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制度(历史知识点)

中国古代制度(历史知识点)

中国古代制度(历史知识点)中国古代的制度体系独具特色,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并留下了丰富的历史知识点。

本文将从政治制度、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三个方面,对中国古代制度进行探讨。

一、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多种多样,但最为著名的是封建君主制。

封建君主制是中国古代最长久、最为典型的政治制度,由君主、贵族和百姓构成。

君主拥有绝对的权力,贵族享有特权,而百姓则从属于君主和贵族。

1. 朝廷制度:中国古代政权的核心机构是朝廷。

朝廷由君主领导,设立诸如丞相、大臣、御史等职位。

这些职位分工明确,负责管理国家的政务、司法和军事。

朝廷制度在不同朝代有所变化,但基本框架相似。

2. 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制度,用于选拔官员。

科举考试分为殿试和乡试,殿试是在皇帝面前的考试,乡试则是在地方上进行的考试。

科举制度有效地选拔了大量的人才,为官员选拔提供了公正的渠道。

二、社会制度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基于封建家族和等级制度,社会结构呈现出严格的等级划分和封建等级制度。

1. 家族制度:家族制度是古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

家族是由同一血统的人组成的基本单位,具有强大的家族观念和约束力。

在家族制度下,血脉关系和亲属关系非常重要。

2. 等级制度:等级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等级制度,社会被分为不同的等级,如贵族、士人、农民和奴隶等。

等级制度限制了不同阶层的交流和流动,增加了社会的稳定性。

三、经济制度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主要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封建经济体系。

农业在古代中国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财富主要来源于土地和农业生产。

1. 土地制度:古代中国的土地归属主要有皇权、官府、贵族和农民土地四种形式。

土地往往是由贵族和官府所有,而农民则以租佃的形式使用土地。

土地制度限制了农民阶层的发展,并为贵族和官府垄断了大量资源。

2. 募役制度:募役制度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征兵制度,在国家需要时,向农民征召士兵。

这一制度为农民提供了劳动力,同时也增加了国家的军事实力。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政治与法律制度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政治与法律制度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政治与法律制度中国古代政治与法律制度是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运行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来论述中国古代政治与法律制度,分别是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一、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夏、商、周三代。

在夏朝时期,夏王制度得以建立,国家政权由一位君主统治,实行封建制度。

商朝时期,商王制度逐渐形成,国家政权开始向中央集权转变。

周朝时期,周王制度成为主导,实行封建制度,但国家政权逐渐向地方分权。

这些政治制度的演变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脉络。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逐渐形成了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中央集权体制。

这一体制下,君主拥有绝对的权力,国家政权高度集中,地方政权相对较弱。

君主统治下的政府机构相对完善,包括尚书、卿、大夫等官职,并实行科举制度选拔官员。

此外,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还涉及到宗族制度、官僚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二、法律制度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

在商朝时期,商王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规章,如《商君书》等,为国家政权的运行提供了法律保障。

周朝时期,周王制定了《周礼》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古代法律制度。

这些法律制度的发展为中国古代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持。

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是以礼法为基础,强调道德和伦理观念,注重维护社会秩序和家族关系。

礼法制度主要包括嫡庶继承制度、宗法制度、封建等级制度等。

此外,中国古代还有一些重要的法律文书,如《大宛法》、《九章律》等,对于司法实践和法律规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政治与法律制度是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治制度方面,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经历了夏、商、周三代的演变,最终形成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

法律制度方面,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以礼法为基础,注重道德和伦理观念,为社会秩序和家族关系的维护提供了法律支持。

这些政治与法律制度的发展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点梳理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点梳理

作者:一气贯长空高中历史干货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点梳理,建议收藏~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的目的、含义、内容和作用。

(1)含义:又叫封邦建国,是周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的制度。

(2)目的:巩固周王室的统治。

(3)内容①周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②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还分封功臣、姻亲、殷商降族。

③被封的诸侯必须听从周天子的命令,并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4)影响①周人的势力范围扩大。

②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巩固了统治。

③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2.宗法制的目的、含义、内容和影响。

(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内容①核心特点: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

②嫡长子为大宗,其他嫡长子的其他兄弟(次子、庶子)为小宗。

③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3)作用①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②有利于凝聚宗族,强化王权,“国”和“家”密切结合。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2)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以及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构成了国家的政治结构。

(3)最高政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4.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背景、这一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表现、内容和影响。

(1)背景: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

(2)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

首先表现为皇权至上;另一体现是“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3)内容①中央官制: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

高中历史知识: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中历史知识: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中历史知识: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中历史知识: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的建立:BC1046年分封制内容:西周时期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

诸侯的权利: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分封制的作用: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宗法制特点:宗法制是实行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内容: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

周天子为天下的大宗。

封为诸侯的庶子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

诸侯的庶子分封为卿大夫,他们对诸侯为小宗,在本家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

从卿大夫到士,也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这样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就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

皇帝制度君权的至高无上秦朝的中央机构三公的职权范围要注意区别,也是选择题中经常命题的重点。

三公的职责: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太尉:负责全国军务;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郡县制郡县的设置的影响。

郡县制的建立:秦灭六国后秦始皇采纳李斯推行郡县制度的建议,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郡县制的特点在于郡县的长官都有皇帝任免。

郡县制建立的影响: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考点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初郡国并行制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封国制的存在是对中央集权的威胁唐朝三省六部制把握好三省六部的职权范围、工作流程中书省(负责决策、草拟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批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宰相权力一分为三。

元朝的行省制度认识到行省制的实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是我们现在省制的开端汉到元政治制度的特点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中央不断加强对对方的控制和管理,国家的权利不断集中在君主手中。

学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学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合 作 探 究 • 攻 重
3.内容


(1)周王 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王位由 嫡长子继承。
分 层

(2)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3)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 返


4.结果:经过层层分封,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
自 主
_诸__侯_—卿大夫—士”。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主 预
[学习目标]
堂 达




探 新 知
1.掌握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的实行目 1.重点: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2.
固 双 基
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难点: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中国
合 作 探
2.理解分封制、宗法制之间的关系。 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课 时 分 层 作 业

返 首 页






习 •
3.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标 •






合 作 探 究 • 攻 重
(1)宗法制、分封制是西周的两大基本政治制度,二者之间相辅相成,共 同维护西周政局的稳定。
课 时 分 层 作 业

返 首 页










探 新
SUCCESS
固 双

课 时 分 层 作 业
难 段史料可利用句号分层。第一个句号之前的内容为第一层,主要解释了纵向

历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历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借鉴古代政治制度中的优秀元素,丰富现代政治制度的内容和形式。
古代政治制度中的一些弊端和问题,对现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和改革提供了经验和 教训。
古代政治制度中的一些思想和理念,对现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和改革提供了思想基 础和理论支持。
古代政治制度中的一些制度和机制,对现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和改革提供了制度基 础和借鉴意义。
单 击 此 处 添 加 副 标 题
汇 报 人 :
XXX






夏朝:实行世袭制, 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 个王朝,奠定了中国 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 是典型的方国联盟。商 王对内服有绝对的权威, 对外服则有一定的羁縻 性质。
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 法制,以血缘关系为基 础,以君王为核心,构 建了较为严密的政治体 系。
秦汉时期:实行 郡县制,官僚制 度初创
隋唐时期:科举 制形成,官僚制 度趋于完善
宋元时期:文官 制度强化,官僚 制度进一步发展
明清时期:官僚 制度达到巅峰, 后逐渐衰落
夏商周时期:习惯法向成 文法过渡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 图强,法家思想盛行
秦朝时期:制定《秦律》, 实行法治
汉朝时期:儒家思想与法 家思想融合,形成新律
兵制影响: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兵制对现代军事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征兵制、募兵 制等。
战略思想:古代政治制度中的战略思想如孙子兵法等对现代军事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有着重要的 指导意义。
国防建设:古代政治制度中的国防建设理念对现代军事制度的发展和完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 用。
军事组织结构:古代政治制度中的军事组织结构对现代军事组织结构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 影响。
秦朝:设立御 史大夫,负责 监督官员行为

高中历史每个朝代的政治制度

高中历史每个朝代的政治制度

高中历史每个朝代的政治制度
秦朝:实行郡县制和法家思想,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汉朝:继承了秦朝的政治制度,但同时也采纳了儒家的某些思想,如“天人感应”等。

隋唐: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选拔官员,同时实行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宋朝:宋朝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强化了君主专制,同时设立了参知政事、枢密院和三司使等机构,分散相权。

元朝:元朝废除了三省制,实行一省制,即中书省。

明朝:明朝废除了丞相制,设立了内阁,加强了君主专制。

清朝:清朝实行了满族的八旗制度和议政王大臣会议,但随着时间的发展,逐渐加强了君主专制。

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制度

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制度

高中历史必修1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一)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二)分封制1、分封制的目的:为了进行有效地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分封制的主要内容:①分封: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地区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②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③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对士实行再分封。

3、分封制的主要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一)秦朝建立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1,秦始皇首创皇帝制度,体现了皇位世袭和皇权至上。

这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①秦王嬴政,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自称“始皇帝”。

从此“皇帝”成为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②秦始皇统治时期,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都由皇帝总揽。

③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也都由皇帝任免。

④军队的调动以虎符为凭据,虎符由皇帝控制、发给。

(2)秦始皇建立了一套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政权组织。

①在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个最高官职。

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是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丞相之下还有诸卿,分管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3)全面推行郡县制。

秦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郡守、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作用: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2.影响: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二)发展科举制:(1)科举制形成与发展的过程:①隋文帝时,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②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第一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了解宗法制、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1、西周的分封制:
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诸侯的权利和义务:①服从周天子的命令②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③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分封制的作用(影响):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2、西周的宗法制: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

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互为表里)
作用(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建立。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的创立:①皇帝独尊②皇权至上(核心,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③皇位世袭
(2)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 中央: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下达诏令、监察事务)、太尉(全国军务)
(3)郡县制的推行:郡: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

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郡守;县:郡的下级行政机构。

县的长官:县令或县长,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

3、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
(1)秦朝这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2)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3)秦朝的国力增强,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4)强化皇帝的专制权威,激化阶级矛盾,秦朝短命而亡。

(第三课)从汉至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1、了解汉朝郡国并行制
汉初:在地方这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国,郡国并行制(汉景帝、汉武帝逐步削弱王国势力)。

郡设守,后称太守,王国设丞相,分别作为郡和王国的最高行政长官。

(读14页地图)
2、了解唐朝三省六部制(13页图示)
三省六部制。

三省:中书省掌决策(草拟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

三省的长官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尚书省下设六部:吏部(官吏的任免和考核)、户部(户籍、土地和赋税)、礼部(礼仪、科举)、兵部(军政)、刑部(刑狱)、工部(国家工程建设)。

3、了解元朝的中书省和行中书省
行省制度(中国省制的开端):元朝为改变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局面,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中央机构)直接管理;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省的最高长官为平章政事,由朝廷任命,一般由蒙古贵族担任。

行省之下,分别为路、府、州、县。

边远民族地区设置宣慰司。

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行省制度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第四课)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1、了解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明太祖朱元璋诛杀丞相胡惟庸。

(1)废丞相,权归六部(明太祖时期),中国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制度达到新高度。

(2)明太祖时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

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形成。

万历年间,首辅张居正“部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成了内阁的下属机构。

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权,地位十分巩固;内阁,只是皇帝的咨询机构,无决策权,升降由皇帝决定,对皇权起不到制约作用
2、了解清朝设置军机处
雍正设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特点:简、速、密
3、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特点:相权不断被削弱,皇权不断加强。

4、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积极、消极):
(1)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2)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阻碍社会进步。

(3)明清之际,西方许多国家先后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建立起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或民主共和制,为资本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跨入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新时代。

而清朝统治者却继承明制,把君主专制制度推向高峰,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