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特征与临床应用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药理学》抗病毒药的临床应用 ppt课件

《药理学》抗病毒药的临床应用 ppt课件

齐多夫定(AZT)
进入HIV感染的细胞内,先由宿主细胞内的胸苷激 酶,胸苷酸激酶及核苷二磷酸激酶磷酸化,生成5’ 磷酸化AZT (AZTTP ),可竞争性抑制病毒逆转 录酶对三磷酸胸苷的利用,使DNA链中止增长而阻 碍病毒繁殖。AZTTP对病毒的逆转录酶的亲合性比 对正常细胞DNA聚合酶强约100倍,因此具高选择 性的抗病毒作用。
阿糖腺苷
在体内也是通过转化为其三磷酸酯衍生物而干 扰DNA合成的早期阶段。 具有抗单纯疱疹病毒作用,临床上用以治疗单 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和免疫缺损病人的带状疱疹 和水痘感染,但对巨细胞病毒无效。 经静脉滴注给药,进入体内被腺苷脱氨酶脱氨 生成阿拉伯糖次黄嘌呤,抗病毒作用减弱。
由于腺苷类药物在体内易被脱氨酶转化成脱氨化
扎那米韦
GS4071
奥司他韦
扎那米韦可以特异性地抑制A、B型流感病毒神 经氨酸酶,阻止子代病毒从感染细胞表面释放, 防止病毒呼吸扩散,从而抑制流感病毒的复制。 但本品的极性很大,口服生物利用度低,只能以 静脉注射、滴鼻或吸入给药。
对扎那米韦进行改造,设计并合成得到新的神经氨酸酶抑 制剂GS4071 。GS4071有较强的抑制神经氨酸酶的活性, 但和扎那米韦一样口服生物利用度较低,将GS4071的羧基 用乙醇酯化得到奥司他韦,口服生物利用度可达80%,经 肠胃道吸收后经体内酯酶的代谢迅速转化为活性的代谢产 物GS4071,产生抑制流感病毒的活性。
HO
O
HN
N
H2N N N HO
HO 喷昔洛韦
O
HN
N
H2N N N
NH2
O
CH3
O
伐昔洛韦 O CH3
N
N
H2N N N
泛昔洛韦

药理学ppt课件

药理学ppt课件
药理学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 录
• 药理学概述 • 药物代谢动力学 • 药物效应动力学 • 药物相互作用 • 临床药理学 • 药理学前沿进展
01
药理学概述
药理学的定义和重要性
药理学的定义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生物体相互作用 规律的学科,旨在阐明药物的作用机 制、作用特点、适应症、不良反应及 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知识。
数据分析与解释
临床药理学专家参与数 据分析与解释,以确保 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
靠性。
06
药理学前沿进展
新型药物设计和发现技术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预测药物与靶点分子的相互作用,提高药物 设计的成功率。
抗体药物设计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设计和优化针对特定靶点的抗体,用于治疗肿 瘤、感染性疾病等。
药理学的重要性
药理学是医学和药学学科中的重要基 础学科,对于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 病具有指导意义,也是新药研发和药 物评价的重要依据。
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研究内容
药理学主要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以及药物对机体的作用机制、作用特点、适应症和不良反 应等。
研究方法
药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体内和体外实验,以及临床试验 等。体内实验主要通过动物模型和人体试验来研究药物的作 用机制和效果,体外实验主要通过细胞和组织培养等方法来 研究药物的生物活性。
药物的排泄
指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从体内排出的过 程。主要排泄途径是肾脏排泄和胆汁 排泄。
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
半衰期
指药物在体内消除一半所需的时间,是评价药物 消除速度的重要参数。
表观分布容积
指药物在体内达到动态平衡时,体内药量与血药 浓度之比值。反映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广பைடு நூலகம்程度。

临床药理学PPT课件

临床药理学PPT课件
⑥ 未在国内已上市销售的中药、天然药物 复方制剂。
⑦ 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的中药、天然药物 给药途径的制剂。
⑧ 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的中药、天然药物 剂型的制剂。
⑨ 仿制药。
化学药品分类
①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药品 通过合成或半合成的方法制得的原料药及其制
剂天然物质中提取或者通过发酵提取的新的有效单 体及其制剂
IV期临床试验:为上市后监察,进一步扩大临床试验,对合 理用药行指导。包括特殊群体的影响,并 行重点观察不良反应与疗效。
六、临床试验方法学
由于疾病的变异性,多种疾病或同时用药(几种)以及 医生、广告、病人心里与权威人士暗示,故必须遵循“重
复、 随机、对照”三原则。 1、对照
随机平行对照试验:将受试者随机、均衡分为多组, 分别用药比较。
各国药政部门审评新药重要内容和标准。
我国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认识临床药理学。1979年后 才发展。
1.建立临床药理研究机构(80年) 2.成立临床药理学术机构(82年) 3.药物临床研究基地的建立(83年)
循证医学的发展丰富临床药理学的内涵。
三、临床药理学研究内容
1.药效学:研究药物对人体生理生化功能的影响和临 床效应及其作用机理。
五、新药的临床药理评价
新药的概念:凡在国内未上市销售的 药品。分为中药、天然药物和化学药品。 中药、天然药分为9类:
① 凡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 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成份及其制剂。 ② 新发现的药材及其制剂。 ③ 新的中药材代用品。
④ 药材新的药用部位积其制剂。
⑤ 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 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成份及其制剂。
交叉对照试验:可行自行对照,也可组间或拉丁方试 验。

药理学课件ppt(全)

药理学课件ppt(全)
2020/11/3
第二节 药物的量效关系
一.剂量与效应(量效关系)一定范围内
1.量反应:药理效应或强度的高低或多少,可用数 字或量的分级表示:血压,血糖等
无效量 治疗量最小有效量
极量 最小中毒量 最小致死量
2020/11/3
四 量效关系
2.质反应:药理效应只用有无、阴性或阳性表示:死亡等 ①半数有效量ED50: A 量反应,最大效应一半时剂量 B 质反应,半数阳性反应时剂量 ②半数致死量LD50:质反应,半数死亡时剂量 ③治疗指数(TI)= LD50/ ED50 ④安全范围=ED95 与LD5之间距离 ⑤效能:最大效应 ⑥效价强度:性质相同药物之间的作用比较
以及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2020/11/3
药理学的任务与内容
二.药理学的基本任务
1. 阐明药物作用规律与其机制, 2.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发挥药物最佳疗效、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提供理论依据 3. 研究开发新药,发现现有药物的新用途 4. 为其他医学学科的研究探索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和研究方法
二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药物进入机体以后,只对某组织、器官产生明显作用,而对另一些组织、器官则作用很弱甚至无作用,
这种在作用性质和作用强度方面的差异,即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强心苷
2020/11/3
毛果 芸香碱
三 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1.治疗作用:符合用药目的,能达到防治疾病的作用 ①对因治疗:治本:消除致病因素(抗菌药) ②对症治疗:治标:改善疾病症状(发热的治疗)
2020/11/3
第三节 药物的作用机制
一.药物作用机制分类 (一)非特异性药物作用机制
1.改变细胞周围的理化条件而发挥作用 如:吸附,络合作用,酸碱中和,改变渗透压 (二)特异性药物作用机制 1.参与或干扰细胞代谢,抗代谢和促代谢药 2.影响生理物质转运:干扰离子激素等转运 3.对酶的影响:酶促或酶抑制剂 4.作用于细胞膜的离子通道 5.影响免疫机制:免疫增强或抑制药

瑞芬太尼临床应用PPT课件

瑞芬太尼临床应用PPT课件

对瑞芬太尼过敏的患者
如果患者对瑞芬太尼过敏,应禁止使用该药物。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由于瑞芬太尼主要通过肝脏和肾脏代谢,因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 患者应禁用该药物。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
瑞芬太尼对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的安全性尚未确定,因此应慎用或避 免使用。
05
CATALOGUE
瑞芬太尼与其他药物的比较
与其他麻醉药物的比较
心血管影响
瑞芬太尼对心血管系统的稳定性较好,可以减少手术过程中的心血管 事件。
与其他镇痛药物的比较
镇痛强度
成瘾性
瑞芬太尼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可以用于 各种手术和急性疼痛的治疗。与其他镇痛 药物相比,其镇痛效果更加显著。
与其他镇痛药物相比,瑞芬太尼的成瘾性 较低,可以减少药物滥用和依赖的风险。
副作用
起效时间
瑞芬太尼的起效时间较快,通常在注射后几分钟内即可达到峰值,而 其他麻醉药物可能需要更长时间。
药效持续时间
瑞芬太尼的药效持续时间相对较短,通常在给药后30分钟至1小时内 逐渐消失,使得医生可以更好地控制麻醉的深度和持续时间。
呼吸抑制
与其他麻醉药物相比,瑞芬太尼对呼吸系统的抑制作用较小,可以减 少术后呼吸并发症的风险。
副作用。
缓控释制剂
开发长效缓释的瑞芬太尼制剂,减 少给药频率,提高患者依从性。
纳米制剂
利用纳米技术将瑞芬太尼制备成纳 米药物,增加药物的稳定性,提高 疗效。
临床应用范围的拓展
01
02
03
疼痛治疗领域
深入研究瑞芬太尼在慢性 疼痛和神经性疼痛治疗中 的应用,拓展其临床适应 症。
重症监护
在重症患者治疗中,探索 瑞芬太尼在呼吸、循环等 系统中的辅助治疗作用。

药理学ppt课件全部

药理学ppt课件全部
的药物。
1
哺乳期妇女用药
避免药物通过乳汁进入婴儿 体内,选择不影响哺乳的药
物。
儿童用药
根据年龄和体重调整药物剂 量,选择适合儿童的药物剂 型。
老年人用药
注意药物代谢和排泄的改变 ,适当调整药物剂量,注意 药物相互作用。
04
药理学在临床中的应用
药理学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诊断感染性疾病
药理学研究能够协助诊断感染性疾病,通过对病原微生物的药敏试验,为医生提供敏感药物的选择依据,提高治疗效 果。
现代药理学
现代药理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高度综合性的学科,涉及药物研发、临 床试验、药物治疗等多个领域。
药理学的学科特点
综合性
药理学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医学、生物学、化学、免疫学等 。药理学的研究需要综合运用这些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实验性
药理学的研究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包括体内和体外实验,以揭示 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
免疫疗法
免疫疗法已成为一种重要的 治疗方式,可以激活患者自 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疾病。 未来药理学将进一步探索免 疫疗法的机制和应用,开发 更有效的免疫药物。
人工智能与机器 学习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在 药理学领域的应用将为药物 的研发、预测和优化提供更 多可能性。通过大数据分析 和深度学习等技术,可以加 速药物的发现和开发进程, 提高成功率并降低成本。
药物相互作用概念
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时或先后使用,药物之间产生协同或拮抗 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类型
包括药效学相互作用、药动学相互作用、化学相互作用等。
合理用药原则
根据病情和药物特点选择最佳治疗方案,避免不必要的联合用药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特殊人群的用药指导

药理学ppt课件全部

药理学ppt课件全部

抗肿瘤药物
要点一
总结词
抗肿瘤药物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死肿瘤细胞生长的药物。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抗肿瘤药物根据作用机制可分为化疗药物、生物反应调节 剂和分子靶向药物等。化疗药物主要通过干扰DNA合成、 阻止细胞分裂等途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生物反应调节剂 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或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分子靶向药 物则针对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定受体或酶发挥抑制作用。常 见的抗肿瘤药物有顺铂、紫杉醇、曲妥珠单抗等。
06
药理学研究进展与新药 开发
药理学研究方法与技术进展
药理学研究方法
药理学研究主要采用动物实验、体外实验和临床试验等方法,以探究药物的作用机制和 效果。
技术进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药理学研究在技术手段上也有了很大的突破,如高通量药物筛选 技术、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药理学研究的效率
药理学的重要性
药理学是医学和生物学领域中的 重要学科,对于疾病的预防、诊 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是现代 医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药理学的研究内容与目的
研究内容
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药物的作用机 制、药效学、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 不良反应等方面,旨在揭示药物的作 用原理和使用规律。
研究目的
药理学的研究目的是为临床合理用药 提供科学依据,促进药物的研发和应 用,提高疾病的防治效果和人类健康 水平。
药物的相互作用与配伍禁忌
药物相互作用
指两种或多种药物同时使用时,由于相 互影响而导致药效增强或减弱的现象。 药物相互作用可能涉及药效学和药代动 力学方面的变化,如竞争代谢、影响排 泄等。
VS
配伍禁忌
指在药物配制或混合时,由于物理或化学 性质的不相容性而产生沉淀、变色、气体 产生等现象,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或安全 性。配伍禁忌可能导致药物疗效降低、不 良反应增加或治疗失败。

药理学PPTPPT课件

药理学PPTPPT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吸收
药物通过口服、注射、吸入、皮肤等 途径进入体内,经过消化、血液循环 等过程进入靶部位。
分布
药物在体内通过血液和组织液的交换, 将药物输送到靶部位或组织中。
代谢
药物在体内经过酶的代谢,转化为活 性或无活性的代谢产物。
排泄
药物及其代谢产物通过尿液、胆汁、 汗液等途径排出体外。
药物的作用机制分类
01
基因组学在药理学中的应用
基因组学技术用于研究药物作用机制、药物反应个体差异以及新药靶发现等方面。通过 基因组学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为个体化用药提供依据。
蛋白质组学在药理学中的应用
蛋白质组学技术用于研究药物与靶点蛋白的相互作用、蛋白质修饰以及蛋白质之间的相 互作用等。通过蛋白质组学研究,可以更准确地揭示药物的作用机制,为新药研发提供
药理学的应用领域
临床医学
药理学在临床医学中具有广泛应 用,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 药物的作用机制,选择合适的药
物进行治疗。
药学
药理学在药学中也有广泛应用,药 剂师需要根据药物的性质和作用机 制,合理地选择和使用药物。
公共卫生
药理学在公共卫生领域中也具有重 要作用,通过对流行病学的调查和 研究,可以了解疾病的流行趋势和 防治措施。
有力支持。
药物设计和优化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对药物分子的 结构进行预测和优化,以提高药物的 活性、选择性和药代动力学特性。计 算机辅助药物设计为新药研发提供了 高效、精准的途径。
药物优化技术
通过化学修饰和结构改造等方法,对 现有药物进行优化,以提高药物的疗 效、降低不良反应和降低生产成本。 药物优化技术对于开发新药和改进现 有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剂量研究
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及双相躁狂症的 靶剂量为120–160 mg/天
齐拉西酮剂量滴定时间表
1 & 2天
3天
80mg/day
可以增加到 120-160 mg/天
与食物同服,每天2 次
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在与 食物同服时,齐拉西酮的 生物利用度可以增加到 100%
产品特性概要 Data on File, Pfizer Inc.
5-HT2 受体 D2 受体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齐拉西酮血浆浓度(ng/mL)
Adapted from Mamo D et al. Am J Psychiatry 2004;161:818-825.
齐拉西酮(卓乐定)的剂量选择
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合并, 短期,固定剂量, 安慰剂对照研究
药代动力学
齐拉西酮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
达到血浆最大浓度的时间 给药后生物利用度 平均半衰期 (t1/2) 达到稳态的时间
齐拉西酮血浆蛋白结合率 >99%Leabharlann 口服肌注6.8 小时
0.6小时
60%†
100%
6.6小时 1-3 天
2.8小时 NA
†20 mg,进食状态下
Tandon R. Br J Clin Pharmacol 2000;49(suppl 1):1S-3S. Summary of Product Characteristics. Data on file. Pfizer Inc.
齐拉西酮与食物同服生物利用度增加1倍
2000 1500
AUC Fasted
AUC Fed*
AUC (ng-h/mL)
1000
500
0
0
20
40
60
80
剂量 (mg)
*Ziprasidone was administered with a standard meal (800 calories with 400 calories from fat). Data on file. Pfizer Inc.
齐拉西酮的起始剂量
120-160 mg/day (n=289)
6-month retrospective study of a US pharmacy claims database Joyce AT et al. Schizophr Res 2006;83:285-292.
空腹药代动力学及食物的影响: Study 006
起始剂量 80 mg/天
每天2 次,与食物同服
可以最早在第三天调整到 最大剂量160 mg/天
可以与地西泮和劳拉西泮 同服
肾脏损害和轻到中度肝功 能损害无需调整剂量
齐拉西酮(卓乐定) 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
齐拉西酮 vs 奥氮平 (6周随机,双盲, 多中心研究;急性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性情感障碍住院患者)
齐拉西酮: 在急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 120 - 160mg/天的剂量有更好的疗效
作用大小
BPRS总分, 相对基线的平均变化
0.7
0.6
P=0.036
0.5 ***
0.4
0.3
0.2
**
0.1
n=335
0 40-80 mg/day
n=220
120-160 mg/day
作用大小 (Cohen’s d) = (齐拉西酮– 安慰剂)/合并SD. 作用大小用来评估和样本大小无关的治疗效果的程度. BPRS=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 **P<0.01, ***P<0.001. Masand P et al. CNS Spectrums 2005;10(suppl 17):1-19.
药理学特征与临床应用
齐拉西酮(卓乐定)的 受体药理学和药代动力学特征
药理学研究
齐拉西酮的受体药理学特征 ——独特的受体作用机制
H1— 中等程度拮抗
a1— 中等程度拮抗
5-HT1D— 强效拮抗
可能与抗抑郁作用有关
5-HT2C— 强效拮抗
可能与抗精神病作用和 改善认知功能有关
5-HT2A
5-HT1D
药代动力学
给药12小时后齐拉西酮血浆浓度 与D2受体结合百分比
抗精神病效用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发挥临床有效作用时,D2 受体结合率大约为60%-80%
D2 受体结合率为60% 时,口服齐拉西酮的剂量是120 mg/天
100
D2 受体结合率百分比%
80
60 40 20
0 0
60% D2 受体结合率=120 mg/天
D2 5-HT1A
5-HT2C a1
Zorn SH, et al. In: Palomo T, et al, eds. Interactive Monoaminergic Brain Disorders. 1999:377-393. Schmidt AW, et al. Eur J Pharmacol. 2001;425:197-201.
氯氮平
M1
5-HT2A
D2
5-HT2C
H1
a1
奥氮平
5-HT2A M1
D2 a1
H1
5-HT2C
5-HT2A
齐拉西酮
5-HT2A
H1
a1
D2
5-HT1D
5-HT1A 5-HT2C
• 对M1-胆碱受体亲和力可忽略
H1
• 对5-HT和NE再摄取有中度亲和力
利培酮
D2 5-HT2C
a1 H1
喹硫平
M1 5-HT2A
Dosing: 6-month retrospective claims database
齐拉西酮起始剂量更高依从性更好
研究终点时坚持服药的患者比例
6个月坚持治疗的患者比例 (%)
70
P=0.012 60
50
40
30
20
10
0 40-79 mg/day (n=413)
80-119 mg/day (n=356)
In vitro findings may not correlate with clinical results. Zorn SH et al. Interactive Monoaminergic Brain Disorders. 1999;377-393.
药理学研究
齐拉西酮与其他非典型抗精神药物受体 药理学特征的差异
D2 5-HT1A
5-HT2C
5-HT2A— 强效拮抗
可能与抗精神病作用, 减少EPS有关 (与单纯D2 受体拮抗相比)
D2— 强效拮抗
与控制阳性症状有关
5-HT1A— 强效激动
可能与抗抑郁、抗焦虑和 改善认知功能有关
• 对M1- 胆碱能受体的亲和力可以忽略,对认知功能影响小 • 对5- HT 和 NE 再摄取有中等程度抑制,可能与抗抑郁作用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