导入,引导学生谈论关于诚信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自主学习:让学生默读课文,圈出生字词,自主学习生字词。

4.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交流生字词学习心得,分享学习成果。

5. 讲解演示:讲解生字词,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6. 朗读练习: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掌握。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掌握。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诚信的作文。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2. 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

3.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4. 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故事等方式,营造有利于学生思考和情感体验的学习氛围。

2.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 情感教育:以情促知,以知传情,情知互动。

4.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培养合作精神。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 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引导学生感受小珊迪的优秀品质。

3. 分段讲解课文,深入剖析小珊迪的行为和精神内涵。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小珊迪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课文内容,强调小珊迪的品质对学生的启示。

四年级语文教案:《小珊迪》

四年级语文教案:《小珊迪》

四年级语文教案:《小珊迪》四年级语文教案:《小珊迪》1一、教材分析这篇自读课文介绍了靠卖火柴维持生活的孤儿小珊迪,在为“我”换零钱穿过马路时,不幸被马车轧断双腿,临死前托付弟弟还零钱,牵挂着弟弟没人照顾,最后悲惨死去的故事,赞扬了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

选编本文的主要意图是,通过阅读实践,进一步培养学生按叙述顺序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阅读能力;让学生从文中受到感染,学习故事主人公诚实、善良的品质,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悟和交流,培养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能力。

3.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4结合具体情境进行想象,培养学生创造心往一处想想象的能力。

三、重难点:通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

四、教学准备:课件五、教学课时: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回顾单元课文,走进《小珊迪》这个故事。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第二组课文学了哪几篇课文?这一组的课文都有一个相同的主题,你发现了吗?(诚实、守信)其实这方面的故事还有很多呢,语文书后面的选读课文里就有一篇,是关于一个可怜的卖火柴的小男孩的真实故事,这个小男孩的名字叫--小珊迪(生读题)2、打开书164页,自由读课文,看看课文围绕小珊迪写了什么事情?并用“--”勾划出小珊迪说话的句子。

(二)走进“小珊迪”。

1、抽生叙述:课文写了什么事情?2、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小珊迪,我们来找出小珊迪外貌描写的语句,体会他的可怜之处。

3、文中有关小珊迪说的话有哪几处?请同学们来找出来。

他们属于什么描写?(语言描写)我们来看一下,六处对话中有五处都是小珊迪做什么事情的时候说的?(卖火柴)我们来了解一下这部分内容。

(1)全班齐读一下这部分内容。

体会“想了一会儿”、“在掏钱的时候”、“明天再买吧”三处小珊迪的内心活动。

(2)找出小珊迪语气变化的三个词语,体会他迫切想卖出火柴的心情。

《小珊迪》教案

《小珊迪》教案

《小珊迪》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小珊迪》。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3)学会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身边的人和事。

(2)学会尊重生命,关爱动物,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勇于承担责任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小珊迪》。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关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2)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课文音频或视频资料。

2. 生字词卡片。

3. 教学PPT或黑板。

4. 动物图片或视频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音频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跟读。

(2)简介课文作者及背景。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故事氛围。

(2)教师带领学生逐段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生字词的含义和运用。

3. 品析课文:(1)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所表达的关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2)通过观察动物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关系。

(3)学生分组讨论,提出保护动物和关爱大自然的措施。

4. 实践与应用:(1)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编写关于关爱动物的故事或短文。

(2)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表演关爱动物的场景。

五、作业布置:1. 抄写生字词。

2. 回家后,向家人分享课文《小珊迪》的故事,并讨论如何关爱动物和保护大自然。

《小珊迪》语文教案

《小珊迪》语文教案

《小珊迪》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提高学生们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2)运用想象和联想,培养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3)学会通过细节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2)学会珍惜友谊,懂得诚实、善良、勇敢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人物品质。

2. 教学难点:(1)学会通过细节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道德教育意义。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带。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插图。

3. 生字词卡片。

4. 教学课件或黑板。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2)教师提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惑。

(3)学生讨论,总结课文大意。

3. 分析人物形象:(1)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对小珊迪的描述,进行分组讨论。

(2)每组选取一位代表,分享本组对小珊迪形象的分析。

(3)教师总结,引导学生学会通过细节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4.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朗读并解释。

(2)学生分组比赛,看哪组能在最短时间内掌握生字词。

(3)教师检查学生掌握情况,对生字词进行巩固。

五、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小珊迪的短文。

3.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互动。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小珊迪教案精选六篇

小珊迪教案精选六篇

小珊迪教案小珊迪教案「篇一」【设计意图】萨特曾说过这么一句话,“阅读就是自由的梦”。

也许这句话太诗意,但可以肯定阅读是一种生命活动,是一种感悟,一种体验。

同时,《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同时,学习需要有信心、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主要体现在:1 、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2 、及时、多层次、多角度地鼓励学生,树立学生的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一、教学目标1 、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请求”、“乞求”、“纠缠”)。

2 、让学生主动参与、入情入境,在读演中体验、感悟小珊迪的诚实守信。

二、教学过程1 、做数学题,激趣。

师:我们来做几道数学题, 1 元=()角 1 角=()分,这些都是人民币的单位。

像英镑、先令、便士是英国钱币的单位, 1先令=()便士。

生: 1 先令等于 12 便士。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呀?生:书上说,那位先生给小珊迪 1 先令,买火柴需 1 便士+丢了 7 便士+归还的 4 便士,等于 12 便士。

师:你真会读书,读得真仔细。

请大家猜猜, 1 便士大概等于多少分?生: 10 分左右吧。

师: 1 便士还比我们人民币 1 角少一点,大概只有七八分。

现在,我们有些人对于 1角钱不屑一顾,如果地上有一角钱,也不去捡起它,认为太少了,没用。

但小珊迪为了 1便士在寒冷的冬天里苦苦哀求,后来还被马车轧断了双腿。

(板书:小珊迪)【意图】一堂语文课前做数学题,让学生有一种新鲜、奇怪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也弄清了先令和便士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 、读演中感悟、体验小珊迪的品质。

师:小珊迪是怎样苦苦哀求?请大家从 1 — 8 节中找出有关句子,想尽办法读好它。

(生读)师:谁来读读小珊迪第一次哀求。

(生读)师:你为什么这样读?生:因为他又冷又饿,希望能有一便士买吃的,很可怜。

小学语文教学教案设计——《小珊迪》阅读教案

小学语文教学教案设计——《小珊迪》阅读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小学语文教学教案设计——《小珊迪》阅读教案年级:小学四年级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月日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小珊迪的性格特点和品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

(3)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诚实守信的品质。

(2)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细节描写,分析小珊迪的性格特点和品质。

2. 教学难点:(1)理解小珊迪在面对困境时,依然保持诚实守信的品质。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

(2)学生齐读课文题目《小珊迪》。

2. 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遇到生字词做好标记。

(2)教师巡视课堂,指导学生阅读。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

(2)学生朗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4. 合作探讨5. 课堂小结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1)学生齐读课文题目《小珊迪》。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细节描写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小珊迪的细节描写。

(2)学生举例说明,教师点评。

3. 朗读训练(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技巧,提高朗读水平。

4. 表达训练(1)学生口头表达小珊迪的性格特点和品质。

(2)教师点评,给予鼓励。

5.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小珊迪的短文,描述她的性格特点和品质。

3.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联系。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探讨能力和朗读表达能力。

四年级语文下册《小珊迪》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小珊迪》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小珊迪》教案四班级语文下册《小珊迪》教案1一、教材分析这篇精读课文介绍了靠卖火柴维持生活的孤儿小珊迪,在为“我”换零钱穿过公路时,不幸被马车轧断双腿,临死前托付弟弟还零钱,牵挂着弟弟没人照看,最终凄惨死去的故事,赞扬了小珊迪老实、和善的品质。

选编本文的主要意图是,通过阅读实践,进一步培育同学按表达挨次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阅读力量;让同学从文中受到感染,学习故事仆人公老实、和善的品质,懂得珍惜今日的美好生活。

二、教学目标学问目标:了解课文按事情进展挨次表达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力量目标: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悟和沟通,培育同学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力量。

德育目标:学习小珊迪老实、和善的品质,珍惜今日的美好生活。

创新目标:结合详细情境进行想象,培育同学制造心往一处想想象的力量。

三、教学重点重难点:通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学习小珊迪老实、和善的品质。

创新点:1、在小珊迪受伤,七个便士不知去向的时候,引导同学进行制造性想象。

2.在小珊迪临死时,从他的目光中引导同学进行制造性想象。

空白点:在文章的结尾处,供应练笔机会,为同学深化理解课文留下空白。

四、教学过程一、启读,未成曲调先有情同学们,今日,老师怀着沉重的心情来和大家回顾一段历史,一百多年前的英国,当时,社会上贫富悬殊,很多人的生活是缺衣少食,而那些失去父母的孩子,更是不得不以乞讨或做小买卖为生。

在他们当中,有一个可怜的孩子,为了卖出一盒火柴,而凄惨的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他唯一的亲人。

今日,让我们共同的走近这个可怜的孩子。

二、通读,潜心会文动真情1、请同学们自由读全文。

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的时候留意自己感觉和心情的改变,同时,请你把让自己心情产生改变的地方做上标记。

(学处自由读全文)2、请把你标记的地方在读两遍,感受一下,为什么产生了改变呢?初步熟悉(可怜)――知道真相(怜悯)――凄惨死去(感动)3、把你心情产生改变的地方读人大家,我们用“心”去听,去感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xx》教学设计
1、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对珊迪的同情,教育学生做个厚道守信的孩子。

2、默读课文,以地点变换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重点理解发生发现,请求乞求两组词,能用猜想、断定、至诚造句。

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对小珊迪神情和言行的描写是为了表现小珊迪关心他人、厚道守信的好品质。

2.通读课文,找出事情发生发展的例外地点,给课文分段,从而懂得记事文章分段的例外方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由xx读引入课题。

(一)师有感情地范读全文。

1.这个故事主要写了谁?
2.他起先干什么到后来又怎么样了?
3.体会老师是用怎样的语调读完全文的?
(老师用悲伤、消极的语调读了一个名叫小珊迪的孩子被迫卖火柴为生,又可怜被马车撞倒,最后悲凉死去的事)
(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悲凉的故事,板书:15.小珊迪
二、激发感情。

(-)请同学解放轻声读全文。

1.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读了这个故事,小珊迪留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3.由此你对小珊迪产生了怎样的感情?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小珊迪贫苦的样子,小珊迪为了不受饿,乞求我买他的火柴,对弟弟今后生活的关心,生命垂危时不忘还钱给我,对小珊迪产生了同情、可怜、佩服)
(二)请同学默读全文。

把这篇文章分为三段,说说分段依据。

1.按地点变化(旅馆门前旅馆里珊xx)
2.事情发展顺序
分三段(一)(l-8)(二)(9-11)(三)(12-14)(三)学习生字新词。

纠jiu纠缠小珊迪和我纠缠什么?要我买火柴。

盒:he是量词合+皿与盘、盆字形上的区别。

乞:qi乞求乞不要写成气
猜:cai平舌音
轧:ya轧死
ya轧钢
(四)检查自学情况。

(五)个别、分组、集体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一)听第一段录音,找出小珊迪几次请求我买火柴,又分别是怎么说的?
请请求(想了一会儿)乞求
(二)师生共读,师读同事或我的话,生读小珊迪,体会哪句句子感情最剧烈,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

第七节中的话感情最剧烈。

从乞求一词看出来。

区分:
请求:提出要求,希望得到满足。

乞求:请求给予。

读第3、7节,要分别说出感情。

(三)齐读对话部分,从中仍可以体会小珊迪当时的处境吗?
饥饿极了,为了得到浅薄的收入不惜降价立刻卖掉火柴,他实在是太饿了,他需要钱买食物吃。

(四)小珊迪不仅饥饿,而且很凉爽,从哪句话看出来。

xx的外貌(穿着、脸、脚)
在这么一个凉爽的日子里,小珊迪又冷又饿乞求过路人买他的火柴,最终他的火柴有人买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