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学发展观

论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实现社会的和谐,建设美好的家园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在复杂的经济形势下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面临的问题,科学发展观应运而生。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的实践,同时借鉴国外发展的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是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发展和检验的科学理论。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我国在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时候,就生产力发展水平而言,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必须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去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党的十三大根据邓小平的思想,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问题,强调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同时,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二、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社会主义国家,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才是硬道理。唯有发展才能不断为社会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才能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使社会公平正义,发展是解决诸多矛盾的有效途径。一心一意谋发展是应始终清醒坚持的方向。只有紧紧抓住和不断推动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把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关键是如何发展生产力呢?从当前来说,就是要用发展的方式来化解国际经济危机带来的各种挑战和影响。要有新的思维,新的举措,新的工作方式。面对挑战,树立信心,不畏缩,不后退,既要充分估计国际国内环境的复杂性,深刻认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艰巨性,又要正确看待我们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紧紧抓住扩大内需政策措施带来的新机遇,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周密策划,采取有力措施,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确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理论上的重大突破。从政治理念层面讲,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从哲学层面讲,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一切人、为了一切人,人是目的。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始终把实现好、

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利,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我们追求的发展不是片面的发展,不计代价的发展、竭泽而渔式的发展,而是全面的发展、协调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转变增长方式”,确立人与自然健康、和谐、文明的关系。长期以来,人的发展过程一直被看成是人对自然的征服过程,自然越是被人利用,表明人的发展程度越高,这也正是传统发展观所暗含的一个假设。这种看法是工业化时代的产物。人作为来自自然又超越自然的存在,其存在方式确是在于否定自然,在于摆脱自然对人的束缚。但是,人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并不是要制造人与自然的对立,而应是为了在更深的层次上、更广的范围内与自然建立起统一和谐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和谐,不是通过人“统治”自然的观念,而是通过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控制来维持的。马克思把社会的历史理解为“自然的历史”,又把自然的历史理解为“历史的自然”。这不仅因为自然有其自己的进化过程,而且因为这样的自然展示了人类的历史,体现了人的本质和实现着人的价值。科学发展观强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实际是在一种系统整体观的观照下建立一种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为人的生存和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环境,使人的活动更有效益。

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我国有了引人瞩目的变化,《厦门市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其规定:排放生活垃圾要申报;所有生活垃圾都应分类处理;不进行分类处理的要处以100-1000元罚款。宁波提出了废物也是资源的理念,在资金政策上给石油炼制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以全力支持。镇海炼化投资了5亿元的硫回收装备,经过加氢、加石灰、回收尾气等18道工序,让99%的杂质硫实现了回收利用。2004年镇海炼化消化中东高硫原油1600万吨,共回收提纯硫116185吨,每吨硫的价值从负5000元上升到了1200元。走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的路子:原煤洗选率由30%上升到50%,煤炭的回收率从30%提高到40%。财政收入连破400亿、500亿大关,直逼533亿,在中部经常垫底的山西这一回在地方财政收入增幅上拿了第一。这些成就中尤以唐山的变化最为显著,成就一:2005年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500多亿元,同比增长17.9%。软件产业总收入在全国大城市中位居第二位。一批高新技术优势产业集群逐步形成。全市的软件和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已位居国内大城市前列。内外源型经济协调发展。预计2006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超过6000亿元、广州地区组织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过1700亿元,比2002年增长分别超过70%和80%。成就二:实施生态优先战略,大力推进“青山绿地、碧水蓝天”工程,改造和新增公共绿地面积131.3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从2002年的29.3%提高到76.2%,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统筹兼顾是我们在中国这样一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治国理政的重要历史经验,也是我们处理各方面矛盾和问题必须坚持的重大战略方针。坚持统筹兼顾就是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

的突出问题。科学发展观强调的是全面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和畸形的发展。全面性是一个相对概念,一个历史的具体的范畴。所谓全面发展,是指发展的衡量指标不局限于经济领域,而是要关联到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人等的各个领域。科学发展观的全面性不仅是社会结构要素的全面性,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即发展的空间的全面性,即从城市到乡村、从东部到西部、从国内发展到对外开放等的空间意义的全面性,而且也是统筹今天的发展与未来发展的时间的全面性。可以说,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占我国绝大多数的农民确实是最少受惠者。我们党所提出的具体发展规划里,就明确地将适合于农民这一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内容和建设方向,将“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和“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今天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

三、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理论意义。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是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是汲取众多发展理论精华、符合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征和时代要求的科学的发展观,是当代中国的发展论。

二是实践意义。一方面,科学发展观来源于实践。科学发展观建立在深入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全面回顾改革开放新时期国家发展历程、认真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基础之上,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发源的理论。另一方面,科学发展观又指导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的过程就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过程。

三是政治意义。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确定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确定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确定为统领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总的方针,这使得全党、全国人民在工作方针上形成了一致,从而有利于我们在政治上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民主集中。

四是经济意义。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为第一要义,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强调“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政策保障。同时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坚持“好字当头”,又为我国经济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发展质量提供了机遇。

五是社会意义。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强调发展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在内的去全面发展,是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是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这有利于形成自然、人和社会的良性、协调关系,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六是人文意义。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

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资文化需求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把推动人的最终发展、实现人的自由与解放作为发展的终极目标,坚持发展为了、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充分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和人文关怀,体现了人文精神。

七是国际意义。发展问题是全球问题,中国的发展既是中国内部的事,也是全球的事。中国的发展,一方面直接解决了全球五分之一人口的发展问题,构成了全球发展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还为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和保障。

八是创新意义。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所实践的不同于先工业化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是对传统发展道路的创新,这一创新对于其他新兴经济体、发展中国家、乃至发达国家都有众多的借鉴意义,当然,这一创新也进一步丰富和推动了全球的发展。

四、科学发展观对我们的启发

我们要紧密结合新时期下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转变观念,拓宽思路,不断创新,在学校领导下,在各部门和老师的指导下,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武装自己,成为现代社会的合格大学生。学会科学的管理时间,以发展的的眼光看待问题,为自己规划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人生。

参考文献:丁俊萍《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2009年

中共中央宣传部:《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08年版

徐信华.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与精神实质[J].理论学习与探

索, 2007(5):21

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年版

科学发展观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主要内容 篇一:科学发展观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离不开发展;维护国家主权及领土完整,离不开发展。历史与现实使中国人民认识到,中国的出路在于发展,中国的希望在于发展,中华民族的命运和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皆系于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其根本着眼点是要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发展是硬道理,这是我们必须坚持的一个战略思想。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在发展。”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规定。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社会不断进步。坚持以人为本,就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特别是要鼓励人们依法经营,勤劳致富,先富带后富,努力实现共同富裕。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宗旨和执政理念,必然形成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社会氛围。 3.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实现经济发展、政治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统

一,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统一。全面是指空间各个方面都要发展;协调是指内部各个方面的关系彼此要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可持续是指时间的延续,强调发展进程的持久性、连续性和可再生性。 综合上述,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一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通常是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 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包括: 1,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基本理论

科学发展观基本理论 科学发展观基本理论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5、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是什么?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对科学发展观思想内涵所作的最全面、最深刻而又最鲜明的新概括。这四个方面辩证联系、有机统一,构成了一个完整、严谨的理论体系,准确把握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的新要求,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在发展问题上的新认识,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6、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什么? 一是始终坚持基本路线。 二是积极构建和谐社会。

三是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四是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7、如何理解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第一要务,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 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第一要务,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 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第一要务,是在激烈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客观要求。 8、如何坚持“科学发展”? 坚持“科学发展”,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走投入少、消耗低、污染少、可持续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9、如何坚持“和谐发展”? 坚持“和谐发展”,就是使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保持社会和谐稳定,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10、如何坚持“和平发展”? 坚持和平发展,就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发展。 11、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全面发展是指什么? 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全面发展,就是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和意义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和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种指导思想和方法论,旨在推动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其核心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发展是硬道理: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将发展置于至高无上的位置。这意味着要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2. 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将人的价值放在中心位置。这包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的推进,人的自由、平等、尊严的实现,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3. 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即追求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这意味着要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注重社会公平和人民福祉,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4. 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科学的决策和发展,将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这意味着要注重科学研究和创新,推动科技进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科学发展观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指导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帮助制定政策和决策,推动各个领域的发展和进步。2. 促进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和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有助于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3. 保护生态环境:科学发展观将生态环境的保护置于重要位置,提倡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有助于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4. 推动科技创新:科学发展观强调科学技术的决定作用,有助于推动科技创新,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增强国家的科技竞争力。 总之,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理论基础,对于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发展观基本要素

科学发展观基本要素 科学发展观的四要素是: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四要素”是对科学发展观最新、最系统、最权威的概括。 首先,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也是解决我国社会一切矛盾和问题的根本途径,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始终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物质基础。 第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第三,贯彻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所谓全面发展,就是要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础上,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所谓协调发展,就是要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第四,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防止顾此失彼。在这方面,最重要的是提高决策的理性化和整体性程度,既考虑轻重缓急、循序渐进,又做到综合平衡、周全周到。 补充:

科学发展观的论文

科学发展观的论文 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论文篇一 论文关键词:集体教育思想引路艺术教育素质教育 论文摘要:艺术教育首先是思想教育、做人的教育,然后才是艺术技 能与技巧的教育和训练,逐步形成大学生全面的审美观点、审美能力,培 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 逐步实现众多艺术大学毕业生走向社会,加大对社会各界的影响,进而提 高国民素质。 一、艺术教育的现状 艺术人才教育的发展,从全国来讲参差不齐,老校老专业教学条件比 较好,基础宽厚,毕业的学生就业率比较高;新校新专业包括非专业院校 的艺术类教育的教学条件比较薄弱,毕业的学生就业率比较低;从生源来 讲艺术类生源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加上扩招工作不断走向饱和,教学设施 投入较少,使艺术人才教育的教学条件不足而不断增加教学的难度。随着 全国各高校的不同程度不断的地发展,落后地区高校的教学条件比较艰苦,但是学生毕业走向社会就业的衡量条件却相同,特别是来自边穷远少数民 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又特别是艺术类人才教育费用较高,他们需要 解决的问题较多,绪如学费、学习材料费用,设计类的专业还必须有电脑 等学习条件,才能适应学习需求,这些都比其它专业的学生开支高得多。 为了指导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解决贷款、勤工助学的事务很多,无型中牵 动着教育管理者的很多精力,在落后地区高校工作的教育教学管理者的工 作难度增加太多,导致落后地区的高校学生的素质教育无法与发达地区学 生的素质教育相比。此外,长期学习艺术专业的学生养成了比较散漫的习

气,在落后地区高校学习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如果再没有紧迫感,再不尽 快使他们成才,面对竞争就更难以就业。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多数高校更多 的是重视利用特长生开展课外活动,轻视课程建设,轻视全体普通学生主 要是通过艺术素质课程来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艺术素质能力,这将会影响国 家发展的长期战略。因此,必须想方设法以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来衡量 如何改变教育方式和方法,提高普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成才效率,努力弥 补不足。就业竞争实际上是素质教育竞争,而素质教育既是人类教育的自 身需要,也是人们对21世纪人才的培养,提高民族整体素质的迫切愿望。 二、从落后走向先进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的运动变化发展着的过程,客观现实中, 好的作用因素必然带来好的结果,坏的作用因素必然带来不良的后果,人 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是由不全面到全面、由落后到先进的认识过程。从落 后走向先进是一个质量互变的规律,对艺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各 项管理工作有别于其它专业大学生,特别是艺术实践能力训练的理想信念 教育,需要正确的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己时刻调 整自己的行动计划,这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是坚持实践出真知,做好理论上、思想上的引导工作。在这方面的 工作,从大学生入学教育开始,对大一学生全面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充分 让每名大学生学会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并不断规划调节自己的艺术人生路;对大二的学生要全面进行跟踪了解,充分让他们学会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既要肯定他们的学习成绩,更要指出他们的不足,充分让学生在校期间,认真学习专业理论课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积极参加校园内外与专业 学习有关的健康活动,让学生逐步在理论与实践的学习活动中得到陶冶情操,特别是要引导他们学会利用假期进行与专业有关的社会实践,归校后

论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内涵

论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发展中形成的一种重要思想,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规律的科学总结和理论创新。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内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人是发展的主体和最终受益者。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将人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注重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二、科学发展观强调科学技术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科学发展观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科学发展观强调要加强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发展由依赖资源和低成本驱动向依靠创新驱动转变,实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高质量发展。 三、科学发展观强调绿色发展,构建可持续发展模式。科学发展观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出了绿色发展的理念,倡导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社会模式。科学发展观要求在经济发展中注重环境保护,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四、科学发展观强调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科学发展观强调要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推动社会和谐稳定。科学发展观提出要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减少贫富差距,保障人民权益,维护社会稳定。科学发展观要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社会公平和民生福祉,推动社会发展的全面进步。 五、科学发展观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国家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科学发展观提出要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个全面,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内涵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规律的科学总结和理论创新,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发展;强调科学技术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强调绿色发展,构建可持续发展模式;强调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国家发展。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特征

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特征 引言 科学发展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提出的,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具有一系列基本特征,本文将对其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 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特点 1. 科学性 科学发展观强调科学是发展的前提和动力,科学性是其最基本的特点之一。科学发展观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驱动发展,推动发展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等各个领域,科学发展观都要求遵循科学规律,依据科学方法进行决策和实施。 2. 综合性 科学发展观的综合性是其又一个重要特点。它强调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协调发展,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任务。科学发展观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多个协同发展的重要特点。 3. 人本性 科学发展观的人本性体现在将人民放在中心地位,致力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满足人民多样化需求。科学发展观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倡导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追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 可持续性 可持续性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特点之一。在经济建设、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等理念,追求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二、科学发展观的历史背景和形成过程 1.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背景 科学发展观提出之前,中国面临了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协调、发展不可持续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中国必须转变发展方式,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2. 形成过程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是一个逐步完善和发展的过程。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和要求在2007年的中共党的十七大上首次提出,并在之后的党的各个重要文件中逐渐得到深化和细化。 三、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和指导作用 1. 推动中国发展进入新阶段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使得中国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它倡导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思想指导和行动指南。 2. 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实施促进了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它提出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维度的发展要求,综合施策,统筹推进各方面的发展,有效解决了一系列关乎人民福祉的问题。 3. 拓展中国话语权和影响力 科学发展观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提供了有力支撑。科学发展观注重合作、共享、共赢的理念,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和认可。 结论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科学发展观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科学性、综合性、人本性和可持续性等基本特征。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实施是中国

论述科学发展观的发展过程

论述科学发展观的发展过程 科学发展观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起步阶段、丰富阶段、理 论框架建立阶段和深化阶段。 首先是起步阶段。科学发展观的雏形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末。 在当时,中国已进入开放的新时代,经济发展之快拓宽了中国人民生活质 量的提升空间,然而,过分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公 平正义的问题开始显现。因此,在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上,将“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提升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目标。这表明出了追求经济增 长和人民幸福生活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发展观首次被提出, 强调了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其次是丰富阶段。在21世纪初,中国进一步加强对科学发展观的研究。党的十六大首次明确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并将其确 定为必须坚持的基本要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树立全面发展观, 促进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此外,在2003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科 学发展观被具体地分为了五大发展理念:发展要以人为本、发展要走可持 续道路、发展要注重整体协调、发展要保持战略定力、发展要坚持科学发展。 最后是深化阶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相结合,充分肯定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在 新形势下进一步强调了实现以创新为核心的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等目标,并提出加大供给侧结构性的重要性。在新时代,科学发展观的主要任务是发展深入,补齐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等方面的短板。

综上所述,科学发展观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起步、丰富、理论框架建立和深化阶段。这一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不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指导,为我国走向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根本遵循。

论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论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1. 第一,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是“人民至上”,也就是用以人民为中 心来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平衡发展。它旨在以增强 全民获得感、幸福感为核心,将政府、企业、人民等关系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综合治理来逐步实现对全体人民全面发展。 2. 第二,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是要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致 力于“三强”协调发展,即经济建设、政治体制建设以及文化精神建设 有机结合,避免失衡发展等。目标是要通过完善国家体制,转变经济 发展方式,加快文化现代化发展,实现经济质量效益高、社会收益大、生态宜居与良好的可持续发展。 3. 第三,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是充分发挥计划经济优势,重视市场 机制,坚持依靠实践创造理论,遵循科学发展的原则,逐步形成现代 社会主义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采取积极、合理的对策,大力实施可 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发展与节约、发展与保护、空间和时间、自 然和社会、各方利益之间的关系,注重尊重知识、价值、制度,建立 和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体系。 4. 第四,科学发展观的实施体系包括解决实际问题的体制措施,以及

实施科学发展观的驱动力和维护力,主要体现在市场经济体制要改革,加强改革开放,以政府投资为主体,结合市场机制,推动经济发展; 强化企业职能行政,充分发挥企业主体地位;完善社会保障;全面加 大投入科研开发;创新人力资源配置,提高教育素质;改善统计管理;建立空间城市结构;实施由政府主导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 5. 第五,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就是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实现每个人全面发展、幸福安康”,实现和谐社会、共同富裕和生 态宜居等,并最终达到“让万民美满幸福”的目标。也就是要把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奋勇于心,以人为本、均衡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作为行动指南,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把每个人全面发展、幸福安 康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愿景。

请论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请论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科学内涵: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对科学发展观的集中概括。 主要内容: (1)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 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以人为本,最终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2)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坚持全面发展,就是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认识和把握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体。坚持协调发展,就是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个领域协调推进。 坚持可持续发展,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坚持可持续发展,还必须建设生态文明。 (3)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深刻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在发展问题上的科学运用,深刻揭示了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途径,是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关系的方针原则。 坚持统筹兼顾,必须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 坚持统筹兼顾,必须认真考虑和对待各方面的发展需要,正确反映和兼顾各阶层各群体前利益要求。 坚持统筹兼顾,要牢牢掌握统筹兼顾的科学思想方法,努力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不断增强统筹兼顾的本领,更好地推动科学发展。 坚持统筹兼顾,还要求我们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做到兼顾各方、综合平衡。

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 篇一:科学发展观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离不开发展;维护国家主权及领土完整,离不开发展。历史与现实使中国人民认识到,中国的出路在于发展,中国的希望在于发展,中华民族的命运和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皆系于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其根本着眼点是要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发展是硬道理,这是我们必须坚持的一个战略思想。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在发展。”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规定。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社会不断进步。坚持以人为本,就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特别是要鼓励人们依法经营,勤劳致富,先富带后富,努力实现共同富裕。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宗旨和执政理念,必然形成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社会氛围。 3.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实现经济发展、政治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

统一,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统一。全面是指空间各个方面都要发展;协调是指内部各个方面的关系彼此要相互适应, 相互促进;可持续是指时间的延续,强调发展进程的持久性、连续性和可再生性。 综合上述,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一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通常是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 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包括: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包括:第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第二,全面发展观;第三,协调发展观;第四,可持续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义;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 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 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科学发展观的应用,狠抓落实,努力实现五大转变:一要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二要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三要进一步转变经济体制;四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五要进一步转变各级干部的工作作风;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方法论,具体内容是在“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终极指向是促进生产力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是:形成“支撑科学发展的体制和机制”,择善而固;从而使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由偶态变为常态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即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问题;这两个方面密不可分,缺一不可; 1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有巨大的能动作用;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的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问题;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可以归纳为理想建设、道德建设和纪律建设三个方面;其中,理想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道德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主体内容;纪律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保证; 2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基本方面,它既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 廉政建设 一、廉政简介 我国有学者从现代社会廉政的特征和实质出发,认为廉政包含四个要素:一是“廉正”,指政府及其官员在履行公务、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廉洁而公正、廉洁而正直,不贪污、不受贿、不枉法;二是“廉朴”,指政府及其官员取之于民者少而用之于民者多;三是“廉节”,指政府及其官员在国家管理活动和处理与社会公共事务有关的活动3中具有 清廉无私的品德或节操,也称廉德;四是“廉制”,即有关廉政的制度; 二、基本涵义 还有学者从廉政的内容出发,认为廉政的基本涵义有四:其一,就“政局”而言,要造就一个公正l廉明的政治局面和政治氛围,其二,就“政制”而言,要建立廉洁高效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其三,就“政策”而言,要制定并严格实施确保政治清明的政策和措施以取信于民,其四,就“政德”而言,要求各级官吏树立廉洁奉公的官德和不贪不淫的私德以为民之表率; 简言之,所谓“廉政”就是公正廉明的政局、政制、政策和政德的良性结合与辩证统一;廉政就与腐败相反,起码要 具备三个要素: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其他受国家委任从事国家公务的人,主观方面没有牟取私利的动机,客观 方面不滥用权力或利用职务之便进行违反公认的规范的 行为;

科学发展观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主要内容 以下是关于科学发展观主要内容,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科学发展观主要内容(一) 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发展必须是全面的。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2.发展必须是协调的。协调发展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协调,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3.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保证资源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利用,保证人类一代接一代永续发展。要满足人类的需要,也要维护自然界的平衡;要注意人类当前的利益,也要注意人类未来的利益。要改变那些只管建设、不管

保护、滥开发、不治理,只顾眼前的增长、缺乏长远的打算,重局部利益、轻整体利益的错误做法,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4.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惠及子孙后代。要把满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科学发展观主要内容(二) 科学发展观是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正式提出的。党的十八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这一目标包含着三大文明、六个“更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充分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十八大之后,特别是经过抗击非典的斗争,我们党对社会全面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因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在2003年11月的中央经济工作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1、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32)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p33) 第一,~是同马列毛邓三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第二,~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第三,~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 重大战略思想。 3、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因。(p3)第一,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 中国问题的需要。 第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4、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什么?(p42) 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 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5、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p46)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一,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第二,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第三,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6、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是什么。(p62) 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基本内容,1948年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7、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什么?(p83 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同年12月形成关于总路线的完整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 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8、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我们党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采取了什么样的方针? (p86 1. 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改造农业和手工业,把个体经济改造成社会主义的集体经济,开辟了中国特色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到1956年底,全国入社农户占总农户的96.3%,5亿多农民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合作化,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2.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一,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第二,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第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9、为什么说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无产阶级专政?(p195) 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性质相同。人民民主专政同无产阶级专政一样,都是以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为领导,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