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增白剂在硅胶里的检测标准

合集下载

可迁移荧光增白剂标准

可迁移荧光增白剂标准

可迁移荧光增白剂标准
可迁移荧光增白剂的标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相关信息:
1. 可迁移荧光增白剂的限量值:根据综合分析纸张总生产量、市场及消费者对纸张亮白度的习惯、不同类纸张中荧光增白剂添加量分布规律、部分彩色印刷品对纸张亮白度的要求以及目前的检测数据,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指标限量值一般确定为≤800mg/kg,符合行业实际情况。

2. 相关标准和规定:荧光增白剂的迁移性测定由TC134(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主管部门为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此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标准可能存在差异,例如欧盟、美国、日本和中国等地的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增塑剂)的相关要求就有所不同。

3. 可迁移元素(8种重金属)的控制要求:包括锑、砷、钡、镉、铬、铅、汞和硒等8种重金属,这些物质如果超标会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如头痛、头晕、失眠、健忘、神经错乱、关节疼痛、结石、癌症等。

因此,相关指标在玩具、日用品等产品中都有广泛应用。

总的来说,可迁移荧光增白剂的标准是一个涉及多个方面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行业实际情况、健康安全因素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标准差异。

如需获取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人士。

硅胶检测执行标准有哪些硅胶检测项目和检测范围

硅胶检测执行标准有哪些硅胶检测项目和检测范围

硅胶检测执行标准有哪些硅胶检测项目和检测范围硅胶根据孔直径的大小分为大孔硅、大孔硅、B型硅和微孔硅。

由于孔缝结构不同,它们的吸附性能各有特点。

粗孔硅在相对湿度高的情况下吸附量高,细孔硅在相对湿度低的情况下吸收量比粗孔硅高,B型硅在孔结构粗细的孔之间,因此吸附量也在粗细的孔之间。

一般是要进行检测的,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硅胶原料配方分析,和硅胶原料检测项目报告的介绍。

检测橡塑材料检测实验室可橡胶撕裂强度检测服务。

作为第三方检测中心,机构拥有CMA、CNAS检测资质,检测设备齐全、数据科学可靠。

什么是硅胶?硅胶又叫做硅橡胶,硅胶成无色透明或乳白色颗粒。

它是一种高活性吸附材料,属非晶态物质,不溶于水和任何溶剂,无毒无味,化学性质稳定,除强碱、氢氟酸外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

主要用于气体干燥、催化剂、气体吸收、液体脱水,催化剂载体以及用作气相色谱分析试剂、柱式色谱填料、薄层色谱分析试剂。

硅胶检测范围硅胶材质、硅胶圈、工业硅胶、硅胶管、硅胶塞、硅胶产品、有机硅胶、硅胶原材料、硅胶粉末等。

硅胶检测项目硬度、拉伸性能、压缩性能、撕裂性能、摩擦性能、冲击性能、耐疲劳性能、粘合强度剥离强度、扯离强度、挥发份、灰分、门尼粘度、橡胶化学金属、剪切稳定性、热稳定性、硫化曲线、门尼焦烧时间、橡胶蒸汽透过速率、橡胶导热率、橡胶溶胀指数、硫以及聚合物等。

硅胶配方分析硅胶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化学性质稳定,不燃烧。

化学式xSiO2yH2O。

透明或乳白色粒状固体。

开放的多孔结构,吸附性强,能吸附多种物质。

在水玻璃的水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或盐酸)后定型,成为水性硅酸凝胶,固化。

用水去除溶于水的电解质Na和SO42-(Cl-)离子,干燥后就能得到硅。

吸收水分后,部分硅的吸湿量达到约40%,甚300%。

用于气体干燥、气体吸收、液体脱水、色层分析等,用作催化剂。

加入氯化钴后,干燥时变成蓝色,吸收后变成红色。

硅胶检测标准EN ISO 15141-1-1998食品.谷类作物和谷类作物产品中赭曲霉素A的测定.第1部分:硅胶净化高效液体色谱法GB 29204-2023食品安全标准食品添加剂硅胶DIN 42562-1-1987变压器.带填料1.2至4.8公斤的硅胶吸湿器变压器.组件DIN 42562-2-1987变压器.带填料1.2至4.8公斤的硅胶吸湿器变压器.零件DIN 53538-4-1988标准参考弹性体;过氧化处理的硅胶(MVQ);鉴定液体燃料对MVQ的性能。

硅胶检测报告硅胶检测执行标准(二)

硅胶检测报告硅胶检测执行标准(二)

引言概述:硅胶检测是一项重要的质量控制措施,它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和生活领域,如医疗器械、食品包装、电子产品等。

本文将介绍硅胶检测报告的编写流程和标准要求,以及硅胶材料的常见质量问题和解决方案。

正文:一、硅胶检测报告的编写流程1.收集相关样品信息在编写硅胶检测报告之前,首先需要收集相关样品的信息,包括样品来源、采样时间、采样地点等。

这些信息对于后续分析和解读结果至关重要。

2.进行实验检测硅胶检测通常通过实验室测试来完成。

常见的硅胶检测项目包括外观检查、物理性能测试和化学成分分析等。

在进行实验检测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方法进行操作,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分析和解读实验结果实验检测完成后,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读。

对于不符合标准要求的结果,需要进一步寻找原因,提出改进建议,并与相关部门或供应商进行沟通和协商。

4.编写检测报告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编写硅胶检测报告。

检测报告应包括测试样品的信息、检测方法和标准、实验结果、分析和解读、结论等内容。

同时,还应注明检测报告的有效期限和授权签字人。

5.审核和发布检测报告编写完成的检测报告需要经过审核,确保其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审核通过后,检测报告可以正式发布,供相关方和利益相关者参考和使用。

二、硅胶检测的标准要求1.外观检查硅胶的外观检查主要包括观察样品是否有色差、气泡、杂质等缺陷。

一般情况下,硅胶的外观应为透明或半透明,无明显色差或污染。

2.物理性能测试硅胶的物理性能测试包括硬度、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等方面。

硅胶的硬度对于其使用场景和要求有较大影响,一般要求硬度在一定范围内。

3.化学成分分析硅胶的化学成分分析主要包括有机物含量、无机物含量、重金属含量等。

硅胶中的有机物含量一般较低,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

同时,无机物和重金属的含量也应在合理范围内。

4.生物相容性测试对于医疗器械等应用领域,硅胶的生物相容性也是重要的检测内容之一。

生物相容性测试主要检测硅胶对于细胞、组织和机体的影响,包括细胞毒性、刺激性、过敏反应等。

荧光增白剂 欧盟标准

荧光增白剂 欧盟标准

荧光增白剂欧盟标准
荧光增白剂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纺织品、塑料、纸张等行业的化学物质,其主要
作用是通过吸收紫外线并发射可见光来提高材料的白度和亮度。

然而,由于其存在一定的环境和健康风险,欧盟对荧光增白剂的使用制定了严格的标准,以保护消费者和环境的安全。

欧盟标准对荧光增白剂的使用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和监管。

首先,欧盟对荧光增
白剂的使用量进行了严格的限制,以确保其在材料中的含量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其次,欧盟要求生产商在产品中使用荧光增白剂时必须标注清晰的成分信息,以便消费者了解产品中的化学物质成分。

此外,欧盟还对荧光增白剂的排放标准进行了严格要求,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影响。

在欧盟标准的指导下,荧光增白剂的生产商和使用者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
标准,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环保性。

生产商需要对荧光增白剂的使用量进行严格控制,确保产品符合欧盟的限制要求。

同时,生产商还需要在产品标识中清晰地标注荧光增白剂的成分信息,以便消费者正确选择和使用产品。

对于使用者来说,需要选择符合欧盟标准的荧光增白剂产品,并正确使用和处理,以减少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总之,荧光增白剂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化学物质,其安全性和环保性备受关注。

欧盟通过制定严格的标准和法规,对荧光增白剂的生产和使用进行了监管和限制,以保护消费者和环境的安全。

生产商和使用者需要共同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荧光增白剂产品的安全性和环保性,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纸、纸板及纸制品中荧光增白剂的测定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纸、纸板及纸制品中荧光增白剂的测定
荧光增白剂220标准品(C40H40N12O16S4Na4,简称 C.I.220,CAS号:16470249),纯度大于95%。

犌犅31604.47—2016
3.4 标准溶液配制 3.4.1 标准储备液(1.00mg/mL):于避光条件下,准确称取 C.I.220标准品约10mg(精确到0.1mg) 于烧杯中,用碱性提取液(3.2.3)溶解,转移至10 mL 棕色容量瓶中,并 定 容 至 刻 度,在 -18 ℃ 以 下 于 黑 暗处保存,有效期为90d。 3的.4标.2准 工标作准液工,作于液4(4℃0左.0μ右g/避m光L保):存将,标有准效储期备为液15用d乙。腈溶液(40%,体积分数)逐级稀释成40.0μg/mL 3.5 材料 3.5.1 纱布:尺寸约5cm×5cm。 3.5.1 玻璃棉。 4 仪器和设备

犌犅31604.47—2016
5.2 荧光增白剂的直接测定 于暗室或暗箱内,打开紫外灯的电源开关,检测波长选择365nm。将制作好的100cm2 试样置于
紫外灯光源下约20cm 处,观察试样是否有明显的蓝色或紫色荧光。如试样出现多处不连续小斑点状 荧光,或试样有荧光现象但不明显时,则需继续执行5.3操作步骤,进行确证实验。 5.3 荧光增白剂的确证 5.3.1 标准对照纱布的制备 4度0小.0μ于称g/2取0m5LL.1uCx操.I)加.2作2入0步1标0骤0准中m溶L粉液碱碎0性.5均提m匀L取的,液相空(当乙白于腈纸纸、样水样和2中.0三Cg乙.I.2(胺2精0的确含体至量积1为比1m为0g4m)0g于∶/6k20g50∶,于1m)避L,于光锥5状0形态℃瓶下下中(要超,加求声照提入 取40min。提取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将提取液通过装有少许玻璃棉(要求不含荧光物质)的玻璃漏斗过 滤到鸡心瓶中,或者采用离心的方式(3500r/min的转速离心5min)获得澄清的提取液。将提取液在 50 ℃下减压浓缩至约40 mL~50 mL,将浓缩液转 移 至 250 mL 烧 杯 中,用 水 洗 涤 鸡 心 瓶 后,洗 液 也 一 并转入250mL烧杯中,用盐酸溶液(10%,体积分数)调pH 为3~5,并加水定容至约100mL。然后将 一块规格为5cm×5cm的纱布浸没于提取液中,在40 ℃水浴吸附30 min。用镊子取出纱布后,用手 挤 去大部分液体后,将纱布叠成四层,每层面积约为2.5cm×2.5cm,放于玻璃表面皿中。 5.3.2 试样提取与吸附 5.3.1称步取骤5中.1“于操避作光步状骤态中下粉…碎…均,匀放的于试玻样璃2表.0面g皿(精中确”进至行1。.0每m个g)试于样2进50行m两L次锥平形行瓶试中验,。其余操作按照 5.3.3 空白试验

硅胶uv测试方法和标准

硅胶uv测试方法和标准

硅胶uv测试方法和标准硅胶UV测试方法和标准是指用于测试硅胶材料在紫外线照射下的耐久性和性能的测试方法和标准。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硅胶UV测试的方法和标准。

硅胶UV测试方法主要有两种:Xenon灯和荧光灯。

Xenon灯是最常用的测试方法之一,其原理是模拟真实环境下的紫外线照射。

测试时,硅胶材料被放置在一个半球形透明夹具中,透明夹具会通过Xenon灯把紫外线照射到硅胶材料上。

测试周期可根据不同的标准来决定,一般为500至2000小时。

另一种测试方法是荧光灯测试,这种测试方法更适用于测试某些特殊类型的硅胶材料。

测试时,硅胶材料仿佛被放置在一个盒子内,盒子上方是荧光灯。

荧光灯会辐射出UV-A波长的紫外线,以模拟真实环境下的紫外线照射。

与Xenon灯测试相似,荧光灯测试的周期可根据不同的标准来决定,一般为1000至3000小时。

除了以上两种测试方法外,还有一种是称微型天气杯测试。

它是针对硅胶材料的气象性能所进行的测试,其中包括硅胶材料的紫外线耐久性。

测试时,硅胶材料被放入一个密闭的微型天气杯内,天气杯中的温度、湿度和紫外线辐照度均可根据相关标准进行设置。

测试期一般为500至2000小时。

硅胶UV测试的标准有多种,其中较为常用的有ASTM G154、ASTM G155、ISO 105-B06和AATCC TM16. 它们均为国际标准和行业标准,适用于不同类型和用途的硅胶材料。

这些标准详细规定了测试条件、测试方法和测试结果的评估标准。

这些标准主要关注硅胶材料的颜色变化、质量损失、硬度变化、龟裂和剥落等一系列相关性能。

总之,硅胶UV测试方法和标准对硅胶材料的质量控制和产品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硅胶材料进行UV测试,可以有效验证产品的紫外线耐久性和性能。

而依据相关标准进行测试能够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从而帮助企业持续提升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f04.637标准

f04.637标准

f04.637标准
f04.637标准是关于荧光增白剂的检测方法标准。

它规定了荧光增白剂在塑料、合成纤维、纸浆和纸张等材料中的测定方法。

具体来说,该标准提供了以下两种方法:
薄层色谱法:适用于测定塑料和合成纤维中的荧光增白剂。

该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分离荧光增白剂,并使用紫外-可见光谱仪进行检测。

高效液相色谱法:适用于测定纸浆和纸张中的荧光增白剂。

该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荧光增白剂,并使用荧光检测器进行检测。

此外,该标准还规定了样品的制备、试剂和溶液的制备、仪器的校准、操作步骤、结果计算和精密度等方面的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该标准可能存在多个版本,具体执行时需要查阅相应版本的规范性引用文件。

硅胶产品检验标准

硅胶产品检验标准

硅胶产品检验标准一. 一般标准1.工作温度:-15℃—+80℃2.贮存温度:-30℃—+85℃3.贮存时间: A.产品在无挤压情况下平放:可长期保贮B.产品在挤压情况下存放:1个月4.工作相对湿度:45℅—95℅5.工作气压:86-106Kpa6.接触率:5MA在12VDC/0.5秒/2*107次7.接触反弹:<12毫秒8.绝缘电阻:>1012欧姆/500VDC9.击穿电压:>25KV/mm二. 外观1. 颜色(1).标准:硫化装配后硅胶不外露,无较大差异(2).检测方法:在明亮的自然光或40W日光灯下,将标准样品或色卡与待校样品放在一起,经视力1.0以上,无色盲的专业人员在肉眼与样品间距为30cm的情况下目检5秒钟.2. 偏心(1)标准: H厚–H薄弹性壁厚度≤时,模具检测时X=20℅;≤X弹性壁厚度≤时,模具检测时X=15℅H厚+ H薄弹性壁厚度≤时,模具检测时X=8%(2)检测方法:用厚度仪测试。

3. 溢料(1) 标准:从键面向下单色料高≥露出外壳高度+,装外壳后看不见为宜.(2) 检测方法:用游标卡尺测量4. 毛边(1) 标准:产品边缘:≤定位孔: ≤5. 破裂(1) 标准:无影响装配与使用性能之处:≤(2) 检测方法:用游标卡尺测量6. 色点凹凸点(1) 标准:客户装配后硅胶外露局部:无明显可见检测方法:在明亮的自然光或40瓦日光灯照射下,将样品放于距肉眼30CM左右处经(1) 标准:中心值±(2) 检测方法:用工具显微镜测量三. 物理性能L<10 : L±10≤L<20 : L±20≤L<30 : L±30≤L<50 : L±50≤L<100 : L±0.3℅LMM100≤L: L±0.5℅LMM 〔2〕检测方法:用投影仪测量(1) 标准:标准值: 50±(5-10)g70±(10-15)g90±(15-20)g100±(15-20)g120±(20-25)g150±(20-25)g170±(25-30)g200-300g±35gP1≤50G时: P3≥20G50G<P1≤120G时: P3≥25G120G<P1≤180G时: P3≥30G180G<P1≤250G时: P3≥40G250G<P1 时: P3≥50Gc.感觉:20℅-80℅P1中心值≤150g时,同片产品之同种键型:≤15℅不同片产品之同种键型:≤20℅P1中心值≥150g时,同片产品之同种键型:≤20℅不同片产品之同种键型:≤25℅(2) 测试方法:用AIKOH MODEL 1305弹力测量仪测出弹力随冲程的变化曲线图读取其峰值P1,接触弹力P2,最小回弹P3.计算其:感觉=(P1-P2)/P1*100℅离散性=((P1最大峰值)-P1(最小峰值))/P1(最大峰值)*100℅(1) 标准:a.黑粒导电:≤100欧姆b.移印导电:≤250欧姆c.丝印导电:≤500欧姆(2) 测试方法:用压力为250g压力使产品键之导电基压在间隔为的单缝半月形镀金板上.待万用表显示值根本稳定后,读取其显示值.(1) 标准:≥50万次(2) 测试方法:在AIKOH硅胶寿命测试仪的打击速率为2-5次/秒的情况下,设置打击平台的打击接触行程为产品冲程+[0.1-0.2]mm,经10万次打击后,弹性壁不得开裂破损,可回弹且提失≤30%,当客户无要求时均按50万次进行测试.(1) 标准:≥2,000,00次(2) 测试方法:在AIKOH硅胶寿命测试仪的打击速率为2-5次/秒的情况下,设置打击平台的打击接触行程为产品冲程+[0.1-0.2]mm,经20万次打击后,导电物质不得从导电基上脱落且其接触电阻在规格内.(1) 标准:≥100圈,在加上500G的压力转动摩擦,字体不断开,当客户无明确要求时可采用目视厚度方法进行寿命控制.⑴标准:≥RCA 50圈⑵-1mm,压力为175g情况下字体出现损伤时寿命即为PU寿命.客户无要求时,PU寿命按此标准.四.化学性能(只限录音机的硅胶按键)(1) 标准: a.≤0.2%(经200℃/4HRS加热失重后)b.≤1.0%(经200℃/24HRS加热失重后)(2) 测试方法:将产品放于枯燥箱内30分钟,然后取出,用分析天平称取测试前产品的片重,W1将产品放入温度为200+/-5℃的烘箱内烘烤4小时或24小时,然后将产品拿出放入枯燥箱内放置30分钟后用分析天平称取其重量W2,计算(W1-W2)/W1*100℅之值.(1)标准:≤3.5%(3) 测试方法: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键,剪取约的小粒,用分析天平称其准确总重为W1,将样品放抽提器内并参加异炳醇(IPA)进行提2小时,然后取出样品再放入温度为100℃的烘箱内烘烤半小时,取出后放入枯燥箱内冷却半小时称其准确总重W2,计算(W1-W2)/W1*100℅之值.(1) 标准: D3-D10≤300PPM测试方法:选取有代表性的键1.00+/样品,将其剪成约为2mm的小颗粒,放入小瓶内,再将20ML CCL4溶液注入小瓶中,参加20UL的内标物(CH3(CH2 9CH3)摇匀存放16-24HRS,用色谱分析仪测量其D3-D10的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荧光增白剂在硅胶里的检测标准
近年来,人们发现荧光增白剂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害处,含有荧光增白剂的化妆品一时间引起广泛关注。

那么,荧光增白剂真的那么可怕吗?
荧光增白剂是什么
我们不妨先来认识一下荧光增白剂。

它是一类荧光染料,在染料索引(Colour Index,简称C.I.)中属于单独的类别。

荧光增白剂的分子结构主要由一个含芳环的连续共轭体系和一个或多个取代基
组成,特殊的化学结构使其能吸收光线中肉眼看不见的紫外线,再激发出肉眼可见的荧光(通常为蓝色或蓝紫色),这种荧光能弥补带有微黄色的白色物体反射光中蓝色光的缺失,使蓝色波段的反射光得到增强,让肉眼看到白色物体的白度和亮度都有所提高,彩色物体的鲜艳度更加明亮悦目。

荧光增白剂的这一特性成就了其在纺织品、纸张、洗涤用品、塑料等领域的飞速发展,并被认为是20世纪后期染料界的三大成就之一。

目前,全世界生产的荧光增白剂有15种以上的结构类型,商品化的荧光增白剂超过1000种。

根据结构的不同,荧光增白剂可分为二苯乙烯型、苯并噁唑型、吡唑啉型、香豆素型、萘酰亚胺型和其他类型。

其中,二苯乙烯型荧光增白剂是发展最迅猛的一个分支。

荧光增白剂的安全性与其结构密切相关,不能一概而论。

不同工业领域对荧光增白剂的使用有明确要求,消费者大可不必一听到荧光增白剂就认为是不安全的。

例如,《洗涤剂用荧光增白剂》
(QB/T2953-2008)规定生产各种衣料用洗涤剂时可以添加二苯乙烯基联苯类和双三嗪氨基二苯乙烯类荧光增白剂。

早在1999年,欧洲化学工业委员会(CEFIC)和欧盟洗涤剂协会(A.I.S.E)就启动了“欧洲家用清洁产品成分的人类以及环境风险评估”(HERA)项目,并完成了荧光增白剂71等衣物洗涤剂常用的二苯乙烯型荧光增白剂的安全性评价和风险评估,结论是不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我国食品行业规定,食品及其相关产品加工中严禁人为添加荧光增白剂。

不过,由于一些天然植物原料如竹子等本身含有荧光物质,因此可能不可避免地将微量荧光物质带入包装材料,但应严格控制其残留。

哪类化妆品易含荧光增白剂
受近年来部分媒体报道的化妆品中荧光增白剂安全性问题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这一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欧盟化妆品原料数据库中能够查到的荧光增白剂包括荧光增白剂184、荧光增白剂230、荧光增白剂236、荧光增白剂264、荧光增白剂351、荧光增白剂367、荧光增白剂393等,说明这些原料有可能已经应用到化妆品中。

其中,荧光增白剂351已收录于我国《已使用化妆品原料名称目录》(2015年版)。

荧光增白剂有可能应用在膏、霜、乳液、指甲油、面膜等产品中,使得加入后的化妆品外观显得更加洁白、晶莹剔透。

由于荧光增白剂以改善产品外观为主,因此在化妆品中的使用并非必要,也不普遍,
且用量不会太大。

部分媒体报道的化妆品检出荧光增白剂的问题集中在面膜类产品。

主要原因是无纺布等面膜载体中添加了荧光增白剂或以天然植物纤维为原料的载体本身含荧光物质。

我国《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规定,直接接触化妆品的包装材料应当安全,不得与化妆品发生反应,不得迁移或释放对人体产生危害的有毒有害物质。

那么,载体中使用或含有荧光增白剂的面膜到底安不安全呢?这要结合产品特性进行科学的安全性评估。

具体到面膜,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载体使用或含有的荧光增白剂是否安全;在面膜的使用过程中荧光增白剂是否会从载体中迁移出来并附着到皮肤表面;按使用方式会有多少残留在皮肤上,是否会被皮肤吸收,吸收后在人体内有没有蓄积性等。

根据现有认知,荧光增白剂迁移的研究报道很少,我们无法知晓荧光增白剂会不会从面膜载体中迁移出来,但荧光增白剂很难通过皮肤吸收(除非皮肤有伤口,正常的屏障功能被破坏),因此即便有少量迁移,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微乎其微。

科学实验表明,皮肤如果有伤口,荧光增白剂会通过伤口与人体中的蛋白质结合,阻碍伤口愈合。

因此,皮肤在破损的情况下不建议使用可能含有荧光增白剂的化妆品。

如何检测化妆品中的荧光增白剂
一说到荧光增白剂的检测,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用验钞机照射,这是紫外灯法。

由于荧光增白剂的原理是紫外光激发出的蓝光中和黄光,所以采用紫外灯直接照射看物体是否发出蓝色荧光,可以判断是
否含有荧光增白剂。

这种方法非常简单,普通消费者也能使用,但也有一定局限性。

因为该方法只能告诉你产品有“荧光”现象,并不能证明肯定添加了荧光增白剂,更不能证明添加了什么、含量是多少。

当然,对于普通消费者避免买到含荧光物质的产品还是有一定帮助的。

第二种方法是紫外分光光度法,需要专业的仪器设备。

通过测定不同的荧光增白剂吸收的光量,与标准品比较确定其含量。

该方法能够准确测定荧光增白剂的含量,前提是要知道使用的是什么荧光增白剂。

该方法所用设备便宜、操作简单,可以在企业用于产品检测,但化妆品基质非常复杂,很容易有干扰,用于未知产品的检测风险很大,不宜推广。

第三种方法是分子荧光分光光度法,根据荧光增白剂反射的光强和波长确定其种类和含量,但测定前需要将荧光增白剂从产品中分离出来,因此和第二种方法一样,不太适合基质复杂的化妆品,更适合用来确定原材料使用的荧光增白剂种类。

第四种方法是高效液相色谱法,将提前处理过的样品经色谱分离后,利用适宜的检测器检测,并根据对应的荧光增白剂标准品准确定量。

该方法检测成本较高,适合在专业的检验机构用于复杂基质中特定荧光增白剂的准确定量,但如果使用常规的紫外或荧光检测器,想测定未知荧光增白剂会有一定的局限性。

如果使用质谱检测器则能够同时实现荧光增白剂的分离、定性和定量,且仪器灵敏度很高,非常适合复杂基质中未知荧光增白剂的定性确证及定量分析。

综上所述,化妆品中含有荧光增白剂的概率极低,且即便含有荧
光增白剂的产品,也并非一定不安全,在正常使用剂量下都是安全的,消费者还是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