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水稻、小麦、玉米、油菜、棉花、大豆等作物重大病虫害和蝗虫防治预案

合集下载

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方案

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方案

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方案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方案「篇一」近年来,随着种植制度和耕作方式变化,小麦茎基腐病呈逐年快速加重趋势,已成为我国小麦生产中主要病害之一,对粮食生产安全构成重大威胁。

小麦茎基腐病防治,重点要落实预防措施,抓好保健栽培防病、药剂“一拌一喷”等关键环节,控制病菌前期侵染,降低后期发病程度。

具体防治技术方案如下。

一、加强保健栽培防病(1)选用抗耐病品种。

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茎基腐病的有效措施,各地要根据近年田间观测和抗性鉴定情况,选择种植适合当地条件的小麦茎基腐病抗耐病品种,或抗逆性强的品种。

(2)合理轮作。

常年发病较重的小麦-玉米连作区,每隔2~3年,玉米与大豆、棉花、花生、蔬菜等作物进行轮作,切断菌源连续积累的途径,降低小麦茎基腐病发生危害。

重病田改种大豆等经济作物。

(3)适当深翻。

小麦—玉米连作秸秆还田地块,秸秆尽量打碎腐熟还田,播前土壤深翻,深度约30厘米左右,将表层秸秆或残留物翻至土层下,压低病原菌基数,降低病害发生危害。

每隔3年深翻一次。

(4)适期晚播。

各地应根据当地小麦茎基腐病发生和天气情况,适当推迟小麦播种时间5~10天,晚播地块需要适当加大播种量并控制播种深度,适宜的播种深度为3~4厘米。

(5)精耕细管。

土地深翻后,耙细整平。

合理施肥,忌偏施氮肥。

天气干旱有利于发病或加重病情,田间管理中需注意及时浇水。

盐碱地区采用深层地下水浇地易导致发病加重,宜采用地表水灌溉。

二、加强种子处理秋季小麦播种后至越冬前是小麦茎基腐病菌侵染的关键时期,采取种子包衣或拌种处理是有效预防发病的关键。

可结合小麦其他病害的预防,选用含有咯菌腈、戊唑醇、种菌唑、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氰烯菌酯、丙硫菌唑、氟唑菌酰胺等成分的药剂进行种子处理,对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具有良好的兼治效果。

如采用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戊唑醇·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或吡唑醚·灭菌唑种子处理悬浮剂包衣或拌种处理小麦种子,在防治小麦散黑穗病或纹枯病的同时,对小麦茎基腐病也有较好的兼治效果。

水稻中后期病虫害防治措施

水稻中后期病虫害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
加强田间管理,定期清理 稻田中的杂草,保持稻田 的清洁和湿润,避免稻飞 虱的繁殖和扩散。
化学防治
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 的农药,如吡蚜酮、烯啶 虫胺等,对稻飞虱进行化 学防治。
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案例
农业防治
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和灌溉,增 强水稻的抗病能力。同时,及时清除 田间杂草,减少稻纵卷叶螟的繁殖场 所。
VS
防治稻曲病的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 种、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和用水 等。在稻曲病发生初期,可以使用氟 环唑等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03
防治措施
物理防治
01
稻飞虱
使用频振式杀虫灯和黄色粘虫板 诱杀稻飞虱成虫,降低虫口密度 。
02
03
稻纵卷叶螟
螟虫
在稻纵卷叶螟成虫盛发期,用频 振式杀虫灯和性诱剂诱杀成虫, 减少虫源。
水稻中后期病虫害防治措施
汇报人: 2023-12-10
目录
• 引言 • 水稻中后期病虫害类型 • 防治措施 • 案例分析 • 结论
01
引言
水稻病虫害现状
水稻病虫害的普遍性
水稻生长过程中,常常受到多种病虫 害的侵袭,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 质。
病虫害对水稻的影响
病虫害会导致水稻叶片枯黄、萎缩, 甚至死亡,从而造成水稻减产或绝收 。
生物防治
利用纹枯病菌的天敌,如芽枝霉菌等,对纹枯病进行生物防治。
化学防治
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如井冈霉素、烯唑醇等,对纹枯 病进行化学防治。
稻瘟病的防治案例
农业防治
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和灌溉,增强水稻的抗病能力。同时, 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减少病源的传播。
生物防治
利用稻瘟病菌的天敌,如芽枝霉菌等,对稻瘟病进行生物防治。

冬小麦 夏玉米 病虫害防治

冬小麦 夏玉米 病虫害防治

冬小麦夏玉米病虫害防治
冬小麦和夏玉米在种植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威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1. 冬小麦病害:
- 条锈病:使用合适的杀菌剂进行喷洒,如三唑酮、多菌灵等。

- 叶锈病:同样使用杀菌剂进行喷洒,如硫磺粉、氧化乐果等。

- 纹枯病:保持适当的田间湿度,避免过度灌溉,及时清除病株。

2. 冬小麦虫害:
- 麦蚜:使用杀蚜剂进行喷洒,如吡虫啉、毒死蜱等。

- 吸浆虫:可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如放养瓢虫、蜈蚣等天敌。

3. 夏玉米病害:
- 青枯病:及早发现并隔离感染植株,使用抗生素喷洒治疗。

- 大斑病:使用杀菌剂进行喷洒,如多菌灵、硫磺粉等。

4. 夏玉米虫害:
- 玉米螟:使用杀虫剂进行喷洒,如敌敌畏、氯氰菊酯等。

- 粘虫:可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如放养瓢虫、蜈蚣等天敌。

在进行病虫害防治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病虫害发生规律选择合适的防治时间和方法。

- 采用综合防治策略,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多种手段相结合,以减少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 注意农药的安全使用,按照说明书上的用药剂量和方法进行操作,避免过量使用或误用。

- 做好田间管理,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合理施肥灌溉,提高植物的抗病虫能力。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案(3篇)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案(3篇)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案为有效预防控制爆发性、迁飞性和流行性重大病虫害,减轻小麦病虫和农区蝗虫危害,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根据《省农业厅、省财政厅___〈省___年中央重大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补助项目实施方案〉___》要求,制定我市项目实施方案如下:指导思想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和“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通过创新机制,规范管理和提高___化程度,突出小麦重大病虫害源头区、迁移扩散重灾区小麦主产区,针对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白粉病、蚜虫和蝗虫等重大病虫防控,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综合防治,项目区实行整片、整村推进,带动区域性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治,有效控制病虫害蔓延,保障农业安全生产。

补助政策(一)补助范围1、小麦病虫害防治范围:全市总防治面积___万亩。

2、农区蝗虫防治范围:全市总防治面积___万亩,推广生物防治、生态控制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措施。

各县区参照市里的分配原则,落实到具体补助对象。

(二)补助标准。

小麦病虫害防治每亩补助___元,蝗虫防治每亩补助___元。

补助资金主要对病虫害源头区和重发区实施统防统治、应急防治的药剂和施药作业进行补助。

(三)补助对象。

实施病虫害防治作业的统防统治服务___和农民。

统防统治___包括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专业服务公司和基层农技服务___等。

重点补助全国百强服务___、省十佳服务___和省市优秀服务___。

(四)补助方式。

___万亩小麦病虫害防治和___万亩蝗虫防治,可采取资金补助,也可采取物化补助,由县级农业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根据本地实际确定。

采取资金补助的,要严格核实项目实施面积,并根据考核验收结果及时发放补助资金。

采取物化补助的,非应急状态时,农业、财政部门要切实做好统一招标采购工作,认真核实防治任务和相关服务协议,作业前及时将药剂分发到统防统治服务___或村组(农户)。

病虫害突发时,要做好应急物资的订购工作。

___实施各县区农业、财政部门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强化政策宣传,加强指导服务,严格资金监管,确保补助项目落实到位。

小麦、玉米、水稻、大豆、马铃薯、油菜、棉花除草技术大全

小麦、玉米、水稻、大豆、马铃薯、油菜、棉花除草技术大全

农田杂草是作物生产中重要的有害生物,与作物争光、争水、争肥、传播病虫害,导致作物产量和品质降低。

近年来,由于农村劳动力减少、轻简化栽培技术推广、杂草群落演替、除草剂长期单一使用、杂草抗药性水平上升等原因,农田杂草发生面积连年增加,年均超过14亿亩次,且田间发生密度越来越高,危害持续加重,严重威胁我国农业生产安全。

为有效防控水稻、小麦、玉米、大豆、马铃薯、油菜、棉花田杂草危害,以下技术,农民朋友要记住。

一、麦田杂草防控方案麦田杂草主要有野燕麦、节节麦、看麦娘等禾本科杂草和荠菜、播娘蒿、猪殃殃等阔叶杂草。

冬小麦种植区。

在江淮流域水旱轮作麦田,杂草基数较大,杂草防控采用“封杀结合”策略。

小麦播后苗前,选用异丙隆及其复配剂、氟噻草胺•吡氟酰草胺•呋草酮等进行土壤封闭处理。

小麦苗后早期(秋季),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麦田,选用炔草酯、唑啉草酯、精噁唑禾草灵防治看麦娘、日本看麦娘、多花黑麦草、野燕麦,选用氟唑磺隆、啶磺草胺防治雀麦、看麦娘、日本看麦娘、野燕麦,选用甲基二磺隆防治硬草、菵草、棒头草,选用环吡氟草酮•异丙隆防治对乙酰辅酶A羧化酶抑制剂类除草剂产生抗性的看麦娘、日本看麦娘;以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选用氯氟吡氧乙酸、灭草松、苯磺隆、氟氯吡啶酯•双氟磺草胺及其混剂防除猪殃殃、播娘蒿、荠菜,选用唑草酮、氯氟吡氧乙酸、灭草松、氯氟吡氧乙酸•双唑草酮等防除对乙酰乳酸合成酶抑制剂类除草剂产生抗性的阔叶杂草。

在黄河流域旱旱轮作麦田,土壤封闭处理除草效果较差,杂草防控采用“杀补结合”策略。

在小麦苗后早期(秋季),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麦田,选用甲基二磺隆防治节节麦、雀麦、多花黑麦、大穗看麦娘、棒头草、早熟禾等,选用啶磺草胺防治看麦娘、日本看麦娘、多花黑麦草、野燕麦,选用氟唑磺隆防治雀麦、野燕麦、多花黑麦草;以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选用唑草酮、氯氟吡氧乙酸、苯磺隆、灭草松、双唑草酮及其混剂防除播娘蒿、荠菜、猪殃殃。

翌年春季可根据杂草发生情况,补施2,4-D异辛脂、氯氟吡氧乙酸、灭草松等防除藜、萹蓄、打碗花等;选用唑草酮、氯氟吡氧乙酸、灭草松、双唑草酮及其混剂防除对乙酰乳酸合成酶抑制剂类除草剂产生抗性的阔叶杂草。

水稻玉米常见病虫害防治

水稻玉米常见病虫害防治
化学防治
在必要情况下,选用高效、低 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进行防 治,注意安全使用和环境保护

展望
加强科研力度
推进综合防治
加强水稻玉米病虫害防治的科研力度,开 展系统研究和攻关,提高防治效果和水平 。
积极推进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生物、物理 、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体系,实现 病虫害的可持续治理。
优化农药使用
化学防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在发病初期,使用药剂如三唑酮、苯醚甲环唑等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一次 ,连续防治2-3次。
03
常见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
01
02
03
04
选用抗病品种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种植环 境,选择适合的、抗病虫害能
力强的水稻玉米品种。
合理轮作
避免重茬,减少病虫害的滋生 和传播。
加强田间管理
及时清除杂草和病株残体,减 少病虫害的栖息和繁殖场所。
幼虫
稻螟虫幼虫期主要在水稻茎秆内部活动,啃食水稻茎秆、叶片等部位,导致水稻养分吸收受阻,生长 缓慢。幼虫无翅,不能飞行。防治方法:选用抗虫品种,加强肥水管理,增施磷钾肥,提高水稻的抗 虫能力。同时要定期检查水稻长势和虫情变化,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02
玉米病虫害防治
玉米螟
生物防治
利用赤眼蜂等天敌昆虫,在玉米 螟产卵期进行释放,可有效控制 玉米螟的繁殖和危害。
合理施肥
根据作物生长需求,科学配比 氮、磷、钾等营养元素,提高
作物抗病能力。
生物防治
天敌引入
引入病虫害的天敌,如寄生蜂、寄生 蝇等,控制病虫害的数量和繁殖。
生物农药
使用生物农药,如Bt乳剂、井冈霉素 等,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减少化学农 药的使用。

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应急预案的建设与实施

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应急预案的建设与实施

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应急预案的建设与实施目录:1. 确定编写应急预案的目的和范围2. 建立应急预案编写团队3. 进行风险评估和分析4. 制定应急响应流程5. 制定资源调配计划6. 制定沟通和协调机制7. 制定培训和演练计划8. 参考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预案的合规性和有效性农作物病虫害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灾害,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建立和实施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应急预案是保护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按照编写应急预案的步骤,详细介绍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应急预案的建设和实施。

一、确定编写应急预案的目的和范围编写应急预案前,首先需要明确应急预案的目的和范围。

目的是确保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时能够快速、高效地采取应对措施,降低损失。

范围包括预案所涵盖的农作物种类、地区范围、应急响应措施等。

二、建立应急预案编写团队编写应急预案需要多个部门和专业的协作,建立一个应急预案编写团队是至关重要的。

团队成员应包括农业部门、环境保护部门、专业病虫害防控机构以及相关农业企业代表等。

团队成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能够全面评估和分析病虫害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

三、进行风险评估和分析在编写预案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风险评估和分析。

评估过程包括收集和整理历史数据、现场调查、专家咨询等。

通过对病虫害的传播途径、影响因素等进行分析,确定各种病虫害的紧急程度和风险等级。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应对策略和措施。

四、制定应急响应流程应急响应流程是指在病虫害发生时,各个部门和机构的应急工作流程和责任分工。

应急响应流程应包括以下内容:病虫害信息收集和报告机制、病虫害发生初期的处置措施、病虫害扩散时的应对措施、应急资源调配和人员组织等。

流程应具体明确,流程中的每个环节应有专人负责,确保响应措施的及时和有效。

五、制定资源调配计划病虫害防控需要调动和利用大量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资资源、技术资源等。

制定资源调配计划是为了保证各种资源能够及时、合理地调配和利用。

玉米病虫灾害防治应急预案

玉米病虫灾害防治应急预案

一、总则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玉米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玉米病虫灾害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玉米病虫灾害防治工作。

2. 设立玉米病虫灾害防治指挥部,负责具体实施防治工作。

3. 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植保站、农业综合执法大队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玉米病虫灾害防治工作。

三、监测预警1. 加强玉米病虫害监测,建立病虫害监测网络,实时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

2. 对玉米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定期调查,及时发布病虫害预警信息。

3. 对重点区域、重点作物进行重点监测,确保及时发现、及时报告。

四、防治措施1.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在玉米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原则。

2. 农业防治。

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灌水,清除田间杂草,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3. 物理防治。

利用黄板、诱虫灯、频振式杀虫灯等物理方法,诱杀成虫,降低病虫害发生。

4. 生物防治。

利用生物农药、天敌昆虫等生物方法,降低病虫害发生。

5. 化学防治。

在病虫害发生初期,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防治。

五、应急响应1. 病虫害发生初期,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防治力量,开展防治工作。

2. 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制定具体防治方案,明确防治时间、防治方法、防治范围等。

3. 对重点区域、重点作物进行重点防治,确保防治效果。

4. 加强防治技术培训,提高农民防治水平。

六、后期处置1. 病虫害防治结束后,对防治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

2. 对防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完善防治措施。

3. 加强病虫害监测,做好信息收集和上报工作。

七、附则1. 本预案由玉米病虫灾害防治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2.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印发2010年安徽省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油菜、棉花等作物重大病虫害和蝗虫防治预案的通知各市、县(市、区)农委:为切实做好2010年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油菜、棉花等作物重大病虫害和蝗虫防控工作,增强防治预见性,我委组织有关专家,研究制定了“2010年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油菜、棉花等作物重大病虫害和蝗虫防治预案”,现印发给你们。

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落实,及早做好技术与物资准备,扎实做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工作,确保我省全年农业生产目标顺利实现。

附件:2010年安徽省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油菜、棉花等作物重大病虫害和蝗虫防治预案二〇一〇年二月四日附件:2010年安徽省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油菜、棉花等作物重大病虫害和蝗虫防治预案一、发生趋势根据近年我省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油菜、棉花等作物病虫发生情况、2009年冬前病虫残留基数、农作物种植品种、当前作物苗情和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报,结合农作物病虫发生演替规律综合分析,预测2010年我省水稻病虫总体将偏重发生,其中“两迁”害虫、二化螟、纹枯病和迟熟中稻、单季晚稻的稻曲病将偏重发生,单、双晚稻感病品种病毒病将中等发生。

棉花病虫总体将中等发生,其中盲蝽象、枯萎病中等至偏重发生,棉铃虫、斜纹夜蛾、棉蚜、棉叶螨、烟粉虱、棉苗病害、棉铃病害偏轻至中等发生。

大豆和玉米病虫总体偏轻至中等发生,其中大豆地下害虫中等发生,玉米粗缩病在早播夏玉米(麦收前播种)上偏重发生,淮北东部玉米褐斑病中等发生。

预计2010年全省水稻主要病虫发生面积约为13000万亩次,小麦主要病虫发生面积约为6000万亩次,油菜菌核病发生面积约为800万亩,棉花主要病虫发生面积约为2500万亩次,大豆主要害虫发生面积约为1200万亩次,玉米主要病虫发生面积约为1800万亩次。

二、防治工作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牢固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强化重大病虫监测和预警;大力推行现代农业植保技术,协调应用多种防治方法,提高病虫防治效果;切实增强重大病虫应急防控能力,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将病虫为害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确保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小麦高产攻关、玉米振兴计划等目标实现,促进我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

三、防治任务与目标防治任务:2009年全省水稻病虫需防面积约为16000万亩次,其中稻飞虱4000万亩次,稻纵卷叶螟3500万亩次,稻螟虫1600万亩次,纹枯病3000万亩次,稻曲病等穗期病害1700万亩次,病毒病800万亩次,稻瘟病1000万亩次;小麦6500万亩次,其中纹枯病2000万亩次,白粉病600万亩次、赤霉病1000万亩次、蚜虫2000万亩次、吸浆虫400万亩次;油菜1200万亩次;棉花病虫需防面积约为3000万亩次,其中盲蝽象1000万亩次,棉铃虫500万亩次,斜纹夜蛾400万亩次,棉叶螨300万亩次,枯萎病260万亩;玉米病虫需防面积约为2000万亩次,其中玉米螟1000万亩次,玉米粗缩病150万亩次;大豆病虫需防面积约1400万亩次,其中大豆食心虫400万亩次;蝗虫需防面积约为450万亩次,其中东亚飞蝗100万亩次,土蝗350万亩次。

防治目标:通过有效防治,将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油菜、棉花重大病虫和蝗虫造成的危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具体目标是:稻螟虫分蘖期为害株率控制在3%以内,穗期白穗率控制在1%以内;稻飞虱百丛虫量分蘖期控制在1000头以内,穗期控制在2000头以内;稻纵卷叶螟卷叶率分蘖期控制在15%以内,孕穗期控制在10%以内;纹枯病病情指数控制在10以内;稻曲病病穗率控制在10%以内;稻瘟病病穗率控制在3%以内。

小麦赤霉病病穗率控制在5-8%以下,白粉病、条锈病病情指数控制在5以下,小麦纹枯病茎病株率控制在10%以下,穗蚜百穗蚜量控制在800头以下。

夏玉米粗缩病病株率控制在3%以下,玉米螟蛀茎株率控制在10%以内。

大豆食心虫虫食率控制在5%以下。

棉铃虫累计蕾铃被害率控制在7%以下,棉叶螨红叶株率控制在10%以下,盲蝽象苗期为害株率控制在5%以下。

蝗虫防治确保实现“飞蝗不起飞成灾,土蝗不扩散危害”的总体目标。

通过推广病虫绿色防控技术,使实施区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油菜、棉花病虫防治次数亩平均减少1-2次,化学农药亩使用量下降15-20%,降低病虫防治成本。

四、保障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

水稻等作物重大病虫防治涉及面广,事关农业生产安全、生态安全、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各地要高度重视,强化政府植保公共服务职能,落实重大病虫防控属地管理责任,加强领导,成立相应指挥组织,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

省里已成立以省委常委赵树丛副省长为指挥长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指挥部,各地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各相关部门职责。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为病虫害防治工作第一责任人。

重大病虫区域性发生时以当地指挥组织防治为主,重大病虫跨区域严重发生时,由省指挥协调、部署防治,各地具体组织实施。

2、强化病虫监测预警。

水稻等作物重大病虫发生种类多、周期长,突发性、暴发性特点明显,且各地栽培条件不一,气候复杂多样,不同区域间病虫发生差异大。

各地要切实加强病虫监测预警工作,确保测报技术人员在岗,认真按测报规范开展调查,及时准确做出重大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建立病虫发生防治定期汇报和重大病虫防控工作通报制度。

大力推行病虫可视化预报工作。

3、加大防治技术宣传指导力度。

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手机短信、语音电话、网络、明白纸、防治现场会、农民田间学校等形式,大力宣传普及重大病虫防治技术。

在病虫防治关键时期,要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引导农民科学防控重大病虫害,切实提高病虫防治质量和效益。

4、突出重点,科学防治。

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病毒病、稻曲病、稻瘟病、小麦赤霉病、小麦穗蚜、油菜菌核病、棉盲蝽象、棉花枯萎病、玉米粗缩病等重大病虫流行性、突发性强,发生面广,对水稻、小麦、油菜、玉米、棉花等作物产量危害损失大。

各地要以重大病虫为防治重点,于防治关键时期广泛发动,组织广大农民全力开展防治,打好重大病虫应急防治硬仗。

各地要大力推行农业生态调控、物理防控技术、生物农药应用技术,努力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次数与使用量,大力提升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水平。

同时,各地要建立病虫综合防治示范展示区,积极开展害虫性诱剂、杀虫灯、防虫网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新型农药助剂、高效施药机械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不断提升重大病虫害防治技术水平。

5、着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

各地要坚持政府扶持、市场运作原则,大力发展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促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健康发展,切实解决现阶段农村千家万户治虫防病难问题,努力提高植保公共服务水平和重大病虫害的应急防控能力。

6、加强农药市场监管。

各地要按照农药管理规定,切实加强农资市场的监督管理。

要会同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开展专项整治,集中力量,加大查禁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农药,净化农药市场,提高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效果,保护农民利益。

7、确保防治经费投入。

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工作是各级政府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农村建设和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体现。

各地要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将农作物防灾减灾经费列入当地财政预算,加大资金投入。

上级财政下拨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经费要做到专款专用,严禁截流和挪用,确保农作物重大病虫监测、防治等工作顺利有效开展。

五、主要防控技术(一)水稻病虫害1、防治策略加强重大病虫监测预报;大力推广栽培控害和生态控害技术,促进稻田生态系统平衡;坚持“预防秧苗期,放宽分蘖期,保护成穗期”的稻田病虫管理策略。

2、主推技术(1)栽培与生态控害技术。

选用抗性品种;科学管理肥水;栽培避害技术;生物农药应用及天敌保护利用技术;害虫诱杀技术等。

(2)总体防治技术。

种子处理及秧苗期病虫害预防技术、穗期总体防治技术。

(3)主要病虫抗药性治理技术。

防治稻飞虱、二化螟等病虫害选择用药、控制用药及交替轮换用药技术。

3、具体技术措施(1)稻飞虱①科学管理肥水。

增施有机肥,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做到促控结合,防止后期贪青晚熟和倒伏。

实行浅水勤灌,适时适度烤田,促进水稻健壮生长,恶化稻飞虱食料和生存环境。

②保护利用天敌。

一季稻7月初前不用或少用化学农药,营造有利于稻田天敌繁衍的生态条件,促进其建立有效控害种群。

③抓好药剂防治。

防治指标:分蘖期百丛低龄若虫1000头,孕、抽穗期百丛低龄若虫1500头,齐穗期以后百丛低龄若虫2000头。

防治适期:卵孵盛期至低龄若虫高峰期。

亩用有效成分吡蚜酮5克、噻嗪酮25克、乙虫腈4~5克、噻虫嗪0.5~1克,示范应用醚菊酯5~7克等。

施药技术:用足药量、对足水量(每亩60公斤)、喷准部位(稻株中、下部)、保持水层(3厘米左右水层5天),无水田块加大用水量或亩用敌敌畏有效成分200克熏蒸。

(2)稻纵卷叶螟①实施健身栽培。

前期促进早发,中期适时适度烤田,后期控制氮肥使用,促进水稻健壮生长,增强稻株的抗虫性。

②保护利用天敌。

水稻生长前期尽量不用或少用化学农药,为稻田蜘蛛及卷叶螟绒茧蜂等天敌种群的建立营造适宜环境,充分发挥自然天敌控害作用。

③科学开展药剂防治。

防治指标:分蘖期百丛低龄幼虫100头,孕、抽穗期百丛低龄幼虫50头。

防治适期:大发生年份,防治适期为卵孵高峰期,7天后补治一次;中等发生年份,防治适期为低龄幼虫高峰期。

防治药剂:四(2)代亩用8000IU/毫克Bt可湿性粉剂100克,防治适期应掌握在卵孵始盛期。

五(3)代、六(4)代亩用有效成分阿维菌素1~1.5克、氯虫苯甲酰胺2克、丙溴磷50、甲维盐0.5克,示范应用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3~4克。

(3)螟虫①压低虫源基数。

越冬代螟虫化蛹高峰期,冬闲田及时翻耕灌深水并保持一周以上。

②推行栽培避螟,实行生态控螟。

适当推迟水稻播期,避开和减轻主害代的为害。

合理用药,减少药剂对稻螟赤眼蜂、黑卵蜂等天敌的杀伤,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害作用。

开展性诱剂、杀虫灯示范应用,以减少化学农药用量。

③适时开展药剂防治。

二化螟:一代以早稻大田和一季稻秧田为重点保护对象,在卵孵始盛期,亩用8000IU/毫克Bt可湿性粉剂100克,或在1、2龄幼虫高峰期亩用杀虫单有效成份60~70克;二代重点防治一季稻田,防治适期在卵孵高峰期,重发区域7-10天后补治一次,药剂选用甲维盐、阿维菌素复配剂,或亩用氯虫苯甲酰胺有效成份2克,示范应用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2~3克;三代重点防治双季晚稻、迟熟一季稻,药剂选用杀虫单与阿维菌素复配剂。

三化螟:一代结合防治二化螟兼治;二代挑治枯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