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18: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区别

合集下载

摩擦力知识总结

摩擦力知识总结

摩擦力知识总结摩擦力知识总结总结是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或其完成情况,包括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提升我们发现问题的能力,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

如何把总结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摩擦力知识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摩擦力知识总结篇1高中物理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效果(1)两物体间产生摩擦力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①两个物体的接触面粗糙;②两物体间存在弹力;③两物体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因此,若两物体间有弹力产生,不一定产生摩擦力,但若两个物体间有摩擦力产生必有弹力产生。

(2)静摩擦力中的“静”指的是相对静止,滑动摩擦力中的“滑动”指的也是相对滑动,其中应以摩擦力的施力物体为参考系。

静摩擦力产生在相对静止(有相对运动趋势)的两物体间,但这两个物体不一定静止,它们可能一起运动,所以,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静止。

滑动摩擦力产生在相对滑动的两物体之间,但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的物体可能是静止的。

(3)在两种摩擦力的定义中都出现了“阻碍”一词,所以有些同学就认为,摩擦力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其实不然,摩擦力的方向只是与相对施力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阻碍的只是物体相对于施力物体的运动,对于物体的实际运动(通常以地面作为参考系),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

例如:人跑步时地面给人的摩擦力就是动力;传送带上的物体随传送带一起向上运动时,摩擦力也是动力。

摩擦力知识总结篇21、摩擦力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受到的阻碍相对运动(或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摩擦力,可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条件:①接触面粗糙;②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弹力;③接触面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说明: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特别要注意“相对”的理解。

3、摩擦力的方向:①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大小关系

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大小关系

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大小关系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是物体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两种不同类型的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物体在静止状态下的摩擦力,而动摩擦力是物体在运动状态下的摩擦力。

它们的大小关系是静摩擦力大于或等于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指当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如果其中一个或两个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并试图相对运动时,阻碍它们相对运动的力。

静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以及两个物体之间的粗糙程度。

当施加在物体上的力没有超过静摩擦力的最大值时,物体将保持静止不动。

动摩擦力则是指当物体相对运动时,阻碍它们相对运动的力。

动摩擦力也被称为滑动摩擦力,它的大小取决于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两个物体之间的粗糙程度以及物体之间的相对速度。

当施加在物体上的力超过了动摩擦力的大小时,物体将开始运动。

根据物体在不同状态下的摩擦力特点,可以得出静摩擦力大于或等于动摩擦力的结论。

这是因为静摩擦力的最大值通常大于动摩擦力,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静摩擦力能够抵抗物体相对运动的力,使物体保持静止。

而当物体开始运动时,动摩擦力的大小会逐渐减小,直到达到一个稳定的数值。

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大小关系对于我们理解物体的运动和力学性质非常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调整施加在物体上的力的大小,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当我们试图推动一个沉重的物体时,如果施加的力小于静摩擦力的最大值,物体将保持静止不动。

只有当我们施加的力超过了静摩擦力的最大值,物体才会开始运动。

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也与物体之间的材料特性有关。

不同的材料之间的摩擦力大小可能会有所不同。

例如,金属与金属之间的摩擦力通常比金属与木材之间的摩擦力大。

这是因为金属表面通常更光滑,相互接触面积更小,摩擦力更小。

静摩擦力大于或等于动摩擦力是物体在不同状态下摩擦力的一种普遍规律。

这种大小关系对于我们理解物体的运动和力学性质非常重要,也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实际应用。

静摩擦力公式和滑动摩擦力公式

静摩擦力公式和滑动摩擦力公式

静摩擦力公式和滑动摩擦力公式
F静= μ静 N.
其中,F静代表静摩擦力的大小,μ静代表静摩擦系数,N代表垂直于表面的正压力。

静摩擦系数是一个特定于两种材料之间摩擦性质的常数,通常取决于表面的粗糙程度和材料的类型。

接下来是滑动摩擦力公式。

当物体开始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称为滑动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F滑= μ滑 N.
其中,F滑代表滑动摩擦力的大小,μ滑代表滑动摩擦系数,N 同样代表垂直于表面的正压力。

滑动摩擦系数通常小于或等于静摩擦系数,这意味着一旦物体开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通常会减小。

这两个公式对于理解物体在表面上的摩擦行为非常重要。

它们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在不同情况下摩擦力的大小,从而在工程设计和物体运动的分析中起到关键作用。

同时,这些公式也可以通过实验
来验证,从而加深我们对摩擦力的理解。

总的来说,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公式为我们提供了描述和计算摩擦力的重要工具。

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判别方法是什么?

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判别方法是什么?

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判别方法是什么?在学习高中物理的时候往往会遇到很多关于物理问题,上课觉着什幺都懂了,可等到做题目时又无从下手。

以至于对于一些意志薄弱、学习方法不对的同学就很难再坚持下来。

过早的对物理没了兴趣,伤害了到高中的学习信心。

收集整理下面的这几个问题,是一些同学们的学习疑问,小编做一个统一的回复,有同样问题的同学,可以仔细看一下。

【问: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判别方法是什幺?】答:假设法,假设是静摩擦力,然后通过计算整体的加速度,再分别研究两个物体,判断这个加速度能否被静摩擦力提供。

如果通过计算发现这个静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还大,那幺假设就不成立了,两个物体间的力就是滑动摩擦力;反之就是静摩擦力。

【问:地球同步卫星有何特点?】答:同步卫星指的是与地球自转同步,或者说,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也是24个小时。

此外,在空间上,同步卫星轨迹与赤道圆共面,与地面的自转运动保持相对的静止。

通过向心力和万有引力定律公式不难推导,地球同步卫星距离地面的高度是固定的。

【机车功率问题怎幺求解?】答:这类问题往往需要借助于两个方程,首先是瞬时功率p=fv,另一个是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f=m*a;题目中很多是两种不同运行模式,这时要注意,在两种情况下把这两个方程都用上,还要注意,有的题还要用动能定理辅助求解。

【问:电势能怎幺计算?】答:电势能可以根据电场力做功的对应关系来求,电势能变大的过程,此过程中电场力做负功,做功的数值与电势能改变的数值是相等的。

【问:如何处理复杂的多过程问题?】答:观察每一个过程特征和寻找过程之间的联系是求解多过程问题的两个关键。

分析过程特征,一定要需仔细分析各个过程的约束条件,比如某物体的受力情况、状态参量等,以便运用相应的物理公式与性质,针对此过程逐来研究。

过程间的联系,则可从。

初中物理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对比

初中物理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对比

初中物理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对比杜海峰(甘肃省平凉市第四中学744000)摘要:对于刚接触力学的初中学生来说,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分析是一个很容易混淆的知识点,本文将对两者详细对比,并通过典型例题解析帮助学生掌握摩擦力大小、方向的分析.关键词:初中;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对比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19)26-0041-02收稿日期:2019-06-15作者简介:杜海峰(1985.8-),男,甘肃省平凉人,本科,一级教师,从事初中物理教学研究.初二学生刚开始接触力学,在学习摩擦力一节时,大多学生虽能从物体的运动状态区分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但未能对两者详细对比区分,致使两者的影响影响因素混淆使用或不能正确使用.一、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关联.物体与其接触面之间具有相对运动趋势,而未发生具体的相对运动时,物体与接触面之间存在与相对运动趋势相反方向的静摩擦力,该静摩擦力会随着外力的变化而变化,当外力逐渐增大时,静摩擦力也会随之增大,当静摩擦力增大超过最大静摩擦力时,物体开始在接触面上滑动,此时静摩擦力变为滑动摩擦力,若接触面之间的压力和粗糙程度不变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不再发生变化.二、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区别物体运动状态摩擦力方向同接触面同压力摩擦力是否变化摩擦力大小变化摩擦力大小影响因素摩擦力大小非影响因素静摩擦力相对接触面静止与相对运动趋势相反随外力变化而变化f 摩=F 外F 外接触面压力大小;接触面粗糙程度.滑动摩擦力相对接触面滑动与相对运动相反不变物体匀速运动时,f 摩=F 外接触面压力大小;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积大小;物体是否匀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说明:在解答摩擦力相关问题时,要注意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和非影响因素,特别是不能把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拿来分析静摩擦力大小的变化.三、例题解析1.小华乘坐火车假期旅行时,上车后将一本书放在了车厢内的桌面上,火车启动后,列车开始做加速运动,书相对桌面静止,此时书在水平方向受力情况为:向(选填“前”、“后”)的力;当列车速度增大到180KM /h 后,列车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书在水平方向受力情况为:;突然列车紧急制动,书由于惯性向前滑动了一段距离,书滑动过程中在水平方向受力情况为:.解析本题主要考察摩擦力产生条件及摩擦力的方向,清晰分析书的相对运动状态至关重要.火车启动后,书和桌面一起向前做加速运动,书虽然相对桌面保持静止,但有向后的运动趋势,故此时书受到向前的静摩擦力,此摩擦力也是书向前加速运动的动力.当列车速度增大到180KM /h 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桌面和书速度相同,且均处于平衡状态,书和桌面之间既没有相对运动也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书水平方向不受力.当列车突然制动,书由于惯性向前滑动时,书相对桌面有向前滑动的运动状态,书在水平方向受到向后的滑动摩擦力.答案:前;静摩擦力;不受力;向后的滑动摩擦力2.小明在河中嬉戏时,抓到了一条重8N 的鱼,他用30N 的力悬空静止握着鱼(鱼头竖直向上)向妈妈炫耀,此时鱼受到手的摩擦力为N ,方向为.妈妈告诉小明:“你应该握紧一点,小心鱼滑掉了.”小明便用50N的力握紧鱼,此时鱼受到手的摩擦力为N 解析手握鱼悬空时,鱼相对于手有竖直向下的运动趋势,受到竖直向上的静摩擦力.因为鱼处于静止状态,所以鱼在水平方面受到各个方向的握力平衡,竖直方向受到重力和静摩擦力平衡,此时静摩擦力大小只与竖—14—直向下的重力有关,根据二力平衡特点,f 摩=G =8N .当手的握力增大时,鱼在竖直方向的受力情况没有发生变化,仍然只受到重力和静摩擦力,且它们仍是一对平衡力,所以摩擦力f 摩=G =8N ,保持不变.当手的握力增大时,增大的只是最大静摩擦力,即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转换的临界阈值.答案:8;竖直向上;83.如图,小明用水平向右10N 拉力刚好能使物体A 以2m /s 的速度向右匀速滑动,此时物体A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N ;当拉力增大到15N 时,物体A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N ;当物体速度增大到4m /s 时,物体A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N ;当突然撤去拉力,物体由于惯性继续向右滑动时,物体A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N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滑动摩擦力的非影响因素.滑动摩擦力大小只与接触面的压力和粗糙程度有关,与物体滑动的快慢和是否匀速均无关.本题中当拉力为10N时,物体匀速滑动,拉力增大到15N 时必然加速运动,物体速度增大到4m /s 时,题中未明确物体是否匀速,撤去力后由于惯性继续滑动时为减少运动.物体A 在以上几种状态时,接触面的压力和粗糙程度始终未变化,只是运动快慢在不停变化,根据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可知,滑动摩擦力大小始终不变,同时可根据物体匀速运动时的受力来判断滑动摩擦力大小,f =F 拉=10N .答案:10N 10N 10N 10N参考文献:[1]徐超,盛云生.从2017江苏高考14题谈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区别[J ].物理教学,2018,40(09):55-56.[2]庄建英.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整理归纳[J ].教育前沿(理论版),2008(06):133.[责任编辑:闫久毅]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做好与高中的衔接冯俞敏(山西省交口县第二中学032400)摘要:初中物理是高中物理的重要基础,从教材上的知识内容来看,高中物理的内容是在初中物理内容上的进一步深化与拓展.因此,只要做好了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的衔接,那么就可以为学生在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打下基础.在文中主要就从初中物理教学出发,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做好与高中的衔接进行探讨.关键词:物理教学;初高中衔接;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19)26-0042-02收稿日期:2019-06-15作者简介:冯俞敏(1969.10-),女,山西省吕梁人,中学高级教师,从事初中物理教学研究.前几天和高中物理老师一起参加了省教育厅组织的培训,老师们在一起交流最多的话题之一是教学中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的衔接.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谈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做好与高中的衔接.一、初高中物理的区别1.教材的区别高中物理教材与初中教材所授的知识内容差不多,但在广度和深度上有所增加;理论性、系统性、综合性、学科间渗透性方面都有所增强.如初中物理力学的知识点约60个,而高中力学知识点增为90个.2.思维上的的区别初中学生思维具有形象、顺向、静态、单一的特点;高中学生思维具有抽象、逆向、动态、多向的特点.在思维方法上,要求学生从初中到高中由形象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实现认识能力的飞跃.3.能力上的的区别高中阶段要求学生具备的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初步实验能力、和使用数学工具处理简单的问题的能力都比初中阶段有所提高.如:高中在实验能力上要求学生能独立完成教材中所列的实验,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能灵活地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初中则要求学生具备初步实验能力即可.4.方法上的的区别由于高中物理教学内容比初中多,教师无法像初中课堂上一样,将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多次讲解、多次训练.这就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主动地参与学习,并获取知识.养成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实验、灵活运用已学—24—。

什么是摩擦力摩擦力的类型有哪些

什么是摩擦力摩擦力的类型有哪些

什么是摩擦力摩擦力的类型有哪些摩擦力是指两个物体在接触面上相对运动或者试图相对运动时,由于表面微观结构间的相互干扰而产生的一种阻碍运动的力。

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力,广泛应用于工程技术和运动学领域。

本文将介绍摩擦力的类型及其特点。

一、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是指两个物体在接触面上相对滑动时产生的阻碍力。

通常,滑动摩擦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1. 静摩擦力:静摩擦力是指两个物体在接触面上相对静止时产生的阻碍力。

静摩擦力的大小由两个物体之间的表面粗糙程度决定,当外力作用于物体上,试图使它们发生相对滑动时,静摩擦力会阻止它们滑动,直到外力超过静摩擦力的极限值,物体才会开始滑动。

2. 动摩擦力:动摩擦力是指两个物体在接触面上相对滑动时产生的阻碍力。

相比于静摩擦力,动摩擦力通常比较稳定,并且与两个物体的相对速度成正比。

动摩擦力可以用公式F=μN来表示,其中F为动摩擦力,μ为动摩擦系数,N为物体之间的法向压力。

二、滚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是指两个物体在接触面上相对滚动时产生的阻碍力。

相比于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的大小通常较小。

这是因为在滚动过程中,物体之间只有接触点上的微小区域产生了相对滑动,而其他区域则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滚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滚动物体的半径、滚动速度以及物体之间的形状等有关。

三、黏滞摩擦力黏滞摩擦力是指物体与流体(如空气或液体)接触时产生的阻碍力。

黏滞摩擦力是由于物体表面与流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其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流体的黏性以及物体与流体之间的相对速度有关。

在空气中移动时感受到的空气阻力就是一种黏滞摩擦力。

综上所述,摩擦力是两个物体在接触面上相对运动时产生的一种阻碍力。

摩擦力的类型包括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以及黏滞摩擦力。

通过了解和研究这些不同类型的摩擦力,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运动学和工程技术中的相关问题,并且能够针对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应用和改进。

(注:本文摩擦力类型及特点的介绍已尽可能注重了字数及内容的准确描述,如有需求,可以适当增加或调整文字以满足需求。

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区别

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区别

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区别摩擦力是物体之间相互接触并试图相互滑动时产生的一种阻力。

它是由于物体表面不光滑而产生的,通过制约相对滑动从而阻碍物体彼此分离或移动。

在物理学中,有两种主要类型的摩擦力,分别是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尽管两者都是由于物体之间的相互接触而产生,但它们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存在显著的区别。

静摩擦力是指当两个物体尝试相对滑动时,实际上并没有发生滑动,而是保持在原地的摩擦力。

这种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物体之间的相互压力以及它们的表面粗糙程度。

静摩擦力的特点是,只有当作用于物体上的外力超过了静摩擦力的阻碍时,物体才会开始滑动。

一旦物体开始滑动,那么由此产生的摩擦力就会转变为滑动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是指物体相对滑动时所产生的摩擦力。

它与物体之间的相对速度有关,并且通常比静摩擦力要小。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物体之间的压力、表面特性以及相对速度。

与静摩擦力不同的是,滑动摩擦力不会阻止物体的运动,而是试图减慢物体的滑动速度。

从微观角度来看,静摩擦力是由于物体表面间的不规则性而产生的。

当两个物体之间存在相互接触时,它们表面上的凸起会相互咬合,从而增加了相互之间的接触点数量。

这种咬合现象导致相互作用力增加,从而产生静摩擦力。

只有当外力克服了这种咬合现象,物体之间的接触点数量减少时,才会发生滑动,并转化为滑动摩擦力。

与静摩擦力相比,滑动摩擦力的产生与摩擦力阻碍减少有关。

当物体相对滑动时,它们的表面相对光滑的部分会互相滑过,减少了相互接触的摩擦力。

由于滑动摩擦力的阻碍较小,物体的滑动速度相对较大。

总结起来,静摩擦力是两个物体尝试相对滑动但仍然保持在原地时的摩擦力。

它的特点是仅当外力超过静摩擦力时,物体才会开始滑动。

相反,滑动摩擦力是物体相对滑动时的摩擦力,其大小较小且阻碍物体的滑动速度较少。

了解这两种不同类型的摩擦力有助于我们理解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动力学中的滑动摩擦和静摩擦滑动摩擦和静摩擦的区别与计算方法是什么

动力学中的滑动摩擦和静摩擦滑动摩擦和静摩擦的区别与计算方法是什么

动力学中的滑动摩擦和静摩擦滑动摩擦和静摩擦的区别与计算方法是什么在动力学中,摩擦力是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根据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状态,摩擦力可以分为滑动摩擦和静摩擦。

本文将探讨滑动摩擦和静摩擦的区别以及它们的计算方法。

一、滑动摩擦和静摩擦的区别滑动摩擦是当两个物体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而静摩擦是在两个物体相对运动前的静止状态下产生的摩擦力。

它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相对运动状态:滑动摩擦发生在两个物体相对运动的情况下,而静摩擦发生在两个物体相对静止的情况下。

2. 力的大小:通常情况下,静摩擦力大于滑动摩擦力。

当两个物体相对静止时,静摩擦力会阻止它们产生相对运动;而当两个物体相对运动时,滑动摩擦力会抵抗它们的相对运动。

3. 系数的差异:滑动摩擦和静摩擦的计算公式中使用的摩擦系数也不相同。

滑动摩擦系数(μk)用于计算滑动摩擦力,而静摩擦系数(μs)用于计算静摩擦力。

二、滑动摩擦的计算方法滑动摩擦力(Fk)的计算方法可以使用以下公式:Fk = μk * N其中,Fk为滑动摩擦力,μk为滑动摩擦系数,N为物体间的正压力。

滑动摩擦系数是一个无单位的常数,它取决于物体表面的性质以及相互之间的接触情况。

正压力是垂直于两个物体接触面的力。

需要注意的是,当两个物体相对运动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之间的相对速度成正比。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始终与两个物体之间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三、静摩擦的计算方法静摩擦力(Fs)的计算方法可以使用以下公式:Fs ≤ μs * N其中,Fs为静摩擦力,μs为静摩擦系数,N为物体间的正压力。

与滑动摩擦类似,静摩擦系数也是一个常数,取决于物体表面的性质和相互之间的接触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静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两个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状态。

当两个物体之间的施加力没有超过静摩擦力的最大值时,静摩擦力可以完全抵抗相对运动。

四、总结滑动摩擦和静摩擦是动力学中常见的两种摩擦形式。

它们的区别在于运动状态、力的大小和摩擦系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18: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区别
班级__________ 座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知识清单
1. 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区别
分清摩擦力的性质:静摩擦力或滑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的大小与切向其它外力及加速度有关;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垂直接触面的正压力及μ有关。

(1)水平面上物体摩擦力大小
静摩擦力 f = f =
f = 滑动摩擦力
f =
f =
f =
静摩擦力 f = f = f = f = 滑动摩擦力
f = f =
f =
f =
静摩擦力 f = f = 滑动摩擦力 f = f =
2.
(山东省潍坊市2008届教学质量检测)如图所示,在研究摩擦力的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一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小木块,小木块的运动状态及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如下表所示(每次实验时,木块与桌面间的接触相同),则由下列分析可知( )
A .小木块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是0.7N
B .小木块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是0.6N
C .在这五次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有三次是相同的
D .在这五次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各不相同
3. 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物体,质量相同,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
实验次数 小木块的运动状态
弹簧测力计读数/N 1
静止 0.4 2 静止 0.6 3 加速直线运动 0.7 4 匀速直线运动 0.5 5
减速直线运动
0.3
m F
μ θ m F
μ
m
F

μ
m
F )θ
μ
m
F μ θ m
F
μ θ m
F μ
θ
m F
μ θ m μ
同,受到三个大小相同的作用力F,则它们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关系是()
(A)三者相同(B)乙最大
(C)丙最大(D)已知条件不够,无法判断谁最大
4.(多选)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在推力F作用下,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运动.已
知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那么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
A.μm g B.μ(mg+F sinθ)
C.μ(mg-F sinθ) D.F cosθ
5.(2009·天津卷)物块静止在固定的斜面上,分别按如下图所示的方向对物块施加大小相等的力F,A中F 垂直于斜面向上,B中F垂直于斜面向下,C中F竖直向上,D中F竖直向下,施力后物块仍然静止,则物块所受的静摩擦力增大的是()
6.(2016·温州联考)如图所示,建筑装修中,工人用质量为m的磨石对斜壁进行打磨,当对
磨石加竖直向上、大小为F的推力时,磨石恰好沿斜壁向上匀速运动,已知磨石与斜壁之间的
动摩擦因数为μ,则磨石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为()
A.(F-mg)cosθ B.(F-mg)sinθ
C.μ(F-mg)cosθ D.μ(F-mg)
7.如图所示,有一重力不计的方形容器,被水平力F压在竖直的墙面上处于静止状态,现缓慢地向容器内注水,直到注满为止,此过程中容器始终保持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容器受到的摩擦力不断增大
B.容器受到的摩擦力不变
C.水平力F必须逐渐增大
D.容器受到的合力逐渐增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