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城》导学案.doc
《泉城》优秀教案模板

《泉城》优秀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泉城》一文。
(2)理解并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了解泉城的地理特点和泉水文化。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访问等方式,收集有关泉城的资料,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激发学生对泉水文化的兴趣,增强保护泉水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泉城》一文。
(2)理解并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了解泉城的地理特点和泉水文化。
2. 教学难点:(1)文中一些描述泉水特点的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2)对泉水文化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泉城》及相关资料。
(2)多媒体教学设备。
(3)泉城的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泉城》。
(2)收集有关泉城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泉城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泉水文化。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收集的泉城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泉城》,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合作探讨,分析课文结构,总结泉水特点。
3. 讲解与讨论:(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4. 实践环节:(1)学生分组进行泉城介绍,包括泉水特点、泉水文化等。
(2)学生通过访问、查阅资料等方式,深入了解泉城的地理特点和泉水文化。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提出保护泉水的建议。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3. 背诵课文《泉城》。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导学案泉城

泉城导学案课题:泉城课型 :新授主备:周影影审核:周广平班级:四(2)课时:两课时授课:周影影时间:2013年一、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着背诵课文。
2、小组合作探讨,抓住“涌”、“汇注”、“喷吐”、“冒”等描写泉水特点的词,了解各泉的特点,从而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3、说说你对泉城的了解,分析作者通过采用比喻等修辞手法,以及总分的结构,表达了对济南壮丽景观发自内心的赞叹和热爱。
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感悟体会济南泉水的美丽、神奇,体会作者对济南壮丽景观的发自心的赞叹和热爱。
难点:“涌”、“汇注”、“喷吐”、“冒”这几个词怎样生动形象地写出泉水的流动。
二、学习准备:字典、多媒体三、学习过程(一)知识链接1、泉城,是济南市的别称,位于山东省中西部,因“家家泉水户户垂柳”有著名的七十二泉,一派江南风光而得名。
济南城内百泉争涌,分布着久负盛名的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珍珠泉四大泉群,有名泉七十二之说,实际上济南泉水不止72处,仅市区就有大小泉池百余处,四大泉群是其主要组成部分。
2、对于写景类文章的阅读方法见附件。
写景类文章阅读.doc(二)自主学习1、交流整理课前搜集的材料。
(1)关于泉城的,如“泉城”美称的来历等。
(2)闻名景点的资料、图片。
2、借助生字读音读通课文,做好批注。
(我要先把课文认真地读一遍,边读边用笔标画出我还不熟悉、读不正确、不理解的字词。
然后我再自学课后出现的生字词语,正确认读识记生字,生字词抄写2篇。
)(1)生字我圈点,我注音,我写好,我会组词。
(用田字格写)济著约亩悬崖穴喷占堆我记生字有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火眼金睛,辨字组词潭( ) 诱( ) 援( ) 诚( )谭( ) 透( ) 缓( ) 城( )(3)词语、句子我理解我会用(我能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
重点理解以下词语:晶莹剔透秋雨潇潇水声喧腾昼夜不息(选择其中一个造句)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泉城》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名称:《泉城》教学设计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泉城》,使学生了解泉城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提高学生的地理和文化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1. 泉城的地理特点和历史背景。
2. 泉城的文化内涵和民俗风情。
四、教学难点:1. 泉城独特地理环境形成的原因。
2. 如何在实际生活中传承和弘扬泉城文化。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泉城的图片、视频、文献等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 学生准备:预习《泉城》课文,了解泉城的基本情况。
【导入新课】1. 图片展示:播放泉城的自然风光、历史建筑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泉城的美丽景色。
2. 提问:请同学们说一说对泉城的了解,从而引出本课课题。
【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泉城》,了解泉城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
【课堂讲解】1. 讲解泉城的地理特点:泉水、山峦、植被等。
2. 讲解泉城的历史背景:发展历程、历史事件、名人故事等。
【课堂互动】1. 小组竞赛:各小组根据所学内容,进行泉城知识问答竞赛。
2. 学生分享: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泉城的理解和感悟。
【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绘制一幅泉城的风景画。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讲解和互动活动,对泉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课后作业环节,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但在课堂互动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较强的依赖心理,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图片展示:播放泉城的自然风光、历史建筑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泉城的美丽景色。
2. 提问:请同学们说一说对泉城的了解,从而引出本课课题。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泉城》,了解泉城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
三、课堂讲解1. 讲解泉城的地理特点:泉水、山峦、植被等。
泉城-导学案

指伟大的举动)(板书:伟大壮举)过渡:课文中说虎门销烟是“伟大壮举”,在“壮”下加“△”,“壮”在这个词中是什么意思?(雄壮、气势盛大)读读全文,找一找哪些句子能表现“壮”,将这些地方画下来、读一读,是不是能感悟到“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你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一事件的“壮”?(2)读后交流。
引导学生体会这一段以销烟前场面的隆重、壮观体现了事件之“壮”。
(3)指导朗读。
这一段我们应该怎样读?先让学生自读感悟,然后试读,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组织评议,教师适时点拨,然后再读,要求学生读出场面的壮观、隆重,特别提示要把描写人多、场面隆重的词语读好。
3.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1)过渡:销烟前的场面是这样的壮观、隆重,可见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
接下来第三、四、五自然段写了这个“伟大壮举”的经过。
默读第三至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这三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虎门销烟的经过)(板书:经过)让学生概括说说主要经过:下令、销烟、结果。
(2)从“虎门销烟”的经过中,哪里看出“壮”?①指名读第三自然段中描写下令销烟情景的句子。
让学生说一说哪些词句写出了事件的“壮”?从中能体会到什么?②指名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边听边想:是分几步销烟的?(第一步:撒盐巴教师为主概括)(第二、第三步:抛鸦片、倒石灰让学生自己概括)(板书:撒盐巴抛鸦片倒石灰)(3)老百姓的反映怎么样呢?自读第四自然段,读时你想到什么?想想应该怎么读? (4)结果如何?请自读第五自然段,再通过朗读告诉大家。
引导学生抓住“整整”、“23天”、“二百多万斤”朗读体会“伟大壮举”战果之大。
三、拓展练说(1)教师引导看图:看看咆哮的大海,看看林则徐指挥销烟的场景,再看看林则徐的塑像,你想说些什么?可以结合现实总结出:中国人民不可侮。
(板书)指导朗读。
泉城导学案教案

班级姓名执笔人:窦秀燕8泉城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会写10个生字,认识3个字,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自学课文,了解泉城的自然景观,进一步体会泉城的泉多、泉美,并通过朗读把这种美读出来,从而让自己更加喜欢泉城。
预习课一、我会读1、我来读课文:声音要响亮,吐字要清晰,发音要准确,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自己检测一下吧!能达到以上要求吗?如果达不到的话,我可要再读几遍哦!如果达到了,我才闯下一关!2、学习生字词。
在文中标画出生字词,并反复读一读。
我知道了生字组成的词语有:3.查词典理解了很多词语的意思:也有不明白的词语,记下来请同学们帮助我:4、我还能找出这一课用的四字词语如“晶莹剔透”:二、我能说1、通过读课文,我知道了泉城有哪些泉?2、读了课文,我认为()泉给我印象最深,作者是这么介绍的:在课文的第()页的()个自然段。
展示交流课一、检查预习,交流汇报二、合作探究,精读品味1、我们结合课文内容,先把下面的表格填好:我们小组将带领游客按这样的顺序游览,我们先画出旅游路线图吧!2、我们小组选择()请()导游为我们解说。
3、“游客”评价:“我”了解到了什么?是从哪些解说词中得到的?四、拓展延伸,复习巩固1、填一填泉水从地下往上(),好像一串串珍珠。
泉口是用石头雕成的三个老虎头,泉水便从“老虎”的口里不断地()出来。
同是写泉水的流动,用的词语却不同,体会一下这样写的好处,我还能从文章中找出这样的句子:2、我积累了这些好词语:3、我学会了仿照第二自然段的写法(先交代在什么地方,再具体的把它的特点写出来),试着介绍学校的一处景物。
4、我把课文背给组长听。
9.泉城(第二课时)导学案复习课程

9.泉城(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精读课文,感悟作者对济南壮丽景观发自心的赞叹和热爱。
2.用“有的……有的……”练写课间活动的一个场面。
【学习重难点】
1.感悟第一自然段的段式并学会迁移
2.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激发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声音美: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
a泉声带给你什么感觉?
b“洪大”“虎啸狮吼”气势磅礴
c评价:细雨绵绵!沙沙的雨声,多么宁静、柔和的感觉。
d分组练习:一二三组读第一句,四五六组读第二句。
评价:这声音是雄浑的!这声音是轻柔的!
e气势磅礴的泉声与轻柔的泉声,都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齐读)
齐读这一小节
③黑虎泉
评价:你了解了它的源头(它的源头也很特别)!我想黑虎泉也是因此而得名的吧!
A、(插图)你看,这就是黑虎泉,泉水不断地从老虎口中喷吐而出,你感受到了泉水怎样?(很急,流势很猛)。怪不得(水声喧腾、昼夜不息)(读词)你会用第一自然段学过的句子说说黑虎泉的水声吗?(虎啸獅吼)
2.结合自己的写作经验用这种句式方法自己说几段话。
3.指生发言。
活动三:学习第5自然段。
1.请同学们浏览一下课文,找一找济南名气最响的是哪个泉?
2.它有什么资格名列七十二泉之首呢?找到的地方用笔画出来。小组内交流交流,说说理由。
活动四:学习第2—4自然段
1.刚才我们一起领略了趵突泉的风采,可算大饱眼福了。现在,选一个你最喜欢的泉多读几遍,
2.想一想:泉水有什么特点?从哪些地方体会?在表示特点的词句上圈圈画画,做记号。
3、交流。
《泉城》优秀教案

《泉城》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泉城的地理特点和泉水文化。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合作能力。
(2)运用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感受泉城的美丽风光。
(3)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体验泉水文化。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2)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3)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了解泉城的地理特点和泉水文化。
(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合作能力和表演能力。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课文中所描绘的泉城美景的理解。
(3)角色扮演中情感的把握和表达。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4)角色扮演道具。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搜集有关泉城的资料,了解泉水文化。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欣赏泉城的图片,激发学习兴趣。
(2)简要介绍泉城的地理特点和泉水文化。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朗读课文。
(3)分段朗读,体会课文中所描绘的美景。
3.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
(2)小组讨论:课文中的泉水文化对我们的启示。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 强调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3. 引导学生关注和保护泉水资源,传承泉水文化。
六、教学延伸1. 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画出你心中的泉城美景。
(2)写一篇关于泉城的小作文,分享你的感受。
2. 实践活动:(1)组织一次泉城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泉水文化。
(2)开展泉城文化主题班会,让学生了解更多泉水文化知识。
泉城导学案

研讨课导学案
师生活动
备注
预设问题
集体交流互相学习
导学
自学
4.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泉城,游览七十二泉中最著名的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趵突泉,领略泉水的神奇,美丽。
二、引发质疑:
1.在出发前,我想采访一下各位游客,你们希望通过这次游览,知道些什么呢?
2.【课件出示】表格
地理位置
名字由来
特点
珍珠泉
五龙潭
黑虎泉
趵突泉
三、新授:
(一)导学“趵突泉”
1.首先我们到名列七十二泉之首的趵突泉去看一看。哪位同学来读一下第五自然段,为我们充当这一站的导游?
2.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3.交流体会:
(1)趵突泉在什么位置?
(2)趵突泉的特点有哪些?
(3)趵突泉名字的由来是怎么样的呢?
涌汇注喷吐冒
执教教师
时间
2012.9.24
课题
泉城
地点
电教室
导学用具
课件
班级
四(2)班
三维目标
知识
与
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泉城的特点。
过程
与
方法
多种形式练读课文,小组探究,观察插图,品读词句,大胆想象画面,充分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激发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理解“趵”的意思。
(二)选学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潭
1.离开了趵突泉,接下来的行程,大家可以自由活动,你喜
师生活动
备注
同桌互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内容《泉城》(第一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教学用具:
1.掌握本文总分总的结构和首尾照应的写作方法。
2. 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
3.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点: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激发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难点:通过关键词句的品析,了解泉水的特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抓住关键词语走进文本,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大自然的绮丽。
有关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和釣突泉的图片的课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济南是一座以泉水众多而著名的城市,市区内有天然涌泉百余处,风光秀丽、奇特,所以,济南素有泉城的美誉。
那众多清冽甘美的泉水,从城市地下涌出,汇为河流、湖泊。
特别是盛水时节,在泉涌密集的地方,更是呈现出了“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清泉石上流”的绮丽风光。
那么,作者笔下的泉城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细细欣赏泉城泉水的美丽吧!
二、自主学习(快速阅读课文,看看你能否完成下面的填空。
〉
1・课文首先总写济南有,然后分别介绍
了、、、,最后再总写济南的泉
水。
全文采用了的结构,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
段(关系)。
2. 济南之所以被称为“
”,是因为这里的泉水。
3. 我从词语,看到了;我
从词
语,听到了。
白浪翻滚晶莹剔透明珠散落银花盛开
虎啸狮吼秋雨潇潇水声喧腾昼夜不息
质难问
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合作探究(交流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组长组织同学学习课文2——5自然段,共同完成
下面的表格。
)
泉水名称位置名称由来泉水特点
珍珠泉
五龙潭
黑虎泉
釣突泉
(提示:品读段落,画出相应的句子或词语,特点由字、词来概括。
)
四、学生展示讲解教师相机指导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处泉水试着介绍介绍,可以用书上的原话,也可以加进自己的语言,如果能结合课前你收集的资料补充一些课外的知识则更好。
在你的介绍屮,能让游客了解到上面表格屮三方面的内容。
(先在小组内练习:一人介绍,其他三人可以扮演游客,给出恰当的意见。
试试看!)
五、训练跟进疑难点拨
1 •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并体会为什么用词不同。
冒喷吐涌汇注
(1)泉水从地下往上(),好像一串串珍珠。
(2)五龙潭在旧城的西门外,由五处泉水()而成。
(3)泉口是用石头雕成的三个老虎头,泉水便从“老虎”的口里不断地()出来。
(4)泉池正中有三股比吊
桶还粗的清泉,“咕嘟咕嘟”地从泉底往上(),如同三堆白雪。
(抓住描写泉水流动的四个不同词语“涌” “汇注” “喷吐” “冒”来体会泉水的特点,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
)
2.泉城的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要永远把这份美丽留在心屮,背诵课文。
六、拓展延伸:
1•知识我会用
小练笔:泉城真美,而我们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锦绣河山处处美景,你会用课文里
的总分总的写法介绍哪一处景色?
2.资料补充:
《釣突泉》老舍
千佛山、大明湖和跖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
现在单讲跖突泉。
在西门外的桥上,便看见一溪活水,清浅,鲜洁,由南向北的流着。
这就是由的突泉流出来的。
设若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了一半的美。
泉太好了。
泉池差不多见方,三个泉口偏西,北边便是条小溪流向西门去。
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
你立定呆呆的看三分钟,你便觉出自然的伟大,使你不敢再正眼去看,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永不疲乏,永不退缩,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冬天更好,泉上起了一片热气,白而轻软,在深绿的长的水藻上飘荡着,使你不由的想起一种似乎神秘的境界。
池边还有小泉呢:有的像大鱼吐水,极轻快的上来一串小泡;有的像一串明珠,走到中途又歪下去,真像一串珍珠在水里斜放着;有的半天才上来一个泡,大,扁一点,慢慢的,有姿态的,摇动上来;碎了;看,又来了一个!有的好几串小碎珠一齐挤上来,像一朵攒整齐的珠花,雪白。
有的……这比那大泉还更有味。
教学反思:
学习内容《虎门销烟》(第二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1.能正确、文,背诵课文四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一六自然段。
2、能凭借课文质疑并展开想象,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课文
1.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从课文中找一两个词语来说明。
(引导学生读读文章的第一、第六自然段,首尾联系,理解“值得纪念''是不同寻常的意思,“伟大壮举,'是指伟大的举动)(板书:伟大壮举)
过渡:课文中说虎门销烟是“伟大壮举",在“壮"下加“壮喘这个词中是什么意思?(雄壮、气势盛大)读读全文,找一找哪些句子能表现“壮",将这些地方画下来、读一读,是不是能感悟到“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你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一事件的“壮”?
(2)读后交流。
引导学生体会这一段以销烟前场面的隆重、壮观体现了事件之“壮覽(3)指导朗读。
这一段我们应该怎样读?先让学生自读感悟,然后试读,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组织评议,教师适时点拨,然后再读,要求学生读出场面的壮观、隆重,特别提示要把描写人多、场面隆重的词语读好。
3.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1)过渡:销烟前的场面是这样的壮观、隆重,可见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接下来第三、四、五自然段写了这个“伟大壮举,,的经过。
默读第三至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这三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虎门销烟的经过)(板书:经过)让学生概括说说主要经过:下令、销烟、结果。
(2)从“虎门销烟”的经过中,明俚看出“壮辺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屮描写下令销烟情景的句子。
让学生说一说哪些词句写出了事件的“壮” ?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1指名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边听边想:是分几步销烟的?
(第一步:撒盐巴教师为主概括)(第二、第三步:抛鸦片、倒石灰让学生自己概括)(板书:撒盐巴抛鸦片倒石灰)
(3)老百姓的反映怎么样呢?自读第四自然段,读时你想到什么?想想应该怎么读?
(4)结果如何?请自读第五自然段,再通过朗读告诉大家。
引导学生抓住“整整”、“23 天”、“二百多万斤”朗读体会“伟大壮举”战果之大。
三、拓展练说
(1)教师引导看图:看看咆哮的大海,看看林则徐指挥销烟的场景,再看看林则徐的塑像,你想说些什么?可以结合现实总结出:中国人民不可侮。
(板书)指导朗读。
(2)出示第六自然段。
练读,最后齐读。
(4)师总结,激发孩子们为了中国的强大而努力学习。
(5)齐读课文。
引读: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一一1839年6月3 H
四、板书
虎门销烟
伟大壮举
撒盐巴抛鸦片倒石灰
中国人民不可侮
五、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