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哲学与人生第六课一

合集下载

中职哲学与人生第六课-课件

中职哲学与人生第六课-课件

制作目的:为 中职学生提供 哲学与人生的
学习资料
制作团队:由 中职哲学与人 生第六课(一) 课件制作组负
责制作
课件简介
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中 职哲学与人生
第六课(一)
课程目标:帮 助学生理解哲 学与人生的关 系,提高学生 的人生价值观
和道德修养
课程内容:包 括哲学的基本 概念、人生哲 学、道德哲学
掌握中职哲学与人生的学习 方法
课件内容
引言
课程背景:中职哲学与人生第六课 课程目标:帮助学生理解哲学与人生的关系 课程内容:包括哲学的基本概念、人生哲学、哲学与人生的关系等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讨论、实践等方式进行教学
哲学概念与人生意义
哲学概念:对世界、人生、价值等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的学科 人生意义:个体存在的价值、目的和意义 哲学与人生的关系: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生,指导我们的生活 哲学与人生的实践:哲学理论需要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中职生如何应对挫折和失败
保持积极心态:面对挫折和失败,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 学会自我调节:在遇到挫折和失败时,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冷静,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寻求帮助:在遇到挫折和失败时,可以寻求老师、同学、家长等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总结经验教训:在遇到挫折和失败时,总结经验教训,避免再次犯同样的错误。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
课程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考试等方式进行评价
课程时间:45分钟/课时,共4课时
章节划分
课程简介
哲学与人生 哲学的基本 哲学与人生 哲学与人生
的关系
概念
的实践
的思考
总结与展望
重点难点

哲学与人生_第六课_说课稿

哲学与人生_第六课_说课稿

《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说课稿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山西省翼城县职业技术学校的职业道德老师——高迎春。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阐述、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阐述:一、说教材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本课是来自于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职德育教材《哲学与人生》,是第二单元《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的第六课。

这一单元教学内容是使学生了解事物的普遍联系、变化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其对树立积极人生态度的重要意义,在全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本课是承接上一课发展的观点看待人生的顺境和逆境。

而辩证法矛盾观是对发展观的发展和提升,所以本课对于整本书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及确立的依据根据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教育《哲学与人生》的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课的三维目标如下:知识目标:(1)识记: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矛盾”、“对立”、“统一”的基本含义。

(2)理解:矛盾的基本属性,主次矛盾的关系,内外因的辩证关系。

(3)运用:用矛盾双方互相转化的道理,正确认识和处理成功与失败;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对具体矛盾进行具体分析;用内外因的辩证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自身努力和外部条件的关系。

能力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运用矛盾分析法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目标:正视矛盾,不怕挫折,积极向上。

3、重点及确立的依据本课的重点在于使学生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理解矛盾的对立统一性。

正确对待人生矛盾。

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

依据:哲学上的概念高度抽象,对于刚接触哲学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很大难度;本部分内容针对性较强,贴近生活实际,对学生具有现实教育意义和长远的指导意义。

4、难点及确立的依据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也是人生发展的动力。

内因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中职哲学与人生第六课课件

中职哲学与人生第六课课件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推动了 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因此,矛盾 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中职哲学与人生第六课
23
二、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动 力
阅读课本第59页的故事,思考问题
阿甘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阿甘的人生充满矛盾。他身有残疾,智商较低,遭遇残酷的战争, 没有任何经验就出去打鱼。。。但这些矛盾不仅没有阻碍阿甘的成
中职哲学与人生第六课
8
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1) 矛盾的对立性(又称斗争性):指 事物双方相互区别、相互分离、相互排斥、 相互否定的性质。这是事物的绝对性
纪律
自由 飞机
雷达
先进
落后 空间
网络
正确
错误 青蛙
昆虫
战争
和平 人类 中职哲学与人生第六课
地球
9
(2) 矛盾的统一性(又称同一性):指 事物双方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贯通、 相互转化的性质。这是事物的相对性
中职哲学与人生第六课
14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苏 轼
此 事 古 难 全
月 有 阴 晴 圆 缺
人 有 悲 欢 离 合
中职哲学与人生第六课
15
天地间没有两片完 全相同的树叶。
天地间没有两片完 全不傻和聪明
中职哲学与人生第六课
17
想一想
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看上去有 点傻,有点笨,但他脚踏实地,埋头工作,纯朴 憨厚,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也取得了实实在 在的进步,这正是他做人的聪明之处。从许三多 身上,我们如何认识傻和聪明之间的对立统一呢?
中职哲学与人生第六课
21
然而,夫妇二人因牢记赌约,对盗贼不予理睬,让盗贼有了可乘之 机,将财物盗走,从而丧失了抓贼的大好时机,落得家破财丢。

中职哲学与人生(高教版)教案:第六课 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doc

中职哲学与人生(高教版)教案:第六课 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doc

第六课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教学目标】1.认知:了解“矛盾”、“对立”、“统一”的基本含义,理解矛盾的概念,掌握矛盾观点。

2.情感态度观念:正视矛盾,不怕挫折,积极向上。

3.运用:学会用矛盾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正确处理自己人生中的问题,在解决人生矛盾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进步和发展。

【教学重点】1.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2.正确对待人生矛盾。

3.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

【教学难点】1.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也是人生发展的动力。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2学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录像:《猫和老鼠》片段学生分析两者的关系,引出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提问:生活中我们还能找到哪些这样的事例和现象?学生小组竞赛活动:1分钟之内,以列举的生活中具有两面性的事物或现象最多为胜。

我们身边具有两面性的事物或现象有:足球比赛中的攻与守;学习过程中的苦与乐、成功与失败;自身存在的缺点与优点;社会生活中的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福与祸、正气与歪风、自由和纪律、先进与落后、战争与和平等;自然界中的排斥与吸引、遗传与变异、阴电与阳电、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

〈新课讲授〉一、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1.矛盾是事物对立统一的关系“万物莫不有对”,是说事物之中或事物之间具有两面性。

例如:网络对人们来说就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一方面,人们通过它可以快速获取更多的信息,开阔了人们的视野,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另一方面,网络上的信息真假难辨,会使人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甚至可以给人造成很大的伤害。

再如:让学生观赏漫画《他敢剪吗?》,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1)拿剪刀的人叫甲,另一个叫乙。

甲要剪乙头上的绳子说明什么?甲想剪乙头上的绳子,他敢吗?为什么?(2)假设乙战胜甲,夺了剪刀,乙敢剪吗?学生展开讨论,作出结论:甲手拿剪刀,处于强盛一方,但他不敢剪。

哲学与人生第六课PPT课件

哲学与人生第六课PPT课件
自然界中的
攻与守 苦与乐、成功与失败 缺点与优点
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福与 祸、正气与歪风、自由和纪律、 先进与落后、战争与和平
排斥与吸引、遗传与变异、阴电 与阳电、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生命中的大石块》
现在给你一个容器、几个大石块、一些 小石头和一小袋玻璃球,你会用什么顺 序放到容器里呢?
请你谈一谈你的感悟是什么?
3.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正确对待制约因素,才能推动经 济不断发展。
第六课 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
一、矛盾是人生发展中的动力 1、人生发展中的矛盾不能避免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3、积极面对和解决人生矛盾,促进自身发 展 二、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人生发展 1、人生发展不能只靠外部环境 2、事物的发展椒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3、正确处理自身努力和外部条件的关系
课后作业:
1.如何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矛盾的定义是什么?它有哪些特点? 3.矛盾会因为我们否认它、回避它而消失吗?我
们应该怎么看待矛盾? 4.为什么说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结
果? 5.作为一名中职生,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处理自身
努力和外部条件关系?
感谢下 载
——马克思
权利与义务是对立统一的。 ①两者是对立的,权利与义务有区别。 ②两者又是统一的,相互依存的。
“师傅领进门,修 行靠个人”反映了什么 道理?
蔡桓公讳疾忌医, 为什么神医扁鹊也无可 奈何?
试用唯物辩证法有关原理分析如何看待当前我 国经济建设中的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
1.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贯穿于事物发展 过程的始终。 这要求我们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用一分为二 的观点来看问题。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中职哲学与人生第六课矛盾观点和人生动力

中职哲学与人生第六课矛盾观点和人生动力
哲学与人生 (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
第二单元 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 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张掖市职教中心 王金花
精选ppt
1
我的矛无坚不摧!
自相矛盾
我的盾没有利 器
如果用你的矛去刺
能穿过它! 你的盾,如何?
!?
这里作为兵器的“矛盾” 与 卖兵器的人说话前后“矛盾”, 两个“矛盾”相同吗?
பைடு நூலகம்
矛盾
对立
矛盾 双方
辩证矛盾
统一
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相互依存 相互贯通 相互转化
斗争性
精选ppt
统一性(同一性)
10
想一想,辨一辨:
1.“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和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2.“我承认万事万物都有矛盾,但 是我认为咱们班上没有矛盾。” 3.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以上三段话,包含哪些矛盾?它们是 同一种矛盾吗?
明 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 在为前提,双方共处
于一个统一体中。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 也易也;不为,则易者也难也。
说 明
对立的双方依 据一定的条件 相互转化。
统一: 事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转化、贯相互通的关系。
精选ppt
9
1.矛盾是事物对立统一的关系。
2.矛盾的基本属性:斗争性和统一性
精选ppt
20
你说,我说:
现在的你有哪些优点和不足,怎 么评价自己?你打算以后怎样做?
精选ppt
21
小结:
概念:对立统一。 基本属性:斗争性和统一性 矛 (同一性)。 盾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也是人 生发展的动力。
用一分为二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中职新版哲学与人生-第六课

中职新版哲学与人生-第六课

贵 妃 醉 酒 图


形体过 于丰满
出 塞 图
大脚
世外桃源该多好, 无奈风波添烦恼, 只缘矛盾来捉弄, 它是庸人爱自扰。
想一想:从哲学角度看,这个没有“矛盾” 的世外桃源是否真的存在?
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 含义 (1) 事事有矛盾
即: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a.自然界充满矛盾 吸引&排斥 化合&分解 同化&异化 遗传&变异 b.人类社会充满矛盾 生产力&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c.思维领域充满矛盾 知&不知 真理&谬误 正确思想&错误思想
一只苍蝇和一个台球明星
• 路易斯,如果能分 清轻重缓急——理 智些,结果就不一 样了!
五、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动力
矛盾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当然包括人生。
角 色
婴童 少 幼年 年 儿
青 年




发现矛盾
解决矛盾
产生新矛盾
获得发展
考霸 四川南充考生张非从
2003年起3次参加高考,先后 被北大、清华录取,又因迷恋 网络导致多门课程成绩不合格 而被两度退学。2007年高考, 他再次以高分考入清华。许多 媒体称他为“考霸”。
四、学会抓主要矛盾
要抓主要矛盾
牵牛要牵牛鼻子 打蛇打七寸 擒贼先擒王 好钢用在刀刃上
赌饼破家
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 一颗纽扣,毁了一 笔投资
• 赌饼破家 • 快关掉计价器!
•分清轻重缓急—— 非洲草原上的野马 与蝙蝠
• 把人打垮的,有时候并不是什么灭 顶之灾,而是一些微不足道的鸡毛 蒜皮的小事。人的大部分时间和精 力无休止地消耗在小事上,最终让 大部分人,一生一事无成。

中职哲学与人生第六课矛盾观点和人生动力_课件

中职哲学与人生第六课矛盾观点和人生动力_课件

N S
2012/3/27-
6
走进生活、感悟哲理:
生活中我们能找到很多对立或对应的事物和现象: 足球比赛中的 学习过程中的 自身存在的 社会生活中的 自然界中的 攻与守 苦与乐 缺点与优点 美与丑、真与假 排斥与吸引、遗传与变异
对立:两种事物或一种事物中的两个方面 之间的相互对立、相互排斥、互相斗争的 关系就是哲学上的对立。
2012/3/277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老子
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 下相互依存,双方共处 于一个统一体中。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对立的双方依 据一定的条件 相互转化。
统一:两种事物或一种事物中的两个方面之间的 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相互贯通的关系是哲学上 的统一。
4.矛盾也是人生发展的动力。
2012/3/27-
13
学以致用:
试举例说明矛盾是事物发展的 动力或人生发展的动力。
2012/3/27-
14
小辩论:
我们怎样看待网络呢?
2012/3/27-
15
5.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学习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对立 统一的观点,要求我们要坚持两 点论,学会一分为二和全面地看 问题。看问题、办事情不能偏激 和简单化,对待事物的发展,既 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差别和 不同,还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相互 依赖和相互贯通。
哲学与人生
(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
第二单元 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 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张掖市职教中心
2012/3/27-
王金花
1
第六课 矛盾的观点与人生动力
—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2012/3/2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商(IQ):通俗地可以理解为智力,是指 数字、空间、逻辑、词汇、创造、记忆等能力, 它是德国心理学家施特恩在 1912年提出的。智 商表示人的聪明程度:智商越高,则表示越聪明。
你想检验自己的智商是多少吗?以下是一 列在国内较具权威的IQ 测试题,请在30分钟内 完成(30题),然后再依据答案来判断自己的智 商。
6、 2 8 14 20 ( ) 请写出“ () ”处的数字。
7、下列四个词是否可以组成一个正确的句子: 生活 水里 鱼 在
A 是 B否
谢谢
纪律
自由 飞机
雷达
先进
落后 空间
网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正确
错误 青蛙
昆虫
战争
和平 人类
地球
(2) 矛盾的统一性(又称同一性):指 事物双方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贯通、 相互转化的性质。这是事物的相对性
正数 胜利 廉洁 遗传
负数 失败 腐败 变异
1、办事情想问题要坚持“两点论”(或 一分为二、两分法、全面的观点),反对 “一点论”(或偏激、一分法、片面的观 点)。 2、既要看到事物的对立,还要看到事物的 统一;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同一中把 握对立。
——老子
哲学意义上的矛盾:事物内部两个方面之 间既存在着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关系, 又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简 言之,矛盾就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通俗的讲,矛盾就是事物、思想、问题等
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1) 矛盾的对立性(又称斗争性):指 事物双方相互区别、相互分离、相互排斥、 相互否定的性质。这是事物的绝对性
中职哲学与人生第六课一
1、知识方面:准确理解并掌握辩证矛 盾的含义及其两个基本属性,懂得 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深刻道理;
2、能力方面:学会用矛盾分析法看待 身边的人和事,遇事能积极寻找妥 善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3、觉悟方面:自觉的积极的促进自身 发展。
由少到多、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深入浅出 实例导入、实情分析、启发思维 实际应用、实事求是、讲求实效
利用课堂富余时间分三次进行
1、选出不同类的一项: A、蛇 B、大树 C、老虎
2、在下列分数中,选出不同类的一项:
A 3/5 B 3/7 C 3/9
3、男孩对男子,正如女孩对: A青年 B孩子 C夫人 D姑娘 E妇女
4、如果笔相对于写字,那么书相对于: A娱乐 B阅读 C学文化 D解除疲劳
5、马之于马厩,正如人之于: A牛棚 B马车 C房屋 D农场 E楼房
第二位画家:因有面前的教训,则不敢据 实作画,就把国王画得完美无缺,好眼好臂好腿, 很有精神 。
国王看了后更加难过,认为画家是有意讽 刺他,画的不是他。该画家也被杀了。
第三位画家:他把国王画成正在打猎,那 只瞎眼闭着,一只好眼瞄准,一条好腿站着,那 条瘸腿跪在石头上,画出了国王的威仪,而又很 好地掩饰了国王身体的缺陷。
矛盾分析法的经典事例 给国王画像
从前有一位独眼缺手断臂的国王,他很想 将他那副尊容画下来,留给子孙后代瞻仰。于 是请来全国最好的三位画家。
该如何 画才好
第一个画家:把国王画得惟妙惟肖,逼真 传神。
但是,国王看了之后很难过,说:“画得 这么丑陋,怎么传得下去!”认为画家是有意 出他的丑,于是,把这个画家给杀了。
结果这位画家得到了国王的奖赏。
故事启示:拥有智慧,就拥有生命,智慧 能够使人从危险的处境中解救出来……
1、能力训练《第六课》的对应习题。 2、中职学生的在校学习境况与中、小 学大不相同,虽然没有了应试压力, 但是并不是说学习就不必用功了。请 你运用矛盾的观点,谈谈应当如何对 待学习才会使自己学业有成。
什么叫矛盾?
哲学上讲的矛盾,称辩证矛盾,它与 逻辑学上的矛盾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这里 要求准确理解和掌握辩证矛盾。
逻辑矛盾
辩证矛盾
陶渊明幻想“桃花源”,而他的理想无法成为实 现
这样的“想而不能” 就是一个辩证矛盾
有战斗机 就有雷达
练功就得流汗;你打 它,它也在打你。
你 我 共 存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