纬编针织物分析方法
纬编针织物常见疵点的原因及其解决措施(胚布)

纬编针织物常见疵点的原因及其解决措施1.针织圆机的结构要解决问题,那就先对事物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下面就先介绍一下针织大圆机的结构:纬编针织是将纱线由纬向喂入到针织机的工作针上,使纱线顺序地弯曲成圈并相互串套而形成织物的一种方法。
针织大圆机主要由给纱机构、编织机构、牵拉卷取机构、传动机构和辅助机构组成。
(一)给纱机构其作用是将纱线从筒子上退解下来,不断地输送到编织区域,以使编织能连续进行。
针织大圆机的给纱机构有积极式、半积极式和消极式3种类型。
目前生产中常采用积极式给纱机构,以固定的速度进行喂纱,控制针织物的线圈长度,使其保持恒定,以改善针织物的质量。
(二)成圈机构其作用是将喂入的纱线通过成圈机件的运动编织成针织物。
成圈机构由织针等多种成圈机件组成,能独自把喂入的纱线形成线圈而编织成针织物的编织机构单元称为成圈系统。
纬编机一般都装有较多的成圈系统,成圈系统数越多,机器一转多编织的横列数越多,生产效率就越高。
(三)牵拉卷取机构其作用是将已形成的针织物从成圈区域引出,并卷成一定形式的卷装,以使编织过程能顺利进行。
牵拉卷取量的调节对成圈过程和产品质量有很大的影响,为了使织物密度均匀、门幅一致,牵拉卷取必须连续进行,而且张力稳定。
此外,卷取坯布时还要求卷装成形良好。
(四)传动机构其作用是将动力传送给上述各个机构,使它们协调工作而完成各自的任务。
传动机构要求传动平稳、动力消耗小、便于调节、操作安全方便。
(五)辅助装置其作用是扩大机器的工艺可能性或使机器便于调节和看管,保证编织正常进行,如机器上的花型机构、自动加油装置、清洁除尘装置、各种自停装置等。
2.常见疵点针织大圆机在编织时出现的机械故障和织物疵点的原因较多且比较复杂。
2.纬编针织面料知识

3双位衣:双位衣的结构较为特殊,棱角有特殊之设计,所以此种机 只可织双位衣及珠地双位衣,如将棱角及针叶环更换,是可以织平纹布 等。
4毛巾机:毛巾机及剪毛机同属一类,严格来说是有分别的,毛巾机 与普通平纹机分别在于针叶之设计及导纱器。
5吊线机:吊线机是平纹机加上吊线设备后的新品种,它也可以织普 通的平纹布。
GM/M2=OZ/YD/0.00022/(封度+2)
OZ/YD=GM/YD*0.0352
GM/M2=OZ/YD的平方*33.906
G 疏密 疏密是指布身线圈的排列紧密程度.排列越紧密就称为结,反 之就叫疏.
1布的疏密就是线圈的大小,而线圈大小就决定于形成线圈的长度.量 度的方法就是量度线圈长度.先是布办上画上50或100针位距离,然后从 刻线沿线剪下,并拆下二至三条完整的纱线来量度长度,得出的数值除以 线圈数目(针位数)就是线圈长度,结果较为客观的准确,缺点就是量度较 为费时,对于提花布就比较困难.
针织纬编简介及常见疵点分析

编织过程
退圈
——
垫纱
——
闭口
—— 套圈
—— 弯纱
—— 脱圈
—— 成圈
—— 牵拉
二、纬编针织物的优缺点
优点:
缺点:
品种多,弹性和延伸性好;
织物不够挺括,且易于脱散、卷边;
手感柔软,吸湿透气好;
尺寸稳定性较差;
轻薄、舒适、弹性、功能等
面料易起毛、起球、钩丝。
纬编针织产品的特点主要取决于纱支原料的种类和特性、组织结构、后整理方式等。
成圈、集圈、浮线和抽针符号表示法
四、三角配置图
➢定义:用各路成圈系统三角的变化配置来表示织针编织状态的一种方法。 ➢特点:对于上机调机特别方便,大多用在多针道编织花色组织中。 ➢三角类型:成圈、集圈、浮线三角对应针织物中3种不同的结构单元。
三角配置 针盘三角
针筒三角
三角名称 成圈 集圈
不编织(浮线) 成圈 集圈
第三节 双罗纹组织(interlock stitch)
双罗纹组织是由两个罗纹组织交叉复合而成,即在一个罗纹组织的反面线 圈纵行上配置另一个罗纹组织的正面线圈纵行。织物正反两面都呈现出正 面线圈,因此又叫做双正面组织,俗称棉毛布。
特点: ➢ 弹性和延伸性都较前几种差; ➢ 两面呈现出一样的平纹效果; ➢ 较厚实; ➢ 抗脱散性好; ➢ 不卷边。
➢不 完 全 提 花 : 在 编 织 过 程 中 , 在 每 一 路
一 路 上 针 每 一 枚 织 针 都 参 加 编 织 。 上针一隔一的出针编织。
缺点:
优点:
• 在编织多色提花织物时,正反面 线圈长度差异大,影响织物性能;
• 织物在反面形成色横条,影响正 面的花纹效果。
纬编针织面料表面疵点分析

2 . J i a n g s u A B G r o u p S h a r e - h o l d i n g C o . ,L t d . ,K u n s h a n ,J i a n g s u 2 1 5 3 4 7 ,C h n a )
Ab s t r a c t :T h e p a p e r u s e s 71 c o mmo n k n i t t e d f a b ic r s a s s a mp l e s t o a n a l y z e t h e t y p e s a n d n u mb e r s o f s u f r a c e
a n d ma i n l y s u b t l e a n d r e g u l a r s t ip r e c o mi n g t h r o u g h l i g h t -a n d d a r k — c o l o r e d;f o l l o w e d b y s p a n d e x i f l a me n t b r e a k , v e r t i c a l s t i r p e ,w h i t e s p o t a n d a b n o r ma l i f b e r a n d s o o n .F i n a l l y, i t c o n c l u d e s t h e ma i n me t h o d s t o a v o i d s u fa r c e
针织物组织编织原理与原料特性分析

第1节针织物组织的形成原理与原料特性分析纬编针织物是利用织针把纱线弯曲成线圈,然后将线圈相互串套和连结而形成的针织物。
根据工艺特点的不同,针织物分为经编针织物和纬编针织物两大类。
线圈(loop)是组成针织物的基本结构单元,以三维弯曲的空间曲线呈现。
如图1-1线圈由红、黄和蓝三色组成一个完整的线圈。
其中红色部分为沉降弧,蓝色部分为针编弧,黄色部分为圈柱。
图1-1纬编针织物结构图成圈过程1、退圈(clearing)。
织针从低位置上升到最高位置,旧线圈从针钩内移动到针杆上。
2、垫纱(yarn feeding)。
织针下降,纱嘴引导新纱线垫入针钩下。
3、闭口(latch closing)。
随织针下降,针舌在旧线圈的作用下向上翻转关闭针口,将新旧线圈分隔在针舌两侧,为新线圈穿过旧线圈作准备。
4、套圈(landing,casting-on)。
织针继续下降,旧线圈沿着针舌上移套在针舌外。
5、弯纱(sinking)。
织针继续下降,接触新纱线开始逐渐弯纱,一直到线圈最终形成。
6、脱圈(knocking-over)。
织针再次下降使旧线圈从针头上脱下,套在正在进行弯纱的新线圈上。
7、成圈(loop formation)。
织针下降到最低位置形成一定大小的新线圈。
8、牵引(holding-down)。
借助牵引机构产生牵引力,将脱下的旧线圈和刚形成的新线圈拉向织针背后,脱离编织区,防止织针再次编织时将旧线圈回套到织针上。
第2节纬编针织物分类与表示方法针织物组织针织物组织定义为组成针织物的结构单元(线圈、悬弧、浮线)以及附加纱线或纤维集合体的配置、排列、组合与联结的方式,决定了针织物的外观和性质。
如图2-1显示,除了线圈外,还包含了1悬弧和2浮线,并且线圈、悬弧和浮线这三种结构单元按照一定方式排列组合。
如图2-2称为衬纬组织。
其中出了线圈外,还包含黑色横向附加纱线,并且线圈和附加纱线按照一定方式排列配置。
图2-1三种结构单元排列组合图2-2线圈附加纱线1、基本组织由线圈以最简单的方式组合形成,是针织物各种组织的基础。
科普纬编织物来样如何分析?

科普纬编织物来样如何分析?纬编织物线圈有正面与反面之分。
凡线圈圈柱覆盖在前一线圈圈弧之上的一面,称为正面线圈;而圈弧覆盖在圈柱之上的一面,称为反面线圈。
单面针织物采用一个针床编织而成,特点是织物的一面全部为正面线圈,而另一面全部为反面线圈,织物两面具有显著不同的外观。
双面针织物采用两个针床编织而成,其特征为针织物的任何一面都显示有正面线圈。
对于纬编针织物,若面料上有花纹图案、绒毛等,可参照机织物方法区分正反面。
对于纬编针织物,由于织造过程中纱线喂人方向为横向,因此织物在受力过程中,容易发生转移,所以织物一般具有横向比纵向更易延伸的特性。
受生产设备控制,一般纬编织物只能编织横向条纹。
判断织物是否属于纬编织物同一横列相邻纵行之间由沉降弧相连接。
沿逆编织方向,拉动纱线,可使同一横到的线圈逐个脱散。
判断织物属于单面还是双面,并确定织物的工艺正面。
正面线圈只显露在织物一面的,为单面针织物;正面线圈显露在织物两面的,为双面针织物。
对单面针织物,凡是线圈的圈柱压住圈弧的一面,即为工艺正面;对双面针织物,一般是需要选针的一面为工艺正面。
确定编织方向对织物分别从横向、直向拉伸,观察线圈结构,确定织物的纵行及横列方向,并沿织物纵向的上下边沿试拆织物,确定编织方向。
观察完全组织,并做标记对于完全组织明显的织物,可在织物正面按完全组织的纵行分布,用记号笔在起始纵行及结束纵行做好标记。
若完全组织纵行数较多,可以5个纵行或10个纵行为单位再做细分标记,直到完全组织结束。
然后判断织物属于单面还是双面,并确定织物的工艺正面对于完全组织不明显的织物,可从任一纵行开始,以每5个或10个纵行为间隔做标记,试拆一些横列后,从每一列线圈结构的循环规律中确定完全组织的宽度,再做正式的标记。
如果样布面积太大,则可从中裁取包含几个完全组织的一块,再试拆。
拆散织物,并记录线圈形态确定织物的编织方向后,左手握持织物,右手拉住从织物的逆编织方向可脱散的第一条纱线,轻轻拉动纱线,线圈从右向左逐个脱散。
纬编针织物分析步骤与方法

9、根据编织图一个完全组织的宽度内有几种 不同的花纹纵行,定出编织采用的机器( 不同的花纹纵行,定出编织采用的机器(多 针道变换三角针织机,或提花机)。 针道变换三角针织机,或提花机)。
10、根据选用的针织机类型, 10、根据选用的针织机类型,作出不同踵位织 针排列或提花片排列, 针排列或提花片排列,再根据编织图和织针 排列或提花片排列,作出三角排列或选针机 排列或提花片排列,作出三角排列或选针机 的设置。 构的设置。
6、一般织物中的线圈单元比较容易判别,因为它与 、一般织物中的线圈单元比较容易判别, 上一横列的线圈有着穿套关系, 上一横列的线圈有着穿套关系,即在脱散过程可以 看出该线圈从上一横列的线圈中抽拉出来。 看出该线圈从上一横列的线圈中抽拉出来。而集圈 悬弧与浮线有时容易混淆。 悬弧与浮线有时容易混淆。集圈悬弧特征是呈弯曲 位置较高, 状,位置较高,与上一横列的线圈基本上在同一高 而浮线呈直线状,且位置较低, 度。而浮线呈直线状,且位置较低,在上一横列的 线圈的背后。 线圈的背后。还可以观察已经脱散出来纱线各部段 的弯曲形态来判断其结构单元。 的弯曲形态来判断其结构单元。
4、在照布镜观察下,按照顺序沿边缘逐根脱 在照布镜观察下, 散纱线。 散纱线。应首先脱散边缘线圈处于最高位置 的那根纱线, 的那根纱线,或者从反面看浮线处于最高位 置的那根纱线(仅适用单面织物)。 置的那根一根纱线时,动作要缓慢并仔细 在脱散每一根纱线时, 观察纱线在织物中的各个结构单元(线圈、 观察纱线在织物中的各个结构单元(线圈、集 圈悬弧、浮线),并在编织纸上作记录, ),并在编织纸上作记录 圈悬弧、浮线),并在编织纸上作记录,其中 在纵行做记号着色的结构单元应画在做记号的 织针处。第一根纱线的脱散结果应画在编织纸 织针处。 的最上面一个横列, 的最上面一个横列,以后的纱线顺序自上而下 画在编织纸上。如有不同颜色、种类、 画在编织纸上。如有不同颜色、种类、粗细的 纱线,要在编织图该横列旁记录下纱线特征。 纱线,要在编织图该横列旁记录下纱线特征。
纬编针织物

(3)使织针等机件在成圈过程中受力减小, 磨损降低,使用寿命提高。
第三章 纬编花色
组织与编织工艺
本章知识要点
• 提花组织的结构、分类、特性、编织 方法和走针轨迹。
• 多针道变换三角的选针原理和工艺设 计,及双面提花织物的反面设计。
• 集圈组织的结构、分类、特性、编织 方法、走针轨迹和工艺设计。
第一节 纬编针织物的分类与表示方法
一、纬编针织物的分类 • 原组织 • 变化组织 • 花色组织
1.原组织—— 所有针织物的基础。 包括:纬平针、罗纹、 双反面
2.变化组织——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组织复合而成。
(即在一个原组织的相邻纵行之间,配置着 另一个或另几个原组织) 如:双罗纹组织
3.花色组织——在基本组织或变化组织的 基础上,利用线圈结构的改变,或者另 编入一些色纱、辅助纱线或其他纺织原 料,以形成具有显著花色效应和不同性 能的花色针织物。
1. 完全提花组织—— 指每一路在编织反 面线圈时,所有反 面织针(在圆机中 即上针盘织针)都 参加编织的一种双 面提花组织。
完全提花组织特点: 1)反面形成横条纹效应 2)反面线圈的纵密>正面线圈纵密;色纱数应
在2-3色为宜。
2.不完全提花组织——指在编织反面线圈时,
每一个横列由两种色纱编织而成的一种双面
结构
均匀提花组织 不均匀提花组织
色纱数
单色提花组织 多色提花组织
完全提花组织 反面编织 不完全提花组织
(一)单面提花组织 均匀(规则)提花:在一个完全组织中,
每个纵行的线圈数相等。
不均匀(不规则)提花:在一个完全组 织中,每个纵行的线圈数不相等。
1.单面均匀提花组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纬编针织物分析方法
常用工具是:照布镜、放大镜、分析针、直尺、方格纸、双头笔、涂改笔及颜色纸。
一:组织分析
1. 确定织物的正反面:指织物的工艺正面和反面。
2. 确定编织方向:一般纬编针织物均能逆编织方向脱散。
3. 循著一个线圈横列划于织物上,同时在一线圈丛行划圈,隔10个丛行或20个丛行间隔再划一个直线,以此作为拆散织物时数线圈,绘制编织图或意匠图的起始依据。
4. 切割织物,横向切割要与线圈横列平齐,纵向切割要离开左右丛向标志5-10MM处,以便于操作
5. 从划有基线的一边,逐根脱散,观察横列断面及每根纱线在每一个丛行(每支针)的编织形式,并在方格纸上或用编织图的方法依次将成圈、集圈、浮线按规定记号逐个记录,并在记录的横列数纵丛行数要为一个或几个完全组织。
6. 当织物中有不同色纱或不同原料的纱进行编织时,注意布样组织与色纱的配合关系,即下纱位。
A 确定花高花宽,画出意匠图或编织图:
花宽----纵行-----针花高----横列-----路数
单面----意匠图或编织图双面----编织图
b 排针
c 画出三角图,并注明下纱位
d 确定机器类型,即单面或双面、上编织
二:原料分析:主要是分析纱线的组成、织物种类、纱线的细度、配色、线圈长度等。
1 分析纱线的组成:分析纱线是什么形态,如长丝、变形丝、短纤纱等:
2 鉴别纤维种类:分析纱线由什么纤维组成,是属纯纺织物、绲纺织物还是交织织物若是化学纤维,还要了解其是有光还是无光,并确定其截面形状
3 测试纱线的细度,有比较测定法与称重测定法。
4 配色:把拆下的纱线和色谱对照,确定色纱的颜色,然后记录织物的纱线颜色:
5 测定线圈长度,织物属基本组织或简单的花色组织时,要求出一个线圈的纱线长度,如果是提花复杂织物时,要求一个完全组织内不同色纱或不同原料的纱线长度。
测定线圈长度的基本方法,从实际织物中抽取纱线,测量5-10根100针线圈的长度,求出线圈长的算术平均值,测量时,在纱线上要附加一定的负荷(一般为纱线断裂的确20%-30%),以使纱线上剩留的线圈
曲屈基本伸直。
三:有关成品规格的简介
1.成品规格:即成品的封度和重量,是客户的成品封度和重量,是织厂与染厂共同努力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与针数、纱支、织法结构,织物密度等有密切联系,
A:成品封度:是根据成衣的尺寸确定的,关系到成品的裁剪,忽略一些特殊的变化因素,根据织物的横密来确定针筒总数与布封的关系。
N-------针筒总针数
W= N /0.508* Pa W-------针织物布封(英寸)
Pa-------针织物横向密度(纵行/5cm)
当针数一定时,成品布封(W)与横密成反比
当Pa 越大,布越紧,W越小:
发果布封不足或阔了,都要赔布给客户
1抽针可以使布封减小
2含针可以使布封增大
3粗纱支可以使封增大
B:成品重量:即定型后的织物单位面积的重量,不但与织物的风格效果有关,而且与原料的耗用量,成本有直接的关系,与织物的纱支,织法结构,密度有关,现在客户对成品重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超过5克以上就要赔布,因此,密度的控制很重要,确定织物的密度有以下几种方法。
1用针密来控制织物的重量,即横向密度和纵向密度:
Pa横向密度用5cm内线圈横列方向的纵行数表示(WALE),Pb纵向密度用5cm内线圈丛行方向的线圈横列数(COURSE)
一般国外一些客户会以Pa、Pb作为一种测试标准,衡量色布的重量的轻重或区公梭织布的一种标准,有时会以每英寸或者2厘米来计算W ALE和COURSE。
E 线圈长度(mm)
G=0.236*E*Pa* Pb/Ne Pa横向密度(纵行/5cm)
Pb 纵向密度(横列/5cm)
Ne 纱线支数(S)
C:测定纱线长度,
织物属基本组织或简单花色组织,要求出纱线长度,如果是提花布要求测出一个完全组织中不同原料的纱线长度,一般以100个线圈的纱线长度作为一个设定密度的方法,基本方法是从实标织物中抽取5至10根100个线圈长,量度出平均值,测量进在纱线上附加一定的负荷(一般为断裂强度的15%)
洗后的重量和成品重量一样重要,洗后重量亦即是成品布(做成衣洗水)洗完干燥后的布重(g/m2),通常有要求洗后重量的单,是以洗后重量作为收标准的,当然成品(定后)重量也不能太离谱,一般洗后重量大30克左右,要看缩水率的大小而定。
缩水率与成品封度、重量有极大关系。
洗前纵50----------------------------------------洗后纵47
洗前横50-----------------------------------------洗后横50
横缩W= 45-50/50 * 100%= —10%
负值表示收缩,正值表示扩阔。
缩水分为铺干缩水、挂干缩水和抛干缩水,铺干缩水即将布放在水平网上晾干,挂干即象我们平时晒衣服一样,尺寸稳定较好,但不适用于丛向容易伸长的胚布,抛干则用干衣机抛干,尺寸变化较大,缩水率比挂干大。
2:布封度(成品封度)与针筒寸数的关系
同种布类的针织布,封度与织机针寸数有直接的关系。
要求布封=未知布数的针筒/已知布封的针*已知布封
例如:通常18G30”20s/1棉单珠地做68”X 210G/M2。
1740针
要求布封X =82”
若需做82“则82”/62”* 1740=2098----可先用2088和针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